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錢運北京投資怎麼樣
擴展閱讀
廣州保利天瑞園在哪個區 2025-07-12 20:57:03

錢運北京投資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10-18 05:29:14

❶ 北京2008年奧運會中國投資了多少錢

你好,當時,中國在編制2008年奧運會概算時,投資16.5億美元。 當時,這個預算被認為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與其他城市的預算相似。 其中,組委會投資1.3億美元,主要用於臨時設施和比賽運營。 大部分資金來自社會投資。
為成功舉辦奧運,北京不放過任何細節。政府花費3,000萬美元對原先塵土飛揚的郊區京順路進行形像改造,種植樹木、花草並建了裝飾牆。這條路是通往北京首都機場的輔路,臨近賽艇比賽地。政府還向道路附近的居民發放了少量補償款,迫使他們搬遷。
在經濟上,中國有能力承辦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奧運會。 預計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達到4萬億美元左右。 與此相比,奧運開支不是大問題,贊助商承擔了部分費用。 此外,大部分支出並非直接用於奧運會,而是用於能夠帶來長期效益的道路、地鐵和機場。
從國際上來說,中國龐大的奧運預算還抬高了未來奧運舉辦門坎,未來奧運東道主可能會來自更容易發生經濟起伏的發展中國家。
拓展資料:一:2008年北京奧運會
第二十九屆奧運會,也稱2008年北京奧運會,於2008年8月8日至24日在中國首都北京舉行。本屆奧運會是中國舉辦的第一屆夏季奧運會,排名第一 以51枚金牌進入金牌榜。 它是第一個在奧運會歷史上奪得金牌榜首的亞洲國家。
二:奧運會的主辦城市
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是北京。 上海、天津、沉陽、青島為協辦城市,香港承接馬術項目。 水陸兩地的兩位「飛人」相繼誕生——美國菲爾普斯和牙買加博爾特。 前者在游泳比賽中獲得八枚金牌,後者被譽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
三:開幕式的出席人員
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整在北京正式開幕。
開幕式有來自多個國家的91000多名觀眾和政要出席。 張藝謀擔任儀式總導演。演出伊始,2008年工作人員演奏了光輝四射。 每被擊中,它就會發光,形成中國和阿拉伯的數字,開始倒計時。 隨後,從永定門到主會場,29個腳印的煙花沿著北京中軸線連續放出,象徵著「第29屆奧運會一步步走進北京」,開幕式正式拉開帷幕。

❷ 我的財運怎麼樣

你的財運很好,但是財運一定要靠自己去創造,你要好好學習,努力工作,積累知識,積累人脈,還要遇到好的機遇,你就會發財,你的財運就來了。

❸ 香港購新車 可以合法運回內地(北京)

不用想了!
1.香港主是右軚,與國內左不同。
2.要中港兩地車的話,香港人最少要用600港元投資內地……
至於你的提問:
1.允許!但收費、稅項幾乎可多買一輛……
2.約為80-90W之間
3.沒已定法規,要申請
4.可能更貴……
5.錢……

補1.現時沒有,日後難說
補2.買沒問題,運回來是大問題,特別別是北京……

❹ 北京銀行的理財產品怎麼樣

銀行的理財都還比較靠譜,就是收益低點,可以試試貨幣基金類的理財,比如支付寶的余額寶和招財寶,星火錢包的X100,靈活性、收益率都比較好,也很安全。
拓展資料:
北京銀行尊享易淘金是北京銀行發布的一款凈值型理財產品,還是比較靠譜的。 雖然凈值型理財產品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這款理財產品屬於中低風險級別,所以還是比較穩定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投資理財。
凈值型產品一般按照份額進行計算,剛成立的時候初始凈值為1,易淘金從2019年8月30日成立,9月1日的單位凈值為1.000314,易淘金初期的單位凈值並不高。假如購買10萬元的易淘金理財產品,一元一份,份額就是10萬份。隨著該產品的運行,2021年10月25日的單位凈值為1,每萬份的收益率為0.7829,七日的年化收益率為2.82%,一萬元一年的利息為282元,相比目前市面上的很多理財產品還是相對較低,年化收益率低也就意味著風險也會相對較低,所以比較適合保守型的投資者。
購買或贖回凈值型理財產品時,都是按照未知價法進行的,當日的凈值是在下一個凈值公布日發布數據。凈值型的理財產品是有申購費和贖回費的,跟購買數量和持有時間相關,時間越長費用越低。凈值型產品是通過凈值來計算收益的。其購買或者贖回時也和基金一樣按照份額計算。一些用凈值來計數的理財產品還是很穩健的,而且收益也不錯,主要看風險評級,大部分的凈值型產品風險都為R3級別。
凈值型理財產品更具備流動性。產品通常約定最短持有期,期滿後投資者每周或每月都可在開放日進行申購和贖回,有的產品甚至可以按天交易。
凈值型理財產品更加透明。與傳統理財產品不同,凈值型理財產品會定期披露收益,投資方向監管也更加嚴格。 投資者在購買凈值型理財產品前,必須要想了解凈值型理財的相關的參數,並對比其它的理財產品的收益情況後,才可以購買。

