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榮京北小街屬於哪個街道

北京榮京北小街屬於哪個街道

發布時間: 2022-07-15 17:37:56

⑴ 關於北京胡同的資料

胡同的來歷

是那裡的夏家胡同.北京的嗎?北京的胡同最早起源於元代,最多時有6000多條,歷史最早的是朝陽門內大街和東四之間的一片胡同,規劃相當整齊,胡同與胡同之間的距離大致相同。南北走向的一般為街,相對較寬,如從北京火車站到朝陽門內大街的南小街和北小街,因過去以走馬車為主,所以也叫馬路。東西走向的一般為胡同,相對較窄,以走人為主,胡同兩邊一般都是四合院。

從地理位置上劃分,前門以北的胡同一般較寬,規劃比較整齊,前門以南的胡同一般較窄,規劃也不整齊。因為在清代時,清政府為了安全,不允許外地來京人員住在京城內,所以外地人集中住在前門和崇文門外,也因此形成了前門商業區;在外來人員中許多是來京趕考的舉人,因此形成了琉璃廠文化街,天橋地區有許多娛樂場所,北京的劇院也都集中在南城。

北京城內老百姓集中活動的場所在什剎海一帶。

錢市胡同」是北京最窄的胡同,位於前門外珠寶市大街。過去這條胡同里都是錢庄,所以叫錢市胡同。胡同中最窄的地方只有80公分寬,兩個人相遇時只有側著身子才能過去。胡同長約三四十米。

海淀鎮上世紀末還保留的一條胡同「軍機處」,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重要政務機構,始設於清朝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共存在了170餘年,是清代最重要的機構,一般人不得進入軍機處,皇帝在軍機處議事時,其他人不得在場。

因清皇室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時間在圓明園(後在頤和園居住),為了辦公的方便,許多軍機大臣在此胡同中建立住宅,胡同也因此而得名,這條胡同原來很長,向北一直延伸到圓明園,後胡同北部約四分之三被北京大學佔用。2001年因修北四環路,南邊又被截去了一段,僅存三十米左右。2002年整治北京大學周邊環境時這條胡同被徹底清除了。清末大太監李蓮英在軍機處也有一處住房。

這條胡同也是級別最高的胡同,現在聞名於世的中關村,據說也是由於中等官員居住而得名。

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當一北京日益現代化現代化的時候,人們在擔心:胡同是否會消逝?大概正因為如此,有人又揀起了一個似乎陳舊的話題:胡同是怎麼成為街巷的名字的?這個詞是怎麼造出來的?

一、「胡同」最初不是漢語

胡同一詞最初見諸元雜曲。關漢卿《單刀會》中,有「殺出一條血胡同來」之語。元雜劇《沙門島張生煮海》中,張羽問梅香:「你家住哪裡?」梅香說:「我家住磚塔兒胡同。」磚塔胡同在西四南大街,地名至今未變。元人熊夢祥所著《析津志》中說得明白:「胡通二字本方言。」何處方言呢,元大都的。明人沈榜在《宛署雜記》中進一步說:胡同本元人語。既是元人語,那就不能是漢語。元代將人劃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所謂漢人,指北方的漢人、女真人、契丹人、高麗人。這四種人並非同一民族,也不使用同一語言。那麼「元人語」也肯定不是「南人語」,至於色目人,包括的民族更多。故此「元人語」只能是蒙古語。

二、胡同與井關系密切

有的學者認為,胡同是從「忽洞格」———井轉變過來的。筆者贊同這個觀點。因為從大都的實際看,胡同與井的關系更密切一些。

先從胡同的形成看。元大都是從一片荒野上建設起來的。它的中軸線是傍水而劃的,大都的皇宮也是傍「海」而建的。那麼其它的街、坊和居住小區,在設計和規劃的時候,不能不考慮到井的位置。或者先挖井後造屋,或者預先留出井的位置再規劃院落的布局。無論哪種情況,都是「因井而成巷」。直到明清,每條胡同都有井,這是毋庸置疑的。

