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仙人指路 喜钓郎秋静 鱼竿 怎么样 有用过的吗
朋友,这款鱼竿属于大众鱼竿,如果你不是忠于竞技,休闲钓可以选择,价格应该在150-200之间,我说的200 就能买到十八尺的了。如有不明请加QQ6551572 注明来意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鱼竿的好坏在于用法,不见得便宜的杆子就不好用,不要进入这个误区,高档、贵的鱼竿只是在材质上要求更高,做工更细,出产量少,所以价格比较昂贵,如果你不会钓,或者是初级垂钓爱好者,就算给你一根8000的鱼竿,你也不会用,也不知道这只杆好再那里。都说不好的鱼竿碰到大鱼会断,想必你也听朋友说过,但是我可以和你怎么说,这句话不是没有可能性,但是有多少人会考虑是自己在碰到大一些的鱼,在控鱼的时候是自己操作失误,造成鱼竿折断的呢,所以请仔细思考一下。
②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什么诗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不是一首诗,而是是一首散曲。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抒发了一个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的散曲。
原文如下:
《净沙秋思》天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⑴天净沙:曲牌名。
⑵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⑶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⑷古道:古老破旧荒凉的道路。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⑸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创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赏析
马致远的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作品内容本身,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叙述羁旅漂泊人,时逢黄昏,感应突袭。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望秋野之悲凉气氛、“枯藤老树 昏鸦”,荒凉凋谢的蒿草,孤枯败落 的藤枝,蔓缠在饱经沧桑的老树上, 时不交运的“昏鸦”,呱呱呱,声声催 人心魄,把秋日黄昏的氛围一下子 卷入落魄流浪人的心里。
冷冷清清,坐落的小桥,似给旅 人铺路,又似让旅人沉落。路漫漫其 修远兮,官宦仕途又几何。零汀的 人,纶巾青衫,满身风尘,踽踽独行。 “流水”“人家”,似喜似怨;万里原野, “流水”是意境,“人家”是夙愿,却难 赋深情,一双哀淡的秋目,拂袖欲断 水,愁绪任横流。驿站飘失了,残留 的“古道”依然通向天际,功名利禄, 仕途失意,难耐凄凉,是是非非,融进 萧萧悲凉的“西风”。瘦弱羸马,驮着 书卷,催着旅人,行吧行吧。人生失意常八九,文人的落魄,漂泊的流离,谁道世事不唯艰?
上段三句十八字,九个名词连 缀成不涂浓墨的书画,亦无一个虚 造硬加的词,不同的景物天衣无缝 地和谐地造化在—起,不得不令人 拍案道奇。这种音节和谐、情景交 融、妙含无垠的小令曲,故有“枯藤 老树写秋思,不许旁人赘一词”之 誉,的确委实不过。
意深,含蓄无限,玩味无穷;调高,心驰物外,意溢于境。是境,是景,水乳交融,情景映衬;是意,是情;相辅相成,相济相生。怪不得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称赞:“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精品,不可不读;美文,不可不品。一曲《秋思》,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
这是马致远着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作者简介
马致远,元代杂剧家、散曲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晚年隐退。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现存七种。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有“马神仙”之称。曲词豪放洒脱。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其散曲成就尤为世所称,有辑本《东篱乐府》,存小令百余首,套数二十三套。为元曲奠定了基础。
③ 谁能把 山楂树之恋 的原着的那段静静秋看到老三病了想献身的那段复制给我
秀芳看看静秋,又看看小段,黯然说:“我哥在县医院住院,你---可不可以去看看他?虽然你---不要他了,但是----看在---朋友一场的份上,去看看他吧,听说是----绝症。”
静秋惊呆了,志刚得了绝症?她想声明说不是我不要他,只是我不爱他,但她被“绝症”两个字吓呆了,说不出这样的话。她低声说:“你知道不知道他的病房号码?”
秀芳把医院地址和病房号码都写在一个纸条上给了她,然后站在那里,不肯再说话,眼里都是泪。静秋也默默地站了一会,小心地问:“知道不知道是什么病?”
“白血病-----”
静秋觉得如果现在打听老三的新地址,就显得有点不不合时宜,即使问到了,也没时间去了,还是先去看了志刚再说吧。
上课铃响了,秀芳低声说:“我---回教室去了。你---一个人去看他吧----别带你---朋友去---”
静秋说:“我知道。”秀芳进教室去了,她还愣在那里。
小段问:“谁病了?看你脸色白得象鬼一样---”
“是她哥哥,我以前在他们家住过,我要去看看他,他----帮了我很多忙。”她问小段,“你知道不知道白血病是怎么得的?”