❺ 奧運會為什麼燒錢

競技體育其實是一場沒有任何硝煙的戰爭,但也能代表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從歷屆奧運會上的獎牌數就可以發現,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實力強大的國家,奧運金牌數也是名列前茅,因此奧運會上的比拼是非常的激烈。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奧運會的熱度一直在下降,很多國家不再爭搶著申辦奧運會,反而把它當作燙手山芋,誰都不想背這個鍋,這讓國際奧委會非常的著急,巴赫也是多次表示希望大國可以承擔舉辦奧運會的責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
歷屆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中,以虧損結束這項賽事的佔了絕大多數,像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加拿大舉辦這屆奧運會之後,由於投入遠超預算,收入又不足以填補這個大坑,政府欠下了一筆巨額的債務,最後加拿大民眾一起還債30年才還清。除此之外,舉辦現代奧運會的國家也遭遇了同樣的問題,希臘在2004年舉辦了雅典奧運會,原本政府打算用46億美元建造比賽的場館,但實際用了150億美元左右,多出來的100億美元只能分攤到納稅人身上了,希臘政府讓所有納稅人提前支付第二年的所得稅,整整十年,這個債務才被還清。

要知道希臘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還是巴爾乾地區最大的經濟體,其海運業、旅遊、僑匯並列為外匯收入三大支柱,可惜在雅典奧運會結束之後,國內一片繁榮的景象大變樣了,因為100億美元的債務問題,希臘政府減少了城市建設的投入,當其它國家都在快速發展的時候,希臘卻因奧運會給拖住了腳步。到了2010年的時候,希臘由於無法償還歐元債務,引發了歐元信用危機,很多專業人士分析,04年奧運會的巨額虧損是希臘出現經濟危機的催化劑,從發達國家到虧損100億,奧運會為何會如此「燒錢」呢?

在過去的八年當中,希臘的GDP縮水了近20%,老百姓的失業率高達20%,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似乎都是奧運會,希臘沒能利用奧運會發展自己的經濟,反而讓它給拖垮了,這把雙刃劍最終還是刺醒了後續想要申辦奧運會的國家,在申辦2024年夏季奧運會的會議上,很多國家相繼退出申奧,最後只剩下巴黎和洛杉磯,因此這兩座城市分別獲得了2024年和2028年奧運會的舉辦權,奧運會場館的利用率較低也是各國不願申辦的原因,荒廢的場館還要維護費用,這不是在燒錢嗎?

其實北京奧運會能夠舉辦的這么成功,也是我們投入的資金較多,差不多有440億美元,相信這個數字出來的時候,虧損了多少很多人心裡都有底了,大家覺得呢?

❻ 北京奧運會花的錢多少年才能賺回來啊

力爭略有盈餘

面對如此龐大的投入,北京奧組委又提出要實現略有盈餘的目標,那麼,這筆奧運賬該如何來算呢?