再從胡同的名字上看。北京胡同名字的成因,不外乎這么幾個:以寺廟命名的,以衙署、官府機構命名的,以工地工場命名的,以府第、人名命名的,以市場命名的等等。但是,為數最多的,是以井命名的,光「井兒胡同」就曾經有過十個;加上大井、小井、東西南北前後井、乾井、濕井、甜水井、苦水井……不下四五十個。這說明,胡同與井是密切相關的。

三、奇怪的名字原於音譯

北京有些胡同的名字令人奇怪,因為用漢語無法解釋。但是,如果把這些胡同的名字成蒙古語,就好解釋了。試舉幾例:屎殼郎胡同,這名字多難聽、多醜陋!當初此地的居民為什麼要起這么個名字?其實這個名字譯成蒙古語是「甜水井」!朝內有個「墨河胡同」,蒙古語的意思是「有味兒的井」,大概是被污染過吧。此外,如鼓哨胡同(或寫做箍筲胡同),苦水井;菊兒胡同或局兒胡同,雙井;碾兒胡同或輦兒胡同,細井;巴兒胡同,小井;馬良胡同或螞螂胡同,專供牲畜飲水的井……

北京還有不少「帽胡同」。「帽胡同」蒙古語是壞井、破井的意思,前面加上一姓氏,表明這個壞井是屬於某家私有的。這不是牽強附會,白帽胡同旁邊,曾有個「白回回胡同」,說明這里曾是白姓穆斯林的住宅。而「豬毛胡同」附近曾有個「朱家胡同」,說明這里確實住過朱姓人家。楊茅胡同附近就是楊梅竹斜街。

年代久遠,有些發音被念走了樣,這也不足為怪:漢語地名念走了樣的難道就少么?不過有些蒙古語的地名難以考證了是真的。

胡同是井的音譯,這一點應該沒有什麼疑問了。但有幾點還必須強調一下,胡同和井,在元大都時代都有了「市」的意思,沙絡市也可以叫沙絡胡同,是珊瑚市的意思。在古代漢語里本來就有「市井」一詞,「因井而成市」嘛。同在元大都時代,胡同和井也有了「大街」的意思,《析津志》鍾樓:「樓有八隅四井之號,蓋東西南北街道最為寬廣」。意思很清楚,「井」等於大街。


胡同

頭發胡同是北京西城宣武門內一條僻靜的胡同,東口直達宣內大街,西口是南溝沿(今佟麟閣路),長約一華里。

就是這樣一條普通小巷,五個年前曾是許多知識分子流連忘返之地:西頭路市立第一普通圖書館,藏書甚富,莘莘學子埋首用功於此;東頭路南一條名叫抄手胡同的小巷,二三十年代稱為海市界小市,連同頭發胡同東口,以及室內大街路西馬路便道上,攤販林立,另有十數家舊書店和字畫店,文人雅士多涉足其間。此兩處筆者昔年月必數至,今天邊些店鋪早已不存,圖書館也辟為民居,把筆記之,以志鴻爪。

市立第一普通圖書館始建於一九二七年,系前京師國書館及通俗圖書館合並而成,初名京師第一普通圖書館,北伐以後,京兆地方改為北平市,乃改為市立第一普通圖書館。館地原為情代翰林院講習館舊址,藏書除一般經、史、子、集外,尚有大量公私圖書館所不屑入藏的通俗文藝作品,為研究社會民俗的寶庫。該館位於內城西南隅,環境幽謐。館內南屋為閱報室,北屋為閱書室,後邊是書庫。閱覽手續簡單,館內閱讀、館外借出均可,讀者稱便。五十年代初,藏書全部由首都圖書館接管。

關於頭發胡同小市,近人陳宗蕃在二十年代末撰寫的《燕都叢考》記載:「象房橋之南曰抄手胡同曰小市,首頗繁盛,今漸移於宣武門大街之西,又北曰頭發胡同。」這個小市一名海市界,又作海市銜,張次溪《北京琉璃廠書肆逸乘》記有「宣武門內頭發胡同內海市界,向有書店數家,中午復有打鼓者出攤」雲雲,頗為具體。頭發胡同和拉手胡同還有許多傢具店和小器作,則為文人學子所裹足。

