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咋哈建哈建事務所怎麼樣
擴展閱讀
杭州本地品牌有哪些 2025-08-22 16:03:42
蘇州到深圳動車多久 2025-08-22 16:02:54
永城至上海大巴多少錢 2025-08-22 15:51:09

北京咋哈建哈建事務所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7-08 05:14:38

1. 「建築女魔頭」扎哈,設計北京大興機場,未等到建成就離世,有何遺憾

在扎哈名氣與實力的背後,是常人想像不到的付出。「她一周就能夠在辦公室耗上八十個小時。」這是扎哈曾經的下屬們給她的評價。

也許這聽起來十分的誇張,但這確實是扎哈能夠做出來的事。作為建築大師的她,必然是付出了無數的時間與精力,才能換取與名聲相符的實力。這也是她人生的斗爭之一——與自己的斗爭。

作為「建築女魔頭」與「解構主義大師」,扎哈可以說是將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了建築設計當中,自幼時萌發了建築師的念頭起,數十年間,她竟從未停下過自己在夢想之路上的腳步。她的一生充滿了斗爭——無論是與他人的、與不公的,還是與夢想中的自己,但是藉由她筆下線條的無拘無束與超脫。

2. 失去了扎哈,ZAHA的設計顯得平庸了許多,扎哈當年在事務所有多重要

扎哈在事務所裡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正是因為她的存在才使得事務所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並且在這個建築事務所裡面也創造了她自己的設計風格。

正是因為扎哈的存在才使得事務所有了今天的成績,所以說扎哈在事務所中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雖然扎哈離開了我們,但是她的設計精神以及留下來的設計作品將永遠刻在我們心中。可以說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的今天基本上是由扎哈創建出來的,所以扎哈在事務所裡面地位是不可撼動的。

3. 中國建築師馬岩松的有名,是基於什麼原因真實力

實力以及先進的設計理念。他所設計的都是更加夢幻的建築,但是並非不可實現,而且已經得到很多設計方的信任,有建成和在建的項目。
公司網站:http://www.i-mad.com/

