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順義區有哪些鄉鎮
截至2019年8月,北京順義區有19個鎮,沒有鄉。
19個鎮為:仁和、馬坡、南法信、天竺、後沙峪、牛欄山、楊鎮、張鎮、大孫各庄、北務、李遂、木林、南彩、北小營、李橋、高麗營、趙全營、北石槽、龍灣屯。
順義區位於北京市東北部,距市區30公里,毗鄰北京城市副中心,是首都國際機場所在地,總面積1021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佔95.7%。全區常住人口116.9萬,下轄19個建制鎮和6個街道辦事處,共426個村民委員會、127個社區居委會。
按照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順義區是北京市「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城市空間結構中的「多點」之一,也是「國門」所在地、首都重點平原新城、中心城區適宜功能產業的重要承接地,正在建設「港城融合的國際航空中心核心區,創新引領的區域經濟提升發展先行區,城鄉協調的首都和諧宜居示範區」。
(1)北京順義區李橋鎮哪個村人口多擴展閱讀:
順義區的建制沿革:
順義夏商周三代隨北京地區屬冀、幽、燕。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至十二年(前195)置狐奴、安樂兩縣屬漁陽。
唐貞觀二十二年,以內附契丹別帥析紇便部置歸順州,本為契丹松漠府彈汗州(松漠府在今遼寧省阜新、彰武一帶)。天寶元年(742)改稱歸化郡,乾元元年(758)復稱歸順州,領懷柔縣(與今懷柔區無關),州、郡、縣治所同一。
明朝於洪武元年(1368)十二月,降順州為順義縣,屬北平府,後為順天府所轄。
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十月,改順天府為京兆特別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六月,北京改稱北平,順義直屬河北省。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8日,順義縣城解放。
1949年8月,順義屬河北省通州專署領導。
1958年4月,劃歸北京市設為順義區。1960年1月,設為北京市順義縣。
199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制,設立順義區。
Ⅱ 北京市順義區李橋鎮農民土地怎樣確權
水坡村位於北京市順義區高麗營鎮,全村總人口共558人,其中農業人口為456人。耕地畝數為2001畝,人均確權畝數為2. 5畝。2006年,集體收入達到121萬元,其中農民人均收入為7850元。該村的優勢是交通非常便利:南臨順於路,西到天北路,依託六環路
Ⅲ 順義區李橋鎮都什麼村
天竺村
楊二營村
樓台村
Ⅳ 順義區李橋鎮什麼時候規劃
李橋三四營北面是商住項目,三四營,頭營,窪子肯定是最近拆遷,不知道搬遷到哪裡。不是三四營北面,就是新港附近,有的說是沿河那邊,但是可能不大。半壁店也會拆,但是應該是最後拆,和現在的天竺村似的 ,道路今年是壁富路到機場東路這短要開始修,但是半壁店村委會要錢多,開工可能會晚一點。還有就是新聞說宋庄書記胡介報說規劃通州到首都機場的快軌,從北關走一段通順路然後走壁富路到首都機場
Ⅳ 李橋鎮沿河村是否搬遷
否。李橋鎮沿河村位於大庄鎮南部5公里,104國道兩側。全村有9個自然庄,18個村民組,總人口3842人,928戶,耕地面積6493畝,總支黨員75名,設有兩個支部,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當地政府沒有對此地進行搬遷的計劃。
Ⅵ 北京市順義區李橋鎮有哪幾個村
順義區李橋鎮所轄村簡介
南庄頭村
該村村域2.8公里,明初成村。此為皇家莊園,傳張氏為皇家莊園的庄頭,始名庄頭,後析為南北二村,該村居南,故名。該村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5米。清同治十三年大水,潮白河東南下,現從村東1公里處流過,屬潮白河水系。
北庄頭村
該村村域1.3平方公里,明初成村。此為皇家莊園,傳張氏為庄頭,故村名為庄頭。後析為南北二村,該村居北,故名。該村地勢北高南低。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6米。村東1公里為潮白河,屬潮白河水系。
