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現在有多少農村都分布在哪些地方
北京現在有多少農村?都分布在哪些地方?
朝陽區
20個鄉政府:太陽宮鄉、將台鄉、高碑店鄉、南磨房鄉、窪里鄉、來廣營鄉、東壩鄉、平房鄉、王四營鄉、十八里店鄉、小紅門鄉、金盞鄉、東風鄉、常營鄉、管庄鄉、三間房鄉、黑戶庄鄉、豆各庄鄉、崔各庄鄉、孫河鄉
平谷區
2007年平谷區轄2個街道辦事處、14個鎮,2個鄉。
平谷鎮
平谷鎮地處平谷城區中心,面積28.6平方千米,總人口6萬人。轄海關西園、勝利、太和園、建蘭4個社區,西寺渠、東寺渠、園田隊、勝利街、平安街村、和平街、太平街、岳各庄、趙各庄、北台頭、西鹿角、下紙寨、東鹿角13個行政村。
峪口鎮
峪口鎮地處北京市東北部,距北京市區50千米,面積65平方千米,總人口3.4萬人。轄峪口村、西營村、東樊各庄、西樊各庄、三白山、胡家營、興隆庄、中橋、蔡坨、南營、坨頭寺、胡辛庄、梨各庄、北楊家橋、南楊家橋、橋頭、廠門口、雲峰寺、大官莊、小官莊20個行政村。
馬坊鎮
馬坊鎮是平谷區西南的大門,距北京建國門50千米,到首都機場35千米,面積44平方千米,總人口2萬人。轄東店、三條街、二條街、西大街、蔣里庄、塔寺、石佛寺、李蔡街、早立庄、河北、小屯、英城、果各庄、窪里、梨羊、打鐵庄、太平庄、新建隊、東撞、杈子庄、北石渠、河奎22個行政村。
金海湖鎮
金海湖鎮位於平谷區東北端,面積133平方千米,總人口3.1萬人。轄韓庄、胡庄、東土門、馬屯、祖務、耿井、晏庄、上宅、滑子、洙水、水峪、向陽、海子、靠山集、郭家屯、東上營、茅山後、小東溝、彰作、紅石門、中心、將軍關、黑水灣、黃草窪、紅石坎、上堡子、羅漢石、東馬各庄28個行政村。
東高村鎮
東高村鎮地處北京市東北部,距市區70千米,距平谷城區2千米,面積57平方千米,總人口3.3萬人。轄東高村、西高村、南埝頭、大旺務、大庄戶、趙家務、趙庄戶、克頭、前台頭、南張岱、北張岱、張岱辛庄、青楊屯、崔家莊、侯家莊、門樓庄、鮑家莊、高家莊、曹家莊、普賢屯、南宅、南宅庄戶22個行政村。
山東庄鎮
山東庄鎮地處北京市平谷區東側,距北京市區中心70千米。面積50平方千米,總人口2萬人。轄山東庄、橋頭營、西瀝津、大坎、東窪、北寺、李辛庄、北屯、大北關、小北關、漁子山、桃棚12個行政村。
南獨樂河鎮
南獨樂河鎮位於平谷區東部,距北京城區80千米,首都機場50千米,面積69平方千米,總人口2.5萬人。轄南獨樂河、北獨樂河、劉家河、 峨嵋山、北寨、公爺墳、峰台、張辛庄、望馬台、甘營、南山、新農村、新立村13個行政村。
大華山鎮
大華山鎮在北京市區東北部80千米處,面積96平方千米,總人口2.1萬人。轄前北宮、後北宮、勝利村、陳莊子、蘇子峪、山門溝、麻子峪、掛甲峪、大華山、磚瓦窯、泉水峪、西峪、 西長峪、西牛峪、瓦官頭、梯子峪、李家峪、東辛庄、大峪子、小峪子20個行政村。
夏各庄鎮
夏各庄鎮面積60平方千米,總人口2.8萬人。轄夏各庄、張各庄、楊各庄、馬各庄、龍家務、賢王莊、王都庄、陳太務、紀太務、魏太務、南太務、安固、稻地、楊庄戶、大嶺後15個行政村。
馬昌營鎮
馬昌營鎮位於平谷西南部,面積28.8平方千米,總人口1.6萬人。轄馬昌營、圪塔頭、王官屯、毛官營、王各庄、魏辛庄、東陳各庄、西陳各庄、東雙營、西雙營、南定福庄、北定福庄、薄各庄、天井、前芮營、後芮營、西海子17個行政村。
王辛庄鎮
王辛庄鎮位於平谷城區北側,面積96平方千米,總人口3.5萬人。轄太後、北上營、中胡家務、熊耳營、東古村、西古村、太平庄、大辛寨、小辛寨、賈各庄、齊各庄、王辛庄、後羅庄、許家務、蓮花潭、放光庄、楊家會、井兒峪、北辛庄、翟各庄、西杏園、東杏園、樂政務23個行政村。
大興庄鎮
大興庄鎮位於平谷城區西側,與城區僅一河之隔。面積33平方千米,總人口1.8萬人。轄大興庄、魯各庄、白各庄、北城子、東柏店、北埝頭、唐莊子、西柏店、周莊子、韓屯、吉卧、良莊子、三福庄、陳良屯、西石橋、東石橋、管家莊、周村18個行政村。
劉家店鎮
劉家店鎮位於平谷區西北部,距北京市區70千米,距平谷城區14.5千米。面積35.6平方千米,總人口1.1萬人。轄劉家店、鳳落灘、北店、北吉山、前吉山、松棚、孔城峪、萬家莊、胡家店、寅洞、辛莊子、江米洞、行宮、東山下14個行政村。
鎮羅營鎮
鎮羅營鎮南距區政府駐地22.5千米,面積80.9平方千米,總人口1.1萬人。轄上鎮、大廟峪、季家溝、北四道嶺、東四道嶺、下營、上營、桃園、見子庄、東牛角峪、五里廟、西寺峪、東寺峪、核桃窪、關上、北水峪、清水湖、楊家台、張家台、玻璃台20個行政村。
熊兒寨鄉
熊兒寨鄉地處平谷城區正北15千米,距北京市區80千米,面積59.2平方千米,總人口4200人。轄熊兒寨、北土門、南岔、魏家灣、東溝、東長峪、花峪、老泉口8個行政村。
黃松峪鄉
黃松峪鄉位於平谷區東北部,面積64.4平方千米,總人口6000人。轄黃松峪、黑豆峪、白雲寺、大東溝、梨樹溝、塔窪、刁窩7個行政村。
豐台區農村
http://ke..com/view/281721.html?wtp=tt
長辛店鎮 轄9個村委會:張郭庄村、東河沿村、辛庄村、大灰廠村、李家峪村、太子峪村、張家墳村、趙辛店村、長辛店村。
