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如何變得宜居
擴展閱讀
上海飛倫敦一般多少錢 2024-04-25 07:42:40
在廣州醫院押金要多少 2024-04-25 07:14:46
深圳火車站電話是多少號 2024-04-25 07:14:39

北京如何變得宜居

發布時間: 2022-10-07 03:33:26

⑴ 北京海淀2022年新建兩處濕地,這給當地發展帶來哪些改變

“目前海淀區濕地生態功能明顯改善,野生動植物數量明顯增加,形成了西山畫屏、綠廊貫穿、兩心為核、綠鏈織園的國土空間綠化格局。 2022年海淀區還將建設百望山溝峪濕地和上庄西玉河濕地兩個濕地。

⑵ 在北京市五環內如何選擇最宜居的普通住宅小區

最宜居:
1 周邊環境:綠化好,污染噪音小,小區內井然有序;
2 距離上班地點路程不超過1小時,交通方便(臨近公交,地鐵);
3 醫療,購物方便,
4 如考慮孩子,周邊有幼兒園,學校......。

⑶ 北京越來越留不住人嗎

因為人才比較飽和,並且北京的房價和消費水平太高。

在大城市定居的難度越來越大。盡管在大城市裡很容易就能月薪過萬,但問題是月薪過萬並不能讓大家在大城市裡享受高質量的生活,甚至於有可能工作一輩子都買不起房。

例如數據顯示深圳的房價收入比就已經超過了40,這意味著大家需要不吃不喝40年才能買得起房。基本上需要工作到退休的時候才能攢夠買房的錢。

北京目前不宜居,人口依然是大難題:

「棚戶區的改造是北京的重點工程,裡面存在著拆遷成本、做好拆遷群眾的工作、安置接收地的選擇等很多問題。在資金保障方面我們要算好賬、做好平衡,市區兩級共同努力。

多方尋求資金來源渠道。」王安順說,可以引進民間資本、鼓勵支持區內的國有企業參與改造等多渠道破解資金難題。

同時加強通州、大興、順義、昌平等區縣的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的投入。要解決教育、養老,優質的醫療資源也要往這些地方擺,環境建設、房子的品質要比城區更加好。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北京市長:北京目前不宜居 人口依然是大難題

⑷ 宜居城市到底包括哪些全部內容

球最適宜居住城市主要考慮了公園、環境、法律法規和垃圾處理等因素,而世界特色魅力城市雖然也考慮了宜居的一些因素,但宜居只是其中一個小方面,考慮過多的卻是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發展水平;交往水平;居民生活水平;文化事業發展水平、城市品牌和綜合競爭力提升速度等。考慮的內容側重不同,也就難怪城市在宜居和特色魅力上排名不同。

