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八大胡同簡介
「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鐵樹斜街以南,由西往東依次為:百順胡同、胭脂胡同、韓家胡同、陝西巷、石頭胡同、王廣福斜街(現棕樹斜街)、朱家胡同、李紗帽胡同(現小力胡同)
1、百順胡同
百順胡同原名柏樹胡同,位於大柵欄地區的西南部,全長245米,寬5.7米。明朝稱柏樹胡同,因種有柏樹故得名。清初諧音取「百事順遂」的含義,更名為百順胡同。
地址:百順胡同位於大柵欄地區的西南部。百順胡同的東口是陝西巷,西口開在大百順胡同,與它並行的北面是韓家胡同,南面是東壁營與西壁營胡同。
2、胭脂胡同
胭脂胡同,原名為胭脂巷,全長100米,寬約5米巷。其北口開在百順胡同,南口開在兩廣路上珠市口西大街。胡同呈南北方向,其中有東壁營與西壁營從中穿過。現殘存長僅有三四十米,胡同雖小,但常被列入八大胡同之中。在這幾個胡同里胭脂胡同最短,但一等妓院有十多家。
地址:北口開在百順胡同,南口開在兩廣路上珠市口西大街
3、韓家胡同
韓家胡同位於宣武區東北部,東起陝西巷,西至五道街。明朝時,有一韓姓大戶人家在此居住,宅園里修建有大水潭,因而人們稱之為韓家潭。位於大柵欄地區西南部,東西走向,東起陝西巷,西至五道街,其西口與鐵樹斜街、堂子街、五道街匯合相通。建國以後,改稱為韓家胡同。
地址:宣武區東北部,東起陝西巷,西至五道街
4、陝西巷
從乾隆年間到1949年,陝西巷開的都是頭等清吟小班。清吟小班並不只是皮肉生意,她們更多的是陪客人吃茶、宴飲、撫琴彈唱,弄曲填詞。
地址:北京市宣武區大柵欄街道社區
5、石頭胡同
石頭胡同在上世紀70年代時全長448米,寬5.9米。門牌:1-129號,2-80號。現在因為修兩廣路拆除近30米。胡同內原有望江會館、盂縣會館、嚴陵會館、龍岩會館。
地址:門牌:1-129號,2-80號
6、王廣福斜街
王廣福斜街,曾叫王寡婦斜街,現在叫棕樹斜街,東連大、小李紗帽胡同,西接石頭胡同,這條胡同的房屋較為破舊。從前,這里集中了三等妓院,有名的有久香茶室、聚千院、貴香院、雙金下處、全樂下處、月來店下處等。
地址:前門外西南,在大柵欄街西口往西大約半公里處
7、朱家胡同
朱家胡同,在早曾分為留守衛胡同和羊毛胡同,這條胡同有三等妓院20多家,有名的有怡春樓、陸生院、洪順下 處等。與朱家胡同相連的清風巷、清風夾道、朱茅胡同、燕家胡同、西羊茅胡同等,在老北京也是三等、四等妓院和土窯子的聚集地,不過沒有「八大胡同」名氣大。
地址:北京西城區
8、李紗帽胡同
這條胡同不大,總共有21個門牌號,但是在老北京,妓院就佔了近20個院子。這里的妓院主要是三等,有名的有雙鳳樓、鑫美樓、永全院、天順樓、泉生樓、連升店下處等。因這條胡同離一些戲園子和飯庄較近,所以也有幾所二等妓院。
地址:離一些戲園子和飯庄較近
(1)北京的小胡同都在哪個區擴展閱讀
八大胡同的滄桑歲月雖然與罪惡、墮落和煙毒,有著如影隨形的關系,但它卻也見證了滿清末年列強入侵的暴行和民國初年政權物換星移的悲哀。
走過櫻桃斜街,和八大胡同一街之隔的琉璃廠,雖僅有盈尺之遙,但卻來到另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琉璃廠一地的由來,我們可以追溯到遠在元朝時,就在這里設置的琉璃窯廠。明成祖永樂皇帝移都北京後,在建築北京城時,需要大量的琉璃瓦和相關的構件,因此在元代原有的基礎上,又擴大了琉璃窯廠的設立規模。
老北京人所說的「八大胡同」,並不專指這八條街巷,而是泛指前門外大柵欄一帶,因為在這八條街巷之外的胡同里,還分布著近百家大小妓院。只不過當年,這八條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妓女的「檔次」也比較高,所以才如此知名。
⑵ 少許北京胡同的名稱及地址
北京的胡同都在市區,最中心的地區,除了海淀鎮、沙河鎮兩處。
本人在宣武區,就介紹幾個宣武區的吧:
1、老牆根街(現也叫「老牆根胡同」):牛街-菜市口之間路北,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名稱由來是其中部的一處遼代城牆遺址。
2、校場口胡同:老牆根街東面相連,曾經是清代鑲藍旗軍官居住的地方,後來該地區形成了校場頭條-校場五條,校場大小六條-九條等一系列胡同
3、潘家胡同:虎坊橋路口西南角,本來是一條河,稱為「潘家河沿兒」,後河被填平,形成居民胡同,清代形成
4、西磚胡同:菜市口路口西南角,一直向南延伸到南橫西街,南口的法源寺是其標志,西磚胡同民宅非常具有特色
5、九彎胡同:珠市口路口西南角,是北京拐彎最多的胡同,北口在校尉營胡同,東口在鋪陳市胡同
6、一尺大街:琉璃廠東口,是北京最短的胡同,西口和桐梓胡同相接,東口和陝西巷相接,全長6米
7、錢市胡同:前門路口西南角,是北京最窄的胡同之一,最窄處僅50厘米寬
8、米市胡同:菜市口路口東南角,向南直通南橫東街,是陶然亭地區的南北主幹道,康有為故居坐落於此,便宜坊烤鴨店的原址也在此地
⑶ 北京的胡同哪裡好玩
受當地的風土人情,一定要逛逛胡同。北京的胡同有很多,主要集中在東城區和西城區。以下就是老北京胡同中的代表,趁春光正好,有空就去逛逛吧!