王佐鎮 轄8個村委會:西庄店中心村、沙鍋村中心村、怪村中心村、魏各庄中心村、西王佐中心村、南宮中心村、庄戶中心村、佃起中心村。
盧溝橋鄉 轄21個村委會:太平橋村、馬連道村、菜戶營村、三路居村、萬泉寺村、東管頭村、小井村、六里橋村、西局村、周莊子村、岳各庄村、靛廠村、鄭常庄村、大井村、小屯村、小瓦窯村、張儀村、郭莊子村、盧溝橋村、果園村、精圖村。
花鄉 轄15個村委會:草橋村、黃土崗村、新發地村、白盆窯村、郭公庄村、高立庄村、六圈村、看丹村、榆樹庄村、羊坊村、保台村、樊家村、紀家廟村、造甲村、四合庄村。
南苑鄉 轄15個村委會:西鐵營村、右安門村、花園村、馬家堡村、東羅元村、果園村、時村、石榴庄村、大紅門村、東鐵營村、成壽寺村、分中寺村、南苑村、槐房村、新宮村。
http://ke..com/view/281721.html?wtp=tt
北京通州區農村
http://ke..com/view/39339.htm#3
永順地區 轄24個村委會:永順村、北馬庄村、范庄村、劉庄村、李庄村、焦王莊村、蘇坨村、小潞邑村、龍旺庄村、耿庄村、王家場村、鄧家窯村、西馬庄村、竹木廠村、新建村、楊富店村、楊庄村、果園村、南關村、上營村、喬庄村、小聖廟村、前上坡村、岳庄村、八里橋市場、運喬建材城!-->。
梨園地區 轄26個村委會:車里墳村、三間房村、北楊窪村、九棵樹村、東總屯村、西總屯村、李老公庄村、梨園村、劉老公庄村、小街一隊村、小街二隊村、小街三隊村、西小馬庄村、半壁店村、孫王場村、孫庄村、磚廠村、公庄村、大稿村、小稿村、魏家墳村、東小馬庄村、大馬庄村、高樓金村、曹園村、將軍墳村。
宋庄鎮 轄47個村委會:宋庄村、高各庄村、翟里村、北寺庄村、小楊各庄村、白廟村、任庄村、辛店村、喇嘛庄村、大興庄村、小堡村、疃里村、六合村、後夏公庄村、前夏公庄村、邢各庄村、丁各庄村、高辛庄村、蔡園村、小鄧村、大鄧村、師姑庄村、北劉各庄村、搖不動村、關辛庄村、西趙村、港北村、南馬庄村、郝各庄村、徐辛庄村、管頭村、吳各庄村、葛渠村、寨辛庄村、寨里村、窯上村、王辛庄村、崗子村、內軍庄村、平家疃村、小營村、草寺村、尹各庄村、富豪村、大龐村、雙埠頭村、溝渠庄村。
張家灣鎮 轄57個村委會:北許場村、張辛庄村、上馬頭村、梁各庄村、土橋村、皇木場村、南許場村、張家灣鎮村、張灣村、大高力庄村、上店村、賈各庄村、東定福庄村、西定福庄村、立禪庵村、寬街村、小庄村、施元村、里二泗村、燒酒巷村、瓜場村、馬營村、何各庄村、牌樓營村、齊善庄村、南姚園村、大辛庄村、棗林庄村、姚辛庄村、中街村、前街村、後街村、蒼頭村、十里庄村、南火垡村、三間房村、樣田村、垡頭村、陸辛庄村、北大化村、大北關村、小北關村、南大化村、柳營村、高營村、坨堤村、西永和屯村、東永和屯村、王各庄村、蒼上村、後坨村、後青山村、前青山村、後南關村、前南關村、北儀閣村、小耕垡村。
漷縣鎮 轄61個村委會:漷縣村、中辛庄村、郭庄村、王樓村、吳營村、靛庄村、許各庄村、南陽村、翟各庄村、馬務村、蘇庄村、榆林庄村、長凌營村、楊堤村、三黃庄村、後地村、沈庄村、小香儀村、大香儀村、高庄村、東黃垡村、西黃垡村、馬堤村、馬頭村、石槽村、毛庄村、草廠村、南丁庄村、東魯村、西魯村、周起營村、黃廠鋪村、北堤寺村、覓子店村、凌庄村、馬庄村、曹庄村、候黃庄村、張庄村、東寺庄村、小屯村、紀各庄村、大柳樹村、軍屯村、後尖平村、徐官屯村、東定安村、西定安村、柏庄村、前尖平村、李辛庄村、尚武集村、龍庄村、南屯村、穆家墳村、軍庄村、邊懷庄村、良家務村、羅庄村、後元化村、前元化村。
馬駒橋鎮 轄50個村委會:馬一街村、馬二街村、馬三街村、北海村、南海村、壯丁屯村、河北段村、勝利村、北門口村、大葛庄村、東店村、西店村、西後街村、辛屯村、大白村、馬村、小白村、姚村、張各庄村、古庄村、楊秀店村、周營村、小張灣村、房辛店村、張村、郭村、柴務村、大周易村、小周易村、史村、前銀子村、後銀子村、駙馬庄村、南堤村、大杜社村、團瓢庄村、後堰上村、前堰上村、姚辛庄村、陳各庄村、南小營村、西田陽村、東田陽村、小杜社村、六郎庄村、西馬各庄村、小松垡村、大松垡村、神駒村、柏福村。
西集鎮 轄57個村委會:西集村、於辛庄村、協各庄村、侯各庄村、胡庄村、趙庄村、武辛庄村、車屯村、前東儀村、史東儀村、侯東儀村、黃東儀村、尹家河村、林屯村、王上村、岳上村、石上村、曹劉各庄村、東辛庄村、後寨府村、小灰店村、大灰店村、大沙務村、小沙務村、南小庄村、安辛庄村、肖家林村、前寨府村、橋上村、杜店村、牛牧屯村、上坡村、和合站村、呂家灣村、楊家窪村、辛集村、郎東村、郎西村、馬坊村、小辛庄村、任辛庄村、沙古堆村、望君疃村、杜柳棵村、太平庄村、供給店村、儒林村、小屯村、張各庄村、金各庄村、老莊戶村、何各庄村、馮各庄村、金坨村、王莊村、耿樓村、陳桁村。
台湖鎮 轄46個村委會:台湖村、鋪頭村、朱家垡村、田府村、前營村、口子村、江場村、胡家垡村、周坡庄村、外郎營村、玉甫上營村、蔣辛庄村、東下營村、西下營村、北火垡村、唐大庄村、北姚園村、鹼廠村、尖垡村、興武林村、窯上村、次一村、次二村、垛子村、永隆屯村、桂家墳村、大地村、徐庄村、新河村、高古庄村、桑元村、水南村、董村、北神樹村、丁庄村、白庄村、馬庄村、孟庄村、鄭庄村、東石村、麥庄村、西太平庄村、安定營村、北堤村、崔窯村、北小營村。
