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三山五園在北京哪個區
擴展閱讀
北京法盟多少錢 2025-07-15 13:23:05
深圳哪裡招聘保安 2025-07-15 13:12:05

三山五園在北京哪個區

發布時間: 2022-10-06 15:18:09

⑴ 北京頤和園在哪裡

頤和園位於北京西北郊海淀區,距北京城區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佔地約290公頃。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為中國四大名園(另三座為承德的避暑山莊,蘇州的拙政園,蘇州的留園)之一。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頤和園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宮和花園,前身清漪園,是三山五園中最後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於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水面約佔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系,中間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後以籌措海軍經費的名義動用3000萬兩白銀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遊樂地。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燒毀了許多建築物。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修復。後來在軍閥混戰、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1949年之後政府不斷撥款修繕,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昆明湖
頤和園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准則。頤和園亭台、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是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傑作,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有聲有色。
頤和園景區規模宏大,佔地面積2.97平方公里(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佔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園中有景點建築物百餘座、大小院落20餘處,3555古建築,面積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古樹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台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建築。
園中主要景點大致分為三個區域:以莊重威嚴的仁壽殿為代表的政治活動區,是清朝末期慈禧與光緒從事內政、外交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以樂壽堂、玉瀾堂、宜芸館等庭院為代表的生活區,是慈禧、光緒及後妃居住的地方。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等組成的風景游覽區。也可分為萬壽前山、昆明湖、後山後湖三部分。以長廊沿線、後山、西區組成的廣大區域,是供帝後們澄懷散志、休閑娛樂的苑園游覽區。前山以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萬壽山南麓的中軸線上,金碧輝煌的佛香閣、排雲殿建築群起自湖岸邊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終至山顛的智慧海,重廊復殿,層疊上升,貫穿青瑣,氣勢磅礴。巍峨高聳的佛香閣八面三層,踞山面湖,統領全園。碧波盪漾的昆明湖平鋪在萬壽山南麓,約佔全園面積的3/4。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橋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面,湖中有一座南湖島,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蜿蜒曲折的西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縈帶南北,橫絕天漢,堤上六橋,婀娜多姿,形態互異。涵虛堂、藻鑒堂、治鏡閣三座島嶼鼎足而立,寓意著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閱看耕織圖畫柔桑拂面,豳風如畫,乾隆皇帝曾在此閱看耕織活畫,極具水鄉村野情趣。與前湖一水相通的蘇州街,酒幌臨風,店肆熙攘,彷彿置身於二百多年前的皇家買賣街,諧趣園則曲水復廊,足諧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邊,還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銅牛,賞春觀景的知春亭等點景建築非常好。後山後湖碧水瀠回,古松參天,環境清幽。
多年以來,頤和園管理處以「文化建園 」為宗旨,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大力推進頤和園的保護、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環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觀為頤和園的核心保護內容,建立了完整的頤和園保護管理體系。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頤和園加快了建設和保護的步伐,先後投入巨資恢復了四大部洲、蘇州街、景明樓、澹寧堂、耕織圖等景區,積極參與周邊環境改造,延續頤和園的歷史人文環境,恢復了文化遺產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建設了國內園林系統內最先進的文昌院博物館。
1998年12月2日,頤和園以其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優美的自然環境景觀,卓越的保護管理工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譽為世界幾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徵。

⑵ 三山五園指的是哪三山哪五園

三山:香山,萬壽山,玉泉山;五園:靜宜園、清漪園(頤和園)、靜明園,暢春園和圓明園。

三山五園是北京西郊一帶皇家行宮苑囿的總稱,是從康熙朝至乾隆朝陸續修建起來的。自遼、金以來,北京西郊即為風景名勝之區,西山以東層巒疊嶂,湖泊羅列,泉水充沛,山水襯映,具有江南水鄉的山水自然景觀。

因此,歷代都在這里修建興公其他園林。乾隆年間,為了增加御河水量以滿足首都的用水需求,同時為了防洪和發展西郊的水稻生產,對西山水系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

三山五園的具體含義一般被稱為象山、萬壽山和玉泉山。三山上有景一園、清一園(頤和園)和景明園,附近還有長春園和圓明園,統稱為五園(見清代卷中國古代建築史)。

(2)三山五園在北京哪個區擴展閱讀:

三山五園名稱來源:

「三園」,比「三山」稍晚。順治十三年(1656),玉泉山亭命名為誠心園,康熙三十三年(1692)更名為景明園。乾隆十一年(1746),象山宮改名為景益園。十六年,萬壽山亭被命名為清漪園,並以萬壽山亭為清漪園,設園丞相、景明園、景宜園事務。

「三山五園」這一名稱最早出現於英法聯軍焚毀掠奪圓明園之後。包元深,一個學士侍僧,在他的文章中使用了「五園三山」一詞。

至於「園」為何在「山」的前面,是因為封建社會中,清朝皇帝的花園以園(長春園和圓明園)為中心,而不是以山(三山三園)為中心。然而,清朝滅亡後,民間用方便的「三山五園」代替了「五園三山」。這也是一件自然的事情,指的皇家園林在北京西部,這是長期以來不應有的。

⑶ 三山五園指的是哪三山哪五園

三山是指萬壽山,香山,玉泉山,五園是指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和圓明園。

三山五園地區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的兩大重點區域之一,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和大運河文化帶交匯的重要文化資源富集地,是傳統歷史文化與新興文化交融的復合型地區,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功能相疊加的重點地區。

