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金门战役是从厦门哪里渡海
扩展阅读
广州市黄埔区多少人 2025-07-09 20:16:38
贫困学生如何向深圳求助 2025-07-09 20:14:20

金门战役是从厦门哪里渡海

发布时间: 2022-12-09 01:58:38

A. 金门炮战的过程

战前准备:

在金门炮战之前,解放军已经对金门岛进行了周密的部署。解放军前线总指挥叶飞上将调集炮兵部队17个炮兵营组成莲河地区炮群,15个炮兵营组成厦门地区炮群,又以海军岸防兵的6个海岸炮兵连配置在围头、厦门、莲河等地,负责对料罗湾进出舰艇进行打击和封锁。解放军所用火炮有152加榴炮、155榴弹炮、122榴弹炮以及130海岸炮等各型火炮,总计439门。同时,福建沿海的民兵也动员起来,配合解放军炮兵部队进驻,和正规部队共同战斗,各个炮位都配属了一定数量的民兵。

早在7月初,解放军参战部队就开始向福建沿海地区集结,秘密开进。除了炮兵部队,海军、空军部队也进驻福建。其实,早在1955年,忙完了朝鲜战场作战任务的空军主力就计划南下转场福建,但是由于为了表示对台湾的和平意愿,空军暂缓入闽。到了1958年,形势直转急下,且战备机场都修建完毕,空军主力转场进驻福建,开始为夺取制空权做准备。海军除了加强海岸炮兵的战备任务,为了在近海夺取制海权,除厦门本地原有驻扎的海军炮艇外,东海舰队鱼雷艇六支队一大队12艘鱼雷艇在上海装上火车,海军官兵集体改穿陆军军服,将运送鱼雷艇的军列改装成“陆军新兵专列”秘密走陆路抵达厦门,并在厦门海域进行战备。

而台湾方面,1958年8月初,台湾当局也宣布台澎金马地区进入紧急战备状态。8月7日和8月14日,两岸空军在台湾海峡上空发生激烈空战。8月20日,蒋介石亲自抵达金门岛,对金门守军进行激励。此时,距离金门炮战全面爆发只有三天时间。

大陆方面,严阵以待的解放军炮兵部队时刻准备着炮击命令。解放军通过提审俘虏等各种侦查手段,获得金门岛部队大致分布和金门防卫司令部驻地信息。金门防卫司令部所在地位于金门岛最高峰太武山南侧,火炮难以击中,解放军炮兵部队则在内地寻找一类似高的山头进行模拟炮击,获得诸元数据后准备进行射击。

炮战过程:

八二四海战

8月24日解放军海军鱼雷艇于料罗湾击沉军租商船“台生”号(民生公司所有之战车登陆舰),并重创“中海”号战车登陆舰(LST201)。“台生”号上至少有200人阵亡。中海号阵亡8人、受伤12人。在返航途中,175艇中弹负伤掉队,被击中沉没。艇上艇员大部分牺牲或被俘,只有五人游回大陆获救。这一剧情被改编为着名故事片《海鹰》,一时全国闻名。

炮战发生之后,为了回应解放军的猛烈攻击,美国国防部在8月24日将第七舰队布防于台湾海峡,此后第七舰队协助台湾当局海军补给金门,并且与台湾当局空军、台湾当局海军陆战队、台湾当局陆军举行一连串防空两栖作战联合演习,并派驻F-100战斗机及胜利女神导弹营至台湾,同时也成立作战指挥中心。

8月25日以后,国军企图维持金门的海上补给,利用夜晚运补。而解放军则以舰艇与岸轰,企图维持封锁。

料罗湾海战

自八月二十三日大规模炮击后,解放军炮兵炮击点逐渐收拢弹着点,集中打金门的西村、沙头两机场和料罗湾,意图困死金门岛。在解放军炮兵和海军的封锁下,机场完全不能起降,金门岛15万军民的补给全靠料罗湾的海运。