1、南鑼鼓巷(北京最火爆的胡同)
南鑼鼓巷是近年來北京最熱鬧的胡同區,也是最時尚的胡同區,是中外遊客到北京旅遊的熱門選擇。
2、八大胡同(北京最風情萬種的胡同)
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鐵樹斜街以南,由西往東依次為:百順胡同、胭脂胡同、韓家胡同、陝西巷、石頭胡同、王廣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紗帽胡同。
3、煙袋斜街(北京城最老的一條斜街)
煙袋斜街是北京城最老的一條斜街,因為舊時一家連著一家的煙袋鋪而得名
4、北京大柵欄(北京的地標建築)
大柵欄是北京市前門外一條著名的商業街建築,是中國物質文化遺產,現也泛指大柵欄街及廊房頭條、糧食店街、煤市街在內的一個地片,周圍遍布著大大小小的幾十條胡同。
5、五道營胡同(充滿小資文藝、新晉的網紅打卡地)
五道營胡同是一條充滿小資文藝的胡同,是北京新晉的網紅打卡地。五道營胡同東起雍和宮大街,西至安定門內大街。一些創意達人和喜愛老北京的外國商人發現了五道營,陸續在此開辦起個性小店,各式風格,各類布置,琳琅滿目。這里不僅有獨立品牌的設計店,各種稀奇古怪的文創店,還有永遠不會重樣,充滿小資情調的咖啡屋,以及藏在胡同里的音樂學校和音樂吧等。
6、東交民巷(北京最長的胡同)
東交民巷誕生於13世紀末馬可·波羅訪華的那個時期。當時,江南的糧食通過大運河運抵元大都,就在這里卸放,這條小巷就被稱為江米巷。
7、國子監街(最有歷史文化氛圍)
國子監街是北京十大胡同中最有歷史文化氛圍的胡同,這條街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孔廟和國子監是最為出名的兩個景點,還有松堂博物館、北京老物件陳列室等見證著老北京歷史的建築,走進這條街你就可以感受到深深的古樸味道。
8、帽兒胡同(感受老北京城氣息)
帽兒胡同位於北京市東城區西北部,東起南鑼鼓巷,西至地安門外大街。
9、菊兒胡同
菊兒胡同是南鑼鼓巷東邊最北頭的一條胡同,這里有清代直隸總督、兵部尚書榮祿的宅邸,菊兒小區的城區改造是北京城區改造的孤例,成為南鑼鼓巷難得的一處風景。
10、楊梅竹斜街(老北京「追星」胡同)
位於前門外西南,在大柵欄街西口往西大約半公里處,東起煤市街,西到延壽街,明代稱「斜街」,因為該街的走向自東北向西南傾斜而得名。
⑷ 北京的八大胡同分別是哪八個
分別是:百順胡同、胭脂胡同、韓家胡同、陝西巷、石頭胡同、王廣福斜街(現棕樹斜街)、朱家胡同、李紗帽胡同(現小力胡同)。
1、百順胡同
百順胡同原名柏樹胡同,位於大柵欄地區的西南部,全長245米,寬5.7米。明朝稱柏樹胡同,因種有柏樹故得名。清初諧音取「百事順遂」的含義,更名為百順胡同。
百順胡同最初設有太平會館、晉太會館。會館後來大多改為民居。山西太平會館建於清乾隆年間,初稱太平會館,後改名太平試館。
著名藏書家、山東益都李文藻曾假寓館內。咸豐年間,移館王廣福斜街,定名「太平試館」。館匾為大青石料。
6、王廣福斜街
王廣福斜街,曾叫王寡婦斜街,現在叫棕樹斜街,東連大、小李紗帽胡同,西接石頭胡同,這條胡同的房屋較為破舊。
從前,這里集中了三等妓院,有名的有久香茶室、聚千院、貴香院、雙金下處、全樂下處、月來店下處等。
7、朱家胡同
朱家胡同,在早曾分為留守衛胡同和羊毛胡同,這條胡同有三等妓院20多家,有名的有怡春樓、陸生院、洪順下 處等。
與朱家胡同相連的清風巷、清風夾道、朱茅胡同、燕家胡同、西羊茅胡同等,在老北京也是三等、四等妓院和土窯子的聚集地,不過沒有「八大胡同」名氣大。
8、李紗帽胡同
王廣福胡同原名王寡婦胡同,每每代表了它的歷史背景,因胡同內以王姓寡婦開設妓院最為顯赫而得街名。清末民初,為三等妓館的集中地。
為東北至西南走向,東北起大力胡同(原大李紗帽胡同),南北至石頭胡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八大胡同
⑸ 北京最大、最小、最寬、最窄、彎最多、歷史最悠久胡同是那些
1、最窄的胡同——錢市胡同。
位於北京市珠寶市街西側,臨近大柵欄商業區。一直是歷史上和現在北京最窄的胡同。胡同全長55米,平均寬僅0.7米,最窄處僅0.4米,兩人走過都要側身而行,街內南北共有九組建築。 推著自行車就難以通行。
2、最寬的胡同——靈境胡同。
位於西城區東南部的,屬於西長安街街道辦事處。自東向西分別和府右街、西皇城根大街、西單大街三條南北向街道相交,其中東端和府右街相交為丁字路口,西端和同為東西向的辟才胡同相通,與西單大街相交叉。
3、最長的胡同——東交民巷。
東交民巷全長為1552米,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在近代,這里曾是著名的使館區,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先後有英國、法國、美國、俄國、日本、德國、比利時等國在東交民巷設立使館,並將東交民巷更名為使館街。
