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京昆侖域位置在哪兒
豐台西二環菜戶營橋南800米。
『貳』 昆侖山在哪裡
昆侖山的位置
中國上古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很多都與昆侖山有關,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那麼具體位置在哪裡呢,很多人認為是在青藏高原的山脈,如昆侖山(現在的昆侖山)、巴顏喀拉山、阿尼瑪卿山、岡底斯山、喀拉昆侖山等種種說法,青藏高原的山脈問題是平均海拔500-6000米,氣候寒冷潮濕,空氣稀薄,終年有不化的高原凍土層,既然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去作作考察還可以,要讓幾萬人的部落住在上面,又沒法發展農業,不餓死才怪呢,而且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藏民對沒有人類活動的雪山充滿敬畏和崇拜,認為有神,然而漢人不是這樣子,漢人只有對有平民百姓經常去活動的山才會充滿崇拜,才會認為其有神,象五嶽,人們都認為其有神,但黃山雖然景色比五嶽漂亮,海拔也更高,但人們並不認為其有神,原因就在於黃山在古代除了愛遊玩的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很少人去攀爬,便不被認為有神,也就是說漢人首先認為可以親近才有可能崇拜,不可以親近,人跡罕至的地方是不被崇拜的,漢人的文化是一種人文關懷,一種互動文化,我有與神互動親近的機會,我才有可能信仰他。因此,海拔很高的山不可能成為漢人心中的聖山的。因此,尋找昆侖山必須不能太高,至今還有大量的人類活動,才能可能是真正的昆侖山。當然也不能是小山丘,小山丘很容易就登上去了,也引不起崇拜之情。昆侖山指的就是秦嶺!下面開始分析:
《山海經·大荒西經第十六》說:「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有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
昆侖山指的就是秦嶺!秦嶺山脈是我國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西海:指的是山西西南部,古時那裡有大澤。北京有後海、北海、中南海,陝甘川人把湖泊稱為海子,可見湖泊就是海。流沙就是渭河,渭河色黃,水中有泥沙,故稱流沙。赤水指的是流入湖北丹江口的丹江,漢水的支流。黑水就是漢水,禹貢說:「黑水西河惟雍州」,又說「華陽黑水惟梁州」,則知,黑水為雍州和梁州的界河,那必是漢水無疑,因為雍州和梁州的分界就是漢水,漢水上源至今流經張家河鎮的一段有黑河之名,黑水西河惟雍州--說的是漢水和黃河(山西和陝西交界的黃河為西河)間為雍州,華陽黑水惟梁州—說的是四川(四川古稱華陽國)到漢水為梁州。《山海經·海內西經第十一》說洋水、黑水出昆侖山西北隅---洋水就是漾水,即甘肅天水地區徽縣境內的永寧河。該水發源於天水縣境的齊壽山,齊壽山正是古代典籍中常見的璠冢山。該山西邊發源西漢水(黑水);東邊發漾水。漾水經徽縣南流至今陝西略陽西北與西漢水合,入嘉陵江。西漢水、漾水今是入四川嘉陵江,但在西漢乃至更早此水在陽平關附近是東流入漢中,匯入漢江,古河道至今尚在,但已乾涸。
《山海經·海內西經第十一》「赤水出東南隅,以行其東北。」丹江發源於秦嶺東南,(在長江安徽段)折向東北。「河水出東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黃河位於秦嶺東北方,在秦嶺北面運行一段後,從渤海西南方進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導積石山。」分一條水流流向西後轉向北,在碣石入海,碣石即曹操所詠:「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聳竦。…」之碣石也。
