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人吃的水是從哪條河引入的呢
北京水源:密雲水庫、地下水、南水北調(丹江口,長江水)
⑵ 北京喝什麼牌子的桶裝水最好啊,希望專業意見
北京桶裝水四大品牌:雀巢,娃哈哈,燕京,樂百氏。據說農夫山泉將於2017年1月重新進入北京市場,也是很好的牌子。
雀巢產地天津盤山,水源地算是不錯的。他的防偽技術也是升級很快,目前比較好的了。
娃哈哈產地河北高碑店,牌子也是比較知名的。
燕京北京本地水,水廠也相當有規模。
樂百氏剛被收購,具體情況不了解。
品牌水很多假水,行內稱2號水,最重要的是每桶水都要當著送水工的面查防偽,如果沒時間,至少要求送水工把防偽標給你留下,這樣水店就知道你在意這個,不敢給你送假水了。
⑶ 北京市裡的供水來源
北京供水主要為順義,懷柔,平谷的地下水!不像媒體說的那樣來自密雲水庫!那隻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如果說北京喝的都是郊區的地下水的話,影響不好!所以媒體都說喝的水60%都來自密雲水庫!大家都能看見從密雲水庫引到北京的京密引水渠里的水都不足50公分高!哪夠北京這么大的城市生活用呢!生活用的水大部分來自郊區的地下水,主要是我以上說的三個郊區!其中順義供給量最大!如果大家注意的話在順義潮白河牛欄山段兩邊全是機井不停的工作!全是為北京供水的!南城地下水短缺已經到了地面下沉的地步了!估計不久的將來北京的地下水一定會匱乏無幾了!真實我們水利人悲哀!
⑷ 北京香山已經不讓遊客取泉水了,喝什麼水比較天然
回答之前,特意去查了一下香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原來遊客取水讓香山泉水瀕臨枯竭,嚴重威脅到了當地的動植物生存。確實,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對健康生活要求的提高,想要喝來自自然的優質好水是人們越來越渴望的事情,一發現好水,大家就趨之若鶩,導致了自然資源的胡亂採集。這實在是個問題!
要喝天然好水,我倒是可以推薦一款價格中肯又確實好的水——天格爾天山雪融水,這是我在超市裡無意間買到的,用藍色的水滴形瓶子包裝,讓人感覺透徹幽藍,清冽怡然。在那麼多的水品牌中,我發現還是天然的好,科技再發達,好水還是做不出來的。而天格爾天山雪融水是直接取自新疆天山天格爾峰的冰雪融水,天山沒去過,但就因為幾乎很少人去,所以才沒有被污染,據說,天格爾峰上只有中科院天山冰川站的工作人員駐守,進行對天山冰川的研究。而天山雪融水的生產,完全是在他們的監制下進行的。
翻看一些資料,發現天山天格爾峰地處亞洲中心,最高海拔4480米,全年溫度都在0攝氏度以下,遠離一切污染,更是中國1號冰川的所在地。萬年老冰的補給,讓雪融水的冰川濃度僅次於純冰川水,水的活性超強,是中科院天山冰川站認可的優質淡水資源。
⑸ 現在北京的人喝哪的水
我從網上找到的,真長知識。
在用上自來水之前,北京人喝哪裡的水?答案是井水。
北京城區曾有1258眼水井,好多胡同都是以水井命名的:甘井、濕井、苦水井——解放前,老北京光以井命名的胡同就有80多條。
胡同在蒙語里是「水井」的意思。元朝時,統治者建設元大都仍保留著草原游牧民族擇水而居的習慣,在沒水的地方就打井。那時,北京地下水位比較高,挖幾米就能見水。蒙古族從游居變為定居,一座座四合院之間就形成了一條條胡同。北京地勢西高東低,為防止洪水,胡同東西向比南北向的多。還有些胡同是斜向的:楊梅竹斜街、李鐵拐斜街、櫻桃斜街、棕樹斜街、煙袋斜街,歷史上都是舊河道。
