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厦门观彩楼是什么意思
扩展阅读
上海连成怎么样 2025-07-14 01:18:22
上海海昌公园表演有哪些 2025-07-14 01:03:29

厦门观彩楼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2-09-09 15:10:07

A. 久负盛名的厦门四大建筑风格

厦门的建筑风格,从学校到民居几乎都是独具一格,各有千秋,他们让充满文艺气息的厦门更添一笔浓厚的光彩,鼓浪屿上的特色欧式建筑和厦门的骑楼等等都因各自的特色受到各地游客的关注,更有人慕名前来拍摄。那么,你想了解厦门的四大建筑的风格吗?就跟着我一起看看 厦门文化 吧!

一、欧陆建筑
上了鼓浪屿轮渡码头,沿鹿礁顶——福建路——鹿礁路——复兴路,折向漳州路,这是首选的线路;第二条是从晃岩路——笔架山顶,转入安海路——鼓新路。这两条线路可以观赏到鼓浪屿有代表性的欧陆建筑。

建于1844年和1870年的英领馆已被拆除,新建的楼宇没有原版的韵味,经过它时,只能作历史的回顾。穿过仿英式建筑的日本领事馆和东洋式建筑日本警察署后,就到哥特式建筑天主堂,其尖形艺术是十分有个性的,值得一看。

走出天主堂,左转就是荣远堂,这是一幢罗马柱支撑,欧式风格为主的精品别墅,它的三楼又有中国建筑思维,与高雅的花园和谐相配,十分耐看,颇值得玩味。对面是“海天堂构”,五幢别墅各显其姿,中楼和两侧的别墅最为美观。中楼是传统歇山顶,但主体是欧式风格,中西结合得颇有特色,特别是中脊下的藻井更为好看;两侧的则属巴洛克和中国古典艺术相结合的装饰,也很精美。

林尔嘉住的八角楼,是具有巴洛克韵味的南欧建筑,故事颇多,必须仔细品味。升旗山麓的李清泉别墅,楼宇豪华而现代,花园宽敞而静谧,是家居理想之地,可不要被大门上“容谷”二字所迷糊,那是“榕谷”的笔误,因为别墅建在古榕的山谷里。

漫步至复兴路西端,绿树花丛里有二幢维多利亚风格的白色小别墅,那是福建活版印刷创始人白登弼的别墅,外貌虽已古老,但仍不失当年的气韵,且别墅里众多的人物和故事百听不厌。

看过白家别墅,折向漳州路,去看林语堂和廖翠凤的新娘房,廖家别墅是鼓浪屿颇有资格的老别墅,且有林语堂这位中国文学大家的诸多轶事,足以提高旅游的兴味。

当年号称“中国第一别墅”的黄家花园中楼,这幢英式带有东南亚风韵的豪华别墅,看它那个上下左右用楠木装修的大厅,以及厅后时值10万大洋的意大利大理石楼梯,就足令人叹为观止,别说那别致的后廊和特意打造的天台了。

出了黄家花园,沿途观赏以波折屋面见长的林屋,而后来到笔架山顶,顶上有当年曾作为“会审公堂”的二幢别墅,已成危房的林文庆别墅,满墙野藤间似有校长的身影!往北就是春草堂、观彩楼和许家别墅了。春草堂是中西合璧的家居小楼,异常温馨,许家别墅系折衷式风格,庄重典雅,那玫瑰红墙面后边仍可听到许家四杰的钢琴声。观彩楼最具个性,它有强烈的荷兰风格,主要看点在于绳状门柱、火枪手面庞的窗楣和背弧型的三楼,充分展示了它的建筑艺术美。

从观彩楼右侧的石级而下,就是亦足山庄了。这里有全鼓最漂亮、最高大的欧式门楼,有过渡道上的巴洛克照壁、花坛,使人过目不忘。而后顺着小径,来到安海路的番婆楼和西欧小筑。番婆楼的彩色装扮颇有洛可可的味道,“五脚气”长廊又是东南亚风格,但它的看点还是楼前番婆点唱看戏的戏台和那进门见福出门也见福的大门楼。千万别小觑西欧小筑,它的年龄颇高,是19世纪中叶的作品,当年建筑的形态、装饰材料以至墙面粉刷的颜色等等,还一如既往,保持本色,风貌依旧,是难得一见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家居别墅,凡经过它身旁的欧洲人,无不停下摄影留念,不忍离去,可以说它是鼓浪屿别墅中的宝中宝了。

