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外國語學院簡介,有知道的沒
北京外國語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院校之一,是我國外語院校中歷史最悠久、層次齊全、語種最多的高等院校。
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前身是1941年在抗大三分校俄文大隊基礎上創辦的延安外國語學校。她是中國共產黨為了適應抗日戰爭形勢發展的需要而成立的,從一開始就受到了黨中央和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切關懷和具體指導。新中國成立以來,她一直是我國培養外語人才,特別是培養外交、外貿、對外文化交流及外事翻譯人才的主要基地。1980年前學校歸外交部領導,1980年後直屬國家教育部領導,1994年,學校由北京外國語學院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大學。目前,北京外國語大學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多語種外語教學為主,多學科、多層次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現任黨委書記楊學義教授,校長郝平教授。
北京外國語大學現法語系、德語系、日語系、西葡語系、阿拉伯語系、歐語系以及社科部等7個系部;英語學院、俄語學院、高級翻譯學院、亞非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國際關系學院、法學院、國際商學院、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外國語言文化學院、日本學研究中心、成人教育學院、網路學院等13個學院、中心。外國語言文化研究院(包括外國語言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國際問題研究所)、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首批命名的國家級重點文科研究基地)、日本學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出版《外國文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國際論壇》等核心刊物,另有圖書館、教育技術中心等教學輔助單位。開設英語、俄語、德語、對外漢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國際經濟與貿易、外交學、法律、金融、新聞等44個本科專業,具有文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位授予權。講授英、俄、法、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義大利、瑞典、葡萄牙、柬埔寨、越南、寮國、緬甸、泰國、印尼、馬來、僧伽羅、土耳其、朝鮮、斯瓦希里、豪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阿爾巴尼亞、芬蘭、烏克蘭、荷蘭共43種外國語,其中18種語言是全國唯一學科點。
北京外國語大學是我國首批碩士、博士學位授權單位之一。現設有外國語言文學1個博士後流動站,英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德語語言文學、阿拉伯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西班牙語語言文學、歐洲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外國語言文學和應用語言學等9個博士點,包括英語、俄語、法語、德語、日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歐洲語言、亞非語言、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比較文學、外交學等15個碩士點,涵蓋了學校講授的全部30多種外國語言以及中文和外交學專業,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翻譯碩士、漢語國際教育),在職人員學位授權點6個。英語語言文學、德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點,俄語語言文學、阿拉伯語言文學2個北京市重點學科點。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是首批命名的國家級重點文科研究基地。
作為國內開設外語語種最多、學科專業較全的外語類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擁有一批在外國語言文學、文化、翻譯等領域具有較強實力,在社會上有較高學術聲望的教授、學者,師資力量相當雄厚。全校擁有專任教師576人,包括博士生導師70人、碩士生導師221人,教授、研究員119人,副教授、副研究員235人,講師268人,其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組成員2名,教育部高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3名,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28名。幾十年來,他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取得了許多高水平的教學、科研成果,為培養高質量的外語人才,為北外的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不少人已成為國內同類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在學術界享有較高的聲譽。另外,學校有來自全世界24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教師122人,已與世界50個國家和地區的172所大學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學術合作和交流關系。
北京外國語大學是一個學習氣氛濃厚、環境優美的"花園式校園"。學校佔地面積31萬平方米,圖書館佔地約9,997平方米,藏書80萬冊,中外文報刊1763餘種,其中外文現刊390餘種,中文電子期刊3000餘種。
學校的目標是:到2010年,將學校建成一所多語種、多學科、多層次、培養復語型、復合型高質量外語專門人才和外語運用能力強的經濟、管理、外交、新聞、法律等涉外專業人才,國內一流、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教學--科研型的社會主義大學。
辦學特色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奮斗和不懈努力,北京外國語大學已成為全國外語院校中歷史最長、規模最大、語種最多的學校,在人才培養、教學質量、教材建設、學術水平、科學研究以及整體實力上,均有比較明顯的優勢。特別是1996年通過"211工程"部門預審之後,學校自籌資金啟動了"211工程"的各個建設項目。
