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著名城門哪些至今還在
擴展閱讀
廣州綉花廠工資怎麼樣 2024-05-05 13:25:35

北京著名城門哪些至今還在

發布時間: 2022-11-04 05:58:43

Ⅰ 五大保留完好的古代城門,都分別在現代的哪個地區

一,北京天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設計者為明代御用建築匠師蒯祥。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由城台和城樓兩部分組成,有漢白玉石的須彌座,總高34.7米。天安門城樓長66米、寬37米。城台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於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二,西安尚武門,是西安北城牆最西的一個門,俗稱小北門。是十八座城門中最為年輕的一個門,與尚德門、尚勤門,尚儉門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習武健身、勤儉節約"。

Ⅱ 北京9個城門除了德勝門還有哪個保存下來了

北京城池是中國歷史上最後兩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築的總稱,由宮城、皇城、內城、外城組成,包括城牆、城門、瓮城、角樓、 敵台、護城河等多道設施,曾經是中國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禦體系。北京城門是明清北京城各城門的總稱。根據等級以及建築規格的差異,分為宮城城門、皇城城門、內城城門、外城城門四類。明清北京城有宮城城門四座(一稱六座)、皇城城門四座(一稱六座、或七座)、內城城門九座、外城城門七座,在民間有「內九外七皇城四」的說法。清朝滅亡後,北京城池逐漸被拆毀,除宮城保留較好外,現皇城城門只有天安門被保留,內城僅存正陽門、德勝門箭樓、東南角樓以及崇文門一段殘余城牆,外城則完全被毀,只有永定門被重建。

北京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中,已看不到舊時的模樣。原來的城牆成了通衢大道,城門只作為地名而保存。追尋著城門的變遷,透過歷史的畫卷和記憶的書卷,我們依稀還能聽到老北京的暮鼓晨鍾,還能看到戍卒的盔甲鮮明,還能感覺到時代變遷的血雨腥風。一座座威儀的城門,時間一樣消散在空氣里,摸不著,看不到,但卻無法忽視它的存在,就像無法忽視寫入史冊的勇士。

北京舊城共有「內九外七」十六座城門,它們各自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徵。

內九是指內城上的九座城門,按順時針方向,分別是東城牆上的東直門、朝陽門;南城牆上的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西城牆上有阜成門、西直門;北城牆上的德勝門和安定門。

外七是指東城牆上的七座城門,按順時針方向,分別是東便門、廣渠門;南城牆上的左安門、永定門、右安門;西城牆上的廣安門和西便門。

內九門:
東直門,元代稱崇仁門。鎮門之寶外有鐵塔,內有一座石雕的葯王爺像。多走運木料的車。

朝陽門,元代稱齊化門。標志是瓮城門洞上刻有一枝谷穗。它是北京的糧門,多走糧車。朝陽門也叫「杜門」,有休息的意思。通過京杭大運河運來的漕糧,都由此門入城,存放在朝陽門內的幾座大倉庫內,因此它多走糧車。它的瓮城內建有關帝廟,但廟里只有神牌而沒有神像。北京內城的九座城門各有一廟,惟獨正陽門有兩座,因此留下了「九門十座廟,一廟無神道」的說法。

崇文門,元代稱文明門,別稱哈達門。標志是鎮海的崇文鐵龜,多走酒車。崇文門是「景門」,有光明、昌盛之門的含義。同時它大概是北京城各門中人流貨流最繁忙的城門。在每天關門的時候,會敲鍾來提醒要出入城門的人。而其他城門則敲擊一種形狀扁平的打擊樂器,這種樂器發聲如「嘡」。因此老北京有「九門八嘡一口鍾」的說法,同時老北京口語里常說的「鍾點」大概也來於此。當年北京南郊大興縣一帶有很多釀酒的作坊,酒車常從崇文門進城,所以有「崇文門進酒車,宣武門出囚車」的說法。

正陽門,元代稱麗正門,從離卦中「日月麗乎天」得名,又稱前門。標志是瓮城裡的金身關帝廟。北京城的城門都各有一座廟,而唯獨正陽門有兩座,其中金身關老爺最為靈驗。正陽門是內城的正門,明朝稱大明門,清朝稱大清門,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也不準從箭樓下邊的正門出入,而只能走東西兩邊的旁門。因此它平時總是緊緊關閉。

