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京广铁路是哪年修通的
京广铁路是中国一条从北京通往广东广州的铁路,于1957年建成,全长2324千米。原分为北南两段。北段从北京到湖北汉口,称为“京汉铁路”(1949年以前称“平汉铁路”),于1897年4月动工,1906年4月建成。南段从广东广州到湖北武昌,称为“粤汉铁路”,于1900年7月动工,1936年4月建成。在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后,两条铁路接轨,并改名为京广铁路
‘贰’ 京广线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
1897年4月。
京广铁路由原京汉铁路和原粤汉铁路两段衔接而成。1897年4月,京汉铁路(时称卢汉铁路)动工建设。1900年7月,粤汉铁路动工建设。
1906年4月,京汉铁路建成通车,北起北京卢沟桥、南至武汉汉口。1936年9月,粤汉铁路建成通车,北起武汉徐家棚、南至广州黄沙。
(2)京广铁路广州到韶关什么年建扩展阅读
京广高铁途经28个城市,连接6个省市,并且连接了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等三大经济圈和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等几大城市群。
京广高铁全线贯通后,北京至广州间最快高铁列车运行时间可在8小时以内,较目前既有京广铁路最快普速客车压缩12小时30分左右;北京至长沙最快5小时40分,较目前最快普速客车压缩7小时20分左右;
北京至武汉最快4小时29分,较目前最快普速客车压缩5小时10分左右;北京至郑州最快3小时30分,较目前最快普速客车压缩3小时左右;北京至石家庄最快1小时07分,较目前最快普速客车压缩1小时左右。
“京广高铁横跨河南、湖南、湖北中部3省,大大缩短了中部地区人们的时空和心理距离,将有效推动郑州、长沙、武汉的‘同城化’,加快三个省会城市的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助力中部经济崛起”,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朱翔说。
高速铁路具有运输速度快、运输能力大、安全可靠等优势,随着京广高铁开通运营,沿线将有望形成物资、技术、人才、产业等高度聚集的经济带,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将更紧密。“高铁建成后带来的配套设施建设等,将促进沿线城市GDP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说。
京广高铁还将在南北之间拉起一条高速通道的黄金旅游线。2012年12月23日,京广高铁开通前夕,沿线城市旅游联盟正式成立。
根据协议,联盟成员将共同设计推出自然生态游、历史文化游、民俗体验游、休闲度假游、红色主题游、高铁美食游、城市主题游、专题线路游等八大主题旅游产品,方便各地游客乘高铁游中国。
‘叁’ 京广铁路有多长
京广铁路贯通中国南北的重要铁路大通道,国家铁路南北交通大动脉, 雨天黄鹤楼上看京广线
是中国线路最长,运输最为繁忙的铁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起自北京西站,止于广州西站,全长2284千米。这条铁路由原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组成。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京汉、粤汉两铁路连通,11月被命名为京广铁路。它途经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鹤壁、安阳、新乡、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孝感、武汉、咸宁、岳阳、长沙、株洲、衡阳、郴州、韶关、广州等大中城市,纵贯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六省市,并与京山、京包、丰沙、京秦、京承、京原、京通、石太、石德、新焦、陇海、漯宝、宁西、汉丹、武大、石长,沪昆、湘桂、广三、广九等铁路相接,还与海运连通。原京汉铁路自北京至汉口,于1897年4月动工 ,1906年4月全线完工通车,全长1215千米。 原粤汉铁路起自武昌止于广州,长1096千米,于1900年7月动工,但进行缓慢,至1903年8月仅建成49千米的广州至三水支线 ;1911年完成长沙至株洲段;1916 年6月完成广州至韶关段;1918 年9月完成武昌至长沙段。株洲至韶关段长456 千米,由于沿线工程艰巨 ,经费短缺,久未兴工,直至1929年才开始修建,并于1936 年4月完成。至 此,粤汉铁路全线通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对京广铁路进行技术改造,主要是:更换钢轨,加固桥梁,修建新郑州黄河铁路大桥,改善通信信号设备,加强各区段站,新建北京及广州新的客运终点站,建立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等枢纽站。由于运输量的激增,从1955年12月起开始修建复线,至1988年12月衡广段完工,已告全部完成。全路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大多采用电力机车牵引。自北京至广州间的客车的旅行时间已由过去90多小时缩短到21小时。京广线南运货物以煤炭、钢铁、石油、木材及出口物资为主,北运货 京广铁路示意图