學科建設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學科研實力和發展前景的重要標准。多年來,北外一直遵循"多學科、多語種、多層次"的辦學方針,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以文學和語言學為主導、輔以經貿和外交的學科格局,現有國家重點學科點2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博士點9個,碩士點15個,專業學位點2個,在職人員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本科專業42個,可以培養從學士、碩士、博士直至博士後、聯合國譯員的各類高級外語人才。
文學和語言學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具有傳統優勢的兩大特色學科,北外擁有一大批在國內外語教育界享有很高學術地位、在國際上也有一定影響的專家學者。在通用語種學科領域內,北外有多種語言學科居全國領先地位,如英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德語語言文學和西班牙語語言文學、阿拉伯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等學科,都有國內首屈一指的師資力量。
在我國現有的外國語言文學學科中,北外不僅有許多學科名列前茅,而且學科涵蓋面很廣,其中不少非通用語種學科,是國內在該學科領域的唯一學科點。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化和學科自身的發展,北外按照李嵐清副總理1994年提出的關於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指示,在保持傳統學科的優勢和特色學科的同時,又新建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外交學、金融學、法律、新聞、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等8個新專業,並且積極尋求外語與經貿、外交、法律及新聞等專業相復合的新途徑,早已建立的高級翻譯學院、對外漢語專業、國際商學院等,就是這種努力的嘗試。
北外的亞非語系和歐洲語言系,集中了22個非通用語種專業,大都是全國唯一的專業點。在非通用語種的建設方面、在為國家培養不可缺少的非通用語種人才方面,我校的非通用語種專業功不可沒。
學校簡介
北京外國語大學(簡稱北外)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之一。其前身是創建於1941年的抗大三分校,距今已有60多年的辦學歷史,是我國辦學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開設語種最多的外國語大學。經過幾十年的創業與奮斗、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北外目前已發展成為一所多語種、多學科、多層次、以培養復合型、復語型的高質量外語人才為目標的國際知名外國語大學。
北外在認真辦好本科教育的同時,歷來重觀研究生教育。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北外就開始招收研究生,至1965年共招收培養研究生65名。從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到2007年6月,北外已授予博士學位192人,碩士學位2602人。目前在校研究生人數125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96人,碩士研究生1054人,)。在北外培養出的博士、碩士研究生中,涌現出了許多優秀拔尖人才,其中不少人已經成為國家科研機構、高等學校的科研、教學骨幹,有的還擔任了部級領導職務(如外交部長李肇星、原財政部副部長,現任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金立群等),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北外目前共教授33種外國語語言,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涵蓋了世界上所有主要語種群的文學、語言和文化,研究領域極為寬廣。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現已具有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涵蓋34種外國語言),有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涵蓋34種外國語和中文、外交學、法學),6個專業(英、俄、法、德、日、阿拉伯語)有權接收在職人員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1個博士後流動站,3個國家重點學科點(英語語言文學、德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2個北京市重點學科點(俄語語言文學、阿拉伯語語言文學),1個全國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
北外一貫堅持"以一流的師資,辦一流的大學"的辦學理念,匯集了一大批學貫中西、蜚聲海內外的知名學者和學科帶頭人。已故的王佐良、許國璋、周珏良等教授作為我國外國語言文學界的泰斗而成為北外的驕傲。梅仁毅、胡文仲、錢青、吳冰、張中載、何其莘、劉潤清、陳國華、王克非(英語);王福祥、白春仁、張建華(俄語);納忠、余章榮、周烈(阿拉伯語);祝彥、謝瑩瑩、殷桐生、韓瑞祥(德語);嚴安生、徐一平(日語);董燕生(西班牙語);馮志臣(羅馬尼亞語);易麗君(波蘭語)等數十位專家是國內外語界享有很高學術地位的學科帶頭人。更為可喜的是,北外已涌現出一批學有所長、年富力強、教學經驗豐富的中青年學術骨幹。學校現有專任教師五百餘人,其中教授112人(博士生導師45人)、副教授173人、講師198人,還聘請外國籍專家和教師70餘位。北外現設法語系、德語系、日語系、西葡語系、阿拉伯語系、歐語系以及社科部等7個系部;英語學院、俄語學院、高級翻譯學院、亞非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國際商學院、國際關系學院、法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外國語言文化研究院、網路學院、日本學研究中心、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等13個學院、中心。另有教育技術中心、圖書館等教輔單位。教育技術中心有50多個語言實驗室和視聽教室,配備各種錄像、攝像、演播、衛星接收等現代化電教設備。我校圖書館藏書70餘萬冊,外文報刊400多種,中文報刊800多種,為培養高級專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科研條件。
北外積極開展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到目前為止,已和46個國家和地區的166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關系,每年都選派教師和學生出國進修、學習,並與國外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
B. 請問您是北外學生嘛請問北外校園里有沒有wifi 宿舍也可以收到嗎價格如何我是北外12屆學生謝謝!
有的,一個月是30元包月,它所謂的那種wifi是要插那個線的,但確實也是屬於wifi。
C. 北京外國語大學重要問題
自習室外校學生可以進.
