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人叫溜瓜皮叫什麼

北京人叫溜瓜皮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1-06 08:02:33

❶ 北京人有哪些特徵,這些特徵的形成原因是什麼

北京人的特點 北京人便多半是生活在美夢和史詩之中。這使他們雖然難免不切實際,但也確乎大氣磅礴;雖然難免自以為是,但也確乎圓潤渾成。北京人是有點油,但不淺薄。他們也不避俗,但俗中有雅,而且是典雅和高雅。即便是最俗的俏皮話,也有歷史典故打底子;即便是最底層的市井小民,也顯得(當然也只是顯得)相當有智慧學問。甚至就連他們的世故,也因為是哲學詩,以至於最世故處反倒顯不出世故來,豈止是顯不出世故?沒准還有幾分天真可愛。北京人畢竟是古老文明最正宗的承傳者。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怎麼也掉不了價。 北京人是很大氣,但這大氣常常變成霸氣;北京人是很平和,但這平和可能變成平庸;北京人是很達觀,但這達觀往往成為不思進取的托詞;北京人是很幽默,但這幽默弄不好就變成了油嘴滑舌。北京人,也不是完美無缺的。比方說,你在北京問路,如果不先叫一聲「大爺」,得到的回答便可能是:「自個兒找去吧,您哪!」沒什麼無私奉獻熱情好客的事。 甚至北京人最引以為自豪的禮數和豪爽,也可能變成虛套和假模假式。一個朋友這樣向我描述他對北京人的感受:北京人不是很熱情很豪爽么?見面三分鍾,如果你們很投緣,他立馬就會和你拍肩打背,成了「哥們」。如果你到他家裡去,神吹海哨聊得起勁,他會堅持留你吃飯。 如果你要走,他會生氣說:「哥們別走!我鍋都給你刷了!」可你要真留下來吃飯,那就麻煩了。「喲!哥們,您可把我坑啦!」「你不是連鍋都刷了嗎?」「鍋是刷了,可面還沒買哪!」 北京人最可貴的,是他們的貴族精神。什麼是「貴族精神」?依照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的說法有「獨立心而勇敢者曰貴族道德」。 顯然,所謂「貴族精神」,指的是一種高尚的人格理想、高貴的精神氣質和高雅的審美情趣。其中,人格又最為重要。所以,貴族精神其實無關乎門第和血統,也無關乎身份和地位。比如在危難關頭挺身而出的曹劌,雖無官銜爵位,卻有貴族精神;而那個在俘虜營里「樂不思蜀」的劉禪,雖然是鳳子龍孫,卻與貴族精神無緣。 然而,貴族精神既名之曰「貴族」,也就並非輕易可以養成。它多半是在優勢的文化教育環境中熏陶出來的。所以,它不可能產生在鄉村,而基本上只會是城市文化、上層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對應物。北京是中國最大最高貴的城市,北京當然會有貴族精神。 正是由於這種精神,北京才成為中國最大氣的城市。北京從來就是一個敢於獨立思考同時也敢於發表這些思考的城市。惟其如此,它才會成為五四運動和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策源地。就連所謂「北京人什麼話都敢說」,也有這種精神在內。它甚至使北京人的貧嘴不那麼讓人討厭。反倒有時會有幾分可愛。 同樣,正是這種精神,使北京雖有粗俗粗鄙卻不致沉淪。北京是不乏粗俗粗鄙的(比如「YT」「SB」之類的「市罵」)。它往往表現為北京特有的一種痞氣,我在下面還要講到。而且,正如北京的科學技術、文學藝術是第一流的,北京的痞氣也是第一流的。如果要和北京人比一比看誰更痞,相信沒有人比得過。但,北京卻不會因此而變成一個「痞子城市」。因為貴族精神是北京的靈魂。所以北京人即便 痞,也痞得帥、痞得派、痞得俏皮,痞得有藝術性,甚至乾脆就痞成藝術品。 無疑,貴族精神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產生。它需要長時間的培養、積累與熏陶。北京恰恰有這樣的條件。 不過,貴族精神可取,貴族派頭則不可取,尤其是在今天。包括北京學人身上的某些士大夫氣,也不完全可取。可取的是其人格精神,不可取的是其現實態度。一方面,這種士大夫氣總是不免半農村文化和遺老遺少的味道。北京某學人刊物就有很重的這種味道。傳統當然是寶貴的,田園詩也很美,但不要忘記它們和「封建社會」總是有著不解之緣。另一方面,正如下面將要講到的,北京現在也少有田園詩般的情調, 北京的學術界現在也相當浮躁。由某些特別浮躁的人來提倡士大夫氣,便 不免讓人懷疑其中有什麼「貓膩」。至少,正如北京的某些建築給人以穿西裝戴瓜皮帽的感覺,北京某些人的貴族派頭和士大夫氣,也讓人覺得是孔乙己不肯脫 下長衫。如果那長衫竟是為了把「尾巴」遮住,更加不敢恭維了。 這也未必就是杞憂。事實上,「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沒有永遠的貴族,也沒有什麼永恆不變的東西。從莊子到阿Q,有時也只有一步之遙。事實上,不少北京人就不乏阿Q精神。比如「打腫臉充胖子」,就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前面已多次講過,北京人的毛病,就是虛,喜歡擺譜、講排場、充胖子和誇誇其談。就連他們最看重的禮數,也透著一股子虛氣。所謂「倒驢不倒架」, 便很可能驢沒了,只剩下架子;貴族精神沒了,只剩下派頭,而且還是塑料紙包裝的。無疑,矛盾對立的雙方,總是會轉化的。崇高會變成滑稽,勇敢會變成粗魯,巧智會變成油滑,大度會變成馬虎,貴族精神也會變成痞子作風,此之為北京人所需警惕者。

1、從小在北京長大的會認為自己是北京人。 2、北京人堅持認為自己的方言——北京話就是普通話。 3、北京男生喜歡說臟話,在外地的北京女生聽到臟話後會激動的說:你也是北京的? 4、北京人喜歡損人,用他們的話說,是開玩笑。 5、北京人很貧,任何生物都能成為他們攀談的對象,如果身邊沒有生物他們會捧著電話聊。 6、北京人喜歡問別人是哪裡來的,如果對方碰巧也是北京人,雙方會互報學校,直到找到雙方都認識的人為止。 7、北京人喜歡出去撮飯,用他們的話是聯絡感情。 8、北京人最常回家,卻又最容易想家。 9、北京人做錯了事,一定會被其他北京人說:真給北京人丟臉。 10、北京人最大的恥辱則是被人說:你不象個北京人 純北京人管他不叫他,叫丫。 純北京人管你不叫你,叫您內。 純北京人管女人不叫女人,叫娘們兒。 純北京人管男人不叫男人,叫爺們兒。 純北京人管朋友不叫朋友,叫瓷器。 純北京人管妻子的姐妹的丈夫不叫姐妹的丈夫,叫擔兒挑。 純北京人管情人不叫情人,叫傍尖兒。 純北京人管小女孩不叫小女孩,叫丫頭片子。 純北京人管姑娘不叫姑娘,叫小妞兒。 純北京人管美女不叫美女,叫蜜。 純北京人管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不叫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叫發小兒! 純北京人管山楂不叫山楂,叫山裡紅。 純北京人管掃把不叫掃把,叫笤帚疙瘩。 純北京人管牆角不叫牆角,叫旮旯兒。 純北京人管散步不叫散步,叫遛彎兒。 純北京人管拔腿不叫拔腿,叫撒丫子。 純北京人管拿勁不叫拿勁,叫拿堂。 純北京人管不給面子不叫不給面子,叫甩臉子。 純北京人管可以不叫可以,叫得類。 純北京人管來勁不叫來勁,叫上臉。 純北京人管胡說不叫胡說,叫扯蛋。 純北京人管沒戲不叫沒戲,叫歇菜。 純北京人管說大話不叫說大話,叫吹牛逼。 純北京人管沒正經不叫沒正經,叫沒溜兒。 純北京人管****不叫****,叫打泡兒。 純北京人管撒尿不叫撒尿,叫尿雖。 純北京人管拉屎不叫拉屎,叫蹲坑兒。 純北京人管孫子不叫孫子,叫孫賊。 純北京人管外行不叫外行,叫棒槌! 純北京人管生氣不叫生氣,叫搓火兒! 純北京人管見人不敢說話不叫見人不敢說話,叫處窩子 純北京人管沒有良心不叫沒有良心,叫操蛋! 純北京人管專家不叫專家,叫大拿! 純北京人管接吻不叫接吻,叫打奔兒! 純北京人管尋開心不叫尋開心,叫逗悶子! 純北京人管耍貧嘴不叫耍貧嘴,叫逗咳嗽! 純北京人管走了不叫走了,叫顛兒! 純北京人管到此為止不叫到此為止,叫打住! 純北京人管丟面子不叫丟面子,叫跌糞! 純北京人管小孩兒哭不叫小孩兒哭,叫掉金豆子! 純北京人管惡心不叫惡心,叫硌應! 純北京人管等著不叫等著,叫候著! 純北京人管吝嗇不叫吝嗇,叫摳門兒! 純北京人管開玩笑不叫開玩笑,叫開涮! 純北京人管丟臉不叫丟臉,叫露怯! 純北京人管扔下事情不管了不叫扔下事情不管了,叫撂挑子 純北京人管明白的事不叫明白的事,叫門兒清! 純北京人管臉皮薄不叫臉皮薄,叫面軟! 純北京人管長本事不叫長本事,叫能個兒! 純北京人管小氣不叫小氣,叫雞賊! 純北京人管仗義不叫仗義,叫局器! 純北京人管瞧瞧不叫瞧瞧,叫嘍嘍! 純北京人管快點不叫快點,叫麻利兒! 純北京人管脾氣執拗不叫脾氣執拗,叫 軸! 純北京人管沒見過世面的人不叫沒見過世面的人,叫土鱉! 純北京人管安靜不叫安靜,叫消停! 純北京人管話多不叫話多,叫碎嘴子! 純北京人管花招兒不叫花招兒,叫幺蛾子! 純北京人管套近乎不叫套近乎,叫套磁!