顺着弯曲的小巷,一转弯就是杨家园,共有5幢别墅,都颇为高级,其中的“忠权楼”的欧洲窗最为美观,窗棂、窗套、窗楣均十分艺术化,短暂一瞥就能留下深刻记忆,它的供水系统也使人难忘。

最后观赏的是八卦楼,它是全鼓最大的的别墅,是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造型独特,红色圆顶最吸引人,乃是仿世界上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堂石头房圆顶而建造的,傲立穹窿,成了鼓浪屿和巨轮进出港的标志。

B. 求鼓浪屿一日的路线

鼓浪屿很美,怀旧的美。如果你想休息两三天迷糊两三天,鼓浪屿绝对是个好选择。

必备物品:一件泳衣,一副太阳镜,还有清凉油,岛上盛产蚊子。再买份鼓浪屿手绘地图,就不看,也不妨买一张留个纪念。鼓浪屿全岛禁止车行,也找不到自行车,所以一定把鞋穿对了。

鼓浪屿轮渡:厦门首班5:45,鼓浪屿首班6:00,厦门末班00:30,鼓浪屿末班00:20正常每15分钟一班,上下班高峰每10分钟一班,每晚21:00--23:00是20分钟一班。

吃(厦门当地小吃大都在鼓浪屿可见)
1)张三疯:很好找,就在龙头路有一个小广场那里。他家的奶茶确实很好喝。他家还有猫粮早餐,我个人觉得很一般。
2)BABY CAT:在龙头路上,有一条上山小路的对面,找到工商银行就找到它了。
3)花时间:在番婆楼。他家的口号是:时间就是用来浪费的。我也有这想法就进去坐了坐。听说他家的提拉米苏很好吃。可惜我去的时候,没有供应。
4)龙头线面糊 (龙头路200号):店家没有招牌,味道超绝,当地人居多。
5)北仔饼 (龙头路302号):甜咸两种。
6)叶氏麻糍 :龙头路与福建路交叉口有一辆小推车总是占道经营,但他却是特许的。他家已有百年的历史,却一直保留这小摊方式经营。
7)黄胜记黄金香肉松店(龙头路95号):岛上号称黄胜记的店超多,却只有这家小门面生意好。老板站在一个超小的门面里就跟唱木偶戏似的忙个不停。他家的东西都可以品尝。
8)粒粒香扁食 (龙头路169号):岛上卖的人家很多,这一家试过,非常好~!还有许多小吃都可以在这里吃到。
9)牛肉香餐室 (龙头路175号):做牛肉面出名,汤头里加了当归。
10) 龙头鱼丸店 (龙头路183号):有很多家鱼丸店,一定要认准了。他家的鱼丸店,地图里就可以找到。
11) 茯苓糕 :流动摊点有时出现在龙头菜场附近,白色的蒸糕,口感甜而不腻,软糯而有弹性,不过尽量趁热吃。7元一斤。我以前只吃过干的。这个很不错,不过不要多买,这种东西呢,尝尝就个嘴就行啦。
12) 碗糕:海坛路31号“寿记龟糕店”,是一家“碗糕+蒜香花生”的小店。吃起来口感甜香绵软,好看又好吃。
13) 海鲜:厦门特产有鲍螺还有个超大的虾,很贵,如果有兴趣可以吃一下。
14) 鲜榨果汁:5块钱一杯,值得吃。我看着他榨的橙汁,一点都没加,用了最起码有8个橙子,挤出来的汁。就在我推荐的鱼丸店旁边。
15) 李家庄休闲咖啡馆:鼓浪屿有很多咖啡厅,我觉得这家是我最愿意停下来坐坐的。
16) JUDY’S咖啡馆:在泉州路上。只有两三张桌子,很小的店,但是我觉得他家的感觉很好,而且就因为小,人才会少。安静,是咖啡馆最重要的。

1)菽庄花园--记载着钢琴的文化

2)日光岩--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
民间流传有“未登日光岩,妄来鼓浪屿”之说。

3)天主堂
1917年建,离钢琴码头不远,上山就是。纯白圣洁的哥特式建筑,彩色狭长的玻璃窗充满了神秘的臆想,浅蓝色的穹顶宛如天际一般安静而美丽。天主堂只有弥撒时间开放,任何人可进入。弥撒时间:周六上午7:30;主日(周日)上午8:00(中文)、9:30(英语)。

