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如何發展居家養老
擴展閱讀
深圳多久不發工資違法 2024-05-19 07:13:03
深圳直轄有多少個區 2024-05-19 07:00:23

北京如何發展居家養老

發布時間: 2022-10-24 00:54:48

⑴ 居家養老是什麼意思

居家養老(服務),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服務內容包括生活照料與醫療服務以及精神關愛服務。主要形式有兩種:由經過專業培訓的服務人員上門為老年人開展照料服務;在社區創辦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務。服務一般是三無」老人。2014年我國老齡人口突破2.5億大關,老齡人口比例嚴重超過老齡化標准,我國早已逐步進入老齡社會。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多,各地開始對養老福利模式進行積極的探索,居家養老服務應運而生。
居家養老由大連市首創,它最大的特點是解決了社會養老機構不足的困難,將大齡下崗女職工和缺乏生活照顧、需要居家看護的孤老這兩個困難群體的需要相結合,調動社會和企業的力量出資建立家庭養老院,成為老人、養護員、政府和多方受益的良好模式。但如果長期採用大齡下崗女職工作為服務者,不引進年輕化的專業人才,居家養老將會很難發展到新的高度。現在全國各地高校已經陸續開辦與養老相關的專業, 相關產業更應該及時引進專業人才,完善我國養老模式。
2015年5月1日起,《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正式實施。北京居家養老 子女帶薪護理政策2016年年內出台。
現存的居家養老模式不能滿足老年人在健康、安全、快樂等方面的需求。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上也涌現出一系列如只為父母設計的桔豆電視盒子等高科技產品,是中國式養老的新形式。

⑵ 居家養老模式怎麼做

全國各地都在積極開展養老服務模式探索,在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上積累了一定經驗。從觀念上說,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模式,讓老人們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養老,比起機構養老更加人性化。但隨著老齡群體的不斷擴大,養老服務工作向著規模化、集約化的方向發展。
居家養老占養老方式的97%,是我國養老產業的重點。居家養老服務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養老科普:健康科普、健康教育、健康學習、疾病預防等宣傳教育;

咨詢服務:信息咨詢、生活咨詢、健康咨詢、心理咨詢、精神咨詢等;


社會關懷:主動關懷、溝通交流、心理咨詢、社區活動、慰問探訪等;

生活輔助:居家助老、生活幫助、家政管家、代購配送、老年金融等;
安全監控:行動監測、位置監控、水電氣安全、居家安全等;

健康檢查:血壓、血糖、血氧、心電等檢查、智能監測等;

健康服務:健康管理、慢病康復、康復理療、定期診療等;

專業護理:上門護理、專業照管、營養管理、心理護理、膳食計劃等;

遠程管理:遠程監測監控、遠程照護、智能護理機器人等;

急救幫助:緊急救助、轉診轉接、安全預警等;

遠程診療:專家預約、遠程問診、遠程醫療等;


醫療連接:緊急預約、醫療服務、理療服務等。



智慧養老是今後養老產業發展的趨勢,它是基於先進的電子信息技術(互聯網、物聯網、移動通訊、地理位置信息技術等),以建設信息化、智能化居家養老服務為核心,以建設養老資料庫為基礎,以生活照料、家政服務、醫療救援、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為基本內容,以社會服務資源為服務主體,有效整合社會服務資源,最終建設一個由政府主管部門監管,社會招募運營機構運營,老年人在線享受服務的一體化養老服務系統,為養老服務產業健康良性發展提供保障,同時為扶貧兜底,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支持。


通過智慧養老平台有效整合社會服務資源,最終建設一個由政府主管部門監管,社會招募運營機構運營,老年人在線享受服務的一體化養老服務系統,為養老服務產業健康良性發展提供保障,同時為扶貧兜底,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支持。智慧養老服務平台為養老工作提供大數據支撐,滿足不斷增長的多層次、個性化的養老需求。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養老服務,更新網站信息內容,加強平台服務監管,宣傳推廣信息平台,協助制定線上線下服務流程。服務標准、監管制度和「智慧養老」服務發展規劃,確保服務規范、規模擴張,政府、社會、老人滿意。配合政府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有鄭州市地方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