❷ 醋溜冬瓜的做法

烹飪技巧

1、做這道菜一點要熱油下花椒,這樣做出來的冬瓜才充滿了花椒的香氣;

2、炸完的花椒一定要撈出來,要不吃的時候您就得不斷的挑花椒了;

3、做冬瓜一定不要少了香菜,除非您是絕對不吃香菜的人,冬瓜和香菜是絕配;

4、另外做冬瓜還要記下一點就是冬瓜一定要做的軟爛才好吃,燉到透明變色。

❸ 醋溜西瓜皮怎麼做

食材明細:西瓜皮300克、油適量、鹽適量、干辣椒適量、陳醋適量、白砂糖適量、大蒜適量

醋溜西瓜皮的做法步驟

  • 9

    切碎的蒜米倒入翻拌均勻即可。

  • 小竅門:

    1.之前腌制西瓜皮的時候已經放鹽了,所以炒的時候不用再放鹽了。

    2.最後放點蒜米提香。

❹ 溜瓜皮游戲怎麼玩

向右邊的同伴溜瓜皮使用左手。
溜瓜皮的游戲規則,向右邊的同伴溜瓜皮要使用左手,向左邊的同伴溜瓜皮要使用右手,同時,嘴裡要發出聲音。
可以增強人與人之間的凝聚力、信任感和合作精神,鍛煉團隊間相互協作的能力。

❺ 串鈴冬瓜後期管理法

串鈴冬瓜的生長過程可分為發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開花結果期。 下面是串鈴冬瓜各個時期需注意事項:

1.發芽期

由種子開始發芽至2片子葉展開為止。這一時期的主要目標是使冬瓜迅速發芽出土,達到苗齊苗壯。這個階段生長的營養完全由種子的子葉中原來貯藏的物質經過水解後供給。冬瓜種子吸水量大,吸水慢,浸種時間長,催芽要求的溫度較高,發芽的適溫為30-35℃。溫度為25℃時發芽不整齊。一般播種到第一片真葉出現需7-10天。

2.幼苗期

指第一片真葉出現至5-7片真葉,有卷須開始抽出為止。這階段需30-50天,如果是溫床育苗約需30天,冷床育苗約50天。這一時期的主要目標是培育壯苗。本期除營養生長、根系生長外,早熟品種還進行花芽分化,所以幼苗期的生長狀況對冬瓜整個生長均有影響。如北京一串鈴早熟冬瓜、車頭冬瓜,在3-5片葉節時就開始連續分化雄花、雌花。而有些晚熟大型冬瓜品種,如粉皮冬瓜、枕頭冬瓜等,花芽分化較晚,要在定植後長到15-25葉節時才開始分化第一雌花。雌花分化時,如環境條件不宜,遇到陰雨天,光照弱,日照時間短,則葉變黃綠,上胚軸變細長,植株瘦弱,雌花分化推遲,著生節位升高,即使已分化成的雌花,質量也差,花器弱小,花數減少,嚴重影響產量。所以,育苗管理上必須保持較好的土壤、營養、溫度、濕度等環境條件,同時加強通風透光管理,增加光照強度和延長光照時間,提高光合效率。

3.抽蔓期

6-8片真葉至雌花現蕾為止為抽蔓期。抽蔓期植株開始抽出卷須,有的出現雄花,葉片分化加速,葉面積迅速擴大,莖蔓節間進一步加快伸長。植株因不能承受過重葉片的負擔而倒伏,由直立生長變為匍匐生長,所以稱為抽蔓期。搭架栽培此時應及時插架或吊蔓。冬瓜的抽蔓期較長,需10-40天。抽蔓期的長短因品種不同差異很大,早熟品種現蕾節位低,只有很短的抽蔓期,晚熟品種雌花出現晚,抽蔓期長。這一時期根系吸收的營養元素以氮肥最多,如果氮素不能滿足需要,則植株表現瘦弱,葉面積小,葉質薄,葉色黃綠,光合作用效率低,積累養分少,會妨礙雌花的分化或現蕾。即使已形成的小果,也會黃化脫落。所以在栽培管理上應注意調節好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的矛盾。

4.開花結果期

從冬瓜植株雌花現蕾到果實成熟並拉秧為開花結果期。此期是植株莖葉生長達到最旺盛的時期,葉片光合作用能力也達到最高峰。這個時期植株生長的重點是連續開花坐果和果實的長大發育,即生殖生長占優勢,需要吸收大量的磷鉀肥料。冬瓜的主蔓、側蔓均能開花結果,一般側蔓在第l-2葉節即可出現雌花,以後每隔5-7節再發生雌花,或連續二節發生雌花。主蔓上一般先分化發育雄花,然後再分化發育雌花。如果到第45葉節摘心,則可發生6-7朵雌花,如果不摘心,則雌花更多,所以在環境許可的情況下,冬瓜的高產潛力很大。但實際生產中受栽培條件和環境等許多因素的影響,每株留瓜數是有限的,如早熟小果型冬瓜可留3-6個,晚熟大果型冬瓜可留1-2個(老熟),如果收獲大型嫩冬瓜也可保留2-4個

❻ 背菜名的正確背法是什麼

首先更正一下,不是背菜名,而是《報菜名》,有名《菜單子》《滿漢全席》。下邊的文本為李伯祥先生演出本,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報菜名

