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知识 » 杭州数字产业有哪些

杭州数字产业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4-26 12:55:49

⑴ 良渚新城万劢德数字文化产业园入住了哪些公司

以下是部分在该园区入驻的知名企业:1、杭州量子互动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AR/VR技术研发和胡芦陵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
2、杭州极测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提供高精度地图和定位技术的公司哗并,主要产品包括室内定位和三维重建等。
3、杭州聚联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能家居系统研发和推广的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智能家居控制器、智能门锁等裤戚。
以上仅为部分入驻企业名单,还有更多的文化创意和数字娱乐企业在该园区开展业务。

⑵ 数字产业包含哪些

数字产弊雀业包含:
1、知识信息产业。
2、通讯产业。
3、网络产业。
4、航空卫星产业。租颤早
5、文化产业的部分市场化数字技术应用产业。
6、教育、文化、广电、卫生(疾控)、体育、民政(残疾、福利、慈善)、环保、国防、司法、按社会保障、计生、宗教及民族事务等具有社会公共性的数字化管理应用并具有市场特性的产业。
数字产业是指以信息为加工对象,以数字技术为加工手段,以意识(广义的意识洞雹概念)产品为成果,以介入全社会各领域为市场,对本身无明显利润但是可以提升其他产业利润的公共产业。其产品可以压缩为“0”或“1”等数字形式或电子符号。

⑶ 中国数字经济百强市出炉,杭州为何能跃升一线

《2021中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出乎很多预料的是杭州市成为数字经济一线城市,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遥遥领先与北上深广四座城市并列在第一档。许多网友都提出了疑问杭州为何能够在此份名单中跃居一线呢?

以上就是小编认为,杭州此次能够成为数字经济一线城市的原因,杭州一直是一座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城市,想要来此发展的年轻人可以抓住机会来这里大展拳脚一番。

⑷ 杭州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国企的有哪家

杭州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国企的有西泠印社(杭州)数字传媒有限公司。西泠轮悉印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月28日,是杭州贺辩市重要的国有文腊拍乎化产业集团,统一负责西泠印社全部经营性国有资产以及西泠印社字号商标的运作管理。2008年集团公司被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⑸ 谐云入列36氪《2022年杭州独角兽及准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

近日,36氪研究院发布了《2022年杭州独角兽及准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全面展现了当前杭州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图景。根据36氪研究院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杭州已谈喊有28家独角兽企业和152家准独角兽企业,呈多行业的分布特征。其中, 谐云入列“杭州准独角兽企业”名单 。

* 节选自36氪《2022年杭州独角兽及准独角兽企业名单》36氪《2022年杭州独角兽及准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是根据影响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发展的因素,遴选出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并根据重要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通过桌面研究、专家访谈、企业调研等方式,客观公正筛选出分布在13个行业中的152家准独角兽企业(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

报告指出,杭州目含亩野前已稳居新一线城市前列,具有“创新活力之城”的特色优势,并致力于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随着杭州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数字经济成为杭州独角兽及准独角兽企业重点发力方向 ,也是驱动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创新已成独角兽及准独角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国内领先的容器云服务商及准独角兽企业,谐云凭借创新的技术、高效的产品和独特的商业模式等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数字政府、数字高校等应用的建设中,均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自成立伊始,谐云便专注于云原生,自上而下重视 自主研发能力及“卡脖子”技术壁垒的攻克 ,成功研发出国产自主可控的企业级容器云平台,围绕“底层核心技术+超前发展理念”,致力于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最佳解决方案,让更多企业能够 借助领先的数字技术为业务增长创造更高的价值 。2022年1月,谐云顺利完成 超亿元的B+轮融资 ,在资本市场获得进一步认可。

目前,谐云已实现了云原生技术在不同行业的落地应用和商业模式构建,为通信、金融、能源、化工等多行业百余家客户企业提供包含 建云、上云、用云和管云的全生命周期一站式云原生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支撑 。包括中国移动、 海信、万华、联通、华数、海康威视、上汽集团、中国电信、中石化、国家电网、浦发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一系列行业头部企业。

在核心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业务等方面,谐云 不断突破达到行业领先,领跑云原生 :打造首耐高个双中心部署案例;国内首次纳管单集群主机规模前台以上;全球首款基于OAM的可视化实现产品;率先实现数十万级的轻量级边缘节点管理;全新推出自研一站式中间件平台—Zeus,对容器云平台(观云台)、DevOps等产品持续升级;率先完成金融领域的信创试点建设工作........