1949年以後東交民巷仍被作為使館區,直到1959年所有的使館都遷往朝陽門外三里屯一帶的館區。東交民巷是北京市文物保護街區,道路兩旁的西洋建築還在向過往的人訴說著曾經的歷史。
4、最短的胡同——一尺大街。
一尺大街雖名為「大街」,實際上是胡同,它是北京最短的胡同,但並非只有一尺長,而是長約30餘米。是老北京胡同的縮影,具有明顯的老北京文化特色。
5、拐彎最多的胡同——九灣胡同。
九灣胡同位於宣武區東部,東口與鋪陳市胡同相連,西口從校尉營胡同通出,全長約390米,彎曲之處不下於13處,堪稱北京城彎道最多的胡同。
6、最古老的胡同——元朝就有的磚塔胡同。
磚塔胡同因胡同東口的磚塔而得名。是北京市歷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是目前北京遭到破壞較少,風貌保存較好的胡同之一,元朝就有了。
⑹ 北京現在人人皆知的胡同是那些胡同
北京最長的斜街
北京城的胡同雖說大多數都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走向的,但也有斜街。
北京最長的一條斜街北起西直門內大街,南至阜成門內大街的趙登禹路,太平橋大街由此接下去繼續往南至復興門內大街,佟麟閣路再以此往南接到宣武門西大街。一條原本是北京城西部重要水道的街連起了北京最長的一條斜街。
拐彎最多的胡同
拐彎最多的胡同,是東城北新橋的九道彎,彎彎曲曲,名叫九道灣,卻有20多道彎;現在把它分成東、西、南、北、中五巷,分別叫九道灣東巷、西巷、南巷、北巷、中巷。
前門外西珠市口南邊鋪陳市裡西邊的九彎胡同一共彎了13道彎,是今天保留的最完整的。
西城區也有一條九道灣胡同,不過現已改名為百代胡同了,其它處的九彎胡同,長而散,有時很勉強。
最寬的胡同 最寬處32.18米
靈境胡同東起府右街,西止西單北大街。元、明兩代是安富坊和小時雍坊的分界處。明代因靈濟宮在此稱靈濟宮。又稱宣城伯後牆街,因街南系宣城伯衛穎宅園的後牆得名。清代稱靈清宮。民國改稱靈境胡同。後沿用至今。胡同西端南側有清洵貝勒府舊址。
最窄的胡同
最窄的胡同幾年來有不斷的新發現。較早說崇文門東珠市口北的高筱胡同南口最窄,僅65厘米。踏勘天橋西永安路北邊的小喇叭胡同,發現北口向西拐彎處僅58厘米,大胖子過這個胡同口還得側著身走。最近又有人關地踏勘,發現前門外大柵欄地區的錢市胡同雖然東口寬八十厘米,可胡同中間最窄處卻只有四十四厘米,是胡同兩側居民住宅院前的台階伸出佔了地方,在這個地方倆人相遇,得有一人退進居民院的門洞里,另一個人才能過去,要不然誰也甭想通行。
最古老的胡同
三廟街胡同
在眾多的胡同中,年代最久遠的就算三廟街胡同了,三廟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900多年前的遼代,當時叫「檀州街」,北京城經過了幾百年的變遷,可三廟街胡同始終保持著900年前的姿態,靜靜地候在北京的一角,看著北京人一代代繁衍,觀著北京城一步步的演變,這個數百歲的「老人」就是新、老北京的見證。
三廟街是一條東西走向、長約三百米、寬約四至六米的大胡同,在現今宣武區長椿街國華商場後身的三廟街一帶。此街據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先生考證,早在唐朝就已經成型,遼、金時最為繁華。
明朝因這里有紫金寺,故又名為「紫金街」。從清朝乾隆時期的地圖看,此街被命名為「三廟街」。「文革」期間一度叫「立新街」,後又恢復三廟街名,並一直沿用至今。
現在頭廟尚存,二廟已改為民宅,三廟原址在三廟街今23號,毀於上個世紀40年代。 中統元年(1260),蒙古兵攻破中都城池,宮闕遭到毀滅性破壞。忽必烈到燕京,目睹一片瓦礫殘垣,遂放棄了在舊址建都的念頭,將大都中心定在「金中都」之東北部。遼南京、金中都的中心即位於今宣武區之內,而三廟街一帶是遼、金時最為繁華富庶的地方,其位置相當於今日之西單、王府井。
在宣武區象這樣的元朝以前的街巷胡同還有幾條,如現今廣安門內大街上的北線閣街、南線閣街、宣外的下斜街東邊的老牆根街等。
據清朝光緒年間的《天咫偶聞》所記,線閣街是遼代舊名燕角的傳訛,或俗訛為煙閣。老牆根街根據三十年代張江裁在《燕京訪古錄》一書中記載:宣武門外老牆根有一段半截的廢城,長一丈八尺,高九尺,城磚堅固,基石如新。有一塊白石長四尺八寸,寬二尺,平嵌在上面。上刻隸書「通天」二大橫字,左邊刻「遼開泰元年」五字,右邊刻「北門」二字,都是隸書。在它的殘破的城磚上,又有一鐵方磚平嵌在磚上,方一尺二寸,厚七寸,上鐫「龍翔鳳舞」四個大隸字,它的上面橫鐫「大遼開泰殿陛」六個小隸字。這個地方想是遼時內城的東北隅。由此看來,這些地方都是元朝建大都城以前就有的了。
