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地區怎麼劃分
截至2020年,北京市共轄16個市轄區,分別是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豐台區、石景山區、海淀區、順義區、通州區、大興區、房山區、門頭溝區、昌平區、平谷區、密雲區、懷柔區、延慶區。
北京地處中國北部、華北平原北部,東與天津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相鄰,中心位置東經116°20′、北緯39°56′,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也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辦公所在地。
北京的地勢:
北京市山區面積10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62%,平原區面積為6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38%。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
境內流經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穿過崇山峻嶺,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匯入渤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北京市行政區劃
② 北京區劃有哪些
16個市轄區。
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豐台區、石景山區、海淀區、順義區、通州區、大興區、房山區、門頭溝區、昌平區、平谷區、密雲區、懷柔區、延慶區。
簡況: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
北京位於北緯39度56分、東經116度20分,地處華北大平原的北部,東面與天津市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省相鄰。
③ 北京市裡是哪幾個區,屬於郊區的是哪幾個怎麼分的
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共轄16個市轄區,其中北京郊區包括有大興區、通州區、順義區、昌平區、門頭溝區、房山區、懷柔區、平谷區、密雲區、延慶區。具體區分如下:
1、北京城六區: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豐台區、石景山區。
2、北京近郊區:大興區、通州區、順義區、昌平區、門頭溝區、房山區。
3、北京遠郊區:懷柔區、平谷區、密雲區、延慶區。
(3)北京以前幾個區是如何劃分的擴展閱讀
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境內流經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穿過崇山峻嶺,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匯入渤海。
北京郊區地處華北平原西北邊緣,四面與河北省接壤,東面與天津市接壤,交通便利,地理位置較為優越。
④ 北京按區域是怎麼劃分的呢
北京按區域分為東城區、西城區、海淀區
、朝陽區
、豐台區、
石景山區、
通州區
、順義區
、房山區、
大興區、
昌平區、懷柔區、
平谷區、
門頭溝區、密雲縣、延慶縣。
⑤ 過去老北京的東、西、南、北城是怎樣劃分的
老北京城區基本上可以理解為今天的二環線以內,包括的行政區域基本上等同於東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個城區。一般理解是,東城、西城屬於老北京北城區,崇文區、宣武區屬南城。
還有一種理解是老北京的內城、外城,從區域講基本等同於北城、南城。之所以說「內」「外」,是由於明代北京建都,成祖朱棣時代范圍是指前門、宣武門、阜成門、西直門、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朝陽門、崇文門等一線,設九座城門;後來為加強防禦,修築外城,包括廣渠門、廣安門、永定門......等一線共七座城門,這就是北京「內九外七」的說法,後來清朝滿族入關,沿用明代都城北京,將原來內城九門內漢人遷出,由滿人居住,而出內城漢人自然到了「外城」居住,更加強化了「內城」「外城」之別。
後來城牆拆除了,「內城」「外城」概念逐漸淡化,而內城、外城歷史、文化、社會的差異還在,因此逐漸興起「北城」「南城」的說法。
老北京東城是指由前門向東到東便門,北面由地安門向東到現在的東四十條轉向北到東直門這個區域;西城是由前門向西到西便門,北面由地安門向西到現在的平安里轉向北到西直門這個區域。南城是指前門到永定門之間的區域,也就是原宣武、崇文兩個區的區域;北城是指地安門大街以北到安定門、德勝門之間的區域。
⑥ 北京的區域是怎麼劃分的
截止2019年12月,北京的行政區域劃分為京市共轄16個市轄區,分別是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豐台區、石景山區、海淀區、順義區、通州區、大興區、房山區、門頭溝區、昌平區、平谷區、密雲區、懷柔區、延慶區。
北京位於華北地區,中心位置東經116°20′、北緯39°56′,東與天津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相鄰,北京市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
(6)北京以前幾個區是如何劃分的擴展閱讀:
北京地名的由來: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廢順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⑦ 北京四大市區和八大城區都是什麼區啊
四個「市區」就是傳統意義上的老城區,也就是二環以內的四個區,分別是西城區、東城區、崇文區、宣武區。
八個城區分別是西城區、東城區、宣武區、崇文區、海淀區、朝陽區 、豐台區、石景山區
拓展資料:
2010年7月1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北京市政府關於調整首都功能核心區行政區劃的請示,同意撤銷北京市東城區、崇文區,設立新的北京市東城區,以原東城區、崇文區的行政區域為東城區的行政區域;撤銷北京市西城區、宣武區,設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區,以原西城區、宣武區的行政區域為西城區的行政區域。
⑧ 北京市的行政區劃是怎麼劃分的
准確劃分以後,明確規定東城、西城以中軸路東側門臉房前基線為界,崇文、宣武以中軸路西側門臉房前基線為界,真正把邊界落實到了『一條線』。」
在此,一是按東西南北,將北京市劃分為中心區(包括東城區、西城區、崇文區、宣武區)、東部地區(包括朝陽區、通州區、順義區、平谷區)、南部地區(包括房山區、豐台區、大興區、亦庄開發區)、西部地區(包括石景山區、門頭溝區)、北部地區(包括海淀區、昌平區、懷柔區、延慶區、密雲區);二是按環線,將北京市劃分為三環內、三環至四環之間、四環至五環之間、五環外。
⑨ 北京地區是怎麼劃分的
北京市將整個區域劃分成16個市轄區,分別是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豐台區、石景山區、海淀區、順義區、通州區、大興區、房山區、門頭溝區、昌平區、平谷區、密雲區、懷柔區、延慶區。
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境內流經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穿過崇山峻嶺,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匯入渤海。
北京的地理位置:
北京市中心位於北緯39度,東經116度。雄踞華北大平原北端。北京的西、北和東北,群山環繞,東南是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大平原。
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與河北交界的東靈山海拔2303米,為北京市最高峰。境內貫穿五大河,主要是東部的潮白河、北運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馬河。
⑩ 北京的區劃是什麼
劃分為北京市共轄16個市轄區。
分別是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豐台區、石景山區、海淀區、順義區、通州區、大興區、房山區、門頭溝區、昌平區、平谷區、密雲區、懷柔區、延慶區。
歷史沿革: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 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北京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