《山海經·海內西經第十一》「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東,東行,又東北,南入海,過畢方鳥東。」洋水(漾水,即永寧河)、黑水(西漢水)發源於秦嶺西北方,匯合為漢水向東行,又向東北方(在長江安徽段)行進,(在長江江蘇段)轉向南入海,過畢方鳥(地點不詳)東面。山海經對楚國段的長江非常了解,而且山海經多詳東南而簡略西北,對西北地理的里數距離與事實相距很大,可見作者沒有親自己到過西北,只是道聽途說,可見山海經的作者是楚人。
《山海經·大荒西經第十六》「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這指的是太白山山神,也就是中國古代的白虎神,即傳統文化是常說的代表方位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中的白虎神,白虎在古代為戰神。
太白山是秦嶺山脈的主峰,太白山峰嶺陡峭,群峰林立,山間谷地原生自然景觀保存良好,有典型的第四紀冰川遺跡。由於一年中大部分時間被積雪覆蓋,太白積雪六月天是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長安八景之一。柳宗元撰《禱雨碑記》雲「雍州西南界於梁,其山曰太白,其地恆寒,冰雪之積未嘗巳也。其人以為神,故歲水旱則禱之,寒暑乘候則禱之,厲疾崇降則禱之,感若有答焉者。」 唐代貞元十二年京兆尹(首都市長)韓皋,命周至令(縣令)裴均禱祀,翌日大雨。北宋皇佑五年春夏不雨,鳳翔府太守李昭遣蘇軾禱於太白山,禱雨立驗。
「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弱水即是洛水,現在的陝西洛河。「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燃。」洛河外的陝北地區石油、天然氣、煤炭儲量豐富,當然是炎火之山,當然是投之則燃了。「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陝北都是挖窯洞居住的,當然是穴處了。「西王母」者,部族之王為女人,部族位於中國西部,故稱為西。「西王母」部族即是女媧部族也。挖土居住,所以說摶土造人。「戴勝虎齒,有豹尾」 戴上虎的面具,系一條豹尾從事祭神活動。
太白山拔仙台,,海拔3767米,是太白山的頂峰,也是關中最高的山峰,山頂為平面,山頂有有高山湖泊,即大太白池、二太白池、三太白池、三清池、玉皇池、葯王池。湖面平靜,碧波盪漾,清澈凜冽,潔凈無雜,印月映日,呈串珠狀排列於拔仙台南北,被譽為「高山明珠」、「太白天池」。更嘆為觀止的是湖邊有一種專門以捕食湖中浮游生物或小樹葉為生的小鳥,名曰白頂溪鴝,飛行敏捷,鳴聲啾啾,見人不懼,飛臨水面,銜取湖中草葉,人稱「凈池鳥」、「凈水童子」。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曾這樣描述過:「太白海中時有雲氣,如宮室、台樓、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見,謂之海市。」古人認為是潛龍吐氣,神明顯靈。《眉縣志》中記述:「暑月冰融,香客並攜萬物投池內以祭,其誠心者則池現異光報之。」「池有潛龍,其上常雲霧籠罩,曰封池,虔禱之後豁然開朗,曰開池。潛龍一神,時大時小,出入其中,池面常放五色光、萬字光、壽字光、珠光、油光各有其類。」清雍正六年(1728)眉縣知縣張素有詩:「曾記濤名檀廣陵,池光山頂未前開。珠璣萬字須臾織,星斗一天頃刻出。五色煙霞疑豹變,片時雲霧起龍紋。水經酈注還應續,七發觀瀾不是雲。」夜晚,明月當空,站在太白山頂峰拔仙台上,仰視天空,明星點點,俯看萬山,竟有遍野燈光。這些燈光相傳是眾神仙齊赴拔仙台向姜子牙討封時手執燈籠。實際上是山間未消融的小塊冰雪在月光下反射的結果。
