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的長征有多久呢
擴展閱讀
淳安到上海高鐵票多少錢 2025-05-14 04:36:18
采訪路人為什麼留在深圳 2025-05-14 04:34:44
杭州去蘭溪市有多少路 2025-05-14 04:32:24

北京的長征有多久呢

發布時間: 2022-07-22 17:20:38

⑴ 長徵用時時長是多久

長征,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根據地向陝北革命根據地(亦稱陝甘蘇區)進行的戰略大轉移。1934年10月開始,1936年10月結束。歷時兩年,行程二萬五千里。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期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發展階段

長征准備階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長征失利階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長征轉折階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堅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階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發展鞏固和南下受挫階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會師階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各部隊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長征

⑵ 中央紅軍長征總共走了多長

走了約二萬五千里。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

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2)北京的長征有多久呢擴展閱讀:

長征的艱難:

「苦不苦,想想長征二萬五。」這絕非戲謔之語,而是一語道出了長征這一壯舉留給歷史、留給後人最醒目、最易生發感慨的印記,那便是一個「苦」字。

長征一路,紅軍官兵遭遇的苦難不計其數,難以名狀。敵人一層又一層的圍困、一輪又一輪的追堵帶來的一場場緊張而慘烈的戰斗,讓紅軍官兵承受了嚴酷的生死考驗。

紅軍用雙腳翻越了那一座座陡峭險峻的高山,跨越了那一條條激流洶涌的江河,其中之難、之險、之苦可想而知。

而在飢寒交迫中爬雪山、過草地、啃樹皮、嚼菜根,紅軍更是經歷了艱難困苦的考驗,留下了一個個感天動地的故事。

聶榮臻元帥回憶這段歷史時曾沉痛地寫道:「環境的確是艱苦的,我們的許多同志在作戰中那樣英勇沒有犧牲, 卻在缺糧少葯、飢餓、寒冷、疾病、高原缺氧的艱苦旅程中痛苦的倒下了」。

過草地是紅軍長征中人與自然斗爭最嚴竣、犧牲最大,同時也是決定紅軍長征成敗的一段艱難征程。

1936年8月,紅三軍團(後改為紅三軍)十一團在團長鄧國清、政委王平的領導下,由黑水蘆花進到毛兒蓋附近後,准備過草地。

這一段草地長500餘里,寬300餘里,而且高原寒冷,空氣稀薄,氣候多變,忽兒狂風大作,忽兒風雨交加,忽兒冰雹驟降,還有無數的深水泥潭,人畜陷進去,幾分鍾就被泥潭吞噬。

在七天的草地艱難生活中,紅十一團遇到了許許多多巨大困難。如找老鼠洞,挖出老鼠熬湯解解饞,或揀香菇,找野菜等。雖然有皮帶或皮鞋的數量極少,但都要把它煮熟吃光。

途中遇有前面部隊死馬的骨頭,就啃著血淋淋的骨頭充飢。遇有前面部隊人員或馬匹拉下的糞便中還未消化的麥粒,也顧不得洗干凈,就揀起來往嘴裡塞。雖然採用各種辦法來解決飢餓問題,但仍有許多掉隊人員未能走出草地。

一位戰士在回憶過草地後沒有吃的窘境時說:「過了大草地,什麼吃的也沒有, 結果把一個村子的老鼠都吃光了,真有點對不起貓狗」。這名戰士, 俏皮地描繪出樂觀精神和幽默情趣。

紅軍過完草地到達哈達鋪休整,終於可以好好吃飽飯了。哈達鋪這個地方是一個糧食和其他的農作物還算比較好一點的,當地百姓送鍋盔給紅軍。

當時因為好長時間沒有吃到東西,紅軍戰士就吃了,鍋盔是乾的,一喝水就在肚子里撐起來了,正常人撐起來就很難受,他們經過這么長時間沒有吃的沒有喝的,又是寒冷、又是高原,一下子吃了那麼多,因飢餓過度導致不少人給噎著了,九個紅軍戰士在那兒就撐死了。

1952年黑水戰役中,奉命前往黑水剿匪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西線部隊輕騎兵師137團在山上發現12具遺骨。

141團團長唐成海曾經是一名紅軍戰士,趕到現場後確認這是17年前長征時紅軍戰士的遺骨,並判斷這12名戰士是個建制班,夜宿雅克夏雪山,因低溫、缺氧而犧牲。參加剿匪的解放軍收殮遺骸,造墳立碑,這是海拔最高的一處紅軍烈士墓。

我們的黨,我們的紅軍為什麼甘願吃這人間的大苦、受這人間的大難?因為他們所吃的苦,所受的難,連著人生信仰,連著精神根基。

苦,是紅軍官兵在漫漫征途中品嘗最多的一種滋味。但是,鐵心跟黨走的紅軍官兵,卻始終不怕苦、不懼難,表現出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情懷和百折不撓、昂揚向上的鬥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征