⑶ 國家對居家養老的政策

法律分析: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六部門發布《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意見》,推動和支持物業服務企業積極探索「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模式,切實增加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更好滿足廣大老年人日益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著力破解高齡、空巢、獨居、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長期照護難題,促進家庭幸福、鄰里和睦、社區和諧。

法律依據:《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意見》 二、明確有關補助支持政策。物業服務企業開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可按規定享受有關扶持和優惠政策。將物業服務企業中從事養老工作的服務人員納入全省養老服務人才培訓提升行動,免費開展培訓。支持各地將城鎮居住區配套建設、配置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通過公開競爭等方式無償或者低償委託給符合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運營。對物業服務企業開辦的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按程序及時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管理范圍。鼓勵在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根據實際建設老年服務中心,交由物業服務企業運營,提高物業服務企業參與老舊小區物業服務積極性。

⑷ 北京全面取消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消費限制,老年人的服務該如何保障

社區要定時深入組織做好信息統計工作。定期社區組織網路成員和志願者走訪轄區內的空巢老人、高齡老人和貧困老人,動態了解經濟狀況、養老需求、生活狀況和健康狀況,及時登記和錄入,加強社區養老信息建設。

要完善老年人健康系統。

一方面,通過權威、科學、系統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養。老年人對健康有許多誤解,如將正常衰老和虛弱視為疾病、過度保健、過度護理、缺乏康復觀念等。另一方面,要加快老年保健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療、康復、長期護理、臨終關懷等全面持續的老年保健體系,推進醫養結合。

社區要經常提供關懷和慰問,採取黨員、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共同參與的方式,建立獨居和高齡老人求助快速反應機制,及時了解老年人的需求,並且提供熱心服務,幫助聯系親屬。

⑸ 六部門為物業公司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圈重點」

如何打通居家養老服務的「最後一公里」、無縫對接老年人的需求,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12月1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六部門發布了《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要推進物業管理智能化、以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台為支撐,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專家表示,將居家養老服務供給商「搬進」小區,有效縮減了老年人與養老服務之間的距離,減少了老年人及家屬獲取養老服務的時間成本,有利於居家養老服務的進一步普及。
具體來看,《意見》指出,鼓勵物業服務企業發揮熟悉居民、服務半徑短、響應速度快等優勢,在做好物業基礎服務的同時,為居家養老提供便利。根據《意見》,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可以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台為支撐,並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通過線上預約,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保潔、送葯等生活服務。同時,還可對接醫療醫保服務平台,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資源查詢、在線預約掛號、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醫保信息查詢、醫療費用報銷等醫療醫保服務。此外,《意見》還指出,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可以加強動態監測,為居家養老提供安全值守、定期尋訪、疾病預防、精神慰藉等服務,降低老年人出現意外的風險。
其實,鼓勵支持物業介入居家養老服務在行業內並不是首次。早在2016年11月,北京市民政局在解讀《關於貫徹落實<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的實施意見》時就曾明確指出,北京市將組織引導物業管理企業等入戶為老年人提供護理、保潔、助浴、理發、陪伴等居家生活服務。當時,物業管理企業就被「點名」成為了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新的供給方。
今年4月初,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官方微博還曾發布消息稱,北京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探索實行「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模式,將專業服務延伸到家庭;次月,北京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方案》並明確提出,北京將構建多層次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明確北京將探索實行「物業服務+養老服務」,進一步強化物業方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後、歐亞系統科學研究會老齡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鄭志剛看來,社區物業在提供居家養老服務上,享有明顯的區位優勢,能夠精準掌握居家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及實際需求,因此,它們也能更加快速和精準的對接老年人的最新變化和需求。但他也指出,居家養老服務與其它行業不同,雖然可以通過線上模式來增加服務便利性,豐富服務內容,但部分老年人剛需的服務,如送餐等,還是更注重線下服務環節。因此,物業想要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對其人員的數量及調配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同時,部分居家養老服務,如助浴等,對專業性的要求較高,對傳統的物業服務公司來說,實操層面可能存在專業度不足等問題。「其實,物業服務公司或許可以嘗試跨界合作,如與周邊人員較充裕的養老驛站合作,由養老驛站派出專門員工在物業內『駐扎』,幫助實現一些對專業性要求較高的工作。」鄭志剛稱。