甲:我們這位演員啊。
乙:啊。
甲:很多觀眾都認識。
乙:您客氣。
甲:經常啊在收音機里頭,電視里頭看到您。
乙:倒是經常的廣播。
甲:您是天津市曲藝團的演員。
乙:對啊。
甲:原籍是北京人。
乙:不錯。
甲:一直就在北京住。
乙:唉。
甲:現在家不還在北京哪。
乙:啊,在北京哪。
甲:您住在新街口北小五條十三號。
乙:啊,對,對,對。
甲:是不是?
乙:對。
甲:家裡都好啊?
乙:都不錯。
甲:老太太好啊?
乙:身體健康啊。
甲:大哥好啊?
乙:也不錯啊。
甲:大嫂子好?
乙:不錯。
甲:孩兒們都上學了?
乙:全上學了。
甲:替我向老太太問候。
乙:謝謝您。
甲:呵呵。幾口人?
乙:六口人。
甲:六口人都挺快活?
乙:每位全不錯。
甲:您住的是小五條。
乙:啊。
甲:小的時候我跟您住街坊。
乙:唉,咱倆是鄰居。
甲:我住小六條。
乙:啊?
甲:一條胡同。
乙:對對對。
甲:我比您大一歲。
乙:啊。
甲:我今年四十五,您四十四。
乙:差一歲。
甲:那年我八歲。
乙:啊
甲:那年您七歲。
乙:對。
甲:咱們哥倆就在一塊兒玩兒。
乙:發孩兒。
甲:咱們是小朋友。
乙:不錯。
甲:小弟兄。
乙:嗯。
甲:長大了又是同學。
乙:啊。
甲:現在又是老朋友。
乙:咱倆相好。
甲:咱們二位這老朋友啊。
乙:啊。
甲:可不是一般的老朋友。
乙:那咱們倆是什麼樣的朋友呢?
甲:咱們二位是思想一致的好朋友。
乙:什麼叫思想一致的朋友啊?
甲:就是想法一樣,志同道合。
乙:那你說一說。
甲:比方說你要是積極分子——
乙:那麼你呢?
甲:我就是先進分子。
乙:這話對。
甲:你要是勞動英雄——
乙:你呢?
甲:我是生產模範。
乙:不錯。
甲:你要是光榮軍屬——
乙:你?
甲:我就是革命之家。
乙:啊。
甲:你要說相聲——
乙:你?
甲:我就講滑稽。
乙:噢。
甲:你要當演員——
乙:你?
甲:我就搞文藝。
乙:嗯。
甲:你要演電影——
乙:你?
甲:我就唱京劇。
乙:嚯!
甲:你體育家——
乙:你?
甲:我運動員兒。
乙:嗬!
甲:你是冠軍——
乙:你?
甲:我是選手。
乙:啊。
甲:你是健將——
乙:啊。
甲:我是第一。
乙:嚯!
甲:你是左樹生——
乙:你?
甲:我就是陳金剛。
乙:啊。
甲:你要劉立福——
乙:你?
甲:我就是呂洪祥。
乙:嚯!
甲:你要大郎平——
乙:你?
甲:我就是孫晉芳。
乙:嚯嚯,有意思。
甲:你要是科學家——
乙:那你呢?
甲:我就是工程師。
乙:啊。
甲:你高中畢業——
乙:你?
甲:我小青年兒。
乙:噢。
甲:你做小買賣兒——
乙:你?
甲:我做小生意。
乙:啊。
甲:你要賣金魚兒——
乙:你?
甲:我就賣花盆兒。
乙:啊。
甲:你要賣鴨梨兒——
乙:你?
甲:我就賣金魚兒。
乙:啊。
甲:你要賣草帽——
乙:你?
甲:我就賣涼席兒——
乙:啊。
甲:你賣豆腐絲兒——
乙:你?
甲:我賣豆腐皮兒——
乙:嘿!有意思。
甲:你賣咸鴨子兒——
乙:你?
甲:我賣醬豬蹄兒。
乙:啊。
甲:你賣紅魚蟲——
乙:你?
甲:我賣花生仁兒吧!
乙:嘿嘿嘿,哎呀。
甲:你要是開大買賣——
乙:那你呢?
甲:我開大商店。
乙:啊。
甲:你要是大經理——
乙:你?
甲:我是大老闆。
乙:嚯!
甲:你要是大財主——
乙:你?
甲:我就是大資本家。
乙:啊。
甲:你要是大特務——
乙:你?
甲:那我就是大叛徒唄!
乙:嗨!這就不怎麼樣了。
甲:你不了解我的意思。
乙:怎麼回事兒?
甲:咱們二位是老朋友。
乙:啊。
甲:聯歡會兒嘛,說個笑話兒,開個玩笑這個問題不大。
乙:啊,您剛才那是跟我開玩笑?
甲:說笑。
乙:您可錯了。
甲:怎麼了?
乙:您這玩笑開得過火兒了。
甲:哎喲,那我這尺寸沒掌握好。
乙:唉。
甲:這個笑話兒開的有點兒過重了。
乙:我不愛聽。
甲:有點兒過分了。
乙:這是。
甲:使您不高興。
乙:那當然了。
甲:我表示遺憾。
乙:誒。
甲:這是我的缺點。
乙:唉。
甲:我的不對。
乙:對。
甲:我的錯誤。
乙:就是。
甲:我對不起你。
乙:啊。
甲:你向我道歉吧!
乙:(語塞)。。。不是。。。我向你道歉哪?!
甲:應當的。
乙:你向我道歉。
甲:我向您道歉?
乙:唉。
甲:我怎麼跟您道歉?
乙:怎麼道歉?
甲:我給您賠禮。
乙:啊。
甲:我給您鞠躬。
乙:甭客氣。
甲:我拿您開玩笑,這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乙:就是。
甲:特別是過分了就更不應當了。
乙:啊。
甲:我得彌補彌補我的缺陷。
乙:是嗎?
甲:根據我的水平,
乙:啊。
甲:我用什麼方法彌補我的缺陷呢?
乙:用什麼方法呢?
甲:我請請客。
乙:請客?
甲:一請客,一賠禮,代表就是道歉了。
乙:噢,您要請我。
甲:啊。
乙:行。
甲:我請請你。
乙:行。
甲:我請您干什麼呀?
乙:干什麼哪?
甲:我請您看電影兒?
乙:現在看電影兒?
甲:現在看有點兒來不及了。
乙:對。
甲:請您吃糖?
乙:唔?
甲:吃糖太小氣,觀眾笑話,這人不大方。
乙:唉。
甲:請您吃冰棍兒,天兒涼鬧肚子。要請您啃西瓜皮呢——
乙:啊——您這?!有請客啃西瓜皮的嘛?!
甲:啃不了。
乙:怎麼啃不了?
甲:你還不會那種技術。
乙:我這么大人不會啃西瓜皮?!
甲:啃西瓜皮哪是專門兒技術。
乙:那您說怎麼啃呢?
甲:有一種要領。
乙:你說一說。
甲:就是橫著啃解渴,
乙:啊。
甲:豎著啃洗臉。
乙:嗬!這連毛巾肥皂都省了。
甲:我反正想辦法。
乙:啊。
甲:我得請請你。
乙:你怎麼請我呢?
甲:請你干什麼呢?
乙:啊。
甲:我得琢磨一個好主意。
乙:你研究研究。
甲:唔,有主意了。
乙:啊?
甲:我給你買雙皮鞋。
乙:啊這倒可以。
甲:也不行。
乙:啊?
甲:不知道你穿多大號的。
乙:你看看。
甲:給你買條褲子——
乙:行!
甲:不知你愛什麼料的。
乙:嘿!
甲:這樣吧。
乙:啊。
甲:你到我家去吧。
乙:幹嘛去呀?
甲:明天到我家呀,
乙:啊。
甲:我請您吃飯。做客
乙:噢,您要請我吃飯?
甲:好不好?
乙:好!
甲:我請你吃飯。
乙:行!
甲:您愛吃面愛吃米?
乙:北京人愛吃面。
甲:愛吃面?
乙:啊。
甲:春天到了。
乙:唔。
甲:咱們吃點兒春餅。
乙:行。
甲:這是北京人最喜歡吃的。
乙:啊。
甲:春餅也就是薄餅。
乙:啊。
甲:我給您烙六張薄餅。
乙:還真不少。
甲:吃不了剩下。
乙:啊。
甲:主要吃的是菜。
乙:您給我來幾個什麼菜呢?
甲:我給您炸點兒魚。
乙:可以。
甲:炸點兒魚,炸點兒蝦。
乙:啊。
甲:炸魚炸蝦炸雀巧兒。
乙:唉。
甲:炸干丸子炸螞蚱,清蒸魚翅蝦米頭,鍋燒。。。
乙:。。。您等會兒。
甲:鴨子嘴兒雞爪子羊犄角驢蹄子。
乙:這驢蹄子有炸著吃的嘛?!乾脆。
甲:啊。
乙:您也甭炸了。
甲:怎麼了?
乙:烙得了薄餅啊,您給我弄盒扣冰釘卷上得了。
甲:為什麼?
乙:太硬了。吃完了我腮幫子全爛了。
甲:太。。。太硬?
乙:啊。
甲:給您來點兒軟和的。
乙:就是。
甲:烙張薄餅。
乙:啊。
甲:給您卷一碗豆腐腦兒。
乙:(語塞)這。。。烙餅卷豆腐腦兒啊?!
甲:炒菜。
乙:唉,炒幾個菜。
甲:給您炒菠菜——炒菠菜炒韭菜炒藿菜湯黃菜打點兒甜面醬買點兒羊蕨蔥弄點兒蘿卜條兒。
乙:嗬!
甲:我有一個親戚在天津小站住。
乙:啊。
甲:送來五斤小站稻米。熬點兒稻米稀飯,北京人叫粳米粥。
乙:啊。
甲:咱們哥倆兒是吃乾的喝粥灌灌縫兒吃飽了喝足了您做那邊兒我坐這邊兒
乙:啊。
甲:咱們是小肚子上弦——
乙:這話怎麼講?
甲:彈彈(談談)心。
乙:呵呵,有意思。
甲:好吧?
乙:好好好。
甲:明天上午十點半,不見不散。
乙:我一定去。
甲:我家裡等你。
乙:我准去。
甲:啊。
乙:唉,您等會兒。您家在哪兒住啊?
甲:不遠兒。
乙:哪兒啊?
甲:張家口。
乙:(語塞)張。。。不去了。吃頓薄餅跑趟張家口啊?!
甲:西直門里頭張家胡同口兒。
乙:嗨,你說清楚嘍!
甲:張家胡同口兒往裡走十二號半。
乙:唉?——
甲:明天你到家。。。
乙:(打斷)什麼叫十二號半哪?!
甲:去年下雹子給勀下半形兒去!
乙:嘿!十二號!
甲:十二號。
乙:唉。
甲:我在家裡等您。
乙:我一定去。
甲:記准我的名字。
乙:啊。
甲:十二號啊。李伯祥。
乙:薄餅和菜。
甲:找我。
乙:您請我。
甲:咱們就吃薄餅。
乙:唉。
甲:炒和菜。
乙:不見不散。
甲:剛才耽誤您演出,影響觀眾看節目。
乙:唉。
甲:對不起諸位。
乙:您請客就行了。
甲:您留步。
乙:呵呵,慢走。
甲:您演出吧。
乙:您慢走。
甲:明天見。
乙:我不送您了。
甲:薄餅和菜。
乙:您慢點兒走。
甲:不見不散。
乙:我不送您了。
甲:您留步。
乙:您慢走。
甲:(繼續客氣)
乙:您慢走。您這是?
甲:客氣過火兒了。
乙:走吧您吶。
甲:薄餅和菜。
乙:唉。
甲:我走了。
乙:再見再見。
甲:回見。幾位回見。
乙:(賠笑送別)呵呵呵呵。
甲:我沒帶帽子吧?
乙:沒有您哪,沒有。您就這樣來的。
甲:呵。(離開)
乙:唉,這位同志還不錯。剛見面兒請我吃飯。他走了,您聽我一個人說。這個相聲有一個人說的有倆人說的。。。(甲回來)
甲:杜老師啊!
乙:啊。
甲:咱甭吃薄餅炒和菜啦!