太白山是渭河與漢水的分水嶺。太白山植被、氣候、土壤、動物,均以海拔高度變化,呈現出明顯的垂直景觀帶譜。森林植被自下而上有8個景觀帶:栓皮櫟景觀林帶(海拔1300米以下)、銳齒櫟景觀林帶(海拔1300--1800米)、遼東櫟景觀林帶(海拔1800--2300米)、紅樺景觀林帶(海拔2300--2600米)、牛皮樺景觀林帶(海拔2500--3000米)、巴山冷杉景觀林帶(海拔2800--3200米)、太白紅杉景觀林帶(海拔3000--3500米)、高山灌叢草甸景觀帶(海拔3400米以上)。還可以感受到從暖溫帶至寒帶不同的氣候景觀,也可看到各景觀帶內的珍禽異獸。界限清晰,色調分明,各林帶原始純林保存完好。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蓮香樹、水青樹、星葉草、太白紅杉、栓皮櫟、油松、華山松、白榆、椅楊、紅樺、巴山冷杉、太白紅杉、獨葉草、大果青桿、狹葉萍耳小草、廟台槭、金錢槭、領春木、紫斑牡丹、延齡草等21種,產有太白山特有種和新種,如太白紅杉、眉柳、太白參、太白烏頭、太白貝母、太白忍冬等;國家保護動物有大熊貓、羚牛、虎、雲豹、金錢豹、金絲猴、紅腹角雉、朱䴉鳥、金雞、林麝、黑熊、青羊、血雉、蘇門羚、大鯢等20多種。林區內外,葯用植物滿山遍野,素有「太白山上無閑草」之美稱,有太白米(假百合)、太白菊(肺經草)、桃兒七(鬼臼)、鹿蹄草等500多種;林下的獨葉草、紫斑牡丹是特有、稀有種類;其它富含澱粉、油脂、纖維、單寧的植物資源也很豐富。在太白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區,還保存著比較完整的第四紀冰川遺跡。
太白山更有春秋戰國時王禪老祖修道的「鬼穀子洞」、孫思邈活動遺跡等道教遺跡,古稱道教「第十一洞天」,「天下第一福地」。
太白山低山區有豐富的地熱田,溫泉水溫達72攝氏度,內含二十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是優良的醫療礦泉水。
古代又傳說昆侖山多玉。這與秦嶺的特徵也是相符的。秦嶺藍田玉是我國開發利用最早的玉種之一,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玉之一,迄今至少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藍田縣位於西安市東南,縣城距西安40公里。縣境除東、南部為秦嶺山區外,余為川原丘陵地帶。繞流長安的八水中的灞河和滻河即發源於此,著名的白鹿塬便夾居於灞、滻之間。戰國時期,秦置藍田縣,因為玉之美者曰藍,縣產美玉,故名藍田。玉石產地在輞川內秦嶺山中的核桃溝一帶。著名的和氏壁即是出產於秦嶺。
秦嶺南面之漢江流域(即古之「漢中」也)有著名的綠松石,陝西白河縣以及湖北竹山縣、勛縣一帶,儲量很大,綠松石屬優質玉材,我國清代稱之為天國寶石,視為吉祥幸福的聖物,只有皇帝和太後的官帽才能用綠松石鑲頂子。綠松石以天藍色的瓷松,尤如上釉的瓷器為最優。綠松石在石器時代就已被人類所利用,距今5000年前新石器晚期文物中,就有綠松石裝飾品,江蘇南京北陰陽營遺址,新沂花廳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掘出有綠松石耳墜等文物青海大通縣孫家寨原始社會的墓地中,出土有距今5000年前的綠松石裝飾品。因為女媧部族控制區域之秦嶺、漢中皆是出產優質玉石,藍田玉品質最優為藍色,綠松石品質最優亦為藍色,藍色正是藍天的顏色,這就是女媧煉石補天之所本。