⑹ 2019年北京市居家養老政策條例全文,子女帶薪護理政策年內將出台

導讀:探索子女「帶薪」護理父母,不是鼓勵「贍養父母還得先給孩子錢」這樣的觀念,只是政府對在家護理老人的子女的一點補貼,與孝順父母的傳統不沖突。以下是由大學高考我www.creditsailing.com為您整理推薦的北京市居家養老子女帶薪護理政策年內將出台,歡迎參考閱讀。

北京正研究居家養老子女帶薪護理政策,年內出台管理辦法。據介紹,居家養老子女帶薪護理主要針對有困難的失能、失智老人,預計有60萬人左右。昨天,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舉行了第二次全體會議,市人民政府在會上就《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的實施情況進行了書面報告。同時,本次大會召開第二場新聞發布會,詳細介紹了本市目前養老事業發展情況。異地養老的人群,在河北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醫療費用可按照北京的政策報銷,目前京津冀三地正在進行系統對接。

□現狀

養老服務隊伍總量不足

為了滿足居住在家老年人的社會化服務需求,去年5月1日起,《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正式實施。在實施居家養老服務的過程中,本市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

比如,目前,北京存在著養老服務設施欠缺的問題,城六區1600個老舊小區養老服務場所嚴重不足,適老性無障礙設施改造尚未開展,還沒有出台對閑置國有資產和設施用於居家養老服務方面的政策。已建成的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運營不善,服務功能不適,提供的居家養老項目有限。

此外,養老服務隊伍總量不足。全市近300萬居家老年人需要與之相應的養老服務人才,但總量嚴重不足,居家養老服務人才缺口大,特別是為近60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服務的專業護理人才基本還是空白。

□舉措

如何緩解人手緊?

今年推子女帶薪護理政策

,在養老照料中心推動針對家中有長期卧床老年人的短期託管服務,也就是常說的喘息服務,給這類家庭提供支持。今年,將會探索居家養老子女帶薪護理政策。

《報告》中提出,北京將研究居家養老子女帶薪護理政策。這樣,今後政府將出錢「聘請」子女在家照顧老人,既能彌補養老護理員的數量不足,又能滿足失能老人的情感需求。

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介紹,居家養老子女帶薪護理政策,在南京有類似探索,「在家中提供相應護理的時候,監管體系怎麼設計、如何確保有效和簡潔,是目前正在做的事」。

「今年相關的管理辦法會出台,隨後將進行試點。」李紅兵說。辦法的最主要內容是考慮到監管,如何確保這些政府發補貼、給薪金的子女能真正回家照顧有需要的老人,真正保證老人養老問題,這些監管辦法必須要做到,目前相關的辦法正在研究,年內具體的方案將出台,並選擇合適的區先行試點,並進一步推廣。

市人大副秘書長劉維林稱,探索子女「帶薪」護理父母,不是鼓勵「贍養父母還得先給孩子錢」這樣的觀念,只是政府對在家護理老人的子女的一點補貼,與孝順父母的傳統不沖突。北京今後在探索中會出台詳細規定,這不是要混淆子女的孝順父母責任,而是兩碼事,家庭有老人的,子女自願擔負護理老人職責,政府給補貼就相當於政府購買服務的意思,補貼並不見得多,主要起到鼓勵作用。

據介紹,居家養老子女帶薪護理主要針對有困難的失能、失智老人,預計有60萬人左右。

怎麼解決費用高?