宣武門,元代稱順承門。標志是報時的宣武午炮,多走囚車。宣武門是「死門」,當時北京的墓地多在北京的陶然亭一帶,所以送葬的人多出宣武門,清代的刑場在菜市口,押送死囚的車也出宣武門。

阜成門,元代稱平則門。標志是瓮城牆壁上刻著一朵梅花,多走煤車。阜成門也叫「驚門」,有「公正」的意思。西山門頭溝出產的煤是北京城裡必不可少的燃料,此門距西山最近,因此煤車都從此門進城。標志「梅」與「煤」同音,老年間有「阜成梅花報春暖」的說法。

西直門,元代稱和義門。標志是瓮城上有一塊刻著水紋的石頭,多走水車。北京城內的水質不好,皇宮用水都取自玉泉山,每天清晨,水車皆從西直門入城。

德勝門,軍隊凱旋時從此門入城,多走兵車。德勝門也叫「修門」,有品德高尚之意,仁義之師要從此門出入,因此此門多出入兵車。

安定門,軍隊出發從此門出城,鎮門之寶是真武大帝,多走糞車。安定門也叫「生門」,有「豐裕」之意,所以皇帝要從此門出去到地壇祈禱豐年。其他八座城門的瓮城內都建有關帝廟,惟獨安定門瓮城內修建的是真武大帝廟,真武大帝於是成為鎮門的寶物。安定門外的糞場比較多,所以糞車多從安定門出入。

外七門

廣渠門,又稱沙窩門。

廣安門,明代叫廣寧門,又叫彰儀門。

城門的組成----城樓、箭樓和瓮城

城樓 北京內城的各個城門上方都建有城樓,這些城樓坐落在一個墩台之上,與左右的城牆緊密相連,墩台的下邊正中間開有一個拱形的券洞,就是城門洞,門洞處安有兩扇對開的大門,外包鐵釘,正面有鍍銅大泡釘。門後有大門栓。

明代北京內城的城樓修建於明正統年間,各城樓都是重檐歇山頂,上鋪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城樓一般都是面闊7間,進深5間,但也有進深3間的,像朝陽門。阜成門就是三間進深。內城各城樓的具體規格都不太一致,大體上說,以正陽門的規格最高,在各城樓中最為壯觀,崇文門、宣武門稍差一些,東直門、西直門又差一些,德勝門、安定門、朝陽門、阜成門的規格最低,各城樓都有上下兩層,守城將士可以登樓遠眺。

外城的城樓都比內城矮小。最高大的是位於中軸線最南端的永定門,城樓約高20米,為重檐歇山頂,面闊7間,進深3間,於正陽門遙相呼應。其次是廣寧門,現名廣安門,只是比永定門矮了一點。廣渠門和左安門、右安門都是單檐歇山頂一層的城樓,高度只有15米左右,東便門和西便門形制更小。

箭樓 北京各城門的外邊正前方還有一座城樓,叫做箭樓。各座箭樓的形制也各不相同,正陽門的箭樓最雄偉壯觀。城台高約12米,為重檐歇山頂,上鋪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南側面闊9間,北出抱廈7間,東南西三面設有四層箭窗,南面共有52孔,東西兩面各有21孔,前門箭樓高38米,寬52米,進深32米,是北京城內各箭樓中最高大的。在內城9門中,只有前門箭樓下面開有門洞,而且僅供皇帝出入。

北京內城各門的箭樓的造型與前門箭樓基本相同,正面是重檐歇山頂,後面出抱廈五間。正面重檐下面有三排箭孔,重檐上邊有一排箭孔。

外城箭樓的形制更小。永定門箭樓正面有兩排箭孔,每排7孔,左右兩側兩排箭孔,每排3孔,共有26個箭孔。箭樓的後面沒有抱廈,只有一道門。廣安、廣渠、左安、右安四門次之,只有22個箭孔,東便門和西便門最小,只有8個箭孔。