4)黄荣远堂
1920年建,就在天主堂旁边,富商黄荣远旧宅。欧式的别墅门口把守着四根粗壮有力的陶力克柱,一侧天台突兀地建了座中式的小亭,不离不弃的故国情结。房前有宽大的庭院,一颗高大的椰子树喧宾夺主,院门顶上的飞来榕不请自来,却也生长得茂盛。黄荣远堂现为演艺学院的办公室,闲人免进。

5)海天堂构(60元)
建于本世纪20年代初。它不含在联票里,60元的门票挡住了不少游客。确实,价格可以说不菲。不过此处也并非徒有其表,除了参观以及和咖啡之外,这里还可以欣赏到两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南木偶戏和南音。前者是当地流传已久的民间艺术形式,而后者更是当年上达圣听的御用演出项目。有闲有钱的话,还是值得看的吧。木偶表演及展览位于进门右侧楼内,9:30起,逢半点表演;南音表演逢正点表演。木偶真的很好看,有时间就等着看看吧。南音听不懂,但是时间很短,可以体会一下咱的非物质文化。

6)观海别墅
1918年建,位于小岛最南面的海滩边,有着堪称最大的庭院,最好的观海视角,绝对无愧于它的名号。还有英式的迷宫阵,长长的栈桥一直伸入大海老远(砌墙封了),是看夕阳的最好去处之一。不过,这一切的一切全都被封在了高高的铁栅栏之后,只可远观了。 7)金瓜楼

建于1922年,在岛的中部位置,具体位置无法描述....和海天堂构一样,中西结合的很好,有中式的二层门楼,精巧的绕柱雕花,两个金色的“瓜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远远地就能看到,每个“金瓜”上又有八条瓜脉,顺脉寻去,末了是唤作“春草飞卷”的棱角,真个是卷尽风姿。只是楼并不开放,楼主菲侨黄赐敏先生的后人仍居住其中。

8)三一堂
金瓜楼上山不远,便是三一堂,基督教教堂,由教会出资购地兴建。始建于1927年,直至1945年方告竣工。全楼以红砖砌成,钢结构屋顶是整座建筑的核心,也正是它,直接导致了三一堂18年的工期。
a、 主日崇拜:周日上午9:00
b、 青年团契聚会:周日晚7:00
c、 查经班:周二晚7:30
d、 青年唱诗班练习:周四晚7:30

9)观彩楼
写观彩楼其实主要不是它的建筑,而是看中它的位置。该楼位于笔架山顶,前后观海,无遮无拦,是登顶观鼓浪屿全景的极佳所在。岛上除了日光岩外,可能就要数此处观景最佳了。

10) 番婆楼
顺三一堂下山可以找到,建于1920年,因门楼上有一外国女子雕像得名,现已不存。花时间咖啡馆就在此。

11)红砖落厝
最后要说的就是福建的传统民居,红砖落厝了。岛上称得上这个名称的建筑已然不多了,大夫第、四大落厝都是其中代表。不过这里我要说的不是这两个有名的去处,一来大夫第正在动土,二来四大落厝破墙开店,连院子都不让进。所以我说,去看看中华路97-99号吧,典型的福建传统民居,红砖歇檐,彩贝翘角。当然,只有这样一个地址并不好找,大概在从番婆楼下山的中华路上,一个很小的巷子里。

12)音乐会。7:30在鼓浪屿音乐厅。免费的哦!

13)龙头路:岛上最繁华的一条街

14)福建路:岛上欧式感觉最浓的小路。可以静静漫步,品味鼓浪屿的老别墅。

15)环鼓路:岛上最安静的一条路。很适合早上起来边散步边聊天。

16)钢琴博物馆:这个包含在菽庄花园里。逛完了那里,我有一种冲动,等咱有钱了,一定要买架好钢琴。

17)鼓浪屿有很多布艺。包包,戒指,项链,挂饰。。。很多很多,买回家一个吧。还有很多明信片也可以买回来留做纪念。

C. 厦门的历史!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二十三年(18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国民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厦门道,1925年废)。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有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省辖市,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市。1966年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1979年10月复原名),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1973年6月再归厦门市。1978年9月设杏林区。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名集美区。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

D. 为什么鼓浪屿这么文艺有什么历史背景

鼓浪屿开拓于宋末元初,原名“圆沙洲”、“圆洲仔”。明朝改称“鼓浪屿”。 郑成功曾以此为军事据点屯兵操练,对抗清兵。目前日光岩上尚存有当时建造的水操台、石寨门故址。 鸦片战争时期,英军曾占领鼓浪屿,直到1845年撤军。1843年后,厦门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开辟为通商口岸。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占领台湾,为避免日本进一步觊觎厦门,清朝政府决定请列强“兼护厦门”。1902年1月10日(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一日),英国、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丹麦、荷兰、瑞挪联盟、日本等9国驻厦门领事与清朝福建省兴泉永道台延年在鼓浪屿日本领事馆签订《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次年1月,鼓浪屿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在此前后,陆续有英、美、法、德、日等13个国家先后在岛上设立领事馆。

