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的蟻族怎麼樣
擴展閱讀
黎姿女裝廈門哪裡有賣 2025-07-19 22:56:47

北京的蟻族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11-08 03:18:33

A. 蟻族的社會問題

與現實生活中青知「蟻族」的龐大數量相比,在社會關注度上,青知「蟻族」卻是一個極少為人所知的群體。社會上經常出現的是以「農民工、下崗職工、農民」為主題的媒體報道和學術研究,而有關青知「蟻族」的學術研究和媒體報道,都寥寥無幾。在外來流動人口成為新聞媒體和文學作品(特別是打工文學)關注的主題,同時也日益成為學術界的主流話語和焦點時,「蟻族」卻埋沒於「青年農民工」、「流動人口」、「校漂族」等字眼之下,他們既沒有納入政府、社會組織的管理體制,也很少出現在學者、新聞記者的視野之中。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個被漠視和淡忘的群體!這是一個少有人關注和同情的群體!
青知「蟻族」在主流話語中的缺失,並不代表他們在現實生活中不重要!2010年,青知「蟻族」的主要聚居區——北京市唐家嶺村面臨拆遷。大約5萬唐家嶺租客不得不另覓他處。
就業狀況:一方面,由於社會上有非常多的不規范行為和思想,基本上中小型企業,都會懂得繞開勞動法,鑽空子,使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更加嚴峻。首先,他們要求有經驗,這樣他們就可以節省成本,將即時利益擴大,其次,他們會想辦法延遲試用期,並且附加一些有利於自己的條件,如各種名義剋扣工資(老闆認為,你的勞動不值得2000,說你給公司帶來損失,你還是學習階段等等),變相超時用工,拖欠五險一金,利用主客心理和勞動保障申訴程序的阻力(上了船,岸上的就管不了了。而且申訴對於員工來說,很不現實。相關部門也是非常「冷靜」的),侵害員工利益。 雖然涉及的金額不巨大,最多幾千,少則幾百,幾十,但對於畢業生來說,哪怕幾元,也是很珍貴的。
由於畢業生太多,社會盈利單位根本不擔心沒人來給他們賺錢,用工態度極其陰暗(表面上說的很好聽,內里確是想辦法吸盡勞動者的血汗錢,甚至變相欺詐,人身侵害)。這種趨勢,會大大的打擊畢業生就業信心和對社會的信心,進一步滋生懶惰和墮落。
對此,希望社會出台政策,嚴懲違法勞動法的行為,哪怕是很小的事,也需要嚴懲。拖欠剋扣工資,必須罰3倍月薪和3倍被扣被欠工資(一般來說,員工申訴用人單位後,是不大可能繼續在原單位工作的了,所以要保障因此而離職後的利益)和提高相應的行政費,員工損失的時間和精神費用,增加3個月的稅務。 透視蟻族生存狀態:為求安靜,每晚睡覺戴耳塞 在如今的網上,青知「蟻族」可以說是最震撼人心的一個詞,他們擁有名牌大學的高學歷,卻被社會定位是「高智商、低收入、群居的弱勢群體」。他們多出生於80後,從小生活在新中國的優越環境下,步入社會現實的逆境中,他們沒有被困難嚇倒,憑借自己的努力勤奮,不斷地努力學習,依然堅持自己的夢想,腳踏實地去打拚生活。
安然畢業於國內一所知名的大學,大學畢業後跟隨畢業生招聘大軍孤身一人來到了北京,成為了北京這個大都市裡新增的一名「蟻族」。她用隨身帶著的錢租了一間四人合租的學生公寓,便四處奔走各個招聘會場,為自己未來的生活尋一條出路。
大學畢業生找到工作的機會還是很渺茫的,安然投遞出去的幾十份求職簡歷石沉大海,偶爾有幾個面試電話,卻又是工作前需要交押金的。在安然四面碰壁的時候,室友介紹安然去一家超市裡做促銷員,每月工資1800元,雖然工作累些,但是畢竟生活有了保障,安然接受了這份工作。
每天晚上安然都會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租的房子睡覺,房子處在城中村,每天夜裡兩三點街上依然燈火通明,非常熱鬧。安然為了能讓自己有充足的睡眠,網上買了一副耳塞,睡覺前把耳塞戴到耳朵里,每晚也可以安靜的睡覺。安然也試過沒有戴耳塞睡覺,外面鬧市般的嘈雜讓人根本就不可能睡著。安然用第一個月的工資跟同室的姐妹們一人買了一副,在北京 這個外地人群居的城市,擁有幾個能互相幫助的姐妹,心裡是多麼的溫暖。
