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冬天經常下雪嗎大概能有幾次
經常下雪,六次左右。
受底層偏東風迴流影響,北京東部、南部及城區陸續開始飄雪。據實況監測顯示,南郊觀象台今晨7點40分已經觀測到了降雪,截至中午11點,南郊觀象台降雪0.1毫米、通州0.2毫米、朝陽0.1毫米。
城區古觀象台0.4毫米、天壇0.4毫米,整體來看東部的降雪更為明顯。而這場雪,已經是北京這個冬天以來降下的第6場雪。
(1)北京冬天的雪怎麼樣擴展閱讀
截至2020年2月初,北京的降雪日較常年平均偏多2天以上,而這個冬天還沒結束,京城已經又雙叒叕地降下了6場雪,這在歷史同期上也比較少見。相較前兩年讓網友們紛紛吐槽的「貧雪」狀況,今冬老天爺送給京城的降雪,也稱得上是「豪華大禮包」了。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降雪天氣的到來,北京地區氣溫也更加低迷,今天上午11時,南郊觀象台測得氣溫僅-5.4℃,等到了夜間氣溫還會進一步走低,明天凌晨的最低氣溫可能只有-6℃上下。氣象部門提醒公眾在賞雪的同時,也需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此外,北京市氣象台也於今天13時50分發佈道路結冰黃色預警信號,預計5日下午至6日白天易出現道路結冰現象,提醒公眾駕車出行需注意交通安全。
B. 北京冬天的雪是不是下了10年
不知道這個問題何從談起。自現有的地球板塊形成以來,中國所在的地區北方冬季下雪是常態,沒有哪年冬季不下雪。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數千萬年。
說到北京地區,早在當初不叫這個名稱的時候每年冬天都下雪。不論是稱為薊,還是稱為幽州、中都、大都,以至於明以後稱作北京,都改不了這個地區冬季下雪的氣候特點。
因此,北京冬天下雪的情況並非連續了10年,而是連續了幾千萬年。
C. 北京冬天下雪為什麼那麼難
首先來看下雪的條件。
這第一,就是冷空氣足夠強。冷空氣要強到,讓我們的頭頂有足夠厚的冰凍層,能把水汽凍成雪花,雪花還得不融化落到地面;
這第二要有充足的水汽。水汽是雪花的原料,沒有水汽焉有雪花?
第三水汽還得和冷空氣正面相遇,持續對轟。如果水汽遇到冷空氣就跑,那麼再強的冷空氣也做不出雪花來。
我們一條一條對照:
第一,北京的冬天夠冷,下雪足夠了。
第二,北京的冬天水汽雖然不多,但畢竟距離海洋近在咫尺,還是有的。
所以,北京下雪難,主要是冷空氣和水汽難以正面相遇。這和北京的地形有關系。
北京西、北群山環峙,讓西邊、北邊來的冷空氣有居高臨下的先天優勢。當西北風來時,水汽一鬨而散,連正面交手的機會都沒有,還談什麼下雪?要命的是,北京冬天主要就吹西北風。
那麼,什麼情況下才能讓水汽進京和冷空氣正面交手?也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北京颳起東北風或者偏東風,讓水汽從渤海拐個彎過來,和冷空氣迂迴交手下雪;
第二種,如果要再下大一點,除了這東北風之外,西南風、南風也得來,把南方的水汽也送過來;
第三種,再要大,就要讓幾路水汽在北京上空混戰,旋轉上升,這時暖濕特強,如果出現就是暴雪,或者雨夾暴雪。
這三種形勢,第一種相對較多,幾乎每個冬天都能遇到一兩次;第二種比較少,三五年一次,但遇到雪就會比較大;第三種就是可遇不可求了,因此有記載以來也就2012年11月一次。
對於今年來說,北京雖然偏暖的厲害,但冷空氣仍然是夠下雪條件的;但華北平原的水汽嚴重不足,包括石家莊、太原等城市在內,華北平原大部入冬以來滴水片雪未下;水汽進京與冷空氣正面交手的機會也是沒有。
因此,今冬北京貧雪的原因就是:整個華北平原都水汽缺乏,且入冬以來水汽從無進京和冷空氣正面交手的機會。
D. 北京下雪了,冷不冷
下雪了,肯定很冷,尤其是北京,不下雪的冬天也很冷
E. 北京冬天的特點
北京地區冬季溫度低,降水少,晴天多,風速大,盛吹兩北風。現將北京地區冬季主要氣候特點分述如下:
1.溫度低
北京平原地區冬季月平均氣溫都住0℃以下,十二月份平均氣溫-3.0℃,二月份平均氣溫-2.0℃,最冷是一月份,月平均氣溫-4.7℃。整個冬季最低氣溫低於-10.0℃的天數, 可達28.6天,一次低溫可持續好幾天。
北京冬季最低氣溫,長城以南平原地區平均一般在-16 — - 20.0℃,在一九五一年一月三十日曾出現過-22.8℃的低溫。在山區各地或四周髙山中間低窪地區,常因夜間冷空氣下沉堆積,形成了比附近溫度低的冷中心。如在昌平東南低窪地區曾出現-23℃的低溫;密雲也出現過-22.6℃的記錄。長城以北大部分地區最低氣溫經常在-20℃以下。其中溫度最低的西北山區延慶盆地官廳水庫附近曾出現過-27.6℃的低溫。這些地區常認為是北京冬季最冷的地區。
土壤溫度,尤其是表層近10cmm地溫,冬季變化情況和氣溫相似。平均溫度均在0℃以下。整個冬季土壤都處於凍結期。一般北京埤區從11月下旬就進入封凍期。山區封凍比平原還要早10天左右。凍土最大深度平原地區大約60多公分,最深達85公分。山區凍土要比平原深的多,延慶可達一米左右。最深凍土一般都出現在一月下旬到二月底之間。
2.降水少,晴天多。
冬季降水很少,平原地區平均忟有10.8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幷且不穩定,相對變率達56%。有的年分如:一九四一年,一九五五年整個冬季降水不足2亳米;有的年分冬雪較多如一九四七年降雪達33.6毫米。降雪日數也少,如一九五六年冬連續六十天沒有降雪。 根據多年的氣象資料,北京平原地區一月分平均降雪日數只有兩天左右。睛天日數卻特別多,平均有19.1天。
3.風速大,盛吹兩北風。
冬季是風速較大的季節。冬季平均風速每秒2.5米僅次於春季。
北京地區冬季常年風向以偏北或西北風為主。一般風向有和山脈和河谷走向一致的趨勢。
F. 北京冬天下雪為什麼那麼難
北京下雪的難度主要在哪裡?
