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市的寺廟中,著名的有哪些
法源寺:
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門外教子胡同南端東側,建於唐太宗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剎,唐時為憫忠寺,清雍正時重修並改為今名,1956年在寺內成立中國佛學院、1980年又於寺內建立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是中國佛教協會所屬的宗教類博物館。
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漢族地區佛教中國重點寺院。2001年6月25日,法源寺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濟寺:
廣濟寺位於位於北京城內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25號。佔地2.3公頃。始建於宋朝末年,名西劉村寺。明天順初年重建,成化二年(1466)憲宗皇帝下詔命名「弘慈廣濟寺」。1931年寺院失火焚毀,1935年重建。
建築保持明代格局,分三路,寺內珍藏許多珍貴文物,如明代三世佛及十八羅漢造像,康熙時建的漢白玉戒台,乾隆年間的青銅寶鼎等。
參考資料網路-法源寺
網路-廣濟寺
網路-碧雲寺
網路-卧佛寺
網路-大鍾寺
❷ 北京有哪些寺院
·北京寺廟大全——潭柘寺
潭柘寺,位於京西門頭溝區東南部、太行山余脈寶珠峰南麓,因廟後有龍...
·北京寺廟大全——暘台山大覺寺
大覺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郊陽台山麓。遼咸雍四年(106...
·北京寺廟大全——昌平銀山塔林
銀山塔林位於北京市昌平縣海子村西南、銀山南麓古延壽寺遺址...
·北京寺廟大全——居庸關雲台居庸關位於昌平縣境內,距北京市區五十餘公里,是長城的一...
·北京寺廟大全——石經山雲居寺雲居寺位於北京市房山縣西南山區山巒起伏的一塊小盆地里,距北京約75公里,背...
·北京寺廟大全——翠微山法海寺
法海寺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模式囗東北約兩公里的翠微山麓,其地...
·北京寺廟大全——東城雍和宮
雍和宮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內城的東北角即雍和宮大街路東,是北京市內最大的藏傳佛教...
·北京寺廟大全——宣武法源寺
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門外教子胡同南端東側,1983年,被...
·北京寺廟大全——後海廣化寺
廣化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後海鴉兒胡同,是北京著名的佛教石方叢林,也是北京...
·北京寺廟大全——廣濟寺
廣濟寺又稱「弘慈廣濟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阜城門內西市路口,是佛教著名古剎之一,中國佛教協會設於此。...
❸ 高分求北京最著名的寺廟
廣濟寺
又稱「弘慈廣濟寺」,位於西城阜城門內西市路口,中國佛教協會設於此。
廣化寺
廣化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後海鴉兒胡同,是北京著名的佛教石方叢林,也是北京市佛教協會所在地。
法源寺
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門外教子胡同南端東側,它不僅是北京城內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古剎,也是中國佛學院、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所在地,是培養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交化的重要場所。
雍和宮
雍和宮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內城的東北角即雍和宮大街路東,是北京市內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
潭柘寺
潭柘寺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東南部、太行山餘脈寶珠峰南麓,因山有龍潭和柘樹,又名「潭柘山」,因而寺隨山名稱為「潭柘寺」。
戒台寺
戒台寺又名「萬壽禪寺」,位於北京西郊門頭溝區馬鞍山麓,去潭柘寺8公里,距城區35公里。因為寺內一座全國馳名大戒台,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所以一般人均稱此寺為「戒台寺」或「戒壇寺」。
紅螺寺
紅螺寺位於北京市懷柔縣城北部的紅螺山,距縣城約10公里。該寺初建於冬晉永和四年(348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
妙應寺
妙應寺位於北京市阜成門內大街路北,寺內有一座高大、雄偉的藏式喇嘛塔,因塔身通體皆白,所以人們都習慣地稱它為「白塔」,而將搭下的寺廟稱為「妙應寺」或「白塔寺」。
法海寺
法海寺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模式囗東北約兩公里的翠微山麓,其地山谷幽靜,景色宜人,峰巒綿亘,松林蔥郁。