「2007零點中國公眾城市宜居指數」顯示,廈門和杭州分居宜居排行榜首席和次席。十強其它依次是上海、深圳、寧波、青島、昆明、成都、珠海、蘇州。

⑸ 論文 題目為:生活便宜度對北京宜居建設的影響

總結

⑹ 如何以人為本,創建生態宜居城市

現在城市提出以人為本的宜居環境的創造,這是國際化的一個標准,就是要使我們的城市能夠對外開放必須有這樣的條件,我覺得北京是藉助奧運會把自己的城市的面貌上了一個新台階,提出人文、科技、綠色理念建設北京,管理北京,北京通過奧運會,創造了一個完全現代化的新城區。
中央提出來要把宜居城市作為城市規劃的重要內容,或者是把宜居城市作為政策目標,是深刻總結了國內外城市發展規律的經驗後提出的。大家知道最早英國在早期工業化的時候,那時候環境是非常差的,工業在城市的中心,周圍就是地窖式的居民區,這些工人甚至連自來水系統都沒有,還是公共的水井,如果一個水井出了問題,就造成了很多人的災難,統計當時在30年代,40年代一直到60年代,英國先後發生了三次禍亂,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維也納因為鼠疫奪去了很多人的生命。傳統的城市化是建立在城鄉對立的基礎上,廣大農民破產落戶城市,也造成大面積的貧民窟圍繞著中心城市。除了這一個問題以外,我們還有一系列的其他城市問題,就是交通問題,土地利用問題,空氣環境質量問題,水資源短缺問題,流行病猝不及防的問題,所以我們在傳統的工業化道路給我們城市帶來的問題應該反思,一個新的城市發展的道路就是要解決這些城市發展,交通問題,環境問題。
中國政府提出來宜居城市首先是總結了這樣的經驗教訓,另外最近些年來,90年代以後,聯合國的一些組織大力的提倡和呼籲這個問題,我看到的材料就是96年聯合國人居中心在伊斯坦布爾召開聯合國第二界人類住區大會,明確提出了發展「適宜居住的人類住區」。對什麼是宜居性也做了概括性,就是指城市的空間,社會和環境的特點和質量,對人們的個人和集體的幸福感,對所在社區居民的滿足感和獨特的作用。而且在這裡面提出要實現這樣宜居的環境,要實行有效的群眾參與,公眾參與和建設體制機制的變化。首先聯合國人居中心宣言裡面提出了一句環境的創造,首先通過城市的布局來解決,城市的土地使用方式,人口和建築密度,運輸以及人能夠方便的獲得基本物品,以及各種服務和利用公共設施,所有這一切都對城鎮的可居性和宜居性有關鍵性的影響,這是城市化首先要回答的問題。
再一個就是社會質量的狀況和特徵是衡量一個城市是否有宜居性的核心內容,這裡面涉及到的關鍵問題是公平,所有人都應該享受住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權益,享有充分的食物、清潔的水和空氣,享有平等的教育醫療的機會,能平等的取得資源。環境的質量也是構成宜居城市社區的核心標准,環境的標准主要是強調可持續發展,在生產、消費、運輸各個環節當中,以及管理方式當中,要盡可能的利用科學技術,循環利用各種資源,使資源在各地區,各城鎮分布大體平衡,使城鎮生態系統得到尊重和延續,有利於人的健康和生物的多樣性發展,有利於維持時代人類生命和幸福得以保持的空氣、水、森林、土壤的質量。所以綜合起來看宜居城市,從聯合國人居中心的文件裡面他是一個內涵比較豐富的,也是比較寬廣的概念,所以宜居城市不能簡單理解為居住的空間,包含著空間布局,環境質量,社會標准,所以通過聯合國人居中心的文件的敘述,把它概括宜居城市,用四句號概括,首先宜居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間環境,第二宜居城市也是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環境,第三宜居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態與自然環境,第四就是宜居城市還是具有清潔高效的生產環境這樣的一個居民點。
從我們國內的有關專家論述來看,我想在這裡面提到吳良鏞先生主編的《人居環境科學導論》,在這裡面他從人居環境系統裡面闡述宜居城市的理論,在這個導論這本書裡面他吸納了城市科學家,運用他的宜居城市環境系統模型提出了城鎮居民點不論大小,都包含著五大系統,這就是自然系統、社會系統、人類系統、居住系統和支撐系統。這五大系統應該說構成了各居民點的基本的系統體系。只有這五個系統平衡協調的得到發展,城市才能夠健康的發展,如果某一個系統受到了破壞,或者是受到了損壞,這個系統就會不健康,也就不可能再持續,所以宜居城市從這個角度講又是我們人居環境系統的完整的表述,所以吳良鏞院士在這本書裡面明確提出了,處理好人居環境的五個觀點,生態觀、經濟觀,科技觀,社會觀、文化觀,發展人居環境,推動宜居建設的重要原則,為創建宜居城市業提供了重要的科學思想基礎。