9月1日,由马公启航准备运补金门的台湾当局海军巡逻舰沱江号,在9月2日与解放军在料罗湾发生遭遇战,史称料罗湾海战,沱江号在此役遭到重创,但仍成功达成运补任务。在战斗中,鱼雷艇队对敌舰目标判断失误,放过了绝佳的战机,在混乱中174、180两艘鱼雷艇相撞沉没。

9月8日,解放军持续向金门群岛发射53300余发炮弹,其重点指向金门新头码头,途中解放军海岸炮兵第150连的炮火击中正在卸货中的美乐号中型登陆舰(LSM242),官兵死伤11人,登陆舰则中弹引爆船运军火烧毁。金门驻军炮兵于下午一时三十分开始还击,共发射10100余发,迄六时三十分,解放军受压制而停止射击。

美国介入

自9月2日料罗湾海战后,9月3日起,美国海军开始为国民党海军提供武装护航,但不进入原有的三海里。紧接着,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中国领海为12海里。在外交上,中美两国开始了政治博弈。我政府宣称,没有允许,外国舰船和飞机不得出入我国领海和领空。 面对封锁,金门岛物资逐渐紧缺。双方除了继续进行炮战外,还在台海上空进行频繁的空战。9月24日,国民党空军使用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击落解放军空军歼5战斗机一架,首开全世界空空导弹击落战斗机的先例。

9月15日,在华沙举行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王炳南提出要求蒋撤出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则承诺一定时期内不进攻台湾,王炳南要求“中国政府声明,直接威胁厦门、福州两海口的,为国民党军队所占据的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必须收复。如果国民党军队愿意主动地从这些岛屿撤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不予追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求台湾方面撤出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的要求下,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以美国政府名义表示美国政府曾以金门岛群、马祖列岛并不在《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的防御义务之中因而要求台湾当局放弃金门,并允诺提供当时美国陆军5个师的标准装备作为补偿并提供运输工具供金马地区军民后撤。但此要求被蒋介石所拒绝。美国遂通过第三国表示可能在保卫台湾外岛的战役中使用战术核武,美国同时支援国军重装备。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赫鲁晓夫警告北京不可触发美苏核武对抗。

美援台八吋炮

9月中旬,美军支援国军六辆203公厘口径的M55自行火炮,俗称八吋炮,由国军陆军第1军炮兵607营接用,在台湾实行一周的熟悉训练后,分两梯次自左营军港由国军海军美字号运输舰运到澎湖。9月18日和21日,国军启动“轰雷计划”,由美军和国军合作运送八吋炮前往金门。为分散风险,仍分两梯次进行,每次由三艘国军海军通用登陆艇(LCU)各装载一辆M55,LCU又停置于美军一万吨级船坞舰(LSD)中,在国军军舰护航下驶往金门。美军船坞舰在离金门3浬处停泊,三艘登陆艇接着航向金门,在炮火中抢滩上陆。

9月26日,第一批三辆M55首次投入战斗,摧毁围头地区炮阵地,下午四点,围头近海岸边的阵地火炮后撤,M55以火力追击。9月29日第二批三辆M55投入战斗,主要攻击大嶝及莲河炮阵地和工事。9月27日国军炮兵607营第三梯次抢滩成功,金门增加6门M2牵引式八吋榴弹炮,至此金门国军共有12门八吋长程重炮。

对于国军八吋炮的战果,国共双方有不同的记载。在台湾方面,当时俞大维得到战报,称国军观测和射击准确,围头解放军炮位工事散飞火炮破碎,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八吋炮一个多小时的射击中,彻底歼灭解放军40几处目标。台湾当局和国军因此士气大振。金防部司令胡琏也记录:“只是一百多发的奇袭射击,眼看到敌岸上炮毁人亡、烟幕冲天。我军官兵久处敌人弹幕压抑,至此欢声雷动。”当代台湾军史作家分析,12门八吋炮到位后,国军取得火力上的优势,其影响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在炮战上转为劣势,无法再以炮战封锁金门或削弱其防守态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考虑到在政治上已有收获,又不愿冲突升高引发美苏势力直接投入战场,乃至使战火延伸到华南地区,因此接连宣布“停火一周”、“停火两周”、“单打双不打”,降低冲突能量。