北京外國語大學校園面積相對較小,基本上分為東院西院兩部分,中間被西三環北路隔開,主要的教學和生活區基本都位於東院。
東院設施:主樓,清源書店,體育場,網球場,排球場,日研中心,文化廣場,英語學院,千人禮堂,電教中心,新舊圖書館,阿拉伯語系,逸夫樓,宿舍樓1-9號(其中1、2號為教職工宿舍,其他為學生宿舍),留學生公寓……
西院設施:北外賓館,行政樓,國際商學院,德語系,學生宿舍(5號),教職工活動中心,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小學,留學生公寓,網路教育學院,專家公寓,教職工宿舍……
D. 北京外國語大學有wifi熱點嗎
北外校園里應該有WIFI,不過需要登錄名和密碼吧。現在的咖啡店裡幾乎都有無線網了。
E. 了解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請進
今年提前批次的錄取分數
文史 男 540
女 609
理工 男 597
女 651
今年提前批次的招生計劃
http://zhaosheng.bfsu.e.cn/zhaosheng/Downloads/2010tiqianpicijihua.xls
其他信息可以登錄網站:http://zhaosheng.bfsu.e.cn/zhaosheng/homepage/ 北外招生信息網
其他信息介紹:
北京外國語大學成立於1941年,前身是抗大三分校俄文大隊基礎上創辦的延安外國語學校。目前北京外國語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之一,是目前我國外語類院校中歷史最悠久、講授語種最多、辦學層次齊全的外國語大學,是中國外國語言、文學和國際問題教學、研究的重要基地,是我國各類外語人才、特別是高級翻譯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是我國最大的外語類書籍、音像和電子產品的出版基地。
學校現設有英語學院、俄語學院、高級翻譯學院、國際商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國際關系學院、法學院、亞非學院、歐洲語言文化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培訓學院)、網路教育學院、專用英語學院13個學院和德語系、法語系、日語系、阿拉伯語系、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系、計算機中心、體育教研部7個直屬系部和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外國語言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中國海外漢學研究中心等59個教學科研中心及信息技術中心、圖書館等教學輔助單位。
學校現開設62個本科專業,講授49種外國語言,其中11 種語言是全國唯一學科點,具有文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工學學士學位授予權。20世紀80年代初,北外成為國內首批設立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的高校之一,80年代末成為國家教委批准建立的第一批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兩個博士後流動站之一。迄今為止,學校已擁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外國語言文學(涵蓋了11個二級學科),1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英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德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西班牙語語言文學、阿拉伯語語言文學、歐洲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翻譯學),1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含新增專業翻譯學),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漢語國際教育、英漢翻譯),4個國家重點學科:英語語言文學、德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日語語言文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北京市重點學科:俄語語言文學、阿拉伯語語言文學、日本語言文學、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
學校現有教職工1567人,教職工中專任教師64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35人,講師279人。博士生導師74人,碩士生導師290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教育部高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6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13人。
遵照周恩來總理關於外語學習要打好政治思想、語言和文化知識三個基本功的指示,北外歷來十分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注重培養高水平、高質量的外語人才。學校一貫重視學生基本功的培養、訓練和提高。畢業生語言基本功扎實、適應能力強、發展潛力大,受到各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近年來學校教學改革措施有:1.為了增強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我校加強了第二外語的教學。2.學校在專業設置、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上進行了較大力度的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正逐步從單純外語型向適應社會需求的復合型、復語型轉變。目前,學校已增設了國際經貿、金融學、工商管理、電子商務、會計學、新聞學、法學、外交學等復合型專業,所有外語專業增加了外交、經貿方面的專業傾向課程和教學內容;3.