物主要是有色金属矿产品以及粮、糖、茶、水果等农产品和进口
京广铁路(20张)物资。
‘肆’ 京广线哪一年建
……好不容易从很长一段资料里跳出关于京广线的只言片语,好像是87年,但是我也不确定,谨供参考,呵呵……
附:耒阳火车站简介
耒阳火车站位于灶市街。民国24年(1935)建,3股道。抗日战争中,站房被毁。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建,4股道,并建一、二站台及下河线。原为四等站,1955年改为三等站台票。1961年增建货物线1条及货物站台、仓库、仓库站台、雨棚、露天堆物场等。1987年底修建京广线复线时,将站场向南延长约300米,向西填宽2股道土方,除保留货物线、下河线、简易地道外,其余全部拆毁重建。现有下行线3条、上行线6条,有供水设备,货场装有电动吊车、10吨门式起重机、液压单斗载重机等机械设备。每天有3对普客、9对快车停靠,过境货车36车。1988年定二级站。1990年11月,有职工568人,客货发送量分别占境内京广线各站总数的86%%、87%。
‘伍’ 京广铁路谁主持修建的什么时间
京广铁路是中国一条从北京通往广东广州的铁路,于1957年建成,全长2324千米。原分为北南两段。北段从北京到湖北汉口,称为“京汉铁路”(1949年以前称“平汉铁路”),于1897年4月动工,1906年4月建成。南段从广东广州到湖北武昌,称为“粤汉铁路”,于1900年7月动工,1936年4月建成。在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后,两条铁路接轨,并改名为京广铁路。
粤汉铁路前期一直由张之洞督办,1910年詹天佑才任商办粤汉铁路总理兼总工程师。
京汉铁路则是由福建人陈庆平担任工程师主持筹建工程的。
京汉、粤汉两铁路石油两个不同的人主持的。
‘陆’ 京广铁路是什么时代修的
京广铁路是清朝晚期开始修建的。由于长江的阻隔,分成了南北两段,北段是从北京到汉口,叫京汉铁路,从1897年4月开始动工到1906年4月建成,南段从武昌到广州叫做粤汉铁路,于1900年7月开始动工断断续续直到1936年才全部建完。新中国成立后的1957年,随着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把两条铁路连接起来,才正式改称为京广铁路。所以,可以说京广铁路的建设经历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
‘柒’ 京广铁路 什么时候建的 历史背景怎么样
京广铁路是中国一条从北京市通往广东省广州市的铁路,于1957年建成,全长2324千米。原分为北南两段。北段从北京市到湖北省汉口,称为“京汉铁路”(1949年以前称“平汉铁路”),于1897年4月动工,1906年4月建成。南段从广东广州到湖北武昌,称为“粤汉铁路”,于1900年7月动工,1936年4月建成。在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后,两条铁路接轨,并改名为京广铁路。京广铁路是中国最重要的一条南北铁路干线,其连接了六座省会,以及数十座大中城市。
京广铁路 贯通中国南北的重要铁路干线。起自北京西站,止于广州西站,全长2284千米。这条铁路由原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组成。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京汉、粤汉两铁路连通,11月被命名为京广铁路。它途经石家庄、郑州、信阳、武汉、长沙、株洲、衡阳等城市,纵贯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五省,并与京山、京包、丰沙、京秦、京承、京原、京通、石太、石德、新焦、陇海、漯宝、宁西、汉丹、武大、湘黔、浙赣、湘桂、广三、广九等铁路相接,还与海运连通。原京汉铁路自北京至汉口,于1897年4月动工 ,1906年4月全线完工通车,全长1215千米。 原粤汉铁路起自武昌止于广州,长1096千米,于1900年7月动工,但进行缓慢,至1903年8月仅建成49千米的广州至三水支线 ;1911年完成长沙至株洲段;1916 年6月完成广州至韶关段;1918 年9月完成武昌至长沙段。株洲至韶关段长456 千米,由于沿线工程艰巨 ,经费短缺,久未兴工,直至1929年才开始修建,并于1936 年4月完成。至 武汉长江大桥