對於工作,安然也有一肚子的苦水。盡管安然每件事都想做到最好,但由於大學剛畢業,各方面經驗很少,工作中顯得笨手笨腳,經常受到顧客的投訴。在老闆眼裡,安然就是員工中的「差等」,平時總對安然冷眼相待。「沒辦法,現在剛畢業的大學生有幾個能符合老闆的要求的,慢慢來吧。」安然苦笑著,如果有機會安然想換一份輕松點的工作,哪怕工資少點,至少讓安然覺得有尊嚴。
有專家說,80後的尷尬在於面臨一個慾望的世界,想有卻不能擁有的窘困。當然這幾乎是每一代年輕人的共同問題,「蟻族」表現在當代,則是一個城市化進程中的過渡犧牲品。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窮困潦倒卻依然擁有激情的青春歷程,他們承擔著生活的苦與悲,在無處安放的青春歲月里堅韌頑強地成長,執著地完成自己的理想。 在一個上升體制暢通的社會里,30歲以上的人群應該大部分逐步進入到事業小有所成的「小中產」階段,甚至有些高學歷人才經過幾年的打拚能很快進入到標準的中產階級生活品質行列,這在西方國家的很多職業人群里表現的非常明顯,尤其是醫生或者律師行業。但在中國來看,年輕人大學畢業通過五六年的打拚能達到相對寬松和平順的工作境遇和生活品質的人數並不是很多,當然富二代和靠「拼爹」達到此人生境界的不在討論范疇。紅遍大江南北的草根明星旭日陽剛的成名作《春天裡》,讓很多在外漂泊的人們聽了「與我心有戚戚焉」,甚至是淚流滿面,因為這首歌分明是一個多年不得志卻無顏面回故鄉的遊子內心最酸楚的聲音,請讓筆者完整摘錄一段於此,重溫那最真實卻也最心痛的內心訴說:「凝視著此刻爛漫的春天,依然像那時溫暖的模樣。我剪去長發留起了胡須,曾經的苦痛都隨風而去。可我感覺卻是那麼悲傷,歲月留給我更深的迷惘。在這陽光明媚的春天裡,我的眼淚忍不住的流淌。也許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把我留在在那時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離去,請把我埋在在這春天裡……」
螞蟻「高智、弱小、群居」的形象,被賦予到大學生群落,是件很悲哀的現象。畢竟,螞蟻的弱小與大學生在社會中的定位是不能契合的。然而,社會的就業難題,教育的停滯和困境,使他們的生活狀態一如螞蟻般渺小和艱辛。貧富差距問題正在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突出問題,危及人類生存。在這些不平等中,發展公平問題尤為突出。眼下,「階層固化」所導致的嚴峻社會現實已經擺在我們面前,「蟻族」階層日漸擴大,再也不可漠視。不管我們是否願意承認,社會分層是一種客觀的社會現象。由於信息的不完善和改革參與主體的利益沖突,一個人生存越來越需要資源,沒有家庭背景和社會資源的人,改變自己的命運越來越難。農民通行的認識是,讀書就像賭博,押寶押對了是幸運,押錯了就意味著血本無歸,可能要背上一輩子的債務。
很多的年輕人認為大城市可提供更好發展空間的大學畢業生,選擇留在大城市奮斗,卻成為繼農民、農民工、下崗職工之後的第四大弱勢群體,這曾讓公眾大感悲哀。而「蟻族」發展現狀的最新結論,更讓人生出悲涼、絕望之感: 「30歲以上的『蟻族』比例增加」,表明更多80後大學畢業生雖然年齡增長了,但並未沖出「蟻穴」,生存狀態沒有改善;意味著這群出身底層又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在大城市上升通道狹窄,改變自身命運艱難。
現實的輿論密集關注「逃回北上廣」現象:因不堪北上廣等一線大城市房價、物價及工作壓力,眾多年輕人(也包括「蟻族」)一年前紛紛「逃離北上廣」,回到二三線城市就業,但他們又選擇「逃回北上廣」。其原因主要是不滿地方講人情拼關系、拼爹習以為常等。也就是說,這些年輕人在對比中發現,雖然二三線城市生活成本和工作壓力較小,但拼關系、拼爹的氛圍較一線大城市重,底層青年的上升通道比一線大城市更窄。
而其中一些人情願回北上廣當「蟻族」也不願留在小地方過安逸輕松的日子,更是折射底層青年對地方上升通道逼仄的深深失望。但高不成低不就,底層青年的青春和未來,將在哪裡安放?曾有調查表明,社會上升通道變窄,城鄉底層群體的子女通過教育、就業等渠道進入更高層次的難度越來越大,貧窮正發生代際轉移;而那些擁有更多經濟資源、權力資源家庭的子弟,更易獲得較高社會地位和工作收入,富裕也在發生代際轉移。窮者恆窮、富者恆富,由此引發社會階層板結和社會穩定之憂。