北京城還有一條形成於元朝的斜街,不過現今已不叫斜街了,斜街是它在明朝時的稱呼,現叫鼓樓西大街。
元朝就有的磚塔胡同:
磚塔胡同在西城區,東起於西四南大街丁字路口,西止於太平橋大街。 磚塔胡同是北京歷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是目前北京遭到破壞較少,風貌保存較好的胡同之一。位於西四牌樓附近,磚塔胡同這一名稱,來自於矗立在胡同中的一座青磚古塔,這座塔是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老師,金元之際的高僧萬松老人的葬骨塔。萬松老人塔的精確塔齡已不可考,但根據史料推斷,可以肯定在六百年以上,而磚塔胡同的年齡亦應與此相仿。明人張爵所著《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成書於嘉靖三十九年)、清人吳長元所著《宸垣識略》(成書於乾隆五十三年),均把磚塔胡同作為京城古跡加以收錄,由此亦可以推斷磚塔胡同歷史之久遠。
磚塔胡同在元、明、清三代是北京城最熱鬧的地方之一。因為胡同內有很多戲園子和小劇場,吹拉彈唱終年不斷、絲竹弦樂不絕於耳,因而名噪一時,號稱「勾闌瓦肆」。元代的雜劇大師關漢卿在磚塔胡同內長期生活過,並創作出了《竇娥冤》等傳世劇本。近代作家魯迅也在此地居住過,寫出了《祝福》等名作。前國家主席劉少奇同志在解放初期曾暫住過磚塔胡同,當然他寫下的不是文藝作品,而是指導革命運動的重要文獻。
最長的胡同
北京最長的胡同要數東西交民巷了,它與長安街平行,東起崇文門內大街,西至北新華街,在明清的地圖上稱為「東西江米巷」。全長6.5公里,再稍短的是前門東、西打磨廠街和東、西絨線胡同了。
最短的胡同
北京最短的胡同在琉璃廠東街東口的東南,原來叫「一尺大街」,不過十來米長,東西走向,聽一位老人講胡同里原有幾家門店,路北是刻字店,路南的店鋪已記不清為何了,雖叫一尺大街,其實是條胡同,現已劃入楊梅竹斜街,成了小街的西段。在楊梅竹斜街西段,桐梓胡同北口至櫻桃胡同北口之間的那段路,就是舊時的一尺大街。 清末進士陳宗蕃1931年所著《燕都叢考》中寫道:「自楊梅竹斜街而西曰一尺大街,又西曰琉璃廠。」可見一尺大街至少已有70餘年的歷史。
最近有人又發現,就在這兒附近,有一條更短的胡同,叫貫通巷,只有20多米長,可算是北最短的胡同。
胡同中尚存的木牌樓——國子監街東口成賢街牌樓
成賢街又名國子監街,位於東城區安定門內,是一條東西向的胡同,也是北京城內現存不多的古老街道之一。
街口的二柱三樓式牌樓上,寶藍底的匾額,有「成賢街」三個大金字。街上共有四座過街牌樓,街東西口各一座,國子監左右各一座,橫額上題「國子監」。兩側路北均有石碑,用滿漢文鐫刻「文武官員到此下馬」。
尚存的拱門磚雕—東棉花胡同15號院內的拱門磚雕
東棉花胡同東西向,明朝屬昭回靖恭坊,當時叫棉花胡同,清朝沿用,解放後曾改名為交道口南七條,大躍進路三條、棉花胡同。
東棉花胡同15號院內的拱門磚雕,為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拱圓形門,從金鋼牆以上均為磚雕,上刻花卉走獸,頂部有朝天欄桿,欄板上雕著歲寒三友松、竹、梅,拱門外兩側雕有多寶閣,閣內雕著暗八仙圖。整個拱門布局嚴謹,凹凸清晰,做工精美實屬罕見。
⑺ 北京八大胡同都有哪些胡同
百順胡同、胭脂胡同、韓家胡同、陝西巷、石頭胡同、王廣福斜街(現棕樹斜街)、朱家胡同、李紗帽胡同(現小力胡同)。
1、百順胡同
百順胡同原名柏樹胡同,位於大柵欄地區的西南部,全長245米,寬5.7米。明朝稱柏樹胡同,因種有柏樹故得名。清初諧音取「百事順遂」的含義,更名為百順胡同。
大力胡同,曾用名大李紗帽胡同。位於大柵欄地區的東南部,起於煤市街止於棕樹斜街,東西走向,全長110米,均寬5米。
⑻ 八大胡同在北京什麼地方
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鐵樹斜街以南,由西往東依次為:百順胡同、胭脂胡同、韓家胡同、陝西巷、石頭胡同、王廣福斜街(現棕樹斜街)、朱家胡同、李紗帽胡同(現小力胡同)。
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唯獨八大胡同聞名中外,尤其是在清朝的時候,更是有很多官員常來此地。
其實,老北京人所說的「八大胡同」,並不專指這八條街巷,而是泛指前門外大柵欄一帶,因為在這八條街巷之外的胡同里,還分布著近百家大小妓院。只不過當年,這八條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妓女的「檔次」也比較高,所以才如此知名。
(8)北京的小胡同都在哪個區擴展閱讀:
胡同探秘
北京的八大胡同是男人尋花問柳必去之地,從前若聽到男人竊竊的說,要去逛八大胡同,絕對是色心大開、情慾噴張。
八大胡同也叫八大埠,位在北京前門大街、大柵欄附近,離紫禁城不遠,離天安門約1公里。八大胡同包括,百順胡同、胭脂胡同、韓家胡同、陝西巷、石頭胡同、棕樹斜街、朱家胡同、大力胡同。
清朝時,由於北京內城禁止開妓院,因此,妓院紛紛轉戰「八大胡同」開業,且都是四合院式建築,清初興起,由於屬高檔妓院,清末爆紅,就連八國聯軍的官兵,為滿足獸欲,也成為座上賓。
住在八大胡同的女人,千嬌百媚,最富盛名者,就屬「賽金花」,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出生,因貧困下海,後嫁給狀元洪鈞,當三姨太,曾隨夫出使德、俄、荷、奧歐洲四國,成為大使夫人,周旋於上流社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八大胡同
⑼ 北京最窄的胡同在哪裡
1、最窄的胡同——錢市胡同。
位於北京市珠寶市街西側,臨近大柵欄商業區。一直是歷史上和現在北京最窄的胡同。胡同全長55米,平均寬僅0.7米,最窄處僅0.4米,兩人走過都要側身而行,街內南北共有九組建築。 推著自行車就難以通行。
2、最寬的胡同——靈境胡同。
位於西城區東南部的,屬於西長安街街道辦事處。自東向西分別和府右街、西皇城根大街、西單大街三條南北向街道相交,其中東端和府右街相交為丁字路口,西端和同為東西向的辟才胡同相通,與西單大街相交叉。
3、最長的胡同——東交民巷。
東交民巷全長為1552米,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在近代,這里曾是著名的使館區,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先後有英國、法國、美國、俄國、日本、德國、比利時等國在東交民巷設立使館,並將東交民巷更名為使館街。
1949年以後東交民巷仍被作為使館區,直到1959年所有的使館都遷往朝陽門外三里屯一帶的館區。東交民巷是北京市文物保護街區,道路兩旁的西洋建築還在向過往的人訴說著曾經的歷史。
4、最短的胡同——一尺大街。
一尺大街雖名為「大街」,實際上是胡同,它是北京最短的胡同,但並非只有一尺長,而是長約30餘米。是老北京胡同的縮影,具有明顯的老北京文化特色。
5、拐彎最多的胡同——九灣胡同。
九灣胡同位於宣武區東部,東口與鋪陳市胡同相連,西口從校尉營胡同通出,全長約390米,彎曲之處不下於13處,堪稱北京城彎道最多的胡同。
6、最古老的胡同——元朝就有的磚塔胡同。
磚塔胡同因胡同東口的磚塔而得名。是北京市歷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是目前北京遭到破壞較少,風貌保存較好的胡同之一,元朝就有了。
⑽ 北京都有哪些著名的胡同
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羅棋布,數目達到7000餘條,每條都有一段掌故傳說。胡同的命名名稱,作為事物的代號是必須要有的,胡同自然也不能例外。人們對胡同的最初命名,是根據其某一方面的特徵,經過流傳,最終被大家所接受並確定下來。胡同命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以地形特色、景物命名;如:金魚池、龍須溝、北河沿等,又如崇文區的三里河大街,是以明代開鑿於此的三里河命名的。廣安門外元代以前有蓮花水域,因而留下了蓮花池胡同、蓮花池東路、蓮花池西里等地名。什剎海一帶的銀錠橋,風景優美。燕京八景之一的「銀錠觀山」即是至2013年為止仍尚存的銀錠橋胡同,是直接由銀錠橋命名的。以建築或遺址命名;如:東城區交道口的府學胡同,因明、清兩代的順天府學坐落在其中而得名。建國門內有貢院頭條、二條胡同。是因明、清兩代的貢院設在此地而得名。其他如黃寺大街、東廠胡同、祿米倉胡同、西什庫胡同、國子監街等都屬於此類。以人物姓氏命名東城文丞相胡同以南宋丞相文天祥姓氏命名。西城李閣老胡同,是因為明代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曾住在這里。西城祖家街,因為這里是明末戰將祖大壽宅院所在地。像張自忠路、趙登禹路、石附馬大街、張皇親胡同、方家胡同、史家 胡同、蔡家胡同、蔣家胡同等等,皆屬此類。以商業故地和商業名稱命名崇文的花市地區,自清代中期便有人家以種植,製作並銷售真假花為業,留下的西花市大街、東花市大街、花市上頭條、花市下頭條等街巷胡同,都與花市有關。東四以南的燈市口大街,從明朝起就是有名的燈市,因此留下了燈市口這個地名。宣武門外的菜市口,曾是蔬菜交易市場。西城區有條斜街,名為煙袋斜街,這條街上,從清代至民國,直至解放,有許多商店賣煙袋,還在店門前懸掛一根大木製煙袋為幌子,這樣就自然地定名為煙袋斜街。其他,如曉市大院、牛街、珠寶市、果子巷、乾麵胡同、錢糧胡同、磁器口等,皆屬此類。