清朝末期,為了故宮的消防用水,人們先在孫河修建地表供水站,用人力拉水送到城裡,以後逐漸在東城有了少量供水管網。1942年北京大旱,孫河地表水廠停辦。
隨後,北京逐漸從喝井水過渡到使用自來水。而自來水肯定不像其名字——水龍頭一開,水就源源不斷。
解放後,北京逐漸從消費型城市變為生產型城市,重點發展了冶金、化工、電力、煉焦、水泥、機械等高耗能、高耗水的重工業,在上世紀80年代一度成為中國北方重工業城市之重,超過了沈陽、太原和天津。上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地下水源日漸減少,北京不得不把密雲水庫作為城市飲用水源,每天向城市供水117萬噸。
在地表水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北京城市用水不得不靠超采地下水來維系——北京的地下水可開采量為年平均25億立方米,然而自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每年開采28億至29億立方米。北京累計超采50億立方米地下水,形成了以規劃市區東部為中心的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積達2000多平方公里。地下水超采引起湖泊萎縮、濕地減少、水質惡化、一些大泉逐漸消失、林木枯萎死亡、地面下沉、市政設施被破壞。
更糟糕的是,工業的盲目發展又給北京造成了嚴重的水污染,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治理。水資源消耗和水污染之間陷入惡性循環。
隨著五大水系來水的減少和水流流速的降低,一部分水流在北京城區逗留的時間加長,被城市垃圾污染的機會也增多。加上氣候和城市熱島效應導致水溫升高,掉落河中的動物屍體和枯枝落葉更易腐敗,污染嚴重的水體發黑發臭。水中的有機物超出河道自凈能力,水體容易富營養化,藻類嚴重滋生。現在,北京許多水體表面呈深綠色,藻類過度生長。2007年春夏,王建等人在「城市樂水行」活動中目睹很多企業造成的污染——燕山石化往牛玉口水庫排放污水,石景山電廠、高井電廠給永定河帶來粉煤灰污染。
「其實,城市水系不只是提供生活和生產用水,它還能參與微循環、調控城市氣候。過去,北京城中河道、湖泊、坑塘占的面積較大,而街道和建築占的面積較小,這使城市氣候能良性循環。以前,我們炎炎夏日坐在綠蔭下和水旁邊感到清爽宜人,是因為水蒸發帶走了熱量。發達的水系就像一部大空調,自動調節著城市的溫度和濕度。」王建說。
「北京城建築和道路面積擴展了幾十倍,河道和湖泊被填埋、遮蓋。瀝青路面和水泥建築堵塞了地面上原有的許多微孔,使淺層地表水無法參與微循環,無論烈日把固化的地表曬得多燙,水分也不能蒸發帶走熱量。三伏天中午,天安門廣場的地表溫度超過60攝氏度,相當於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溫度。」
「北京一直很少考慮生態用水的問題。缺少必要的生態用水,容易引起城市熱島效應、土地乾旱化、河床乾枯、地下水位下降、林木枯萎和沙塵暴肆虐。」王建說,相關圖片顯示,北京大片坑塘乾枯;官廳水庫乾枯,周邊土地沙化嚴重;房山區葫蘆垡村的永定河河道內甚至建起了高爾夫球場;2007年3月,人們在乾涸的昆明湖裡放風箏。
建水庫初衷難實現
王建認為北京不同年代為解決水問題採取的措施,「可謂絞盡了腦汁」。
「上世紀50年代,修建官廳、十三陵、密雲水庫;60年代,開挖京密引水渠;70年代,打了4萬眼機井;80年代,壓縮200萬畝農田灌溉面積;90年代,調整產業結構,開采戰備水源;今天,北京附近再也找不到足夠的清潔水源,只能耗巨資進行南水北調。這不能不令我們警醒。」