青知「蟻族」總人數分布區域也不很廣泛(主要集中在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地區),這個群體上升通道逼仄,後果雖不及階層板結之憂那樣嚴重,但穩定之憂仍不可忽視。 「80後」的層次分化—「XX二代」標簽與階層固化
「80後」不會像一些人所想的那樣「立」不起來,他們一定會挑起建設國家的重任。現在看來,他們承擔了許多本不該由這個年紀的人承擔的東西。同時,在「80後」這一代人身上,也體現了很多迷茫、彷徨和無奈,體現了傳統和現代的沖突。
成功之路,往往不在於你自身能力的強弱,而在於你是否擁有一個「好爸爸」——「利用自己經濟和政治優勢,為後代鋪設了一個無遠弗屆的關系網路,讓這些錦衣玉食的年輕人在社會資源分配過程中占盡先機;而沒有權貴後台和財富背景的「窮二代」們,在起跑時就已經被甩在後面,無論是教育、就業還是社會交往都屢屢遭遇身份壁壘。 如何才能通過制度安排,縮小不同階層之間的差距,從而彌合分歧,化解矛盾,控制沖突,降低風險?
「富二代」、「官二代」與「貧二代」、「農二代」等熱詞躥紅網路。從被指「欺實馬」的杭州飆車撞人案,到喊出「我爸是李剛」的河北大學撞人案,從一些地方公務員招考為幹部子弟「量身定做」,到大學生舉報「官二代」被寧夏吳忠警方跨省拘捕一個個公共事件不斷刺激著社會各界的神經,將「官」與「民」、「富」與「窮」、「強」與「弱」的社會斷裂與對立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這些事件中,當事人的「身份標簽」成了不少民眾價值判斷的主要依據,事實真相以及對錯反而成了次要問題。這種看似非理性的社會心理背後,其實是民眾對於階層固化與權力世襲的焦慮與憤恨,尤其是對社會底層人群向上流動日趨困難,而特權階層權力代際傳遞不斷增強的情緒宣洩。改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新背景、新課題。
「拼搏不如拼爹」?
合理、充分的階層流動是社會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源泉,只有實現社會的良性流動,社會才能在飛速前進中保持穩定與平衡。1978年中國吹響的改革開放號角中,社會層面的最強音就是打破了「出身論」與「血統論」對人的桎梏。恢復高考,讓無數青年有了改變命運的平等機會,實現了正常的社會流動。正是充分的階層流動,為30多年的改革開放提供了持續動力和人才支撐。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中國經濟轉軌與社會轉型的步伐明顯加快,社會階層的分化成為必然趨勢。中國社科院2001年發布的《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將中國社會劃分為十大階層雖然引發爭議,但是每個社會實際上都存在一個地位較低的社會群體。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我國有沒有一個底層群體存在,而在於處在社會底層的人群日趨定型,缺乏改變自己命運的渠道和機會,難以實現公正、合理、開放的向「上」流動。讓人擔心的是,這種局面沒有因為經濟的發展而緩解,反而有惡化的趨勢。
從教育層面看,教育和因教育而獲得的技能,是現代社會主導社會流動的最重要的機制。過去,平民或農家子弟改變命運的主要路徑是:家庭貧困——發奮讀書——考上大學——順利工作——改變家境。但這一傳統的底層向上流動模式出了問題,教育產業化帶來的教育費用攀升成為「新三座大山」之一。
僅在西部一些城市,2010年就讀優質公立幼兒園的費用都已逼近重點中學,讀大學本科普通專業僅4年的學費就達2萬元左右,如果是藝術類專業四年的學費高達6萬元。按現價計算,要讓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支出在20萬元以上。應對這樣的「高消費」,工薪階層父母都壓力很大,社會底層人群更是難以承受。近幾年,本刊記者每次到下崗職工、無業居民等城市困難群體聚集區走訪,大家抱怨最多的除「腐敗和社會不公」外,就是「子女教育費用高,無力承擔」。

