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京營八旗分布在哪些地方
福臨進關後,清政府為了鞏固政權,加強對各族人民的控制與鎮壓,抵禦外來侵略和擴大國土,在全國各地駐防部隊。而滿洲八旗的主力則按旗駐扎在北京城內外,人們稱之為「駐京八旗」,也叫禁旅八旗或京旗。是滿族定鼎北京後拱衛京師的那部分八旗。駐京八旗的職責是拱衛京城,負責帝都的安全,故而又分別組建了各種軍事組織。其人員由各旗抽調組成。有如下一些組織:
侍衛處:是皇帝和皇宮的警衛部隊。清初挑選鑲黃、正黃、正白上三旗才藝出眾之子弟為侍衛。「用備隨侍宿衛,亦得選預環列」。「凡輪值殿庭,以領侍衛內大臣等總統之。其侍衛等更番輪值,凡六班、分兩翼。宿衛乾清門、右內門、神武門、寧壽門為內班。宿衛太和門為外班。行幸駐蹕宿衛亦如之」。(《光緒會典事例》卷1106)順治初年定,領侍衛內大臣6人,即上三旗每旗2人。內大臣6人,散秩大臣無定員。侍衛的人數規定為上三旗每旗20人,共60人為一等侍衛;每旗50人,共150人為二等侍衛;每旗90人,共270人為三等侍衛;每旗30人,共90人為藍翎侍衛。上三旗總共出侍衛570人。此外,還設有宗室侍衛。在侍衛之上又設侍衛班領12人、署班領24人、侍衛什長60人、宗室侍衛什長9人,均由上三旗等額出任。
滿洲八旗在前後排列是有一定順序的。以鑲黃、正黃、正白為上三旗,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為下五旗,並按方向定該旗的位置。以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居左,封稱左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居右,封稱右翼。
北京城由內城與外城兩部分組成,清軍入關後,實行滿人居內城,漢人居外城的政令。這項政令在全國各地駐防旗營處同樣實施,如西安、福州、廣州、綏遠、荊州等地,上述地方現仍存在遺址或較多的文字記載。清政府之實行這一政令,其目的是防止漢化滿人習俗和各省文人聚眾作亂,同時保證滿洲八旗兵艱苦練騎射、勇猛善戰的尚武習俗。
北京內城是個正方形,按方位顏色在京城內布防的是:北方為鑲黃、正黃二旗,駐防安定門、德勝門。東方為正白、鑲白二旗,駐防東直門、朝陽門內,西方為正紅、鑲紅二旗,駐防西直門、阜成門內,南方為正藍、鑲藍二旗,駐防在崇文門,宣武門內。
滿洲八旗軍隊的位置安排是按照陰陽五行來進行的:兩面黃旗在北邊,北邊在五行中為水,兩面白旗在東邊,東邊為木,兩面紅旗駐扎在西邊,西方代表金,兩藍旗駐扎在南面,南方代表火。黃色代表土,土能擋水。白色代表金,金能降木。紅色代表火,火能克金,藍色代表水,水能滅火。這樣東西南北,金木水火,黃白紅藍,它們之間一伸一抑、一張一合,給人們一種順其自然的天理印象和崇拜。
京城四周也有左右兩翼八旗營房,如星拱日,環衛宸居。
左翼鑲黃旗旗營在今安定門外青年湖公園南側,今日尚存南營房胡同,該營教場在黃寺大院。正白旗旗營在今東直門外工人體育館南端,今日尚存東營房胡同和一至十條胡同。鑲白旗旗營在今朝陽門外日壇神路街西側,今日尚存南營房胡同一條至八條。正藍旗旗營在今崇文區法華寺南側,今日尚存營房東街、西街、寬街,營房東頭條至東十條,營房西頭條至西十一條。
右翼正黃旗旗營在今德勝門外大街路西新風街、新明裡、新明胡同。解放前此地稱為太平營,今日北太平庄便是由此得名,其營教場在裕中西里。正紅旗旗營在今阜成門外大街路北,今存北營房西里、北營房東里、北營房中街、北營房南街等地名。鑲紅旗旗營在阜城門外路南,與正紅旗營房遙遙相對,今日尚存阜外南營房地名。鑲藍旗旗營在西便門內路東、今槐柏樹街北頭條至北十條、南二條至南十一條便是昔日鑲藍旗營房的格局,其營教場在宣武門外大街路西,今存校場口胡同。