上世紀50年代,中國興起修水庫的浪潮,至90年代,已建水庫8萬多座。從1954年起,北京周邊先後建成了官廳、密雲、懷柔、海子4座水庫,總庫容為93億立方米,80~90年代建成了田村水廠、懷柔水源九廠、密雲水源十廠等,以此彌補城市供水的不足,但是進入80年代後期,降水量嚴重衰減,再加上上游層層攔截,導致地表水供水不足。
水庫一般都建在河流的上游或中游,修建初衷是洪水季節攔截洪水,枯水季節補給河水。水專家王同禎指出,這只是一廂情願,水庫一旦建成,就有了自己的利益和要求,有自己的運行規律,異化為下游公共利益的對立面,水庫不代表流域的利益,只代表水庫擁有者的利益。枯水期水庫不會放水接濟乾渴的下遊河流,而是為了蓄水發電,攔截本已少得可憐的河水,造成下游斷流無水。「整個華北平原歷史上河流縱橫、湖泊星布,如今有河皆干、湖泊無影,已經由中國的外流區變成了如新疆一樣的內流區。其原因就是我們在燕山、太行山區,在那些流向華北平原的河流的上游修建了數不清的水庫,這些水庫起到的作用,無非是把下游華北平原優良的水環境以及應在華北平原產生的效益挪到了上游而已。」
「不久前,河南林縣紅旗渠精神大型展覽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觀者如潮。修建紅旗渠的精神無疑是偉大的,但紅旗渠澆灌了幾十萬畝農田的效益卻是以漳河水的斷流以及下游古城滄州一帶無水、百姓吃深採的地下水導致氟中毒為代價的,孰得孰失?也許終有一天,我們需要拆除一些水庫來恢復華北平原的水環境,讓那些生活在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衛河、馬穎河、漳河、南運河等60多條河附近卻從沒見過河水的人們,看到祖先世世代代廝守的河流曾經怎樣碧波盪漾,怎樣歡騰地奔向海洋。」北京市文物保護協會會員、曾出版《水鄉北京》一書的王同禎說。
密雲水庫:3種發展模式都威脅北京水安全
密雲水庫1960年建成,當時其功能是以防洪、發電、農業灌溉、水產養殖和城市供水為主,流域面積15788平方公里,水庫最大蓄水量為43.7億立方米,平均年徑流量11.9億立方米。
很難想像,密雲水庫這個水源水庫竟然一度成為大型旅遊基地。由於密雲庫區人口密度較高,土地資源有限,山地農業、林業資源開發潛力不大,工業發展受到一定製約。於是,人們想發展旅遊業。1981年6月,一家權威報紙發表建議把密雲水庫辦成「千人住,萬人游」的旅遊基地的內參文章。水庫管理處和幾家單位建設了度假村,很快,密雲水庫星期天遊人的數量迅速突破了萬人次大關。
這使密雲水庫的水質發生了變化:長期受面源污染影響,總磷、總氮有逐年增加趨勢,水質已由多年貧營養型演變為中營養型,對水庫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構成潛在威脅。目前,密雲水庫水環境處於准可持續發展狀態。這是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對密雲水庫1991年~2001年的11年監測分析結果。
「大規模旅遊不但會對水庫造成嚴重污染,遊艇洗艙廢水、各種賓館飯店培訓中心洗浴污水、遊客的垃圾糞便、野炊殘羹剩飯等隨暴雨徑流進入密雲水庫,污染水體;水上活動可將大腸桿菌、X體、螺旋體等病原菌帶入水體,對密雲水庫將來作為飲用水源造成嚴重威脅。」
值得慶幸的是,「北京市政府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成立了水源保護機構,在水庫周圍劃分了一級、二級、三級水源保護區,並制定了《密雲水庫水源保護條例》,作出了禁止在密雲水庫地區開展大規模旅遊活動的決定,拆除了度假村,取締商業飲食網點,禁止未經批準的機動船下水,並實行汛期封路、封壩制度。」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停止發展旅遊業之後,人們又將腦筋放到了鐵礦開發上。