B. 我們是租蝸居的北京蟻族,月收兩千和三千。是繼續留北京受苦,還是離京去老家城市我非常想離開,他不肯

兩個人加起來一個月五千 夠干什麼? 如果長期留在北京 必須要買房!你跟你老公說留在北京就必須買房 北京六環的房子都都一萬六七了 你們買的起嗎 ? 你們要攢到什麼時候能付個首付?我估計夠首付錢了 估計快要孩子了 孩子上學問題更大,小學學費就得上萬高考還要回老家考!何必呢?如果是想在北京掙錢掙完錢回老家 就憑兩個人加起來的工資5000元肯定不行的,錢沒掙到。時間也浪費了好幾年。在回老家又要從頭開始 還不如現在回老家從頭開始。畢竟那裡有親人 沒有負擔 壓力也沒這么大 誰都想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可是社會是現實的 你畢竟生活在現實的社會所以你要敢於承認 你還有家 有妻子 將來還會有孩子 不要等到後悔的時候才後悔 好好考慮吧 你跟你老公號好談談 把利於弊分析清楚 我相信他會明白的

C. 人們把那些大學畢業後選擇留在大城市工作的低收入群體稱做「蟻族」。他們和螞蟻有許多相似的特點:高智、

(1)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實現人生價值有多種途徑,無論是在城市還是鄉村,只有通過勞動為社會作貢獻,才能實現自身價值。
(2)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蟻族」、「鼠族」只有把個人的理想和社會需要相結合,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
(3)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全面提高個人素質。「蟻族」、「鼠族」群體只有在正確價值觀的指導下,頑強拼搏、自強不息,才能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

D. 蟻族現象的介紹

「蟻族」指的是那些聚居於城中村,收入不高、工作不穩定的 「高校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據統計,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萬「蟻族」,而在全國這一群體擁有上百萬規模和數量。 有社會學者曾和「蟻族」一起吃年夜飯,當大家包完餃子、做好菜,天色暗下來,世界變得寧靜的時候,突然所有男孩女孩都哭了起來。這種況味讓人百感交集,對這群懷揣理想、面對現實的「螞蟻」,既為之心酸,也心生敬意。