馬岩松 中標國外標志性建築第一人
1975年出生於北京,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獲建築學碩士和Samuel J. Fogelson優秀設計畢業生獎。曾獲得2006年度紐約建築聯盟青年建築師獎和2001年美國建築師學會(AIA)建築研究獎金。曾經在倫敦的扎哈.哈迪德事務所和紐約埃森曼事務所工作,2004年回國成立北京MAD建築事務所並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作品包括曾在2002年引起國內外建築界廣泛關注和討論的「浮游之島」--重建紐約世界貿易中心方案,作品被中國國家美術館館藏;及最近在加拿大多倫多ABSOLUTE超高層國際競賽中中標的「夢露大廈」設計(2009年建成),成為歷史上首位在國外贏得重大標志性建築項目的中國建築師。其他作品還包括,上海現代藝術公園(S-MAP) 概念設計競賽一等獎作品,廣州生物島太陽系廣場國際競賽一等獎中標作品(2008年建成),「Net+Bar」概念設計競賽一等獎作品。藝術裝置作品「魚缸」,「墨冰」曾分別在中國國家美術館和中華世紀壇展出。今年九月,馬岩松將作為最年輕的中國建築師參展第十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建築師都在為市場的信心而憂慮,中國成了國際建築師的試驗場,國內的重大標志性項目的設計權紛紛被國外設計師獲得,甚至有的項目在招標中竟規定,國內設計單位必須和國外設計機構組成聯合體,才能參與投標。在國內設計界理性反思並不斷找回市場地位的同時,年輕的中國建築師馬岩松和他的國際團隊一起,開始在國際建築舞台上嶄露頭角。
贏得城市的尊重
在加拿大第七大城市密西沙加市(Mississauga),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建築設計方案確定的宣布儀式,市長親自宣布結果,當地市民和媒體對設計者的關注如同搖滾明星。而這位明星就是剛剛三十歲的中國建築師馬岩松。
這是一棟56層的公寓樓,開發商對其進行了國際創新設計大賽。馬岩松領銜的北京MAD建築師事務所的方案「瑪麗蓮·夢露大廈」,最終擊敗了進入提名階段的另外5家建築公司方案後脫穎而出。馬岩松說,「我從早上開始,就不斷接受當地媒體的采訪,包括在電台和電視台做現場直播節目」。密西沙加市的市長還親自給馬岩松寫信,感謝他為城市設計了一個非常好的建築。
創造自由與新生
如果說一部分建築是附會某種形式,「瑪麗蓮·夢露大廈」則是建築帶給人無限遐思。馬岩松說:「『瑪麗蓮·夢露大廈』不是我們定的名字,而是當地一家著名媒體上的評論家這么叫起來的。他們認為,這大廈看起來與可以和瑪麗蓮·夢露婀娜的姿態媲美。而建築作為一種大眾藝術品,不是要刻意造型,而是真實地反映人性、自然,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引發人們豐富的心理活動。這棟建築有人說像瑪麗蓮·夢露,也有人說像流動的音樂,但都給人美的感受。」「我們所有的作品,都反對機器帶給人的壓迫感,也反對技術第一低成本復制的建築,人需要從工業時代的緊張與壓迫中解放出來,尋找平等、開放的空間,建築要滿足的功能性,在新的世紀里,應該延伸到人的精神世界,給人的生活創造更大的自由、更多的可能。」
在完成瑪麗蓮·夢露大廈建築設計的同時,馬岩松還在設計建築的一部分室內空間。建築的每層都有一圈大陽台,戶型的空間不做功能區的劃分,混合功能成為具有最大可能性的功能。
在工業時代的建築里,空間被人為劃分成各種功能,吃飯、睡覺、會客。人被建築所統治著,人們必須要服從於一個規則,而不是隨心所欲和不斷創造自己的空間。馬岩松說,我們始終堅持的創作精神,就是要讓人成為主體,建築只能成為人活動的舞台和背景。「魚需要魚缸嗎?」
什麼樣的空間才是最適合人需求的呢?」馬岩松和他的團隊一直在思考和研究著這些帶有哲學性的建築問題。他們的理念已經超脫於建築。
在MAD建築事務所的辦公空間里,放著一個不大的魚缸,這魚缸獲得了國際大獎。「我們用攝像機拍攝魚的活動,在電腦里分析它們的行為,發現了它們的一些習慣,並按照它們的生活需要設計了一個魚缸。但後來我們想,魚一定要跟魚缸有什麼關系嗎?與忘情於江湖相比,什麼樣的魚缸都是對魚的限制。人類從住山洞,到住帳篷,現在又住進遍布城市的方盒子一樣的建築裡面,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改善了人的居住條件,同時也更多地限制了人與自然的交流和自由的生活。我們在擁有了如此高水平的技術之後,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人們生活得更開放,如何利用技術,更尊重人的選擇,讓空間盡可能擁有自己的個性,而不是限制。」
冰凍三尺之寒
無論是因紐約世貿大廈重建方案「浮游之島」而成名於紐約,還是獲得上海國家軟體出口基地國際競賽一等獎、上海現代藝術公園(S-MAP)概念設計競賽一等獎,包括最近獲得的廣州生物島廣場國際設計競賽的勝利和「瑪麗蓮·夢露大廈」設計權的獲得,馬岩松和他的夥伴們一直在堅持著同樣的設計思想。
但在國內,市場認識他們還需要個過程。他們最近幾年裡,完成了六七十個方案,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開始建設。馬岩松說:「對於我們,更重要的是傳播我們的理念,建築最大可能地滿足人的需求,這是必然的未來。中國最重要的傳統是具有強大的創造力,這是決定我們的民族一直在不斷發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建築的創造,重要的不是形式,更不是仿照,而是用最有效率的付出,實現最大的意義。我們的建築絕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新奇怪異,而是要創造未來。」
在北京城市規劃展覽館里,有一處非常惹人關注的展品——「哈迪德的未來家居」。而這正是馬岩松在哈迪德事務所里的最後一件作品。馬岩松說:「我的老師哈迪德非常希望我們成立自己的事務所,實現自己的追求。但我們不僅僅要有藝術上的執著追求,更要看到中國的實際問題。作為中國建築師,應該更多考慮的是對社會的貢獻。」
對於馬岩松和他的事務所,取得的成功是長期的積累和追求;同樣,要在國內得到在國際上一樣的認可,要打破過去的很多制式,也要不斷努力,讓中國的市場對建築有更新的理解。
中國建築師的國際機構
MAD建築事務所在北京的空間很寬敞,員工有的在電腦前專注工作,有的在自由交流,英語成為溝通的常用語言,三個合夥人當中,有美國國籍的,也有日本人,金發碧眼的員工與中國員工共同合作。在記者采訪時,又一個加拿大建築師專程來到MAD建築事務所找工作。
因為在加拿大和歐洲的設計項目,往返於中國與歐美,成為新一代「空中飛人」建築師的工作方式。在國內,他們也突然間獲得了包括房地產開發項目在內的不少任務。馬岩松說,20世紀70年代人的創造力開始爆發了,包括建築、音樂、繪畫等等,中國的年輕一代都已經在國際舞台上開始閃光。
在MAD建築事務所的辦公空間里,看不到門,桌子與桌子中間沒有隔板,沒有阻礙溝通的任何事物,甚至是國界和語言。合夥人是不同國籍的,員工也來自不同國度,他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那就是建築讓人的生活更自由。
國際建築師馬岩松的成長經歷
馬岩松,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YaleUniversity),獲建築學碩士和SamuelJ.Fogelson優秀設計畢業生獎。2006年獲得紐約建築聯盟青年建築師獎,2001年獲美國建築師學會(AIA)建築研究獎金。曾經在倫敦的扎哈·哈迪德事務所和紐約埃森曼事務所工作,2004年成立MAD北京事務所並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並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紐約建築聯盟舉辦講座。建築作品包括在國際建築界廣泛討論的國際競賽中標作品加拿大多倫多ABSOLUTE超高層公寓(2009年建成),浮游之島——重建紐約世界貿易中心2002,廣州生物島太陽系廣場國際競賽一等獎中標作品(2008年建成),上海現代藝術公園(S-MAP)概念設計競賽一等獎作品,「Net+Bar」概念設計競賽一等獎作品,台灣鴻四川競圖一等獎作品,以及在北京即將完工的紅螺湖會所和RISINGHOUSE。裝置作品「魚缸」,「墨冰」曾分別在中國國家美術館和中華世紀壇展出。浮游之島——重建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也曾經在國內外建築界激烈討論,並被中國國家美術館館藏。