雲居寺
雲居寺位於北京市房山縣西南山區山巒起伏的一塊小盆地里,距北京約75公里,背後以朱山為依託,對面以石經山為屏障,坐落在逐鹿山中。雲居寺以佛舍利和石經而聞名於世,是京郊具有金石、書法、美術、民族史、佛教史等重大文化意義的古跡,在北京以至全國諸多古寺名剎和佛教界佔有重要地位。
智化寺
智化寺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祿米倉東口路北。明初司禮監太監王振於正統八年(1443年)仿唐宋「伽藍七堂」規制而建,初為家廟,後賜名「報恩智化寺」。
大覺寺
大覺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郊陽台山麓。遼咸雍四年(1068年)建,距今己近千年,初名「清水院」。金時為西山八大院之一,稱為「靈泉寺」,明宣德三年(l428年)重修,改今名。
卧佛寺
卧佛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山餘脈聚寶山(又名壽安山)南麓,背倚山岩,前面是開闊的田野,離城約20公里。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原名「兜率寺」,又甸「壽安寺」。以後各代有廢有建,寺名亦隨朝代變易有所更改。
碧雲寺
碧雲寺位於北京海淀區香山公園北側,西山余脈聚寶山東麓,是一組布局緊湊、保存完好的園林式寺廟。創建於元至順二年(1331年),後經明、清擴建,始具今日規模。
長安寺
長安寺是著名的「西山八大處」之一。西山八大處,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翠微山東部,這里山勢蜿蜓,峰巒疊翠,四時景色綺麗迷人,是箸名風景區。
靈光寺
靈光寺位於北京市西山餘脈翠微山東麓,因供奉釋迦牟尼佛牙舍利而聞名於世,成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
三山庵
三山庵位於北京市西山餘脈翠微、平坡、盧師三山之間,故名」三山庵」。三山庵在靈光寺以西數百步,初建於金天德三年(1151年),早年稱「麻家庵」。清乾隆年間(1736-l795年)曾重加修葺。
大悲寺
大悲寺位於北京市西山餘脈平坡山半腰,三山庵西北一里的密林深處,大悲寺舊名「隱寂寺」,始建於遼金時代(1033年),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在原有兩層大殿後增建了大悲閣,以供奉觀世音菩薩。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重建此廟,改為「大悲寺」。乾隆六十年(1795年)再度重修。
龍泉庵
龍泉庵又稱「龍王堂」,位於北京西山餘脈平坡山大悲寺西北,又名「龍泉寺」。始建於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在該寺地下發現一泓清泉。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修。
香界寺
香界寺位於北京西山餘脈平坡山龍王堂西北,是八大處中面積最大的一座寺院,因這里山勢平緩,又名「平坡寺」。
證果寺
證果寺位於北京西山餘脈盧師山腰綠蔭深處,與翠微、平坡二山的寺院遙相對應。證果寺始建於隋代仁壽年間,名「屍陀林",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唐天寶年間,因盧師又叫「感應禪師」,改稱「感應寺」。元泰定三年(1326年),改名「大天源延聖寺」,明下統景泰年間又易名「清涼寺」和「鎮海寺」,天順年間改稱今名。
柏林寺
柏林寺始建於元至正七年,明正德十二年、清康熙五十一年、乾隆二十二年分別重建。它位於雍和宮東側約150米(戲樓胡同一號,舊柏林寺四號),1984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西黃寺
西黃寺位於北京安定門外黃寺大街,距內城約三公里,與東黃寺並稱「黃寺」或「雙黃寺」。
大鍾寺
大鍾寺正名「覺生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西路北側。建於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佔地三萬多平方米。大鍾寺原為清帝祈雨場所,1985年被辟為古鍾博物館。
天寧寺
天寧寺位於北京市廣安門外北面,初建於5世紀末北魏孝文帝時(47l.476年),原名「光林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隋仁壽二年(602年),改名「弘業寺」,並建了石塔。唐代叫「天王寺」。
慈壽寺塔
慈壽寺塔原名「永安萬壽塔」,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八里庄慈壽寺內,仿天寧寺塔而建。寺為明神宗之母慈聖皇太後於萬曆四年(1576年)所建。慈壽寺舊址現已改建成公園,因慈壽寺塔在歷史上曾名「玲瓏塔」,故該園被命名為「玲瓏公園」。
五塔寺
五塔寺原名「真覺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長河北岸,創建於明代永樂年(1403-1424年),寺內高石台上有五座小型石塔,約建成於明成化九年(1473年),名為「金剛寶座塔」。
銀山塔林
銀山塔林位於昌平海子村西南、銀山南麓古延壽寺遺址上。
萬佛堂
萬佛堂又稱「萬佛龍泉寶殿」,它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磁家務鳳凰嶺下,初建於唐代,原名「龍泉寺」。