E. 什麼是「蟻族」「蝸居」指什麼

蟻族就是北京這種大城市裡,無數低收入的青年,有的學歷高有的學歷低,但收入都很低。他們在租住著最便宜的房間,甚至是床位,為的只是能得到一份微薄收入的工作 蝸居就是房奴,蝸牛的殼就是它的家,一生背著。房奴的房也是他們的殼,也要一生背著。我想那些房奴聽到周傑倫的蝸牛,一定會相當有感觸

F. 「蟻族」是哪國民族

蟻族」,並不是一種昆蟲族群,而是「80後」一個鮮為人知的龐大群體——「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指的是畢業後無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鄉結合部的大學生。「蟻族」,是對「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的典型概括。他們是有如螞蟻般的「弱小強者」,他們是鮮為人知的龐大群體。同名圖書《蟻族》就是描述這一群體的讀物。

G. 什麼是北京「蟻族」

那就是畢業後因為各種原因聚居於城市的大學生。這些年輕人收入不高,承擔的社會風險可不低。他們大多出身農村、無城市戶口、無固定單位、無固定工資、無三險一金,基本上城裡人能享有的福利他們都沒有,社會學家把他們統稱為「高校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有人乾脆把它簡化為一個更好記的詞「蟻族」。

H. 電視劇蟻族的奮斗觀後感

《蟻族的奮斗》觀後感

最近一部名《蟻族的奮斗》的電視劇走進了我的視線,看完此劇,給我的感覺就是一是真實的地點,虛構的人物,二是生存的艱難和現實的無奈。

真實的地點是北京的唐家嶺,這個承載著無數蟻族夢想的地點,一個聚居地每天演著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運。人生與命運錯著,人與命運展開了一種無形的較量。

蟻族的奮斗里的主人公虎一帆,趙榮生,楚楚,張曉燕是蟻族中的代表,映出蟻族生存的艱難和現實的無奈。這片子一開始就是忙著班的場景,擠公的場景,幾十個人擠一輛公,人擠人,空渾濁不堪。幾個人擠在一間狹小的房間里,生活的艱難卻沒有讓他們退縮。

真正能看懂這部片子,都會流淚,只是這淚不僅僅是為了這種凄美的結局而流淚,更多的是映照到自身的無奈和悲涼,每一個生活在北京的底層們,得到的凄總是多於美。

片子中最閃耀的寶石便是楚楚了,她美麗動人,又善解人意,心地善良又純真浪漫,為了愛情可以背負到極致,為了理想又可以腳踏實地到極致,她是我們所有90後夢想中的媳婦。但,這樣的女孩僅僅只能是出現並存活於電視中,並在片尾凄美的離開。現實的社會和環境,不允許出現這樣的女孩,也不會給這樣的善良和美好以任何的生存空間,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在這個讓人無奈而又無助的社會,在生存的壓力和社會現實之前,一切都是脆弱不堪的。所以,楚楚是必須得離開的,在電視中,她的離開源於病情,而在現實中,她產生於那些千千萬萬蟻族美好的願望,離開於這個吃掉美好和善良的社會,她的離開,一如社會下滑的道德和生存環境的下滑,那些美好,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不過還是要感謝這個片子,因為它真真正正的展示了這些底層微不足道的蟻族們的還算較為真實的生活,只是北京這個城市,它需要的是,蟻族的付出和勞動,需要的是他們的智慧和汗水,卻不需要也不希望他們立足和留下生活,這才是真正的現實吧。

螞蟻能撂倒大象嗎,只見到被踩死的一地螞蟻,又有幾只大象被撂倒,即便大象因為種種願意躺下了,還還有豺狼虎豹等著呢,又怎能輪到我們這些小小的螞蟻去吃肉呢。

《蟻族的奮斗》觀後感

剛在5個小時前看完了蟻族的奮斗,久久的心平靜不下來,以至於我走到哪,都會高調的問:蟻族的奮斗,看了嗎?非常好的一部電視劇,很感動。早在沒有看到大結局的時候就想著自己一定要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現在我才安靜的坐下來,回味起來。