此,粤汉铁路全线通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对京广铁路进行技术改造,主要是:更换钢轨,加固桥梁,修建新黄河大桥,改善通信信号设备,加强各区段站,新建北京及广州新的客运终点站,建立石家庄、郑州、武汉、株洲、衡阳等枢纽站。由于运输量的激增,从1955年12月起开始修建复线,至1988年12月衡广段完工,已告全部完成。全路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大多采用电力机车牵引。自北京至广州间的客车的旅行时间已由过去90多小时缩短到21小时。京广线南运货物以煤炭、钢铁、石油、木材及出口物资为主,北运货物主要是有色金属矿产品以及粮、糖、茶、水果等农产品和进口物资。
‘捌’ 京广铁路的历史沿革
原京汉铁路自北京至汉口,于1897年4月动工 ,1906年4月全线完工通车,全长1215千米。
原粤汉铁路起自武昌止于广州,长1096千米,于1900年7月动工,但进行缓慢,至1903年8月仅建成49千米的广州至三水支线 ;1911年完成长沙至株洲段;1916 年6月完成广州至韶关段;1918 年9月完成武昌至长沙段。株洲至韶关段长456 千米,由于沿线工程艰巨 ,经费短缺,久未兴工,直至1929年才开始修建,并于1936 年4月完成。至 此,粤汉铁路全线通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对京广铁路进行技术改造,主要是:更换钢轨,加固桥梁,修建新郑州黄河铁路大桥,改善通信信号设备,加强各区段站,新建北京及广州新的客运终点站,建立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等枢纽站。
由于运输量的激增,从1955年12月起开始修建复线,至1988年12月衡广段完工,已告全部完成(平山至乐昌段截弯取直,修建大瑶山隧道,同时原有盘山线路废弃,也是当时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全路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全部采用电力机车牵引。自北京至广州间的客车的旅行时间已由过去90多小时缩短到21小时。
2014年5月26日,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竣工,同时京广铁路上运行的火车换到此桥上运行,使用54年的老黄河铁路桥正式退役。
历史背景
近代中国,官家极重盐粮运输。江南富庶,历为朝廷粮仓。清初,朝廷年征粮400万石,约合2.8亿公斤。几亿斤的粮食怎么运到1000多公里外的北京呢?
那时,陆路交通不便,只能选择水路,即:借助风力、舟船,通过京杭大运河,将粮食运抵京城。这就是持续数百年的漕运。
清朝中叶,大运河河道淤塞曾使漕运部分借助海运,但清末铁路的出现彻底埋葬了漕运。老京汉铁路是终结漕运历史的早期铁路之一。循着铁轨和汽笛声,中国加速奔向工业文明。
十六年曲折审批路
据史料记载,最早提议建设京汉铁路的清廷官员是直隶提督刘铭传。他在1880年上奏,建议“急造铁路”。
刘铭传提议,先以北京为中心建放射线,一经山东至清江浦(京杭大运河要冲,位于江苏);一经河南至汉口;一通盛京;一通甘肃。他认为,北京至清江浦的铁路尤其应该先修。不过,未获清廷批准。
九年(1889年)后,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修建卢沟桥至湖北汉口镇铁路,即京汉铁路的前身卢汉铁路。清廷批准提议,并斥责反对派“偏执成见,不达时务”。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和李鸿章受命筹建,清政府拟年拨银200万筹办。同时声明,不借洋债,不购西洋钢轨。1890年,张之洞在湖北主持建设汉阳铁厂,为卢汉铁路之需。
1891年,沙俄渗透东北,清廷考虑优先修建关东铁路(中东铁路)。不过,其窘困的财政在现代工程建设面前,更显捉襟见肘,只得将卢汉铁路拨款移作关东铁路专款。卢汉铁路遂陷入停滞局面。
1893年,汉阳铁厂建成投产。两年后,张之洞再次上书,称:“中国应开铁路之地甚多,当以卢汉一路为先务。此路南北东西皆处适中,便于通引分布,实为诸路纲领。”1895年年底,清廷决定重启卢汉铁路建设进程,无奈准许商民集股。
中国铁道博物馆原党委书记贾本义说,1896年,清廷设铁路总公司,决定从卢汉铁路办起,再办苏沪、粤汉铁路。
北段:京汉铁路建设过程
京汉铁路从北京到湖北省汉口,最初称为“卢汉铁路”(卢沟桥至汉口)。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同年7月19日,即《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94天,光绪帝发出一道谕旨,宣称“当此创巨痛深之日,正我群臣卧薪尝胆之时”,并提出救亡图存的六项“力行实政”,修铁路被列为首项。同日,两江总督张之洞即复奏清政府,指出“宜亟造铁路也”,建议修筑卢汉铁路:“中国应开铁路之地甚多,当以卢汉一路为先务。