寶應寺
寶應寺在宣武區登萊胡同29號。相傳是唐代建制的古剎。原有明萬曆中編修顧秉謙重修寶應寺碑及萬曆三十二年銅鍾1口。寺旁有明司禮監王安墓。清末改為山東登萊義園。現四大殿及偏院仍在,為宣武區重點保護文物。師范大學第二附屬小學
通教寺
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內的一條小街深巷針線胡同中,是北京市著名的尼眾寺院。
❹ 請問北京有大的寺廟
雍和宮:位於東城區安定門東大街和雍和宮大街交匯處,它是北京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喇嘛教黃教寺院。
潭柘寺:它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歷史,素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民諺。
北京植物園卧佛寺:又叫「十方普覺寺」。由於寺內有一尊巨大的釋迦牟尼銅像、卧佛寺由此而得名。
白雲觀:被稱為「全真第一叢林」,邱處機的遺骨至今仍埋葬在觀內丘祖殿香案下石座內。
紅螺寺:為歷代佛教聖地,也是京華氣功的發源地。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紅螺」之說。
雲居寺:是我國佛教經籍薈萃之地。寺內九個藏經洞珍藏著浩瀚的石經、紙經、木板經,號稱三絕。
廣濟寺:又稱「弘慈廣濟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阜城門內西市路口,是佛教著名古剎之一,中國佛教協會設於此。
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門外教子胡同南端東側,它不僅是北京城內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古剎,也是中國佛學院、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所在地,是培養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交化的重要場所。
戒台寺:又名「萬壽禪寺」,位於北京西郊門頭溝區馬鞍山麓,因為寺內一座全國馳名大戒台,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所以一般人均稱此寺為「戒台寺」或「戒壇寺」。
妙應寺:位於北京市阜成門內大街路北,寺內有一座高大、雄偉的藏式喇嘛塔,因塔身通體皆白,所以人們都習慣地稱它為「白塔」,而將搭下的寺廟稱為「妙應寺」或「白塔寺」。
翠微山法海寺:北京市石景山區模式囗東北約兩公里的翠微山麓 。全殿九幅壁畫共繪人物77個,既有男女老幼,又有神佛鬼怪,且姿態各異,神情不一。
石經山雲居寺 :雲居寺以佛舍利和石經而聞名於世,是京郊具有金石、書法、美術、民族史、佛教史等重大文化意義的古跡,在北京以至全國諸多古寺名剎和佛教界佔有重要地位。
東城智化寺:智化寺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祿米倉東口路北。明初司禮監太監王振於正統八年(1443年)仿唐宋「伽藍七堂」規制而建,初為家廟,後賜名「報恩智化寺」。內主要建築物的屋瓦用黑色琉漓脊獸鋪砌,雖經歷代多次修葺,梁架、斗拱、彩畫等仍保持明代早期特徵。
暘台山大覺寺:北京市海淀區西郊陽台山麓 。金時為西山八大院之一,稱為「靈泉寺」,明宣德三年(l428年)重修,改今名。寺坐西朝東,依山勢層疊而上,頗為壯觀。
香山碧雲寺:北京海淀區香山公園北側 。創建於元至順二年(1331年),後經明、清擴建,始具今*規模。寺院坐西朝東,依山勢而建造。
佛牙靈光寺北京市西山餘脈翠微山東麓 。因供奉釋迦牟尼佛牙舍利而聞名於世,成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
廣安門天寧寺 :初建於5世紀末北魏孝文帝時(47l.476年),原名「光林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隋仁壽二年(602年),改名「弘業寺」,並建了石塔。唐代叫「天王寺」。元末寺毀於兵火,明重建寺院,宣德時改稱「天寧寺」(1435年)。現存殿宇為清代重修。
西直門五塔寺:北京市海淀區西直門 。於北京市海淀區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長河北岸,創建於明代永樂年(1403-1424年),寺內高石台上有五座小型石塔,約建成於明成化九年(1473年),名為「金剛寶座塔」。
房山萬佛堂北京市房山區磁家務鳳凰嶺下 。初建於唐代,原名「龍泉寺」。萬佛堂之下有著名的孔水洞,是發育在奧陶紀石灰岩地區的巨大溶洞,洞壁存有隋大葉十年 (614年)刻經和隋唐時代雕像,刻經大部溺於水中。
❺ 北京最有名的佛寺都有哪些
1、潭柘寺
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 潭柘寺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雲寺」,但因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故民間一直稱為「潭柘寺」。素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民諺。
2、雍和宮(The Lama Temple)