⑶ 長征具體歷時多久

1934年10月10日夜到1936年10月22日。

共742天。

開始
1934年10月10日夜間,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悄然從瑞金出發,率領紅一、三、五、八、九軍團連同後方機關共8.6萬餘人進行戰略轉移,向湘西進發,開始了悲壯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部隊將所有的文件、輜重、兵工廠機器、印鈔票機器、X光機以及各種文化課本都攜帶上路,將整個蘇維埃共和國搬上旅途。在此之前,中革軍委副主席周恩來曾先期赴雩都,選擇行軍路線,組織架橋,為大部隊行軍做准備。

11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將中革軍委、紅軍總司令部及其直屬隊組成第一野戰縱隊,由葉劍英任司令員;將中共中央機關、政府機關和軍委後勤部、衛生部、工青婦機關組成第二野戰縱隊,李維漢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發任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

13日,中革軍委規定軍委及各部隊對外使用的代號是:軍委為「紅星」,軍委第一縱隊為「紅安」,第二縱隊為「紅章」;紅一軍團為「南昌」,紅一、紅二、紅十五師依次為「廣昌、建昌、都昌」;紅三軍團為「福州」,紅四、紅五、紅六師依次為 「贛州、蘇州、汀州」;紅五軍團為「長安」,紅十三、紅三十四師依次為「永安、吉安」;紅八軍團為「濟南」,紅二十一、紅二十三師依次為「定南、龍南」;紅九軍團為「漢口」,紅三、紅二十二師依次為「洛口、巴口」。

16日,中央紅軍南渡貢水,19日全部進入突圍集結地域。

21日,中央紅軍從王母渡、新田之間突破國民黨軍的第一道封鎖線。以紅一軍團為左路前衛,紅九軍團隨一軍團左側跟進;紅三軍團為右路前衛,紅八軍團隨三軍團後跟進;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居中,紅五軍團殿後,成甬道式序列繼續西進。25日,渡過信豐河。

結束

1936年10月22日,紅二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將台堡會師,標志著紅軍長征的勝利結束。2006年10月22日是長征勝利70周年紀念日,我們選在2006年8月14日開始刊登「重解長征之謎」系列,用70天70個版面、10個系列的分量,來重解這段厚重的歷史。

我們試圖用發生在長征路上最原生態的史實來再現輝煌的歷史,那段可歌可泣的偉績,是一群有著非凡才能和堅強品質的人完成的。除了要征服難以逾越的天險,面對強勢敵人的圍追堵截,他們還要面對來自團體內部產生的意見相左、矛盾,甚至是危險。

我們力圖通過發生在長征路上貼近生活的細節來敘述嚴肅的歷史,那段被神話了的征程,是一群和我們一樣有血有肉的人完成的。除了堅定的意念,他們也有生理上、心理上的各種需求,只是在極端的環境中,需求被遏制,但生命一樣堅韌地延續。我們希望還原長征中普通人的生活……

長征過去70年了。我們之所以用大半年的時間來籌備這組稿件,只想說明一個道理:每個人的生命旅途中都有自己的長征。可能不會像紅軍那樣驚天動地,但卻需要同一種精神:頑強、堅韌,總是抱有必勝的信念……★
參考資料:http://renjian0205.blog.hexun.com/5296725_d.html
其中

紅一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0日至1935年10月19日,歷時12個月零2天,途經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陝西11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紅二方面軍從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歷時11個月零3天,途經湖南、貴州、雲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肅、陝西8省,行程二萬余里。

紅四方面軍從1935年3月下旬至1936年10月9日,歷時1年零7個月,途經四川、西康、青海、甘肅4省,行程一萬余里。

紅二十五軍從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歷時10個月,途經河南、湖北、甘肅、陝西4省,行程近萬余里。

參考資料:http://www.0317cn.com/newsdetail.php?ID=1158372829&cid=1154419505

⑷ 紅軍長征歷時多長時間勝利結束的標志是什麼

一、從1934年10月10日夜開始到1936年10月22日結束,一共742天。
二、1936年10月22日,紅二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將台堡會師,標志著勝利結束。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轉移,進行長征。
它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長征的勝利結束。

⑸ 紅軍長征走了多長時間

中央紅軍長征從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歷時13個月零2天。紅二方面軍長征從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歷時11個月,紅四方面軍長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歷時長達18個月。

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

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我們必須不忘初心、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每一方紀念碑,每一座烈士墓,每一段英雄故事,都是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賦予我們強大的精神力量。

(5)北京的長征有多久呢擴展閱讀

三大主力會師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保存了力量約3萬人。

同年年底,紅四方面軍部分主力(約一半)加上紅一方面軍紅五軍團組成「西路軍」,約兩萬人,在虎豹口度過黃河之後,向甘肅河西地區前進,打通對蘇聯的國際交通線失敗,全軍僅剩四百餘人,在李先念等人的帶領下,到達新疆星星峽,被新疆軍閥盛世才繳械投降。