漢水流域又有漢江奇石,漢江獨有的石種——釉光青——以其造形多變、石質堅硬、色彩厚重等特點在奇石界獨樹一幟;更有漢江紅、彩韻石、神農彩石、卵石、蠟石、墨石等石種各顯異彩,獨領風騷。由此可見,女媧煉石補天的傳說是有充分土壤的。
「此山萬物盡有」秦嶺植被茂盛,植物、動物物種豐富,這在前面我已經介紹了,所以說萬物盡有。
太白山曾名為惇物山,意思是上天賜給的取之不盡的寶藏。西漢文學家東方朔曾注釋為「玉石、金銀、銅鐵、豫章檀柘,百王可以取給,萬民可以仰足」。
秦嶺著名的山還有終南山,《詩經·秦風》有「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後漢書·東方朔傳》說:「南山出玉石、金銀銅鐵良村,百工所取,給萬民所仰足也。又有粳稻梨栗桑麻竹筒之饒。上宜望芋,水多鍋魚,貧者得以人給家足,無飢寒之憂。」漢唐時代,長安居民、手工業者所用的薪炭、木材、石材、葯材等大都取於終南山。西安的氣候,受終南山影響很大,這在古代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唐文宗曾說:「每聞京師舊說,以為終南興雲,即必有雨;若晴,雖密雲他至,竟夕不沾濡。」
秦嶺著名的山還有首陽山,首陽山,海拔2870米,山頂很平坦,一大片草地,足有百餘畝。萬花競放,這里稱作「天宮花園」。正中,有一汪湖水,稱為「嫦娥沐浴湖」。據說此湖天旱則水盈,天冷則水暖。湖內偶有落葉雜草,自有鳥雀叨走,保護著湖面的清潔。在山頂,可看到首陽山五花石。雖為岩石,可似金勝銀,隨著陽光強弱變化,觀賞角度的不同,變幻出神奇的色彩:忽兒猶如魚肚,忽兒黑熊怒吼,忽兒顯現出熊貓攀竹可愛的憨相。看起來天然處之,可猛然又變幻出各式人形:有悲哀的老頭,有懷抱嬰兒神情坦然的母親,也有正襟危坐的菩薩,神態多異的五花石,越臨近山峰看得越真切。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1.昆侖泉
位於昆侖河北岸著名的小鎮納赤台正中,海拔3700米,,是一泓優良的天然礦泉,被視為昆侖奇觀。納赤噴泉,一大一小,相距50米,大泉在青藏公路路邊,泉眼周圍用塊石砌成外圓內八角形、高一米的泉台,泉口直徑1.6米,泉眼水深1米,旁邊有一出口。昆侖泉泉水很旺,日夜不停地向外噴涌,不時翻起層層小浪花,並發出響聲,全年水溫恆定為20℃。泉池四周由花崗石板砌成的多邊形圖案,中央一股清泉從池地驀然噴涌而出,形成一個晶瑩透明的蘑菇狀,將無數片碧玉般的花瓣拋向四周,似一朵盛開的蓮花,又似無聲四濺的碎玉落入一泓清池,然後奔向滔滔的昆侖河。
至今在納赤噴泉還流傳著當年文成公主進藏時在此歇息的傳說。相傳,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時,隨身抬了一尊巨大的釋迦牟尼佛像。當公主一行來到昆侖山下的納赤台時,由於山高路遙,人馬累得精疲力竭。於是,公主命令大隊人馬就地歇息。當夜做飯時,才發現附近沒有水,大家只好啃完干糧,和衣而睡。第二天早上,人們醒來時,發現昨晚放釋迦佛像的山頭被壓成了一塊平台,離平台不遠的地方,一眼晶瑩的泉水噴涌而出,淙淙流淌。人們一下子明白,這是釋迦佛把山中的泉水壓了出來。虔誠信佛的公主為了表達對佛祖的敬意,把自己身上的一串珍珠拋在泉眼裡,泉水變得更加清涼甘甜。由此,人們把納赤台稱為「佛台」,把昆侖泉稱之為「珍珠泉」。還有一個傳說是創造神凡摩赴昆侖山瑤池之畔的西王母壽宴後歸途中,飲興未艾,信手把樽暢飲西王母饋贈的瑤池瓊漿,金樽擲地,瓊漿四溢。其乘坐的蓮花神龕化為赤台群山,溢出瓊漿化為昆侖泉。