位於北京市區北二環、清康熙三十三年雍和宮 五大殿(20張)(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駕崩,曾於此停放靈樞,因此,雍和宮主要殿堂原綠色琉璃瓦改為黃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誕生於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牆,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喇嘛廟,特派總理事務王大臣管理本宮事務,無定員。
3、法海寺 ( Dharma-samudra Vihāra) ( Fahai Temple) 法海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北京石景山模式口翠微山南麓。明正統四年(1439年)創建,五年建成。弘治十七年(1504年)重修,本寺的寶貴遺產和主要特色,是具有高度藝術價值的壁畫。
4、碧雲寺位於北京海淀區香山公園北側,西山余脈聚寶山東麓,是一組布局緊湊、保存完好的園林式寺廟。創建於元至順二年(1331年),後經明、清擴建,始具今日規模。寺院坐西朝東,依山勢而建造。整個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進院落為主體,南北各配一組院落,院落採用各自封閉建築手法,層層殿堂依山疊起,三百多級階梯式地勢而形成的特殊布局。因寺院依山勢逐漸高起,為不使總體布局景露無遺,故而採用迥旋串連引人入勝的建造形式。其中立於山門前的一對石獅、哼哈二將,殿中的泥質彩塑以及彌勒佛殿山牆上的壁塑皆為明代藝術珍品。
5、卧佛寺即"十方普覺寺"。它位於西山北的壽牛山南麓、香山東側,距市區30公里。該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壽安寺。以後歷代有廢有建,寺名也隨朝代變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後改名為普覺寺。由於唐代寺內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後來元代又在寺內鑄造了一尊巨大的釋迦牟尼涅磐銅像,因此,一般人都把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6、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門外教子胡同南端東側,它不僅是北京城內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古剎,也是中國佛學院、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所在地,是培養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交化的重要場所。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漢族地區佛教中國重點寺院。
7、戒台寺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的馬鞍山上,始建於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遼代高僧法均在此建戒壇,四方僧眾多來受戒,故又名戒壇寺,寺內因擁有全國最大的佛寺戒壇而久負盛名。
8、隆安寺位於崇文區東北部白橋南里1號。是北京外城著名佛寺。1984年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隆安寺明景泰五年(1454)始建。萬曆三十七(1609),四川高僧翠林重修佛殿後堂3楹。現在保存下來的形制,雖是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重修的,但仍然可以看到明朝寺廟的建築風格。
9、紅螺寺始建於東晉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原名「大明寺」(明正統年間易名「護國資福禪寺」,因紅螺仙女的美妙的傳說,俗稱「紅螺寺」)。
晉懷帝永嘉四年(公元310),西域高僧佛圖澄東來中國傳教,受到後趙皇帝石勒、石虎叔侄的優禮,遂在後趙國境內弘法授徒,廣建寺塔。他是經國家正式 紅螺寺批准在中國授徒(中國人出家為僧)的第一人,後趙石虎建武末年(東晉永和四年,公元348年),卒於鄴宮寺。據《高僧傳》記載,佛圖澄在後趙弘法30餘年,先後建寺達893所,紅螺寺即其中之一。 紅螺寺為十方常住寺,是我國北方最大的佛教園林,千年來一直是佛教聖地,寺院內歷屆主持多有皇家命派,高僧頻出,佛法超凡。金代有著名的佛覺禪師,元代有雲山禪師,清代際醒(夢東)大師主持紅螺寺,創建紅螺凈土道場,佛教更為興盛。光緒年間,印光僧人來紅螺寺修學凈土法門,後去普陀創建凈土道場,所以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紅螺"之說。
❻ 北京四大名寺是什麼
1、潭柘寺
潭柘寺位於北京門頭溝,這里離市區不算遠,開車過去比較方便,同時這里有著千年古剎的稱號,是京城附近的拜佛聖地,這里歷史非常悠久。曾經規模極大,傳說明故宮便是仿造這里建造,北京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諺語。
紅螺寺為十方常住寺,是我國北方最大的佛教園林,千年來一直是佛教聖地,寺院內歷屆主持多有皇家命派,高僧頻出,佛法超凡,金代有著名的佛覺禪師,元代有雲山禪師,清代際醒(夢東)大師主持紅螺寺,創建紅螺凈土道場,佛教更為興盛。
❼ 北京的佛教聖地有那些
一般人是去游覽,而不是燒香拜佛,門票都不貴.香火最旺的是藏傳佛教的雍和宮,市區內的應該香火旺一些.