所謂三山五園,是指北京西郊一帶皇家行宮苑囿的總稱,基本上都是從清朝康熙至年間修建起來的。三山指的是香山,萬壽山和玉泉山,五園則是指在這三座山上修建的皇家園林,最為公認的說法是,清漪園(今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和圓明園統稱為五園。

關於三山五園的說法,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咸豐十年暴源清所著的《卜竹齋文集》中提到的,因為這一年北京發生了一件大事——火燒圓明園,書中寫到「九月初,夷人煩五園三山,圓明園內外勝景,悉成微燼矣。三山五園之所以要連在一起說,是因為山即是園,園即是山,說萬壽山其實主要指清漪園,說香山其實就是說靜宜園,說玉泉山主要指的是靜明園,圓明園,暢春園。因為皇帝來此主要不是為是登山,而是游園。

三山五園全部集中在北京西北郊,是因為這里風景秀麗,水源豐富,早在金中都時期西山地區就有著名的「八大水院」,全部是皇家離宮,到了明朝,帶有園林的寺廟和花園開始多起來,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米萬鍾的勺園和武清候李偉的清華園(號稱京師第一名園)

⑷ 北京的「三山五園」是指哪裡

三山:香山,萬壽山,玉泉山;五園:靜宜園、清漪園(頤和園)、靜明園,暢春園和圓明園。

三山五園是北京西郊一帶皇家行宮苑囿的總稱,是從康熙朝至乾隆朝陸續修建起來的。自遼、金以來,北京西郊即為風景名勝之區,西山以東層巒疊嶂,湖泊羅列,泉水充沛,山水襯映,具有江南水鄉的山水自然景觀。

因此,歷代王朝皆在此地營建行宮別苑。乾隆時為增加玉河水量以滿足京城用水需要,同時為防洪及發展西郊水稻生產,而大規模整治西山水系。

有關三山五園的具體所指,目前公認的說法為香山,萬壽山,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別建有靜宜園、清漪園(頤和園)、靜明園,此外還有附近的暢春園和圓明園,統稱五園(參見《中國古代建築史》清代卷》)。

(4)三山五園在北京哪個區擴展閱讀:

三山五園稱謂來源:

「三園」之稱,略晚於「三山」。順治十三年(1656),玉泉山行宮被命名為澄心園,康熙三十一年(1692)改稱靜明園;乾隆十一年(1746),香山行宮被命名為靜宜園;十六年,萬壽山行宮被命名為清漪園,並以萬壽山行宮為清漪園,設總理園務大臣,兼管靜明園、靜宜園事務。

「三山五園」稱謂,最早出現是在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後,侍讀學士鮑源深在文章中使用了「五園三山」一詞。

至於為什麼「園」在「山」前,那是因為封建社會中,清帝園居理政的中心在園(暢春園、圓明園)而非在山(三山三園)。但清亡後,民間用順口的「三山五園」來替代「五園三山」,泛指早已名不副實的京西皇家園林,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⑸ 北京三山五園名稱分別是什麼

北京三山五園名稱分別是指萬壽山、香山、玉泉山、清漪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圓明園。三山五園是北京西郊一帶的皇家行宮苑囿的總稱,是從康熙朝至乾隆朝陸陸續續修建起來的。

⑹ 北京的三山五園有哪些

三山五園應該為:

三山:香山,萬壽山,玉泉山

五園: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圓明園、暢春園。

⑺ 北京的三山五園指的是什麼

    北京的「三山五園」指的是:三山—萬壽山、香山、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別建有靜明園、靜宜園、頤和園,以及附近的暢春園和圓明園。

⑻ 北京的頤和園在什麼地方

頤和園在北京海淀區,地處北京城區的西北角,原來是北京郊區,是皇家園林,夏季避暑的好地方。現在城市發展了,已成為城區的一部分,在西北五環內,是海淀區三山五園旅遊景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馳名中外的旅遊聖地。附近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黨校都學校,地鐵4號線直達,北宮門站下車就進入頤和園北宮門。

⑼ 清朝的「三山五園」指的是哪些

清朝的“三山五園”中“三山”包括北京西郊的萬壽、山香山和玉泉山。“五園”包括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和圓明園。

⑽ 簡述什麼是三山五園

三山五園是北京西郊一帶皇家行宮苑囿的總稱,是從康熙朝至乾隆朝陸續修建起來的。

一、三山五園簡述

1、三山五園是北京西郊一帶皇家行宮苑囿的總稱,是從康熙朝至乾隆朝陸續修建起來的。自遼、金以來,北京西郊即為風景名勝之區,西山以東層巒疊嶂,湖泊羅列,泉水充沛,山水襯映,具有江南水鄉的山水自然景觀。

2、乾隆時為增加玉河水量以滿足京城用水需要,同時為防洪及發展西郊水稻生產,而大規模整治西山水系。河湖水系的改善為進一步開拓西郊風景園林建設打下基礎。

3、三山五園始建於清康熙時期,興盛於乾隆時期,大多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焚毀。

二、三山五園名稱來源

三山:是指萬壽山、香山和玉泉山。五園:清漪園(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此外還有附近的暢春園和圓明園,統稱五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