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廣州增城屬於北京的什麼方位
擴展閱讀
廣州新華印刷怎麼樣 2025-08-25 03:01:11
杭州工聯電子屏多少錢 2025-08-25 02:36:35

廣州增城屬於北京的什麼方位

發布時間: 2022-07-07 05:32:45

⑴ 廣州在增城的哪個方向

增城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北部、廣州東部,背靠大廣州,南與東莞隔江相望,東臨惠州,北界從化、龍門,地處廣州、東莞、深圳、香港等發達區間,緊連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廣州科學城

⑵ 增城區的地理環境

增城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東邊,東部的龍地、紅花地、新山嚇、荔枝坳、鍾鼓嶺、單竹山與惠州市博羅縣相連;東北部四方山、磨刀石、龍潭埔、鐵線關、牛牯嶂、正在頂與惠州市龍門縣接界;西北部大尖山、鳳凰山、大鷓鴣山、張古坳頂與廣州市從化區為鄰;西部省國葯農場、山口、官山、沙村與廣州市黃埔區接壤;南部沿東江與東莞市隔江相望。荔城城區西距廣州市中心約60公里,東距博羅縣城60公里,北距龍門縣城108公里,西北距從化城區51公里,南距東莞市城區40公里。自古以來增城就是廣州至粵東各地的主要通道,是捍衛廣州的軍事要地。
地理坐標為北緯23°5´至北緯23°37´;東經113°32´至東經114°0´,總面積1616.47平方公里。 增城的地貌特徵:北部地勢較高,南部較低,山地以低山為主,占增城區面積8.3%,是九連山脈的延長部分,山脈呈東北與南西走向,平等排列的中山與低山,其間形成了東江與增江。丘陵地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占增城區面積的35.1%。台地多在中南部,占增城區面積23.2%。南部是三角洲平原,加上河谷平原,占增城區面積的35.4%。
中低山: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大尖山、牛牯嶂等(高度500~1000米)。由砂頁岩和中細粒花崗岩等岩石組成。山脊狹窄,起伏大,山坡較陡,一般40°~50°,河谷切割較深,常形成跌水瀑布和峽谷。
丘陵:絕對高度在500米以下,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形態和緩,切割破碎,分布零亂。如小樓西部、正果北部、永和西部等地,主要由花崗岩組成,一般是山坡緩,山頂圓渾,水系呈樹枝狀,切割較強烈。
緩坡丘陵地:由花崗岩和變質岩構成。高度多為200~400米,山頂圓渾,坡度20°~30°,水系呈樹枝狀,多成緩坡谷。如境內東南部,寧西西部等地。
台地:周圍有陡坡的廣闊平台,稱為台地。高度在150米以下,坡度在25°上下,沒有突出山頂,如花崗岩、變質岩所構成的台地。零星出現在高灘地區的石炭系石灰岩,多在河谷旁形成岩溶殘丘、孤峰與峰林等岩溶地貌。表層多已風化成紅土,草木叢生。貯水條件較差,雨水往往流失。泉水出露少,旱季乾枯。
河漫灘上第二階地:分布在派潭河中上游,高出河面6~13米,寬約200~800米,以2°~4°向河床傾斜。由第四紀近代沖積物組成,厚13米,階地地面平坦,土層沃厚,是農業生產較好的地區。
河漫灘上第一階地:分布在增江中游,面積63平方公里。階地寬3~4公里,厚3.5~12米,高出河面1~6米。正果至小樓地段,地勢平坦,僅有一階地,階地面不對稱,寬度0.5~1.5公里。
河谷平原:分布在高灘東洞、靈山至派潭一帶,面積41平方公里。正果、小樓一帶河谷平原的特點是:地勢平坦,高程6~20米,河道彎曲,支流繁多。平原中有花崗岩和混合岩組成的低丘,平原面積約76平方公里。
河海堆積地:新塘~仙村~石灘~三江三角洲平原是珠江三角洲東北部平原。由東江、增江的沖積、堆積作用與古海灣堆積物所形成。厚20~30米,最厚39.6米。 增城水系屬珠江支流東江水系,流域面積超過5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東江、增江、西福河等3條,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有6條。增城區多年平均徑流量19億多立方米,南部還有潮水進入,水資源豐富。
東江發源於江西省尋鄔縣,經龍川、河源、惠陽、博羅等縣市流過增城南部,為增城與東莞界河。從市境東南與博羅交界處開始,至西南與廣州市黃埔區接壤處止,流程30公里,全為沖積平原地帶,河床坡降為0.08‰,河網縱橫,支流繁多。再向西南流入珠江口獅子洋,是中國罕見的自東向西流向的河流。境內河段寬400~500米,最寬800米。水深坡緩,可通航300噸輪船,新塘以下可通1000噸輪船。
增江是境內最重要的河流。原來直接流入珠江口,自珠江三角洲平原形成後,成為東江支流。增江發源於新豐縣七星嶺,流經從化縣東北部轉入龍門縣西北部,再折向南流,為增城、龍門的界河。於境內正果東北角磨刀坑流至龍潭埔接納永漢河後,流量增加,經正果、荔城、石灘三地,於官海口匯入東江,全長203公里,流域面積316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35.9億立方米,平均坡降0.74‰。增江在增城境內長66公里,寬90~220米,流域面積971平方公里,占增城區面積的60%,境內坡降為0.17‰。
派潭河發源於南崑山馬坑嶂,由高灘水、靈山水、高埔水、車洞水和小徑水等5條小河組成。流經派潭圩於小樓鎮合二龍河匯入增江。河長36公里,坡降為5.5‰。流域面積357.5平方公里,年徑流量5億立方米。
二龍河原名澄溪河,發源於小樓鎮內丫髻山。流經二龍圩、臘圃村,於大樓村匯入增江。河長22.5公里,坡降為2.8‰。流域面積122.7平方公里,年徑流量1.5億立方米。
和平水又稱九曲水,發源於正果馬鼻嶺,經白湖合冷水坑水流入增江。河長18.7公里,流域面積48平方公里。
西福河原名綏福河,是境內西部地區最大河流。發源於大鷓鴣山,流經福和、仙村,於巷頭村匯入東江。河長58公里,坡降1.6‰。流域面積580平方公里,增城境內為457.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5.1億立方米。二十世紀50年代初,在福和以下可以通航。50年代末以後因水土流失致河床淤淺,加上沿河修陂築閘,僅鐵路以南幾公里可以通航。 增城區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北回歸線經過增城北部,特點是氣溫高、雨量充沛、霜日少、光照充足,全年都可栽培作物。但因季風交替遲早及強弱不同,氣候多變。受地勢影響,北部山區與南部平原氣候有差異。
一年四季的氣候特徵:春季,從立春日起,陰雨連綿空氣潮濕,溫度較低,一般是12.7~21.7℃之間。夏季,從4月中旬始,氣溫上升,最高氣溫為28.5℃,天氣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空氣悶熱;4~6月份多鋒面雨,7~9月份多台風雨;常發生洪澇災害。秋季,從10月下旬始,受北方乾冷空氣南下影響,氣溫下降,乾旱少雨,但天氣涼爽;12~1月,常有寒潮侵襲,偶有霜天。冬季,境內無氣候學上的冬季,但人們仍將氣溫較低的11~1月稱為冬季。
多年平均氣壓為1012.2毫巴,冬夏相差較大。冬季受極地高壓控制,氣壓較高,12~1月平均1020毫巴左右;夏季受熱帶氣旋影響,氣壓較低,7~8月平均在1003毫巴左右。
據1994~2005年統計,年平均氣溫為22.2℃(歷年值21.8℃),最大年際差1.5℃。7月平均氣溫28.3℃,最高氣溫出現在2004年7月2日和2005年7月18日,極端最高氣溫為38.6℃。最長連續高溫天數9天(高溫定義:氣溫≥35.0℃),出現在2005年7月13~21日。1月平均氣溫13.6℃,極端最低氣溫0℃(在1999年)。