瓮城 箭樓的左右兩側也有城牆,並且與內或外城的城牆相接,於是在各城門處形成了一個個向外鼓出的小城,這就是瓮城。瓮城的平面形狀有正方形的,像東直門、西直門的瓮城;也有長方形的,像正陽門、德勝門的瓮城;還有半圓形的,像東便門、西便門的瓮城。其他瓮城基本是正方形,但在相鄰兩面牆的相接處採取了弧形而不是直角。

正陽門的瓮城佔地面積最大,呈現為東西窄的長方形,其他瓮城只設一個門,正陽門瓮城除了箭樓下邊的一個門外,還在左右兩側各開了一個門。

內城各門的瓮城有各特點,就是同一邊的城牆上的各瓮城城門都正對而開,像東城牆上北邊的東直門的瓮城門朝南,南邊的朝陽門的瓮城門朝北,這對於軍隊從某一城門經城外調往另一城門提供了方便。西城牆上的西直門、阜成門、南城牆上的崇文門、宣武門都是如此。正陽門瓮城則是在東、南、西三面開有城門,惟獨北城牆上的德勝門、安定門是個例外,兩座瓮城的城門都朝東。

外城的瓮城比內城小,而且有兩座採用半圓形布局,外城瓮城的城門也與內城不同,都開在箭樓下邊正中。

廢棄的城門

元大都共有城門11座,其中東、南、西三面各三座,只有北面是兩座,東面三門由北象南依次是:光熙門、崇仁門,齊化門;南面三門順承門在西,文明門在東,麗正門居中;西面三門由北向南依次是:肅清門、和義門、平則門;北面兩門安貞門在東,健德門在西。

明初,徐達主持重建新城,將元大都的北城牆廢棄,在南面5里處建起新城牆,原來北城牆上的安貞門和健德門被廢棄,東、西城牆上最北邊的光熙門、肅清門也因此廢棄。

新建的城門

和平門、建國門和復興門都是民國時期,為了方便交通,在城牆上加建的,但是它們和原來的城門有很大的區別。它們沒有城樓、箭樓和瓮城,實際上只是在原來的城牆上開了兩個拱形的券洞,使來往車輛、行人得以通行。

瑞典學者喜仁龍曾對北京的城牆和城門做過形象的比喻:「如果我們把它(北京城)比作一個巨人的身軀,城門好像巨人的嘴,其呼吸和說話皆經由此道,全城的生活脈搏都集中的城門處。由此出入的,不僅有大批車輛、行人和牲畜,還有人們的思想和願望,希望和失望,以及象徵死亡或嶄新生活的喪禮和婚禮行列。在城門處你可以感受到全城的脈搏,以至全城的生命和意志通過這條狹道流動著----這種搏動,賦予北京這一極其復雜的有機體以生命和運動的節奏。」(《北京的城牆和城門》)

北京城門的消失一方面促進了經濟和交通的發展,另一方面不得不讓人痛心歷史古跡和建築精品的湮沒。如今只能坐在疾行於二環路的車上想像,當年守城的大將軍在城牆上巡視;只能站在德勝門前想像,登高俯覽北京城的酣暢了!

Ⅲ 北京歷代有哪幾個城門

北京歷代共有城門32個,分別為內城九門,外城七門,皇城四門,龍脈口四門,宮城四門,現代城門等。北京舊城有「內九外七皇城四」之說,指得是內城九門、外城七門以及皇城四門。

具體如下:

內城九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

外城七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

皇城四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

龍脈口四門:大清門、端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

宮城四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3)北京著名城門哪些至今還在擴展閱讀:

北京近代城門有和平門、建國門、復興門以及水關門。

近代城門的建造要遲於其他城門,歷史相對較短,多為民國及民國以後建造。主要的現代城門有和平門、建國門、復興門以及水關門。

和平門

位於內城南城牆,正陽門和宣武門之間。它建於1926年,並非是北京的傳統城門,該門無城樓、瓮城之設,而只是在城牆上開的兩個拱形券洞,並將該處牆體略增高增厚,用來連通南新華街與北新華街,便利內外城之間的交通。

和平門初名「新華門」,1927年改名「和平門」,以區別於中南海新華門。張作霖時期此門曾改名為興華門,後改回。門洞高13米,寬10米,各裝兩扇鐵門。1958年將門洞拆除,改為豁口。