從大哥虎一帆說起吧,一個大學高材生的他為了維持她媽媽認為只有高中學歷,農村戶口,沒有氣質教養和拖拉他後腿女友的7年的戀情,為了安慰他女友的自尊,瞞著家人說已經分手,卻對女朋友說家裡同意,倆人一起住在男女單身宿舍中,為了他們共同的夢想,一起奮斗著,為了在北京買房,為了讓女朋友的家人都到北京來。

趙榮生,農大畢業的大學生,想在北京這個偌大的城市中有自己的一番事業。幾經波折,幾度失業,也毅然的走了過來,更是得到上天的憐愛,在沒有事業的`時候有了一個天使,宋楚楚,那個只為別人著想,被他稱為有道德潔癖的女孩,在背後默默的支持著他,即使他曾急功近利的背上聯名詐保的罪名,被關進監獄時,她還是沒有放棄自己一直堅持的,四處借錢求人去救他。這份執著,不得不叫人揮然淚下。

河南的打工仔馮大寶,沒有文化,不會普通話,隻身來到北京打拚,為了自己的兄弟,只有800每月的工資,就敢張口借10萬,寧願還上十年,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停的換工作,他那種豁達的樂觀心情,試問現在誰有?他為了自己心裡所喜歡女孩,放棄高的待遇,一直追隨,最後陳成就了做明星的夢想。

再看為了理想遍體鱗傷的張曉燕,一路摸爬滾打到了總經理,可是眼看著她為了錢為了勢力(實際上為了生存)嫌棄一帆沒有工作,養不起她,養不起她的家,沒有勇氣要孩子,以為自己有了一切可以承擔起她在農村的媽媽姐姐們的時候,她變得一無所有,她沒了所謂的職位,沒了所謂的給家人安頓的飯館。被同事罵,朋友不理解的時候一帆卻一直都在。

蟻族就是一群像螞蟻一樣的人在這個城市拚命的工作,尋求自己的夢想,找到自己的方向,一份安定的生活和一個舒適的家就夠了。然而,在夢想想要抵達的時候,總有人把你剔出這個城市,總有人嫌你是多餘的成分。要麼有卑鄙的小人,要麼有高價的房屋,要麼有生活的艱難,要麼有愛情的坎坷,要麼有工作的壓力,要麼有家庭的變故。一切就像是定數,在你的生活中揮之不去,我們什麼辦法也沒有。

為了使父母安心,我們需要欺騙,過年的時候,買不起吃的,只能買了各式各樣的泡麵,於是告訴家裡我們吃了:海鮮、蝦、牛肉、等等。我們只是個維修師,卻說是個工程師,我們是個銷售,卻說是個經理。誰還能沒個虛榮的心理。我們的確是為了錢,可是我們更多地忘記了自己的理想是什麼。

錢、一個好傷理想的東西。

I. 北京蟻族的內容簡介

個人背景
「巫解」是北京一所二流大學的大學生,畢業後選擇留京。由於專業冷僻,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於是經常處於失業的窘況之中。由於生活的壓力,巫解的第一任女友白藝與他分手。後來,他又遇到了活潑可愛的李樂樂,兩人相愛,同樣由於對巫解的失望,李樂樂也跟他分手。後來,一直寫小說的巫解終於得到一個好機會,一舉成名。
社會背景
與巫解一起留京的還有他在大學詩社中結交的幾個鐵哥們——崔哲、大馬、老驢。他們跟巫解一塊住在北京的一處城鄉結合部。他們原本對生活充滿希望,想靠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處境,如考研、考公務員等等,但命運跟他們一次次地開玩笑,終讓他們墜入無言的結局。
成功原因
本書取材社會熱點,以作者自身經歷為藍本,詼諧而輕松的展示了「蟻族」們痛並快樂著的「胸悶」生活,極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同屬「蟻族」,每位讀者都能輕易的在書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書里那些深入他們內心的文字,必將感動整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