頭發胡同小市二三十年代最盛,有書店、字畫店十餘家,到了四十年代僅存文苑齋、致雅堂、文學齋三家書店和醉經堂字畫店而已。其中文苑、致雅兩家較有名。文苑齋主人趙賴卿,河北冀縣人,彬彬儒雅,精版本目錄之學,其書多購自沒落世族之家,縹帙精美,插架整潔。店在頭發胡同東口外迤北路西,匾額為畫家新安汪慎生(溶)所書。致雅堂主人閻致中,亦冀縣人,補訥少文,其進貨來源與文苑齋迥異,每日黎明即起,徒步至宣外西曉市辛勤物色,午後則至宣武門城根小市孜孜搜求,肩荷布包,風塵僕僕,同行戲呼為「閻驢」,蓋嘉其能吃苦耐勞也。

店在拉手胡同東口外迤南路西,匾額為收藏家紹興周養庵(肇樣)所書。


史家胡同

位於東城區東南部,東起朝陽門南小街,西至東四南大街,南與東、西羅圈胡同相通,北鄰內務部街,屬朝陽門街道辦事處管轄。據傳是以當地史姓大戶而得名。

史家胡同,明朝屬黃華坊,清朝屬鑲白旗,1965年整頓地名時,將京華、官學大院並入,「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瑞金路十八條,後恢復原名。


該胡同建築整齊,房屋較好,多為大宅院,據老住戶講,清末中法銀行董事長劉福成、名妓賽金花(傅彩雲)都有宅第在此胡同內。胡同內51號院為章士釗先生故居。章土釗辛亥革命後曾任教育總長,1949年曾作為南京國民黨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北平和平談判,因國民黨政府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定,遂到香港。後又回到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隨後全家也來到北京。開始住在東四八條朱啟鈐家,由於兩家人口都比較多,居住比較擁擠。1959年,周恩來總理在探望章士釗時,發現了這個問題,便親自出面解決章的住宅問題。章夫人選中了史家胡同51號院,是一個三進院。章士釗認為,一家人住太大了,便將第三進分了出去。章士釗去世後,由他的家屬居住。1984年定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胡同內55號院,大門影壁上有磚刻和親王詩,兩邊還有對聯。


香串胡同是崇文門外一條民居小胡同,胡同里有許多大小不同規格各異的四合院,胡同一丈多寬南北走向約一里多。我家住在胡同中段路西門牌六號,是一個典型的兩進四合院。大門前有兩級石階,門旁有兩個刻有獸頭的小門墩兒,門檻不高,兩扇黑漆木門,門洞兒南側是三間東房,院子挺方正,挺大,院子比房子低。各房前都有兩級台階。西房三間,南北房各兩間。後院與前院大小一樣只是沒有東房。房子是磚木結構,瓦屋頂,木窗欞。雖也裝著玻璃但面積小所以採光很差。裡屋卧房都有磚砌的炕不過在我的記憶中好像從沒燒過炕。

⑵ 大家能把自己家周圍的街道辦事處的電話告訴小弟嗎。北京的那裡的都可以。

豐台西羅園街道辦事處 67213327
豐台右安門街道辦事處 83401753
海淀中關村街道辦事處 62554504
宣武白紙坊街道辦事處 63522753
西城月壇街道辦事處 51813703
東城景山街道辦事處 64041147
東城和平里街道辦事處 84221886
崇文天壇街道辦事處 67011286