1895年12月6日,清廷考虑各方意见后,决定立即着手修筑两条铁路:卢汉铁路和津卢铁路(即原京山铁路京津段、今京沪铁路京津段),并公布卢汉铁路以黄河为界,南段由张之洞负责,北段由李鸿章负责。然而清廷对卢汉、津卢两路的建设资金给了不平等的待遇:津卢铁路能动用官款,而卢汉铁路却不给官款,要靠商人集资兴办。但张之洞在募集商股的过程中受阻,只能将修筑卢汉铁路的任务交给盛宣怀,并向外国列强举债,最后由比利时夺得了贷款权。
1896年10月直隶总督王文韶、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设立铁路总公司,以大官僚买办、天津关道盛宣怀为督办大臣。这条铁路长1200公里,修筑计划需银2000多万两,原打算收商股700万两,拨官款银300万两,借官款1000万两,借洋债2000万两。清政府首先用拨给的官款修建芦沟桥至保定一段长131公里,由津榆铁路总局负责修建。1898年2月动工,1899年1月完工通车。
汉口是中国的水陆要镇,把汉口和北京连接起来,是帝国主义早就垂涎的目标,因此各国纷纷起来争夺。首先是美国、英国,但因“所索权利过多”而告吹,转同比利时商洽,比利时在后台法、俄的支持下,签定了借款合同,借款11250万法郎。合同规定,筑路工程由比利时公司派人监造;所需材料,除汉阳铁工厂可以供应者外,都归比利时公司承办,并享受免税待遇。在借款期限30年间,一切行车管理权均归比利时公司掌握。这不仅使中国完全丧失了铁路主权,还在财政上受到巨大损失,为以后帝国主义者利用债款关系掠夺中国铁路权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
比利时公司为了加速工程进度,节省费用,偷工减料,结果建筑的线路质量极低。就像黄河大桥这样的重要工程,也采用低标准设计,保险期限只有15年,致使后来常常被水冲坏而中断行车芦汉铁路1898年动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法国侵略军在1901年又擅自把芦汉铁路从芦沟桥延长到北京前门,从此成为京汉铁路。
京汉铁路在1906年4月全线通车,全长1215公里。京汉铁路通车以后,营业发达,余利很多,在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和全国人民纷纷要求收回铁路主权的压力下,清政府几经周折,终于在1909年1月,拨官款500万两白银和借英国汇丰、法国汇理两银行款5万英镑,还清了京汉铁路借款,把铁路赎回。1927年至1949年间因北京改称北平,京汉铁路也改称称“平汉铁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恢复京汉铁路之名。
“二七”大罢工
京广铁路不仅是沟通我国南北最长的铁路线,也还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
1922年4月,由长辛店工人俱乐部发起,召开了一次全路总工会筹备会议,对全路工会组织作了初步整顿。在1923年1月5日的筹备会上,拟定了京汉铁路总工会章程草案并决定2月1日正式举行总工会成立大会。这个总工会的成立完全是公开进行的,各报发了消息,并报告了当时的铁路局局长赵继贤。参加这次成立大会的有京汉铁路各工会分会代表六十五人,各地工会、教育界、新闻界来宾共二百多人,都齐集郑州。
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成立使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震恐万分。军阀吴佩孚指使铁路局长赵继贤伙同郑州警察局长进行恫吓。总工会筹委会仍决定如期开会。1923年2月1日早晨,吴佩孚下令郑州全市紧急戒严,沿街布置军警,荷枪实弹,阻止代表和来宾进入会场。代表们群情愤怒,高呼口号,终于突破包围,冲进会场,立即放鞭炮开会,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正式成立,代表们高呼“京汉铁路总工会万岁!”“劳动阶级胜利万岁!”会议一直开下午4时才宣布散会。
当天下午,吴佩孚命令反动军警包围代表来宾住所,不准来宾和代表自由走动和交谈,总工会和郑州分会会址被封闭占领,工会文件什物,均被抄查捣毁。军阀的蛮横和暴行,激起了工人们的无比愤怒。当晚,总工会召集紧急会议,决定在2月4日中午宣布京汉铁路全体总同盟罢工。从4日上午9时起,不到3个小时,全路一致停工,全路客、货、军车一齐停止了行驶。总罢工爆发后,在北京的帝国主义各国“公使团”召集了紧急会议,向北洋军阀政府提出了“严重警告”,要求早日恢复交通,教唆军阀用武力镇压工人。
2月7日,湖北督军肖耀南派参谋长张厚生带兵两个营,包围了总工会,枪杀空手抵抗的工人,同时包围工人宿舍,搜捕罢工积极分子。先后被杀害38人,伤200多人。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同志被捕。
林祥谦同志捕后,敌人把他绑在江岸车站电线杆上,逼迫他下令复工。林祥谦同志坚决拒绝。刽子手张厚生令人在他身上砍了一刀,问他“上不上工?”林祥谦同志说:“不上!”张又令再砍一刀,问他“到底下不下上工命令?”林祥谦同志忍痛高呼:“上工要总工会命令,我的头可断,工是不上的!”张又令人再砍一刀,优秀的共产党员林祥谦同志就这样英勇地牺牲了,他为工人阶级的事业,在敌人面前至死不屈,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大无畏的精神。武汉工团联合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同志,也于15日被杀害于武昌。