昆侖泉是昆侖山中最大的不凍泉,泉水是昆侖山冰雪融化後滲入地下流動噴湧出來的,不僅澄澈清冽,晶瑩透明,甘甜醇美,潔凈衛生,加上這裏海拔高,沒有污染,被譽為「冰山甘露」。該泉水屬低礦化度重碳酸氯化物、鈣鎂型礦泉水。它噴出地層前,在地下蘊藏潛流達20餘年,從周圍環境中溶解鍶,鈣、鉀、碳酸氫根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化學元素。其中鍶含量達0.7毫克/升,對治療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等疾病有較好的療效,為優質、天然飲用礦泉水。現建有昆侖泉亭,亭內立有昆侖泉碑,是世界屋脊汽車探險線的必經之地,昆侖山道教聖境尋祖游的重要景點之一。
2.昆侖山口
昆侖山口地處昆侖山中段,格爾木市區南160公里處,海拔4772米,相對高度80-100米,亦稱「昆侖山埡口」,是青海、甘肅兩省通往西藏的必經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關隘。昆侖山口地勢高聳,氣候寒冷潮濕,空氣稀薄,生態環境獨特,自然景象壯觀。這里群山連綿起伏,雪峰突兀林立,草原草甸廣袤。尤其令人感到奇特的是,這里到處是突兀嶙峋的冰丘和變幻莫測的冰錐,以及終年不化的高原凍土層。冰丘有的高幾米,有的高十幾米,冰丘下面是永不枯竭的涓涓潛流。一旦冰層揭開,地下水常常噴涌而出,形成噴泉。而冰錐有的高一二米,有的高七八米。這種冰錐不斷生長,不斷爆裂。爆烈時,有的噴漿高達二三十米,並發出巨大的響聲。昆侖山口的大片高原凍土層, 雖終年不化,但凍土層表面的草甸上卻生長著青青的牧草。每到盛夏季節,草叢中盛開著各種鮮艷奪目的野花,煞是好看。
昆侖山山口是青藏公路穿越昆侖山脈的必經之地,咽喉之所,是世界屋脊汽車探險線的必經之地,昆侖六月雪觀光的重要景點。許多過往行人來到這里後,都要在此駐足觀賞一番。1956年4月,陳毅副總理在前往西藏途中路過昆侖山時,激情滿懷,詩興大發,當即寫了一首《昆侖山頌》。詩中寫道:峰外多峰峰不存,嶺外有嶺嶺難尋。地大勢高無險阻,到處川原一線平。目極雪線連天際,望中牛馬漫逡巡。漠漠荒野人跡少,間有水草便是客。粒粒砂石是何物,辨別留待勘探群。我車日行三百里,七天馳騁不曾停。昆侖魄力何偉大,不以丘壑博盛名。驅遣江河東入海,控制五嶽斷山橫。
昆侖山口標記碑分為主碑、副碑、陪碑、雕塑、底盤五部分,材質為漢白玉。主碑高4.767米,是昆侖山口海拔高度的千分之一,碑底座用花崗岩塊石砌成9.6平方米基礎,象徵她屹立在祖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堅實土地上。昆侖山口碑南側立有昆侖山口紀念碑及傑桑?索南達傑紀念碑,紀念這位為保護可可西里野生動物而捐軀的藏族優秀兒子。
離昆侖山口不遠的東西兩側,海拔6000米以上的玉虛峰和玉仙峰亭亭玉立,終年銀裝素裹,雲霧繚繞,形成聞名遐邇的昆侖六月雪奇觀。玉虛峰,位於昆侖山口東面。這是一座海拔6500多米的雪山冰峰,峰頂高聳巍峨,山體通坡凍封雪裹,山腰白雲繚繞,看上去猶如一位銀裝素裹,亭亭玉立的女子,昂然挺立在群山之上。玉虛峰相傳為玉皇大帝的妹妹玉虛神女居住的地方。傳說,當年玉皇大帝見昆侖山雄偉高大,氣勢軒昂,景象萬千,且離天庭很近,便在昆侖山頂修建了一座軒轅行宮。玉帝的妹妹玉虛得知後,很不服氣,說玉帝霸佔的地方太多了 ,不僅佔了天上,還要把地上的好地方也據為已有。玉帝沒有辦法,只好把其中的一座山峰讓給了玉虛。玉虛便在這座山峰上為自己修築一座冰清玉潔、俏麗奇美的行宮,而且經常帶著眾姐妹到此遊玩,所以,這座山峰就叫玉虛峰。
3.昆侖橋