首先來看下雪的條件。
這第一,就是冷空氣足夠強。冷空氣要強到,讓我們的頭頂有足夠厚的冰凍層,能把水汽凍成雪花,雪花還得不融化落到地面;
這第二要有充足的水汽。水汽是雪花的原料,沒有水汽焉有雪花?
第三水汽還得和冷空氣正面相遇,持續對轟。如果水汽遇到冷空氣就跑,那麼再強的冷空氣也做不出雪花來。
我們一條一條對照:
第一,北京的冬天夠冷,下雪足夠了。
第二,北京的冬天水汽雖然不多,但畢竟距離海洋近在咫尺,還是有的。
所以,北京下雪難,主要是冷空氣和水汽難以正面相遇。這和北京的地形有關系。
北京西、北群山環峙,讓西邊、北邊來的冷空氣有居高臨下的先天優勢。當西北風來時,水汽一鬨而散,連正面交手的機會都沒有,還談什麼下雪?要命的是,北京冬天主要就吹西北風。
那麼,什麼情況下才能讓水汽進京和冷空氣正面交手?也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北京颳起東北風或者偏東風,讓水汽從渤海拐個彎過來,和冷空氣迂迴交手下雪;
第二種,如果要再下大一點,除了這東北風之外,西南風、南風也得來,把南方的水汽也送過來;
第三種,再要大,就要讓幾路水汽在北京上空混戰,旋轉上升,這時暖濕特強,如果出現就是暴雪,或者雨夾暴雪。
這三種形勢,第一種相對較多,幾乎每個冬天都能遇到一兩次;第二種比較少,三五年一次,但遇到雪就會比較大;第三種就是可遇不可求了,因此有記載以來也就2012年11月一次。
對於今年來說,北京雖然偏暖的厲害,但冷空氣仍然是夠下雪條件的;但華北平原的水汽嚴重不足,包括石家莊、太原等城市在內,華北平原大部入冬以來滴水片雪未下;水汽進京與冷空氣正面交手的機會也是沒有。
因此,今冬北京貧雪的原因就是:整個華北平原都水汽缺乏,且入冬以來水汽從無進京和冷空氣正面交手的機會。
最後兩個問題:今年北京貧雪貧到什麼程度了,歷史罕見嗎?還有希望下雪嗎?
第一個問題,貧得相當不輕。從11月1日到1月22日,北京的降水量為0.0毫米,1951年以來只有1970-1971年冬天、2010-2011年冬天出現過。其中1970-1971年的那個冬天乾燥至極,直到2月16日國家站才出現正經降雪;
第二個問題,月底下雪的希望非常大。因此今年貧雪破不了1971年的紀錄啦,
G. 北京降雪已達初雪標准,北京每年平均下幾天雪呢
北京降雪已達初雪標准,北京每年平均下幾天雪呢?相信大家在前幾年冬天北京初雪的時候都有看過被拍攝的北京故宮初雪的照片,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忘不了那樣美麗的場景,即便是在照片里看到北京的初雪,都覺得是那樣的美麗,更何況是在現實中看到呢,北京的初雪一直都是當地人們所期待的,在初學即將到臨的時候,大家都會懷著一種非常嚮往和期待的心情去等待著初雪的到來,初雪在大家心裏面一直都是一個美好的象徵,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好看的景象,出血就意味著冬天的第一場雪的到來,想想都覺得非常的有韻味。
H. 北京地區夏雨水多冬天雪大嗎
這個不是必然的,這邊一般夏天確實是雨水比較多。但是有時候冬天雪量就非常的小。偶爾也會有大雪的時候。
I. 北京冬天潑水成冰,如此寒冬為何卻罕見下雪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寒冬,全國各地氣溫都驟降了,已經是十足十的寒冬。在這么嚴寒的天氣,我們北京的冬天已經到達了潑水成冰的這種境界,但是卻很少下雪。這是因為什麼呢?接下來我給大家講一講。
一、北京地區雨水很少。
在北京生活的朋友們都應該知道,我們北京的天氣是很少下雨的,冬天比較寒冷乾燥。奧雪是怎麼形成的呢?雪就是因為雨它在下落的時間裡面,越接近地表的時候,被地表的冷空氣給它凍成了雪,所以在我們下雨的天氣裡面,如果溫度達到了一定的條件的時候,這個雨它就會變成雪,然後就成了我們所謂的下雪了。但是在北京下雨都是很少的事情,所以下雪他也肯定是比較少的時候了。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在北京能夠多下水的話,我們應該保持我們的空氣不被污染。平時出門盡量選擇綠色出行,可以乘坐公交車,騎共享單車或者步行都可以,盡量做到少開車,少排放一些污染氣體。沒有我們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才能讓我們的環境更加美好,更加漂亮。這樣的話,我們下雪的示數也會增多,快樂就會增多,希望大家以後為自己的快樂能夠做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