密雲水庫周邊有大量的鐵礦資源,勘探發現水庫下面是一個儲量達1億立方米的大鐵礦。一時間,縣里開礦、村裡開礦、農民自己也開礦。村村開山炸石,戶戶采礦選礦,把岩石上的灌叢破壞殆盡,土壤被剝離,水土流失到處可見。「密雲是石質山區,土層很薄,一些樹木是1960年建水庫時種的,許多陡峭的岩體生長著成片的自然灌叢,遮擋著裸露的灰岩,水庫才呈現出山清水秀的景色。可悲的是,打眼放炮開山炸石,一瞬間就可以讓它面目全非。據中科院山地災害研究所的研究,在純自然狀態下,灰岩植被破壞後,岩石變為1公分厚的土壤需1萬年,從這些土壤中長出灌叢要1000年。」
密雲鐵礦品位低(7%),開采過程產生的廢石量非常大,巨量的廢石堆入山谷,在暴雨洪水作用下,時刻潛伏著泥石流的危機;特別是選礦之後的尾礦庫未按工程規范進行堆沙,形成一個個人工礦砂湖,給密雲水庫生態安全造成巨大威脅。
上世紀80年代迅速發展的鐵礦采選等行業,不斷向河道排入大量未經處理的廢水和污水,使得密雲水庫上游水質呈明顯下降趨勢:潮河戴營斷面鐵離子濃度常年超過V類標准。造成河道淤積、水體水質惡化。「我們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在《密雲鐵礦開發的環境影響評價研究》中這樣下結論:密雲開礦不僅破壞生態,還造成河道阻塞、水庫淤積,礦區內有害元素帶入地表,對水庫產生有害影響,所造成的繼發性生態破壞是長期的和難以控制的。嚴格限制鐵礦開采規模,禁止鐵礦自采與群采,嚴格執行鐵礦開發的復墾規定,環保部門應制定嚴格措施並嚴格監督管理,防止鐵礦開發大量佔用土地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河道堵塞、水庫淤積以及泥石流等生態災害發生。」王建說。
在政府下令停止鐵礦采選後,人們又開始在密雲水庫用網箱養魚。「開始時,在走馬庄一帶庫區只有0.03公頃網箱,沒幾年的工夫,規模已高達4.5公頃,網箱養魚在密雲水庫迅速發展起來。」
看起來,網箱養魚比旅遊業和采礦業更環保。其實不然,「結果大大出乎意料。根據我們對密雲水庫網箱養魚的環境影響評價研究,養魚時投入水中的大量餌料、魚類排入水體的糞便,會對水體造成極為嚴重的有機污染,其污染程度相當於5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向水庫排污。」王建此時參加了密雲水庫網箱養魚的環境影響評價研究。
「我們算了筆經濟賬:養魚成本高於養魚收益,年總收益僅為400萬元,養魚個人每年承擔的養魚成本高達690.8萬元,而國家每年承擔的環境成本為421.6萬元,自然資源耗竭成本為每年300萬元,環境代價巨大。密雲水庫周邊開發,一年可以創造1.5億元經濟收益。而它作為水質符合飲用標準的水體,1立方米水價值1元,30億方水就是30個億。」王建指出,密雲水庫開發和保護的經濟賬很明了,相繼對旅遊業、采礦業和網箱養魚舉「紅牌」是明智之舉。
官廳水庫:這盆水「起起伏伏」
官廳水庫作為北京飲用水源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其修建之初,功能定位是防洪、興利,只有門頭溝幾十萬人一直飲用官廳水。但隨著北京城區地下水開采過量,上世紀80年代,官廳水庫成了北京的地面飲用水源地,與密雲水庫並稱北京「兩盆水」。
其中,在官廳水庫上游發生的沙城農葯廠污染事件,拉開了中國環保事業的序幕。
