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北京、上海的学生会成为重点大学的主力军
网友一:
第一,上海学生参加高考人数虽然只有5万,其在中考时已淘汰一批,到中专职校去,第二,上海高考总分660分,外地很多省份都是750分,第三,上海学生95%上高中都是走读,你们外地学生只会早5晚10在自己学校死记硬背,二个礼拜休一天半,接触的知识,书本加书本,上海学生人手一手机,乘地铁,公交,玩手机,接触大千世界,放学回家电脑游戏,你们高中三年有这个待遇吗,第四,上海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上下课都是自已完成的,过早接触社会,学会应变能力,总而言之,上海学生的视野,接触社会面,处事能力,外地学生是无法比的。上海学生业余时磨渗间都参加社会补课,化钱充实自已,聪明是靠平时积累的。
网友二:
每个省录取名额已经确定,不管你是考的好还是坏,北京和上海的名校录取本地的学生比例比其他省大多了,这和学生素质没关系;再说了,会弹钢琴、跳个舞就素质高了、见识广了?互联网时代这些所谓的见识都已经弱化了,自制力、毅力、抗压力能力,这些才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因素,上海北京的学生很可能这些还不如人家其他省份。
网友三:
一线城市出生的孩子,在一线城市所受的教育,从小到大所见所闻,都是内陆孩子所不能比拟的。
现在教育提倡多元教育,什么英语,日语,小提琴,钢琴,游泳,田径,滚球等等,这还只是一方面。
上海北京基本实现与国际接轨,渗游搭在这样城市背景长大的孩子大部分比内陆孩子的人文素养较高,一方面孩子家庭优渥,孩子能够追逐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另外不用像大部分内陆孩子可能得那般格局狭隘局限。
网友四:
除了北京、上海本地的高校外,外地的985、211高校也算是重点大学吧,你查一查各高校在京沪的招生人数,你肯定不会得出这个结论!
你想想看,每年京沪合计共有多少高考生,如果985、211高校的主力?是北京上海的学生,岂不是这两地的学生几乎都可升入重点大学!可能吗?
即使教育部设在北京上海的重点大学,只能说这两地的学生比其它各省市的比例大很多,决不会比外地学生的总人数还多,外地学生仍是在京沪重点高校的主力?,否则它就不是全国的重点大学了,而是北京或上海本地只对本地或周边省市招生的市属大学了,该大学根本谈不上全国的重点大学!
相对?硭担?本┥虾5闹氐愀咝T谡猩?耸?上向两地倾斜,这是事实。如果统一试卷、统一录取分数线,还会这样吗?
网友五:
主要原因应该是京沪是中国高级知识分子最为集中的地方,特别是北京,高校与研究机构集中了中国最多的顶级学者。比如,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就集中了中国许多学科最好的学者。高级知识分子集中,就会形成浓厚的科学和文化氛围,这丛拿种文化氛围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非常有利于孩子们从小养成主动学习和专研问题的兴趣,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网友六:
为了说明北京教育与外地的差异,给大家介绍一下人大附小的教学方法。人大附小寒暑假不布置作业,但要求学生每人要完成一个课题,内容自选。一年级就要求读20本课外书,整个小学期间要求学生读100本课外书,如果孩子愿意,可以选修第二外语,学校将在英语课外开设七种外语供学生选修等等,而且学校还特别强调,小学阶段不要太看重分数,而要注意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据说,人大附小的教师中已经有57人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可以设想一下,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学是否更欢迎。
② 即便外地的学校再好,为什么上海的学生不愿意去外地读书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许多上海的孩子都在本地读大学,即使外面有很多比本地更好的大学,很多人仍然选择留在上海而不会去外面读大学,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 生活条件好
作为魔都,上海的繁荣和生活质量自然是不用再多说了,交通便利,基础建设完备。所以在这里生活,生活质量可能比外面很多地方要好。我们都知道很多985高校虽然很好但是地理位置偏僻,且经济相对落后,且气候条件也比较极端,很多不是经常生活在那儿的人很可能不源好兄能承受当地的气候环境。所以像上海这袜键种生活条件较好的地区是不太愿意孩子到外地去读书的,一方面是因为家长本身不希望孩子离自己太远,另一方面是家长不忍心孩子到外面去吃苦。所以大多数上海人宁可在当地读稍微次一点的大学,也不愿意到外地去读名校。
基于以上种种好处,上海的孩子为什么还要去外地读相对好的大学呢,上海这个地理位置就已经能给他很多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了,所以为什么不留在离家更近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