未来,基于旺盛的市场需求和政府的大力扶持,杭州数字技术优势将日益突出,谐云将继续践行“让IT更美好”的使命,在杭州市和余杭区政府的领导下,为余杭区崭新的“双千亿”目标及锚定“四高地,一基地”的蓝图,持续输出更多元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赋能更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助推杭州数字经济发展。

⑹ 杭州发展前景怎么样

行业主要上市企业:海康威视(002415);恒生电子(600570);士兰微(600460);300033(同花顺);大华股份(002236);中控技术(688777);立昂微(605358);泰格医药(300347);华东医药(000963)等

本文核心数据:杭州产业结构;杭州支柱产业;杭州产业空间布局

杭州产业整体布局情况

——构建“5+3”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九大标志性产业链

近20年来,杭州市产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杭州最初从制造业起步,曾以“工业兴市”为发展战略。受金融危机影响,杭州工业面临发展低谷,于是转变产业发展思路,以“服务业优先”破解难题,推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及大旅游产业。进入信息时代,杭州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助推杭州经济更上一层楼。2019年,杭州提出“新制造业计划”,首次将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列为高质量发展“双丛者链引擎”。

产业变迁至今,杭州市形成了“5+3”现代产业体系——五大支柱产业和三大先导产业。其中,五大支柱产业包括文化产业、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三大先导产业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信息软件。此外,进入“十四五”,杭州加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打造“九大标志性产业链”,包括视觉智能(数字安防)、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计算、集成电路、网络通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智能装备、现代纺织与时尚。

在现代化服务产业中,杭州着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产业主要有数字服务、金融科技、文化创意、智慧物流;未来将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会计、法律、会展等产业。生活性服务业则主要聚焦于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快递、助残等。

——“一核九星”升级“三心八副” 主城区范围扩大

2021年以来,杭州的城市规划不断变化。2021年4月,杭州进行区划调整。2021年5月公示的《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提出了“一核九星”的空间发展格局。“一核”是由上城、拱墅、西湖、滨江组成的核心城区,成为“大杭州”的强劲极核;“九星”即由紧密联动型的萧山、余杭、临平,融核提升型的钱塘、富阳、临安,生态赋能型的桐庐、淳安、建德组成“九大星城”。

然而,在2022年2月杭州规自局官网一篇题为《规划引领向未来》的文章中,“一核九星”说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三心八副”。杭州第三中心横空出世——云城和未来科技城成为与武林湖滨、钱新奥体并列的城市新中心。具体来看,“三心八副”空间发展格局的“三心”主要是武林和湖滨地区、钱江新城(奥体博览城、钱江世纪城)、云城和未来科技城(南湖科学中心);“八副”则为萧山、钱塘、临平、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8个副城。相较于早前提出的“一核九星”,“三心八副”布局的主城范围更大。

——“东整、西优、南启、北建、中塑” 加快主城区建设脚步

在主城区的建设上,杭州早就开始发力。2019年杭州提出主城区要着力做好“东整、西优、南启、北建、中塑”5篇文章。

东整,就是要完成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整合,条件成熟后争创国家级新区,成为展示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

西优,就是要在优化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管理体制、创新资源、公渗孙共服务上取得新进展,加快科技重器建设,努力建成全球数字科创中心,成为展示我国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窗口。

南启,即全面启动湘湖和三江汇流区块规划建设,争取将这一区块建成杭州未来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全嫌隐浙江省“四大建设“融合发展的示范区,成为展示我国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窗口。

北建,就是要高标准推进大城北区块建设,既突出城市副中心功能,又突出产业功能,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成为展示我国城市有机更新成果的重要窗口。

中塑,即持续深化西湖综保工程,加快之江文化产业带和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中心,推动固本塑魂,成为展示中华文明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的重要窗口。

杭州各行政区、省辖县级市、市辖县的定位不同。上城区是杭州中心区域,主要打造高端服务业中心、消费中心、宋韵文化传承展示中心等;拱墅区是杭州中心区域,主要打造时尚之都、数字新城、运河明珠;西湖区是杭州核心城区,着重构建“双核、五圈”的空间发展格局,积极打造展示西湖、西溪“双西”胜景;滨江区是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在“天堂硅谷·硅谷天堂“的愿景下,加快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实践样板;萧山区推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余杭区处于杭州大城西的中心,是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核心区,科技创新优势突出,在最新的“三心八副”城市发展格局中,余杭区也被列入了中心区;富阳区聚焦“产业富阳”,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示范区,高水平描绘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临安区是城西科创大走廊重要一极,以青山湖科技城为主战场,将建设成为国内“硬科技”创新策源地;临平区处于G60科创大走廊和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的交汇点,是杭州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的第一桥头堡;钱塘区定位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杭州湾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融合创新发展引领区等;桐庐县定位杭州后花园,是杭州大都市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和浙江大花园“耀眼明珠”;淳安县是特别生态功能区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也是着名景区千岛湖所在地;建德市是杭州“新制造业”产业基地,航空装备、航空经济等优势突出。