所以概括的講,強調以人為本,人居環境的宜居城市是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很寬的帶有社會學的,也有環境學、工程學綜合的概念。宜居城市是從物質環境,空間布局、社會法制、文化精神、體制機制等方面為市民創造一個效率、公平、和諧、方便兼顧、生態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宜居城市和以人為本我認為總體上是一致的。
原來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在建設部的支持下,曾經就宜居城市的科學指標體系問題專門進行了研究,提出了6個一級指標。六個一級指標:
一是社會文化度的評價指標,城市文明、社會和諧、社會文明,公眾參與,美國這個教授講到了西方的規劃的參與,現在我們也提出來,好像在形式上方法上還有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是經濟富裕度的評價指標,這裡麵包括GDP的情況,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的財政收入,就業的情況,以及生活的恩格爾系數,還有第三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例等等。因為要創造一個宜居的城市,經濟還是基礎,要一定的財力做基礎。
第三就是環境優美度的評價指標,這裡麵包括生態環境,人文環境和城市景觀,城市景觀上午進行了很詳細的闡述。
第四個就是資源承載度的評價指標,這裡麵包括淡水資源的總量,現在我們全國的城市號稱400個城市缺淡水,15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現在不缺水的城市都是遠距離的飲水,現在我們的水源也不夠,有些水被污染了,所以現在城市發展面臨承載度的問題,另外就是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問題,還有一個用地比例問題,還有居住問題,居住用地比例在城市規劃用地指標體系當中大約是按照國家標准32—33%,加入是人均用地100平米的話,大概是32—35。現在又有居住用地佔的比例很高,並不是比例越高越好,太低也會影響我們的居住環境。另外就是城市的特產資源這方面構成城市的重要條件。
第五是生活便宜度的評價指標,這裡麵包括城市服務設施,交通、商業、市政、教育文化體育,綠色開敞空間,城市住房,公共衛生等。
第六公共安全度評價指標,現在城市的安全還是比較突出的,特別是我們自然災害,包括人為的災害都很多,所以一個城市宜居不宜居、是不是安全還是很重要的,所以這裡面也列出了幾條,生命線工程完好情況,政府應對自然災害了應對人為災害有沒有應對的機制和預案,再一個城市政府最近幾年對公共安全事件處理的情況,用這些大概衡量一下城市的宜居性、宜居度,城市的宜居也不是一個絕對的問題,是歷史的變化而變化,有的城市在這一階段是宜居,下一階段又不宜居了。前段我們研究了一個課題叫做城市承載力的研究課題,在這個課題裡面當時我記得吳良鏞院士提到古代漢朝的時候,東漢、西漢的時候,特別是西漢的時候建立了都城,經過東漢、西漢幾百年,又是三國,又是幾百年動亂,隋朝統一中國的時候,放棄了原來的長安省,在渭河之南新建的大興城,為什麼要新建大興城,當時歷史文獻記載就是經過幾百年,原來的長安城就水咸,不適合居住,所以導致首都搬遷的一個重要因素。
最後我想說一說創造不同特色的宜居城市。因為宜居城市剛才說的這些標准都是統一的,但是我們不是一個統一的標准扣在任何一個城市身上,這個城市能不能做成一個宜居城市,還要結合這個城市的實際進行創造。我有兩個方面,根據不同地區的城市情況創造不同的宜居城市;不要把保護歷史的東西和現代化都市中對立起來,如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創造不同特點特色的宜居城市,還要靠我們規劃師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也需要吸收各地的,包括世界各地的經驗,廣大群眾的智慧。