乙:怎麼又不吃啦?
甲:薄餅那個玩意兒,它好看不好吃。吃完了不搪時候。
乙:啊。
甲:一會兒就餓。
乙:啊。
甲:您這個身體這么健康,這么瓷實吃那個玩意兒哪行去?
乙:那怎麼辦哪?
甲:我給您來點兒瓷實的。
乙:那吃什麼呢?
甲:我給您煮倆秤砣。
乙:(語塞)對。。。唉最好呀,您再給我來倆鐵球。
甲:也可以呀。
乙:什麼也可以!瓷實的飯食。
甲:對,瓷實的飯食。
乙:唉。
甲:我給您燉牛肉烙大餅。
乙:這可解饞。
甲:買它五斤牛肉要肥瘦。
乙:我吃不了這么多。
甲:吃不了剩下。
乙:啊。
甲:我有一個朋友在山西陽泉剛回來。
乙:嚯。
甲:帶了一個山西陽泉大砂鍋。
乙:啊。
甲:砂鍋燉牛肉,烙點兒螺絲轉兒餅,撕著吃著解悶兒。
乙:嗬!
甲:喝點兒冰糖水,刮刮腸子去去油膩。
乙:太好了!
甲:可是有一樣。
乙:啊。
甲:砂鍋燉牛肉,你一個菜太單調。
乙:唉,少點兒。
甲:為了請您。
乙:怎麼辦?
甲:為了賠禮道歉,狠了狠了吧。
乙:啊。
甲:舍了舍了吧。
乙:嗬!
甲:我家有隻老母雞。
乙:啊。
甲:我把這只老母雞宰嘍!
乙:哎呀!
甲:買它一斤毛栗子。
乙:啊。
甲:砂鍋燉牛肉,黃燜栗子雞。
乙:嗬。真好吃!
甲:怎麼樣?
乙:好!
甲:這只老母雞啊,
乙:啊。
甲:我告訴你,這個牛肉甭說五斤,二十斤我都舍的!
乙:嗬!
甲:這只老母雞要不是老朋友,說什麼我也捨不得給你吃。
乙:為什麼?
甲:聽我說呀。
乙:怎麼?
甲:我這只老母雞個兒又大,又肥,下蛋又多,年頭又老。
乙:啊。
甲:老母雞。
乙:老母雞?
甲:老得簡直。。。老得太可愛了!
乙:特別老?
甲:啊!
乙:您說它老到什麼程度呢?
甲:老到什麼程度,連我也不知道。
乙:噢。
甲:我們院兒里有一個趙二奶奶跟我說過。
乙:怎麼說的呢?
甲:說這只老母雞比我媽小兩歲。
乙:(語塞)嗬!您這是雞精啊這個!嗬,哎呀!
甲:要是論輩兒,我還得叫它二姨兒!
乙:嘿!好嘛!這不錯。行!
甲:這回為了請您,咱就砂鍋燉牛肉。
乙:黃燜栗子雞。
甲:烙點兒螺絲轉兒餅。
乙:好!
甲:張家胡同口兒!
乙:不見不散。
甲:十二號。
乙:我准去。
甲:十點半。
乙:行。
甲:不見不散。
乙:就這么辦了。
甲:再見。
乙:再見。
甲:不給您鞠躬了。老鞠躬就有點兒千篇一律了。沒意思。
乙:握握手吧。
甲:握握手。握握手再走,明天見。
乙:我就不送您了。
甲:明天一定去。
乙:您慢走。
甲:我沒穿大衣吧?
乙:沒有啦你吶。(甲走)哎呀,還真不錯,又改了燉肉烙餅了。您還是聽我說。一個人是單口相聲,兩個人是對口相聲。(甲回)
甲:啊,杜老師啊!
乙:啊?
甲:咱甭吃燉肉烙餅了!
乙:這燉肉烙餅怎麼也不吃了?
甲:燉肉那個玩意兒它不爛啊!
乙:它你不燉它爛不了啊!
甲:我請你吃點兒好的,大夥兒一聽都挑大拇哥的!
乙:什麼呀?
甲:請你吃窩頭!
乙:(語塞)窩。。。喂。。。窩頭呀?!
甲:對!
乙:那你上我那兒吃去得了!
甲:怎麼了?
乙:舊社會吃窩頭吃得我都寒了心了。
甲:窩頭跟窩頭不一樣。
乙:窩頭有什麼兩樣兒啊?
甲:您那窩頭什麼面兒的?
乙:我這窩頭棒子麵兒的。
甲:跟我這不一樣啊!
乙:你那個?
甲:我這小米麵兒的。
乙:這不一樣嘛這個。
甲:加上點兒玉米面兒。我這窩頭跟您還有不一樣的地方。
乙:還有什麼不一樣的?
甲:您那窩頭什麼樣式?
乙:上頭一尖兒,底下一窟窿啊。
甲:跟我這不一樣啊。
乙:您那個?
甲:我這上頭一窟窿底下一尖兒!
乙:嘿!哎呀,他把那窩頭給翻個兒了!
甲:我這面多。
乙:都什麼面啊?
甲:有棒子麵,玉米面,江米面菱角面荸薺面青絲紅絲玫瑰小棗兒核桃仁兒榛子仁兒。
乙:啊。
甲:柿霜晶糕大大雞子兒一發應名叫窩頭實際大槽糕!
乙:嗬!
甲:又名叫八寶大窩頭!
乙:還真不錯!
甲:正名齋都做不了。起士林都沒這手藝!
乙:啊!
甲:怎麼樣?
乙:好!
甲:咱們就這窩頭了!
乙:啊。。。可是干吃窩頭他干點兒。
甲:干點兒?
乙:啊。
甲:干點兒給您熬點兒粥。
乙:可以。
甲:要是不愛喝粥給您煮掛面。
乙:行。
甲:給您買五盒掛面。
乙:啊。
甲:六斤雞蛋,四斤紅糖給您請個催生婆。
乙:(語塞)這。。。
甲:您看行不行?
乙:啊。
甲:不行把您送到婦產科醫院。
乙:對對對,回頭呢我再養活一大胖小子。
甲:那就這么辦了。
乙:什麼這么辦了!我這兒坐月子呢!
甲:咱們就窩頭了。
乙:窩頭吧。
甲:唉。
乙:窩頭掛面。
甲:明天十點半。
乙:好吧您吶。
甲:不見不散。
乙:回見。
甲:再見,再見。哈哈。一定去啊!
乙:啊。
甲:我沒騎摩托車來吧?
乙:嗬,哎呀。(甲走)這位連肝兒都窮了,您看見了吧?這窩頭也不一定吃得上。乾脆您還聽我的。這個兩個人是對口,一個人是單口。(甲回)
甲:我說杜老師啊。
乙:啊。
甲、乙:咱甭吃窩頭啦!
乙:咱喝點兒煤油吧!
甲:煤油太貴啦!
乙:咱喝點兒涼水吧!
甲:涼水我挑不動它。
乙:(咬牙)咱倆上河邊飲飲吧!
甲:就這么辦了吧!
甲、 乙:哈哈哈!
乙:走!
甲:你怎麼往外轟我呀?
乙:你到底請我不請我?
甲:請你請你請你。
乙:啊。
甲:開玩笑。真要請你呀。
乙:啊?
甲:就不在家裡吃。
乙:怎麼回事兒?
甲:家裡吃太小氣。
乙:啊。
甲:也沒什麼好菜。
乙:唔。
甲:咱們倆外邊兒。
乙:哪兒啊?
甲:咱們倆北京飯店。
乙:北京飯店?
甲:高級餐廳!
乙:請我吃什麼呢?
甲:請幾位老師傅給咱們做一做全國大菜,南北全席。
乙:北京飯店?
甲:對!
乙:請我吃全國大菜,南北全席?
甲:嗯。
乙:我不是瞧不起你。
甲:是啊?全國大菜,南北全席。
乙:南北全席?
甲:唉。
乙:今天這么辦。
甲:怎麼辦?
乙:同著各位觀眾,您把這全國大菜南北全席的菜名說上三樣兒五樣兒來我就支您請客的情了。
甲:你說這個話有點兒小瞧我。
乙:啊?
甲:我只要把菜名說上幾樣來就代表請你了?
乙:唉。
甲:我說了!
乙:說說!
甲:你聽一聽!
乙:啊。
甲:全國大菜南北全席我准備請你吃上四干四鮮四蜜餞,四冷葷三個甜碗四點心。
乙:噢?那什麼叫四干呢?
甲:四干就是黑瓜子白瓜子核桃蘸子(?)糖杏仁兒。
乙:四鮮?
甲:北山蘋果申(莘?)州蜜桃廣東荔枝桂林馬蹄。
乙:四蜜餞?
甲:青梅橘餅圓肉瓜條。
乙:四冷葷?
甲:全羊肝兒溜蟹腿白斬雞炸排骨。
乙:三甜碗?
甲:蓮子粥杏仁兒茶糖蒸八寶飯。
乙:四點心?
甲:芙蓉糕喇嘛糕(?)油炸薈子(?)炸元宵。
乙:還真不少!
甲:真不好啊?是真不少啊?
乙:真不少。
甲:真不少啊?
乙:啊。
甲:真不少這是壓桌碟兒擺樣子,願意吃吃兩口不願意吃把它撤到旁邊兒,真正的南北大菜這才上來。
乙:您慢慢兒說後頭還有什麼菜。
甲:後邊兒頭一個大菜就是蒸羊羔。
乙:這可是大菜!
甲:後邊兒還有哪。
乙:啊?
甲:後邊兒還有蒸熊掌。
乙:噢?
甲: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爐豬、爐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晾肉、香腸兒。什錦蘇盤兒、熏雞白肚兒、清蒸八寶豬。。
乙:還真不少。
甲:江米釀鴨子
乙:啊。
甲:罐兒野雞、罐兒鵪鶉、鹵什件兒、鹵子鵝、山雞、兔脯、菜蟒、銀魚、清蒸哈什螞、燴鴨絲、燴鴨腰、燴鴨條、清拌鴨絲兒、黃心管兒。
乙:啊。
甲:燜白鱔、燜黃鱔、豆豉鯰魚、鍋燒鯉魚、鍋燒鯰魚、清蒸甲魚、抓炒鯉魚、抓炒對蝦、軟炸裡脊、軟炸雞、什錦套腸兒、麻酥油卷兒、鹵煮寒鴉兒。
乙:嗬!
甲:溜鮮蘑。
乙:啊。
甲:熘魚脯、熘魚肚、熘魚骨、熘魚片兒、醋熘肉片兒、燴三鮮兒、燴白蘑、燴鴿子蛋、炒銀絲、燴鰻魚、炒白蝦、熗青蛤(?)炒麵魚(?)炒竹筍、芙蓉燕菜、炒蝦仁兒、燴蝦仁兒、燴腰花兒、燴海參。
乙:啊。
甲:鍋燒海參、鍋燒白菜。
乙:啊。
甲:炸開耳、炒田雞。
乙:嗬!
甲:還有桂花翅子。
乙:啊。
甲:清蒸翅子、炒飛禽、炸什件兒、炒排骨、清蒸江瑤柱、糖熘芡仁米、拌雞絲、拌肚絲、什錦豆腐、什錦丁兒!
乙:夠啦!
甲:糟鴨、糟蟹。
乙:嗯。
甲:糟魚、糟熘魚片、熘蟹肉、炒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釀倭瓜、炒絲瓜、釀冬瓜、燜雞掌兒、燜鴨掌兒、燜筍、熗茭白、茄干曬爐肉、鴨羹、蟹肉羹、大碗兒多撒胡椒面熱騰乎啦的三鮮木樨湯!
乙:吃不了啦!
甲:後面兒還有呢!
乙:啊。
甲:後面兒還有紅丸子、白丸子、熘丸子、炸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鮮蝦丸子、魚脯丸子、餎炸丸子、豆腐丸子、氽丸子、一品肉、櫻桃肉、馬牙肉、紅燜肉、黃燜肉、壇子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兒肉、燒肉、烤肉!
乙:啊!
甲:大肉、白肉!醬豆腐肉、紅肘子、白肘子、水晶肘子、蜜蠟肘子、醬豆腐肘子、扒肘子、煨羊肉、醬羊肉、燒羊肉、烤羊肉、五香羊肉、爆羊肉、氽三樣兒、爆三樣兒、燴銀絲兒、燴散丹、熘白雜碎、三鮮魚翅、栗子雞!這些菜你愛吃不愛吃?
乙:愛吃!
甲:愛吃也吃不了!
乙:怎麼?
甲:我兜里沒帶錢!
乙:饞我呀!

