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许少锋:在厦门如何拜土地公
土地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代表土地的守护神,土地公的正式名字是福德正神,土地公被很多商家作为守护神。
那么,在厦门如何拜土地公呢?一起随 许少锋 来看看吧!
1、拜土地公地点:土地公庙,自家门口或土地公的神龛前。
2、时辰:当日吉时
3、准备供品:半生熟三牲、果品、清茶、酒各三杯、红龟粿、发粿、糕饼、米麻米老、麻薯,鲜花一对,蜡烛一对等可随心意增加。三牲中的鸡要公鸡,祈求生意兴隆,事业一鸣惊人。商家供品中的水果,以凤梨(旺来)及橘子(利市)最宜。
‘贰’ 写仙岳山土地公庙的作文800
仙岳山土地公宫最开始由宋代塘边社及四周百姓发起修筑,期间经过多次历史的变迁,经历了多次重修,在明代时土地公宫早已年久失修而损坏,后由于当地老虎猖獗,当地居民为祈求土地公庇佑遂重修土地公宫,从而香火鼎盛,也顺利解决了虎患。
在明后期和清代土地公宫又经历了多次重修扩建,香火一直很鼎,至1959年忽发台风灾害毁坏了土地庙。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得以更好的重建修护,并且在2006年,由海内海外的信众一起集资重建庙宇,现存的庙宇就是2006—2008年修好的,其中建筑运用了许多福建传统民间工艺等使得新庙宇大放异彩。
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是中外华侨华人海峡两岸庙宇最多、信仰最广、影响最为广大的民俗神
遇到台湾的进香团
‘叁’ 做清明扫墓时,土地公那边摆什么贡品祭拜
农历二月初二头牙土地公生日
农历每月的初二、十六,都是犒赏土地公及他底下众兵将们的日子,这个称作“做牙”。
我们通常会准备简单的素果来拜拜。
什么叫「牙」,在唐书有关「尾牙」中提到:「命宰相南北牙群」,此文中的「牙」指的就是官署,
在古代官方祭祀就称为「牙祭」,最后衍生到拜土地公的日子也称为「做牙」。
【头牙】
每年农历二初二日一般说为土地公的生日,其实正确为土地公任职日,又称为“头牙”。
工商界就以此为新年度第一个祭拜土地公的日子,并同时准备三牲及丰盛的供品为土地公庆生,
也庆贺他的到任,希望借由他的庇佑今年能够得到平安丰收。
工商界老板们也利用这天来宴请所有员工,而这一天又是二月仲春之始,因此仪式又称为“喝春酒”,
期盼所有员工在这新的一年中,能为老板努力用心打拼。
土地公生日八月十五日除了月神生日外,也是土地公生日,土地公庙要演戏酬神,农夫们在田里插“土地公拐杖”,用竹
子一根,上端绑以金纸,这种竹杖是给土地公走路时作拐杖用,并祈求明年会存更好的收成。
在台湾一般称土地神有四种:土地公、后土、民主公主、土治公。
客家人则称土地公为:伯公、福神、大伯公、大伯爷。
民间对土地公的昵称:福德正神、福德爷
土地公的配祀:土地妈、虎爷、文武判官、 招财进宝、神五营神军
土地公诞辰:农历二月二日 土地公升天:农历八月十五日
【头牙祭拜土地公的准备】
场所:到土地公庙或家中店场中,有土地公神像或神龛前祭祀。
祭拜时间:当日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
祭品:
(1)鲜花一对花也就是“华”,寓意华丽,又与“发”谐音,希望愈祭愈发。一般选用的花有:松、榕、水仙、 菊花、兰花、牡丹、梅花、桂花、莲花、剑兰、万年青、玉兰、茉莉、夜来香....等。※长刺的花则避免使用。
(2)蜡烛一对
(3)三牲(五花猪肉一块、全鸡一只、香煎鱼一条) ※若是素食者免准备
略加烹煮过的猪肉一大块、鸡一只、鱼一条。一般用在祭拜土地公、灶神、家神或祖先等祭祀时用祭祀一般神明也可以使用。三牲又分为半生熟的三牲与全熟的三牲;半生熟的三牲用于祭祀神明,全熟的三牲用于祭拜祖先。※三牲在供桌上的排法为,猪肉居中,鸡与鱼置于两旁。
(4)四样水果指的是花果,树果,悬果,藤果之水果,而非四种水果。祭拜时选择当季水果数样祭拜即可。祭神时,水果种类以一种或三、五种为宜,取单数为要(单数为阳数)。※番石榴(番石榴)、蕃茄、释迦不要祭拜。
(一般犒将、祭祀地基主、祭祀祖先准备三样水果。一般祈求祭祀、
祭拜土地公或其它神明则须准备四样果。还大愿、神明生日须准备四样水果)
(5)米酒三杯(准备三牲者要准备、米酒要倒三巡)或清水三杯(仅准备五果者要准备)
祭神用三小杯,祭祖用五、七、九或十一小杯不等。通常祭拜时所使用的酒以米酒最为普遍。
(6)扎红纸的面线三捆指扎上红绳或红纸的面线,任何神佛诞辰皆可做为供品,祈祝圣寿无疆。※不要煮烫过。