其實,在洛杉磯奧運會之後的漢城奧運會就開始面臨這樣的問題,韓國政府在漢城新建了一大批體育場館,還有奧運村、記者村等,改造城市基礎設施也花了大筆資金。如果把這都算作奧運會的成本,那簡直不可想像,於是,韓國人在算賬時把這部分錢算在了國家以及舉辦城市和某些企業的賬上,並沒有列入奧組委的成本。

在把商業運作收入抵消開支後,漢城奧組委最後也實現盈利了。可以說,漢城奧運會成功創造了另一種商業模式,即把政府投入和奧運會成本運作分開算賬。

北京奧運會的賬同樣需要這樣來算,市政建設和體育場館建設屬於公共產品和准公共產品,其建設目的既是為了辦好奧運會,更是為了今後北京市民的使用。

拿首都國際機場來說,為了迎接奧運會投入巨資興建了第三條跑道,確實是為了滿足奧運會時的需要,但從長遠來看也是滿足北京市發展的需要,像這類項目由政府來負責投資或融資是無可厚非的,即使不辦奧運會,北京新的地鐵還是要建,北京的城市環境也要改善,空氣質量還是要提高,這數千億資金絕大部分都是用於這方面的投資,所以不會真正算到組委會的賬上,也不可能去算到奧運會的賬上。

就北京奧運會本身的運作而言,北京當年申辦奧運會時提出的收入預期是16.25億美元,大體來自6個方面:一是國際奧委會2008年奧運會電視轉播權出讓所得,按照比例分給北京奧組委大約8.4億美元;二是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夥伴TOP計劃收入,按照比例可分給北京奧組委1至2億美元;三是北京奧組委自己的市場開發計劃預期收入3至4億美元;四是門票和紀念品銷售預期1億美元;五是按照中國和國際奧委會簽訂的主辦城市合同政府給予補貼1億美元;六是賽後剩餘物資變賣處理大約幾千萬美元。

至於北京奧運會的支出主要是用於奧運村、媒體村的運營,運動員、裁判員的吃住行、競賽組織的開銷等,預算大約是16.09億美元。

此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北京奧運會的預算也出現了一些變化。主要是由於北京申奧成功後出現的「9.11」事件使得大型運動會的安保成本水漲船高,雅典奧運會就因此大受影響;2003年中國又出現了SARS疫情,公共健康安全的成本也相應提高。北京奧組委在調整了預算後表示:北京奧運會的最終支出將大約為23億美元。北京奧組委的預算原則是量入為出、節儉辦奧運,保持收支平衡,力爭略有盈餘。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北京奧運會的市場開發形勢相當喜人,在中國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的吸引下,著名國內外企業紛紛贊助北京奧運會,迄今為止,北京奧運會已經敲定了 11家合作夥伴; 10家贊助商和8家獨家供應商 。

這其中,最低級別的供應商起價為1600萬人民幣,獨家供應商起價為4100萬人民幣;據悉,北京奧組委的合作夥伴中,有不少企業的贊助金額甚至超過了國際奧委會TOP合作夥伴。目前,北京奧組委的招商仍在繼續。

此外,北京奧組委對特許商品等無形資產開發也做得相當成功,奧運吉祥物福娃和各色特許商品在全國各大城市熱賣。

由此,對於北京奧運會實現收支平衡、略有盈餘,我們充滿信心。

❼ 北京汽車投資公司增資至79億元,這給公司發展帶來哪些利

北京汽車投資公司增資至79億元,這會給公司發展帶來很大的利處。首次,公司的經濟循環就會更快,其次,公司的科技研發也會更加給力,最後,公司的市場份額也會更多。

首先,這對於公司的經濟循環來說會更快

北京汽車投資公司增資至79億元,這給公司發展帶來很大的便利,首先最為有利的我認為就是公司的經濟循環也會因此而變得更快,因為一旦有資金的投入,那麼公司就能夠變得有生機和活力,因此,公司在經濟上的運轉也就會更快。

總之,北京汽車投資公司增資至79億元,這給公司發展帶來很大的便利,不僅對於公司的經濟循環上來說,其次還是對於科研技術上的提升來說,最後還是對於市場份額上的佔領來說,都是會有很大的幫助作用的,這也會讓這個公司越來越好。