⑺ 什麼時候北京變成宜居城市

北京市總體規劃中提到,2030年

⑻ 北京是中國最宜居城市之一,因為北京什麼東西都有

北京是世界上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氣候惡劣,空氣極端惡化,環境極差,世界上另外幾個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也都在中國北方,如太原、大同、蘭州、敦煌、銀川、包頭、呼和浩特、張家口、承德、唐山、保定、石家莊、邢台、邯鄲、天津、本溪、鞍山、鐵嶺等。近年雖然加大了治理力度,情況略有好轉,但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上述地區為不適宜人類居住城市的狀態並沒有根本改變。至於北京什麼東西都有,那是因為中央政府傾全國之力確保北京供應充足的結果,犧牲的是全國人民的利益,這也沒什麼可誇贊的。

⑼ 北京適合居住嗎

北京無論是人口密度,還是人口總數都在全國前列,人口總數更是全國第一,而且還保持高速增長勢頭,每年增長近50萬,而且北京的消費水平很高,環境不好,空氣污染嚴重霧霾天氣較多,冬天很冷,夏天很熱,汽車數量很多,交通十分十分擁堵,而且情況在變得越來越嚴重。在未來30年內,北京都不會是宜居城市,要慎重考慮。

⑽ 北京共有產權房宜居標准升級

2月22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發布《關於修訂<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規劃設計宜居建設導則(試行)>的通知(2020年度)》(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導則》),對共有產權房的項目選址和套型面積等11個方面作出新的修訂。
對此,中指研究院北京分院研究副總監李益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番修訂有利於不同樓棟戶型品質的改善和提升,將進一步提高共有產權房的舒適度、宜居性;同時也有利於滿足不同家庭結構、不同生活階段的多樣化需求,將進一步擴大置業者群體范圍。
中心城區套型面積增至100平米
此次《導則》中,最突出之處在於對套型總建築面積的修訂。
修訂之前,對於套型面積的規定是「城六區新建項目套型總建築面積不應大於90平方米;其他區新建項目套型總建築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下的占建設總量的70%以上,最大不超過120平方米。」
修訂之後,此條改為「中心城區新建項目執行差別化面積標准,十八層(含)以下的住宅建築,套型總建築面積不大於95平方米;十八層以上的住宅建築,套型總建築面積不大於100平方米。其他區新建項目套型總建築面積原則上不超過120平方米。嚴格限制套型總建築面積在60平方米以下的套型比例」。
也就是說,未來北京建設的共有產權房將會有更大的套型建築面積。
在項目容積率上,《導則》明確,中心城區共有產權住房項目容積率不應高於2.8,中心城區以外共有產權住房項目容積率原則上不應高於2.5。同時,為了發揮豎向空間功能布置的靈活性,將原來的「共有產權住房城六區層高不應低於2.8米,其他區不應低於2.9米」修改為「共有產權住房層高不應低於2.9米」。
對此,李益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種『層數+套型建築面積』雙重控制的設計標准,有利於不同樓棟戶型品質的改善和提升,將進一步提高共有產權房的舒適度、宜居性;同時,也有利於滿足不同家庭結構、不同生活階段的多樣化需求,將進一步擴大置業者群體范圍。」
《導則》還補充了共有產權住房項目應結合各區申購家庭有效需求情況進行選址的要求,規定「共有產權住房項目應依據城市總體規劃、首都城市功能分布和區域產業布局,結合各區申購家庭有效需求情況進行選址,促進職住平衡」。此外,對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分類垃圾收集、圖書館、健身館等親民設施也作出了相關要求。
約4.3萬套共有產權房已經交用
對於此次修訂,北京市住建委在說明中表示,「通過項目實踐進一步檢驗建設標准,多渠道收集百姓需求,同時考慮新政策、新標准對共有產權住房的影響」。
據北京住建委數據,自2017年北京市開始推出共有產權住房政策至今,已有30多個項目約4.3萬套共有產權住房建設並陸續交用。截至2019年4月,全市共有64個共有產權住房項目(含轉化項目33個)實現了土地供應,均在建設過程中,可提供房源約6.55萬套。
土地供應端也對共有產權住房用地保持著供應,2020年北京共成交宅地48宗,其中共有產權房用地4宗,規劃建面58萬平方米。而此前供地主流的限價宅地也僅8宗,規劃建面95萬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集體土地入市是近年來土地供應制度改革的一個方面,北京市也對集體土地建造共有產權房進行了探索。早在2018年末,3宗大興區瀛海鎮用於建設共有產權房的集體土地便開始公開掛牌,雖然其中兩宗皆以底價成交,但也體現了政策的推動意圖。
此外,對於共有產權房入學政策,官方也一再表示將和其他商品房一致。2019年4月,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共有產權住房屬於產品住房,其入學政策與其他商品房一致,不會出現「差別對待」。
共有產權房也受到了剛需客們的普遍歡迎。北京市住建委數據顯示,2019年4月,全市共有產權住房累計申購家庭約77萬戶,其中審核後符合項目申購條件的家庭累計約42萬戶,剔除重復申購後,符合條件的申購家庭約23萬戶.購房人對公有產權房顯示出了極大熱情。
2019年4月,北京市已經進入選房環節的31個共有產權房項目,房源達3.2萬套,23個項目房源一次銷售已全部售罄或基本售罄;位於城市發展新區六環路沿線的8個項目一次銷售後存在剩餘房源約6000餘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