(7)红龟粿三个
(8)发粿或蛋糕一个
(9)准备金纸:
(a)太极金一份,千足寿金一迭(印有红字足千),福金五捆(又称小爻金),四方金五捆(又称大爻金),寿生金少许
(以上金纸可到金纸店和老板说,购买土地公金或五色金,老板即会帮您准备好。)
(b) 土地公可使用三式金和四式金,但一般多采用四式金以示尊重。
1 .三式金:寿金、刈金、福金。
2. 四式金:寿金、刈金、福金、大箔寿金。
另外,可再准备20个 金元宝,土地公家很小的,给了太多钱财装不下,土地公会将金银财宝还你的喔!
(10)时辰---辛卯年2月2日头牙当日吉时:
辰时7-9点:用7-8点,巳时9-11点:皆可,午时11-13点(属虎,马,狗,猴,不可用):用11-12点,未时13-15:用13-14时,
申时15-17时:用15-16时(属虎,马,狗,猴,不可用),戌时17-19时:皆可.
摆供及仪式过程:
面向土地公,摆一张桌子。
先点蜡烛再放酒杯或茶杯,再来香炉,三牲,面线、红龟糕、发糕或蛋糕,四果,金纸。
一人三柱香,点香念:
“信士(女) XXX,于今日戊子年 二月初二 日在此为土地公您做头牙,希望您能庇佑全家大小平安,
更希望您庇佑XX公司(商号)生意兴隆赚大钱,若能如愿来日备礼答谢。仅此 申上”(三拜后插香)
当插香后15分钟,拿起筊杯请示土地公看是否能撤供?
(记得中间要酒过三巡)若得圣筊(应筊)即可将金纸烧化,若得阴筊请再等五分钟,
若香过半,请再补三柱香,直到土地公允许撤供为止。
‘肆’ 查询土地爷的称呼土地爷是什么神,所在宫阙名称
土地神又称土地公或土地爷,在道教神系中地位较低,但在汉族民间信仰极为普遍,是汉族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流行于全国各地,旧时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神的现象存在。 在中国的“神鬼世界”中,土地神算是众神有一位末等的“芝麻官”,但它家族庞大。旧时,在中国大地上,几乎到处可见石砌的、木建的小小土地庙,里面供奉着土地公、土地婆,香火还挺旺。
土地神源于古代的“社神”,是管理一小块地面的神。《公羊传》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汉应昭《风俗通史·祀典》引《孝纬经》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报功也。”清翟灏《通惜编·神鬼》:“今凡社神,俱呼土地。”般商时期,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因而土地神更多地带有自然属性。据《礼记·祭法》载,同时祭祀土地神已有等级之分,文称:“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暑社。”汉武帝时将“后土皇地祗”奉为总司土地的最高神,各地仍祀本处土地神。
‘伍’ 民间土地公是什么神
土地公就是保护地方黎民百姓,使得他们安居乐业的地方神明,就相当于人类古代时候的县令现代的县长之类的,不过人家可是神仙,是在暗中保护人类的。
其实土地公的仙位级别是很小的,就像八品芝麻官一样,不过跟芝麻官不同的是,有的芝麻官是为民做主的好官,而有的却是害人的贪官污吏,仗着自己手里面的一点点职权就贪赃枉法,激起民怨。
而土地公公就比较的和蔼可亲多了,他们永久的保护着一方土地,甘为为生活在他管辖范围内的人类默默付出。
我们应该看到过很多仙侠剧里都有土地公公的身影,大多数他们都是一副小老头的形式出现,而且个子也不会太高。
就是因为土地公公一定要很可爱,所以说用身高较矮的小老头来演才能更加的神似,而且就是因为我们人类生活在土地上面,所以土地公公才被我们“踩”的那么矮了。
‘陆’ 土地公公的神职是负责什么
土地公公,即土地神又称土地公或土地爷,在道教神系中地位较低,但在汉族民间信仰极为普遍,是汉族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流行于全国各地,旧时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神的现象存在。 在中国的“神鬼世界”中,土地神算是众神有一位末等的“芝麻官”,但它家族庞大。旧时,在中国大地上,几乎到处可见石砌的、木建的小小土地庙,里面供奉着土地公、土地婆,香火还挺旺。 土地神祗 土地神源于古代的“社神”,是管理一小块地面的神。