沮溝村
該村村域1.3平方公里,聚落面積20萬平方米。 明代從山西移民至此定居成村。村中原有兩條溝,後淤死,故名。曾名祖溝。該村地處潮白河漫灘上,地勢村中高,四周低。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6米,高差4米。村東臨潮白河,為該鎮最東面的一個自然村。聚落呈長方形,有東西向主街一條,長約150米。
南桃園村
該村村域0.4平方公里,明代山西移民至此,有桃園分為南北兩片,後發展成村,因該村位南,故名。村址地勢中步高,四周低。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4米。村西有潮白河引河流過。
安里村
該村村域0.3平方公里,清丙午年間在此修「元興寺」取名庵里村,後諧音改今名。該村地勢平坦。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4米。村西有潮白河引水渠中壩河流過。
北桃園村
該村村域1.6平方公里,明代從山西移民至此,原桃園分為兩片,後發展成村,該村位北,故名。該村地勢平坦。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5米。村西1公里有潮白河引水渠中壩河,屬潮白河水系。
永青村
該村村域0.7平方公里,明代山西移民至此成村,原名富各庄,因傅姓諧音得名,後因避重名,於1981年改為永青庄。該村地勢平坦。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5米。村東2公里有潮白河流過,屬潮白河水系。
堡子村
該村村域1.4平方公里,明代成村。山東移民至此,為皇莊佃戶,後發展成村,庄頭佟姓,始名佟家堡,後佟家破產,改名堡子。該村地勢中部低,東、西部高。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6米。村東1公里為潮白河,屬潮白河水系。
官莊村
該村村域1.6平方公里,明初由山西洪洞縣移民至此成村,因姓得名。該村地勢北高南低。土壤為濕潮土為主。聚落平均海拔26米。村東0.5公里為潮白河,屬潮白河水系。
南河村
該村村域1.1平方公里,明代成村,因位於潮白河南,故名。該村地勢平坦。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5米。村西1公里有潮白河的引水渠中壩河流過。
郭庄村
該村村域0.8平方公里,清代成村,因姓得名。該村地勢中部、西部稍高。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5米。村西0.5公里有中壩河流過,屬潮白河水系。
史庄村
該村村域面積0.3平方公里,明代山西移民至此成村,因姓得名。該村地勢北高南低。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為27.8米。村東有中壩河,屬潮白河水系。
蘇庄村
為蘇庄村委會駐地,村委會轄蘇庄、小蘇庄兩個自然村,村域3.4平方公里,明代山東移民至此成村,因姓得名。該村地勢西高東低,村中高,四周低。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7米。村東緊鄰潮白河,村西距中壩河0.5公里,屬潮白河水系。
小蘇庄,該村清末從蘇庄析出,因村小,故名。該村地勢平坦。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8米。地處引河與潮白河交匯處。
沙浮村
該村村域面積2.4平方公里,元代已成村,因村處潮白河故道上,一遇大風便塵土飄浮,故名。該村地勢北高南低。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8米,高差3米。村北有潮白河,村東有中壩河,屬潮白河水系。
蘆各庄村
該村村域面積1.8平方公里,明代建村,原潮白河從此經過,有一大片葦塘,村因以得名。該村地勢北高南低,土壤為潮褐土。聚落平均海拔25米。村東0.5公里有中壩河,屬潮白河水系。
沿河村
該村村域面積5.6平方公里,漢代已有居落,因村臨潮白河故道而得名。該村地勢西高東低,村中部稍高。土壤為潮褐土和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6米。村東有潮白河引河,村西有月牙河,屬潮白河水系。
吳庄村