在大陆方面,报告文学作家沈卫平提出,他查阅大量当时厦门前线的作战文书、电报往来、情报分析、战斗简报和总结,对金门使用203榴炮情况只有个别资料提到寥寥一二笔,重视程度远逊对待台湾部署“屠牛士”地地导弹和“响尾蛇”空空导弹,以及美国航空母舰特混舰队。9月16日之后,解放军厦门前线的炮兵火力从未减弱。9月26日之后的战斗损失统计,也未见有大幅度增加的情况。同时他访问参战士兵与民兵,受访者多表示大陆方面的炮工事相当坚固,加之203榴炮的命中率很有限,同时金门方面为避免曝露203榴炮位置而未频繁使用。沈卫平总结道,“203榴炮的抵达,无疑增强了金门的防务,但并未改变火力方面大陆强金门弱的总体态势;该型巨炮肯定给大陆制造过麻烦,但麻烦则肯定不像台湾所讲的那样邪乎。”

国际反应

金门炮战开打后,国际间和美国内部的舆论因为担心区域冲突升高为大战,多反对台湾当局坚 守大小金门和马祖等外岛,也反对美军介入。9月11日,英国外相塞尔文·劳埃表示,美国协防外岛乃至使用战术性核武显然会有连锁反应的危险,而台湾当局自外岛撤军则可加强其国际地位。9月29日,美国参议员约翰·肯尼迪称美国须防卫台湾,但必须摆脱外岛。新西兰总理Walter Naoh建议台湾自外岛撤军,而由国际间保证其地位,成为一个独立而中立的国家。10月1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表示台湾当局将众多部队布防在金门不是好办法,但国军不能在敌军压境的状况下撤退。

10月21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飞抵台北与蒋介石会面,杜勒斯表示要突破大陆的炮轰封锁必须动用核子武器,蒋介石最初表示或许可以考虑使用战术性核子武器,但当得知必须动用相当于广岛威力的核弹时,便表示不愿因为使用核武器以引起世界大战或将美军卷进大规模冲突。杜勒斯指出美军支援金门在政治上的困难与限度,并向蒋介石提出若干条件,暗示台北当局接受“两个中国”的解决方案。杜勒斯离开后,蒋介石和其子蒋经国会商,决定与北京接触、降温。蒋氏父子秘密派人传话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说,如果大陆持续炮击,台湾不得不自外岛撤军,中国就有分裂之虞。美国学者陶涵认为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把金门当成台湾与大陆连系的枢纽,在这点上双方默契一致。

冲突降温

10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宣布,“基于人道立场,对金门停止炮击七天”。10月13日再宣布停火2周。惟至10月20日下午,解放军称因美方军舰参加对台湾运补船团护航,宣布停火无效,并于当日下午四时开始,恢复炮击,迄黄昏时止,共射击11,500余发,国军炮兵亦于下午五时集中七个营之火力,予以反击。10月25日后解放军放弃强攻,双方炮兵在此时仍持续炮击作战。随后解放军方面宣布采行“单打双停(逢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的方针持续炮击,隔年1月八日至十五日,一连五天均无战事,十五日,解放军突又作零星扰乱性射击。

自此以后,每逢单日,则仅有小规模之射击,或发射宣传弹,国军亦常利用单日对大陆进行零星射击,或发射宣传弹,至于大规模之炮战,则从未再发生。

后期炮战与单打双不打

金门炮战之后二年(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发动较小规模的六一七炮战、六一九炮战,尔后采“单打双不打”方式陆续鸣炮,直至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交为止。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声称金门炮战为一场不求杀伤和占领,而是政治意义高于军事意义的战争。