小段说:“听别人说是被原子弹炸了才得的病,但是我们学校以前有个人也得了白血病,后来死了,听说---治不好的----”
“那我们快走吧。”
他们赶到K县城,买了点水果,就按照秀芳给的地址找到了县医院。静秋想起秀芳嘱咐过叫她一个人进去的,就跟小段打商量:“你可不可以就在外面等我?”
“又不让我进去?都得了绝症了,还怕什么?”
静秋也不太明白秀芳的用意,因为她听老三说过,志刚已经说下了一房媳妇,今年春节就结婚。如果真的得了绝症,那婚是结不成了,但为什么不让她带小段一起去看志刚,就让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她只知道应该尽量满足绝症病人的要求,如果秀芳说不要带小段进去,肯定是有她的道理的。
她对小段说:“我也不知道他们怕什么,但我朋友刚才就是这么说的,你还是在外面等我吧。”
小段无奈,只好在外面等,叮嘱说:“快点出来啊,我们还得赶回去,你今天要挨家挨户去收钱的,回去晚了,收不齐钱,明天就买不成米----”
“我知道。”静秋匆匆答了一句,就跑进医院去了。
四十
县医院不大,就那么几栋楼,静秋很快就找到了志刚的病房。病房里有四张床,她看见了第一张床上的号码,就以此类推,断定靠墙角的那张床就是志刚的病床。
她向那张床望去,惊异地看见老三坐在床边,正在一个本子里写什么。虽然他穿着一件她从未见他穿过的黑呢子的衣服,但她一眼就认出他了。她想,他在这里干什么?在照顾志刚?他不上班?是不是二队就在附近,所以他调到这里来好照顾志刚?
有个病人家属模样的人问:“你找谁?”
她目不转睛地盯着老三,回答说:“找赵志刚---”
老三抬起头,向她这边望过来,神情似乎有些错愕,好一会,才放下手中的本子和笔,向她走过来。他没叫她进病房去,站在走廊上跟她说话:“真的是----你?”
她问:“志刚呢?”
他一愣:“志刚?不是在西村坪吗?”
“秀芳说-----她哥在住院----”
他笑了一下:“噢,我也是她哥嘛----”
静秋急了,辩驳说:“你---怎么是她哥呢?她说的是她哥病了----,她没说是你病了,你是在这里照顾志刚的吧?是不是?你别跟我开玩笑了----,志刚在哪里?”
他好像有点失望:“你----是来看志刚的?不是志刚----你就不来看了?”
“你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她不解地问,“秀芳说的‘我哥’就是你?但她为什么说我---不要你了?她那样说----我才以为是---志刚。”
“噢,我---写过几封信到你们农场,都被---退回来了。我用的是她的地址,信就----退她那里去了,所以她说你---不要我了。”
她很诧异:“你写信到我们农场了?我怎么一封也没收到?你用的什么地址?”
“我就用的‘K县严家河公社付家冲大队K市八中农场’,再加你的名字,不对吗?”
“我没往那里写过信,但我想只能是这样子写---”
“每封上都写着‘查无此人,原址退回’----”
静秋想了想,觉得一定是姚主任搞的,因为他想把她跟陆老师凑拢,所以就来这一手,太卑鄙了。但是信封上用的是秀芳的名字和地址,姚主任怎么会怀疑呢?难道他看出那是男人的字?或者他拆开看过了?
她紧张地问:“你---信里写了些----什么?没---写---要紧的东西吧?肯定是我们那里的姚主任搞的,我怕他---拆开看过了----”
他说:“应该没拆开吧?拆开过我应该能看得出来----”
她很有点生姚主任的气:“他私自把别人的信退回,算不算犯法?我回去了要找他说说,看他还敢不敢这样。”
他怀疑地问:“你们那个---姚主任---怎么会对你的信这么感兴趣?是不是---对你有---那么一点意思?”
她安慰他说:“不会的,他一把年纪了,又已经结了婚,他是在帮别人的忙---”
“帮那个开---小拖的?”
她诧异地看看他:“你怎么知道----开小拖的?”
