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琶洲属于广州哪个区
琶洲(即琶洲街道)属于广州海珠区。
琶洲街道,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地处海珠区东北部,东达黄埔区,南濒江海街道、官洲街道,西至赤岗街道,北与天河区隔江相望,总面积15.1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末,琶洲街道户籍总人口有19672人。
1986年,现琶洲街道境域属海珠区新滘镇;2001年10月,从新滘镇划出,设琶洲街道。截至2021年10月31日,琶洲街道辖12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新港东路86号。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10月31日,琶洲街道辖12个社区:杨青社区、南园居社区、琶洲西南社区、琶洲东北社区、石基社区、广渔社区、新洲社区、雅郡花园社区、磨碟沙北社区、磨碟沙南社区、黄埔北社区、黄埔南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新港东路86号。
㈡ 广州海珠区新滘镇东风村广州大道南街5号属于什么街道
属于南洲街道
㈢ 广州有哪新八区
广州新八区应指番禺、萝岗、南沙、黄埔、天河、荔湾、越秀、白云。。。
人们的传统观念是荔湾、越秀、东山、海珠是老四区,天河、白云、黄埔、芳村是新四区,花都、番禺是郊区。
现在区域做了调整,荔湾并了芳村,越秀并了东山,新设了南沙区和萝岗区。
因此我认为新八区应指番禺、萝岗、南沙、黄埔、天河、荔湾、越秀、白云。
这是因为花都和海珠的地界都没有调整。
㈣ 广州市海珠区新滘西路301号在什么街道上
应该是属于瑞宝街道的
望采纳,谢谢
㈤ 广州市行政区划
广州市共有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11个市辖区。
1、越秀区
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中部,东起广州大道,与天河区接壤;南临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与荔湾区毗邻;北面到白云山山脚,与白云区相邻。越秀区下辖18个街道,总户籍人口115.84万(六普),人口密度为34735人/平方公里。2005年越秀区成为广州市区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区。
2、荔湾区
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西部,东与越秀区相连,北部、西北部与白云区水陆相通,西部与佛山市南海区接壤。荔湾,俗称“西关”,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
素以“西关”、“荔枝湾”和“水秀花香”着称,有着“体味岭南文化到广州,不到荔湾就不算到过广州”的美誉,是广州老三区之一。明朝时,这里已是中国对外通商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清朝时曾有一百多年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着名的外贸商端口——十三行所在地。
3、海珠区
位于广州市中部,北部与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隔珠江相邻,东部、西部、南部分别与黄埔区、荔湾区(含芳村)、番禺区相望,全区总面积90.40平方公里。区域的主体为海珠岛、河南岛,此外还有官洲岛和丫髻沙岛。
4、天河区
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市区(老城区)东部,东到玉树尖峰岭,吉山狮山,前进深涌一带,与黄埔区相连;南到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从广州大道、杨箕、先烈东路、永福路、沿广深铁路方向达登峰,与越秀区相接;北到筲箕窝,与白云区和黄埔区相接,行政区域总面积约137.38平方公里。
5、白云区
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位于广州市城区北部,东邻增城区,西界佛山市南海区,南连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4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区。总面积795.79平方千米。
6、黄埔区
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位于广州市东部,东至东江与东莞市麻涌镇相望;东北部与增城区新塘镇接壤,南部临珠江与番禺区相邻;西部与天河区、白云区相连,北部与从化区毗邻。介于东经113°27′39″—113°27′51″,北纬23°2′25″—23°9′55″之间,总面积面积484.17平方千米。
7、番禺区
地处广东省中南部,位于穗港澳的地理中心位置,北与广州市海珠区相接,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相望,西与佛山市南海区和顺德区、中山市相邻,南滨珠江口,与南沙区接壤,地理位置优越。
全区总面积529.94平方公里,辖6个镇、10个街道,有177个行政村、84个社区居委会,全区户籍人口80.6万人,登记在册外来人口113万人。
8、花都区
1960年4月划为广东省广州市下辖县。全区总面积970.04平方千米,地处东经112°57′07″~113°28′10′,北纬23°14′57″~23°37′18″,东接从化区,西连佛山市三水区、南海区,南与白云区接壤,北邻清远市清城区。
9、南沙区