清軍入關之前,滿洲八旗子弟兵有很強的戰鬥力,否則怎麼能打敗明朝的百餘萬軍隊。八旗子弟自幼苦練騎射,彪悍勇猛。由於連年戰爭,八旗子弟一直保持著尚武的民族風尚,按時操練,堅持不怠,每月在校場練習弓馬六次,春秋兩季集中操練馬步騎射和火器,今日的東安市場就是城市八旗演練的舊址。可是隨著全國的平定,八旗兵以征服者自居,日漸驕橫、享有特權、養尊處優,由於貪圖享受,武藝日漸荒疏,到了同治年間,八旗兵完全失去了戰鬥力,形成只坐吃俸祿的紈絝子弟。盡管清王朝在咸豐年間遭到英法聯軍的外侮而又重整八旗精銳部隊——神機器,但也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2. 東城區的歷史沿革
遼金時期已出現村落。
金代為中都東北部。
元代位於大都東半部。
明代永樂十九年(1421年)定都北京,東城為15個坊。
清代屬大興縣,東城駐有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個旗。元、明、清三代皇宮均建於今東城區域內。
民國時,今東城區為當時的內一、內三等區。
新中國建立後,1952年設東單區、東四區。
1958年東單、東四區合並改稱東城區,因轄區在明、清北京內城東部,故名。
2002年,東城區轄10個街道:東華門街道、景山街道、交道口街道、安定門街道、北新橋街道、東四街道、朝陽門街道、建國門街道、東直門街道、和平門街道。
2005年,東城區轄10個街道辦事處:景山街道、東華門街道、建國門街道、朝陽門街道、東四街道、北新橋街道、東直門街道、和平里街道、安定門街道、交道口街道。共有136個社區。
3. 北京市東城區和崇文區是一個區嗎
北京市東城區和崇文區不是同一個區。
東城區,隸屬於北京市,地處北京市中心城區的東部,東、北與朝陽區接壤,南與豐台區相連,西與西城區毗鄰 ,介於東經116°22'17"—116°26'46",北緯39°51'26"—39°58'22"之間。
崇文區,是北京市四個中心城區之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台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
(3)北京東城屬於哪個旗擴展閱讀:
1949年後,治安區改行政區。1950年5月,內城並為5個區,外城並為4個區,轄區屬第一、第三、第七3區全部,第五、第六、第九3區東半部。1952年7月,撤第五區,東部劃歸第一區、第三區;9月,第一區改名東單區,第三區改名東四區,第七區改名崇文區,第六區改名前門區,撤第九區,東部劃歸崇文區。
從北京行政區劃變更的歷史上來看,西城區和東城區一直在擴大,唯一特殊的一側就是東城區將朝外地區,劃歸了朝陽區。
4. 北京市的行政區劃是怎麼劃分的
東城、西城以中軸路東側門臉房前基線為界,崇文、宣武以中軸路西側門臉房前基線為界。
5. 北京有幾個區
北京市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一覽
(最近更新時間:2006年1月2日)
2006年,北京市轄16個市轄區、2個縣。
市轄區 東城區 西城區 崇文區 宣武區 朝陽區 海淀區
豐台區 石景山區 門頭溝區 房山區 通州區 順義區
昌平區 大興區 懷柔區 平谷區
縣 密雲縣(密雲鎮) 延慶縣(延慶鎮)
北京市 面積16800平方千米,人口1154萬(2003年)。
東城區 面積 25平方千米,人口 64萬人。郵政編碼100010。區人民政府駐景山街道錢糧胡同。
西城區 面積 32平方千米,人口 80萬人。郵政編碼100032。區人民政府駐二龍路。
崇文區 面積 17平方千米,人口 40萬人。郵政編碼100061。區人民政府駐幸福大街。
宣武區 面積 19平方千米,人口 57萬人。郵政編碼100054。區人民政府駐麻刀胡同。
朝陽區 面積 465平方千米,人口161萬人。郵政編碼100020。區人民政府駐朝外街道神路街。
