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少馬爺為什麼從北京回天津
擴展閱讀
福州的中山堂在哪裡 2025-07-23 13:27:36
北京哪個地鐵站有糖葫蘆 2025-07-23 13:08:14

少馬爺為什麼從北京回天津

發布時間: 2022-09-10 01:20:40

① 郭德綱當年為什麼沒有拜馬志明

郭德綱在主流相聲界「樹敵」比較多,與很多主流相聲演員都不太對付,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然而同時他又和其中多位相聲名家,保持著比較緊密的關系,其中包括當今相聲界屈指可數的人物之一馬志明,人稱少馬爺。

郭德綱是天津人,回天津的機會算是比較多,在他每次回去都要拜訪的曲藝名家當中,就包括馬志明。在郭德綱眼裡,馬志明是當今最會說相聲的演員之一,而馬志明對郭德綱這個相對年輕的演員,也比較看重。

既然兩個人關系這么好,而且在很早就認識,為什麼郭德綱當年沒有拜馬志明為師呢?

這要從三個主要方面來說。

② 德雲社高峰拜訪相聲前輩馬志明、田立禾引熱議,你認為有何深意

高峰拜訪田立禾是很正常的,因為田立禾跟德雲社關系一直比較近。去年德雲社天津相聲晚會,田立禾就幫著站台。但站台不代表站隊,不是很多粉絲臆想的田立禾是郭德綱粉絲,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之類。

對於德雲社跟其他相聲同行的恩怨,田立禾先生一點不參合。

另外高峰的舞台風格,非常明顯的模仿少馬爺,尤其是高峰的磨蔓兒,整個就是翻版馬志明。

所以高峰去探望偶像馬志明,就是追星而已。跟德雲社沒啥關系,既不是說少馬爺跟郭德綱和解,更不是馬志明即將加盟德雲社的信號。

③ 馬志明拜師的過程為何如此坎坷

因為一開始沒鐵了心吃這碗飯,所以就沒想拜師的事兒,等馬志明想拜師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馬志明是寶字輩裡面最年輕的那一批,文字輩好多人年齡都夠當他爸爸了,所以馬志明雖然輩分高,但在他那個輩分中,就是個小屁孩。但這並不是他拜師的阻力,只要是相聲門里人,只要你父輩有輩分,那麼你在年輕,輩分也是定好了的。

可馬志明沒有鐵了心吃這碗飯,所以才會跑戲曲行業去溜達幾年。這幾年時間趙偉洲謝天順都攢底了,馬志明跟他們怎麼比,即使有人想收少馬,人家可得知道你願不願意干這行啊。跟馬志明有點類似的是常貴德,唱了十多年京劇,再回來說相聲,結果一輩子海青。馬志明虧得十七歲就回來了,然後仗著馬老的面子,成了侯寶林帶拉師弟,再晚幾年侯寶林都不接茬了。

估計少馬年輕時候心態這么游離,也跟馬三立有關系,老馬家已經有了個馬敬伯端了這碗飯,馬三立對親兒子就比較放鬆,讓他作自己想做的事情。結果繞了一圈還得回來,然後就成了拜師難難拜師。

④ 他是侯寶林的大哥,相聲界大功臣,險些消失在歷史長河,他是誰

相聲,曾是一種口頭傳唱的職業,所以尤其講究師承。相聲,又是一種江湖行當,因此也講究輩分。當今相聲界的師徒制已逐步向僱傭制或契約制轉變,相聲創作也逐步由「跟師父學」向「跟網路學」轉變。

如今在相聲舞台上已經很難聽到正統的相聲了,所以我們越來越懷念以前的相聲。時過境遷,現在在相聲界的前輩已經少之又少,而這其中最珍貴的無疑無疑就是屈指可數的古董藝人。

常寶豐

一九四七年生於北京,滿族,常連安第六子,大排第九,因此被稱為常九爺。常寶與三哥常寶,八哥常寶與二哥常寶,四哥常寶與二哥常寶,均為一母所生。

常寶豐1985年拜師於馬三立,成為馬家的相聲弟子,這也是他的帶藝投師,真正的相聲還在常家學。馬志良的兒子馬小川是常寶豐的師父。當然,常寶豐現在經常提到的另一個身份,也是郭德綱的開蒙老師。

另外,常九爺現在也是與時俱進開始玩直播了。

⑤ 現在郭德綱回天津,為什麼只去楊家少馬爺還理郭德綱嗎

郭德綱回天津,為什麼只去楊家,因為楊少華楊毅父子和郭德綱一樣,在主流相聲界完全沒什麼地位,也沒有多少人願意搭理他們,可以算得上是同病相憐吧。少馬爺馬志明是當今相聲第一人,看到郭德綱這么糟蹋相聲,痛心疾首還來不及呢,怎還願意搭理他呢。

天津相聲名家李伯祥,那可是郭德綱的親師大爺,但是也沒聽說他們有過多的來往。只是後來,郭德綱的名氣越來越大,少馬爺是個喜好清凈之人。並不想蹭郭德綱的熱度,因此,有意和郭德綱保持一定的距離。他在電視采訪時,也表示二人的關系一般。

但是,讓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少馬爺會出現在德雲社2021年的相聲春晚上。馬志明先生的到場,也徹底擊碎了二人不合的傳言

