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絳縣北京知青有多少
擴展閱讀
廣州火車站怎麼去東莞 2024-05-01 10:54:08

絳縣北京知青有多少

發布時間: 2022-11-07 09:18:33

A. 全國還有多少留守知青

從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的總數的估計在約1200萬至1800萬之間。滯留的知青為數不多,但絕對人數仍有相當規模。另外建議查詢:農業部下屬的國家農墾總局
另外根據鳳凰網:參考:知青大返城,竟因為一個女知青的慘死
公元一九七九年二月之後短短兩三個月中,雲南農場知青返城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至次年,僅餘三千二百餘人,不足原總數的百分之三。
另外在網易:北大荒留守知青現狀
一所俗稱的「知青精神病院」,建成於2008年年底,目前集中收治了94名來自北京、天津、上海、哈爾濱等地的知青及知青子女。
希望有助於你的問題研究

B. 在山西武鄉縣插隊的北京知青是哪些學校的

北京120中學,呼家樓中學,安定門中學。
山西五鄉縣插隊的北京知青分別是北京120中學,呼家樓中學,安定門中學,和平街中學,化工附近白家莊中學等317名知青分子。
在山西武鄉縣這片貧瘠的土地上耕種,奮鬥成長。

C. 文革時期,北京、上海、昆明、成都、重慶,共有多少知青到雲南邊疆

摘要 以雲南為例,這是全國相對較落後的一個省,地理條件也十分惡劣。10萬余名來自北京、上海、重慶、成都等地的知青落戶雲南農村,進行開荒、農墾,毀滅古老的原始森林,建設有經濟利益的橡膠樹。然而,隨著革命熱情消耗殆盡,人生理想與英雄主義漸漸消失,知青們看著年復一年的「破草房」、「鹽巴湯」、「爛泥路」再也無法提起「改天換地」的激情。

D. 北京知青在山西渾源插隊的人都有誰

有王老五,不過現在做了鑽石生意,挺出名的

E. 原來知青下鄉都到下哪裡的

1968年開始知青大批下鄉,各省的知青大都下鄉到本省農村。跨省下鄉的接收地區有:黑龍江省、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雲南省、山西省、陝西省、雲南省。其中,黑龍江、內蒙古、雲南都成立了生產建設兵團,接收了大量知青。黑龍江兵團接收了五十多萬知青,大都來自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當然還有黑龍江本省知青。

F. 城鎮到哪裡當知青

黑龍江、吉林、內蒙、山西、陝西、雲南等。
文革期間的下鄉知青,總數約有1700萬人,涉及到所有城市的應屆初中畢業生和高中畢業生。各省的下鄉知青,大都在本省下鄉。但有些省份,如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四川,則由大批知青到外省市下鄉。大量接收這些外省市知青的省份有:黑龍江、吉林、內蒙、山西、陝西、雲南等,其中,各邊疆省份專門設立的「生產建設兵團」,是接收知青的主要機構。上述知青,不包括支援新疆的各地知青。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已留在當地。

G. 北京女知青藍靜嫻徐秀雲,當年在山西新絳縣插隊,現在好嗎

這是絳縣吧,你應該發到新絳吧,發錯了

H. 北京第一批去內蒙的知青是什麼時間、多少人、到什麼地方

1969年全年內蒙古兵團共安置知識青年50843人;按照當時的衡量標准,其中出身好的知識青年佔了85%;女知識青年佔53%:
北京 23607人 保定 4254人 天津 5046人
上海 182人 呼和浩特 4505人 浙江 2762人
包頭 5611人 零星人員 4876人

1970年共接收城市知識青年26580人,其中男知青13358人,女知青13222人:
北京 4166人 青島 4849人 天津 10202人
伊盟 110人 呼和浩特 1978人 巴盟 149人
包頭 1592人 錫盟 256人 集寧 1051人
濟南 751人 零星 1476人

1971年 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總人口為144600人,其中現役軍人5600人,職工101000人(包括75000名知識青年),家屬為38000人。

