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福州南台在哪个城市
扩展阅读
厦门西站在哪里 2025-07-05 15:58:00
北京到佳木斯卧铺多少钱 2025-07-05 14:58:01

福州南台在哪个城市

发布时间: 2023-04-04 02:57:59

1. 福州南台岛面积多大

福州南台岛

福州南台岛(即现今的福州仓山区全境),分别与鼓楼、台江、晋安、马尾和闽侯、长乐隔江相望。辖区面积142平方公里,人口35.2万人。全岛下辖仓前、东升、对湖、临江、三叉街、上渡、下渡7个街道和仓山、城门、盖山、建新、螺洲5个镇,共有112个居委会和112个行政村。 地处福州市南大门,水、陆、空便利的交通条件日趋发达;闽江、乌龙江四周环绕,水路运输十分便利。福厦路起始点和福泉高速公路接口始于我岛,并有8座大桥与岛外连接;正加紧实施的环岛提路工程,以及日臻完善的岛内路网建设,将进一步促区域交通网络建设的成熟化、合理化。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距该岛仅35公里。随着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投资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岛经济的腾飞。岛内有麦德龙、新通福、三协精机、三丰鞋业等一批企业。
根据南台岛的现状及福州市总体规划构想和未来发展所需,“十五”期间南台岛区域规划主要定位为四个方面:(1)福州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区;(2)城市的文教区、科研基地;(3)城市重要的商贸区和旅游娱乐区;(4)高商住宅区。
在以“建设福州新城区”为目标,按照现代化省会中心城市“东扩、南进、西拓”的要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开始从滞后型逐渐向适应型转变,极大地改善了岛内的投资环境。
“十五”期间,我们要抓住城市建设中心南移和“全面开发南台岛,建设福州新城区”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城区发展,实现经济腾飞。

2. 福州仓山上渡路南台新苑芙蓉园邮政编码 是多少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渡路邮政编码为:350008,供您参考。

3. 黑白无常里的南台的南台桥在哪

南台岛是福建省闽江流域第一大岛屿,位于闽江福州段南北两港之间,是福州市区的组成部分(即现今的福州市仓山区全境),高盖山为全岛最高点,海拔202.6米。

两宋时期,福州城市仍在向南发展,南门外的茶亭逐步露出水面,福州平原的陆地渐渐向南台靠近。不过当时,两地之间还有宽达三里多的水路。由于南台在福州的地位重要,宋朝天圣年间,福州官员章频在南台设置“临津馆”,在馆的西南,还盖了一座合沙亭。

“合沙”之名起源于福州的民谣:“南台沙合,河口路通,先出状元,后出相公。”这是因为,福州往南要越过多条河流,行走不便,所以当地民众编了这条民谣,盼望福州城南的陆地早日和南台连在一起,并预言这会使福州出现状元和宰相。由于民谣的流行,宋初吴越国在福州建夹城,将其南门称为合沙门,其位置在今茶亭一带。合沙亭与福州南部的合沙门遥遥相望,反映了福州人的理想。

为了方便福州与南台之间的交通,宋朝在南台岛与福州之间盖了一座浮桥,取名为沙合桥。《三山志》记载:“浮桥,由郡直上南台,有江广三里,扬澜浩渺,涉者病之。元佑以来,江沙频合,港疏为二,中成楞严洲。八年癸酉七月,郡人王秘监祖道为守,相其南北,造舟为梁。北港五百尺,用舟二十,号合沙北桥;南港三千五百尺,用舟百,号南桥。衡梁板其上,翼以扶栏,广丈有二尺,中穹为二门,以便行舟。左右维以大藤缆,以挽直桥路于南北。中岸植石柱十有八而系之,以备痴风涨水之患,糜金钱千万,一出于施者。明年,绍圣元年甲戌十月成。以其余钱三千九百缗,分给负郭三县僧寺,以为本钱,俾岁取息,以待缺敝修造。十一月落成,自为文记之。寻又为屋以覆缆柱,架亭于其侧,以憩行者。”这里讲到的浮桥,分为二段,北段即为南台与福州南门之间的合沙北桥,长度约五百尺,约合150米。可见,当时南门陆地与南台之间的河水颇宽。而其南段长达三千五百尺的大桥,即为后日白龙江上的万寿桥。

南宋诗人陆游的《渡浮桥至南台》写到:“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此诗可见南台浮桥的雄伟。南台岛是福建省闽江流域第一大岛屿,位于闽江福州段南北两港之间,是福州市区的组成部分(即现今的福州市仓山区全境),高盖山为全岛最高点,海拔202.6米。

两宋时期,福州城市仍在向南发展,南门外的茶亭逐步露出水面,福州平原的陆地渐渐向南台靠近。不过当时,两地之间还有宽达三里多的水路。由于南台在福州的地位重要,宋朝天圣年间,福州官员章频在南台设置“临津馆”,在馆的西南,还盖了一座合沙亭。

“合沙”之名起源于福州的民谣:“南台沙合,河口路通,先出状元,后出相公。”这是因为,福州往南要越过多条河流,行走不便,所以当地民众编了这条民谣,盼望福州城南的陆地早日和南台连在一起,并预言这会使福州出现状元和宰相。由于民谣的流行,宋初吴越国在福州建夹城,将其南门称为合沙门,其位置在今茶亭一带。合沙亭与福州南部的合沙门遥遥相望,反映了福州人的理想。

为了方便福州与南台之间的交通,宋朝在南台岛与福州之间盖了一座浮桥,取名为沙合桥。《三山志》记载:“浮桥,由郡直上南台,有江广三里,扬澜浩渺,涉者病之。元佑以来,江沙频合,港疏为二,中成楞严洲。八年癸酉七月,郡人王秘监祖道为守,相其南北,造舟为梁。北港五百尺,用舟二十,号合沙北桥;南港三千五百尺,用舟百,号南桥。衡梁板其上,翼以扶栏,广丈有二尺,中穹为二门,以便行舟。左右维以大藤缆,以挽直桥路于南北。中岸植石柱十有八而系之,以备痴风涨水之患,糜金钱千万,一出于施者。明年,绍圣元年甲戌十月成。以其余钱三千九百缗,分给负郭三县僧寺,以为本钱,俾岁取息,以待缺敝修造。十一月落成,自为文记之。寻又为屋以覆缆柱,架亭于其侧,以憩行者。”这里讲到的浮桥,分为二段,北段即为南台与福州南门之间的合沙北桥,长度约五百尺,约合150米。可见,当时南门陆地与南台之间的河水颇宽。而其南段长达三千五百尺的大桥,即为后日白龙江上的万寿桥。

南宋诗人陆游的《渡浮桥至南台》写到:“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此诗可见南台浮桥的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