永樂店鎮 轄37個村委會:永一村、永二村、永三村、新西庄村、陳辛庄村、鄧庄村、後甫村、東張各庄村、老槐庄村、孔庄村、大羊村、小南地村、南堤寺東村、南堤寺西村、小務村、西懷庄村、堅村、小安村、後營村、馬合店村、魯城村、大務村、東河村、西河村、德仁務前街村、德仁務中街村、德仁務後街村、柴廠屯村、後馬坊村、前馬坊村、半截河村、興隆庄村、三垡村、小甸屯村、胡家村、應寺村、熬硝營村;臨溝屯村居委會。
潞城鎮 轄1個居委會、54個村委會:三元居委會、胡各庄村、魏庄村、東楊庄村、霍屯村、古城村、楊坨村、郝家府村、辛安屯村、孫各庄村、後屯村、常屯村、召里村、堡辛村、大台村、前北營村、後北營村、大營村、留庄村、東夏園村、廟上村、東小營村、西堡村、東堡村、七級村、黎辛庄村、南劉各庄村、八各庄村、侉店村、後榆村、前榆村、賈後疃村、東前營村、前疃村、卜落垡村、劉庄村、大甘棠村、小甘棠村、岔道村、凌廟村、武疃村、李疃村、燕山營村、興各庄村、肖庄村、大豆各庄村、小豆各庄村、武窯村、夏店村、崔樓村、大東村、小東村、謝樓村、康各庄村、太子府村。
於家務回族鄉 轄23個村委會:於家務村、南儀閣村、北辛店村、大耕垡村、東馬各庄村、西馬坊村、神仙村、果村、渠頭村、富各庄村、滿庄村、王各庄村、崔各庄村、南三間房村、小海字村、棗林村、吳寺村、仇庄村、南劉庄村、東垡村、西垡村、後伏村、前伏村。
太多了,更多參考各區網路吧
如大興區
http://ke..com/view/193633.htm?func=retitle
北京市共轄16個區、2個縣。
城區
東城區。人口63萬,面積25平方千米。
西城區。人口79萬,面積32平方千米。
崇文區。人口41萬,面積17平方千米。
宣武區。人口57萬,面積17平方千米。
朝陽區。人口156萬,面積471平方千米。
海淀區。人口168萬,面積426平方千米。
豐台區。人口84萬,面積304平方千米。
石景山區。人口34萬,面積86平方千米。
郊區
門頭溝區。人口24萬,面積1455平方千米。
房山區。人口75萬,面積2019平方千米。
通州區。人口62.9萬,面積912平方千米。
順義區。人口55萬,面積1016平方千米。
大興區。人口54萬,面積1031平方千米。
昌平區。人口44萬,面積1352平方千米。
平谷區。人口39萬,面積1075平方千米。
懷柔區。人口27萬,面積2128平方千米。
密雲縣。人口42萬,面積2226平方千米。
延慶縣。人口27萬,面積2000平方千米。
Ⅱ 我女朋友是河北農村的戶口而我是北京城鎮的戶口,請問農村戶口比城鎮戶口有什麼優
如果你女朋友的家是靠近城市而且有宅基地、土地,我建議她還是保留農村戶口的好,將來若佔地可以有房、錢什麼的。如果偏遠沒什麼土地,那城市的上學條件和其它醫療保險方面還是有很大優勢,城市戶口會好一些。農村戶口就是孩子入學有些困難,不好進國辦小學和初中,但是打工的子女可就近入學。非農業戶口如沒有工作,自己不搞個體就什麼都沒有了,沒地就沒飯吃,必須出去打工,打不了工的又沒正式工作生了病就難上加難了。
Ⅲ 農村三千多萬光棍,哪個省的單身漢最多
實際上農村3000多萬光棍這個數據是有一些誇張的,不過現在總的來說農村光棍確實是比較的多。特別是四川省還有甘肅省、河南省這些省份的單身漢可能是稍微多一些的,實際上我們要看一個地區的單身漢多不多,首先要看一下這個地區的人口基數大不大,另外要看一下該地區的經濟怎麼樣。
看到這里可能很多人會比較質疑四川省了,因為四川省不算是一個人口基數比較大的省份,而且本身的經濟倒也不算是特別的差。但現在在四川省這邊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就是女孩子嫁人的時候要看顏值,四川省的男孩子也是比較的尷尬,既沒有北方男孩的粗獷,但又沒有南方男孩的清秀長相,所以很多男孩子在四川這邊確實是比較難討到老婆,有些在外地上學的女孩子就直接嫁到了外省。
Ⅳ 全國農村環境狀況較差的省份是哪些
[泰州時評] 中國即將重新劃分50個省份(網路上搜到的)有圖網路, 中國, 省份
中國即將重新劃分省份
,50省級政區規劃出台後,看看你是哪省人
中國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司長戴均良在香港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中國的行政區劃改革將正式啟動,改革方案將於今後幾年內完成。改革後,中國設大約50個省級政區,為此至少有4個城市將升格為直轄市。 中國現行行政區劃建制一般有4個層級,即省-市地州-縣-鄉鎮,少數地區在縣與鄉鎮之間還派生出第5級管理層-區公所。如此繁多復雜的行政管理層次,居世界之最。這種區劃費人費時,缺乏透明,不利溝通,影響效率,因此,對此加以簡化,已是勢在必行。事實上,福建、江蘇、浙江和湖北等省已經開始了試點式改革,讓縣直接接受省的領導,從而逐漸取消地級管理層,據說,效果良好。
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司長戴均良日前在香港接受媒體專訪時透露,中國行政區劃改革的總體思路可能是「縮省並縣,省縣直轄,創新市制,鄉鎮自治」,而增設直轄市一事只是理論研究與探討,近期可能性不太大,並未到操作層面。