1975年內蒙七萬知青轉交地方
一師,共接收知識青年19540人,7年內離開的知識青年共計6383人,其中病退938人,困退1362人,上大學1088人,參軍91人,招工217人,調出2687人,知青死亡42人,其他原因減員48人;在編人員中逾假不歸、逃跑和批准回家養病的知青有626人,至1975年6月,實有知識青年人數為12441人。
二師,至1975年6月,實有知青數為27054人,其中參加兵團3年以上的知識青年為26184人,3年以下的有870人,1255名知青長期逾假不歸。
三師,共接收知識青年19325人,7年內離開的知識青年共計3272人,其中病遲873人,困退966人,上大學813人,參軍110人,招工510人;死亡知青29人;在編人員中逾假不歸、逃跑和批准回家養病的知青有699人,至l 975年8月,實有知識青年人數為15325人。
四師,共接收知識青年8491人,7年內離開的知識青年共計1815人,其中病退142人,困退284人,上大學436人,參軍38人,招工46人,調出869人;知青死亡35人,逮捕1人,在編人員中逾假不歸、逃跑和批准回家養病的知青有242人,至l975年5月,實有知識青年人數為6620人。
五師,共接收知識青年11046人,七年內離開的知識青年共計2679人,其中病退173人,困退722人、上大學667人,參軍73人,招工177人,調出的7人;知青死亡92人,判刑10人;在編人員中逾假不歸、逃跑和批准回家養病的知青有99人,至1975年5月,實有知識青年人數為8166人。
六師,共接收知識青年7906人,7年內離開的知識青年共計2566人,其中病退845人,困退826人,上大學572人,參軍37人,招工32人,調出254人,知青死亡11人,提干14人;在編人員中逾假不歸、逃跑和批准回家養病的知青有46人,至1975年6月,實有知識青年人數為5269人。

1978年

10月31日----12月10日,國務院召開全國知識上山下鄉工作會議,發出了《全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會議紀要》和《國務院關於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若干問題的試行規定》,宣布原生產建設兵團的知識青年已是國家職工,不再辦理病退、困退回城。
11月20日,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幕。

I. 七十年代山西大同知識青年大多來自什麼地方

從1962年-1973年,全國累計動員城鎮知識青年934萬人下鄉,其中因招生、徵兵、招工、提干及其他原因轉回城鎮的401萬人,留在農村的533萬人。1973年-1980年,大批京、津、滬、浙的知識青年開始下鄉,8年內跨省區安排下鄉知青131萬人。其中北京市45萬人,天津市40萬人,上海市30萬人,浙江省16萬人。北京知青主要分布在黑、吉、蒙、晉、陝;上海知青分布在贛、皖、新、黑;天津知青分布在蒙、冀、晉、甘、吉;浙江省知青分布在滇、寧。
山西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同全國一樣,始於五十年代農業合作化高潮時期,結束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經歷了初始、發展、高潮、收縮四個階段。1964年3月9日,山西省安置城市下鄉青年領導組成立,隨後制定了較為詳盡的本省《安置城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十五年規劃》。到1966年「文革」前,山西省安排和接納了20332名知青上山下鄉,其中接受京、津知青2058人。其中56%安置在國營農、林、牧、漁場,34%到農村生產隊插隊落戶,還有近10%的應屆畢業生支邊到建設兵團。這個時期知青安置工作由中央的直接部署,山西妥善安置京、津知青的經驗為以後大批接納安排外地知青打下了基礎。
第二個高潮出現在以接收北京、天津知青為主體的1968年至1970年。1967年1月,北京知青蔡立堅(女)主動到只有幾戶人家16口人的我省榆次縣杜家山落戶,1968年3月正式插隊。1968年6月,山西省革命委員會發出通知,號召全省知識青年向蔡立堅學習,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7月,《人民日報》發表《杜家山上的新社員——記北京知識青年蔡立堅到農村落戶》的通訊,12月,毛主席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號召」,京、津知青來山西上山下鄉形成高潮。從1968年起,山西省先後接受了北京近百所中學初、高中畢業生4萬余名和天津十幾所中學的畢業生6000餘名以及少量外省知青,安置在全省91個縣。
從1968年至1972年,全省共接納安排上山下鄉知青75082名,京、津等外地知青佔62%。這批知青除了少數安排到國營農、林、牧、漁場外,多數安置到「三集中一分散」 (即:在農村生產大隊青年點集中住宿、集中就餐、集中學習,分散到生產隊勞動)知青集體插隊點。
截至1979年底,全省先後安排接納城鎮上山下鄉知青314195人。其中,接納安置北京、天津等外省市城鎮知青51133人,動員本省城鎮知青下鄉263062人。
來大同縣的大部分是北京知青。多安排在雁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