4. 備受爭議的建築女魔頭扎哈,設計北京大興機場,後來怎樣了

2019年9月,北京大興機場正式投入使用,旅客們一進機場就紛紛發出驚訝的贊嘆。原來,大興機場的設計十分特別,所有的柱子、迴廊,都運用了曲線設計,配上穹頂的玻璃構造,簡直是一個現代建築藝術的神作!

很快,大興機場就成了新一代的「網紅。」

扎哈對中國有著深厚的感情,她在中國留下了十餘處設計精妙,舉世無雙的建築作品,2014年,扎哈成功當選北京大興機場的總設計師。

沒想到,這是她最後的作品。

生命如流星般短暫,但藝術可以永恆,在那些熠熠生輝的建築之下,曾經有一個偉大的建築師,為它們付出了畢生的熱情,也為我們,留下了永久的紀念。

5. 建築女魔頭扎哈設計北京大興機場,沒等建成就在爭論中去世,後來怎樣

眾所周知,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出現過眾多建築天才,他們用自己的知識與智慧,建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基建奇跡,令世界都為之贊揚。"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用《雜詩》中的這句話來形容這些天才,是在合適不過的了。

在人才這一方面,從來沒有國界之分,我國有很多人才去海外天地謀求發展,自然也有很多外國人才前往中國奉獻力量,扎哈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才。"建築女魔頭"扎哈,設計被稱為"世界第七大奇跡"的北京大興機場,卻還沒等建成就在爭論中去世,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眼中戰國成爭鹿,海內人才孰卧龍",用《出都留別諸公》中的這句話來形容扎哈,是在合適不過的了。從年少扎實苦學,到中年業內有名,再到飽受爭議,最終創造奇跡,扎哈用了一生的時間,這其中的堅毅與努力,或許只有扎哈自己知道吧。故事至此結束,那麼關於"建築女魔頭"扎哈,設計北京大興機場,沒等建成就在爭論中去世這件事,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留言討論!