妙應寺
妙應寺位於阜城門內大街路北,始建於元代,初名大聖壽萬安寺,遭火焚,明朝再建時改稱妙應寺。因寺內有通體塗以白堊的塔,俗稱白塔寺。現寺內的建築大都為清代所建,僅白塔在火焚中倖免,為元代遺物,至今已700餘年。院中間聳立著白塔,塔下台階可直登塔基,頂端華蓋四周懸掛著36副銅質透雕的流蘇和風鈴,微風吹動,鈴聲悅耳。白塔的形制,淵源於古印度的窣堵坡,由尼泊爾工藝家阿尼哥參加了設計和修建。妙應寺白塔是元大都保存至今的重要標志,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行車路線:乘13、101、102、103、823、812、814路車到白塔寺站下車。咨詢電話:66160211。
法源寺
法源寺在宣武區法源寺後街,宣武門外教子胡同南端的東側,它是北京市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的、歷史最悠久的名剎。法源寺現為中國佛學院和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所在地。古寺藏經館中陳列著東漢、東吳、北魏、北齊及隋唐石雕造像,其中以唐感享三年造像最為珍貴,而明代木雕佛涅盤像,長可十米,是北京最大卧佛。法源寺的丁香很有名,號稱香雪海、曾與崇右牡丹、恭王府海棠並稱京畿三大花事,乃京城絕景。台灣作家李敖的長篇小說《北京法源寺》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現實的法源寺不可錯過!行車路線:乘61路車到牛街南口站下車,沿南橫西街至教子胡同再向東。聯系電話:63533966。
廣濟寺
廣濟寺位於西城大街西四路口西北角,相傳創於金代,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是北京的名剎之一。明天順年間,山西普慧和尚重修古寺,賜名"弘慈廣濟寺"。古寺建築至今保存完好,寺內花木秀麗,院落幽靜。其中雄偉的天王殿,除四大天王"金剛怒目"外,便是明代銅鑄的頭戴天冠的彌勒像和手捧金杵的明鑄銅韋馱像最為珍貴。寺中古樹旁立石碑上刻乾隆帝御制《鐵樹歌》,甚為珍貴。廣濟寺現為中國佛教協會所在地,是全國佛教事務活動的中心。行車路線:乘13、101、102、105、823、812、814路車到西四站下車。聯系電話: 66160907。
覺生寺(大鍾寺)
大鍾寺位於北三環北側,又稱中國古鍾博物館,因寺內大鍾殿懸有一口大銅鍾而得名。大鍾寺古鍾博物館目前收藏鍾鈴類文物439件套,其中永樂大鍾鑄於明代,距今已500多年。鍾身內外整齊地鑄有佛教經典17種,總計227000多字,字體工整、堅韌、相傳為明朝書法家沈度的手筆。永樂大鍾造型精美、鍾聲純厚綿長、穿透性強。清晨可遠傳10餘里。永樂大鍾以悠久的歷史、高超的書法藝術、精美的鑄造工藝而馳名中外,有中外鍾王之譽。除這口大鍾以外,大鍾寺內還陳列元、明、清三代鑄造形式、花紋造型不一的銅鍾近百餘口。行車路線:302、367、718路大鍾寺下。聯系電話:62550819。
戒台寺
戒台寺位於京郊門頭溝的馬鞍山麓,至今有1300多年歷史。戒台是僧人受戒的壇台,也叫戒壇。戒台寺戒台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戒台,有"天下第一台"之說,並可以傳授佛門最高戒律菩薩戒,而成為我國佛教的最高學府。戒台寺素以""戒壇、奇松、石洞"聞名天下。戒台怫龕中113尊泥制彩繪的戒神,出自第四代"泥人張"張銘先生及弟子之手,是難得的藝術珍品。石佛村的明代摩崖造型是北京地區目前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摩崖造像群。行車路線:游7路、931路直達;或乘336、326路至河灘,再轉長途車可達。駕車可從五孔橋洞阜石路到門頭溝區石門營,有路標。聯系電話:69802645。
紅螺寺
紅螺寺位於京郊明珠懷柔縣境內,為歷代佛教聖地,也是京華氣功的發源地。紅螺寺始建於東晉,為十方常住寺,是北方最大的佛教叢林,千年以來一直是佛教聖地。歷屆住持多由皇家命派,高僧頻出,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紅螺"之說。因有紅螺仙女的美妙傳說,當地人稱之為"紅螺寺"。紅螺寺歷屆主持多由皇家命派,高僧頻出,佛法超風。寺內環境幽雅,古木參天,經年常青,其中紫藤寄松、御竹林、雌雄銀杏號稱三絕景。行車路線:宣武門乘游6、游16路直達,或東直門乘916、936路至懷柔再轉車。駕車可從三元橋下京順路,沿迎賓館北路行5公里即到。聯系電話:60681639 。