昆侖橋又稱一步天險橋。位於格爾木南部的昆侖山下,距格爾木市約50公里,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險關。昆侖橋飛架於一步天險之上,全長只有4米多,是一鋼筋水泥大橋。昆侖橋之壯觀不在大橋本身,而在於橋下的?f岩絕壁和萬丈深澗。發源於昆侖山中的由雪水和泉水匯合而成的格爾木河,從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峽谷奔流而下,滔滔的河水將河谷的千板岩長期沖刷穿鑿成了一條深40多米、寬數米的石峽險谷,其中最窄處只有4米左右。昆侖橋兩岸,絕壁相對,怪岩嶙峋,谷頂平坦,谷底幽深,形勢極為險峻。人們站在橋上俯身鳥瞰,但見湍流不息的河水,在深邃險峻的幽谷中急湍喧瀉,噴涌咆哮,不斷地激起層層雪白的浪花,發出陣陣猶如雷鳴般的轟鳴,真是令人望之目眩,聞之喪膽。 [編輯本段]相關作品《昆侖山頌》
昆侖山山口是青藏公路穿越昆侖山脈的必經之地,咽喉之所,是世界屋脊汽車探險線的必經之地,昆侖六月雪觀光的重要景點。許多過往行人來到這里後,都要在此駐足觀賞一番。1956年4月,陳毅副總理在前往西藏途中路過昆侖山時,激情滿懷,詩興大發,當即寫了一首《昆侖山頌》。詩中寫道:
峰外多峰峰不存, 嶺外有嶺嶺難尋。
地大勢高無險阻, 到處川原一線平。
目極雪線連天際, 望中牛馬漫逡巡。
漠漠荒野人跡少, 間有水草便是客。
粒粒砂石是何物, 辨別留待勘探群。
我車日行三百里, 七天馳騁不曾停。
昆侖魄力何偉大, 不以丘壑博盛名。
驅遣江河東入海, 控制五嶽斷山橫。
昆侖山口標記碑分為主碑、副碑、陪碑、雕塑、底盤五部分,材質為漢白玉。主碑高4.767米,是昆侖山口海拔高度的千分之一,碑底座用花崗岩塊石砌成9.6平方米基礎,象徵她屹立在祖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堅實土地上。昆侖山口碑南側立有昆侖山口紀念碑及傑桑·索南達傑紀念碑,紀念這位為保護可可西里野生動物而捐軀的藏族優秀兒子。 [編輯本段]自然異象昆侖山上的「地獄之門」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在牧人眼中,草肥水足的地方是他們放牧的天堂。但是在昆侖山生活的牧羊人卻寧願因沒有肥草吃使牛羊餓死在戈壁灘上,也不敢進入昆侖山那個牧草繁茂的古老而沉寂的深谷。
這個谷地即是死亡谷,號稱昆侖山的「地獄之門」。谷里四處布滿了狼的皮毛、熊的骨骸、獵人的鋼槍及荒丘孤墳,向世人渲染著一種陰森嚇人的死亡氣息。下面是一個真實的、由新疆地礦局某地質隊親眼所見的故事:
1983年有一群青海省阿拉爾牧場的馬因貪吃谷中的肥草而誤入死亡谷。一位牧民冒險進入谷地尋馬。幾天過去後,人沒有出現,而馬群卻出現了。後來他的屍體在一座小山上被發現。衣服破碎,光著雙腳,怒目圓睜,嘴巴張大,獵槍還握在手中,一副死不瞑目的樣子。讓人不解的是,他的身上沒有發現任何的傷痕或被襲擊的痕跡。
這起慘禍發生不久後,在附近工作的地質隊也遭到了死亡谷的襲擊。那是1983年7月,外面正是酷熱難當的時候,死亡谷附近卻突然下起了暴風雪。一聲雷吼伴隨著暴風雪突如其來,炊事員當場暈倒過去。根據炊事員回憶,他當時一聽到雷響,頓時感到全身麻木,兩眼發黑,接著就喪失了意識。第二天隊員們出外工作時,驚詫地發現原來的黃土已變成黑土,如同灰燼,動植物已全部被「擊斃」。
地質隊迅速組織起來考察谷地。考察後發現該地區的磁異常極為明顯,而且分布范圍很廣,越深入谷地,磁異常值越高。在電磁效應作用下,雲層中的電荷和谷地的磁場作用,導致電荷放電,使這里成為多雷區,而雷往往以奔跑的動物作為襲擊的對象。這種推測是對連續發生的幾個事件的最好解釋。
『叄』 哪些城市有九天玄女廟九天玄女的信徒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九天玄女廟全國皆有分布,約81方聖地。
山東省菏澤市鄆城城東,即是濟水(大禹疏九河,濟水就是其中之一)的一個分支。在宋江河的東岸,曠廟蘇庄村北,有一座廟宇,當地人稱為「玄女廟」或「曠廟」,這便是宋江得三卷天書的九天玄女娘娘廟。
九天玄女廟山西大同應該有,九天玄女,中國文化的產物,道教儒教,五代、北魏那塊。
