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故宮歷時多少年建成
摘要 北京故宮歷時14年建成。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也就是1406年,建成於永樂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其時稱紫禁城,1925年始稱故宮。
Ⅱ 故宮是哪一年建成的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永樂四年),1420年(永樂十八年)基本竣工,歷時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宮殿的基礎上興建。明初主持設計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蘇州人)。
Ⅲ 故宮是什麼朝代建造的
故宮是明朝建造的。
北京故宮由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開始建設,到明代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歷時14年,佔地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
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
(3)北京故宮歷時多少年建成擴展閱讀:
故宮又稱紫禁城的原因
故宮的一草一木都是具有某種象徵意義的,它體現了古代中國的文化精華。而「紫禁城」這個名字就與中國古代哲學和天文學有很大的關系。古代中國人祟尚天人感應或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就是模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而建的。
古代天文學把恆星分為了三垣,周圍環繞著二十八星宿,其中紫垣(也就是北極星)正處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裡的「紫」,就是「紫垣正中」的紫,意喻為皇宮也是人間的「正中」。
而「禁」則指是皇室所居,尊嚴無比,嚴禁侵擾的意思。游覽故宮的朋友應該會發現故宮里的宮殿名,都有「仁」、「和」、「中」、「安」等字,比如中和殿、太和殿等。
這些字眼所代表的意義即是中國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中正」,「仁和」,突出傳統的儒家理念。所以舊時的人們稱北京城為紫禁城了。
Ⅳ 北京故宮歷時多少年建成
北京故宮歷時14年建成。
Ⅳ 故宮有多少年的歷史
故宮1420年建成,到現在(2019年)已經599年了。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
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
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
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5)北京故宮歷時多少年建成擴展閱讀:
故宮的主要建築:
1、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古代宮殿建築,東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位於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宮奉天殿建成,稱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
2、中和殿
中和殿,是北京故宮外朝三大殿之一,屬於明清傳統宮殿建築。位於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間。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並接受執事官員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親祭,如祭天壇、地壇,皇帝於前一日在中和殿閱覽祝文。祭先農壇舉行親耕儀式前,還要在此查驗種子和農具。
中和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初稱「華蓋殿」。嘉靖時遭遇火災,重修後改稱「中極殿」,現天花內構件上仍遺留有明代「中極殿」墨跡。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極殿為中和殿。
明清兩代,中和殿的使用功能基本上相同,即皇帝到太和殿參加大型慶典前在此休息准備。皇帝在中和殿通常都先接受主持慶典的官員朝拜和奏事,再到太和殿參與慶典。
另外在每年春季的先農壇祭典時,皇帝都會先到中和殿閱讀寫有祭文的祝版,查看親耕用的農具。在參與天壇、地壇、社稷壇、太廟的類似活動前,皇帝也會在這里閱讀祭文。
清代每七年纂修一次皇家家譜。纂修工作完畢後就會在中和殿上舉行儀式,送呈皇帝審閱。給皇太後上徽號時,皇帝也要到中和殿閱讀擬好的奏摺。
有時候皇帝也會在這里召見官員或賜食。
3、保和殿
保和殿(the Hall of Preserving Harmony),是明清傳統宮殿建築,屬於北京故宮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築。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幾經焚毀、重建。現存主體梁架仍為明代建築。
保和殿於明清兩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冊立皇後、皇太子時,皇帝在此殿受賀。
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賜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場面十分壯觀。賜額駙之父、有官職家屬宴及每科殿試等均於保和殿舉行。每歲終,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寫宗室滿、蒙、漢軍以及各省漢職外藩世職黃冊。
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至順治十三年(1656年),順治帝福臨曾居住保和殿,時稱「位育宮」,大婚亦在此舉行。
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時稱「清寧宮」。二帝居保和殿時,皆以暫居而改稱殿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故宮
Ⅵ 北京故宮是什麼時候建立的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永樂四年),1420年(永樂十八年)基本竣工,歷時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宮殿的基礎上興建。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築。