豐台區 面積 306平方千米,人口 87萬人。郵政編碼100071。區人民政府駐豐台街道。
石景山區 面積 86平方千米,人口 34萬人。郵政編碼100043。
海淀區 面積 431平方千米,人口180萬人。郵政編碼100080。
門頭溝區 面積1455平方千米,人口 24萬人。郵政編碼102300。區人民政府駐大峪街道。
房山區 面積1994平方千米,人口 75萬人。郵政編碼102488。區人民政府駐良鄉鎮。
通州區 面積 912平方千米,人口 61萬人。郵政編碼101149。區人民政府駐新華街道。
順義區 面積1021平方千米,人口 55萬人。郵政編碼101300。區人民政府駐仁和街道。
昌平區 面積1352平方千米,人口 46萬人。郵政編碼102200。區人民政府駐城北街道。
大興區 面積1040平方千米,人口 55萬人。郵政編碼102600。區人民政府駐黃村鎮。
懷柔區 面積2128平方千米,人口 27萬人。郵政編碼101400。區人民政府駐懷柔鎮。
平谷區 面積1075平方千米,人口 39萬人。郵政編碼101200。區人民政府駐平谷鎮。
延慶縣 面積1993平方千米,人口 27萬人。郵政編碼102100。縣人民政府駐延慶鎮。
密雲縣 面積2227平方千米,人口 42萬人。郵政編碼101500。縣人民政府駐密雲鎮。
6. 詢問東城是屬於哪個省份
你好樓主
東城有兩個:
東城區位於北京市城區東部,或廣東省東莞市
祝你2012好運。新年快樂
如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7. 北京市的行政區劃是怎麼劃分的
准確劃分以後,明確規定東城、西城以中軸路東側門臉房前基線為界,崇文、宣武以中軸路西側門臉房前基線為界,真正把邊界落實到了『一條線』。」
在此,一是按東西南北,將北京市劃分為中心區(包括東城區、西城區、崇文區、宣武區)、東部地區(包括朝陽區、通州區、順義區、平谷區)、南部地區(包括房山區、豐台區、大興區、亦庄開發區)、西部地區(包括石景山區、門頭溝區)、北部地區(包括海淀區、昌平區、懷柔區、延慶區、密雲區);二是按環線,將北京市劃分為三環內、三環至四環之間、四環至五環之間、五環外。
8. 有名字叫東城的城市嗎
東城區位於北京市城區東部,歷史悠久,遼金時期已出現村落,金代為中都東北部,元代位於大都東半部。明代永樂十九年(1421年)定都北京,東城為15個坊。清代屬大興縣,東城駐有鑲黃、正白、正藍四個旗。元、明、清三代皇宮均建於今城區域內。民國時,今東城區為當時的內一、內三等區。新中國建立後,1952年設東單區,東四區,1958年,東四區合並改稱東城區。2010年,東城區合並崇文區,成立新東城區。
9. 清朝的正白旗是什麼意思
正白旗是清代八旗之一。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初定,以旗色純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將其納入皇帝親統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
順治前,上三旗中並無正白有正藍旗,因在順治初,多爾袞病死之後,順治皇帝將多爾袞掌握的正白旗收歸自己名下,與兩黃旗並稱為上三旗,這以後就了定製。
正白旗是皇帝親統之一,旗內無王,兵為皇帝親兵,並從中挑選侍衛皇室的成員。清末規模為轄86個整佐領(基本戶口和軍事編單位100-300人為一單位)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清朝末代皇後婉容也是正白旗人。
(9)北京東城屬於哪個旗擴展閱讀
1、八旗起源
八旗制度最初源於滿洲(女真)人的狩獵組織。結伴而行的狩獵活動因人數增多而需統一指揮,其指揮者稱為牛錄額真,這個多人集體即稱為牛錄。女真人在對外防禦與征伐過程中採取了以牛錄額真統領牛錄的組織形式,從而牛錄組織具有了軍事職能。