報道說,中國行政區劃改革規劃今年將正式激活,未來兩年,民政部等有關部委將對此進行專題調研,改革方案料於2005年完成。此項改革規模之大、范圍之廣、影響之深無異於對中國現行行政區劃體制動一場大。新規劃將決定中國未來數十年的行政區域布局,是關乎中國政治、經濟全局的重大戰略。
戴均良指出,中國行政區劃改革的總體要求,應該是在保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與整個國家發展戰略相配套,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逐步進行。總體思路可能是:縮省並縣,省縣直轄,創新市制,鄉鎮自治。
其中,創新市制是重點,主要內容應包括:通過增設直轄市逐步劃小省份;通過市縣脫鉤、改革市管縣體制,減少行政管理層次;通過增設縣級市適應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需要,承接大部分農村向城市轉移人口,並調動地方發展和競爭的積極性,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
撤並鄉鎮是行政區劃改革重要舉措之一。民政部自1999年起推動撤並鄉鎮工作,目前已有25個省完成,共撤並鄉鎮7196個。今年還有6個省、自治區實施這項改革,撤並比例在15%左右。另外,另有部分省市小規模撤並工作今年也將進行,全國撤並鄉鎮工作預計今年基本完成。接下來,中國還將對規模過小的市、市轄區、縣進行適當調整。目前全國20萬人口以下的縣、市轄區有720個,其中10萬人以下的有314個,除少數邊疆地區的市、市轄區、縣不做變動外,其它地區符合撤並要求的行政區域都應推進這項改革。
中國現行行政區劃建制一般有四個層級,即省→市地州→縣→鄉鎮,而西部少數邊遠山區在縣與鄉鎮之間還設有縣的派出———區公所,東中部地區的一些鄉鎮則在鄉鎮與村之間設管理區或辦事處,形成了五級管理層。管理層次之多,居世界之首。戴均良指出,有些省已經具備了直接領導縣的條件,地級管理層可以逐步撤銷。目前福建、江蘇、浙江以及湖北等省已經激活了試點改革,探索性地賦予縣以地級市的管理職能,收到良好效果。
分省、縮省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問題。戴均良認為,省的規模過大,既不利管理,對國家長治久安也沒好處。從中國國土面積和人口考慮,中國設50個左右省級政區比較合理。戴均良同時強調,縮省雖然有必要,但一定要等政治環境、經濟發展水平、基礎設施建設等各方面條件成熟時才可以進行。從中國目前國情出發,重新進行大規模分省不現實,既會影響社會穩定的大局,又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行政管理成本。
另外,面對升格直轄市的誘惑,內地很多經濟發達城市均躍躍欲試。深圳、大連、青島等市將被升格為直轄市的說法在坊間流傳已久,近來呼聲漸高。戴均良指出,經濟指針並非唯一條件,增設直轄市應考慮三方面因素。
一是區域布局要合理,新直轄市應該是大的區域里的首位中心城市,有足夠發展空間。應與原有直轄市有一定距離,否則浪費資源、增加內耗,抵消和減弱中心城市的輻射功能。
二是人口不宜少於200萬人,否則難以形成區域政治中心的地位,這是一個城市經濟社會效益的基礎。
三是應有較強的經濟實力,經濟總量應高於全國大城市平均值,財政至少能夠自給自足,這也是保障中央財政調控能力的要求。
一般情況下,這三個條件全部具備才能設立直轄市。此外,如因政治、經濟或軍事的某種特殊需要,具備其中一項條件的城市也有可能升為直轄市。
戴均良指出,中國現行行政區劃改革和完善的方向是調整幅度、減少層次、增強活力。而增設直轄市無疑是劃小省份、減少層次的最佳模式。據有關統計,從總體上看直轄市的發展速度不僅快於省轄市,而且也大大快於省。如直轄市的GDP是省的平均數的3倍以上。
然而,中國作為全球人口最多,面積第三的大國,一級政區的數量與其它國家相比明顯偏少。如果中國一級政區目標定位在50個左右,那麼在現有基礎上就可再設16個省級政區。從區域經濟中心布局考慮,最少的方案也要增加4個直轄市,即在東北地區、華中地區、華南地區和西北地區各設一個直轄市。
戴均良說,增設直轄市可採取分步實施、逐步到位的方案,即整體規劃全國省級政區布局和直轄市布局,成熟一個設立一個,條件好的副省級市可先行一步。同時,從劃小省區的戰略需要出發,在地廣人稀的西中地區也可培育大中城市,特別是省會以外的特大城市。
今年44歲的戴均良,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參與中國行政區劃高層管理工作,長期致力於城市發展和地方行政體制研究,是這一領域知名的中青年專家.
1、北京都:現轄區域不變。
2、渤海省:由現天津市、現河北省秦皇島市、唐山市、承德市、廊坊市組成,省會天津。
3、遼東省:由現遼寧省大連市、丹東市、營口市、寬甸、桓仁、岫岩組成,省會大連。