甘肅玉都廟是九天聖母宮,也就是...今天,若巧遇河南、山西、陝西一帶的古稀老人,說是從甘肅涇川玉都來,便成知己,老人念念不忘。甘肅白銀市靖遠縣北灣鎮天字村李墩社,定西縣也有。
台灣九鳳山天鳳宮九天玄女總廟九天玄女 靈乩 聖乩 會靈 靈山 祈安 禮斗 財神燈 元辰燈 太歲燈 光明燈 補運 因果 業障 十二元神燈 超渡 嬰靈 制煞 安神 開光 擇日 婚姻 風水 地理。
西寧市湟中縣多巴鎮青海徨中扎麻隆九天玄女廟,心底總有那樣一片天,淺淺的藍,潔白的雲翳,渺渺的飄遠,深沉的感情流聚成大海,執著的守候佇立。青海湟中縣扎麻隆鳳凰山,那裡據說是九天玄女的降生地,因此這里就也成為了中華昆侖神話的經典景點。具體方位位於中國青海西寧市西側30公里處的扎麻隆鳳凰山,外觀神似一隻巨大的鳳凰,展翅欲飛,昔日綠樹蔭濃、鳥語花香、景色秀麗,是昆侖山之龍門鳳闕,上通璇璣,元氣流布,五常玉衡,能量豐沛,地脈旺暢,故為天地之根紐,萬度之納柄,鼎於五方中央,威鎮八方地理,福澤四海萬民,是所有龍鳳傳人心繫神往的聖地。紀念館東方美神院,鑄造了九天玄女露天銅像,所以它現也成為中華神州大地上人們尋根拜祖的一大重要文化勝地。扎麻隆鳳凰山,俗名叫摩雞嶺,其含義是:雄偉高大的鳳凰山。此山上長著一種耐旱的植物叫金雞樹,俗名叫貓耳刺,每至春天時開著金黃色的小花。據說全國有10多個山均叫鳳凰山,都與鳳凰落棲鳴叫的傳說有關,但是沒有一座鳳凰山能與青海的扎麻隆鳳凰山相媲美。
青海省西寧市西南25公里處的湟中縣城魯沙爾鎮。塔爾寺又名塔兒寺。得名於大金瓦寺內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塔爾寺、九天玄女廟。
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的東部,太行山南端,與河北涉縣、河南林州毗鄰。總面積1550平方千米。總人口16萬人(2004年)。九天玄女廟位於平順縣城西22公里苗庄鎮北甘泉村。佔地面積700平方米,木構建築,始建於元代。玄女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用材碩大,設計規整。內柱里傾,柱頭周圍收剎明顯。柱礎長方形,四面到地起突雕獸形,工藝精巧,形態各異。斜拱摸出雙抄雙昂五鋪作,單檐懸山式。殿前有香亭,卷棚頂。亭前有古松一株,高9米,樹身周圍1.4米。主幹從院東地面斜長至院中央,急拐彎曲向上高拔1米余,形如龍頭。樹頭一層枝杈伸向四方,枝繁葉茂,遮蓋著整個院落。因古松長勢奇特,形似龍角、龍頭、龍身,故人命之為「龍松」,更奇特的是在古松上端又長出一榆樹,榆松合長,也屬奇觀。
北京附近哪裡有九天玄女廟西城區,金融街靠近復興門橋附近有一個道觀。門頭溝雁翅鎮的珍珠窩那原來有,問了當地人已然荒廢了,貌似北京地區已經沒有現存的廟宇了。在北京,就有三座祭祀九天聖母的廟宇,其廟宇遍及全國各地,成為歷代香火不斷,萬民參拜祈求平安納福的女神,九天玄女之名,始見於漢代之緯書。 《龍魚河圖》
北京葯王廟,廟主楊雪,豐台區葯王廟,中國葯王廟九天玄女宮 。
易縣是河北省保定市下轄的一個縣。因易水得名,易縣後土山上有一個九龍殿,那麼還有個九母宮(滿城交界)的地方在哪裡呢 謝謝
想找最有靈氣的九天玄女廟。
廣東省汕頭礐石風景區東麓海濱,有一座單體面積居全省之冠的大廟——白花尖大廟,也稱九天娘娘廟,1993年10月落成時,有海內外人士多達五萬,白花尖大廟諸神佛傳略——九天玄女。
福建省中部偏南,晉江西溪上游,北緯24°51′-25°26′,東經117°34′-118°18′。安溪縣湖頭鎮龍天宮主神:九天玄女廟會。
『肆』 昆侖山玉虛宮的位址
玉虛宮位於武當山展旗峰北陲,群山環繞,規模廣闊,形勢雄偉。
玉虛宮是武當山規模最大的宮殿,在明代這里就是道教活動的主要場所。相傳最大的一次是在明永樂22年(1424)舉辦的一次皇室齋醮活動,長達7個晝夜,祭壇執事的官員達50多人。