為便於統一指揮大規模的圍獵或作戰,需將若干個牛錄組成一個更大的單位,以旗幟為標志作導引而不使方位錯亂。旗幟在滿語中稱為「固山」,因而這個高於牛錄的最大的單位即稱為固山,漢語稱「旗」。
2、八旗擴充
連年的戰爭,使這支戰鬥力極強的八旗子弟獲得了不少利益。他們在統一女真各部落,以及同明朝統治者爭奪天下的戰爭中,獲得了上百萬人口、牲畜、甲仗、兵器,以及大量的金銀財寶。
努爾哈赤當時仿照明朝的官職,對作戰有功之臣分別授與不同的官銜,統兵轄民,並根據貢獻的大小,賜與大量的人畜財帛,供其享用。不少官將還領受敕書,子孫後代永遠襲職。這樣,就使滿洲的八旗子弟在進關之前即已形成了一個貴族階層,享受著特殊待遇。
3、八旗改色
清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承汗位之後,為名正言順及鞏固權力,將多鐸、阿濟格二人統領的正黃、鑲黃二旗改色為正白旗與鑲白旗,而將自己親領的原正白旗改色為正黃旗,又奪取杜度的原鑲白旗主之位,交由長子豪格擔任,改色為鑲黃旗。
皇太極首先在每旗仍設管理旗務大臣一名,也即固山額真,職責是「總理一切事務」。分散了主旗貝勒的權力,降低了他們的自主性。
10. 東城的資料
東城區處於中國首都北京的心臟。這里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資源豐富,重大活動高度密集,擁有十分豐富的信息資源。同時,環渤海經濟帶的全面啟動,將使東城成為21世紀中國經濟發展中極具生命力的一部分,是被投資者廣泛看好的必爭之地。在這些年的對外開放中,我們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十二個國家和地區的重要城市建立了國際友好交往與合作關系,在國內經濟交往中與上海、昆明、哈爾濱等45個市區建立了友好關系。
東城區歷史悠久,遼金時期已出現村落,金代為中都東北部,元代位於大都東半部。明代永樂十九年( 1421 年)定都北京,東城為 15 個坊。清代屬大興縣,東城駐有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個旗。元、明、清三代皇宮均建於今東城區域內。民國時,今東城區為當時的內一、內三等區。新中國建立後, 1952 年設東單區、東四區。 1958 年東單、東四區合並改稱東城區
東城歷來是商賈雲集的富庶之地,作為商業中心地區已有上百年歷史。王府井、北京站、隆福寺等傳統商業街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知名度。近幾年著力發展的十里 " 銀街 " 匯集了上百家國內外馳名品牌的專營店。東單、東四、和平里、北新橋等商業區也已形成規模。
以皇室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民族文化精華在東城得以充分體現。東城區是北京城文物古跡最為集中的區域。轄區內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16 處,佔全市的 37%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60 處,佔全市的 24% ; 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57 處。著名的故宮、 天安門、國子監、孔廟、古觀象台、北大紅樓等早已名揚海內外,此外還有毛澤東、矛盾、老舍等一批名人故居。人民藝術劇院、商務印書館、《北京日報》、《求是》雜志、北京火車站、北京海關、中央美術學院、協和醫科大學,以及 29 家三星級以上賓館飯店,為國內外賓客和旅遊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