B. 金门海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方面称金门登陆战,中华民国政府方面称金门战役或金门保卫战[1]),是发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的一场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7月上旬入闽,由第三野战军(三野)第十兵团负责。第十兵团司令为叶飞,先后发动了福州战役、平潭岛战役、漳州战役、厦门战役、金门战役等等。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0月15日,解放军渡海发动厦门战役,解放军先佯攻鼓浪屿,成功吸引国军注意力,造成国军判断失误。之后,解放军分数路成功登陆厦门,开始攻取厦门,解放军击败守岛国军,10月17日国军福州绥靖公署代主任汤恩伯弃守厦门,解放军成功攻取厦门。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叶飞将军将属下的32军船只分发给28军,决定集中船只来进攻大金门,但是鉴于船只数量还是不足,日期一再的延后,终于在1949年10月24日当晚决定下令渡海进攻大金门,结果登岛解放军在岛上战斗三昼夜,全军覆没。

C. 金门战役全过程

金门战役,又称古宁头战役,是发生在中国国共内战末期的一场战役。1949年10月中国国民党弃守厦门的不久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叶飞将军将解放军下的32军船只分发给28军,决定集中船只来进攻大金门,但是鉴于船只数量还是不足,日期一再的延后,终于在1949年10月24日当晚决定下令渡海进攻大金门,结果在岛上苦战三昼夜,因后援不继,造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进攻金门军队全军覆灭。

战役准备
解放军初始的作战部署是运送第一个梯队三个团约九千人在琼林和古宁头之间滩地登陆,再运送第二梯队,近约两万人登陆大金门,先打下西半部再打太武山,预计三天后拿下大金门,但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国军)汤恩伯将军预测到解放军会在鸡髻头至古宁头之间平坦沙岸登陆大金门,于是在沿岸布地雷达七千四百五十五枚,此外郑果师长也下令在西半岛筑防御工事,完成土堡约两百座对抗解放军登陆。

战役经过
10月24日晚上九时,解放军第一梯次三个团分别在澳头、大嶝、莲河登船完毕,二十五日约凌晨一时半抵达垄口、后沙、古宁头一带。为了掩护登陆,解放军炮兵开始从大、小嶝炮击金门北岸官澳、西园、观音亭山、古宁头等地猛烈射击。解放军隔岸炮击火力有限,最先在垄口登陆的解放军二四四团死伤惨重,二五一团在古宁头突破登陆,二五三团在在湖尾登陆,突破防线,这时解放军叶飞将军接到登陆成功报告,以为胜利在望,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设在海滩的障碍物勾挂住解放军船只,而抢滩船只因退潮全陷在沙滩上。
国军海军扫雷二零二与南安二艇于三时左右在古宁头西北海面,猛烈轰击搁浅的解放军船只和军队。天亮后一百多艘解放军船无一返回,二十五日解放军二四四团一度占领双乳山,天亮时遭国军装甲部队反击退败。在湖尾登陆的解放军二五三团占领观音山和湖尾高地,到二十五日中午被迫撤退,解放军二五一团冲出包围前进到古宁头,固守林厝,被国军十四师和一一八师强力反攻,团长李光前阵亡,负责反攻古宁头的十四师伤亡惨重。
二十六日凌晨,解放军二四六团团长孙玉秀率该团的两个连和解放军第八十五师的两个连增援。二四六团在湖尾登陆;另两连在古宁头登陆。二四六团的两连,天亮时突破包围,在古宁头和据守该地解放军会和,清晨六时三十分,国军高魁元军长指挥反击,一一八师从浦头以北海岸线向林厝攻击。林厝战况激烈是因为解放军据永久工事还击。九时多,国军空军轮番炸射。解放军采取巷战,双方战况惨烈,十二时国军攻下林厝,十五时拿下南山。
国军已掌控情势,胜券在握,三五二团于十五时攻入北山,一一八师师长李兰树以三五三团接替三五二团,偕同战车继续攻击任务,午夜时分,解放军弹尽粮绝,突围到海边,一千三百馀人困在古宁头以北断崖下沙滩,二十七日清晨国军猛攻,击毙四百馀人,其馀投降,上午十时,古宁头战役正式结束。