4、遼寧省:由現遼寧除上述餘下地區,合現內蒙赤峰市、哲里木盟組成,省會沈陽。
5、吉林省:由現吉林合現內蒙興安盟組成,省會長春。
6、黑龍江省:由現黑龍江合現內蒙呼倫貝爾盟組成,省會哈爾濱。
7、雁雲省:由現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現河北省張家口市、淶源組成,省會大同。
8、平原省:由現河北省邯鄲市、刑台市、現河南省安陽市、鶴壁市、濮陽市、新鄉市、焦作市、濟源市、現山西省長治市、晉城市組成,省會安陽。
9。內蒙古自治區:由現內蒙古自治區除上述地區以外的地區組成,首府呼和浩特。
10。山西省:由現山西除上述地區外的地區組成,省會太原。
11。河北省:由現河北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石家莊。
12、膠東省:由現山東省青島市、濰坊市、煙台市、威海市組成,省會青島。
13、淮海省:由現江蘇省徐州市、連雲港市、濱海、響水、灌南、宿遷市、現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宿州市、亳州市、現河南省商丘市、現山東省日照市、臨沂市、濟寧市、荷澤市組成,省會徐州。
14、山東省:由現山東除上述地區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濟南。
15、上海都:包括現上海、現江蘇崑山、太倉,現浙江嘉興、寧波、舟山等地。
16、浙江省:由杭州市、桐廬、建德、淳安、湖州市、紹興市、現安徽黃山市、宣城市、現江西婺 源組成,省會杭州。
17、浙南省(東甌省或雁盪省)——由現浙江溫州市、台州市、麗水市、金華市、衢州市組成,省 會溫州。
18、江蘇省:由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淮安市、鹽城市組成。省會江陰(靖 江)。
19、揚子江省(南京都):由現江蘇省南京市、鎮江市、揚州市、現安徽省馬鞍山市、滁州市、蕪湖市、巢湖 市、銅陵市、池州市、安慶市、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組成,省會南京。
20、淮河省:由現安徽省六安市、阜陽市、現河南省周口市、駐馬店市、信陽地區組成,省會潢 川。
21、河南省:由現河南省除上述地區外餘下地區組成,省會鄭州。
22、襄(陽)荊(州)省(或淅川省):由現湖北省襄樊市、十堰市、荊門市、荊州市、枝城組 成,省會荊門。
23、三峽省:由現重慶市、現湖北省宜昌市、恩施州組成,省會重慶。
24、湖北省:由現湖北省除上述地區外餘下地區組成,省會武漢。
25、黔中省:由現湖南湘西州、懷化市、現貴州省銅仁地區、黔東南州組成,省會懷化。
26、嶺南省:由現湖南省衡陽市、郴州市、現廣東省韶關市、連縣、連山、陽山、現江西省贛州 市、吉安市組成,省會井岡山。
27、嶺西省:由現廣西柳州市、桂林市、河池地區、現湖南省永州市組成,省會桂林。
28、湖南省:由現湖南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長沙。
29、江西省:由現江西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南昌。
30、廈汕省:由現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漳州市、龍岩市、現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梅州市組 成,省會廈門。
31、福建省:由現福建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福州。
32、香港都:由香港、澳門、現廣東省珠海市組成。
33、廣南省:由現廣東省茂名市、湛江市、現廣西防城市、欽州市、北海市、玉林市、貴港市、梧 州市、賀州市組成,省會玉林。
34、廣東省:由現廣東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廣州。
35、廣西自治區:由現廣西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合現貴州興義州、雲南文山州組成,首府南 寧。
36、海南省:現海南省不變,省會海口。
37、秦巴省:由現四川省南充市、巴中市、達州市、廣安市、廣元市、現陝西省漢中市、安康市組成,省會巴中。
38、金沙江省:由現四川省攀枝花市、涼山州、九龍縣、稻城縣、鄉城縣、現雲南省東川區、昭通 地區、麗江地區、迪慶州、永仁、元謀、組成,省會攀枝花。
39、南詔省(大理省):由現雲南省大理州、保山市、臨滄地區、德宏州、怒江州組成,省會保 山。
40、貴州省:由現貴州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貴陽。
41、四川省:由現四川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成都。