先告訴你幾個其餘你再查吧

⑶ 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外小街6號屬於哪個街道辦事處

北 京市東 城區東直門外小街6號

就是屬於東 城區東直門街道辦事處。

⑷ 北京城裡最古老的街道

北京城歷史悠久,光建都史就有八百年,那北京城裡哪條街巷歷史最悠久呢?答案是,宣南的三廟街與老牆根街。歷史上的宣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北京城市活動的中心區,位於宣南腹地的三廟街東起上斜街,西至長椿街。如今的三廟街街長不足三百米,寬約四至六米,街上店鋪不多,是一條不起眼的小街。但據古今學者考證,一致認為此街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北京道路歷史之最,是北京街巷名副其實的「老爺爺」。
這條街在唐代幽州時已有,遼代時在南京城(即北京)拱辰門里,金中都時在崇智門里,是當時商業活動極為集中的地區,還有許多達官貴人的府邸,熱鬧繁華,堪稱遼金時代的金街。
遼金時此街比現在長,穿過長椿街至現在的槐柏樹後街。遼代在街南建有紫金寺,明嘉靖年間曾重修。明時街以寺名,稱紫金寺街。清代時,旁邊的上斜街上有兩座關帝廟。此街上也有一座,分別被稱為頭廟、二廟和三廟,此街因廟而被稱為三廟街。街的長度縮短為明代的一半。十年動亂中一度改為「立新街」,後又恢復古稱。
清代學者、詩人,康熙時任翰林院檢討、明史館纂修館的毛奇齡曾居三廟街中段路北。他一生著作頗豐,後人贊他「淹貫群書,詩文皆推倒一世。」住在三廟街時,他常去南邊不遠的長椿寺與友人們飲宴賦詩,留下不少詩篇。
另一條老街興於遼代,即離三廟街不遠的老牆根街。老牆根街位於下斜街中段路東,是一條西北至東南走向的斜街,東接校場口胡同。因東口臨遼南京城東城垣內緣而得名「老牆根」,街名始終未變。1965年整頓街名時,只在名後加了一個「街」字,稱老牆根街。
椐張江裁著《燕京訪古錄》載,在老牆根曾發現一段古城牆遺址:「長一丈八尺,高九尺。城磚堅固,石基如新,平嵌一石……上刻隸書『通天』二大橫字,左刻『遼開泰元年』五字。右刻『北門』二字,均隸書。考此處為遼時東北隅。」
不少人知道北京的刑場明代在西四牌樓,清代南移至菜市口,民國時移至天橋。但極少人知道在移至天橋之前還曾有一個刑場在老牆根附近。
老牆根西口以西有一條東西向略有傾斜的胡同,西口在長椿街,早年叫竇家坑。但人們念俗了,常稱為斗雞坑。清末,在這條胡同中段路北有一個大院子。灰色的高大圍牆,北端達三廟前街,院門開在南面,城樓式的大門前有衛兵站崗,這個森嚴的大院就是當年的刑場。
宣統年印製的《京華百二竹枝詞》中說:「當年棄市任觀刑,今日行刑場築成;新舊兩般皆有意。一教警眾一文明。」其後有註:「自前明即在菜市刑人,本朝仍之。每遇人於市,觀者,動為塞途。今於斗雞坑地方建築刑場一所,門牆室宇,頗為高宏;既為衛生,符合衛生之舉。」空曠的刑場內只有幾間平房,還有綁犯人的木樁和鑄有鬼頭刀的刀具。當時處決犯人仍用刀砍,處決後從大牆西南角一個洞口拖出去,到附近大坑內掩埋。
刑場移往天橋後,這里辦了一所教育感化不良少年的感化學校,胡同也改名感化胡同,沿用至今。1939年社會慈善家熊希齡、英斂之創辦的香山慈幼院在感化胡同中設立高級土木科職業學校,專收孤寒兒童和流離失所人員讓他們學一技之長,自謀生路。現在,在刑場舊址東、南、西三面院牆早已拆除,只有北面一段殘牆尚存,是對那段血腥歷史的一點記憶。

⑸ 北京美食街排行榜是怎樣的

北京美食街排行榜是:簋街、牛街、九門小吃、護國寺小吃街、前門大街。

1、簋街:夜食者的天堂

簋街被稱為北京餐飲一條街,每晚10點以後才火爆起來,所以曾被稱為「鬼街」。這里百分之九十的店鋪都是餐飲業,一公里多的大街有130多家店鋪,餐廳鱗次櫛比,紅燈高掛,很多飯店24小時營業,晚上別處寂靜,這里華燈初上。

4、護國寺小吃街:吃遍清真京味小吃

護國寺小吃街位於北京二環內西北,什剎海西側,是一條以小吃著稱的街道。小街的風格古色古香,街上遍布著各種美食店鋪。不管是外地遊客還是本地的老北京,都會常來走走逛逛,品嘗美食。