該村村域1.7平方公里,明代建村,因姓得名。該村地勢北高南低。土壤為潮濕土,聚落平均海拔27米。村東有潮白河引河,屬潮白河水系。
北河村
該村村域6.7平方公里,漢代已有人居住,遼代已見村名。因潮白河在村北故名。該村地勢西高東低。土壤為潮褐土。聚落平均海拔27米。
西大坨
該村村域約1.5平方公里,清代已成村。因村北有一大沙坨,故名。民國時期屬李家橋村,1949年前,析出獨立成村。該村地勢東高西低。土壤以潮褐土為主。村西有潮白河故道,屬潮白河水系。
西樹行村
該村村域面積1.5平方公里,清代成村。地處潮白河故道,河灘植樹成林,始稱大樹行。1949年後更今名。該村地勢東高西低。土壤潮褐土為主。平均海拔28.14米。村北依月牙河,屬潮白河水系。
王家場村
該村村域面積5.8平方公里,明代山西房姓移民之此建兩村,稱東房子、西房子。民國13年(1924年),因潮白河泛濫,沖坍東房子村後,該村居民西遷至西房子西側的王家場院,兩村混住,故更名王家場。該村地勢北高南低。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8米,高差1米。村東臨潮白河,屬潮白河水系。
臨清村
為臨清村委會駐地。村域約1平方公里,唐已成村。遼、金稱臨清。元代稱小臨清。因東臨潮白河,河水清澈,故名。該村地勢較平坦。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31.17米。村東0.4公里有月牙河,屬潮白河水系。
張辛庄村
該村村域面積約2.4平方公里,明已成村,因姓始名張辛村,後簡為今稱。該村地勢較平坦,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8.25米。村西有中小河。
英各庄村
該村村域2平方公里。明代已建村,村以姓得名。該村地勢南部高,西南部低。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8.07米。村東1公里有潮白河故道月牙河,村北1公里有七分乾渠。
李家橋村
該村位於城南10.1公里處,村域面積8.7平方公里。村名已見於,稱李家台,明萬曆年間稱李家橋。該村地勢較平坦,土壤為濕潮土,平均海拔27.7米。村西有七分乾渠、小中河;村東有月牙河,屬潮白河水系。
南半壁店村
為南半壁店村委會駐地。村委會轄南半壁店、小葛渠兩個自然村。該村村域面積6.6平方公里。
唐代建村。村南曾有一大寺院,火災之後只剩殘垣斷壁,後在此設車馬客店,故名半壁店。1981年為避重名改南半壁店。抗日時期化名「中心村」。該村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28.1米。村東1.5公里處有小中河。
小葛渠村
小葛渠村,明代從通縣葛渠村遷來幾戶人家在此居住,後發展成村,故名。該村地勢東北高,東南低。土壤為潮濕土。
窪子村
該村村域面積1.3平方公里。明末成村,因地勢低窪,故名。抗日時期化名「高村」,舊屬大興縣第五區。1941年劃歸順義縣。該村地勢四周高,中間低窪,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4.6米。村西有小中河,村東有七分乾渠。
後橋村
該村村域面積2.5平方公里。傳唐李世民征東在潮白河上建橋兩座,南邊的稱前橋,北邊的稱後橋,村以橋名。該村地勢較平坦。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27.8米。村東有月牙河。
莊子營村
為莊子營村委會駐地。村委會轄莊子營、王家墳兩村。該村村域面積1.7平方公里。
明已成村,庄姓首居於此,因姓得名。民國初年屬大興縣。該村土壤為濕潮土,聚落平均海拔30米。村西有七分乾渠和小中河流過。
王家墳村
王家墳,位於莊子營村西北,清代和碩和勤親王葬於此,有幾戶為其塋地看墳,後發展成村,稱王爺墳,1949年改稱王家墳。民國初年屬大興縣。該村地勢平坦,土壤為濕潮土。
頭二營村
該村村域面積4.5平方公里。明代為軍屯之地,附近設多處營地,頭營、二營、三營、四營。民國初年,頭營、二營合並為一村,稱頭二營村。該村地勢東高西低,土壤為濕潮土,平均海拔29.4米。村西有小中河。
三四營村
該村村域面積1.8平方公里。明代為軍屯之地,附近設多處營地:頭營、二營、三營、四營。民國初年,三四營合並為一村,稱三四營。該村地勢北高南低,土壤為濕潮土,平均海拔31.3米,七分乾渠穿村而過,村西0.5公里處有小中河流過。
Ⅶ 順義有多少鄉鎮、街道、經濟功能區