家庭病床醫療費將納入醫保

《報告》提出,北京准備對家庭病床發生的醫療費用項目進行細化,將符合規定的項目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同時,調整本市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中護理費、醫療康復項目,提高報銷水平。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巡視員徐仁忠介紹,未來,市人社局還將促進社區衛生機構和養老機構資源共享,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養老機構和養老照料中心內設置分支醫療機構,開辟醫保定點「綠色通道」。

針對老年人生病多、用葯多且行動不便的情況,為進一步方便老年人在居家附近就醫用葯,市人社局在醫保社區用葯報銷范圍中進一步增加了224種常見病、慢性病、老年病的葯品,使社區醫保可報銷葯品達到1435種。徐仁忠表示,本市老年人在社區衛生機構就醫,使用醫保目錄內葯品發生的相關費用都可以納入醫保報銷。

同時,本市將進一步完善家庭病床醫保報銷政策,減輕老年人負擔。如將本市老年人在大醫院住院期間的醫療護理費、物理康復治療費等納入醫保報銷范圍的基礎上,考慮到居家養老的老年人行動不便的實際困難,市人社局出台政策鼓勵和支持社區衛生機構為患病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並將家庭病床醫療費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包括家庭病床建床費、家庭病床查床費、治療醫葯費,此外還將報銷起付線降低50%。

如果老年人出院後24小時內建立家庭病床的,醫療費用按連續住院計算,無需再支付起付線。徐仁忠表示,這樣將進一步減輕居家養老患病老年人的醫葯費負擔。

此外,關於擴大醫療和康復項目問題,徐仁忠表示,按照現行醫保制度,在治療方面的護理費目前已經全部納入報銷,而大部分康復項目也在報銷范圍之內。徐仁忠表示,有關部門正在研究規范醫療服務項目,下一步,醫保將會逐步將康復項目納入報銷項目中。

看病如何少跑腿?

開展社區家庭醫生式服務

《報告》提出,在有條件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病科,推進6家醫療機構康復功能轉型。在醫聯體內部逐步統一核心醫院與社區的葯品目錄和品規,減少為社區老年人配送葯品環節。

市衛計委副主任耿玉田介紹,在城六區每個區選擇一家二級醫療機構,向康復功能轉型。目前,市衛計委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按照有關規定提供定期免費體檢服務,提供疾病預防、傷害預防、自救及自我保健等健康指導;開展社區家庭醫生式服務,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進行綜合管理,開展醫療、護理、康復服務指導;提供優先就診和與其他醫療機構之間的雙向轉診等服務;根據需要與社區托老所開展合作,為老年人提供簽約式醫療衛生服務。

今後,還將建立家庭病床,實行「三優先」服務,免收老年人普通門診掛號費,對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和生活困難補助的老年人免收家庭病床查床費,每年為轄區內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務,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和健康指導。

□保障

老小區咋解決上樓難?

加裝電梯政府將撥款補貼

市政府提出,北京將開展既有多層住宅樓房增設電梯試點。這次試點將由住建部門牽頭,在城六區啟動試點,目前補貼款已經劃撥試點區。下一步,北京將制定申請主體、審批手續、補貼申報、產權歸屬、後續運維等一系列詳細的方案,對建設小型液壓外掛式電梯等創新方案進行論證評估。

市住建委副主任趙成介紹,所有納入老舊小區環境整治,平房區、棚戶區改造的項目都在全面推開無障礙改造、適老改造,老舊樓房加裝電梯正在推進並且有階段性進展,財政部門目前已確定了城六區試點的資金方案,40%安裝費用由政府承擔。

老樓裝電梯面臨的問題是,第一安裝位置不能影響消防通道和公共安全;第二電梯設計方案要保證樓房的結構安全;第三是資金還需要籌集,可以產權單位、居民自己出,也可以有其他社會資金支持;四是涉及到相關業主和居民的同意。

為了保證相關資金使用透明和公正,城六區加裝電梯試點工作的方案正在徵求意見,之後會全面鋪開。

異地養老可行嗎?