❼ 西瓜皮還另有大用,你知道嗎

在炎熱的夏天我們總是喜歡來上一份冰鎮西瓜!但是一般我們吃完水紅色的果肉就把西瓜皮給扔了,但是其實西瓜皮我們還可以拿來吃啊!西瓜皮是很美味的食材哦!吃起來脆生生的,既可以發揚我們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又可以滿足我們對於吃的慾望哦!接下來給大家盤點一下西瓜皮的幾種美味吃法吧~

1.酸辣西瓜皮

白綠色的西瓜皮切成薄片之後再和顏色鮮艷的紅辣椒和青椒放在鍋里炒一下,這樣辣味已經有了,愛吃酸的可以加上一點醋哦!你還可以加上泡菜用的酸鹽水!這個酸辣的味道更純正!

2.涼拌翠衣

西瓜皮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翠衣。涼拌翠衣是西瓜皮最清爽的一種吃法,口味自己選擇,但是西瓜皮後面綠色的皮一定要削掉。

3.翠衣茶

大家喝過冬瓜荷葉茶,應該是沒喝過西瓜茶了。但是翠衣茶是用西瓜最外面那一層綠色的翠衣做的哦,曬干後用來泡茶喝,不但清熱,還可以解暑,夏日清涼必備哦!

4.糖醋西瓜皮


醋溜這種手法在西瓜皮的身上同樣合適,雖然醋溜後的西瓜皮顏色黑黑的不太好看,但是味道是一絕的!愛吃醋溜口味的小可愛們可以試一試!

每次我們吃完的西瓜皮沒必要扔掉啦,不但可以節約錢,還可以讓你少去菜市場一次,減少麻煩哦!而且都是日常菜,在家裡面都可以隨便做!