6. 最有實力的專業建築師是誰

戴帆(DAI FAN)創立了先鋒室內與建築設計事務所——共振設計集團與DESTROY建築事務所⌄共振設計集團與DESTROY建築事務所也是當代亞洲和中國知名度最高的頂級設計集團。曾榮獲環球設計大獎、亞洲設計大獎,在學術界和公眾中享有廣泛聲譽。

7. 北京大興機場設計師,扎哈:沒等作品建成就已去世,後來怎樣

「她讓建築成為都市精力的虹吸管,讓我們看到了城市生命力的噴薄和流動。」——卡洛斯吉門內茲

成就一個人的事業奇跡從來都不是一腔熱血,相反,依靠異於常人的天賦再加上超出常人的努力,如此一來,我們才會擁有與奇跡相遇的機會。

這個世界更為令人驚奇的還在於,很多將事業做到極致的人往往也是最容易受到非議的存在,他們的思維太過超前,甚至每時每刻都在顛覆著同行們的認知,然而,這個世界同樣是在如此非議中逐步建立起來的。

去過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人無不對於眼前這座堪稱藝術品的建築精品嘆為觀止,要知道,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曾在英國衛報中被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首,獨特的空間利用居然可以保證整個機場年運送旅客人次高達一個億。

而說起這座建築奇跡,一定要提到的就是它的設計者——扎哈哈迪德,一個打破「建築界是女人事業禁區」魔咒的傳奇女子。沒有人會知道扎哈下一秒還會創造怎樣的建築奇跡,而她的一生註定是為世界頂級建築而來,備受爭議的一生終究也是受人敬仰的一生。

1999年,贏得羅馬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競標,2004年,因斬獲世界建築師領域最高獎普利茲克獎而被冠以「曲線女皇」稱號,2005年,贏得倫敦奧運會游泳館設計資格。從曾經被英國建築界無視再到成為英國爵士、英國皇家金獎唯一女性得主,扎哈不斷地用溫柔平靜卻威力強大的實力打破了所有的非議。

正如開篇名家所說,扎哈的建築設計賦予了城市難得的生命力,而絕非只是單純的建築那樣簡單,懂得扎哈的人才會領會到這里的獨特魅力!

三、事業巔峰之時的巨星隕落,一生建築成就註定後人的無法顛覆

從那時起,即便非議、流言還在,扎哈還是得到了普遍的認可,而由她設計的作品也開始遍布世界各個角落,扎哈從未在事業上有所懈怠,相反,這位總是有著旺盛精力的傳奇女性每周都會在辦公室至少耗上80個小時,在她看來,只有對於設計偏執般的狂熱才會造就一個又一個奇跡。

要知道,扎哈當年的工作強度以及思想維度都讓她的團隊又愛又恨,甚至,60多歲的她都沒有選擇步入婚姻,一生都奉獻給了建築事業,人們常常稱她是「愛神也會嚇跑的女魔頭」。

而扎哈同樣在中國境內留下了自己的建築設計奇跡,廣州大劇院、北京望京SOHO、南京國際青年文化中心,所有的建築精品無一不被人們稱之為奇跡般的存在,而要說最能彰顯扎哈建築藝術極致造詣的,還要屬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可惜的是,在六年前還在主持設計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扎哈卻在兩年後因心臟病離世,巨星的隕落總是那樣的突如其來,生前就堪稱建築奇跡的諸多作品如今更像是建築藝術的絕唱。