土地神虽然官不大,但管的事却不少。辖区内凡婚丧喜事、天灾人祸、鸡鸣狗盗之事都要插一手,而且土地神一副慈祥老翁的模样,与人较为亲近,所以人们喜欢向他吐露心声,向他祈愿。
‘柒’ 各村土地庙供的是那些神仙
各村土地庙供的是土地神,又称土地公或土地爷。
土地爷是古代汉族传说中掌管一方土地的神仙,住在地下,是神仙中级别最低的。俗话说“别拿土地爷不当神仙”。在汉族民间土地神的形象千姿百态,性格各异。作为地方保护神,流行于全国各地,旧时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神的现象存在。
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是汉族民间宗教信仰之一,其供奉的土地庙属于中国分布最广的祭祀建筑。土地公本名张福德,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岁时,官朝廷总税官,为官清廉正直,体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许许多多善事。一零二岁辞世。死后三天其容貌仍不变,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过了不久,即由贫转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于是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祀之。亦有说在他死后,接任的税官上下交征,无所不欲,民不堪命。这时,人民想到张福德为政的好处,念念不忘,于是建庙祭祀,取其名而尊为“福德正神”。土地公信仰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捌’ 各村土地庙供的是那些神仙
福德正神即土地爷,旁边一般有土地婆婆,由于人死后先要去土地庙报道,一般两边有差吏。有些土地庙也会奉祀一些财神爷、文昌帝君、关帝圣君、包公尊神等神像。
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中国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多为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建筑,各地乡村均有分布,以至凡有民众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地方。
土地庙因神格不高,多半造型简单,简陋者于树下或路旁,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为顶,即可成为土地庙,俗称"磊"型土地庙。也有简单以水泥或砖块砌成小庙,现今台湾甚至有工厂开模以水泥灌制大量生产。也有土地庙因香火鼎盛,逐渐中大型化者。
土地庙历史发展:
土地神,又称“福德正神”、“土地公公”、“土地公”、“土地爷”、“后土”、“土正”、“社神”、“土伯”等,其庙宇则称为“土地庙”、“伯公庙”、“福德正神庙”等,是汉族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神灵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
土地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权属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因*而人们祭祀土地。土地庙作为人们集中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自然随之兴盛起来。
汉族许多地区的习俗,每个人出生都有“庙王土地”,即所属的土地庙,类似于每个人的籍贯;人去世之后行超度仪式即做道场时都会获取其所属土地庙。
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多于民间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的建筑,乡村各地均有分布。在民国及其以前,凡有汉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现象。