他笑了一下:“看见过你们----,在严家河,下雨----,他把雨衣----让给你----”
“不是他,姚主任最讨厌他了,是帮另一个老师,排球队---那个。不过你放心,我对他----没兴趣。你----在严家河----干什么?”
“二队就在严家河附近,中午休息时经常去那里逛逛,想----碰见你----”
“你---到我们农场去过没有?”
他点点头:“有次看见你赤着脚,在厨房做饭---”
“那房子漏雨,一下雨,地上就有个把星期是泥浆子汤,只好打赤脚。”她怕他担心,马上补充一句,“不过天冷了,我就没打赤脚了,穿着那双胶鞋----,你没看见?”
他有点黯然:“我这一段----没去----”
她不敢看他:“你----生了什么病?”她提心吊胆,怕他说出那几个可怕的字。
“没什么,感冒了----”
她松了口气,但不太相信:“感冒了要住院?”
“感冒重了,也要住院的。”他轻声笑了一下,“我是个‘布得儿’嘛,老在感冒。你----回家还是---回农场去?能在这儿呆----多久?”
“我回家去,现在就得走,我---有个同事等在下面,我----要回去收钱买米。”她看见他很失望的样子,就许诺说,“我后天来看你,我有两天假,我可以提前一天离开K市----”
他欣喜地睁大眼睛,然后又担心地问:“你---不怕你妈妈发现?如果不方便的话----”
“她不会发现的,”其实她自己也没有把握,但她顾不了那么多了,“你---这几天不会---出院吧?”
“我会在这里等你的。”他很快跑到病房里,拿了一个纸包出来,塞到她手里,“好巧啊,昨天刚买的,看看喜欢不喜欢。”
她打开一看,是一段山楂红的灯芯绒布料,上面有小小的黑色暗花。她告诉他:“我最喜欢这种颜色和这种布料,你好像钻到我心里去看过一样。”
他很得意的样子:“我就知道你喜欢这样的,我昨天一看到就买下了,没想到刚好你今天就来了,我先知先觉吧?你回去就做了,来的时候穿给我看,好不好?”
她把布料卷了起来,说:“好,我回去就做,后天来的时候穿给你看。不过我现在得走了,要赶回去收钱。”
他送她往医院大门那里走,远远地,就看见了小段和他的小拖,他说:“你同事在那边等你,我不过去了,免得他看见----。他叫什么名字?”
她说:“他跟你同名,不过姓段。”
“同名不要紧,只要不同命----”
她一愣,问:“你这是----什么意思?”
他解释说:“没什么,有点----吃醋,怕他跟我一样----也在---追求你。”
回家的路上,静秋的耳边一直响着老三那句话:“同名不要紧,只要不同命”,虽然他解释过去了,但她觉得他那话不是吃醋的意思,而是----别的意思。
秀芳说老三得了绝症,老三的脸色也的确不大好,有点苍白,但那也许是因为他穿着黑呢子上装的关系。老三自己说他得的是感冒,好像也有可能,如果得了绝症,他还会这么镇定,象没事人一样?最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是绝症,医生怎么会告诉他呢?
只能是秀芳搞错了,或者故意这样说了,好让她来看老三的,因为秀芳那时以为她不要老三了,于是编出“绝症”的故事诳她到医院来看他。
现在她就抓住这两根救命稻草,一是医生不会告诉病人得了绝症,二是老三自己说了他只是感冒。说老三得绝症的只有秀芳一个人,一票对两票,老三应该没有得绝症。
但是他那句话怎么解释?
回到K市,小段把小拖开到一家餐馆前,说先吃点东西,等别人下班了,好去学生家里去收钱。她点点头,茫然地看着小段去买东西,几次都把小段当老三了,很想问他:先别慌着吃饭,你先告诉我,你到底是得的什么病?
吃过饭,小段就把小拖开回江心岛,带着她到学生家去收钱。他叫她把写着学生地址的条子给他,他一家一家找。她就象个梦游的人一样,糊里糊涂地跟着小段这里走,那里走,小段叫她记帐就记帐,叫她找钱就找钱,见了学生家长都是小段在说话,她只站在一边,象个傻子一样。后来小段干脆把她手里的单子和钱袋都拿去了,自己收钱,自己找钱。
一直搞到九点多了,才大致收齐了,小段把她送到她家附近,说:“我明天早上来叫你去买米。你莫想太多了,一个县医院,懂什么白血病黑血病?”