建國門

不屬於老北京城中的內九外七中的老城門,而是在民國時期日本人發動侵華戰爭佔領北平後,為了出入方便,將位於東邊老城牆扒開的缺口取名叫啟明門。1945年抗戰戰爭勝利,國民政府改啟明門為建國門,名字一直到1949年中共建政延續至今。

復興門

不屬於老北京城中的內九外七中的老城門。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佔領北平之後,為了東西方向運輸便利,將位於城市西邊老城牆扒開的口子,當時取名為長安門意為長治久安,1945年抗戰勝利,國民政府接管北平後將長安門改為復興門,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沿用至今。

水關門

是清末(1905)將正陽門東水關蓋板後擴建成「門」,為便利東交民巷「使館界」人員進出之用。照片為水關門建成不久,自南向北拍攝的南側面。經歷「庚子之變」後,擔心因「事件」再次成為「困獸」,「使館界」的御河出水孔道——正陽門東水關被改造成了「門」,便於出入登臨赴天津的火車。

Ⅳ 北京保存完好的城樓

北京保存完整的城樓有,正陽門也就是俗稱的前門和正陽門箭樓、德勝門那裡現在保存的不是城樓,只是防守時的箭樓、保存完好的還有東二環東便門的箭樓。北京故宮的四個城門當然是保存完整的,只有天安門城樓翻建過,其它的神武門和東華門、西華門都保存完整。至於北京的鼓樓和鍾樓也保存完整,但不能算作是城樓。

北京有一句話叫內九外七皇城四,也就是說內城有9個城門、外城有7個城門,皇城也就是故宮有四個城門。北京內城的城門分別是:正陽門、崇文門、朝陽門、東直門、安定門、德勝門、西直門、阜成門、宣武門。外城七個城門分別是:東便門、廣渠門、左安門、永定門、右安門、廣安門、西便門、至於說的建國門和復興門,只是建國後才扒開城牆有了這兩個地名,其實是沒有城樓的。

Ⅳ 現存的老北京城門

老北京城門只有前門,德勝門。永定門是復建的。

Ⅵ 古都北京還保留幾道門

北京老九門城門只保留了一個正陽門(前門),是完整的城門。德勝門算是半個城門,只剩箭樓。21世紀初,重建了永定門箭樓,但位置西移了幾百米,原城樓位置現在是交通干線。

Ⅶ 北京內城的九個城門是什麼

北京內城的九個城門是:

1、正陽門:

北京德勝門,始建於明正統二年,明清北京城內城九門之一,是由城樓、箭樓、閘樓和瓮城等組成的群體軍事防禦建築。元為健德門,為出兵征戰之門,寄語於「德勝」二字。

Ⅷ 北京十大標志性古建築

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是世界著名的 歷史 文化名城,有著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在中國最後三個封建王朝成為世界最宏偉的都市,被譽為「地球表面上人類最偉大的單項工程」。時至今日,盡管北京的古都景觀在城市改造中受到一定的破壞,但仍為全國文物古建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城市,以規模宏大的皇家建築聞名於世,這些建築金碧輝煌,等級森嚴,是北京古建築的一大特色,下面是我心目中的北京十大標志性古建築。

一:天安門

誰也無法否認天安門的特殊地位,它已不僅僅是一個建築,而是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力,這種 權利從 數百年前延續至今,作為皇城正門,在封建時代,天安門是皇帝頒詔的場所,皇帝的神聖權威通過天安門向天下播揚;作為世界最大的馬克思主義講台和新文化運動的見證者,天安門又成為新中國的標志。

天安門是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 歷史 ,原稱承天門,初建時僅為三層樓式木牌坊,成化年間重修,始建城樓,清順治八年重建為今天的寬九楹深五楹重檐歇山頂城樓樣式,城樓長60餘米,高34.7米,由城台和城樓兩部分組成,城樓為重檐歇山殿頂,上覆黃琉璃瓦,60根巨柱高聳,地面金磚鋪成,一平如砥;南北兩面均為菱花格扇門;天花、門拱、梁枋上雕繪著傳統的金龍彩繪和吉祥圖案,城台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於北京城的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天安門前的雄偉的石獅和精美的華表都是明永樂年間的古物,白色的石獅和華表與紅色的天安門城樓構成鮮明的色彩對比,組成了完美和諧的建築整體。

