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厦门有哪些名人你最敬佩的是哪一位为什么
陈嘉庚
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着名的实业家,也是一位毕生热诚办教育的教育事业家、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他一生生活俭朴,但兴学育才则竭尽全力,十分热心。他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
‘贰’ 厦门三大名人
古代?现代?陈嘉庚陈敬贤林巧稚
北宋宰相、着名政治家、伟大的科学家——苏颂
爱国将领——陈化成
民族英雄——郑成功
爱国华侨——陈嘉庚、陈敬贤
卓越的人民医学家、着名妇产科大夫——林巧稚
着名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蔡启瑞
当代朦胧诗女诗人舒婷
清华大学教授马约翰
乒乓球世界冠军郭跃华
着名音乐指挥家郑小瑛
着名音乐家殷承宗、许斐平
民间工艺大师沈锦丽
鱼骨艺术家林翰冰
‘叁’ 鼓浪屿的郑成功
你如果有机会到福建美丽的滨海城市厦门游览,可以找到不少郑成功练兵的遗址。在鼓浪屿的日光岩,高大的石壁上镌刻着“鼓浪洞天”、“天风海涛”等几个大字。从这儿拾阶而上,可以见到一个石砌的寨门,那是郑成功当年建造的屯兵营寨。寨门右边有块上端平坦的巨石,刻着“闽海雄风”四个大字,那是郑成功操练水师的水操台遗址。水操台前面,现今龙头街至永春路一带,当年是一片海滩,涨潮时战船可以直接开进来。郑成功就站在水操台上发号施令,指挥操练。在今天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前面,有一片大操场,那是郑成功练兵的演武场遗址。当年在演武场东北、西南两边的山岗上,各有一道城墙,城墙里面是一片总面积五万多平方米的大校场。大校场旁边,现今厦门大学群贤楼的地方原有一个演武亭,郑成功就在那里集合士兵,每天进行操练、检阅。厦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郑成功练兵的遗址呢?这事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郑成功,原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石井人。他生于1624年,聪颖好学,体魄高大,被郑家视为“千里驹”。二十岁那年,吴三桂引清军入关,长驱直下江南。大江南北,到处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清斗争。第二年,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和黄道周等人,在福州拥立明宗室、唐王朱聿键为帝,建立隆武政权。隆武帝见郑成功年轻有为,忠心耿耿,赐他姓朱,改名成功,他因而被尊称为“国姓爷。”1646年,清军迫近福建,郑芝龙决意降清。郑成功苦劝不听,率领部分将士出走金门,在海上誓师起兵,展开抗清斗争。此后十几年,他以金门、厦门为基地,建设政权,招募将士,训练军队。上面提到的厦门那些练兵遗址,就是当年遗留下来的。清政府把郑芝龙抓到北京,逼他派人招降郑成功,都遭到郑成功的严辞拒绝。他几次亲自带兵,攻入广东、浙江等地,打得清军损兵折将,抱头鼠窜。1659年,又联合浙江的抗清将领张煌言,举兵北伐,连破瓜洲、镇江,直逼南京城下。后来战斗失利,不得不又退回厦门。
郑成功在厦门注视到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从唐、五代至宋、元,东南沿海特别是福建人民,不断渡海移居台湾,和高山族人民一起,共同开发了这个宝岛。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原是个海上富商,曾到台湾经商,并组织数万名福建人移居台湾。但到十七世纪,这个宝岛却不断遭到西方殖民强盗的侵略。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西南的鹿耳门港,修建了台湾城(今台湾安平),第二年又侵占新港社、蚊港,修建了赤嵌楼(令台湾台南)。再过一年,西班牙殖民者也侵占了鸡笼(今基隆)和淡水。后来,荷兰和西班牙在岛上展开火并,荷兰打败西班牙,霸占了整个台湾。郑成功对荷兰殖民者的强盗行径极为愤慨,起兵抗清后,即暗下决心收复台湾。1659年,郑成功从南京战败回到厦门,在台湾作通事(翻译官)的爱国人士何斌,向他进献一幅台湾地图,要求他攻取台湾,并且说:“台湾沃野千里,四通外洋,收复这个宝岛可以扩大你的抗清根据地,支助你的军饷供应。当地的黎民百姓饱受荷兰人的欺凌压榨,早就想动手消灭他们,以你的威望带兵攻取,简直就同狼逐群羊一样,一定能把他们驱逐出去。”台湾同胞的期望和支持,更加坚定了郑成功收复故土的决心,他立即着手进行渡海作战的准备。