42、雲南省:由現雲南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昆明。
43、陝西省:由現陝西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合現甘肅省慶陽市、平涼市組成,省會西安。
44、甘肅省:由現甘肅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合內蒙額濟納旗組成,省會蘭州。
45、青海省:不變。
46、寧夏自治區:不變。
47、西藏自治區:不變。
48、北疆自治區:由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哈密地區、吐魯番市、昌吉州、伊犁州、克 拉瑪依市、石河子市組成,首府烏魯木齊。
49、南疆自治區:由現新疆巴音州、阿克蘇地區、和田地區、咯什地區、克孜州組成,首府咯 什。
50、台灣省:不變
Ⅳ 廣西與河南哪個地方發展前景好
我本人在防城港,我認為防城港發展前景更好。從地理位置上看,防城港是廣西第一大港,也是廣西吃水最深的港,這是防城港的發展潛質。雖然目前防城港的發展似乎沒有欽州發展的好,但防城港未來將防城和港口兩個區連成一片後將成為區域性重點城市,前景很美好。而且港口區這邊風景真的很不錯,並且即將建設廣西第一高樓(什麼時候建還不清楚)。由於對欽州和北海不是很了解,不便於評頭論足。
Ⅵ 北京城市和農村哪個戶口好
農村戶口好。
尤其是對外遷進來的最好。因為配偶可以直接落戶,更有各種土地優惠政策。
農村戶口還可以隨時轉成非農戶口,但是想轉回來就不可能了。
市民和居民根本沒有任何好處,子女上學,如果你家不住在學校附近,不交錢想平價上學,門兒都沒有。
農村戶口就是在中國人的心裡聽起來有點低,其實一點都不差。
農村戶口絕對不影響就業,只有外地戶口受限的,沒有本京本地戶口受鄙視的。
Ⅶ 我在廣西,這邊人去世了是土葬,現在還有哪個地方實行土葬
農村裡面老人去世一般還是土葬。
有的地方貧困,老人過世,往山上一埋,沒有墳墓,墓碑。一年後,荒草凄凄,滿坡雜木,找不到墳墓的事常有。
人死了也,什麼也不知道?但願綠草長伴,魂留青山。
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地區基本都是土葬,農村人講究落葉歸根,回歸天地,而且地不值錢。經濟發展好點的,政府肯定會嚴格執法要求火葬,地貴。
根據我國《殯葬管理條例》規定,人口多、耕地少、交通方便的地方,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的實施火葬的地方,允許土葬。
同時,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對回、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撒拉、東鄉、和保安等10個少數民族的土葬習俗應予尊重。
說說我的家鄉吧,從我記事起都是火葬,骨灰也是裝在一個瓷罐里,棺材只有在電視劇里才看過。
遠嫁後,才知道有的地方是可以土葬、有棺材、有祠堂的存在。
其實無論是土葬還是火葬都是回歸自然的一種方式,有些老年人接受不了火葬也是情理之中,在中國 歷史 長河中都是土葬。
年輕人就可能支持火葬,火葬佔地少,更環保。 社會 要進步,就要丟掉以前的一些習俗,我們也正在慢慢被動忘記一些祖先留下來的文化。
好在現在人們正在試圖撿起曾經被選擇性忘記的文化遺產比如說漢服,漢服所帶來的文化正在讓年輕一代慢慢接受、喜愛。
我想說無論是什麼習俗,只要是對 社會 發展不利的都會慢慢消失,有些曾經消失的對現代 社會 發展有利的也會慢慢重回。
廣西的人去世後,也不是都土葬,許多地方,特別是城市和郊區,還是嚴格地實行火葬的。
據我所知,中國的大部份山區農村,也一樣實行土葬。
其實,土葬是污染最少,也最節約,更適合大自然循環的葬法。當然,無論土葬火葬,都不泛大量浪費資源者,有些有錢人,火葬後再入土者,把墳墓造成陵,才是目前葬喪的問題。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本人是湖南的。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我們那裡。也是實行土葬的。除非是生病。也傳染性的疾病。一般都會火葬。絕大多數都是土葬。我們那邊沒有那麼嚴。土葬的一般都是。用水泥加石碑用土堆。一個小土堆。逢年過節就會去燒紙錢,燒香,燒蠟燭,放鞭炮。都是有講究的。燒香三根香。一兩根蠟燭。紙錢是越多越好。做完這些之後,就是放鞭炮。放完鞭炮。這磕三個響頭。這是對死者的尊敬。你是想念。像我們老家現在到處都是土墳。晚上走夜路,反正我一個人是不敢走的。
火葬不好嗎?我不喜歡土葬
很多地方的如:廣西,江西,湖北,雲南,貴州,河南河北。西北地區等偏遠農村基本上都是土葬。
四川也是。
我是廣西這邊的、一般農村還有宅基地的大多都還會選擇土葬、生活在市裡、年紀大的老一輩病危的時候覺得自己沒多少時日、大多都會叫自己子女把自己帶回農村老家等那一天的到來、
Ⅷ 北京好還是廣西好
福建人????