中共中央對紅二、紅四方面軍共同北上,表示極大的欣慰和關懷。7月22日,中共中央指示紅二、紅四方面軍,「以迅速出至甘南為有利」,「取得三個方面軍的完全會台,開展西北偉大局面」。

27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任命張國燾為書記,任弼時為副書記,統一領導紅二、紅四方面軍的北上行動。

8月5日,紅二、紅四方面軍先後從包座地區出發繼續北上,通過臘子口,擊潰國民黨軍的攔阻進入甘南,於9月中旬控制了漳縣、洮州、淚源、通渭、成縣、徽縣、兩當、康縣_8座縣城及附近廣大地區。這時,紅一方面軍主力由寧夏的豫旺堡地區南下,接應紅二、紅四方面軍北上。

9月21日,張國燾違背中共中央關於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會師,爾後向寧夏發展的決定,命令紅四方面軍撤離通渭等地西進,擬從蘭州以西之永靖、循化間渡過黃河,單獨向甘北發展。27日,中共中央電令張國燾率紅四方面軍北上,迅速實現3個方面軍會師。

30日,紅四方面軍折返北進,10月9日在會寧同紅一方面軍會師。10月4日,紅二方面軍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從兩當、徽縣、成縣、康縣地區開始北移,22日在靜寧以北的將台堡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至此,長征勝利結束。

⑹ 長征歷時多久,跨越了多少磨難

1934~1936年間

長征准備階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長征失利階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長征轉折階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堅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階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發展鞏固和南下受挫階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會師階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⑺ 紅軍長征大約經歷了幾年的時間

紅軍長征大約經歷了2年。
紅軍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產黨領導的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陝甘蘇區的戰略撤退和轉移。其中紅一方面軍行程在二萬五千里,因此長征又常被稱作二萬五千里長征。國民黨稱此為「流竄」。1934年10月10日晚6點12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率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及中央、軍委機關和部隊共八萬六千人,分別自長汀地區出發,被迫實行戰略轉移,從而開始進行紅軍打敗國民黨的轉折點。轉移時經過:瑞金出發——挺進湘西——沖破四道封火線——改向貴州——渡過烏江——奪取遵義——四渡赤水河(意義: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圈)——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翻雪山——過草地——到達陝北吳起鎮——甘肅會寧(長征勝利的標志: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會師)。1936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合,長征結束。長征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是紅軍戰士悲壯的艱苦卓絕的戰斗歷程。

⑻ 長征有多長,走了多久

長征時間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長徵到底走了多少里?
回顧中國近代史,在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先後舉行長征的紅軍部隊共有4支:

第一支是中央紅軍(後改稱紅一方面軍),於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西的吳起鎮(今吳旗縣),行程達二萬五千里;

第二支是紅二十五軍(後編入紅一方面軍),於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羅山何家沖出發,1935年9月15日到達陝西延川永坪鎮,同陝甘紅軍會師,合編為紅十五軍團,行程近萬里;

第三支是紅四方面軍,於1935年5月初放棄川陝蘇區,由彰明、中壩、青川、平武等地出發,向岷江地區西進,1936年10月9日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一萬余里;

第四支是紅二、紅六軍團(後同紅一方面軍第三十二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於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劉家坪等地出發,1936年10月22日到達會寧以東的將台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兩萬余里。

由於分別處在敵軍的分割、包圍之中,這4支紅軍部隊在舉行戰略轉移時,起始的時間、地點各不相同,行程亦大相徑庭。

由此還可以看出,4支長征隊伍的總行程約六萬五千里,而 「二萬五千里」只是其中的1支——紅一方面軍的基本行程。

1935年,毛澤東先後於10月23日在吳起鎮、11月5日在甘泉縣象鼻子灣發表講話說,根據(紅)一軍團的統計,(長征)最多的走了二萬五千里,「這確實是一次遠征,一次名副其實的、前所未有的遠征!」

很快,「二萬五千里長征」引起了中外各界人士的廣泛重視。而中共中央對這種說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11月13日,中共中央首先明確地宣布了紅軍長征「二萬五千里」的結論。緊接著,11月28日,中共中央在《抗 日救國宣言》中,再次明確指出:「……曾經派遣了自己的紅軍主力,經過二萬五千里的長征,歷盡艱難困苦北上抗 日。」

由此可見,「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說法,是經過計算並鄭重負責地向國內外宣布的,絕不是虛構的。況且,中國革命和革命戰爭已經在世界軍事歷史上佔有輝煌的地位,對此問題也沒有必要去虛構。
參考資料:http://culture.china.com/zh_cn/history/files/11022841/20050711/12472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