1661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21日)中午,郑成功亲自率领两万五千名将土、一百多艘战船,浩浩荡荡地开出金门料罗湾,经过澎湖,四月初一上午到达台湾的鹿耳门。他们在何斌的引导下,利用涨潮的机会,强行登陆。郑成功冒着敌人的炮火,首先登岸踏勘营地。全体官兵深受鼓舞,纷纷跳下船只,冲上海岸。几千名台湾同胞赶到岸边,驾着货车和各种运输工具,帮助他们登陆。不到两个小时工夫,就有几千名士兵上了海岸。他们占据有利地形,切断赤嵌楼与台湾城之间的联系,并择地扎营,修起了防御工事。荷兰殖民长官揆一慌忙组织抵抗。四艘荷兰战船从海上开炮射击,郑成功的水师英勇还击。六十艘悬挂“郑”字旗号的战船;把荷兰船只紧紧包围起来。郑成功的水师开炮击沉了其中最大的“海克托号”。两艘荷兰战船也负了重伤,仓皇逃往外海,另一艘荷兰船见势不妙,逃往荷兰占领的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赤嵌楼的荷兰守将猫难实丁,开炮轰击郑军的营盘,郑军坚守不动。另一名守将贝德尔率领二百四十名殖民军,用排抢向郑军射击。郑军手持弓箭和大刀,同敌人展开拚杀,又分出七八百人抄袭敌军的后路,两面夹攻,当场击毙了贝德尔和一百一十八名殖民军。台湾城守将阿尔多普又带着二百名殖民军出击,但顷刻之间也惨败而回。郑军乘胜围攻赤嵌楼,并断绝了他们的水源,迫使猫难实丁投降。接着,郑成功分兵从水陆两个方面围攻台湾城,抢占了台湾城的外市区,揆一和一千多名殖民军龟缩在城堡之内,闭门死守。为了减少损失,郑成功派人送信给揆一,想争取他自动放下武器,献城投降。揆一反而提出以每年送给郑成功几万两饷银和土产为条件,并送给劳师银十万两,要求郑成功退兵。郑成功断然拒绝,他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现在我亲自前来索取,来自远方的荷兰人,自然应该把台湾归还给主人。如果进行顽抗,我将被迫用最大的力量来实现收复台湾的主张,到时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必须承担这次战争的全部费用。”揆一企图凭借城坚炮利死守,以待巴达维亚的援军。郑成功下令攻城,几十门大炮轰击了四个小时,使台湾城的胸墙受到严重破坏。但殖民军在城内备有很多大炮、火铳,杀伤力很强,攻城的士兵伤亡很大。于是,郑成功决定对台湾城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迫使殖民者力竭而降。不久,郑成功的第二批军队抵达台湾,更加强了战斗力。他们在台湾城的周围修筑防栅,挖掘壕沟,把台湾城围困起来。在围困台湾城的同时,郑成功抽出力量,深入台湾各地,争取群众,发展生产,为彻底打败荷兰殖民者奠定基础。郑成功亲自带领户官(随从侍卫官)杨英和许多将士到各地巡行,汉族和高山族同胞壶浆相迎。高山族各社首领纷纷归附,郑成功设宴招待,并赐给他们每人一件浅色的丝袍、一顶有金色顶球的帽子和一双靴子。传说高山族几个村社的首领向郑成功献上金、银、草、土四样礼品。郑成功十分诚挚地对他们说:“我进兵台湾,是为收复台湾的土地,不是为了要钱财。”说罢,他收下土块和一束草,把金银退了回去。至今,福建沿海一带还流传着“国姓爷”不爱金、银的动人故事。
郑成功还下令实行屯田,全体官兵“有警则荷戈(武器)以战,无警则负耒(农具)以耕”,自己动手生产,解决军粮供应,以减轻人民负担。这些措施深受台湾同胞的拥护,他们纷纷起来协助郑成功军队收复台湾的其他失地。侵占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最后只剩下台湾城一座孤城,成为瓮中之鳖了。
七月,揆一盼望已久的巴达维亚援军,终于开到台湾海面。八月中旬,这支军队配合台湾城的守军,向郑成功军队发动进攻。郑军经过一小时的英勇还击,大获全胜,打死了敌军一百多人,迫使这支援军狼狈逃回巴达维亚。
经过八个多月的围困,台湾城的荷兰殖民军饿死、战死一千六百多人,只剩下六百多名有战斗力的士兵。郑成功决定发动总攻击,来消灭这股殖民势力。1662年1月25日清晨,郑成功军队的二十八门大炮同时开火,两个小时发射了二千五百发炮弹,弄得荷兰殖民军无处藏身。揆一走投无路,只好挂出白旗投降,在2月1日签署了投降书。被荷兰殖民者侵占三十八年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
1662年五月,郑成功积劳成疾,病逝于台湾,时年三十九岁。他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收复台湾的辉煌业绩,光照千秋,永远受到我国人民的敬仰。三百多年来,海峡两岸的人民,经常到他当年生活、战斗过的遗址去凭吊,表达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怀念。
