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大學前身叫什麼
擴展閱讀

北京大學前身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7-20 15:00:31

A.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什麼它創辦於哪一運動中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創辦與戊戌變法中。
簡介: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誕生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 ,也是最早以「大學」身份及名稱而建立的學校,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北大是中國近代以來唯一以國家最高學府身份創立的學校,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國最早的現代學制,並開創了中國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農科、醫科等大學學科,是近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翌年改名為北京大學。1916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校長,「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之義」,推行改革,把北大辦成全國的學術和思想中心,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合並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回到北平復校。1952年院系調整時,校園從北京內城遷至西北郊燕園。
北京大學由教育部直屬,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劃」 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九校聯盟及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的重要成員。
巍巍上庠,國運所系。作為中國的最高學府,北京大學始終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聚集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眾多著名學者專家,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優秀人才,創造了一批又一批重大科學成果,深刻影響和大力推動了中國近現代思想理論、科學技術、文化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進程。

B. 北大的前身是什麼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後,於1912年改為現名。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大學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大建設的新時期,並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兩所大學之一。

近年來,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將北大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天的北京大學已經成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搖籃、科學研究的前沿和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和國際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窗口。

http://www.pku.e.cn/about/index.htm

C. 北大的前身是什麼學校

前身都是歷史。

1898年6月11日,清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開始戊戌變法,詔書中提出創辦京師大學堂 。隨後,梁啟超草擬了《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並在7月3日得到光緒帝批准。這份章程是中國近代最早的高等教育學制綱要。章程規定,京師大學堂統轄各省學堂。當時的京師大學堂兼為中國最高學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機關。章程規定,京師大學堂遵循「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方針,課程分普通學、專門學。吏部尚書孫家鼐任管理大學堂事務大臣,許景澄任中學總教習,美國傳教士丁韙良任西學總教習。9月21日,慈禧太後與守舊派發動戊戌政變,百日維新失敗。但是,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京師大學堂校址設在景山東街和嘉公主府。大學堂這一時期的辦學情況說法不一,有學者認為此階段的京師大學堂只是一所舊式的書院,以經史教育為主。但也有學者考證出京師大學堂注重西學,並非以經史教育為主,是中國第一所新式大學 1898年。京師大學堂設立的藏書樓,是中國近代最早的新型圖書館之一。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京師大學堂遭到破壞。1900年8月3日,清廷下令停辦京師大學堂。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京師大學堂再次受到毀損。1902年1月10日,清政府委任吏部尚書張百熙為管學大臣,「責成經理」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得以恢復。吳汝綸和辜鴻銘任正副總教習,嚴復和林紓分任大學堂譯書局總辦、副總辦。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也並入大學堂。12月17日,京師大學堂舉辦開學典禮。京師大學堂恢復之後,首先開辦的是速成科(分為仕學館、師范館)與預備科。1904年,京師大學堂派47名學生出國留學,開中國高校派遣留學生之先河。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 1910年,京師大學堂分科大學開辦[注7],設經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農科、工科、商科,共十三學門。
中華民國成立後,北洋政府於1912年5月3日批准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校,嚴復成為北京大學首任校長。嚴復接手時,學校急缺資金,辦學困難。嚴復多方籌款,使北京大學暫時渡過難關。同年7月教育部下發命令,以「成績未著」、「各方不滿」為由結束北京大學。嚴復作《論北京大學校不可停辦說帖》,並吁請各方支持北大辦學。最終,政府收回了命令。這年的7月29日,英國教育會議宣布承認北京大學及附設譯書館為大學。10月,由於派系斗爭等因素,嚴復辭去校長職務。1914年,胡仁源任北京大學校長。此時已有黃侃、辜鴻銘、錢玄同、馬敘倫、陶孟和、馮祖荀、何育傑、俞同奎等名家在北京大學任教。
清末民初的北京大學仍有不少衙門氣,很多教師原為清朝或北洋政府的官僚,學問不多;部分教學內容陳舊;學生大多無心學術研究,務在做官發財,多讀法科;有的學生帶著聽差上課;一些師生出入八大胡同等地的妓院。
胡適、馮友蘭、任繼愈、季羨林等學者認為,北京大學傳承了太學或國子監的傳統,故有「上承太學正統,下立大學祖庭」之說。
以上。

D. 北大的前身是什麼京師同文館

京師大學堂。

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的前身,也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學。它開辦於1898年7月3日,屬於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辛亥革命後,改稱北京大學。

1862年,清政府在總理衙門設立了京師同文館。此後,清政府又決定設立算學館,學習天文算學。同文館的設立是我國創辦新式學校的開端。同文館是我國成立最早的公立專科學校,後來它並入了京師大學堂,是京師大學堂最早的組成部分。

(4)北京大學前身叫什麼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後,於1912年改為現名。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對北京大學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學術繁榮。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以及魯迅、胡適等一批傑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學任職或任教。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長沙,共同組成長沙臨時大學。不久,臨時大學又遷到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抗日戰爭勝利後,北京大學於1946年10月在北平復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國高校於1952年進行院系調整,北京大學成為一所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大學的校友和教師有400多位兩院院士,中國人文社科界有影響的人士相當多也出自北京大學。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大學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大建設的新時期,並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兩所大學之一。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之際,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發出了「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的號召。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學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並,組建了新的北京大學。

E. 北大前身是什麼呢

北大前身是京師大學堂。

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前身。京師大學堂是當時國家最高學府,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管理職能,統轄全國教育。1902年,清政府重建京師大學堂,設速成、預備兩科,創辦於1862年洋務運動期間的京師同文館也並入大學堂。同年,京師大學堂仕學館、師范館成立。1912年5月4日,京師大學堂仕學科更名為北京大學。

歷史地位

京師大學堂創建於1898年戊戌維新運動之中,是我國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綜合性大學。成立之初,行使雙重職能,既是全國最高學府,又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統轄各省學堂。同年,京師大學堂藏書樓建立,是我國最早的現代新型圖書館之一。1900年,京師大學堂先遭義和團沖擊,後被八國聯軍德、俄侵略軍占為兵營,校舍、書籍、設備嚴重毀壞,大學堂被迫停辦長達兩年。

F. 北京大學的前身

北京大學的前身叫做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

G. 我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什麼

我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什麼?

北京大學不光是一個實力非常高的學校,而且北京大學的創辦歷史也非常的悠久。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是在戊戌變法期間,光緒帝為了培養人才創立的。在京師大學堂當中,不光傳授中國古典知識,而且也請了西方有名的學者來指導京師大學堂當中的學子。在當時,京師大學堂就是全國的最高學府。中華民國建立後,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現在是我國最高學府。

對於無數的考生來說,能夠在北京大學讀書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每一個從北京大學走出來的學生,都會被人稱之為學霸,而且北京大學在很多學科上也具有著領先的地位。國內的很多大學在改革的時候,都會參照著北京大學的教育體制和教育制度進行改革。北京大學當中名師薈萃,各種思想在北京大學當中發生了激烈的碰撞,因此也誕生了很多先進的思想和流派。

H. 北京大學以前叫什麼名字

北京大學以前的名字有京師大學堂、國立北京大學、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

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南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復員返回北平。1952年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並自北京城內沙灘等地遷至現址。2000年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並,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

(8)北京大學前身叫什麼擴展閱讀: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後,於1912年改為現名。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作為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發祥地,作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基地,北京大學為民族的振興和解放、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鋒作用。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精神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在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對北京大學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學術繁榮。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以及魯迅、胡適等一批傑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學任職或任教。

I.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還是燕京大學

前身是京師大學堂,後又合並了燕京大學的部分院系形成現在的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