沙城農葯廠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文革」前,向國外購買滴滴涕,但當時發達國家已經限制生產,為此中國化工部從國外購買全套設備,1968年在官廳水庫畔建起此廠。不止化工,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官廳流域上游興建了化肥、造紙、制葯、紡織、皮毛、橡膠、機械、冶金、煉焦、有色金屬、采礦等大量工業企業。
1972年春,懷來、大同一帶的群眾因吃了官廳水庫有異味的魚,出現惡心、嘔吐等症狀。「當時的時代背景很特殊,甚至有人以為是階級敵人搞破壞,問題很嚴重。」面對十年動亂和左傾思想的干擾,周總理親自過問,最後國務院作出批示,由萬里任組長的官廳水庫水源保護領導小組迅速成立,對官廳水庫上游的污染源、入庫河系、污水灌溉和庫區水質、底泥、水生生物的污染狀況以及污染物與人體的健康對應關系等等,進行了綜合調查和實驗研究。王建當時是這個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工作人員。
原國家計委、原國家建委向國務院作出《關於官廳水庫污染情況和解決意見的報告》,報告稱,「經化驗,證明水質已受污染,並有急劇增加的趨勢,水庫盛產的小白魚、胖頭魚,體內滴滴涕含量每公斤達兩毫克(日本規定不得超過0.11毫克)。今春從水庫收購的4萬斤魚,不敢出售」。「官廳水庫水質惡化是由於水庫上游受到沙城、宣化等地工業廢水的嚴重污染。官廳流域污染較重的企業有242個,排放最嚴重的77個;年排廢水1.2億立方米,約占水庫多年來水量的8.3%;其中,年排有毒廢水6400萬立方米,占總廢水量的一半;污染最重的是宣化,其次是大同、張家口市和下花園。」
從1973年開始,國家對官廳水庫上游的污染企業,按其規模、性質分別確定了相應的治理方案。為此,國家和有關部委撥出專款近3000萬元投入官廳治理,對沙城農葯廠等所有污染源展開了治污攻堅行動。
王建介紹說:「從1971年至1983年,官廳流域經濟迅速增長,但水環境質量沒有相應惡化,屬於輕度污染。1984年以後,由於管理體制原因,官廳水系水源保護領導小組名存實亡:環境管理日益削弱,連每年7萬元的日常辦公經費都成問題,工作用車也被挪用,大部分管理人員開始陸續調離。流域內各省市自治區各自為政,官廳流域重污染的企業上了一個又一個——造紙廠、製革廠、釀酒廠、水泥廠、化肥廠、煉鐵礦、小金礦,污染越來越多。一條條污染帶直奔洋河、桑乾河、媯水河,有機污染日趨嚴重,甚至造成官廳水庫出現富營養化。真是載不動幾多愁,一條臟水向東流。」
「官廳水庫水量銳減,水質惡化。2001年徑流量為7.8億立方米,入庫水量銳減,出庫1.2億立方米,相應庫容為2.61億立方米;水體水質多為V類,全流域水環境以有機污染為主,主要污染物是高錳酸鹽、氨氮等。主要入庫河流水質為IV~V類。」
1997年,因北京部分市民發現來自官廳水庫的水有異味,官廳被迫退出首都飲用水源。此後,該水庫僅用於工業、農業灌溉和城市河湖補水。
近年來,首都飲用水再度告急,官廳水庫及其周邊的全面治理再次提到重要議事日程,重新啟用官廳水庫作為北京第二大飲用水源地已是勢在必行。
⑹ 在北京喝什麼水呢
燒開的自來水最好。
⑺ 北京市民的生活飲水主要來自()A.官廳水庫B.密雲水庫C.十三陵水庫D.懷柔水
北京位於太行山、燕山和華北平原的結合部,是我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交往中心.
北京市人口密集,工業發達.建於1958年的密雲水庫是北京市飲用水的主要來源,北京市民每飲用五杯水就有三杯來自密雲水庫.
故選:B.