这段时期,有很多传教士来到鼓浪屿,他们建立的学校对中国现代教育有重大影响,例如: 1898年,英国牧师韦玉振与夫人韦爱莉到鼓浪屿传教时创办的“怀德幼稚园”,是中国第一所幼儿园(现已更名为日光幼儿园)

1949年10月,解放军占领鼓浪屿。

私人住宅【少部分为营业酒店 并不接受游客参观】
林氏府(八角楼):位于鹿礁路11-19号。原主人板桥林家林尔嘉。林氏府副楼已于2006年5月倒塌。
英国领事馆,位于鹿礁路14号。
日本领事馆:位于鹿礁路26号。
天主堂:位于鹿礁路34号,建于1916年。为哥特式建筑。
美国领事馆:位于三明路26号。现为酒店。
番婆楼:位于安海路36号,建于1927年。原主人旅菲华侨许经权。
杨家园:跨安海路4号至鼓新路27-29号。建于1913年。
八卦楼:位于鼓新路43号。建于1907年。是鼓浪屿标志建筑。原主人为林尔嘉的堂弟林鹤寿。现在是厦门市博物馆、管风琴博物馆。
船楼:位于鼓新路48号。原主人医生黄大辟。
汇丰银行经理公馆:位于鼓新路57号。建于1876年。
林屋:位于泉州路82号。原主人林振勋。
金瓜楼:位于泉州路99号。原主人菲律宾华侨黄赐敏。
观海别墅:位于田尾路17号。建于1918年。原为丹麦大北电报局公司经理公寓。
三一堂:位于笔山洞口。建于1934年。
怡园:位于福建路24号。原主人为诗人林鹤年。
黄荣远堂:位于福建路32号。原主人菲律宾华侨施光、黄仲训。建于1920年。现为厦门演艺职业学院。
海天堂构:位于福建路42号。建于上世纪20年代。原主人菲律宾华侨黄秀烺和他的同乡黄念忆。
白家别墅:位于复兴路,原主人白登弼。
廖家别墅:位于漳州路44号,原主人廖翠凤。1919年8月,林语堂和该楼主人家的小姐廖翠凤在此结婚。
瞰青别墅:位于永春路71号。建于1918年。原主人黄仲训。1949年,瞰青别墅作为蒋介石的“行辕”装修一新。后因局势变化太快,蒋介石只于7月23日在此逗留一晚。1962年,郭沫若曾在此写《郑成功》剧本。此楼现为郑成功纪念馆的藏书资料室。
西林别墅:位于永春路73号,建于1926年。现为郑成功纪念馆。
圃庵:位于鸡山路16号,原主人钢琴家殷承宗。
容(榕)谷:位于旗山路7号,原主人李清泉。
黄家花园:位于晃岩路25号,建于1918年至1923年间,原主人华侨巨商、“印尼糖王”黄亦住。五十年代,这里为厦门政府的“国宾馆”,接待过邓小平、尼克松、李光耀等国家政要。
公审会堂:位于笔山路1-3号,
林文庆别墅:笔山路5号。原主人新加坡华侨林文庆。
观彩楼:位于笔山路6号,
亦足山庄:位于笔山路9号,原主人越南华侨许涧,建于20世纪20年代。
春草堂:位于笔山路17号,原主人厦门建筑公会会长许春草。

【相关名人】
卢戆章:18岁科举落第后由同安迁居鼓浪屿后,终生居住在鼓浪屿上。1928年12月28日,因病逝世,葬于鼓浪屿鸡山。现鼓浪屿有卢戆章雕像,从铜像到其墓地有一段长约500米的刻有标点符号和汉语拼音的石板小路以纪念他对汉语的贡献。

马约翰:1882年出生于鼓浪屿。现鼓浪屿上建有马约翰广场。

林巧稚:1901年出生于鼓浪屿,从鼓浪屿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报考北京协和医院。现鼓浪屿建有毓园纪念她。

蔡其矫:1928年,年仅11岁由侨居的印尼回国就读于鼓浪屿福民小学(即现在的笔山小学)。1954年在鼓浪屿三一堂内开文学讲座。后发现并推荐舒婷在文坛成名。写有诗作《鼓浪屿》(1956年)流传较广,特别是其中写道一句“水上的鼓浪屿,一只彩色的楼船。”