土地庙多由农民自发组织建设,属于微型建筑,高度从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积大小小则几平方米,大则十几平方米。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土地庙
‘玖’ 土地公是神仙吗
土地公是神仙。
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社神等,是汉族民间信仰之一。农历“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土地公的圣诞日。土地公信仰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虽然土地神的称号众多,但探索其来历,实际与中国古代社会所祭“天、地、社、稷”中的社、稷之神有关。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土地神源于古代的“社神”,是管理一小块地面的神。《公羊传》收录曰:“社者,土地之主也。”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引《孝经纬》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报功也。”清翟灏《通惜编·神鬼》:“今凡社神,俱呼土地。”
关于土地公与土地婆的神职,有多种说法。据古籍堪舆书记载:自东晋以后,随着封建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官僚制度的逐渐完善,土地神也演变成为在道教神阶中也逐渐等级化,退变细化为管理本乡本土的最低级的小神。古时人们把延续香火当成家族中的一件大事,因而人们对土地公与土地婆推崇备至,经常到土地庙祭拜,祈求土地公与土地婆送子送福。如果一家人在过去的一年有添丁的,那么就要在第二年春节期间抬着土地公与土地婆的神像游村,一方面表达添丁之喜,二来答谢土地公与土地婆对自己家的恩赐。此外,在中国民间,除了游神外,在元宵那天还会摆点灯酒。因“丁”的谐音,“点灯”有“添丁”之意,故摆点灯酒来庆贺。
‘拾’ 仙岳山土地公庙具体在山的哪个方位, 山顶还是山腰 还有,有没有公交车可以坐上去
不是在山顶,也不是在山腰,应该说是在山脊。
南面从莲岳路和仙岳路的十字交叉路口上山,有电瓶车可以坐,每人两元。也可选择步行沿阶梯上山,从路口到山顶大概二十分钟左右。
北面从康乐路的禹州花园上去,十分钟左右到山顶。SM附近的观音寺沿山往西可到达,大概需要二十分钟。
(10)游厦门塘边土地公庙祀奉什么神扩展阅读:
仙岳山庙宇:
土地公庙
厦门仙岳山土地公宫,始建于宋,俗称“岩仔内土地公宫”,乃塘边社及四周百姓所立。
明万历、清同治、宣统年乡民屡有重修,并筑山路石阶抵庙,香火炽盛,远近朝拜。民国二七年(1938年),厦门沦陷。日寇入塘边社,烧厝十数间,杀戮七人,而匿藏土地公宫之乡众则躲过一劫。1959年台风毁庙,香火凋零。
观音寺
仙岳佳景自古便是文人雅土清游吟唱胜地,更是山僧持行禅修所居。
寺内两边墙壁上有四幅巨大的五百罗汉木雕,神态万千。山腰有万佛堂,堂后山坡上矗立着一座八角九层的佛塔,飞檐翘角,辉煌典雅,镶嵌着一万尊佛像。
仙岳山景点格局:
包括餐饮楼、工艺品楼、茶楼及沿街购物商店等,结合地形及交通进行布局,沿山脊线成线性安排。
有关负责人说,天街作为园林建筑,用闽南建筑作为载体,建构古典园林。建筑屋面同样取闽南民居中的曲面,从屋脊到檐口成弧形而下,造型优美。而且,为了增加景观纵深效果,各部分由连廊连接而成。其中茶楼是一个四合院,有敞厅也有隔间小室,正对面是戏台,可边饮茶边欣赏戏剧。
天街依山而建,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环保要求。园林景观上,将引种一些阔叶、大花、常绿树种。在总体平面布置上,将室外绿化小品与亭阁有机结合。建筑物内部垃圾收集装袋,统一送垃圾站处理。雨污分流排放,污水经室外地埋式污水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部分用于浇灌绿地。
改革开发后、万象更新,乡民遂重拾断垣残壁,香火又渐日盛。2006年冬,海峡两岸及海外信众无数,共同发愿弘扬福德正神之文化传统,捐资数签万元,重建宫庙,于戊子年(2008)八月二十日落成,集闽南优秀传统建筑工艺与根雕、彩绘、木雕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大成,文彩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