兩類人群「河北看病北京報銷」

提到異地養老的問題,李紅兵介紹,去年開始,作為試點,中標集團在河北高碑店建設大型養老設施,馬上封頂,這讓北京的政策能夠出北京。

徐仁忠介紹,北京市人社局已和河北省人力社保廳簽訂了相關協議。在北京退休後在河北居住、在北京工作在河北居住的兩類人群,在河北就醫時,只要是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醫療費用都可以按照北京的政策報銷。同時,河北人在北京看病也有相應的政策安排。

但目前,異地就醫的結算問題面臨困難,因為河北和北京的醫保政策不一樣,河北有11個統籌地區,北京為市級統籌,政策不一樣。因此,現在看病的時候需要先現金墊付,回北京後再報銷,報銷時間長一點,不能實現實時報銷。不過目前,北京市和河北省、天津市的系統進行對接,「這是大的系統改革和完善,需要時間,但是我們也在加快速度,北京已經做好了准備。」

□對話

信息化居家養老模式將全市推廣

昨天下午,北京市民政局發言人李紅兵在參加海淀團小組審議前,接受京華時報記者專訪時透露,在推行居家養老模式的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是摸准老年人分層次的需求。李紅兵表示,未來信息化居家養老模式將在全市范圍內推廣。

首先滿足失能老人需求

京華時報:我們北京現有的養老床位,並不能滿足所有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未來我們將如何做?

李紅兵:首先我們要回到一個問題上,到底什麼人適合去住養老機構,按照我們原來的觀點,我們沒有對人群進行劃分。很多老百姓好像認為,退休就可以住養老機構。但實際上,真正的要住養老機構的人群,應該是在居家養老服務中,生活周邊已經很難有適合老年人需求的服務。並在居家養老成本很高的情況下,通過集中的方式來降低成本,從而選擇住到養老機構,所以養老機構首先要滿足的是失能老年人的需要。健康老年人可以自行選擇養老模式,就近選擇或者通過其他途徑選擇養老模式,這些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性價比,綜合考慮選擇怎樣的方式。

此外,在服務的供給當中,有些是政府應當承擔的責任,尤其是在人口非常集中的中心城區。各種居家服務,還是要依託一個平台才能上門服務。而服務平台需要用房,用房實際上占目前居家養老很大的一個成本比例。為此,政府也在思考,今年政府將免費或低償為服務平台提供設施,平台只需要負責專業化的運營和服務。服務成本降低了,費用也就不會轉嫁到老年人身上。

摸准老年人分層次需求

京華時報:北京在推居家養老模式的過程中,朝陽區推行老年人「一鍵呼求」的試點模式。未來,是否會全市推廣?

李紅兵:這是肯定的,信息化一定是未來解決居家養老模式非常重要的必經途徑。居家養老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分散,居住地分散、需求分散,這種需求的分散對於提供者來講,是一個非常難解決的問題,也將會帶來很高的成本。因此,只有通過信息化的方式,把分散化的需求整合在一起,變成不同的幾大問題。比如,老年人只需要找人上門來擦玻璃,而不是需要一個保姆,這時老年人可以通過這個平台滿足需要,這就是細化問題。這樣才能切身解決成本高,需求分散的問題。朝陽推廣的這種方式,目前也在摸索經驗,但一定要做的就是細化老年人的需求。

在「細化」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要摸准居家老年人分層次的需求。真正困難的老年人被兩道門擋住了,一個是家裡的門,不進家門了解不到老年人的困難。另一道門是心裡的門,老年人表達不出來,我們要把困難找出來。需求不清就不會有好的供給,供給側改革也是要調整這些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抓需求,所以失獨老年人的需要更是重中之重,這是我們上半年的重點工作。

京華時報記者劉雪玉

□相關熱點

盤活城鄉社區現有閑置設施

在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方面,本市已出台了《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居住區無障礙設計規程》等相關文件。今年還將結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對城鄉社區現有閑置設施進行全市普查、整理和信息收集,出台相關支持性政策,整合盤活存量資源,緩解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不足的問題。