舒婷:在鼓浪屿上有祖宅,其大半生都生活在鼓浪屿,曾经有一位读者写信给舒婷说:“正是鼓浪屿花朝月夕,才熏陶出一颗玲珑剔透的心。”

陈佐湟:指挥家。幼时随父母由上海搬迁至鼓浪屿居住,从此走上音乐道路。

连岳:辞去公职后,迁至鼓浪屿居住。

E. 鼓浪屿现在去好玩吗

如果是鼓浪屿跟团游,首先一点好处就是方便。鼓浪屿首先要提前买船票,如果跟团游的话,旅行社会提前帮你买好前往鼓浪屿的往返船票。缺点就是跟团游行程比较死板,一些地方不会去到,行程景点都是走个大概,比较不走心。

如果是鼓浪屿自由行的话,首先,鼓浪屿岛上就适合随便走,走走停停,慢慢的体验鼓浪屿的每一处美。但是自由行必须提前做好攻略,不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你会一无所获。

不管是跟团游还是自由行,都有优缺点。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鼓浪屿作为一个热门的旅游景点,再旺季,还是跟团游比较靠谱,在淡季,可以选择自由行,漫步在鼓浪屿,享受鼓浪屿带来的每一处心情。

F. 鼓浪屿里面有什么景点可以玩

相信大家都知道鼓浪屿了,旅游胜地。很多小伙伴久慕大名,从还未真正去过呢,那不就趁这个假期吧,吹着蔚蓝海风,约着三五好友。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鼓浪屿的特色景点。

历史上鼓浪屿曾经被定为“公共租界”,英、美、法、日、德、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都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 如今,殖民历史早已逝去,遗落在鼓浪屿的外国领事馆成为富有价值的老建筑。