‘肆’ 郑成功和厦门的思明州地区之间有什么样的渊源
01
明朝末年陷入了一种十分困难的局面,崇祯皇帝根本无法中兴大明,在内忧外患之中,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却又没有守住北京,才使得关外女真成为了中原大地的主人。当时许多明朝后裔以及文武大臣都逃到南方,靠着江南地区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了所谓的南明。南明小朝廷对江南地区的文化影响十分巨大,
到现在福建厦门都还有一个地区叫做思明区。
02
南明的局面和建立情况
05
福建厦门是一个历史文化十分厚重的地区,它在当时被郑成功治理多年,受到明朝文化以及汉文化影响十分深厚。虽然随着时间的改变,它的名称也在不断改变,但今天的思明区地区仍然保留着过去的名称,就表示着我们不忘历史,更加不会忘记民族英雄郑成功。
‘伍’ 夏门为什么会有郑成功的塑像
同样是收复台湾,厦门为何只有郑成功的雕像而没有施琅?偏见?郑成功跟施琅最大的区别是:1、郑代表的是明朝(汉人)而施代表的是清朝(满人)2、郑收复台湾用的是自己的家底,施用的是国家的储备!3、做同样的事郑成功属于第一人,也就是世界第一高的山大家都可以抢答,那第二的呢?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4、郑成功的攻打对象是荷兰(属外战)施琅的攻打对象是郑氏,哪怕当时的清政府汉人都接纳,哪怕当时的郑家自立为王但毕竟(属内战)我想就以上4点,施琅就算立雕像也没有郑成功的高大吧!
实事其事论历史,郑成功的"陆五路、海五路"的生意网,应创始干他的父亲郑芝龙,而完善于郑成功,毁坏于黄梧。郑芝龙是经商天才,政治投机,才财源滚来,为郑氏集团拥有财力武力雄厚打下坚实基础,不能因他叛明投清抹杀历史事实。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 那是抗击外族,称为民族英雄。 施琅从郑氏后裔手里收复台湾,那是内战,性质不一样的。 如今我们从准备从台胞手里收复台湾,同样是解放战争还没结束呀(国共内战为解放战争)。 解放军至今的遗憾,我们还没解放台湾。期待早日解放台湾]。
郑成功是主观和客观意愿上都要收复台湾,而且是独立自主收复的。更何况还是在外来侵略下收复的。而施琅原本是台湾郑氏家族的手下将领,他是最后在郑氏家族无法生存下去,才投靠到清朝下面,并不是自己主观说要收复台湾!而且就算他收复台湾,也只是内部,也只是一个执行者,比起主观意愿要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来说还是要差一截,而且就算不派施琅,别的将领也可以收复台湾。总而言之,一个是从外来侵略者手中收复失地,一个是人民内部抢回失地。好比打内战和抵抗侵略。
在当时八旗入关是异族入侵,剃发易服,从礼制上完全对南人(不止汉人)实行暴政,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灭城。所以吴三桂,洪承畴,钱谦益,王铎这些武将文臣都入贰臣传,也当然是汉奸,施琅与郑成功有杀父杀兄之仇,后收复台湾,并未屠郑氏后人,不算汉奸,当然也不是什么民族英雄。
不能说施琅“收复”台湾。说施琅“统一台湾”是可以的,但说施琅“曾收复台湾”就不对了。 “收复”是指夺回已失去的东西。郑成功打败荷兰人夺回台湾,既是为郑家集团收复台湾(其父郑芝龙曾在台湾设置府县),也是为中国收复台湾(荷兰人不是中国人);但满清作为政权来讲,之前从未拥有过台湾,作为国家来讲,明郑也是中国的政权,满清攻占台湾,既不是收回自己曾经占领的领土,也不是从外国人手里收回中国领土,不能说是“收复台湾”。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揽功推过,无有过于满清者。满清遗老们吹捧满清,把一场内战等同于收复领土之战,混淆视听,我们可不能被他们给带歪了。
当然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现在我国是中华民族,汉族只是之一,不要动不动就汉族什么,汉族代表不了中华民族,只是主体。其次施琅收复台湾那时,郑成功时代已经过了,清朝已经是我国的主体了。厦门, 金门早就被清朝拿下了。施琅主要是拿下了澎湖列岛,迫降台湾岛上的郑氏家族!并且是力主朝廷不要放弃掉台湾岛的人。台湾岛时至今日还能够存在于中国的版图之内,静海候施琅大将军功不可没。施琅投靠清廷也是迫不得已,郑成功听信馋言杀害功臣施琅全家,施琅自然要跑到清廷那边领兵打回台湾。后来他非当没杀害郑成功后人还去祭祀了郑成功,也算是大人有大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