⑶ 增城地區的基本介紹

增城位於廣州市東部,地處珠三角東岸經濟帶黃金走廊,是穗-莞-深-港等發達城市群和產業帶的重要節點,廣州東部城市副中心。在廣州東進之路上,增城原本就具備的汽車、摩托車、IT業等高新技術產業基礎,是廣州市三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目前已經引入嶺南矽谷,坐落於增城大道與掛綠湖旁,預計僅此一處產業園,年產值就達400億。後期發展潛力很不錯

⑷ 廣東增城區是哪個市

廣東增城區是隸屬於廣州市。

增城區位於廣東省中部,廣州市東部,珠江三角洲東北角和珠三角都市生活圈。地理坐標:北緯23°05′~23°37′,東經113°32′~114°00′。區境東界惠州市博羅縣,西連廣州市黃埔區,南與東莞市隔江相望,北接惠州市龍門縣和廣州市從化區。區政府所在地荔城街,距廣州市中心60千米。

增城區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北回歸線經過增城北部,特點是氣溫高、雨量充沛、霜日少、光照充足,全年都可栽培作物。但因季風交替遲早及強弱不同,氣候多變。受地勢影響,北部山區與南部平原氣候有差異。

增城區的經濟概況:

2021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66.66億元,同比增長10.8%;規上工業總產值1609.16億元,同比增長11.1%;固定資產投資1066.99億元,同比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4.62億元,同比增長9.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3.85億元,同比增長5.3%。

⑸ 增城位於廣東哪方向如東南西北

增城在廣州的正東偏北。

⑹ 增城市屬於哪個市

增城區,隸屬於廣東省廣州市。

增城區位於廣東省中部,廣州市東部,珠江三角洲東北角和珠三角都市生活圈。地理坐標:北緯23°05′~23°37′,東經113°32′~114°00′。區境東界惠州市博羅縣,西連廣州市黃埔區,南與東莞市隔江相望,北接惠州市龍門縣和廣州市從化區。區政府所在地荔城街,距廣州市中心60千米。