位于广州市最南端、珠江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地处珠江出海口和大珠江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是珠江流域通向海洋的通道,连接珠江口岸城市群的枢纽,广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
10、增城区
是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中东部、广州市东部,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截至2017年底面积1616.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1万,拥有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中国第五个国家级侨商产业聚集区“侨梦苑”。
11、从化区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北面,东与龙门县、增城区接壤,南跟白云区毗邻,西和清远市、花都区交界,北面同佛冈、新丰县相连。北回归线横跨境内南端的太平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㈥ 广州市区 区名
1990年,广州分8区4县,这是经历史演变而来的行政区域现状。
广州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其中8区1443.6平方公里,4县5990.8平方公里。现建成城区面积210平方公里,按现代化大都市标准规划,到2010年,将要扩大到555平方公里左右。
建国初,广州市为中央直辖市,全市划分为小区,无辖县。1953年1月,把番禺县北部17个乡、江高镇、增城县4个农业社划归广州市郊区管辖。土地面积扩大了900多平方公里,人口增加了32万人。郊区面积的扩大,反映了城市发展中对农业区域的需求和工农业分区建设的思想。
1954年广州划归广东省领导。市辖东山、中区、白云、西区、河南、黄埔、北区、珠江、新滘9个区。芳村区建制撤销,其农村部分8个乡并入新滘区,其4个镇划入河南区。
1959年全省市县大合并,广州撤销黄埔、新滘和白云3区,另设郊区,广州辖7区。其时广州无辖县,邻近广州各县当时合并情况是:龙门县并入增城县;撤销番禺县、顺德县,以顺德全县及番禺南部行政区域设立番顺县,番禺县北部并入花县;佛冈县并入从化县。1960年起,陆续恢复1958年时建制。
1960年,原属佛山专区的花县、从化2县划归广州市领导,建国后,广州市第一次有了辖县。是年,市辖区再次调整,撤销郊区,原属郊区地域划归黄埔、芳村、江村、竹料4个人民公社管辖,同年7月,改为黄埔、芳村、江村3个区;原河南、珠江2区合并为海珠区;原西区、中区合并为荔湾区;原北区改越秀区。广州市辖7区2县。
1961年,恢复佛冈县,从韶关专区辖下划归广州市。
1962年,黄埔、芳村、江衬3个区合并为郊区。
1963年,佛冈县复划归韶关专区。广州市辖5区(东山、海珠、荔湾、越秀、郊区)、2县(花县、从化)。
其后10年,广州市政区无变动。
1973年恢复黄埔区。市辖6区2县。
1975年,原属佛山地区的番禺县,惠阳地区的增城、龙门2县,韶关地区的新丰县划归广州市领导。广州市辖6区6县。
1983年,原属韶关地区的清远、佛冈2县划归广州市领导。广州市辖6区8县。
1985年增设天河、芳村2个区。市共辖8区8县。8区:越秀、东山、海珠、荔湾、天河、芳村、黄埔、郊区;8县:从化、花县、增城、番禺、龙门、新丰、清远、佛冈。
1987年郊区更名为白云区。
1988年,清远、佛冈、新丰、龙门4县划出。广州市辖8区4县。8区:越秀、东山、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芳村;4县:花县、从化、增城、番禺。
1983年开始,广州建立了稳定的市带县的体制。60年代初,广州虽有属县,但过去把属县视作蔬菜和副食品生产基地、安置知识青年基地和备战备荒基地,缺乏城乡经济一体化思想。这时,城市领导农村仅是行政管理方式,城市的中心作用很不完全,城市与周围县、镇的网络关系没有形成。实行市带县后,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市对县的关系,从城乡分割、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转变为城市工业扩散到农村,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实行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相结合、以经济联系为主的联合服务型的管理体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1987年3月,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加强市带县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指出:“城市和农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农村,农村的富裕也离不开城市。要通过搞好市带县工作,充分发挥城市中心作用和农村基地作用,大力发展城乡经济联合,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逐步形成城乡互相支援,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
1987~1989年,全市城乡联合办工业投资7.74亿元,实施391项,市对乡镇企业实行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与措施,包括信贷、税收、发展外向型经济、外汇留成等;拨出教育扶贫专款支持贫困山区镇发展教育。拨专款支持各县“燎原计划”示范项目上马;发动市属各大专院校帮助县开发科技成果、培养人才等。这些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推进了广州市属县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