下面介紹北京十大著名胡同:
1 .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是北京東城區的一條很古老的街道,南鑼鼓巷街道不寬,仍保持著元大都街巷、胡同的規劃。其南口在地安門東大街,北口在鼓樓大街。它始建於元朝,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各有8條對稱的胡同,整齊地排列在兩側,從外形看猶如一條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點保護的四合院街道。從南至北,東側的八條胡同是:妙豆胡同、板廠胡同、東棉花胡同、北兵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圓恩寺胡同、後圓恩寺胡同、菊兒胡同。西側的八條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兒胡同、帽兒胡同、景陽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胡同。
元代將大都城規劃為50坊,今南鑼鼓巷的位置正是「昭回坊」和「靖恭坊」兩坊之間的分界巷。明代將北京內城分為28坊,將「昭回」「靖恭」二坊合並,稱「昭回靖恭坊」,南鑼鼓巷的位置正是該坊的南北中心線,巷名為「羅鍋巷」。此名有可能是從元代沿襲來的。乾隆十五年(1750年)繪制的《京城全圖》已將明代的羅鍋巷改稱南鑼鼓巷,並將鼓樓東大街中段路北與南鑼鼓巷相對的街道稱為「北鑼鼓巷」。北鑼鼓巷在元代為「靈椿坊」與「金台坊」的交界,明代仍為兩坊,此兩坊的南半部在元代均為官署和寺院,且在明代沒有大的變動。清初南、北鑼鼓巷均屬鑲黃旗。清廷規定北京兵、民分城居住,八旗兵住內城,漢民等住外城。南北鑼鼓巷的定名,應早於乾隆十五年,當在清初。
自清初至三四十年代,南鑼鼓巷內的10多條胡同中由滿族鑲黃旗戶逐漸發展而成。既有大戶世家,也有不少小戶市民,居民逐漸稠密。南鑼鼓巷內的小商號也發展起來,有糧店、菜店、油鹽店、豬肉鋪、羊肉鋪、切面鋪、蒸鍋鋪、炸貨屋子(製作焦圈、油炸鬼)小酒鋪、餑餑鋪、豆腐房、煤鋪、井窩子、磚瓦麻刀鋪、席箔鋪、棚鋪、黑白鐵鋪、喜轎鋪、杠房、醫館、葯鋪、裱糊鋪、理發鋪、成衣鋪、緔鞋鋪、絨線鋪、文具店、茶館、當鋪等。雖然規模都不很大,但近30種行業也比較齊全了。至於大的商號如綢緞店、茶店、大飯店、金店、銀號等,則雲集在地安門外大街、鼓樓。
2.煙袋斜街
煙袋斜街位於什剎海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核心區內,東起地安門大街,西鄰什剎海前海,全長近300米,被列為2007年重點建設的八條特色商業街之一。
據說,當時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煙或水煙,煙葉裝在煙袋中。由於煙袋的需求與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戶一戶開起了煙袋鋪。除此之外,煙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隻煙袋。細長的街道好似煙袋桿兒,毗鄰後海,在地安門以北,鼓樓前臉兒,有一條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煙袋斜街。此街東西南北走向,約有三百米長。在明朝初年,此街叫「打魚廳東街」。清朝乾隆年間刊刻的《日下舊文考》一書中稱之為「鼓樓斜街」。
但後來為何取名煙袋斜街了呢?當年住在北城一帶的旗人大都有抽煙的嗜好,北京城裡的煙葉行業因此而發展起來。抽煙講究用煙袋,住在斜街上的人家看準了行情一戶挨一戶地開起了煙袋鋪。日子久了,「打魚廳斜街」和「鼓樓斜街」漸漸聽不到了,「煙袋斜街」卻是越叫越響。東頭入口像煙袋嘴兒,西頭入口折向南邊,通往銀錠橋,看上去活象煙袋鍋兒。正是基於這兩方面的原因,以「煙袋」命名斜街,真可謂名副其實了。
3.帽兒胡同
帽兒胡同屬北京市東城區交道口街道。東起南鑼鼓巷,西至地安門外大街。北與豆角胡同相通,南與東不壓橋胡同相通。明代稱梓潼廟文昌宮胡同,因有文昌宮而得名。清代因有制帽作坊,改稱帽兒胡同。帽兒胡同7號、9號、11號院,原為清末大學士文煜的宅園。13號院為馮國璋故居。35、37號院原為清宣統皇後婉容娘家、承恩公府,俗稱娘娘府。45號院原為清代提督衙門。