鄉鎮(街道)簡介 石園街道 順義區政府於2005年3月8日組建了石園街道辦事處。轄區位於順義城南側,東至燕京啤酒集團東側與仁和鎮接壤;南至京承鐵路與仁和鎮接壤;北至順平快速路與光明、勝利兩個街道接壤。辦公地點在京通路石園路口東北角85號樓。轄區現有10個社區居委會,其中只管的有8個:五里倉第一居委會、五里倉第二居委會、石園東區居委會、石園西區居委會、石園北區第一居委會、石園北區第二居委會、石園南區居委會、石園東苑居委會;協管的有兩個居委會:輕汽社區居委會、燕京啤酒社區居委會。轄區總面積9.6平方千米,轄區常住人口6.5萬人,非農業人口5.8萬人、農業人口7000人、常住流動人口2.8萬人。 光明街道 位於府前東街,光明文化廣場北側。管轄地域范圍東至望潮宮賓館,西至光明南北大街,南至燕京橋,北至減河,面積4.12平方千米。下設11個居委會,總戶數20417戶,總人口45756人。順義區人大常委會、區政協、司法局、武裝部等均在光明街道辦事處轄區內。 李橋鎮 位於順義區最南端,東鄰潮白河,南與通州接壤,西側緊鄰首都國際機場,距北京市區20千米,北距順義城區6千米。鎮域面積75平方千米。民國初年該鎮為順義縣第四區。抗日戰爭時期曾屬三(河)通(縣)順(義)聯合縣第五區。1945年8月-1946年2月仍屬三(河)通(縣)順(義)聯合縣第五區。1946年2月-1949年4月屬(東部)順義縣第五區。1949年4月,鐵路以東地區屬順義縣第五區,鐵路以西部分村莊屬順義縣第十區。1956年撤區並鄉,李家橋為中心鄉,因駐地得名。1958年8月成立李家橋人民公社,同年經北京市委命名為「中波友好人民公社」,1961年劃出21個生產大隊,析置沿河人民公社,因駐地得名。1966年李家橋、沿河兩公社合並稱李家橋人民公社。1975年初夏,復析置沿河人民公社,李家橋人民公社縮小為轄12個生產大隊。1983年8月4日廢公社建鄉,李家橋、沿河兩鄉轄域和駐地未變。1990年2月28日李家橋改鄉為鎮。1998年順義區撤鄉並鎮,李橋鎮、沿河鄉合並,稱李橋鎮,轄31個行政村。 順義區位於北京市東北郊,地處北緯40°00′–40°18′,東經116°28′– 116°58′之間。東鄰平谷,北連懷柔、密雲,西接昌平、朝陽區,南臨通州區、河北省三河市。城區距北京市區30公里。全國最大、設備最先進的航空港––首都國際機場就坐落在境內。京承、大秦鐵路,京平、京密公路縱橫穿越全境,發達暢捷的公路、鐵路網將順義與周邊市、區(縣)緊密相連。 順義區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地屬燕國,漢時屬漁陽郡,唐初於此置順州,明初改為順義縣。新中國成立後屬河北省通州專區,1958年3月劃歸北京市。1998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順義撤縣設區,稱順義區。 順義區總面積1021平方公里,總人口55萬。下轄7個地區辦事處,2個街道辦事處,12個鎮,427個自然村,27個居民委員會。城區面積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萬。 順義區平原面積佔95.7%,境內主要河流15條,河道總長232公里。京東第一大河––潮白河縱貫中部。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水質清純,自然資源豐富,素有「京郊糧倉」的美譽,被稱之為潮白河畔的「綠色明珠」。 順義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受冬、夏季風影響,形成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的氣候特徵,年平均溫度11.2°C ,降水620毫米左右。 順義素為北京東北主要郊域 ,民風民俗受京城影響較深。全區有20個少數民族,主要有回族、滿族、朝鮮族等。回族主要聚居在後沙峪鎮的回民營村一帶。市民居住環境以樓房為主,農村則以正房為主的四合院為多,時令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尚有遺俗。區內飲食習俗與京城無異,農村與城鎮區別不大。 改革開放以來,順義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連續三次躋身於全國綜合經濟實力百強縣(市),在全國80個基本實現小康縣(市)中位居前列。98年,被評為國家級城郊型持續高效農業示範區,全國文化先進縣(市)、全國計劃生育先進縣(市)、全國明星縣(市)等。2000年,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2.9億元人民幣,財政收入14.4億元,城鄉居民儲蓄余額為78.4億元人民幣。 隨著經濟的發展,順義的旅遊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全區納入旅遊行業管理的企業有27家,其中景區(點)8家、賓館飯店11家、旅遊定點餐館5、旅行社3家,總資產約20億元人民幣,從業人員3800人左右。2000年共接待遊客83.5萬人次,實現綜合旅遊收入2.5億元人民幣,人均消費近300元人民幣。