5、前門大街:集美食與購物於一體

前門大街位於京城中軸線,北起正陽門箭樓,南至天壇路,與天橋南大街相連。自古便有「天街御道」之稱的前門大街,是明清時期帝王將相們出城赴天壇的必經之地,以後就逐漸成為一片商業區。

前門大街可謂是集美食、購物以及特色商業街於一身的著名商街。這里雲集了眾多美食老鋪、老字型大小商鋪,近年經修葺規劃後還吸引了不少國際品牌進駐,因此成為很有人來京必逛的商圈之一。

⑹ 榮京北小街6號院是哪個社區

隸屬於上海沙龍社區居委會管轄。

⑺ 北京東城區有哪些社區

請參考一下吧

北京—東城社區一覽

A
安瑞嘉園 安馨園

B
寶鈔苑

C
城市賓館

D
當代萬國城&nb
sp; 東方銀座 丹耀公寓 東中街46號

G
官書院 貢院六號 國門第一廣場 港澳中心

H
海運倉小區 禾風相府 華冠麗景 華府景園 海晟國際公寓
匯豪閣 禾風仕家(俊景苑) 和平新城

J
京香福苑 傑寶公寓 金隆基大廈 聚龍花園 聚龍花園
建國國際公寓

L
柳蔭家園 柳清居(凱景銘座)

M
名成國際大廈 美惠大廈 美景園公寓

N
Naga上院

S
三秀涵雅居 上龍嘉園 尚院(建國國際公寓) 森豪公寓

W
文津世家 文達日式花園寫字樓

X
巷上 小街俊景

Y
雍和家園 雅安國際商務公寓 元嘉國際公寓(鈦度) 陽光都市 雅寶公寓
御京花園 陽光都市 雅寶公寓

Z
中景濠庭

⑻ 北京市朝陽區的郵編

從100011開始至100024截止

⑼ 北京市通州區都有哪些鎮

截至2019年,北京通州區下轄11個鄉鎮,其中有10個鎮,1個鄉。

10個鎮分別為:永順鎮、梨園鎮、宋庄鎮、漷縣鎮、張家灣鎮、馬駒橋鎮、西集鎮、永樂店鎮、潞城鎮、台湖鎮;

1個鄉為:於家務鄉。

北京市通州區位於北京市東南部,京杭大運河北端。東西寬36.5公里,南北長48公里,面積906平方公里。西臨朝陽區、大興區,北與順義區接壤,東隔潮白河與河北省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相連,南和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廊坊市交界。

緊鄰北京中央商務區(CBD),西距國貿中心13公里,北距首都機場16公里,東距塘沽港100公里,素有「一京二衛三通州」之稱。

(9)北京榮京北小街屬於哪個街道擴展閱讀:

通州區的建制區劃沿革

1948年底,通縣全境解放。初於通縣城關設通州市,通縣人民政府遷駐張家灣。

1949年通州市改為通縣鎮,為通縣專區駐地。

1953年11月撤銷通縣鎮,改設通州市,由通縣專區代管,仍為通縣專區駐地,與通縣同屬通縣專區。

1958年3月7日,通縣、通州市劃歸北京市。同年4月28日,撤銷通縣專區,將原轄薊縣、平谷、三河、大廠、香河五縣劃入唐山專區,密雲、懷柔劃入承德專區,固安縣劃入天津專區。

通縣與通州市劃入北京市後,二者合並,改名通州區,1960年2月改名通縣。1997年4月撤銷通縣設立通州區。

通州歷來在華北地區地位顯赫,古時素來就有「一京(北京)、二衛(天津)、三通州」的說法。

2018年5月10日,通州區政府下發《關於設立潞源街道辦事處和調整潞城鎮轄區范圍的通知》,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位於潞源街道範圍內,潞城鎮政府辦公駐地遷至武興路南側6號。

據2019年3月25日北京青年報報道,通州區政府日前出台關於進一步明確責任加快實施《通州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通知,將40項規劃指標進行任務分解,並明確主管領導和責任單位。

《任務分解表》中提到「十三五」時期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180萬人,細顆粒物濃度降低到55微克/立方米等。和2016年公布的《規劃綱要》相比,常住人口規模目標增加了2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