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失業保險金發放標準是多少
北京失業保險金發放標准為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的70%至90%。北京失業保險金發放標准與失業保險累計繳費時間相關,累計繳費時間越長,北京失業保險金發放標准越高。具體標准為:
(一)累計繳費時間不滿5年的,按最低工資標準的70%發放。
(二)累計繳費時間滿5年不滿10年的,按最低工資標準的75%發放。
(三)累計繳費時間滿10年不滿15年的,按最低工資標準的80%發放。
(四)累計繳費時間滿15年不滿20年的,按最低工資標準的85%發放。
(五)累計繳費時間滿20年以上,按最低工資標準的90%發放。
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根據全市最低工資標准變動情況,及時調整失業保險金標准。
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從事個體經營、興辦企業,憑其營業執照,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以將其應領取的失業保險金一次性發給本人。
2. 北京失業保險金如何計算
北京失業保險金如何計算
北京失業保險金如何計算?很多的北京市民對此都十分關心,那麼具體是怎樣計算呢?以下是關於北京失業保險金計算公式及相關內容,以供參考!
北京失業保險金計算公式
領取失業金金額=領取失業金期限X失業金發放標准
北京失業金領取期限說明:
1、繳費滿一年領取3個月;
2、滿兩年6個月;
3、滿三年9個月;
4、滿四年12個月從第五年開始每增加一年增加一個月。
5、最高領取期限為24個月。
申請條件
具備下列條件的失業人員,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
(一)按照規定參加失業保險,所在單位和本人已按規定履行繳費義務滿1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
(三)已辦理失業登記,並有求職要求的`。
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按照規定同時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
辦理機構
個人戶籍或常住所在地的街道(鄉鎮)社會保障事務所(以下簡稱“社保所”)
辦理時間
上午9:00-11:00,下午2:00-5:00(工作日)
辦理材料
《居民身份證》、《就失業登記證》和失業人員自選的代發銀行開具的存摺(卡)及復印件,辦理申領失業保險待遇的其他材料。
辦理流程
失業人員自與用人單位終止解除勞動關系(聘用關系)或個人委託存檔人員與存檔機構終止(中止)存檔關系之日起60日內,持辦理材料到戶籍或常住所在地的社保所辦理失業登記和申領失業保險金手續。失業人員在社保所辦理申請領取失業保險金手續時,同時由社保所為其辦理參加職工醫保手續。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的,其直系親屬於失業人員死亡後60日內持死亡證明、死者生前的《就業失業登記證》和領取人的《戶口簿》、《居民身份證》及復印件等材料,到社保所申領一次性喪葬補助金。有供養直系親屬的,持能夠證明供養直系親屬的相關材料申領一次性撫恤金。
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應每月向社保所如實報告本人的求職經歷、就業狀態和培訓等情況,履行申領失業保險金簽字手續。未履行報告和申領手續的,按相關規定停發其失業保險金及其他失業保險待遇。
為保障失業人員的切身利益,用人單位與職工終止解除勞動關系(聘用關系)、存檔機構與個人終止(中止)存檔關系之日起15日內,須持下列材料到職工、存檔人員戶籍或常住所在地區縣失業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失業保險待遇核定手續:(一)《居民身份證》、《戶口簿》復印件;(二)終止解除勞動關系(聘用關系)的證明(辭職須有辭職證明材料)或終止(中止)存檔關系證明;(三)核定失業保險待遇的其他材料。
;3. 失業保險要交多少錢,失業後能領多少錢
失業保險是社保中的一種,只能以單位名義給員工繳納,個人無法繳納
失業保險繳納分兩部分,個人繳納社保基數的1%,單位繳納社保基數的2%,總計3%,假定社保基數4745,那麼每個月繳納個人47.45元+單位94.9元
個人失業後領取分的很細,每次一般為6個月,
個人累計最高領取24個月,領取後就不能再領了。
領取金額為當地的標准,一般為社會平均工資的70%左右,當地為40000元的話,大約2800元
4. 北京最低標准五險一金扣多少
一、自2021年7月1日起至2022年6月,北京年度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月繳費基數上限調整為28221元。
二、年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月繳費基數下限標准調整為本市上一年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資的60%,經核算,月繳費基數下限應為5644元。
三、年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月繳費基數下限執行5360元;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月繳費基數下限執行5644元。
四、各類靈活就業人員繳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月繳費金額。
5. 北京失業保險 多少錢一個月多少錢
根據你以前交納的失業保險金來定的。
一般大約2000來塊錢一個月吧。
但是必須單位辭退或者開除,
自己辭職是不能領取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6. 一般五險一金每月扣除多少錢
五險一金一個月大概是1500元左右,包括個人和單位繳納的。
公積金繳納:
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職工本人上年月平均工資總額×繳存比例,(註:個人繳存比例和單位繳存比例分別與月平均工資總額相乘,其積相加。)
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隨工資總額而變動。
五險一金計算公式:五險一金繳費基數×五險一金繳納比例
社會保險基數簡稱社保基數,是指職工在一個社保年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申報個人所得稅的工資、薪金稅項的月平均額來進行確定。