D. 金门战役是什么时候发起的

1949年11月14日,毛泽东致电三野副司令粟裕,并告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和政治委员饶漱石,要求他们以金门失利为戒,进一步做好攻击舟山群岛的准备工作。

那是在解放军三野十兵团在攻占厦门岛后的第七天,就发起了金门战役,并于1949年10月25日2时30分夺取了金门古宁头阵地。

但因后续兵力不济,加上国民党军队快速增援,到1949年10月26日下午7点,登陆的解放军大部分壮烈牺牲了。

这次战役的失利,并没有阻止新中国解放沿海岛屿的决心。为了削弱国民党在沿海地带的军事力量,解放军后来陆续展开了对舟山群岛、海南岛、万山群岛等岛屿的登陆战。

事实上,毛泽东并没有忘记金门失利的教训,他对解放舟山群岛的战前准备总是放心不下,尽管在那个时候,解放军已经对舟山群岛展开了攻击战。

毛泽东的电文如下:舟山群岛共有敌军五万人,并有颇强的战斗力,你们以两个半军进行攻击是否足够?鉴于金门岛及最近定海(即舟山群岛)附近某岛作战的失利,你们须严重注视对定海作战的兵力、部署、准备情况及攻击时机等项问题。如果准备未周,宁可推迟时间。提议你们派一要员直赴定海附近巡视检查一次。

对于金门渡海战役的失利,毛泽东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而这个时候,他的战略思路也发生了改变,他不得不发出这样的自问:我强大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在攻击海岛的战役中多次失利呢?于是,毛泽东很快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人民解放军主要是陆军,于渡海作战没有经验;另外,敌人不仅有着较为强大的海军,而且还有美国人武装起来的空军。在敌人掌握着制空权及制海权的前提下,如何解放沿海岛屿以及攻占舟山群岛、台湾都成了我军战史上的新课题。

毛泽东也意识到,必须审慎研究渡海作战的战略和战术问题,因为在这之前都是在陆地上和敌人作战,从来没有海上作战和海上登陆的经验,所以必须慎重。

E. 金门战役的介绍

金门战役(中华民国国军方面称古宁头战役、古宁头大捷或金门保卫战,中国人民解放军方面称金门战斗、金门登陆战)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的一场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7月上旬入闽,由第三野战军(三野)第十兵团负责。第十兵团司令为叶飞,先后发动福州战役、平潭岛战役、漳州战役、厦门战役和金门战役等。10月15日,解放军渡海发动厦门战役,先佯攻鼓浪屿,成功吸引国军注意力,造成国军判断失误。之后,解放军分数路成功登陆厦门,击败守岛国军。10月17日,国军福州绥靖公署代主任汤恩伯弃守厦门,解放军成功占领该地。在粟裕授意下,解放军叶飞将属下第32军船只分发给第28军,决定集中船只进攻大金门,但鉴于船只数量不足,日期一再延后。10月24日晚,终于在决定下令渡海,进攻大金门,登岛解放军在岛上战斗三昼夜,金门岛的战斗,共毙伤国民党军9000余人,登岛部队共3个多团9086人(内有船工、民夫等350 人)大部分壮烈牺牲,一部被俘。这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一次重大损失。解放军虽然很看重金门战役的教训,但并没有将其视为重要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在其着作中,称金门战斗失利只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末期一个小插曲,仅是暂时延缓解放军攻取东南沿海岛屿,并未影响全局。金门战役结束后,解放军用两个月就消灭败退西南的国军,东南沿海岛屿也在吸取经验的解放军逐步夺取。金门战役后半年,解放军随即攻占海南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