❽ 溜西瓜皮是什麼意思

就是啃完了西瓜還要繼續啃西瓜皮吧

❾ 相聲「報菜名」的詞 那裡能找到啊

相聲文本 報菜名

甲:我們這位演員啊。
乙:啊。
甲:很多觀眾都認識。
乙:您客氣。
甲:經常啊在收音機里頭,電視里頭看到您。
乙:倒是經常的廣播。
甲:您是天津市曲藝團的演員。
乙:對啊。
甲:原籍是北京人。
乙:不錯。
甲:一直就在北京住。
乙:唉。
甲:現在家不還在北京哪。
乙:啊,在北京哪。
甲:您住在新街口北小五條十三號。
乙:啊,對,對,對。
甲:是不是?
乙:對。
甲:家裡都好啊?
乙:都不錯。
甲:老太太好啊?
乙:身體健康啊。
甲:大哥好啊?
乙:也不錯啊。
甲:大嫂子好?
乙:不錯。
甲:孩兒們都上學了?
乙:全上學了。
甲:替我向老太太問候。
乙:謝謝您。
甲:呵呵。幾口人?
乙:六口人。
甲:六口人都挺快活?
乙:每位全不錯。
甲:您住的是小五條。
乙:啊。
甲:小的時候我跟您住街坊。
乙:唉,咱倆是鄰居。
甲:我住小六條。
乙:啊?
甲:一條胡同。
乙:對對對。
甲:我比您大一歲。
乙:啊。
甲:我今年四十五,您四十四。
乙:差一歲。
甲:那年我八歲。
乙:啊
甲:那年您七歲。
乙:對。
甲:咱們哥倆就在一塊兒玩兒。
乙:發孩兒。
甲:咱們是小朋友。
乙:不錯。
甲:小弟兄。
乙:嗯。
甲:長大了又是同學。
乙:啊。
甲:現在又是老朋友。
乙:咱倆相好。
甲:咱們二位這老朋友啊。
乙:啊。
甲:可不是一般的老朋友。
乙:那咱們倆是什麼樣的朋友呢?
甲:咱們二位是思想一致的好朋友。
乙:什麼叫思想一致的朋友啊?
甲:就是想法一樣,志同道合。
乙:那你說一說。
甲:比方說你要是積極分子——
乙:那麼你呢?
甲:我就是先進分子。
乙:這話對。
甲:你要是勞動英雄——
乙:你呢?
甲:我是生產模範。
乙:不錯。
甲:你要是光榮軍屬——
乙:你?
甲:我就是革命之家。
乙:啊。
甲:你要說相聲——
乙:你?
甲:我就講滑稽。
乙:噢。
甲:你要當演員——
乙:你?
甲:我就搞文藝。
乙:嗯。
甲:你要演電影——
乙:你?
甲:我就唱京劇。
乙:嚯!
甲:你體育家——
乙:你?
甲:我運動員兒。
乙:嗬!
甲:你是冠軍——
乙:你?
甲:我是選手。
乙:啊。
甲:你是健將——
乙:啊。
甲:我是第一。
乙:嚯!
甲:你是左樹生——
乙:你?
甲:我就是陳金剛。
乙:啊。
甲:你要劉立福——
乙:你?
甲:我就是呂洪祥。
乙:嚯!
甲:你要大郎平——
乙:你?
甲:我就是孫晉芳。
乙:嚯嚯,有意思。
甲:你要是科學家——
乙:那你呢?
甲:我就是工程師。
乙:啊。
甲:你高中畢業——
乙:你?
甲:我小青年兒。
乙:噢。
甲:你做小買賣兒——
乙:你?
甲:我做小生意。
乙:啊。
甲:你要賣金魚兒——
乙:你?
甲:我就賣花盆兒。
乙:啊。
甲:你要賣鴨梨兒——
乙:你?
甲:我就賣金魚兒。
乙:啊。
甲:你要賣草帽——
乙:你?
甲:我就賣涼席兒——
乙:啊。
甲:你賣豆腐絲兒——
乙:你?
甲:我賣豆腐皮兒——
乙:嘿!有意思。
甲:你賣咸鴨子兒——
乙:你?
甲:我賣醬豬蹄兒。
乙:啊。
甲:你賣紅魚蟲——
乙:你?
甲:我賣花生仁兒吧!
乙:嘿嘿嘿,哎呀。
甲:你要是開大買賣——
乙:那你呢?
甲:我開大商店。
乙:啊。
甲:你要是大經理——
乙:你?
甲:我是大老闆。
乙:嚯!
甲:你要是大財主——
乙:你?
甲:我就是大資本家。
乙:啊。
甲:你要是大特務——
乙:你?
甲:那我就是大叛徒唄!
乙:嗨!這就不怎麼樣了。
甲:你不了解我的意思。
乙:怎麼回事兒?
甲:咱們二位是老朋友。
乙:啊。
甲:聯歡會兒嘛,說個笑話兒,開個玩笑這個問題不大。
乙:啊,您剛才那是跟我開玩笑?
甲:說笑。
乙:您可錯了。
甲:怎麼了?