此外,郑州和京汉铁路其他各站工人也遭到军阀的逮捕和屠杀。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京汉铁路总工会和武汉工团联合会在2月9日下令,劝工人们忍痛复工。“二七”斗争虽然失败了,但是通过这次斗争,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斗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给工人阶级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为了纪念林祥谦烈士,于1961年初在烈士的故乡福建省闽侯县尚干镇建成了林祥谦烈士陵园。
南段:粤汉铁路建设经过
南段从广东省广州到湖北省武昌,称为“粤汉铁路”。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张之洞上谕修筑粤汉铁路,主张官督商办,但清廷自行向美国借款,美方更规定中国在50年后还清债款,方可收回铁路管理权。但此举激起粤、湘、鄂三省绅商强烈不满,最后为从美国手中赎回路权,清政府付出了高达675万美元的代价。
粤汉铁路于1900年7月动工,但在在修筑长沙至株洲一段后已经资金不足,湖南粤汉铁路公司虽然通过发行股票筹的831万银元,但仍入不敷支,最后只好在1909年与德国、英国、法国的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借款550万英磅,利息五厘,以修筑余下路段。
武昌徐家棚至长沙段工程全长480余公里于1918年9月通车。广州至韶关段全长224公里,于1916年修通。但由于韶关至株洲段400多公里因地形复杂、工程艰巨一直受到拖延。至1927年,国民政府铁道部成立,即把修建粤汉铁路株韶段列为首要任务,当时铁道部长孙科更倡议以庚子赔款修建。株韶段在1936年4月28日建成,当时号称是中国铁路工程建筑标准高的铁路。同时粤汉铁路全线宣告接通,全长1095.6公里。
‘玖’ 关于铁路"京广线"的资料
京广铁路,简称“京广线”,是中国境内一条连接北京市与广州市的国家Ⅰ级客货共线铁路;线路呈南北走向,串联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为中国三横五纵干线铁路网的一纵。
京广铁路正线自北京铁路枢纽丰台站引出,并由北京西站西侧引出西长联络线向西跨过三环路、四环路,在五环路衙门口桥转向西南穿过永定河和鹰山后转向南,经过后吕村站、云岗地区,于长阳线路所对接京广铁路正线。
同时,北京站东侧引出既有京沪铁路折向西南方向经北京南站于柳村线路所对接京广铁路正线,正线出丰台站后向西过永定河卢沟桥,向南偏西方向出北京市进入河北省过涿州、高碑店站,过河北保定向西南经过河北省省会石家庄。
向正南方经过邢台、邯郸后出河北省进入河南省安阳、鹤壁、新乡过黄河到达河南省省会郑州,继续向南经过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出河南省进入湖北省随州市广水,穿过大别山区后过孝感市孝感站向东南走一个直角进入湖北省省会武汉。
在武汉市区走S形经过汉江和长江后继续向南经过咸宁、赤壁,再向西南出湖北省进入湖南省岳阳市,过汨罗江继续向南到达湖南省省会长沙,经过捞刀河、浏阳河沿湘江一路南下经过株洲、衡阳、郴州,从大瑶山隧道中穿过南岭后出湖南省进入广东省韶关市,沿北江而下经清远最后到达广东省省会广州。
京广铁路的建设意义
京广铁路是中国最重要的南北铁路交通大动脉,贯穿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6省市,是中国经由省会城市最多、连接其它线路最多、运输最繁忙的干线铁路。
京广铁路提速改造在节省旅客旅行时间、缩短货物在途时间和降低铁路运行成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缓解运输紧张局面,加强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湖北、河南在中部崛起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京广铁路
‘拾’ 京广线修建时间
京汉铁路自北京至汉口,于1897年4月动工 ,1906年4月全线完工通车,全长1215千米。原粤汉铁路起自武昌止于广州,长1096千米,于1900年7月动工,但进行缓慢,至1903年8月仅建成49千米的广州至三水支线 ;1911年完成长沙至株洲段;1916 年6月完成广州至韶关段;1918 年9月完成武昌至长沙段。株洲至韶关段长456 千米,由于沿线工程艰巨 ,经费短缺,久未兴工,直至1929年才开始修建,并于1936 年4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