G. 万国建筑博览的主要景点

八卦楼(厦门博物馆) 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总建筑面积3710平方米,有8道棱线,置于八边形的平台上,顶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故称“八卦楼”,是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
八卦楼原主人为台湾板桥林家三房林鹤寿,由原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郁氏借鉴巴勒斯担、希腊、意大利和中国一些经典建筑风格,设计出这幢融东西方建筑文化于一体的独特的仿古建筑。
红色圆顶是直接摹仿世界最古老的伊斯兰建筑巴勒斯坦阿克萨清真寺的石头房圆顶;82根大圆柱是参照公元5世纪建造的古希腊海拉女神庙的大石柱;柱间平托的石梁和线条,可从希腊雅典广场的赫夫依斯神庙看到;十字形通道源于希腊,后用于罗马教堂;古希腊的陶立克式和爱奥尼克式柱头装饰和压条下的青斗石花瓶,充分展示中西结合的古典美。八卦楼建筑艺术精美,成为厦门的标志性建筑,现为厦门博物馆。 黄家花园中楼(晃岩路25号)
1921年建成黄家花园南北楼后,黄奕住决心造一幢超过鼓浪屿所有别墅的高级别墅。他拆除“中德记”旧红砖楼,延请中外工程师精心设计。中楼注重欧陆风格,用料讲究,中楼内精雕的博古架、青铜镂花壁炉、名匠细琢的廊柱,处处显示中西结合的古典美,既具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建筑风采,又有18世纪德国贵族家庭的华丽装饰,并兼有许多中国传统装饰技艺,是一座中西结合的以欧式风格为主的别墅。 海天堂构中楼(福建路42号)
晋江旅菲华侨黄秀烺,于20世纪20年代与同乡黄念忆在福建路盖起一组5幢欧式别墅。楼群正门门楼上书“海天堂构”四字。这5幢别墅采用中国建筑传统的对称格局,以中楼为主,向两侧展开,中心建一广场,形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中楼是一幢仿古大屋顶宫殿式建筑,采用重檐歇山顶,四角高高翘起,门、窗、廊、厅的楣上均挂水泥透雕挂落飞罩,檐角均饰缠枝花卉或吸水蛟龙挑梁雀替均塑龙凤饰件。特别是屋顶下装饰二个藻井,井壁上绘中国花鸟画,外形又颇像亭子,非常突出。走廊外沿装饰斗拱挂落,花篮垂柱,把中楼装点得十分民族化。远远望去,这幢建筑颇有气势,又稳重脱俗。 黄荣远堂别墅(福建路32号)
建于1920年,是以欧陆风格为主的大别墅。整幢别墅通体有许多大小廊柱,用整条花岗岩琢成,一派古罗马风韵。庭院里修竹茂林,幽雅清静。这幢别墅是西洋的、中国的、古典的、现代的风格和谐结合,是鼓浪屿别墅中的精品。 汇丰公馆(鼓新路57号)
1876年,汇丰银行选址在笔架山的断崖顶上,盖起占地400平方米的英式别墅。基桩打入岩石,异常牢固。公馆结构呈丁字形,三面回廊,多边钝角,主人推窗便能饱览宽角度的远山海景,入夜“员当渔火”尽收眼底。漫步回廊,厦鼓景色拥入怀抱。站在崖顶栏杆边,放眼四望,天风海涛,苍鹰鸥鹭一齐奔来,有傲视海天的气概! 八角楼(鹿礁路15号)
八角楼在林氏府内,建于1915年,属法式建筑,有南欧风格,兼有巴络克韵味。台湾垦抚大臣的林维源,携全家内渡定居鼓浪屿。他先买下一幢英国人的别墅,称“大楼”,而后再建一座“小楼”(后因失火小楼被烧毁)。1915年,林菽庄在大小楼之间建一别墅,称“八角楼”,并增设连廊将三幢楼宇连在一起,通称“林氏府”或“府内”。八角楼共5层,为塔式建筑,立面呈多个八边形,故名。正门方柱拱券,双旋台阶,门楣、窗楣均塑缠枝蔷薇、飞翔白鸽,颇具巴络克风韵。 殷宅(泉州路126号)
建于1925年,由主人的大儿子殷祖泽设计,系西欧法国韵味。它的特点是就地取材,基地上开采出来的花岗岩条石砌墙,粗犷豪放,既有闽南石乡的个性,又具文艺复兴反朴归真的感觉。内厅有五个拱券,三厅相连,四个卧室。全楼有四套卫生设备,显示设计者的文明意识。院内的黑松,与别墅同龄,仍苍劲挺拔。 李清泉别墅(旗山路7号)