——各区产业规划蓝图浮出水面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主旋律

从各行政区、省辖县级市、市辖县的产业规划来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等是杭州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各区产业发展方向各不相同。例如,上城区主要发展金融服务、消费服务等产业,余杭区主要发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关键基础软件等产业,建德市主要发展通航产业、生命健康、旅游休闲、水产业等。

杭州产业结构分布情况

——产业结构呈“三二一”格局 第三产业优势明显

从杭州的产业变迁来看,金融危机后,杭州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杭州的主要产业。近年来,杭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格局,2021年三次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为1.8:30.3:67.9,第三产业优势突出。

——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整体呈增长态势 文化产业贡献最大

2017-2021年,杭州市五大支柱产业合计增加值整体呈增长态势,2021年突破8000亿元,达到8037亿元,同比增长10.5%。2021年一季度,杭州市五大支柱产业合计增加值为2169亿元。

注:1)2018年后文化产业统计范围有所变化;2)金融服务采用金融产业数据;3)生命健康采用健康产业数据。

从各细分产业来看,文化产业是贡献最大的细分产业。2021年,文化产业、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业五大支柱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2586、1068、2191、1332、860亿元。其中,文化产业占比达到32%,金融服务占比接近30%,为27%。

——三大先导产业:增长速度较快 信息软件产业规模最大

2017-2021年,杭州市三大先导产业均呈现增长态势,其中人工智能和信息软件产业增长迅速。2021年,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072亿元,同比增长33%;云计算大数据增加值为1615亿元,同比增长16%;信息软件增加值为3933亿元,同比增长14%。

注:1)人工智能产业采用营业收入数据;2)信息软件产业采用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数据。

从各区先导产业布局来看,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等布局较为完善。上城区重点发展信息软件、大数据、智能家居产业,拱墅区重点发展大数据产业,西湖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产业,滨江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工业软件、大数据产业,萧山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产业,余杭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关键基础软件产业,临平区重点发展大数据产业,钱塘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信息软件产业,桐庐县重点发展视觉智能、人工智能产业,淳安县重点发展旅游大数据产业,建德市重点建设公共大数据平台。

——九大标志性产业链:未来主攻方向 大打“数字牌”

“十三五”时期,杭州提出重点打造“1+6”产业集群。进入“十四五”,杭州提出要打造制造业九大标志性产业链,包括视觉智能(数字安防)、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计算、集成电路、网络通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智能装备、现代纺织与时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九大产业链都将是杭州的“主攻”方向。其中,视觉智能(数字安防)已经成为杭州的特色产业。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这九大标志性产业链中至少有6项与数字经济、信息行业紧密相关,包括视觉智能(数字安防)、智能计算、智能家居、智能装备、集成电路、网络通信。

杭州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

为了优化产业平台空间和功能定位,杭州市近年来对园区开启了三轮整合,2021年发布的《关于做好全市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工作的通知》标志着第三轮整合正式开始。具体来看,杭州将全市开发区(园区)总数从35个整合为17个,并将重点打造杭州钱塘新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等6个高能级战略平台。

目前,17个平台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时尚产业等。比如,钱塘新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智能汽车与智能装备等;城西科创大走廊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智能装备等;杭州高新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等。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杭州市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⑺ 深圳开始研究数字货币!这些省市也在争取“数字经济”试验区

深圳特色 社会 主义先行示范区 横空出世。1979年至今,深圳从小渔村,转变成为中国制造业和 科技 行业的枢纽,必有其过人之处;而下一个40年,深圳要干什么?

《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圳要“ 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而且指明“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

下一个时代的产业发展,深圳会给全国派余游的城市趟出一条路来。

不到4700字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涵盖了发展理念、经济、 社会 、法治、民生等方方面面。

其中第五条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中,明确了深圳“ 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的定位,而且 “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

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最主要的表现:在于 经济发展速度提升 科技 创新进步加快

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产业为主导,如今,深圳已转型升级为知识密集型的高 科技 产业为主导的城市,特别是 数字经济 功不可没,深圳也拥有了 华为、腾讯、大疆、中兴 等一批高 科技 企业。

国家也已经看到,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大数据红利,激发大数据潜能,必然是经济必然发展方向。

深圳正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 按照计划,深圳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快建设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年收入超10亿元的工业互联网核心企业,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工厂。

深圳也在以网络基础设施促进应用发展。 以应用拉动产业发展,推动5G网络、技术、产品与应用的深度融合,形成良好的5G产业生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5G产业集聚地。

对于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除了深圳已有明确政策背书,全国其他许多省市正在积极竞争,甚至组团争取,毕竟,这个代表城市发展未来的试验区,可能成就另一个深圳!