❽ 開一次奧運會中國花掉多少錢能賺多少錢

我們不應該討論收益與付出,我們應該把問題看的遠一點

1、主辦奧運會將給首都經濟在新世紀初葉高速增長提供「核動力」
從刺激消費需求看,奧運會的拉動作用也十分顯著。首先745億元的新增投資將主要用於購買北京地區的產品和服務。這種大規模的集團購買將對北京地區很多行業的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的消費形成刺激,其中對建築、交通、郵電、通訊、旅遊、餐飲等行業的拉動作用會更大。其次奧運會是一個動態的、極具號召力的「人文旅遊品牌」,承辦國和地區可以利用這一「品牌」使該國和地區10年左右的時間內成為國際和國內旅遊的熱點,尤其是像北京這樣一個本身就具有獨特文化魅力的城市,承辦可以使兩種魅力有機融合,從而對旅遊消費形成巨大的拉動作用。據澳大利亞學者的測算,悉尼奧運會對擴大該國的國際旅遊發揮了重要作用,僅2001年去悉尼旅遊的外國遊客就將達到34萬人。當數以千萬的國內外遊客因奧運會而來北京觀光,他們在拉動北京地區的消費需求方面將釋放出巨大能量,從而能推動首都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最後申辦和承辦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提高和強化市民體育意識,引導大眾體育消費的過程。北京舉辦奧運會將極大地帶動北京市民的體育消費,尤其是參與性體育消費、觀賞性體育消費和體育用品消費,從而能在拓展消費領域和形成新的消費熱點等方面服務和拉動首都經濟。總之,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在刺激投資和消費需求方面所形成的合力,在未來的10年內至少每年能拉動北京GDP增長1個百分點以上,在舉辦奧運會的前後兩年內可能還會更高。
2、主辦奧運會將帶動首都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使首都經濟更具活力和競爭力
首都經濟從產業結構上看,是一個以高新技術產業、都市型工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效生態農業為骨架的復合型結構。這種產業結構既區別於上海、江蘇,又不同於廣東、深圳,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和鮮明的地域特色。但是,目前這種產業結構還沒有完全成形,還需要政府運用多種政策杠桿來引導和調整。北京主辦2008年奧運會將給首都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提供千載難逢的機遇。這種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申辦理念與首都產業結構調整的價值取向相契合。綠色奧運將帶動環保產業和生態農業的快速發展,科技奧運將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人文奧運則能帶動現代服務業的形成與發展。而這三種申辦理念所帶動的產業又恰恰是新世紀首都經濟要優先發展的行業。
二是主辦奧運會將加速北京市「退二進三」的步伐。「退二進三」是首都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的必然選擇。但這一戰略措施能否有效實施,關鍵在於「退有理由,進有空間」。北京市的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企業逐步從第二產業中退出來,是既定方針,是歷史必然,辦不辦奧運會最終的結果都一樣。但是辦與不辦會影響退的進程。現在北京拿到了主辦權,政府就會毫不猶豫加大管制的力度,企業也難以討價還價,從而就會退的堅決,退的順暢。然而更重要的是,主辦奧運會能有效地拓展「進三」的空間。現代奧運會對承辦地區的經濟發展的影響突出表現在拉動該地區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方面。奧運會要求舉辦城市在交通、郵電、通訊、旅館、餐飲等方面提供一流的硬體和優質的服務,同時還對銀行、保險、醫院、中介機構和文化設施有相當高的要求。也就是說,北京要想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就必須把加快建立和完善現代服務業作為戰略重點。而能否在10年左右的時間里建立和完善首都的現代服務業關鍵取決於投資和需求,舉辦奧運會恰恰能解決持續需求和巨額投資這一對瓶頸制約。所以,舉辦奧運會在拉動首都現代服務業高速成長的同時,也將客觀上為「進三」的企業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間和後續發展的可能。