福建氣候跟廣西差不多。。。
福建人來廣西不會覺得難受啊熱啊什麼的。。。
廣西比較濕潤,相比北京的乾燥,廣西更適合福建人。。。
但是論經濟的話。。。福建也是強省,來廣西就有條件上的落差。。。
你看重經濟條件就是北京好。。。看中氣候就是廣西好。。。
遠近的話。。。貌似是廣西離福建近點。。。
Ⅸ 全國那個地方打工最好,比如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山東...
據統計是:3069964人
相對於戶口所在地來說,42418762人的跨省外來人口,也是全部的外出人口。那麼這些外出人口分別來自哪些省區,以及相對於戶籍地的常住人口他們外出的強度有多大,則是我們關注的問題。
通過計算外出人口在戶籍地分布的比例,我們發現外出人口主要集中在四川(佔16.4%)、安徽(10.2%)、湖南(10.2%)、江西(8.7%)、河南(7.2%)和湖北(6.6%)。這六個省佔了全國全部外出人口的60%。而其它25個省區外出人口占整個外出人口的比例則比較小。主要原因是這些地區經濟相對來說比較落後,人口密度較大,農村人口的收入較低;也有一些是人口大省,往往外出人口的規模也較大,比如象四川和河南。
如果將各省外出人口數除以相應的戶籍地常住人口總量(表3中用的是遷出率[6]),我們可以比較哪些省區外出的人相對來說更多一些。明顯可以看出,江西外出人口的比例最高(9.1%),其次是四川(8.4%),往後依次是安徽(7.3%)、湖南(6.8%)、廣西(5.8%)湖北(4.7%)、貴州(4.5%)等地區。相反,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外出的人口相對來說就比較少,比如廣東(0.51%)、北京(0.68%)、天津(0.84%)、上海(0.87%)、遼寧(0.87%);除此而外,西藏(0.76%)、新疆(0.85%)、雲南(0.81%)的外出人口也比較少,這可能是由於這些地區位於偏遠的西部,同時又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距離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比較遠,所以外出比較困難。
總的來說,經濟越落後的地區,往往外出的人也比較多;經濟發達地區外出的人相對比較少,這正體現了遷移的「推力」作用。
表3、省際外來人口和外出人口的分布
地區
常住人口總數
常住地的外來人口
戶籍地的外出人口
總量
遷入率(%)
分布(%)
總量
遷出率(%)
分布(%)
合計
1242612226
42418762
3.41
100
42418762
3.41
100
北京
13569194
2463217
18.15
5.81
91702
0.68
0.22
天津
9848731
735056
7.46
1.73
82522
0.84
0.19
河北
66684419
930455
1.40
2.19
1218975
1.83
2.87
山西
32471242
667357
2.06
1.57
305148
0.94
0.72
內蒙
23323347
547923
2.35
1.29
504557
2.16
1.19
遼寧
41824412
1045165
2.50
2.46
361944
0.87
0.85
吉林
26802191
308605
1.15
0.73
608693
2.27
1.43
黑龍江
36237576
386641
1.07
0.91
1174048
3.24
2.77
上海
16407734
3134922
19.11
7.39
142657
0.87
0.34
江蘇
73043577
2536920
3.47
5.98
1715665
2.35
4.04
浙江
45930651
3688851
8.03
8.70
1482465
3.23
3.49
安徽
58999948
230117
0.39
0.54
4325831
7.33
10.20
福建
34097947
2145270
6.29
5.06
810590
2.38
1.91
江西
40397598
253097
0.63
0.60
3680348
9.11
8.68
山東
89971789
1033215
1.15
2.44
1104647
1.23
2.60
河南
91236854
476247
0.52
1.12
3069964
3.36
7.24
湖北
59508870
609752
1.02
1.44
2805206
4.71
6.61
湖南
63274173
348838
0.55
0.82
4306851
6.81
10.15
廣東
85225007
15064878
17.68
35.51
430486
0.51
1.01
廣西
43854538
428192
0.98
1.01
2441851
5.57
5.76
海南
7559035
381796
5.05
0.90
119407
1.58
0.28
重慶
30512763
403161
1.32
0.95
1005775
3.30
2.37
四川
82348296
536246
0.65
1.26
6937793
8.42
16.36
貴州
35247695
408526
1.16
0.96
1596468
4.53
3.76
雲南
42360089
1164402
2.75
2.75
343542
0.81
0.81
西藏
2616329
108682
4.15
0.26
19862
0.76
0.05
陝西
35365072
426038
1.20
1.00
804463
2.27
1.90
甘肅
25124282
227895
0.91
0.54
585874
2.33
1.38
青海
4822963
124310
2.58
0.29
94991
1.97
0.22
寧夏
5486393
191892
3.50
0.45
90164
1.64
0.21
新疆
18459511
1411096
7.64
3.33
156273
0.85
0.37
六、 主要遷入地外來人口的來源地
從表3中我們發現,外來人口比例比較高的地區主要有廣東、上海、北京、浙江和福建。我們很想知道,作為遷入地,這些地區的外來人口都是從哪兒遷過來的?哪些地區是它們外來人口的主要來源地?