增城區是全國著名的荔枝之鄉、牛仔服裝名城、新興的汽車產業基地和生態旅遊示範區。增城區境內的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廣州市三個國家級開發區之一。擁有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全國第五個國家級僑商產業聚集區「僑夢苑」。2017年12月14日,獲評中國工業百強區。

氣候

增城區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北回歸線經過增城北部,特點是氣溫高、雨量充沛、霜日少、光照充足,全年都可栽培作物。但因季風交替遲早及強弱不同,氣候多變。受地勢影響,北部山區與南部平原氣候有差異。

⑺ 增城是屬於那裡

增城區是廣東省廣州市市轄區,位於廣州市東部,地處珠三角東岸經濟帶黃金走廊,是廣州—東莞—深圳—香港發達城市群和產業帶的重要節點。增城依託廣州,毗鄰港澳,南與東莞隔江相望,東臨惠州,北界從化,西連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中新知識城。

見網路http://ke..com/view/12110394.htm?from_id=1351535&type=syn&fromtitle=%E5%A2%9E%E5%9F%8E&fr=aladdin

⑻ 增城在哪裡

增城在廣州市東部,現在已經設為廣州市增城區.增城應該算是廣州市中心的東郊吧,離廣州市中心有70千米左右,臨近廣州市黃埔區.

⑼ 廣州增城在哪裡

增城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東部,又稱穗東,地處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內,是廣州、東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群和廣深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增城依託廣州,毗鄰港澳,南與東莞隔江相望,東臨惠州,北界從化,西連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廣州科學城,是全國聞名的荔枝之鄉、牛仔服裝名城、新興的汽車產業基地和生態旅遊示範區。 增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建縣於東漢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隸屬南海郡,因南海郡原轄6縣,新設一縣,增多一城,故曰「增城」,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1993年撤縣設市,現轄6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市政府駐守荔城街,全市總面積1616.4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81.8萬,外來人口50多萬。 近年來,增城以規劃建設三大主體功能區為抓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創建廣州東部現代化生態新城區為目標,按照「兩城三中心」、「三個經濟圈」的發展思路,打好「廣州牌」,融入珠三角,積極探索都市圈衛星城的科學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地將1616平方公里劃分為南中北三個經濟圈形成三大主體功能區,南部定位為重點開發的新型工業集聚區、中部定位為優化開發的生活安居與文化產業區、北部定位為限制工業開發的都市型農業和生態旅遊休閑區, 南中北三大主體功能區互補互動、協調發展,經濟和社會走上又好又快的發展軌道。2008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510.27億元,工業總產值1104.42億元,財政總收入102.49億元,分別比2007年增長18.28%、22.3%和32.72%。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比中,增城躍居全國第12位,連續七年位居廣東省首位。先後榮獲「聯合國和諧城市提名獎」、「中國和諧之城」、「全國綠色小康縣(市)」、「全國綠化模範縣(市)」、「全國科技先進市」、「廣東省文明城市」、「廣東省教育強市」、「廣東省衛生城市」和「廣東省林業生態縣(市)」等稱號。兩城三中心 「兩城」,即增城市區和新塘城區,市區努力建設成為青山環抱、綠水繞城、百花盛開、文化繁榮、經濟發達的文化產業和國際化會議休閑城,成為廣州市區的城市副中心;新塘努力打造成廣州東部生態工業衛星城,形成廣州乃至廣東省的重要經濟增長極。「三中心」,即石灘、中新、派潭三個中心鎮,作為區域性次中心、廣州未來的衛星城來發展,石灘創建生態工業鎮,中新創建增城中部工業明珠,派潭創建生態旅遊特色鎮。新型製造業基地 一要做好汽車產業基地的規劃與建設。要力爭將汽車產業基地上報成為省級或國家級的汽車產業基地,按 20平方公里規模加快規劃編制和推進工作,以廣州本田二廠為核心,全力抓好廣本汽車倉儲物流區和生活服務區以及汽車零部件生產區的建設,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整合原仙村工業園、原寧西工業園、原永和汽車摩托車配件園,形成組團式布局,遠期達到60平方公里左右的基地規模。二要發揮廣州本田二廠和五羊本田新工廠兩個生產力骨幹項目的龍頭帶動效應。三要扎扎實實做好汽車零部件產業招商工作。緊緊依託兩大龍頭企業,加快吸引汽車、摩托車及其零部件企業落戶,鼓勵已落戶的零部件企業增資擴產,壯大我市的汽車、摩托車及其零部件產業。四要發展汽車貿易、汽車物流、汽車研發,完善相關配套服務。五要充分利用已有產業基礎,加強產業整合。充分利用我市汽車零配件生產企業較多,汽車零配件經營網路遍布全國主要城市的優勢,加強汽車產業整合,力爭與本田車系互相融合、同步發展,培養根植性,做長產業鏈,做大產業規模。六要營造汽車發展的良好氛圍。大力倡導汽車文化、製造文化。利用職業教育強市的優勢,加強汽車人才培養和研發力量的培育。大力發展、完善汽車摩托車銷售、檢測、維修服務,與汽車、摩托車及其零部件生產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