今年两会期间,四川代表团以全团名义提出了《关于支持四川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四川认为, 数字经济将是未来最活跃的经济领域、最大的发展空间。

数字经济能催生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像共享单车、网购平台甚至未来的无人驾驶都是其中的代表,同时它还能和实体经济结合,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福建,是数字中国建设的 策源地 和实践地。2000年,福建工作就提出建设“数字福建”。

福建省之前发布了《加快全省工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意见》,将着力构建 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以数据为纽带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开源社区开放创新。

福建的 东南大数据中心 ,包括 健康 医疗大数据产业园、VR产业园、大数据融合产业园和融合创新支撑服务区。其中,“海峡光缆一号”和省级“政务云”“商务云毁闹”、超算中心二期等一批大数据产业基础设施,国家 健康 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中心等国家级平台项目已落地。

而福建东南大数据中心的 东湖数字小镇 ,与中电数据深度合作,以国家 健康 医疗大数据云服务平台为核心,运用人工智能分析,打造智能 健康 档案,形成垂直产业资源整合。

目前,东湖数字小镇已吸引微软、腾讯、中国航天十二院、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院,中电数据、360、浪潮、国信优易、贝瑞和康等近两百家知名企业与机构落户小镇,注册总尘销资本近200亿元,涵盖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医疗大 健康 、人工智能五大领域。

去年10月,浙江杭州喊出了“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口号。

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新华三 ……这些数字经济时代的公司齐聚杭州,足以说明杭州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018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万亿元,增加值达到335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4.8%,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50%以上。今年上半年,继续增长15.5%,连续17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

最近央视的《对话》栏目,展示了杭州正在推进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 ,争取在数字经济前沿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重点产业领域数字化转型、 社会 治理数字化应用等方面领跑全国乃至全球,为数字中国建设当好先锋、提供样本。

当然,也有消息称,安徽、浙江、江苏三省有望设立跨区域长三角大数据试验区。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相关人员透露:

山东将重点依托济南、青岛、烟台等市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与战略资本,布局建设集成电路、高端软件、量子通信等重大项目,打造云计算产业基地, 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其实,2018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把济南定位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区。

今年初,山东也提出,将 支持济南、青岛争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济南数据科学中心。

经济实力长期据于山东省第三的济南,作为一个省会城市,确实比较尴尬。

但知耻而后勇的济南,近两年动作频频。先是合并莱芜构建强省会,再是倾斜资源打造生活经济龙头。 2018年,济南完成对烟台的逆袭,成为仅次于青岛的第二大城市

济南的成绩,离不开新经济、新动能的贡献。2018年济南的大数据与 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 两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就突破了30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则占据全省半壁江山。

今年5月, 国家超算济南中心 科技 园 启用,这是国际上首个超级计算 科技 园区,也是我国国家超算版图上的六大国家级超算中心之一。

而拥有“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青岛,自然也不会放慢脚步。

7月24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审议通过,有了国家战略的背书,给青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曝光度。

前不久,青岛提出了“学深圳、赶深圳”的口号。能不能学到深圳发展的精髓,决定着青岛的未来。

以上几个地区,几乎涉及国家重点战略的城市群。

除此之外,京津冀也有所布局。

近日,北京方面表示,要注重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大力建设智慧城市、数字城市。

河北省表示,将着力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网络设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着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推动“云上河北”建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构建河北特色的现代信息化体系。

天津市提出,要加快制定天津市大数据发展规划和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入开展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领域的地方立法研究。

除深圳以外,其他的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最终落子谁家政策仍未公布,但永远不要低估这些地方的决心。

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这很可能是下一个城市之间竞争的关键,但是,能不能把握好这些政策机遇,还要看各自城市的努力。

⑻ 数字产业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数字产业的概念:数字产业是指以信息为加工对象,以数字技术为加工手段,以意识(广义的意识概念)产品为成果,以介入全社会各领域为市场,对本身无明显利润但是可以提升其他产业利润的公共产业。CUDI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学者王超提出:在我们现代社会中以及在研究数字城市过程中,数字化对产业的影响和逐步市场化,其春卜对社会生产的影响,是人类社会生产前期任何一种生产形态都无法比拟。除第一、二产业外的所有其他产业)的和扒延伸,网络经济产业、通讯产业、卫星产业等都该属于该产业范畴。根据对“克拉克大分类法”(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外的所有其他产业)的延伸,该产业是指对本身无明显利润但是可以提升其他产业利润的公共产业。所以明确提出数字产业将是第四产业无疑。 数字产业的范围:第四产业是一种新的产业分类法中的一个产业层次,是人类产业经济的第四次分类。这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以及劳动对象的非物质变化,理论结合实际,进行的一次新的探索。作为第四产业的数字产业涵盖知识信息产业、通讯产业、网络产业、航唤森昌空卫星产业以及文化产业的部分市场化数字技术应用产业,还包括教育、文化、广电、卫生(疾控)、体育、民政(残疾、福利、慈善)、环保、国防、司法、治安、社会保障、计生、宗教及民族事务等具有社会公共性的数字化管理应用并具有市场特性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