每年的農歷「三月三真武祖師聖誕日」都要在玉虛宮舉行盛大的「三月三」廟會,屆時這里將再現玉虛宮當年那熱鬧非凡的盛大場面。
(4)昆侖廟在北京哪裡擴展閱讀
玉虛宮全稱「玄天玉虛宮」,俗稱「老營宮」。相傳真武神得道升天後曾被玉皇大帝封為「玉虛相師」,故玉虛宮建成後,被永樂皇帝欽定為「玄天玉女宮」。
位於世界文化遺產道教聖地的武當山腳下,中國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經濟旅遊特區。是武當山建築群中最大的宮殿之一,位於老營的南山腳下,距玄岳門西約4公里,襄渝鐵路順著宮前橫貫而過。
現存建築及遺址主要有2道長1036米的宮牆、兩座碑亭、里樂城的五座殿基和清代重建的父母殿、雲堂以及東天門、西天門、北天門遺址。這些殘存的遺址,到今天仍有很強的感染力,頗值得觀賞。共有亭台樓榭宮殿等建築2200餘間.宮門內外有四座碑亭,巍然對峙。
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敕建。明永樂十年,明成祖朱棣下詔「北建故宮,南修武當」,隨命隆平侯張信、駙馬都尉沐昕、工部侍郎郭琎(三公)統率30萬軍民進駐武當山,安營紮寨,拉開了長達12年營建朱家皇室家廟的序幕。
歷時12年,建成8宮、2觀、36庵堂、72岩廟等三十三組建築群,總建築面積達160萬平方米。同時,朱棣從立法、定編、封山、圈地、設官、鑄印、派軍隊駐守和派丁夫供養等方面對武當山進行全面保護,並敕封為大岳,使之成為皇家"祖宗創業棲神"之所。
玉虛宮作為營建武當山道教宮觀建築群的大本營——「三公」行轅,其建築形制、規模皆可與故宮媲美,且取之真武大帝「玉虛師相」之美名,被賜額「玄天玉虛宮」。
『伍』 昆侖山有什麼寺廟
昆侖山沒有寺廟,但自古昆侖山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中國道教文化里,昆侖山被譽為「萬山之祖」,也是「萬神之鄉」。因此昆侖山只有道觀沒有寺廟。
昆侖山上的道觀:
1、昆侖山是明末道教混元派道場所在地,後因變故逐漸隱出。
2、昆侖山有昆侖道觀。
昆侖道觀初建成時,觀內有一進五院。前後依次修建的有觀外牌坊一座。山門樓兩層三間,正中懸掛藍堂金字豎匾一楨;山門樓前,東西兩側豎立頂端為斗方形,高約三丈三尺圍桿各一根。
第二院,正北建有前後潑水,前後出檐、前後開門的觀音殿,東西兩側建土木結構的平房各三間;第三院正北為「太極殿」,第四院正北建有「三清殿」;第五院正北為「玉皇閣」(兩層)。
(5)昆侖廟在北京哪裡擴展閱讀:
昆侖道觀的詳細介紹:
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甘肅省永登縣玄陽胡真人與金丹子張理清道長二人,於昆侖山脈尋找傳說中的「萬神之鄉」,於今青海省樂都縣馬營孔家嘴附近,見周圍群山圍攏,地勢形如蓮花,玄妙異常。
於花蕊之上建道觀乃絕妙之地也,於是發動善信於1916年開始修建「昆侖道觀」。至1930年,終於建成一進五院,前後八卦規式的、坐北朝南的「昆侖萬神宮」群落。前後依次修建的有觀外牌坊一座,上書藍堂金字「昆侖山」三字。
山門樓兩層三間,正中懸掛藍堂金字豎匾一楨,上書「萬神宮」三字;山門樓前,東西兩側豎立頂端為斗方形,高約三丈三尺圍桿各一根;第二院,正北建有前後潑水,前後出檐、前後開門的觀音殿,東西兩側建土木結構的平房各三間。
第三院正北為「太極殿」,東西兩各建神客殿、待神殿各一座和上一間,下三間的鍾鼓樓各一座;第四院正北建有「三清殿」,兩側建單腹腰式的「八仙觀殿」和「七貞祖殿」各三間;第五院正北為「玉皇閣」(兩層)。
此建築群除平房為土木結構外,各殿宇均為磚木結構,雕梁畫棟,十分雄宏,不愧為道觀聖地。然而,在十年動亂中它變為一片廢墟。
1998年後,中國政府逐漸重建了昆侖道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