乙:您這玩笑開得過火兒了。
甲:哎喲,那我這尺寸沒掌握好。
乙:唉。
甲:這個笑話兒開的有點兒過重了。
乙:我不愛聽。
甲:有點兒過分了。
乙:這是。
甲:使您不高興。
乙:那當然了。
甲:我表示遺憾。
乙:誒。
甲:這是我的缺點。
乙:唉。
甲:我的不對。
乙:對。
甲:我的錯誤。
乙:就是。
甲:我對不起你。
乙:啊。
甲:你向我道歉吧!
乙:(語塞)。。。不是。。。我向你道歉哪?!
甲:應當的。
乙:你向我道歉。
甲:我向您道歉?
乙:唉。
甲:我怎麼跟您道歉?
乙:怎麼道歉?
甲:我給您賠禮。
乙:啊。
甲:我給您鞠躬。
乙:甭客氣。
甲:我拿您開玩笑,這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乙:就是。
甲:特別是過分了就更不應當了。
乙:啊。
甲:我得彌補彌補我的缺陷。
乙:是嗎?
甲:根據我的水平,
乙:啊。
甲:我用什麼方法彌補我的缺陷呢?
乙:用什麼方法呢?
甲:我請請客。
乙:請客?
甲:一請客,一賠禮,代表就是道歉了。
乙:噢,您要請我。
甲:啊。
乙:行。
甲:我請請你。
乙:行。
甲:我請您干什麼呀?
乙:干什麼哪?
甲:我請您看電影兒?
乙:現在看電影兒?
甲:現在看有點兒來不及了。
乙:對。
甲:請您吃糖?
乙:唔?
甲:吃糖太小氣,觀眾笑話,這人不大方。
乙:唉。
甲:請您吃冰棍兒,天兒涼鬧肚子。要請您啃西瓜皮呢——
乙:啊——您這?!有請客啃西瓜皮的嘛?!
甲:啃不了。
乙:怎麼啃不了?
甲:你還不會那種技術。
乙:我這么大人不會啃西瓜皮?!
甲:啃西瓜皮哪是專門兒技術。
乙:那您說怎麼啃呢?
甲:有一種要領。
乙:你說一說。
甲:就是橫著啃解渴,
乙:啊。
甲:豎著啃洗臉。
乙:嗬!這連毛巾肥皂都省了。
甲:我反正想辦法。
乙:啊。
甲:我得請請你。
乙:你怎麼請我呢?
甲:請你干什麼呢?
乙:啊。
甲:我得琢磨一個好主意。
乙:你研究研究。
甲:唔,有主意了。
乙:啊?
甲:我給你買雙皮鞋。
乙:啊這倒可以。
甲:也不行。
乙:啊?
甲:不知道你穿多大號的。
乙:你看看。
甲:給你買條褲子——
乙:行!
甲:不知你愛什麼料的。
乙:嘿!
甲:這樣吧。
乙:啊。
甲:你到我家去吧。
乙:幹嘛去呀?
甲:明天到我家呀,
乙:啊。
甲:我請您吃飯。做客
乙:噢,您要請我吃飯?
甲:好不好?
乙:好!
甲:我請你吃飯。
乙:行!
甲:您愛吃面愛吃米?
乙:北京人愛吃面。
甲:愛吃面?
乙:啊。
甲:春天到了。
乙:唔。
甲:咱們吃點兒春餅。
乙:行。
甲:這是北京人最喜歡吃的。
乙:啊。
甲:春餅也就是薄餅。
乙:啊。
甲:我給您烙六張薄餅。
乙:還真不少。
甲:吃不了剩下。
乙:啊。
甲:主要吃的是菜。
乙:您給我來幾個什麼菜呢?
甲:我給您炸點兒魚。
乙:可以。
甲:炸點兒魚,炸點兒蝦。
乙:啊。
甲:炸魚炸蝦炸雀巧兒。
乙:唉。
甲:炸干丸子炸螞蚱,清蒸魚翅蝦米頭,鍋燒。。。
乙:。。。您等會兒。
甲:鴨子嘴兒雞爪子羊犄角驢蹄子。
乙:這驢蹄子有炸著吃的嘛?!乾脆。
甲:啊。
乙:您也甭炸了。
甲:怎麼了?
乙:烙得了薄餅啊,您給我弄盒扣冰釘卷上得了。
甲:為什麼?
乙:太硬了。吃完了我腮幫子全爛了。
甲:太。。。太硬?
乙:啊。
甲:給您來點兒軟和的。
乙:就是。
甲:烙張薄餅。
乙:啊。
甲:給您卷一碗豆腐腦兒。
乙:(語塞)這。。。烙餅卷豆腐腦兒啊?!
甲:炒菜。
乙:唉,炒幾個菜。
甲:給您炒菠菜——炒菠菜炒韭菜炒藿菜湯黃菜打點兒甜面醬買點兒羊蕨蔥弄點兒蘿卜條兒。
乙:嗬!
甲:我有一個親戚在天津小站住。
乙:啊。
甲:送來五斤小站稻米。熬點兒稻米稀飯,北京人叫粳米粥。
乙:啊。
甲:咱們哥倆兒是吃乾的喝粥灌灌縫兒吃飽了喝足了您做那邊兒我坐這邊兒。
乙:啊。
甲:咱們是小肚子上弦——
乙:這話怎麼講?
甲:彈彈(談談)心。
乙:呵呵,有意思。
甲:好吧?
乙:好好好。
甲:明天上午十點半,不見不散。
乙:我一定去。
甲:我家裡等你。
乙:我准去。
甲:啊。
乙:唉,您等會兒。您家在哪兒住啊?
甲:不遠兒。
乙:哪兒啊?
甲:張家口。
乙:(語塞)張。。。不去了。吃頓薄餅跑趟張家口啊?!
甲:西直門里頭張家胡同口兒。
乙:嗨,你說清楚嘍!
甲:張家胡同口兒往裡走十二號半。
乙:唉?——
甲:明天你到家。。。
乙:(打斷)什麼叫十二號半哪?!
甲:去年下雹子給勀下半形兒去!
乙:嘿!十二號!
甲:十二號。
乙:唉。
甲:我在家裡等您。
乙:我一定去。
甲:記准我的名字。
乙:啊。
甲:十二號啊。李伯祥。
乙:薄餅和菜。
甲:找我。
乙:您請我。
甲:咱們就吃薄餅。
乙:唉。
甲:炒和菜。
乙:不見不散。
甲:剛才耽誤您演出,影響觀眾看節目。
乙:唉。
甲:對不起諸位。
乙:您請客就行了。
甲:您留步。
乙:呵呵,慢走。
甲:您演出吧。
乙:您慢走。
甲:明天見。
乙:我不送您了。
甲:薄餅和菜。
乙:您慢點兒走。
甲:不見不散。
乙:我不送您了。
甲:您留步。
乙:您慢走。
甲:(繼續客氣)
乙:您慢走。您這是?
甲:客氣過火兒了。
乙:走吧您吶。
甲:薄餅和菜。
乙:唉。
甲:我走了。
乙:再見再見。
甲:回見。幾位回見。
乙:(賠笑送別)呵呵呵呵。
甲:我沒帶帽子吧?
乙:沒有您哪,沒有。您就這樣來的。
甲:呵。(離開)
乙:唉,這位同志還不錯。剛見面兒請我吃飯。他走了,您聽我一個人說。這個相聲有一個人說的有倆人說的。。。(甲回來)
甲:杜老師啊!
乙:啊。
甲:咱甭吃薄餅炒和菜啦!
乙:怎麼又不吃啦?
甲:薄餅那個玩意兒,它好看不好吃。吃完了不搪時候。
乙:啊。
甲:一會兒就餓。
乙:啊。
甲:您這個身體這么健康,這么瓷實吃那個玩意兒哪行去?
乙:那怎麼辦哪?
甲:我給您來點兒瓷實的。
乙:那吃什麼呢?
甲:我給您煮倆秤砣。
乙:(語塞)對。。。唉最好呀,您再給我來倆鐵球。
甲:也可以呀。
乙:什麼也可以!瓷實的飯食。
甲:對,瓷實的飯食。
乙:唉。
甲:我給您燉牛肉烙大餅。
乙:這可解饞。
甲:買它五斤牛肉要肥瘦。
乙:我吃不了這么多。
甲:吃不了剩下。
乙:啊。
甲:我有一個朋友在山西陽泉剛回來。
乙:嚯。
甲:帶了一個山西陽泉大砂鍋。
乙:啊。
甲:砂鍋燉牛肉,烙點兒螺絲轉兒餅,撕著吃著解悶兒。
乙:嗬!
甲:喝點兒冰糖水,刮刮腸子去去油膩。
乙:太好了!
甲:可是有一樣。
乙:啊。
甲:砂鍋燉牛肉,你一個菜太單調。
乙:唉,少點兒。
甲:為了請您。
乙:怎麼辦?
甲:為了賠禮道歉,狠了狠了吧。
乙:啊。
甲:舍了舍了吧。
乙:嗬!
甲:我家有隻老母雞。
乙:啊。
甲:我把這只老母雞宰嘍!
乙:哎呀!
甲:買它一斤毛栗子。
乙:啊。
甲:砂鍋燉牛肉,黃燜栗子雞。
乙:嗬。真好吃!
甲:怎麼樣?
乙:好!
甲:這只老母雞啊,
乙:啊。
甲:我告訴你,這個牛肉甭說五斤,二十斤我都舍的!
乙:嗬!
甲:這只老母雞要不是老朋友,說什麼我也捨不得給你吃。
乙:為什麼?
甲:聽我說呀。
乙:怎麼?
甲:我這只老母雞個兒又大,又肥,下蛋又多,年頭又老。
乙:啊。
甲:老母雞。
乙:老母雞?
甲:老得簡直。。。老得太可愛了!
乙:特別老?
甲:啊!
乙:您說它老到什麼程度呢?
甲:老到什麼程度,連我也不知道。
乙:噢。
甲:我們院兒里有一個趙二奶奶跟我說過。
乙:怎麼說的呢?
甲:說這只老母雞比我媽小兩歲。
乙:(語塞)嗬!您這是雞精啊這個!嗬,哎呀!
甲:要是論輩兒,我還得叫它二姨兒!