Ⅶ 紫禁城是什麼時候建立的 多長時間建成的
北京紫禁城籌建於明成祖永樂(公元1404年~公元1424年)五年,興建於永樂十五年至十八年。整個營造工程由侯爵陳圭督造,具體負責是規劃師吳中。
從明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起,明成祖集中全國匠師,征調了二、三十萬民工和軍工,經過14年的時間,建成了這組規模宏大的宮殿組群。清朝沿用以後,只是部分經過重建和改建,總體布局基本上沒有變動。
清代宮殿修造,由內務府會同工部共同掌管。內務府設營造司,負責紫禁城的修繕事宜。營造司設「樣房」和「算房」,負責設計圖紙,製作「燙樣」和估算工料。
雍正十二年(1734年),由工部刊行《工程做法》,作為壇廟、宮殿、倉庫、城垣、寺廟、王府等房屋建築設計、施工、工料核算的准繩。
建築施工總計十一個專業,約二十餘個工種,分工明確,各有所司。主要有木、瓦、石、扎、土、油漆、彩畫、裱糊等八大專業。各專業相互配合,共保工程質量。
(7)北京故宮歷時多少年建成擴展閱讀
北京紫禁城佔地面積724250平方米,還沒把護城河與城牆的綠化帶計算在內。宮殿建築總面積達163,000㎡。
紫禁城是一座長方形的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牆圍繞,城牆的外沿周長為3428米,城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是護衛紫禁城的重要設施。城牆四邊各有一門,南為午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
建築法式是指以木構架為主要結構方式的中國古代建築向標准化、定型化發展中形成的一整套專項制度。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刊行的《營造法式》是關於宮室、壇廟、官署、府第等建築的設計、施工和用料的規范。
據此,現代建築史家將古建築房屋的各部分及其構件的規格尺寸、比例關系和做法要求等簡稱為「法式」。城牆的四角有四座設計精巧的角樓。
紫禁城宮殿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其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庄嚴、和諧,都可以說世上罕見的。
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之大成,是中國二千多年專制社會皇權思想的集中體現。與中國歷代皇宮一樣,故宮的總體規劃和建築形制完全服從並體現了古代宗法禮制的要求,突出了至高無上的帝王權威。
紫禁城宮殿的建築法式在繼承以往標准化、定型化傳統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頒行的《工程做法》是針對包括宮殿建築在內的房屋建築修造的條例規范,將宮殿修造的法式要求進一步制度化。
明清宮殿的建築法式較之以往更為完整、詳盡、實用,在地盤布局、台基欄桿、大木構架、屋頂式樣、牆體形制、內外裝修及油飾彩畫等諸多方面都有明晰規定。
建築法式的制度化,一方面標志著建築體系的高度成熟,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強化工程管理,但另一方面也有僵化的趨勢,使建築設計者的創造力受到極大的限制。
Ⅷ 故宮是什麼時候建成的
故宮是在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兩代皇族居住的宮殿,舊稱為紫禁城。
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現如今故宮很多地方已經公開展示,可以讓大家全方位的了解故宮。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定都於南京,之後發生靖難之役,朱棣篡位當上了皇上,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朱棣聽從了大臣的建議,決定遷都北平,也就是現在的北京,於是故宮也開始得以建造。
在故宮的整個修建過程中,動用了近百萬的民工,工程十分的浩大,花費的金錢財力也十分的巨大,故宮建造完成之後,朱棣帶領文武百官遷都北平,也讓我們看到了現如今的故宮。
Ⅸ 故宮建於哪年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
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9)北京故宮歷時多少年建成擴展閱讀:
故宮旅遊攻略
一、開放時間
故宮博物院全年開放,開放時間按照淡、旺季會有所改變,遇到法定假期也會延長或縮短開放時間。除法定節假日外,故宮博物院全年實行周一全天閉館的措施。
1、旺季:4.1-10.31。開始售票、開放進館時間:8:30;止票時間(含鍾表館、珍寶館):16:00;停止入館時間:16:10;閉館時間:17:00。
2、淡季:11.1-3.31。開始售票、開放進館時間:8:30;止票時間(含鍾表館、珍寶館):15:30;停止入館時間:15:40;閉館時間:16:30。
二、門票信息
1、北京故宮門票價格旺季60元/人,淡季40元/人。
2、珍寶館(即進入寧壽宮區,還包括戲曲館、石鼓館)10元/人。
3、鍾表館(即進入奉先殿區)10元/人。
4、優惠信息:
(1)大、中、小學生(含港、澳、台學生,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憑學生證或學校介紹信,可購學生票,20元/人。
(2)6周歲(不含6周歲)至18周歲(含18周歲)未成年人,可憑身份證、戶口本或護照購買學生票,20元/人。
(3)60歲以上(含60歲)老年人憑身份證原件,門票半價優惠。
(4)持有本市社會保障金領取證的人員,門票半價優惠。
(5)離休幹部憑離休證,免票參觀。
(6)6周歲(含6周歲)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兒童免票參觀。
(7)殘疾人憑殘疾人證件,免票參觀。
(8)「三八」婦女節,婦女享受門票半價優惠。
(9)「六一」兒童節,14周歲以下兒童(含14周歲),免費參觀。隨同家長一人享受半價優惠 。
(10)「八一」建軍節,現役軍人憑有效證件,免費參觀。
Ⅹ 故宮是幾幾年幾月幾日建成的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10)北京故宮歷時多少年建成擴展閱讀;
故宮舊稱為紫禁城,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由外朝、內廷兩大部分組成。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東有文華殿,西有武英殿為兩翼,是朝廷舉行大典的地方。
外朝的後面是內廷,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以及東、西六宮等,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和皇帝、後妃們居住的地方。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