李清泉,晋江籍旅菲华侨。1926年他在升旗山麓建成中西合璧的三层别墅,正面有罗马式大圆柱,庄严稳重。别墅庭院以多色花岗岩卵石铺成小径,形成彩色图案,使别墅显得更加秀美。庭院里种植名贵南洋杉和花木,中心为欧式喷水池,加上假山亭榭,使别墅多了几分大自然的温馨。他在漳州路还有两幢别墅,里面的楠木地板、家具至今仍光可鉴人。 金瓜楼(泉州路99号)
因楼顶有两个“金瓜”而得名。金瓜楼建于1922年,1924年由旅菲华侨黄赐敏买下作为住宅。该楼是一座用中国传统装饰工艺装修的别墅洋楼,全部梁柱、檐楣、板角都饰有花卉、禽鸟、植物浮雕,既有乡土气息,又有洛可可的韵味。窗是欧式的,均装百叶。内部的厅堂布局又是中西结合的,既有中式的厢房和公用的厅堂,又有欧式壁炉和宽廊。这种用中国传统工艺装饰洋楼的手法,反映了广大华桥的乡土情结,这也是金瓜楼的独特风格。 观彩楼(笔山路6号)
笔架山顶,有一幢风格独特的欧式别墅,因形如花轿,故人称“新娘轿子”,又因在楼上可观赏到美丽的落日彩霞,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观彩楼”。
观彩楼建于1931年,由荷兰工程师设计。它的屋顶十分别致,为背弧形,由棱线分割,既是外墙又是女儿墙,凸拱窗镶嵌其间,立体感特强,装饰效果特好,颇有西欧风格。观彩楼的门柱为绞绳状,新颖别致,有西班牙风韵。窗楣系整块石材雕成,借用中国乡村民居的的铺首形式,雕刻成欧洲剑客(火枪手)的脸庞,手法简洁,颇有艺术灵气,也增添了别墅的华贵气派。 (鼓新路27-29号,安海路4-8号)
杨家园共有4幢欧式别墅,大约建于1913年前后。以鼓新路的“忠权楼”最有气派,以安海路的别墅最为漂亮。忠权楼为英式别墅,凹槽廊柱挺拔秀美,拱窗有半圆的、尖拱的,窗柱的雕塑装饰、花瓶设计,一窗一式,各不相同,颇有艺术韵味。杨家园有一套当年可称得上先进的供水系统。各楼的顶层和底层均设有水池以蓄积雨水,院内挖掘水井,配手压式抽水机。这个供水系统的不同水源分别用来洗衣、浇花、消防、冲厕,地下水用以饮用。 林屋(泉州路82号)
1927年建成,由房主的儿子林全诚设计。林屋的特色在立面和屋顶上。屋顶使用北欧风格的坡折屋面,突出美观;立面不一刀切,突出收进和谐自如,与屋面配合协调,形成鲜明的个性。林屋鹤立群楼中,显得稳重纤丽。 船屋
(鼓新路48号)
般屋的宅基地呈长三角形,别墅建在其上,如海轮甲板上的船舱,登三楼俯视,宛如一艘正待远航的海轮。船屋建于1920年,由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他利用地块形状把别墅设计成待航的轮船,可谓匠心独具。他使用传统建筑手法,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展开,严谨对称。别墅朴实无华,简洁明快,采光充足,通透性好。地板采用宽条楠木,家具多为酸枝、红木,至今保持完好。 亦足山庄(笔山路9号)
建于20世纪20年代,为同安籍越南华侨许汉所建。这是一幢个性突出、艺术性强的欧式建筑,它有鼓浪屿最大最美的门楼和石阶,外观雄伟挺拔。双拱窗套,流畅秀美,颇为漂亮。它还有一个欧式花园,高处有八角亭,曲径相通,是主人休闲观景的地方。 原美国领事馆(三明路26号)
建于1930年,为二层罗马式红砖楼房,设有地下室和楼顶夹层,形体秀美。领事馆以红白两色为基调,山墙用5个大三角装点,简练明快,还特设一个观景天台。天台下就是夹层,非常实用。领事馆的罗马式大圆柱柱头使用科林斯柱式装饰,塑以夸张的百合花叶片。叶片纤长整齐,托起整座建筑,显得特别美观。 林语堂故居(漳州路44号)
林语堂故居是其夫人廖翠凤的家,也是鼓浪屿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原为二层别墅,因年久失修,已塌圯一层。林语堂结婚的厅堂、新房仍在。
天主教堂(鹿礁路34号)
建于1917年,为哥特式建筑,其特点是目光所及均为尖形,拱、门、窗、塔以及女儿墙的镂空装饰均呈
尖形。室内天花为彩蓝色珠网结构,繁褥华丽,这是厦门仅有的一座哥特式(源自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教堂。