二:紫禁城建築群

北京紫禁城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與英國的白金漢宮、法國的凡爾賽宮、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美國的白宮並稱「世界五大宮」。紫禁城佔地72萬平方米,共有宮殿近9000間,被譽為「殿宇之海」,宮殿建築面積16.3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距今有近六百年 歷史 ,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共居住過24位皇帝(明朝14位清朝10位),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眾多國內外建築學家認為紫禁城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人類 歷史 上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庄嚴、和諧,在世界上都是罕見的。
紫禁城的主體建築太和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殿高28米,東西長63米,南北寬35米,建在8米高的漢白玉台基上,大殿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後面有精雕細刻的圍屏。太和殿是紫禁城中最雄偉壯麗的建築,金碧輝煌,庄嚴絢麗,被譽為「中華第一殿」。

三:天壇祈年殿

天壇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與紫禁城同時修建而成,祈年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築,它是一座三重檐攢尖頂 圓形 大殿,採用青藍色琉璃瓦,表示天空的顏色。大殿通高38米,按照「敬天禮神」的「天數」而建,殿頂周長三十丈,表示一個月有三十天;大殿中部四根通天柱象徵一年的四季;中層十二根金柱,象徵一年的十二個月;外層十二根檐柱,象徵一日的十二個時辰;中外層共二十四柱,象徵一年的二十四節令;三層相加共二十八柱,象徵天上的二十八星宿;加上頂部的八根童子柱,共三十六柱,象徵三十六天罡;大殿的鎏金寶頂有一根雷公柱,是「一統天下」的象徵。

祈年殿是北京的標志性建築,是中國古典木製建築的巔峰作品,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在世界建築之林中擁有很高的地位。

四:正陽門城樓

北京城以其城門的巍峨雄偉聞名於世界古城之林,擁有「外七內九皇城四」諸多的雄偉城門,在北京的眾多城門中當然以天安門最具知名度,其次即為正陽門,即人們俗稱的「大前門」,為京師內城九門的正南門,封建時代只有皇帝才可由此出入,是北京舊城的最高建築,取「聖主當陽、日至中天、萬國瞻仰」之意。是北京內城九門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城樓和箭樓。

正陽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規模和建築工藝都是京師九門之首,由城樓、箭樓、瓮城等組成,現僅存城樓和箭樓,是中國典型的城防建築,是城門中最雄偉的一座。城樓面闊七間,重檐三滴水的歇山頂,上鋪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朱紅梁木上飾金花彩雲,三重檐重樓閣,通高42米,進深24米,正陽門的建築形制及結構,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風格,展示了中國古代人民的創造力,具有極高的科學、藝術、文物價值。

五:景山萬春亭

景山 坐落 於北京紫禁城北門外,是聞名中外的北京城中軸線的中心。這座經歷三個朝代,一直為帝王妃嬪御園的景山公園,總佔地面積為23萬多平方米。園內四季凝翠,翠綠成蔭,蒼松翠柏,古樹參天,萬余株形態各異的樹木中約有近千株樹齡百年以上,是北京 歷史 最悠久的皇家御園之一,如今則列入北京市十大公園。

景山中峰頂上的萬春亭為北京城中軸線的最高點,是全城唯一可以俯瞰紫禁城全貌的地方,它建於清乾隆十六年,亭高17.4米,三重檐四角攢尖頂,黃琉璃瓦綠剪邊,外20內12的雙重方柱撐起三層穹頂,磐磐方基,氣勢雄偉,造型優雅,巍峨雄健,是我國的古典建築瑰寶。

六:鍾鼓樓

鍾鼓樓位於北京城的中軸線最北端,封建時代是北京的報時中心,所謂「暮鼓晨鍾」即是指此,始建之年可上推到元代,今天的鍾鼓樓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後多次修繕,鍾樓於乾隆十年重建,改成了今天的全磚石結構。

鍾樓為單體磚石結構,黑琉璃瓦綠剪邊,重檐歇山頂,通高47.95米,樓體高33米,檐下為訪木單昂單翹五踩斗拱,底座四面各有一座拱券式大門,樓中央的八角木架上懸掛著建於明永樂年間的重約63噸的全國最重的大鍾(比馳名中外的「永樂大鍾」還重10餘噸)。