Ⅷ 李橋鎮的鎮情概況
省 分: 四川 城 市:自貢市 區/縣: 富順縣 地 址: 李橋鎮 郵 編: 643204 區 號: 0813
李橋鎮位於富順縣西南部,距縣城34公里。東臨彭廟鎮,南接南溪縣林豐鄉、大壩鄉,西連福善鎮,北抵板橋鎮。距內宜高速公路板橋出口11公里。幅員面積67.8平方公里,轄19個村,2個社區居委會,現有人口3.1萬人。農業、林業、畜牧業是李橋鎮經濟的三大支柱。農作物以水稻、小麥、紅苕、玉米高粱為主;經濟作物有油菜籽、大豆、蔬菜、水果、茶葉、花卉、筍竹等;養殖業以生豬、黑山羊、肉兔、魚為主,雞、鴨、鵝等小家禽均有一定養殖規模;岩區自製臘肉、鹹菜名揚縣內外。境內的五條溝自然風景區,溝壑縱橫、層巒疊嶂,古洞懸崖,天造龍潭,是旅遊、探秘的好地方。
Ⅸ 順義一共有多少個鎮多少各村
截至2018年,順義區下轄6個街道,7個地區,12個鎮,428個村。順義區人民政府駐雙豐街道復興東街1號。
1998年撤縣設區,調整區劃。設12個鎮、7個地區辦事處(加掛鎮牌)和6個街道辦事處,轄426個村民委員會,85個居民委員會。
12個鎮為:張鎮、大孫各庄、北務、李遂、木林、南彩、北小營、李橋、高麗營、趙全營、北石槽、龍灣屯。
7個地區辦事處為:仁和、馬坡、南法信、天竺、後沙峪、牛欄山、楊鎮;6個街道辦事處為:光明街道辦、勝利街道辦、石園街道辦、雙豐街道辦、旺泉街道辦、空港街道辦。
(9)北京順義區李橋鎮哪個村人口多擴展閱讀:
截至2017年末,順義區常住人口112.8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717.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63.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036.0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1:38.6:60.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5.2萬元。
順義作為北京東北部發展帶的重要節點、重點發展新城之一,是首都國際航空中心核心區,是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臨空產業中心和現代製造業基地,「十二五」 時期將建設成為北京東北部面向區域、具有核心輻射帶動作用的現代化綜合新城。
Ⅹ 誰知道順義李橋啊,介紹一下
北京地名,位於北京市順義區。
李橋鎮歷史悠久,早在漢代已有村落沿河村、北河村。建於唐代的有南半壁店、後橋、臨清。李家橋、沙浮始建於元朝,西大坨、西樹行、王家場、郭庄、安里、小蘇庄建於清朝,其餘各村均於明代建村。民國初年該鎮為順義縣第四區。抗日戰爭時期曾屬三(河)通(縣)順(義)聯合縣第五區。1945年8月-1946年2月仍屬三(河)通(縣)順(義)聯合縣第五區。1946年2月-1949年4月屬(東部)順義縣第五區。1949年4月,鐵路以東地區屬順義縣第五區,鐵路以西部分村莊屬順義縣第十區。1956年撤區並鄉,李家橋為中心鄉,因駐地得名。1958年8月成立李家橋人民公社,同年經北京市委命名為「中波友好人民公社」,1961年劃出21個生產大隊,析置沿河人民公社,因駐地得名。1966年李家橋、沿河兩公社合並稱李家橋人民公社。1975年初夏,復析置沿河人民公社,李家橋人民公社縮小為轄12個生產大隊。1983年8月4日廢公社建鄉,李家橋、沿河兩鄉轄域和駐地未變。1990年2月28日李家橋改鄉為鎮。1998年順義區撤鄉並鎮,李橋鎮、沿河鄉合並,稱李橋鎮,轄31個行政村。
李橋位於順義區南側,距市區20公里。鎮域面積75平方公里,下轄31個自然村,西臨首都國際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