表4給出了這些省市外來人口的戶籍地(或稱遷出地)分布。
廣東是全國外來人口最多的省。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廣東的外來人口主要來自湖南(佔22.1%)、四川(18.9%)、廣西(14.7%)、江西(10.7%)、湖北(9.7%)和河南(6.7%)。這六個地區流到廣東的人口佔了廣東全部外來人口的83%。其中的湖南、廣西、江西是與廣東相鄰的省。距離近使人口流動變得更容易。而四川、湖北和河南一方面是由於人口多,經濟不夠發達,另一方面它們與廣東的距離也不是特別遠,從而流向廣東的人也比較多。
上海是九十年代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收入也是全國最高的地區之一,再加上勞動力需求比較大,從而導致大量的外來人口流入上海。上海外來人口主要來自於安徽,佔了上海全部外來人口的三分之一;其次是江蘇,佔了近四分之一;兩地區加一起,佔了整個上海外來人口的近57%。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兩地區與上海的空間距離都很近。除此而外,上海的外來人口中浙江人佔了10%,四川人佔了7%,江西人佔了6%。
北京一直是外來人口比較集中的地方。北京的外來人口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佔22.5%),其次是河南(13.6%)、安徽(9.3%)、山東(7.7%)和江蘇(5.7%)。河北、河南和山東是離北京較近的省份;安徽和江蘇雖然離北京比較遠,但是從那裡來的人已經在北京形成了自己的就業特色,找到了自己的就業位置,從而占據了北京就業市場的一席之地。
浙江的外來人口主要來自於三大地區,即江西(22.8%)、安徽(21.2%)和四川(15.4%),它們共佔了該省全部外來人口的近60%。福建外來人口的來源地則更加集中,主要來自兩個地區,一個是江西,佔了全部外來人口的31.3%;另一個是四川,佔了25.4%。二者之和為55.7%。
七、 主要遷出地外出人口的去向
全國外出人口主要集中在七個省,它們是:四川(694萬人)、安徽(433萬人)、湖南(431萬人)、江西(368萬人)、河南(307萬人)、湖北(281萬人)和廣西(244萬人)。這七個省的外出人口佔了全國外出人口的65%[7]。下面我們對外出人口最多的五個省,外出人口去向地的分布進行描述(見表4)。
作為外出人口最多的四川省,她的外出人口中有41.0%的人流向了廣東,流向非常集中。除此而外,流向浙江和福建的分別佔了8%;流到雲南的佔6.9%,到新疆的佔6.2%。而遷移到其它地方的四川人,相對來說則比較少。四川人的遷移選擇性是比較強的。
在北京人的印象里,在北京的安徽「小保姆」很多,安徽人也很多。但事實上,安徽外出的人里,只有5.3%的人到了北京,他們的大部分則去了江蘇(佔了25.9%)、上海(23.8%)、和浙江(18.1%)。安徽去廣東的人也不象四川人那樣多,只佔了該省全部外出人口的8%。
湖南離廣東很近,那麼湖南人選擇遷移自然傾向於廣東。從普查的結果看也是如此,有77%的外出湖南人選擇了廣東。除此而外,去的人最多的就屬浙江了,占該地外出人口的4.6%。湖南人很少選擇去其他的地方,也不選擇去上海和北京。
江西相對來說是經濟比較落後的地區,盡管他們外出的首選仍然是廣東(佔43.8%),但他們不象湖南人那樣過於集中的流向廣東,而是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了浙江(22.8%)和福建(18.2%)。選擇去上海的人也佔了5.2%。
河南目前是我國的第一人口大省。去廣東仍然是那裡外出打工人的首選(佔32.7%),其次是去北京(佔10.9%)。河南人選擇外出地的面似乎比其他地方要寬一些,甚至有很多人去了新疆(佔9.3%)。還有些人去了浙江(6.5%)、江蘇(5.4%)、上海(4.1%)、山西(3.8%)、湖北(3.6%)、河北(3.4%)和山東(3.2%)等地。
Ⅹ 北京和廣西哪裡好
你想體驗大自然
那你就來廣西,我就是個廣西人,如果你想體驗文化,那你就去北京,怎麼說北京是中國的首都,肯定有些特別的地方,詳細的話,你就去旅行社咨詢,因為旅遊的話還是去旅遊專業的問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