Ⅰ 福州大学校区有几个
福州大学共有五个校区:怡山校区(即“老校区”)地址为福州市工业路523号;
旗山校区(即“新校区”)是学校办学主体,地址为福州市闽侯大学城新区学园路2号;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校区位于厦门市集美区。
Ⅱ 福州大学的校区分布
1、福州大学旗山校区:福州大学旗山校区位于福州闽侯县上街镇福州地区大学新区,学校地址为福州市闽侯大学城新区学园路2号。
地址:福州市闽侯大学城新区学园路2号。
2、福州大学怡山校区:地址是福州市工业路523号。
3、福州大学集美校区老校区:地址是鼓浪屿康泰路151。
4、福州大学集美校区新校区:地址是集美区后溪镇泉厦高速旁理工南路852号。
5、福州大学铜盘校区:地址是福州市闽侯县鼓楼区软件大道89号。
福州大学特点:
学校拥有福州旗山、怡山、铜盘和厦门集美、鼓浪屿以及泉州泉港、晋江等多个校区,占地7000余亩。办学主体位于福州地区大学新区旗山校区,现有公共用房总面积123余万平方米,运动场地14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3亿余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亿余元。
图书馆藏书322万余册,电子图书227万册。所属网络中心机房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福州主节点。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福州大学
Ⅲ 福州大学有哪些
有很多所学校的,如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闽江学院,福建工程学院,江夏学院等,希望能够帮到你!
Ⅳ 福州大学有几个校区
一、福州大学有几个校区 福州大学 有5个校区,分别为旗山校区、怡山校区、集美老校区、集美新校区、铜盘校区,旗山校区地址为闽侯大学城新区学园路2号、怡山校区地址为工业路523号、集美老校区地址为鼓浪屿康泰路151、集美新校区地址为集美区后溪镇泉厦高速旁理工南路852号、铜盘校区地址为闽侯县鼓楼区软件大道89号。
二、福州大学简介
福州大学 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建校以来,一代代福大人秉承“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校训,践行以张孤梅同志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卢嘉锡先生为代表的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魏可镁院士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等“三种精神”,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毕业生25余万人。
学校设有21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现有在校普通本一批学生24164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近10500人。学校现设84个本科专业;3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含22个工程领域);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1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学科进入国际ESI学科排名前1‰,3个学科进入国际ESI学科排名前1%。学校综合实力在美国新闻网、泰晤士、上海软科等权威世界大学排行榜名列全球第601-800名,内地高校第26-62名。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3161人,专任教师2050人。共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30人次(国家级人才72人次、省级人才258人次):院士13人(含12名特聘讲席教授),“*”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各类人选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1支团队入选“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支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团队入选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支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学院入选国家“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2个学院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校企合作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国家教学团队,7个国家特色专业,11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行业评估,获评1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学校是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135项国际奖,1141项国家级奖。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在前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中获5金9银3铜。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曾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
Ⅳ 福州大学各个校区分别在哪
1、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即“新校区”):福州市闽侯大学城新区学园路2号。福州大学办学主体。
2、福州大学怡山校区(即“老校区”):福州市工业路50号。 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型硕士办学点以及空间信息中心,测试中心等。福大至诚学院(独立学院)办学主体
3、福州大学铜盘校区:福州市铜盘路软件大道89-1号。福州大学海洋学院(直属学院)闽台合作
4、福州大学厦门鼓浪屿校区:厦门市鼓浪屿内厝澳校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直属学院)
5、福州大学厦门集美校区:厦门市集美文教区理工路852号。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直属学院)
6、福州大学泉港校区:泉州泉港前黄镇。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直属学院)。
7、福州大学晋江校区(在建):泉州晋江市金井镇晋南水城区域内。
Ⅵ 福州大学的大专有什么专业
福州大学没有专科。福州大学的本科专业有:
1、社会学
2、数字媒体艺术
3、服装与服饰设计
4、产品设计
5、环境设计
6、视觉传达设计
7、雕塑
8、绘画
9、音乐学
10、矿物加工工程
11、化学工程与工艺
12、水利水电工程
13、自动化
14、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15、法学
16、日语
17、德语
18、英语
19、国际经济与贸易
20、金融学
21、财政学
22、经济学
23、生物工程
24、安全工程
25、风景园林
26、建筑学
27、食品科学与工程
28、环境工程
29、交通运输类
30、采矿工程
31、资源勘查工程
32、地质类
33、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34、制药工程
35、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36、土木工程
37、数字媒体技术
38、物联网工程
39、信息安全
40、软件工程
41、计算机类
42、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43、电子科学与技术
44、电子信息工程
4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6、材料科学与工程
47、车辆工程
48、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49、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50、电子商务
51、物流工程
52、物流管理
53、公共管理类
54、财务管理
55、会计学
56、市场营销
57、工商管理
58、工程管理
59、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60、应用心理学
61、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62、生物技术
6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64、化学
65、化学类
66、应用物理学
67、数学类
68、汉语言文学
Ⅶ 福州大学总共有几个校区(各专业新生在哪个校区)
福州大学 总共有5个校区,分别为 福州大学 旗山校区、怡山校区、集美校区老校区、集美校区新校区、铜盘校区。
一、福州大学总共有几个校区
1、 福州大学 旗山校区
福州大学 旗山校区位于福州闽侯县上街镇福州地区大学新区,学校地址为福州市闽侯大学城新区学园路2号。
地址:福州市闽侯大学城新区学园路2号
2、 福州大学 怡山校区
地址:福州市工业路523号
3、 福州大学 集美校区老校区
地址:鼓浪屿康泰路151
4、 福州大学 集美校区新校区
地址:集美区后溪镇泉厦高速旁理工南路852号。
5、 福州大学 铜盘校区
地址:福州市闽侯县鼓楼区软件大道89号
二、福州大学简介
福州大学 是国家“ 双一流 ”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建校以来,一代代福大人秉承“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校训,践行以张孤梅同志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卢嘉锡先生为代表的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魏可镁院士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等“三种精神”,营造“守正创新、彰显特色、开放包容、追求卓越” 的****** 福州大学 校园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毕业生29万余人。
学校设有27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现有在校普通本科学生38427人,其中,至诚学院学生13185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4358人。学校现设90个本科专业;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学科再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6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学校综合实力在“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居全球第396名,内地高校56名;在USNews2022世界大学排行榜位居全球第619名,内地高校第57名;在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 大学排名 位居全球第801-1000名,内地高校第57名;在2021QS亚洲 大学排名 位居第261-270名,内地高校并列66名。
学校现有教职工3229人,其中专任教师2186人。共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634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112人次(71人)、省级人才522人次(353人)。在高层次人才(团队)中,拥有院士15人(含特聘讲席教授14人),“*奖励计划”人选10人(含青年项目3人),国家级高层次引进人才23人(含青年项目20人),国家“*”入选者14人(含青年项目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获得者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7人,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3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1支团队入选“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支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团队入选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支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学院入选国家“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2个学院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