學校對所有專業學生實行「主輔修—雙學位」制,我校目前開設的 「主輔修、雙學位」專業主要包括:①「英語輔修專業」。針對所有非英語的外語專業學生開設,選修該專業的學生,輔修課程全部合格者發放我校頒發的英語輔修證書。與全國其他院校學生不同,我校非英語的外語專業學生大一就可以參加公共英語四、六級考試,並在保證主修專業學習的基礎上,大三開始原則上均可報名參加全國專業英語四、八級考試。②「經濟、管理、外交、法學輔修—雙學位專業」。針對所有外語類專業本科生開設,實行輔修和雙學位並軌制。輔修、雙學位課程全部合格者,發放我校頒發的雙學位證書;③「英語雙學位/雙專業」。針對所有非外語類專業本科生開設。其中國際商學院、國際關系學院、法學院的學生,經自願修讀,修滿規定的學時,並獲得相應的學分,即可獲得我校頒發的「英語雙學位」證書;英語學院新聞專業、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各專業,因這些專業獲得的主學位與英語專業一樣均為文學學士學位,故這些專業學生經自願修讀,修滿規定的學時,並獲得相應的學分,即可獲得我校頒發的「英語雙專業」證書。4.為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從三年級開始,各語種還增加了外交、經貿、新聞和國情專業傾向課程;同時學校還開設了近90門通識教育課程供學生選修(包括每學期從北大、人大等學校引進10門左右的精品課程)。為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對未來社會發展的適應性,使畢業生在未來的人才競爭中具有更大的優勢,研究生培養的方向也從過去的單一語言文學發展到包括語言文學、文化、歷史、社會、對象國研究、翻譯理論與實踐及專門用途外語等40多個研究方向,開設課程400餘門,其中學位課程佔50%以上。
目前學校設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外國語言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中國海外漢學研究中心、英美文學研究中心等59個教學科研中心。學校主辦《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文學》、《國際論壇》、《中國俄語教學》、《英語學習》等8種學術刊物及外語輔導類刊物。2006年-2008年,全校共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38項,完成學術專著96部,教材211種,產生了一批優秀的科研成果,部分成果在外國文學、外國語言學、外語教育研究、網路教育、高級翻譯、專業外語教材、外語工具書等方面代表了我國最高水平的學術精品,獲得了廣泛的好評。另外,我校編寫的各類外語教材為國內眾多高校採用。
學校信息技術中心集教學、科研、服務於一體,為學校的教學、科研和管理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數字化服務。中心擁有一座建築面積7800餘平方米的信息技術大樓,配備外語教育資源信息資料庫系統、網路輔助教學平台、48路網路外語衛星節目系統、音視頻實時點播系統、、數字多媒體語言實驗室、同聲傳譯實驗室、數字錄音製作室、多媒體課件製作室、新聞演播室、衛星接收室、國際會議廳、學術報告廳、電化教育禮堂等現代化設施,並全面負責學校的校園網路運行管理、一卡通系統管理及數字化校園建設。
學校圖書館館藏文獻包括中、英、法、俄、德、西、日、阿等44個語種,文獻總量約101萬冊,中外文期刊1100多種,各種音像資料10000多件,已初步形成了以語言、文學、文化為主要資料的館藏特色。近年來,隨著我校學科建設的發展,法律、外交、經濟、新聞等方面的文獻資料也在穩步增加。根據我校學科設置及教學科研的需要,現已陸續引進了25個國內外專業全文、文摘資料庫及25萬多冊電子圖書,極大豐富了館藏文獻,為推動學校的教學、科研和培養高級外語專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國際交流與合作是學校的顯著特色和優勢。目前,學校已與世界上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50餘所大學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合作與交流關系,並與耶魯大學、康乃爾大學、早稻田大學、海德堡大學、漢堡大學、萊比錫大學、哥廷根大學、巴黎政治學院、莫斯科大學、雅蓋隆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建立了實質性的合作關系,是目前與國外教育機構開展交流最多的國內大學之一。
此外,學校還積極參與國家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在海外承辦了15所孔子學院,分布在歐美亞11個國家,是目前國內承辦孔子學院數量最多的高校之一。
學校每年選派一定數量的學者和教師出國進修、深造、合作科研和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等;同時學校實行「7+1」教育模式,每年派遣大批在校學生到國外大學學習。近十年來,學校共向40多個國家和地區派出留學、任教人員500餘名。
我校每年聘請150多名外國專家學者來校常年講學,至今已從60多個國家或地區聘請外國專家來校講學、參與科研工作3300餘人次。
此外,作為國內最早開展對外漢語教學和接收外國學生的高等院校之一,近年來學校加快了發展留學生教育的步伐,已招收了來自歐美、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外國留學生近萬名,每年在校各類留學生總人數達2000餘人。
建校69年來,北外作為培養外交、翻譯、經貿、新聞、法律、金融等涉外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為國家培養了7萬余名高質量的涉外人才。據不完全統計,北外畢業的校友中,僅在外交部工作、先後出任駐外大使的就有近400人,出任參贊的有上千人,北外因此贏得了「共和國外交官搖籃」的美譽。面向未來,北外正處在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十一五」規劃提出學校的發展目標是:到2010年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多語種、多學科、高層次,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