鼓樓為單體木結構,灰筒瓦綠剪邊,重檐歇山頂,通高46.7米,面寬34米,進深22.4米,單昂單翹五踩斗拱,梁枋繪有旋子彩畫,朱紅色樓體,內置大鼓。

鍾鼓樓這對雄偉建築相距約100米,一灰一紅,協調典雅,雄據於傳統中軸線的最北端。

七:雍和宮建築群

雍和宮位於北京內城的東北角,是北京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喇嘛寺院,整座寺院南北長400米左右,佔地約6.64萬平方米,因曾經是雍正皇帝即位前的府邸,乾隆曾把雍正的靈寢停在雍和宮內,因此把主要建築全換為了黃琉璃瓦,整座寺院既有古剎庄嚴肅穆的氣氛,又有皇家建築金碧輝煌的華麗。殿宇雄偉,樓閣巍峨。

雍和宮具有將漢、滿、蒙、藏等各族建築藝術融為一體的獨特建築風格,整座寺廟坐北朝南,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五進殿堂自南向北逐漸升高,而又層層封閉,密集緊湊,前面的牌坊、草坪與後面的殿堂、迴廊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布局和諧壯觀,是一組富麗堂皇、錯落有致的古建築群。它既是一座包羅萬象的藝術寶庫,又是一座奧妙神秘的宗教聖殿,在全國乃至世界有著很高的知名度。

八:德勝門箭樓

德勝門是明清京師九門之一,與安定門遙相並列成為舊都北城的重要門戶,德勝門命名於明洪武元年,至今已有六百三十多年 歷史 ,是明開國大將徐達攻破大都,為了加強防禦所築,箭樓始建於明正統四年,如今德勝門城樓、瓮城都 已不再 ,只有箭樓保留了下來,矗立在車流滾滾的二環路旁。給現代化的環路增添了幾許古典的氣息。

德勝門箭樓坐南向北,前樓後廈,建在12.6米高的城台上面,重檐歇山式,灰筒瓦鋪頂,綠琉璃瓦剪邊,面闊七間,進深二間,抱廈五間,內分四層,牆體東、西、北三面上下設四排箭窗,共82孔,城台上沿築有雉堞和女兒牆,整座建築灰牆綠瓦,巍峨壯觀,剛勁古樸,是十分典型的古代城防建築。

九:北海白塔

北海是世界上建園最早的皇家園林,始建於遼代,歷朝歷代均有擴建,後逐漸形成「一池三仙山」的格局,碧波盪漾,樓宇錯落,花樹紛呈,是數個朝代風景名勝薈萃之地,是我國最精美的皇家園林之一。

位於北海瓊華島山頂的白塔始建於清順治八年,是一座潔白色的藏式佛塔,高35.9米,呈寶瓶狀,由塔基、塔身和寶頂三部分組成,塔基為磚石須彌座,塔身為磚、石、木結構,上有306個通風口,塔身南面有時輪金剛門,塔肚最大直徑14米,鎦金寶頂分為天盤、地盤、日月火焰三層,地盤周圍掛有銅鈴,寶頂下有銅鑄華蓋,塔內有一根通高九丈的通天柱,柱頂金盒內有 兩個 高僧的舍利子。整座白塔庄嚴巍峨,神聖純潔,是北京的標志性建築之一。

十:盧溝橋

盧溝橋位於北京豐台區宛平城西,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 歷史 ,橋長266米多,寬8米,宛如一道長虹,橫跨兩岸,11個拱券洞門,每個橋墩前的分水尖都像一柄利劍,指向河水,叫做「斬龍劍」,橋東西兩端有四根高4.65米的精美華表,橋身兩側有1.4米高的望柱281根,橋上共有石獅485個,形態各異,橋西端有兩只石制大象,造型生動。

橋東端碑亭中立有乾隆御筆的「盧溝曉月」碑,橋西端立有康熙親題的詠永定河詩石碑,整座石橋美麗大方,是罕見的建築藝術珍品。

Ⅸ 現在北京還存在幾座城門

北京大致分為皇城、內城、外城,以下是內城和外城的現在還有部分相對完整建築的城門。正陽門、德勝門(箭樓)、東便門(箭樓)、西便門和重建的永定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