她一惊,小段看得出她在为老三的病担心?她警告自己,不要哭丧着脸,当心妈妈看出来。
妈妈见她回来了,很惊讶也很高兴,赶快来弄东西她吃。她说不饿,在路上吃了的。然后她就忙忙碌碌地把那段布拿出来缩水,用冷水搓一遍,又用热水搓一遍,使劲拧干了,晾在通风的地方,让布快快干了好做衣服。
第二天一早,小段就来叫她去买米。妈妈很不放心地看着她坐上小拖去,可能恨不得自己也跳上车去监督他们两个。静秋特别跟小段热火朝天地讲几句,因为她现在不怕妈妈怀疑她跟小段有什么事,越怀疑越好,既然妈妈一心防着小段,那她明天去看老三的时候,妈妈就不会起疑心。
买了米,小段把她送回家,把发票交给她,叫她收好,就开车送米面到农场去了。妈妈见这个祸害走了,总算放了心,又交待静秋千万不要跟小段来往。
下午静秋到学校去汇报农场工作情况,又到陈老师王老师家里去拿他们家属给他们带的私菜。都弄好了,就到江老师家去借缝纫机做衣服。做到吃晚饭的时候,她跑回家吃了晚饭,又跑回江老师家接着做。江老师过来问她农场的情况,她哼哼哈哈地应付了一下。
衣服做好了,她还舍不得走,总觉得有点什么事没办,是她想办又不敢办的事。想了好久,才想起是要问成医生有关白血病的事。她磨磨蹭蹭地走到他的卧室门口,门没关,她看见江老师坐在被子里看书,成医生在床上跟他的小儿子玩耍。
江老师看见了她,问:“小秋,衣服做好了?”
静秋怔怔地点点头,鼓足勇气问:“成医生,你听说过白血病没有?”
成医生把儿子交给江老师,自己坐在床边,一边穿鞋一边问:“谁得了白血病?”
“一个----熟人。”
“在哪里诊断出来的?”
“K县医院---”
“K县医院很小的,未必能----检查得---对,”成医生让她在一把椅子上坐下,安慰说,“先别着急,说说看是怎么回事。”
静秋也讲不出是怎么回事,她只是听秀芳那样说了一下,她说:“我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我只想知道,一个很年青的人会得----这种病吗?”
“得----这种病的人多半是---很年青的---,青少年---居多,可能男的更多一些。”
“那---是不是得了---就--一定会----死?”
成医生字斟句酌地说:“死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你不是说只在县医院检查了一下吗?县医院设备什么的---很有限,应该尽快到----市里或者省里----去检查。还没确诊的事,不要先就把自己急坏了。”
江老师也说:“我们学校不是有一个吗?医院说人家是癌症,把人家吓得要死,结果根本不是癌症----。这些事,没有三、四家医院拿出同样的诊断,是信不得的。”
静秋默默地坐了一会,江老师和成医生还在列举误诊的例子,但她不知道那些例子跟她有什么关系。她问:“如果----真是得了----这种病,还能活---多久?”
她见成医生紧闭着嘴,好像怕嘴边的答案自己飞出去了一样,她又问了一遍,成医生说:“你不是说只在县医院----”
她急得要哭出来了,有点生气地说:“我是问‘如果是的话’,我说如果---是的话---”
“这个----依人而定,我---也说---不准到底能活多久,有的---半年,有的---长一些----”
四十一
静秋回到家,就忙着收拾东西,把要带的东西收拾好了,才想起现在是晚上,没有车到县去,只能等明天。
她躺在床上,开始使用自己的绝招:做最坏的思想准备。当她不知道是不是县医院误诊的时候,她就左想右想,忽而飞到希望的巅峰,忽而降到绝望的谷底,那样飞上落下是最痛苦的了。
现在她不这样想了,她就当县医院没有误诊,那就怎样呢?那就是说老三是得了白血病。既然他是得了白血病,那就意味着他活不长了。到底能活多长呢?再一次做最坏的思想准备,就当他只能活半年左右了。现在可能已经把这半年用掉一些了,那就算他还可以活三个月左右。
她想起她妈妈因子宫肌瘤住院动手术的时候,是她在医院照顾妈妈,那时她才十四岁。同病房住着一个晚期卵巢癌病人,大家叫她董婆婆,瘦得象个鬼,经常痛得半夜半夜地哼,搞得同病房的人都睡不好。
结果有一天,董婆婆家里人来接她出院,董婆婆喜笑颜开地跟家里人回去了。静秋好羡慕董婆婆,以为她被治好了,成了全病房第一个出院的人。后来才听同病房的人讲,说董婆婆是回家“等死”去了。
医生对董婆婆的女儿说:“你妈治不好了,你们没有公费医疗,就别把家里搞得倾家荡产了吧。你把你妈领回家去,让她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穿什么穿什么,想去哪里玩,就带她去哪里玩。”
后来有谁为自己的病发愁,大家就拿董婆婆出来安慰她:“你的病哪里严重?你不还住在医院里吗?如果真的严重的话,医院不象对董婆婆那样,叫你回去等死吗?”