三是承辦奧運會將使旅遊業和文化體育產業成為首都經濟中的支柱產業,並同時帶動會展業和中介業的高速發展。奧運會是全球各民族共同的節日。中國是有著悠久文明史的東方古國,而北京作為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是一座有著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年建都史,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精髓的歷史名城。北京市已經把旅遊業列為重點發展的行業,並希望十五期間成為支柱性行業。奧運會歷來對主辦城市旅遊業的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而北京舉辦奧運會這種作用會更大。這是因為,一方面全球各大媒體從申辦到承辦全過程的報導,客觀上為北京旅遊業做了一個長時間的免費廣告,從而能讓更多的外國人了解北京,產生潛在的和實際的旅遊需求;另一方面北京奧運會將凸現傳統與現代巧妙融合、西方文化與東方文明交相輝映的獨特魅力,而這種魅力對激發外國人來京旅遊的需求將起到重要作用。對拓展國內旅遊業務來說,舉辦奧運會將給北京旅遊企業提供一個長效題材,它們可以根據這一題材設計一系列有賣點的新項目、新產品,從而使進京旅遊成為時尚、成為熱點。毫無疑問,北京申奧成功,首都旅遊業就獲得了長達10年的持續發展的推動力,而只有持續的高速增長才能使北京旅遊業成為真正的支柱產業。同時奧林匹克是典型的全球文化,奧運會是這種文化的集中體現,承辦奧運會能極大地帶動主辦城市的文化體育產業的發展。北京市根據城市功能的定位在「八五」期間就把文化體育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行業。但是要想把它培育成首都經濟的支柱性行業,除了文化產業和體育產業在各自領域內的自我發展之外,還必須加強兩個產業之間的互動、互補和互助。奧運會不僅能有效地擴大主辦城市文化產業和體育產業各自的需求,而且能提供一系列重大活動使兩項產業互動和耦合,實現產業聯動和利潤倍增。另外,為舉辦奧運會而新建和改建的37個現代化的體育場館(新建22個)也將為首都文化體育產業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奧運會結束之後,北京將成為全國、全亞洲,乃至全世界文化體育產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最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奧運會是一個以跨國公司為主角的世界經貿舞台,北京拿到主辦權也就得到了在10年左右的時間內利用這一舞台「唱戲」的機會,首都的會展業和中介業因此將獲得眾多的商業機會和按國際慣例運作的商務經驗,從而為帶動和繁榮會展經濟,使之成為首都經濟新的增長點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3、主辦奧運會將在擴大北京地區就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籌辦奧運會一般需要8年左右的時間,要興建大量的體育設施和配套的城市基礎設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歷屆奧運會在帶動主辦城市就業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創造了2.5萬人的就業機會;1988年漢城奧運會給3.4萬人帶來了就業;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在1987-1992年的籌辦周期內每年新增就業人數5.9萬人;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帶動了7.7萬人的就業;2000年悉尼奧運會創造了10萬人的就業機會。新世紀北京仍將面臨很大的就業壓力,承辦奧運會將能有效地化解這種壓力。由於北京市整體的勞動生產率、資本和技術的密集程度以及勞動力價格都低於發達國家的奧運會主辦城市,因此承辦奧運會在帶動北京地區就業方面的作用會更大。如果按北京承辦奧運會能新增投資745億元,且每10萬元投資能新增一個就業機會算,那麼這屆奧運會將產生74.5萬個就業機會。根據奧申委申辦報告中所列的現金流量表來分析,帶動就業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04-2009的六年間,其中2006年和2008年是高峰。
4、承辦奧運會將極大提升北京的城市魅力
城市魅力是一座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綜合體現,它包括自然風貌、歷史文化積淀、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人的素質等多個方面。首都經濟從一定意義上講是「形象經濟」,它的發展需要城市魅力的不斷提升與張揚,承辦奧運會能快速而有效地做到這一點。首先為舉辦奧運會而進行的大規模環境治理以及對城市基礎設施的新建和改建工程將使北京「天更藍、水更清、行更暢、居更宜」,古都風貌將更具神韻,北京城市魅力中原有的特色會更具影響力。其次在傳媒強權盛行的現代社會,城市魅力不僅取決於魅力的本原,還與主流媒體的關注和推介有直接的關系。舉辦奧運會將使北京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全球主要媒體追蹤報導的一個熱點,且這種效應在奧運會舉辦期間會達到極至。以2000年悉尼奧運會電視轉播為例,這屆奧運會全球有220個國家和地區收看了電視轉播,收看人數達到37億,佔全球可以收看電視總人數(39億)的95%,並且有8個國家的電視轉播超過400個小時,它們分別是澳大利亞1207小時,加拿大1039小時,南非930小時,中國740小時,日本558小時,希臘452小時,美國442小時,阿根廷435小時。可以說只有奧運會才能使主辦國和主辦城市得到全球媒體如此廣泛、如此深入和系統的報導。而這樣的強勢宣傳在提升主辦城市的形象和魅力方面所取得的效應,恐怕是無論出多少廣告費都無法辦到的。最後承辦奧運會是一個十分龐雜的系統工程,是對主辦城市綜合能力的全方位考驗。應對這一挑戰的過程會使政府更有效率、企業更有實力、人民更具熱情、社會更加民主、開放和有活力,而這一切恰恰是城市魅力的靈魂。