H. 鼓浪屿上有哪些有故事的建筑

番婆楼:

番婆楼是1927年泉州晋江的菲律宾华侨许经权建造的。

享年81岁黄赐敏的儿孙遍布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十分兴旺,真可谓瓜络绵延,印证了当初主人对此楼取名为金瓜楼的寓意。

I. 鼓浪屿旅游区的近代建筑群

鸦片战争以前,鼓浪屿曾长期是一座人烟稀少的荒岛。直至宋元时期,才有“圆沙洲”的名称,明时始用“鼓浪屿”名称。岛上多为半渔半农经济,最初的房屋也多是十分简陋的民房。闽南三角区的原始民居形式,自然影响鼓浪屿的民房形式。因而,在外国人进入鼓浪屿以前,岛上的房屋与大陆本土——闽南沿海金三角(厦门、漳州、泉州)的房屋形式没有差别。这种形式,在一些保留完好的村庄中依然可见。即使在现代化的鼓浪屿岛上,也还有二进、四进的古老民居建筑群存在。
1843-1902年西方建筑的涌现。明末清初直至鸦片战争,鼓浪屿的建筑开始发生变化。在厦门成为通商口岸之后,外国殖民主义者纷纷来鼓浪屿定居或暂居。鼓浪屿成了他们择地发展的首选地点。鼓浪屿有优越的地理、气候和风景条件,非常适宜居住,因而,直至目前为止,鼓浪屿建筑的90%都是居住建筑。外国人染指鼓浪屿,先是租用民房,行使管理教堂、学校、医院等权力,至实力发展、能站稳脚跟以后,才陆续建造教会学校、教会医院、教堂、圣教书局、领事馆。当然,最大量建造的还是公馆、别墅等居住建筑。大量早期出国谋生的华侨在事业有成之后也纷纷回到闽南祖籍,选中了鼓浪屿为最佳的落脚点,纷纷投资鼓浪屿,兴建了很多离宫别馆。有很多建筑的规模是十分巨大的,超出了外国人,耗资也是十分昂贵的,往往选择最为上等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在鼓浪屿岛上,这些规模宏大的离宫别馆许多已由政 府改作公共性建筑使用。
解放后,市人民政府和鼓浪屿区政府接管了部分大型建筑,经过改造、装修,部分公共性场所已焕然一新。例如,原来巨大无比的“白宫式”建筑——林鹤寿的“八卦楼”改为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很多较大型公馆、别墅的不经意创造出来的造型经过几次经意的装修、改造,已经改作合其造型、功能的建筑物并且成为鼓浪屿上有意义、有标志性的建筑。
在鼓浪屿岛上有70%左右是21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建造的。除外国人及华侨建筑外,本地军民也纷纷造屋盖房。有些本地的名人、富户,往往请外国的设计师设计图纸,或者套用现成的图纸,或者模仿周围的房屋形式,建造的住宅往往规模宏大,装修艳丽,做工亦很讲究。除居住建筑外,一些华侨也投资兴建了很多公用事业类建筑,创办了建筑公司,组建了一些施工队伍,开发建设了很多道路街区和店面。比较着名的华侨实业家黄奕住、李清泉、黄仲训等人,在鼓浪屿投以巨款,发展房地产业,建设开发出售住宅,创办电话、电报公司及自来水厂、码头等公共事业。抗战前,鼓浪屿楼房错落有致、造型迥异。抗战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一些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 海天堂构
鼓浪屿福音堂
与上述名胜景点不同,这些老房子今大多为私人住宅,少部分为营业酒店,并不接受游客参观。
林氏府(八角楼):位于鹿礁路11-19号。原主人板桥林家林尔嘉。林氏府副楼已于2006年5月倒塌。
英国领事馆位于鹿礁路14号。
日本领事馆:位于鹿礁路26号。
天主堂:位于鹿礁路34号,建于1916年。为哥特式建筑。
美国领事馆:位于三明路26号。现为酒店。
番婆楼:位于安海路36号,建于1927年。原主人旅菲华侨许经权。
杨家园:跨安海路4号至鼓新路27-29号。建于1913年。
八卦楼:位于鼓新路43号。建于1907年。是鼓浪屿标志建筑。原主人为林尔嘉的堂弟林鹤寿。是厦门市博物馆、管风琴博物馆。
船楼:位于鼓新路48号。原主人医生黄大辟。
汇丰银行经理公馆:位于鼓新路57号。建于1876年。
林屋:位于泉州路82号。原主人林振勋。
金瓜楼:位于泉州路99号。原主人菲律宾华侨黄赐敏。
观海别墅:位于田尾路17号。建于1918年。原为丹麦大北电报局公司经理公寓。
三一堂:位于笔山洞口。建于1934年。
怡园:位于福建路24号。原主人为诗人林鹤年。
黄荣远堂:位于福建路32号。原主人菲律宾华侨施光、黄仲训。建于1920年。现为厦门演艺职业学院。
海天堂构:位于福建路42号。建于上世纪20年代。原主人菲律宾华侨黄秀烺和他的同乡黄念忆。
白家别墅:位于复兴路,原主人白登弼。
廖家别墅:位于漳州路44号,原主人廖翠凤。1919年8月,林语堂和该楼主人家的小姐廖翠凤在此结婚。
瞰青别墅:位于永春路71号。建于1918年。原主人黄仲训。1949年,瞰青别墅作为蒋介石的“行辕”装修一新。后因局势变化太快,蒋介石只于7月23日在此逗留一晚。1962年,郭沫若曾在此写《郑成功》剧本。此楼现为郑成功纪念馆的藏书资料室。
西林别墅:位于永春路73号,建于1926年。现为郑成功纪念馆。
圃庵:位于鸡山路16号,原主人钢琴家殷承宗。
容(榕)谷:位于旗山路7号,原主人李清泉。
黄家花园:位于晃岩路25号,建于1918年至1923年间,原主人华侨巨商、“印尼糖王”黄亦住。五十年代,这里为厦门政府的“国宾馆”,接待过邓小平、尼克松、李光耀等国家政要。
公审会堂:位于笔山路1-3号。
林文庆别墅:笔山路5号。原主人新加坡华侨林文庆。
观彩楼:位于笔山路6号。
亦足山庄:位于笔山路9号,原主人越南华侨许涧,建于20世纪20年代。
春草堂:位于笔山路17号,原主人厦门建筑公会会长许春草。

J.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九个好地方,你知道哪里吗

美国领事馆旧址

是鼓浪屿上的唯一一个以条石块砌成的三层大楼,既有大陆建筑风格的特点又有美国风格的建筑艺术,看不出来这是将近一百年的建筑物,现在被当做疗养院,你可以走进里面看看,房子的建造地势较高,可以看到远处的风景,院子里面有个小亭子是个休息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