帽兒胡同現存完好的四合院有:帽兒胡同5號、帽兒胡同9號(可園)、帽兒胡同11號(文煜宅)、帽兒胡同13號(馮國璋故居)、帽兒胡同21號(梓潼廟文昌宮遺址)、帽兒胡同37號(婉容故居)、帽兒胡同45號(清提督衙門、民國保安隊部)等。
在帽兒胡同的開頭,還和有名的南鑼鼓巷相交,過去一點還有著名的菊兒胡同,當年的軍機首輔,大學士榮祿的府第就在那。尾上那邊有出名的煙袋胡同,所以您要是想來此游覽,感受老北京城的那種氣息,帽兒胡同是不錯的選擇哦。
4.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東西向,位於雍和宮大街與安定門內大街之間。形成於元朝初年,明時,國子監街無稱,只叫「國子監孔廟」。清乾隆時稱國子監,至今未變。雖然街兩端的牌樓額坊題曰「成賢街」,卻始終不能作為正式地名傳播,大多數人都還不知道成賢街就是國子監。1965年稱國子監街。文革時稱紅日北路九條。國子監街保存著較好的舊京街巷的風貌。因孔廟和國子監在此而得名。1984年定為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國子監街是京城現存不多的古老街道之一,巍然聳立的牌樓,夾道的古槐,和兩旁的大小宅院、廟宇,古色古香,清幽恬靜,古城韻味十足。
國子監街是北京僅存有牌樓的街道。街上有四座牌樓,東西街口各一座,額題「成賢街」,國子監附近左右各一座,額題「國子監」。國子監街上還有祀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韓文公祠、始建於明代的火神廟、祀灶王爺的灶君廟。
國子監始建於元大德十年(1306),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也是掌管國學政令的機關。國子監設有禮、樂、律、射、御、書、數等教學科目,當時的人如果能在國子監上學,那就算是光宗耀祖了。國子監的最高長官稱祭酒,元代的著名學者許衡便做過這里的祭酒。他手植的柏樹存活了好幾個世紀。
孔廟,元大德六年(1302)開始營建,十年(1306)建成。明永樂九年(1411)在舊址重建。清乾隆二年(1737)易為黃色琉璃瓦。光緒三十二年(1906)升祭孔為大祀。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地方,內有進士碑林,共有石碑198座,上刻元、明、清三代進士5萬餘人的姓名,袁崇煥、曾國藩等人的名字均在其上。孔廟內也有不少柏樹。有一株位於大成殿西側,相傳明時的奸相嚴篙代嘉靖皇帝祭孔,行至樹下,被樹枝掀掉了帽子。於是相傳柏樹有知,稱此樹為「除奸柏」。
5.北京琉璃廠文化街
北京琉璃廠位於西城區。距天安門廣場1公里。琉璃廠西起南北柳巷、東至延壽寺街,全長800米。遼金名為海王村,元、明時這里開設官窯燒制修建皇宮用的琉璃瓦件,故稱為「琉璃廠」。清康熙至乾隆年間,逐漸形成了集古玩精粹的著名文化街。清乾隆年間停止燒窯,「琉璃廠」的名字保留至今。是一處著名的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書畫藝術的歷史文化旅遊景區。
清朝,漢族的官員大多居住在琉璃廠以西的宣武門外,各地趕考舉子居住的會館也都在附近。他們對書籍的需求量很大,因此,琉璃廠也就成為了當時京城最大的書市。乾隆時期修《四庫全書》,各地書賈更是紛紛在此設攤、建店,出售大量藏書,促進了琉璃廠文化街的發展。到光緒二年(1876)時,書店發展到270多家。民國初年,經營文化商品的店鋪及其作坊近200家,形成了享譽國內外的一條文化街。
1980年,國家對古老陳舊的六里長街進行了大規模的翻擴建,於1984年竣工。建成59幢古樸典雅,富有民族傳統風格的店鋪,總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融圖書、玉石、陶瓷、雕刻、銅器、字畫、文房四寶為一體的高品位文化藝術品集散地和古都風貌游覽區。
琉璃廠與新華街交界處為「廠甸」,是二百年來京城最盛大的春節廟會所在地。清人馬炯章的《廠甸記》中說「至正月則傾城士女,如荼如雲,車載手挽,絡繹於道。」據有關資料記載,1963年的春節,廠甸的遊客就達400萬人次。文革後廠甸中斷。自2002年起,每年農歷春節初一至初六,又恢復了「廠甸民俗文化廟會」。主要展示北京文化、宣南文化、重溫百姓樂事,展現時代風采,再現古都神韻。廟會集旅遊觀光、休閑娛樂、購物餐飲為一體,以開放式的「趕大集」為特色,由文藝演出、花會遊行、工藝展示、餐飲服務、觀光購物、娛樂游藝等形式組成,成為京城春節期間最為熱鬧、火爆的去處。
6.金魚胡同
金魚胡同位於燈市口大街南側,屬東華門街道辦事處管轄,呈東西走向。東起東單北大街,西止王府井大街,南與校尉胡同相通,北鄰西堂子胡同。全長567米,西口寬12米(東口寬44米),瀝青路面。