而扎哈受到的非議從設計思路能夠被建設再到曲線運用是否太前衛,這位世間少有的將解構主義運用到完美的建築設計師窮其一生向世人展現了建築與藝術的真正完美結合。

小結

66歲離世,扎哈的隕落是全世界的損失,更是天妒英才的寫照,如今的人們不會再去質疑這位天才建築設計師,因為,她的智慧對於世人來講只有看不懂絕非不卓越。而身為普通人的我們,更是應該從扎哈的經歷中汲取寶貴的人生力量:首先,珍惜內心最初的小小願望,它將變成參天大樹成就我們的人生;其次,通往最高殿堂的路上總是人跡稀少,別因為非議停下腳步,堅持就是打破流言的最佳方式;最後,一生只做一件事,這樣的人生想不成就都難!

8. 備受爭議的「建築女魔頭」扎哈,設計北京大興機場,卻沒能活著看到,是誰

扎哈哈迪德作為當代公共空間藝術中的集大成者,曾說她的終極目標是創造幸福康樂的生活。的確,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建築,為更好的城市建築而奮斗終生。她的設計並不是為了創造一種形式,而是藉助建築來表達她對自由和擺脫各種束縛的情感追求打破世俗的偏見。將一切不可能的變成可能。

這樣一位偉大的建築師,一生背負著太多爭議、矛盾的女性建築師——扎哈哈迪德,用自己的方式,對那些輕視、懷疑甚至欺侮她的人——回擊,讓女性明白,要努力活得獨立、堅強。扎哈哈迪德用她的成就讓世人永遠銘記。扎哈. 哈迪德是女性的驕傲。

9. 扎哈61哈迪德建築師事務 位於哪個國家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2004年普利茲克建築獎獲獎者。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年出生於巴格達,在黎巴嫩就讀過數學系,1972年進入倫敦的建築聯盟學院AA學習建築學,1977年畢業獲得倫敦建築聯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碩士學位。此後加入大都會建築事務所,與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亞·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執教於AA建築學院,後來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1994年在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執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於1983年入選香港The Peak Club的設計競標方案,獲得廣泛贊譽。此後,她在柏林Kufurstendamm大街(1986年)、杜塞爾多夫的藝術和媒體中心(1989年)和卡迪夫灣歌劇院(Cardiff Bay Opera House)(1994年)的競圖中均獲得一等獎。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在從事理論和學術研究的同時,在1979年自己開業,為倫敦伊頓廣場(Eaton Place)設計了一幢公寓。該作品於1982年獲建築設計金牌獎。其他項目還包括為倫敦Bitar設計傢具和室內裝飾(1985年),在日本設計了幾幢大廈,如東京的兩個項目(1998)和大阪的Folly(1990年)。1990年,哈迪德還為格洛寧(Gronn...

10. 這是一家什麼樣的建築設計事務所

你好,現在國內能接工民建設計業務的只有兩類單位,一類是設計院,另一類就是你所要問的事務所了。如果要做一個類比的話,那設計院就相當於大醫院吧,而事務所則相當於小診所。兩者之間沒有什麼區別,主要還是在單位的老闆的水平和單位的資質這兩個方面,就我個人來看。
現在的設計院,其實大部分也都是把自己的資質拿出來給人承包,然後每年掙管理費的。老闆可以是建築的專業人士也可以只是有門路拿到設計單子的人,而事務所的老闆絕對是注冊建築師,因為那是國家專門為想自己乾的建築師規定的,哈。至於你說的注冊資金50萬,那個還真不是主要問題,那隻是一個門檻而已。就像個人辦公司需要多少注冊資金一樣。相關的規定還有辦公場地的面積、設備的數量等。
要看單位的實力,還是得去找這個單位的內部人士去請教的。未來幾年的工作,我個人認為啊,一方面單位要能夠信任你,能夠把事情交到你手上去做,能夠讓你有提升水平的平台,另一方面,單位要有比較穩定的項目來源,來保證都有事情做。找單位只是一個方面,主要還是在自身,看努力不努力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