⑥ 是相聲演員,他姓馬,是誰

馬三立(1914----2003),原名馬桂福。馬三立是深受廣大民眾喜愛的著名表演藝術家、相聲「泰斗」。2003年2月11日去世,享年八十九歲。 馬季,原名馬樹槐,著名表演藝術家、相聲大師。他是新相聲的代表人物,近現代相聲藝術承前繼後的關鍵人物,他繼承發展了侯派風格,走出了自己的創作道路,為中國相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工作簡歷:少年時在上海為學徒工。新中國建立後在北京新華書店工作,業余表演相聲。1956年調中央廣播說唱團。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三、四、五屆委員會常務委員,第五屆政協委員,中國曲協常務理事,中央廣播文工團說唱團團長等職。是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相聲演員。 作品:曾出版相聲選《登山英雄贊》,相聲作品《打電話》、《畫像》及《新桃花源記》等作品先後被拍成電影。 馬季於2006年12月20日上午10:25在家中因心臟病,經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醫院天通苑分院搶救無效逝世,享年72歲。 馬志明,1945年5月13日生,回族。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三立先生長子,人稱「少馬爺」。自幼受家庭影響,喜愛相聲和戲曲。1957年考入天津戲校,學武花臉。1962年進入天津曲藝團,正式說相聲。文革期間隨馬三立下放到天津南郊,文革後重回曲藝團, 20世紀80年代由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代收師弟,拜已故相聲前輩朱闊泉先生為師。80-90年代在曲藝團期間創作、整理、表演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 1)傳統相聲:《大保鏢》、《報菜名》(改編)、《文章會》、《拴娃娃》、《白事會》、《賣五 器》、《誇住宅》、《地理圖》(改編)、《開粥廠》、《拉洋片》、《賣掛票》、《太平歌詞》、《數來寶》、《對春聯》等,近年又新排演了《反七口》《賣布頭》等多年未演的傳統活。 (2)新作品:《糾紛》、《自食其果》、《五味俱全》、《夜來麻將聲》、《學跳舞》(又名《吹牛》)、《論拳》、《聽曲藝》、《看不慣》、《扔狗》 (3)相聲小段:《核桃酥》、《雇三輪》、《茅房話》 (4)曲藝:白派京韻大鼓《探晴雯》《黛玉焚稿》,快板《雙瑣山》《百鳥朝鳳》《哭祖廟》單弦《戲叔別兄》《挑簾裁衣》《胭脂》

⑦ 時隔多年,德雲社入駐天津,這對天津的相聲演員有多大影響

一定有影響在天津相聲圈裡,高人很多,但天津人不喜歡出門在外,也可以說沒有雄心壯志,那一年十大笑星中,天津只有一位高英培上榜,其他都是北京人,為什麼?

⑧ 姜昆、侯耀華、石富寬、王謙祥見到馬志明怎麼稱呼

這四個人輩分不一樣,並且跟馬志明的親近程度也不同,所以稱呼肯定不一樣。

姜昆王謙祥是一時之徒,兩人都是明字輩。

侯耀華是常寶華的徒弟,是文字輩。

石富寬是高鳳山的徒弟,按理論上說高鳳山是高德亮的徒弟,應該是壽字輩,那麼石富寬是寶字輩,但高鳳山拜了張壽臣當乾爹,等於自降一輩,於是石富寬成了文字輩。

馬志明是目前相聲界輩分最高的一位,是正經的寶字輩。

比如他跟方清平都是廉春明的干兒子,但方清平相聲師父是李金斗,所以郭德綱會讓方清平叫他師叔。而郭鶴鳴本來是他相聲徒弟,但郭鶴鳴去西河門拜了一個大輩弦師當師父,在西河門里輩分比郭德綱高了,於是郭德綱立刻將他清門,罵他欺師滅祖。

岳雲鵬那幾個徒弟,劉筱亭尚筱菊都是郭德綱朋友介紹過來的,劉筱亭尚筱菊都是九零後,他們的爺爺最年輕也是四十年代生人,也就是郭德綱爸爸那一輩的。他們跟郭德綱應該是忘年交,或者說有求於他所以矮一頭,但郭德綱就怕收了劉筱亭尚筱菊當徒弟,自己在對方面前就小一輩,於是果斷讓徒弟收,變成了徒孫。

其實像他跟劉筱亭尚筱菊爺爺論街坊輩兒,跟相聲一毛錢關系都沒有,但他就是害怕低人一頭,於是七零後硬要給九零後當爺爺,可見這人得把輩分看得多重。

⑨ 「少馬爺」馬志明,對郭德綱的態度前後矛盾,是因為利益的原因嗎

馬志明和郭德綱的名字更多聯繫到一起,是從德雲社天津分社開業的時候。當時馬志明親自到場支持,並且還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把象徵馬派相聲傳人的醒木交到了郭德綱的手上。

這個舉動在當時引起了很多議論,有人說馬志明不講原則,怎麼能承認郭德綱是馬派相聲傳人呢?他不是馬家弟子,在之前和馬家的交集也並不多。這個決定的依據是從哪而來?如果馬三立在世,是否能和馬志明有同樣的判斷和決定?

能夠如此的提攜後輩,淡泊名利,馬志明這風節讓人欽佩。還有網友評論說,同行未必是仇人,何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大家相互切磋,共同進步不好嗎?人家能紅,也是憑借著人家自己的本事,馬志明不眼紅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