金魚胡同,明朝屬澄清坊。清朝屬鑲白旗,沿稱。「文革」中一度改稱瑞金路九條,後恢復原名。胡同西口接王府井大街,熱鬧繁華,東安市場在胡同里也開有北大門。著名的吉祥戲院和東來順飯庄都設在這里。胡同內有清末大學士那桐的府第,俗稱那家花園。1988年,和平賓館、王府飯店擴建,將半條金魚胡同拆去,那家花園也被拆除。胡同中部路南有賢良寺,為清北京內八剎之一。賢良寺創建於清雍正十二年(1734)。原在校尉胡同之西,為怡親王府邸。乾隆二十年(1755)將寺移建於此。山門開在帥府胡同,約在今天王府井全聚德烤鴨店的東面。因該寺離皇城較近,外省官吏進京述職,多居於此。清末,李鴻章曾在這里居住和辦公。現寺原建築多不存。今日金魚胡同,道路寬敞,街道兩旁是高大的台灣飯庄、和平賓館、王府飯店,昔日胡同景象早已不存。
7.東交民巷
東交民巷,是北京市東城區的一條胡同,舊時因這里是漕運地,所以原稱東江米巷。胡同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全長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長的一條胡同。
元朝時,東交民巷和廣場西側的西交民巷是連在一起的一條胡同,名叫「江米巷」。由於當時這條胡同有元代控制漕運米糧進京的稅務所和海關,因而成為南糧北運的咽喉要地,因而得名江米巷。明代時修建棋盤界,將原來的江米巷截斷成為東江米巷和西江米巷。在東江米巷設有六部中的禮部以及鴻臚寺和會同館但主要只接待來自安南、蒙古、朝鮮、緬甸等四個藩屬國的使節,因此會同館又被稱作「四夷館」。到了清代,會同館改名四譯館,並修改政策只允許外國使節在這里居住四十天。
東交民巷原是明清兩代「五部六府」所在地。清乾隆、嘉慶時期曾有「迎賓館」供外國使臣臨時居住。鴉片戰爭(1840年)以後在這地區先後設立了英、俄、德、法等使館,1901年後改為使館街,英、美、法等11國在巷內成立聯合行政機構,還開設了「美國花旗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英國匯豐銀行」、「日本正金銀行」及教堂、醫院等多處,這段歷史留下許多風格各異的西洋建築,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
8.西交民巷
西交民巷位於西城區南部。東起天安門廣場,西至北新華街,中與羊毛胡同、前細瓦廠胡同、輦兒胡同、平安胡同、人民大會堂西路、兵部窪胡同相交。全長約1080米。明代時稱西江米巷,街北分布五軍都督府、太常寺、通政使司、錦衣衛等中央機構。清代時取其諧音改稱西交民巷。清末民初,西交民巷有銀行街之稱。民國時期,北鄰北平地方法院、司法部(後遷南京)、高等審判廳。街內有張廷閣宅(雙合盛酒廠老闆宅院)、中央銀行北平分行舊址、中國農工銀行舊址,以及大陸銀行舊址、北洋保商銀行舊址(二者於2002年改建為中國錢幣博物館新館)等文物保護單位。
9.菊兒胡同
菊兒胡同位於東城區西北部,東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鑼鼓巷,南鄰後圓恩寺胡同,北與壽比胡同相通,屬交道口街道辦事處管轄。
菊兒胡同,明朝屬昭回靖恭坊,稱局兒胡同。清朝屬鑲黃旗,乾隆時稱桔兒胡同。桔,兩音。一讀「潔」;一讀「橘」。桔是橘的俗寫。此處當以後者為是,宣統時稱菊兒胡同。民國後沿稱。1965年整頓地名時改稱交道口南二條。「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大躍進路八條,後恢復原名。1979年將小菊兒胡同並入,復稱菊兒胡同。
必賞景觀:菊兒胡同內3號院,5號院,7號院是清直隸總督大學士榮祿府邸。3號院是祠堂,5號院是住宅,7號院是花園。榮祿後遷至東廠胡同。7號院曾作過阿富汗大使館。41號院原為寺廟。據傳,廟里的開山和尚是皇帝的替僧。
10. 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稱,位於前門外大柵欄觀音寺以西。「八大」是虛指,該地區至少有十五條胡同屬於老北京的「紅燈區」。公認的八大胡同是:百順胡同、胭脂胡同、韓家潭(現名韓家胡同)、陝西巷、石頭胡同、王廣福斜街(現名棕樹斜街)、朱家胡同、李紗帽胡同(現名大力胡同、小力胡同)。
八大胡同從來就不是一個法定地名。過去男人說去八大胡同,意識是告訴你他要「做什麼」而不是「去哪裡」。清末民初的八大胡同有兩個概念,從隘義上說,所謂八大胡同,並非某一條胡同的名稱,而是由八條胡同組成的。因為中國人愛將同類事物歸類然後說個大概數,如天橋八大怪、唐宋八大家、八大祥、燕京八景。其實,「八」字在這里是個虛數,只是表示其多。這八條胡同位於前門外大柵欄附近,因妓館密集而成一大銷金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