特殊老人可獲商業服務

在老年人優待服務方面,在既有優待服務基礎上,將優待服務內容擴展到六大類44項。在政務服務、衛生保健、商業服務等方面對有特殊困難、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新增了提供上門服務的內容。

試點居家養老服務綜合改革

市民政局局長李萬鈞表示,還將加強對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將《條例》實施提升到新水平。同時,增加東城、海淀為居家養老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區,並在朝陽和海淀試點推進驛站建設。開展農村地區養老服務試點、居家養老與醫療服務相結合試點。

資金方面,加大市級資金對居家養老服務的投入,發揮其在養老服務方面的統籌引領作用。建立與老年人口增長趨勢聯動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明確區級在居家養老服務中的責任和投入要求。

此外,整合為老服務信息平台資源,建設全市居家養老服務業務管理平台。推進養老助殘卡的廣泛應用,把養老助殘卡打造成為集社會福利、出行優待、消費優惠、服務便捷為一體的老年人專屬「金卡」,實現對老年人服務滿足情況的智能分析和精準管理。

基層敬老院將進行改造

李萬鈞表示,北京機構養老床位在「十二五」期間發展迅速,去年底養老床位12萬張,在全國屬於頂尖水平,應對老年人入住機構的需求沒有問題。「十三五」期間養老床位還要增長,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保守估計在15萬張左右。

床位的增長主要依靠市場調節,政府的則是把重心繼續放在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以及已建成的養老機構的功能完善上。例如,如何把醫療完全引入養老機構、郊區養老機構怎麼提供像城區一樣的醫療服務等。此外,政府還要專門支持基層對現有的敬老院進行改造。


⑺ 十三五時期 北京養老服務工作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十三五」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新思路
截至2015年,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總數的10.5%,到2020年,我國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將達14.73%。「十三五」時期,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少子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加劇,亟須從日常生活、居家照料、精神慰藉等多方面建立有效機制,提升養老服務供給的規模和質量,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
近日,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民政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為促進民政事業發展夯實了基礎。其中,發展養老服務業被列為五項重要任務之一,成為社會關注的「亮點」。與「十二五」規劃相比,筆者認為有三個重要變化。
新手段、新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十二五」期間,我國社會服務業僅占第三產業的0.9%,社會服務業支出僅佔gdp的0.29%,占財政的3%,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的需求。因此,通過政策手段推進醫養結合、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和金融服務介入養老服務業,使養老成為一個可以滿足供給的健康產業,是「十三五」期間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區別於「十二五」的一個顯著特點。
具體表現在:一是醫養結合政策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結合,是「十三五」期間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緊迫任務,也是我國國情和養老服務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社會需求。我國56%的老年人有兩種以上慢性疾病,「無醫之養」成為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最大憂患。統籌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資源布局,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使入住機構的老年人可就地享受醫保報銷待遇,鼓勵醫療機構將護理服務延伸至家庭、城鄉社區和養老機構。方能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和品質生活。
二是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建立。目前我國2.22億老年人中,約有4000萬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由於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缺失,失能老人和家庭支出過重,成為整個社會養老的沉重負擔。「十三五」應該開展政策性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推廣長期護理商業保險產品,建立健全長期照護項目內涵、服務標准、質量評價等行業規范和體制機制,探索建立從居家、社區到專業機構等比較健全的專業照護服務體系,保障老年人長期護理服務需求。
三是創新養老服務投融資機制。養老服務業有廣大的產業空間,但是長期以來沒有金融服務的介入,民非養老機構不能貸款,使養老服務業不能發展壯大。「十三五」時期從需求出發加大養老服務金融支持力度,拓寬養老服務業投融資渠道,滿足養老機構信貸需求。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養老產業專項債券,募集資金用於建設養老服務設施設備和提供養老服務。推動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改善養老領域金融服務,提升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能力。大力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通過建立合理的「使用者付費」機制等方式,增強吸引社會資本能力。
機構養老的重新定位與改革
與「十二五」相比,機構養老的定位有三個變化。
一是「十二五」期間機構的「支撐」作用,回到了「補充」的位置,顯示了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機構的應然地位,同時也凸顯了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重要性和「基礎地位」。
二是「十三五」期間發展機構養老已不再是簡單意義上的「床位數」,而是根據未來五年我國老年人口結構和需求的變化,重點發展面向失能老人的養護院、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機構建設,以及醫養結合設施建設。
三是發揮市場和社會力量的作用。在養老服務業中,市場的作用日益顯現,等、靠、要的舊式思維方式日益被市場的活力和內生動力所替代。深化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明確政府在養老服務體系中的作用。「政府是路燈,又是紅綠燈,但政府不能開車上路」。政府通過補助投資、貸款貼息、運營補貼、購買服務、公建民營等方式,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和運營養老服務機構,重點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面向失能、失智、高齡老年人的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和養護型、醫護型養老床位。
更加強調社區居家養老的基礎性作用
居家養老是目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內我國老年人養老的主要方式,與「十二五」比較有兩個變化。
一是「十三五」時期我國居家養老服務的支持手段更加豐富。如,在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手段方面,積極開展智慧養老服務和互助養老服務,支持企業和機構運用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手段與養老服務深度融合,創新居家智慧養老服務提供方式。
二是強調依託各類「社區服務設施」的重要性,使社區養老真正找到「依託」。如,在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人活動中心、互助式養老服務中心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中配備醫療護理、康復輔具、文娛活動等設備。對新建居住(小)區和老小區都明確提出按要求配建或置換增配社區日間照料機構。
「十三五」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最為重要的還是供給側改革的思路。要通過市場來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⑻ 如何發揮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的功能作用