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是計算用人單位及其職工繳納社保費和職工社會保險待遇的重要依據,有上限和下限之分,具體數額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而定。
社保繳納比例大致如下(以北京市為例):
養老保險:單位繳納比例21%,個人繳納比例8%;
醫療保險:單位繳納比例10%,個人繳納比例2%;
失業保險:單位繳納比例2%,個人繳納比例1%;
工傷保險:根據單位被劃分的行業范圍來確定它的工傷費率,在0.5%~2%之間,個人不用繳費;
生育保險:單位繳納比例0.8%,個人不用繳費。
按《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的規定,公積金繳存基數是職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額,以此來計算本年度的繳存額。早在2005年1月,建設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就發出《住房公積金管理中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規定,職工和單位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不應低於5%,原則上不高於12%,繳存住房公積金的月工資基數,原則上不應超過職工工作地所在設區城市統計部門公布的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兩倍或三倍。
7. 北京失業金領取標准
法律分析:北京失業保險金領取金額標准如下:累計繳費時間滿1年不滿5年的,失業保險金月發放標准為842元;累計繳費時間滿5年不滿10年的,失業保險金月發放標准為869元;累計繳費時間滿10年不滿15年的,失業保險金月發放標准為896元;累計繳費時間滿15年不滿20年的,失業保險金月發放標准為923元;累計繳費時間滿20年以上的,失業保險金月發放標准為951元;從第13個月起,失業保險金月發放標准一律按842元發放。
法律依據:《北京市失業保險規定》 第十九條 失業保險金標準的確定及調整,根據失業人員失業前繳納失業保險費的年限,按照低於本市最低工資標准、高於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原則,結合本市經濟發展狀況及居民生活水平等因素,由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財政部門提出,報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後執行。
8. 2015北京失業保險金領取金額標准
2015北京失業保險金領取金額標准
2015年4月1日起北京失業保險金標准調整,平均每檔上調110元。
為提高失業人員收入水平,保障其基本生活,根據本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依據《北京市失業保險規定》關於「失業保險金標准應低於本市最低工資標准、高於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的原則,考慮到2015年本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和最低工資標准調整的實際,失業保險金標准在現行基礎上平均每檔上調110元,增長10.3%。
累計繳費時間滿1年不滿5年的,失業保險金月發放標准為1122元;
累計繳費時間滿5年不滿10年的,失業保險金月發放標准為1149元;
累計繳費時間滿10年不滿15年的,失業保險金月發放標准為1176元;
累計繳費時間滿15年不滿20年的,失業保險金月發放標准為1203元;
累計繳費時間滿20年以上的,失業保險金月發放標准為1231元。
失業保險金領取期限
根據《失業保險條例》第17條的規定: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和本人的累計繳費時間滿1年不足5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12個月;累計繳費時間滿5年不足10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18個月;累計繳費時間10年以上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24個月。重新就業後,再次失業的,繳費時間重新計算,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可以與前次失業應領取而尚未領取的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合並計算,但是最長不得超過24個月。
最後提醒,失業保險金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月發放。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為失業人員開具領取失業保險金的的單證,失業人員憑單證到指定銀行領取失業保險金,可按時領取到每月的失業保險金數額。
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
如何領取失業保險金,按照法律規定,需具備下列條件:
(1)職工失業後,60日內到指定的失業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失業保險金申領手續;
(2)申領失業保險金時應填寫《失業保險金申領表》,並出示下列證明材料:
①本人身份證明,②所在單位出具的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的證明,③失業登記及求職證明,④省級勞動保障部門規定的其他材料;
(3)失業保險經辦機構應在10日內告知審核結果。符合條件的,在經辦機構領取失業保險金或在經辦機構取得單證,再憑單證到指定銀行領取失業保險金;
(4)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停止領取失業保險金:
①重新就業;②應征服兵役;③移居境外;④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⑤被判刑收監執行或者被勞動教養;⑥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指定的機構介紹的工作;⑦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