⑻ 北京的城市飲用水水源來自哪裡
北京的城市飲用水
主要水源地
1.密雲水庫:北京密雲縣,1960年9月建庫。今年8月31日密雲水庫蓄水量為11.6億立方。
2.京密引水渠(北京供水大動脈):
始建於1960年,二期工程完成於1966年。源自密雲水庫的白河主壩,流經懷柔水庫、頤和園昆明湖,最後在濱角匯入永定河引水渠,其中自昆明湖至濱角段與濱角至玉淵潭的永定河引水渠稱為昆玉河。京密引水渠共流經北京市的5個區縣,依次是密雲縣、懷柔區、順義區、昌平區和海淀區。(題主在頤和園看到的小水渠就是這個)
3.潮白河:(1)潮河:河北承德豐寧縣,流經古北口入密雲水庫;(2)白河:河北張家口沽源縣,沿途納黑河、湯河等,東南流入密雲水庫。出庫後,兩河在密雲縣河槽村匯合始稱潮白河,有5閘8橋,即:牛欄山橋、向陽閘橋、俸伯橋、潮白河大橋、河南村閘橋、柳各庄閘橋、蘇庄閘橋、沮溝橡膠壩。潮河和白河供應了密雲水庫90%的水。
4.官廳水庫:河北張家口懷來縣。1954年建成,新中國成立後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庫。20世紀80年代後期,庫區水受到嚴重污染,90年代水質繼續惡化,2000年停止向北京供給飲用水。
5.永定河:
北京最大水庫,北京母親河。源於山西省寧武縣的桑乾河,在河北省懷來縣納源自內蒙古高原的洋河,流至官廳始名永定河,為官廳水庫供水。
永定河門頭溝段有官廳水庫、冊田水庫、友誼水庫、珠窩水庫、齋堂水庫、落坡嶺水庫、三家店水利樞紐;永定河豐台段有攔河閘、泄洪閘、大寧水庫、滯洪水庫(包括:稻田水庫、馬場水庫)、聯通閘、退水閘。現已斷流30餘年,2010年北京啟動「建設永定河綠色生態走廊計劃」,投資170億,無進展。
2006年10月,永定河三家店段二期治理工程啟動並於2010年完工,永定河恢復成為北京城區的飲用水源之一。河水在三家店水庫截流後,經永定河引水渠直接引進城區。
6.永定河引水渠:建成於1956年,西起門頭溝三家店,途經模式口、玉淵潭,最後到達西便門與護城河貫通,全長約25公里,底寬20米,是北京第一條大型人工引水渠。該引水渠的主要功能是將官廳水庫的水源輸往石景山工業區和北京城區,也是北京的水源河道之一,並且具有一定的排洪功能。隨官廳水庫一起停止向北京供給飲用水。2010年,隨永定河治理,部分恢復供水。
7.地下水水源:平原地區對地下水的過度開發是非常可怕的,北京10年抽取地下水相當於2800個昆明湖,地面沉降極其嚴重。
⑼ 北京地區喝什麼水好還有水的一些問題
我們每天都要喝水,但喝什麼水好? 不是可樂,不是含糖飲料,也不是碳酸飲料。其實,日常以喝水及綠茶水最好(每天8杯)。怎樣選擇水呢? (1)礦泉水。真正礦泉水是好的,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有的礦泉水所含礦物質不成比例,則不一定好。特別是有的礦泉水實際是人工將純凈水中加入幾種礦物質微量元素,很難保證自然正常比例,可能還會缺少某些需要的微量元素,應選擇正宗品牌水飲用。 (2)純凈水(蒸餾水、太空水),把所有有害無害的物質、元素都去掉了。若飲用及燒飯全用純凈水,水中各種微量元素都沒有了,長此以往,可能會有潛在危害。用於泡茶飲用,保持茶水口感好,但不宜多用。特別是老人及小孩不宜長期飲用。 (3)再過濾的自來水。從水廠處理過的自來水,已經細菌等35項監測,但經過水管網及水箱到水龍頭的水,最好還是使用簡便、經濟的活性炭凈化器再過濾後使用。 日常用水也應注意。早上放掉一夜水管中的死水。飲用水可先放幾個小時再用(但不宜超過一天)。儲存3天以上的老化舊水,其分子結構受不到撞擊而變形,不宜飲用。開水一般沸騰3分鍾,不要煮沸過久,水不開或煮沸過久都不好,反復煮沸及暖瓶中存了幾天的水都不宜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