一鍵康通居家養老管理平台按照調查人口老齡化標准,一個地區60歲以上的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或者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的7%就被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

社區居家養老潛力巨大
一種吸收了機構養老專業化服務和傳統家庭養老優點的新型養老模式——社區居家養老管理平台——在我國各地的養老實踐中蓬勃興起。北京市政協的調查發現,超過53%的受訪者傾向於選擇社區居家養老。社區居家養老管理,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主要服務形式,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養老方式。社區提供的服務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服務、日托服務、心理咨詢、精神慰藉、臨終關懷等。
社區是集合各種資源於一體的,能夠給人認同感、歸屬感的小社會。社區居家養老的優勢在於:利用社區資源提供養老服務能夠就地取材,服務廣,見效快。一般而言,社區內的生活、醫療、文教、衛生等設施基本能夠滿足老人日常衣食起居、衛生保潔、醫療保健等方面的需求。在社區中,老人並非是一個完全的被照料者,在力所能及的基礎上老人可以自我照顧,甚至還可以為社區作出自己的貢獻。不僅可以減輕社會養老負擔,而且還能夠提高老人晚年的生活質量,減輕他們的依賴感、被社會排斥感,是適合我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
社區居家養老體系中的統領性
當前,社區居家養老管理平台的主要問題在於現有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尚不健全,無法滿足日益增多的個性化養老需求,缺乏對老人的人文關懷,過於依賴政府的推動和支持,專業性的養老人員缺口較大,未能有效調動社區志願者和公益力量參與到養老服務中來。要想健全和推動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必須構建一個以政府為依託、社區為主體、家庭為載體、公益性與專業性機構共同參與的多元化社區居家養老管理平台體系。

而我們一鍵康通居家養老管理平台。由海內外一群熱心的社會精英人士支持下成立的,旨在關懷、支援社會上獨居老人、年邁夫婦、職場上拼搏的「夜歸人」的家屬以及其他人士在各項生活之需要。系統包括老年人養老服務、 遠程電話醫生咨詢、急救服務、預約提醒、親情安撫、天氣轉變咨詢、居家幫扶等智慧居家養老服務。
而作為一鍵康通是環顧刻下人口老化、獨居老人及幼兒在家中頻生意外事故,我們致力提供一鍵康通居家養老管理平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