所以住在医院就是幸福,就算是在“等活”,只有被医院劝走的那种,才是黑天无路,“等死”去了。
现在老三还在医院住着,说明他还在“等活”。如果哪天医院叫老三出院,她就跟妈妈说了,把老三接到家里来。妈妈还是喜欢老三的,只是怕别人说,怕他家里不同意,怕两个人搞出事来。但如果知道老三只能活三个月了,别人就不会说什么了,他家同意不同意就无所谓了,也应该不会搞出事来了,妈妈肯定就不怕了。
她要陪着他,让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他想到哪里去玩,她就陪他到哪里去玩。老三上次留给她的那些钱,有近四百块,那就相当于她一年的工资,她一分都没用,那些钱用来满足老三想吃什么穿什么的愿望,应该够了。
等到老三去了,她就跟着他去。她知道如果她死了,她妈妈一定会很伤心,但是如果她不死,她一定活得比死了还难受,那她妈妈会更伤心。她想她到时候一定有办法把这一点给她妈妈讲明白,让她妈妈知道死对于她是更好的出路,那她妈妈就不会太难过了。反正现在她哥哥已经招工回城了,可以照顾她妈妈和妹妹了。她爸爸虽然还戴着地主分子的帽子,但也被抽到大队小学教书去了。她妈妈这段时间心情开朗,生活也过得比以前好,尿血的毛病已经不治而愈了。没有她,家里人也可以过得很好了。
这样她就可以跟老三一起在这个世界上呆三个月,然后她就跟他到另一个世界去,永远呆在一起。只要是跟他在一起,在哪个世界其实也无所谓,都一样,在一起就行。
她想,不管事情怎么发展,也只能坏到这个地步了,无非就是老三只能活三个月了。说不定最后还活了六个月,那就赚了三个月。说不定最后发现是县医院误诊了,那就赚了一条命。
她把这些都想明白了,就觉得心安下来了,就象一个运筹帷幄的将军,把阵都布好了,进攻撤退的事宜也安排好了,就没什么要愁的了。
第二天,她很早就起来了,对妈妈说她要回农场去。妈妈有点吃惊,但她理直气壮地说农场就是这样安排的,只是叫她回来收钱的,第二天一定要赶回去的。她说:“你不信的话,可以去问姚主任。”
妈妈见她这样说,当然相信,说:“我怎么会不相信你呢?我只是想你在家多呆几天。”
静秋到了汽车站,把票一买,就到厕所把新罩衣换上了。她估计老三会在车站等她,所以她要早点换上,让他今天第一眼就看见她穿着他买的布做的衣服。她要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不要说他是叫她穿给他看,就是他叫她脱给他看,她也一定脱给他看。
老三果然在汽车站等她,穿着他那件黑呢子的衣服,但外面披了件军大衣。如果不是知道他病了,她一点也看不出他是个“等死”的人。她决定不提他的病,一个字也不提,装做不知道的样子,免得他心里难过。
④ 描写杭州秋天景色的句子
秋天,只见湖边的树叶早已变红,还有一些树叶掉落下来,它们掉落的样子犹如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再看看湖面,湖面十分平静,只有船只划过时留下的波纹还在荡漾。在胡的中央有一个小岛,那里的树、花、草非常多,从远处看,好像一个五彩的大绒球。
⑤ 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
(1)前者,借秋的萧瑟与凄凉,表达了作者充满了忧愁苦闷的情绪。后者,借秋夜寂静,写出作者此时闲适安然的感情。(2)王维所说的独坐,表达了一种忧愁苦闷寂寞的感情(从“悲双鬓”一词可以看出)。周弼可能是表达一种自己此时内心的宁静,和环境的静逸安然(从“书床对夜灯”可以看出)纯属个人见解,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⑥ 杭州桐庐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杭州桐庐有哪些旅游景点
桐庐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桐庐有哪些旅游景点?