敕賜和平寺(花塔寺)
敕勒和平寺位於位於八達嶺長城南麓、昌平衛星城西北15公里的龍鳳山腳下花塔村內,又名花塔寺,始建於唐代。寺院處在龍鳳山的龍尾山坳之下,山峰險峻,景色秀麗。寺院建築規模宏大,殿堂錯落有致,遮掩於參天古樹之中。敕勒和平寺是歷代北京佛事活動中心。敕勒和平寺恢復了每年陰歷初五和九月初九唱大戲四天的文化傳統,使花塔和平寺廟會又成了聞名京、津的傳統廟會。行車路線:德勝門乘345路到昌平終點換乘357路到南口鎮下車乘小公共汽車直達;或從北京北站早7:00乘火車到南口站下車,再轉乘小公共汽車直達。
聯系電話:69778491,69778497。
雲居寺
雲居寺位於北京西南房山區境內的白帶山下,它的石經山藏經洞及唐、遼塔群構成了我國古代佛教文化一大特色,被評為北京旅遊世界之最。雲居寺始建於隋末唐初,是我國佛教經籍薈萃之地。寺內九個藏經洞珍藏著浩瀚的石經、紙經、木板經,號稱三絕。除了佛教三絕與千年古塔外,寺中還珍藏著令世人矚目的佛祖舍利,為千年古剎增添了一份祥光瑞氣。雲居寺是國內外著名的佛教寺院,享有"北方巨剎"的盛譽,它特有的幽靜環境、奇特的秀麗風光,蘊涵著濃郁的佛教文化特色。行車路線:從天橋做917至雲居寺、十渡,5月--10月在前門乘游10路(北京南站--雲居寺),都可直達雲居寺。聯系電話:61381612。
❽ 北京市區有什麼有名的佛教寺廟
北京市區有名的佛教寺廟有很多,這里列舉5個:
1、廣化寺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什剎海北邊的鴉兒胡同31號,是一座北京著名的大型佛教寺院,也是北京市佛教協會所在地。廣化寺坐落在什剎海後海的北岸,東鄰銀錠橋,西鄰宋慶齡故居。全寺佔地面積20餘畝,擁有殿宇329間,共分中院、東院和西院三大院落。
2、通教寺
位於北京市東直門內針線胡同的尼僧寺廟,它的歷史可追溯到明代。它最早為明代一太監創建,清代明改建為尼寺,更名為「通教禪林」。1942年,開慧勝雨對該寺進行了擴建。將山門改為坐西朝東,又遷移寺廟周圍的居民,廟區擴大到4畝多地,還將廟更名為「通教寺」。
3、天寧寺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外護城河西岸北濱河路西側的天寧寺前街上。寺中有北京最高的密檐式磚塔,為遼代時所建。天寧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年間,當時叫「光林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到唐代該寺名叫「天王寺」,天王寺在明初,明成祖下旨重修該寺,天王寺在明正統年間又重修時改名「天寧寺」。
4、龍泉寺
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始建於遼代應歷初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附近有大覺寺、上方寺、黃普院、妙峰庵.朝陽洞等寺院遺址,是歷史上的佛教興盛地區。 龍泉寺始建於元世阻忽必烈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清雍正年間重修,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繕。光緒元年及民國時期都有維修。
5、雲居寺
始建於隋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至遼聖宗時期(公元983—1011年) 形成五大院落、六進殿宇,金、元、明、清各代都有修葺。1942年遭到日本侵略軍轟炸毀環。寺的南北有兩座遼塔對峙,南塔又稱藏經塔,地下有藏經穴,塔已無存。北塔原名舍利塔,又叫羅漢塔,高三十米。下部為樓閣式,中間空,有磴道可登;上部是覆缽形,有相輪、寶頂。這種建築形式在中國現存古塔中極具特色。
參考資料
北京寺院_北京佛教協會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