❾ 北京奧運會盈利多少錢

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蔣效愚在近日舉行的國際媒體研討會上向外界透露,經過調整,北京奧組委確定奧運會預算如下:收入總規模為195.4億元人民幣(摺合23.63億美元),支出總規模為194.1億元人民幣(摺合23.47億美元),盈餘為1.3億元人民幣(摺合0.16億美元)。也就是說,到2008年8月24日,第29屆奧運會曲終人散,北京坐下來盤點收支時,會發現自己掙了1.3億元人民幣。

但是,也有業內專家認為,1.3億元只是一個初步的預期,由於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很快,擁有13億之多民眾對奧運會的熱情比以往任何一個奧運會舉辦國家都高,2008年奧運會的市場開發將會比預期好,因此贏利會更大。那麼,北京奧運到底能掙多少錢呢?

奧運會的賬怎麼算

最近,關於雅典奧運會的虧損問題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輿論都認為雅典奧運會耗資百億美元,形成巨大虧空。但是有業內專家分析說,百億美元里很大一部分屬於雅典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改善的開支,而真正直接用於奧運會組織工作的費用並不多。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的改善是長久的舉措,也是造福於百姓的好事,不能簡單地認為這部分費用也是奧運會的開支。實際上雅典奧運會已完成結算,共支出24億美元。」專家說。

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蔣效愚說,奧運經濟是一個大概念,涵蓋了多方面、多層次的內容,可打的「牌」挺多。首先是「運動會經濟」,就是直接和舉辦奧運會相關的投資和消費。第二是舉辦城市經濟牌。第三張是舉辦國家牌。舉辦奧運會將從整體上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第四張牌是中華牌和世界牌。包括文化熱、經濟熱、旅遊熱、餐飲熱等。

奧運會能不能掙錢,如果主要是指組委會的收支,那隻是運動會經濟中的一部分。我們通常所說的2800億元的奧運經濟大蛋糕,大部分屬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費用。而組委會的經費主要用於奧運會的組織運營。北京奧運會能不能掙錢,對組委會來說,重點是要做好奧組委的市場開發工作。

市場開發前景如何

「北京奧運會組委會的財務,在申辦時候就有一個預算,收入16.25億美元,支出16.09億美元,盈餘0.16億美元,也就是1600萬美元。當時是這樣的,我們現經過財務預算調整後,安保與公共衛生等會相應增加一些,但預計我們的市場開發收入將比原來的預測有一個較大幅度的增長,所以我們依然能夠確保『略有盈餘』。」蔣效愚認為。

奧運經濟既是注意力經濟,又是品牌經濟。奧運會為一些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為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與舞台。自2003年9月1日奧運會《市場開發計劃》啟動以來,目前,中國銀行等10家已簽約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合作夥伴。今年3月底正式啟動的贊助商徵集工作日前也已結出果實———UPS公司等6家企業已經成為北京奧運會的贊助商。近期還將有幾家企業與北京奧組委簽約,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贊助商。

蔣效愚說:「鑒於企業贊助的積極性很高,北京奧運會的市場開發前景相當樂觀。」外界傳言北京奧運會的合作夥伴贊助金額甚至大大超過了國際奧委會的全球合作夥伴(TOP贊助商)的贊助金額,將會給北京奧運會帶來巨大的收益。

什麼才是真正贏利

除奧運會本身的市場開發收益外,北京奧運會預算收入中的約50%由國際奧委會撥給,1/10來自門票和紀念品收入,國際奧委會贊助商提供約2億至3億美元。

「北京奧組委贏利1600萬美元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蔣效愚說,但這絕對不是說,北京辦一個奧運會,就只能掙1600萬美元。這不是同一個概念,因為企業的收益、政府的收益、社會的更大范圍的收益都沒有統計在組委會的賬上。

2008年奧運會將對北京乃至全中國的經濟發展有明顯推動作用。申辦成功後的7年間,北京奧運會每年拉動北京經濟增長1至2個百分點,拉動中國經濟增長0.3至0.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