桐庐的景点不少,像瑶琳仙境、严子陵钓台、大奇山等等,个人的建议是平时经常出去看山山水水的可以不用去这些景点啦,门票贵还可能看下来觉得坑。夏天的话就推荐去漂流,然后在桐庐吃吃喝喝的,东西好吃性价比也很高。
严子陵钓台
沿桐庐西行约三十里,有峡,名为七里泷。山色佳丽,水色空蒙,号为“天下独绝”。
令舟泛水渐行于富春江上,乘着欸乃的桨声,就着满林的鸟声,看春和景明,碧水蓝天。排岸山峰对出,层峦叠嶂,一脉秀水,迤逦而至,湖光山色,秀丽至极。好一幅色彩斑斓的山川画卷!
这里的江水清流缓缓,这里的山脉苍翠碧绿,水随山转,曲折蜿蜒,满满一身江南山水所特有的风韵。
真想就此做一名山林隐者,春夏赏花耕种,秋冬品果觅梅,在江水波涛声中奏响乐笛,朝朝闻听鸟鸣鹿吟,暮暮瞭观烟笼云集,寻得人生惬意,远胜于田园人家。
行舟于“小三峡”之间,中有“葫芦飞瀑”,高约百米,从陡壁直泻而下,飞珠抛玉,腾起层层白雾雨花,日光下彻,璀璨夺目,顿使人恍若坠入人间仙境一般。
古至今人,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千古诗篇,吟咏富春江小三峡,原来,这一幅旖旎的山水,早已被传诵了千年。
瑶琳仙境
雾
浮来飘去于山霭,挥不去、扯不开,飘飘然欲乘云似仙,瑶琳仙境,你以朦胧的诗意迎人来。
木
青葱欲滴笼于四野,或挺拔、或俊秀,鸟飞蝉鸣蝶起舞,树阴照水爱晴柔,瑶琳仙境,你以绿色的生态迎人来。
石
绚丽多姿垂天挂,状若云霞锦绮丶声若金鼓笙琴,盖神仙游集之所,瑶琳仙境,你以“全国诸洞冠"的美誉迎人来。
大奇山
【 体验】
1.丛林飞鼠:
之前看很多攻略上面都说这个项目很坑,50一个人,后面又看到说可以还价到20的。没什么风景可看的,所以我们就去谈了下价格100块4个人。丛林飞鼠就是比较粗糙一点、不是很刺激的过山车啦,1800米的距离,害怕的可以拉手刹控制车速。
2.比松米勒庄园:
攻略上看有羊驼,然饿进去以后发现这边好荒凉,大概不是来游玩的季节吧,只看到几匹马无精打采的在吃草。转了一圈没有发现什么值得看的,也没有工作人员可以问,天气太热了就走了。感觉比较差。
荻浦村
荻浦村位于桐庐县江南镇东部,与富阳交界,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78人,农户645户,以申屠姓氏为主。
村域历史悠久,距今已有900年许,文化 底蕴丰厚,有省级文保单位2处(申屠氏宗祠和保庆堂),咸和堂(明代)正在申报。
2006年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村镇,2007年与深澳、环溪、徐畈四村一 并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虎啸峡漂流
取完票排队坐小巴去山上的漂流起点,又是大排长队30分钟以上啊,期间还有不少人会不自觉插队的,不过后来有保安来管了就好一点。
上小巴前先在旁边的大框子里自取救生衣和安全帽,妈呀,全是湿的没办法,这就是生意太好了根本供不应求,再湿咱也只能穿上戴上。小巴5分钟到达漂流起点,没错,继续排队。
过程体验
终于上了皮艇开始刺激的旅程啦。2人一条船,带小朋友的3人坐一条,出发后拉近两边的拉手,一开始就是非常刺激的一段,保证你浑身湿透。
整段漂流旅途中有几段是很平静的,有可能船会卡在礁石或湖边上不动了,需要手动划到下一个漂流口,可以借助一点边上石头助推或者拉一下其他人的皮艇借个力。
最后一个刺激点是1.5米的落差,从高点一下子跌到最低点。
以上仅供参考
⑦ 关于秋天的诗句有哪些大全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3、《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com/s/1HHVL8zF6wR3xD0qW5gdN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