乙:嘿!好嘛!這不錯。行!
甲:這回為了請您,咱就砂鍋燉牛肉。
乙:黃燜栗子雞。
甲:烙點兒螺絲轉兒餅。
乙:好!
甲:張家胡同口兒!
乙:不見不散。
甲:十二號。
乙:我准去。
甲:十點半。
乙:行。
甲:不見不散。
乙:就這么辦了。
甲:再見。
乙:再見。
甲:不給您鞠躬了。老鞠躬就有點兒千篇一律了。沒意思。
乙:握握手吧。
甲:握握手。握握手再走,明天見。
乙:我就不送您了。
甲:明天一定去。
乙:您慢走。
甲:我沒穿大衣吧?
乙:沒有啦你吶。(甲走)哎呀,還真不錯,又改了燉肉烙餅了。您還是聽我說。一個人是單口相聲,兩個人是對口相聲。(甲回)
甲:啊,杜老師啊!
乙:啊?
甲:咱甭吃燉肉烙餅了!
乙:這燉肉烙餅怎麼也不吃了?
甲:燉肉那個玩意兒它不爛啊!
乙:它你不燉它爛不了啊!
甲:我請你吃點兒好的,大夥兒一聽都挑大拇哥的!
乙:什麼呀?
甲:請你吃窩頭!
乙:(語塞)窩。。。喂。。。窩頭呀?!
甲:對!
乙:那你上我那兒吃去得了!
甲:怎麼了?
乙:舊社會吃窩頭吃得我都寒了心了。
甲:窩頭跟窩頭不一樣。
乙:窩頭有什麼兩樣兒啊?
甲:您那窩頭什麼面兒的?
乙:我這窩頭棒子麵兒的。
甲:跟我這不一樣啊!
乙:你那個?
甲:我這小米麵兒的。
乙:這不一樣嘛這個。
甲:加上點兒玉米面兒。我這窩頭跟您還有不一樣的地方。
乙:還有什麼不一樣的?
甲:您那窩頭什麼樣式?
乙:上頭一尖兒,底下一窟窿啊。
甲:跟我這不一樣啊。
乙:您那個?
甲:我這上頭一窟窿底下一尖兒!
乙:嘿!哎呀,他把那窩頭給翻個兒了!
甲:我這面多。
乙:都什麼面啊?
甲:有棒子麵,玉米面,江米面菱角面荸薺面青絲紅絲玫瑰小棗兒核桃仁兒榛子仁兒。
乙:啊。
甲:柿霜晶糕大大雞子兒一發應名叫窩頭實際大槽糕!
乙:嗬!
甲:又名叫八寶大窩頭!
乙:還真不錯!
甲:正名齋都做不了。起士林都沒這手藝!
乙:啊!
甲:怎麼樣?
乙:好!
甲:咱們就這窩頭了!
乙:啊。。。可是干吃窩頭他干點兒。
甲:干點兒?
乙:啊。
甲:干點兒給您熬點兒粥。
乙:可以。
甲:要是不愛喝粥給您煮掛面。
乙:行。
甲:給您買五盒掛面。
乙:啊。
甲:六斤雞蛋,四斤紅糖給您請個催生婆。
乙:(語塞)這。。。
甲:您看行不行?
乙:啊。
甲:不行把您送到婦產科醫院。
乙:對對對,回頭呢我再養活一大胖小子。
甲:那就這么辦了。
乙:什麼這么辦了!我這兒坐月子呢!
甲:咱們就窩頭了。
乙:窩頭吧。
甲:唉。
乙:窩頭掛面。
甲:明天十點半。
乙:好吧您吶。
甲:不見不散。
乙:回見。
甲:再見,再見。哈哈。一定去啊!
乙:啊。
甲:我沒騎摩托車來吧?
乙:嗬,哎呀。(甲走)這位連肝兒都窮了,您看見了吧?這窩頭也不一定吃得上。乾脆您還聽我的。這個兩個人是對口,一個人是單口。(甲回)
甲:我說杜老師啊。
乙:啊。
甲、乙:咱甭吃窩頭啦!
乙:咱喝點兒煤油吧!
甲:煤油太貴啦!
乙:咱喝點兒涼水吧!
甲:涼水我挑不動它。
乙:(咬牙)咱倆上河邊飲飲吧!
甲:就這么辦了吧!
甲、 乙:哈哈哈!
乙:走!
甲:你怎麼往外轟我呀?
乙:你到底請我不請我?
甲:請你請你請你。
乙:啊。
甲:開玩笑。真要請你呀。
乙:啊?
甲:就不在家裡吃。
乙:怎麼回事兒?
甲:家裡吃太小氣。
乙:啊。
甲:也沒什麼好菜。
乙:唔。
甲:咱們倆外邊兒。
乙:哪兒啊?
甲:咱們倆北京飯店。
乙:北京飯店?
甲:高級餐廳!
乙:請我吃什麼呢?
甲:請幾位老師傅給咱們做一做全國大菜,南北全席。
乙:北京飯店?
甲:對!
乙:請我吃全國大菜,南北全席?
甲:嗯。
乙:我不是瞧不起你。
甲:是啊?全國大菜,南北全席。
乙:南北全席?
甲:唉。
乙:今天這么辦。
甲:怎麼辦?
乙:同著各位觀眾,您把這全國大菜南北全席的菜名說上三樣兒五樣兒來我就支您請客的情了。
甲:你說這個話有點兒小瞧我。
乙:啊?
甲:我只要把菜名說上幾樣來就代表請你了?
乙:唉。
甲:我說了!
乙:說說!
甲:你聽一聽!
乙:啊。
甲:全國大菜南北全席我准備請你吃上四干四鮮四蜜餞,四冷葷三個甜碗四點心。
乙:噢?那什麼叫四干呢?
甲:四干就是黑瓜子白瓜子核桃蘸子(?)糖杏仁兒。
乙:四鮮?
甲:北山蘋果申(莘?)州蜜桃廣東荔枝桂林馬蹄。
乙:四蜜餞?
甲:青梅橘餅圓肉瓜條。
乙:四冷葷?
甲:全羊肝兒溜蟹腿白斬雞炸排骨。
乙:三甜碗?
甲:蓮子粥杏仁兒茶糖蒸八寶飯。
乙:四點心?
甲:芙蓉糕喇嘛糕(?)油炸薈子(?)炸元宵。
乙:還真不少!
甲:真不好啊?是真不少啊?
乙:真不少。
甲:真不少啊?
乙:啊。
甲:真不少這是壓桌碟兒擺樣子,願意吃吃兩口不願意吃把它撤到旁邊兒,真正的南北大菜這才上來。
乙:您慢慢兒說後頭還有什麼菜。
甲:後邊兒頭一個大菜就是蒸羊羔。
乙:這可是大菜!
甲:後邊兒還有哪。
乙:啊?
甲:後邊兒還有蒸熊掌。
乙:噢?
甲: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爐豬、爐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晾肉、香腸兒。什錦蘇盤兒、熏雞白肚兒、清蒸八寶豬。。
乙:還真不少。
甲:江米釀鴨子
乙:啊。
甲:罐兒野雞、罐兒鵪鶉、鹵什件兒、鹵子鵝、山雞、兔脯、菜蟒、銀魚、清蒸哈什螞、燴鴨絲、燴鴨腰、燴鴨條、清拌鴨絲兒、黃心管兒。
乙:啊。
甲:燜白鱔、燜黃鱔、豆豉鯰魚、鍋燒鯉魚、鍋燒鯰魚、清蒸甲魚、抓炒鯉魚、抓炒對蝦、軟炸裡脊、軟炸雞、什錦套腸兒、麻酥油卷兒、鹵煮寒鴉兒。
乙:嗬!
甲:溜鮮蘑。
乙:啊。
甲:熘魚脯、熘魚肚、熘魚骨、熘魚片兒、醋熘肉片兒、燴三鮮兒、燴白蘑、燴鴿子蛋、炒銀絲、燴鰻魚、炒白蝦、熗青蛤(?)炒麵魚(?)炒竹筍、芙蓉燕菜、炒蝦仁兒、燴蝦仁兒、燴腰花兒、燴海參。
乙:啊。
甲:鍋燒海參、鍋燒白菜。
乙:啊。
甲:炸開耳、炒田雞。
乙:嗬!
甲:還有桂花翅子。
乙:啊。
甲:清蒸翅子、炒飛禽、炸什件兒、炒排骨、清蒸江瑤柱、糖熘芡仁米、拌雞絲、拌肚絲、什錦豆腐、什錦丁兒!
乙:夠啦!
甲:糟鴨、糟蟹。
乙:嗯。
甲:糟魚、糟熘魚片、熘蟹肉、炒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釀倭瓜、炒絲瓜、釀冬瓜、燜雞掌兒、燜鴨掌兒、燜筍、熗茭白、茄干曬爐肉、鴨羹、蟹肉羹、大碗兒多撒胡椒面熱騰乎啦的三鮮木樨湯!
乙:吃不了啦!
甲:後面兒還有呢!
乙:啊。
甲:後面兒還有紅丸子、白丸子、熘丸子、炸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鮮蝦丸子、魚脯丸子、餎炸丸子、豆腐丸子、氽丸子、一品肉、櫻桃肉、馬牙肉、紅燜肉、黃燜肉、壇子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兒肉、燒肉、烤肉!
乙:啊!
甲:大肉、白肉!醬豆腐肉、紅肘子、白肘子、水晶肘子、蜜蠟肘子、醬豆腐肘子、扒肘子、煨羊肉、醬羊肉、燒羊肉、烤羊肉、五香羊肉、爆羊肉、氽三樣兒、爆三樣兒、燴銀絲兒、燴散丹、熘白雜碎、三鮮魚翅、栗子雞!這些菜你愛吃不愛吃?
乙:愛吃!
甲:愛吃也吃不了!
乙:怎麼?
甲:我兜里沒帶錢!
乙:饞我呀!

厲害吧?~_~

❿ 為什麼放死人的地方叫太平間

逢凶化吉的思維方式 中國人喜好用吉祥、潔凈的詞語避開凶險、厭惡的事物,民俗物象大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寓意。棺材稱壽材,停屍房叫太平間,湯餅隱寓長壽,瓜皮帽隱寓六合統一,梨不分著吃,住居「前不栽桑(喪)後不栽柳(溜)」。在命定、被動意識的背後,又透露出脆弱的主動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