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學寫字閱讀頂瓜瓜是什麼意思
我學寫字閱讀頂瓜瓜是表示學習和閱讀能力你很強、很聰明,是對人的一種誇獎和贊美。
一般來說,在生活中如果一個人說你頂呱呱,就是一種對你能力的肯定,或者是對你這個人的一種認可。這個詞是一個褒義詞,常用來贊美別人。
Ⅱ 頂瓜瓜跟頂呱呱有什麼區別意思一樣嗎
頂瓜瓜是錯誤的。
頂呱呱
讀音:[ dǐng guā guā ]
釋義:狀態詞,形容最好。
引證:錢鍾書 《圍城》:「跑堂不知道什麼牌子,反正又甜又香的頂呱呱貨色,一紙包沖一懷。」
漢字筆畫:
(2)北京話頂瓜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近義詞:頂刮刮、呱呱叫
一、頂刮刮
讀音:[ dǐng guā guā ]
釋義:狀態好。
引證:端木蕻良 《火腿》:「雲腿不算腿,你看它那頂呱的什麼雲南宣威浦 ……簡直是一罐臭牛油。」
二、呱呱叫
讀音:[ guā guā jiào ]
釋義:狀態詞,形容極好。
引證:劉心武 《我愛每一片紅葉》:「魏錦星任教二十年,數學教得呱呱叫。」
Ⅲ 有關相聲的術語
1.「撲盲子」——就是沒准詞兒,表演起來有很大的隨意性.馬三爺曾經說:"撲盲子"是一種手法,讓人聽著東一頭,西一頭,自個兒也不知道要說什麼,好像是沒准詞兒,其實那都是演員表演出來的,不過得讓人家看不出破綻罷了.
2.「吊坎兒」——又叫春點,其實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術語,吊坎兒就是那些過去吃江湖飯的人的一種術語.這種術語兩個目的:一個方便,另外一個是保密.干嗎要保密?比如說有兩位相聲演員,要跟一個老闆去講價錢,又不能明著說,兩個人用幾句吊坎兒,說幾句春點,自己明白了,那個老闆沒聽明白.三言五語呢,把這個價錢就談成了. 吊坎兒非常簡練,那麼春點當中總共的詞彙也就兩百多個,這兩百多個可以說是把吃喝拉撒睡所有的全都包括了.比如說在生活中的語言很豐富,說吃飯不好呢叫"差勁",人長得不好看叫"醜陋",產品質量不好叫"不咋地".那麼用春點來說的話,總共兩個字就全包括了,叫"念嘬".這詞兒有點兒怪怪的,不過挺好記的,好記也不能用,當著相聲演員你要說誰念嘬的話,人家肯定跟你急了。
3.「空碼兒」——指沒有師承的相聲演員或者外行。
4.「皮兒薄」——老舍曾經說:"說相聲第一要沉得住氣,放出一副冷麵孔,永遠不許笑,而且要控制住觀眾的注意力,用干凈利落的口齒,在說到緊要處,使出全副氣力,斬釘截鐵一般迸出一句俏皮話,則全場必定爆出一片彩聲,鬨堂大笑,用句術語來說,這叫做'皮兒薄',言其一戳即破."
5.「擺知」——指拜師收徒儀式。
6.「一頭沉」——甲台詞較多,以甲的敘述,介紹,評論,講解,摹擬為主.乙聽見敘述的同時,有時與甲議論發表看法,有時提出問題請甲解釋,更多的是為甲的論點作補充.通過乙嚴絲合縫的襯托,點出問題,加深矛盾,揭示主題,抖響"包袱"。
7.「刨底」——意思就是把懸念或是包袱等注入作者強大智慧含量的東西提前告訴觀眾或者聽眾,從而大大削弱的作品的感染力或是搞笑效果。
8.「貫口」——就是麻利的,有節奏的語言進行表演.經典段子很多,如《報菜名》,《地理圖》,《八扇屏》,《開粥場》等.
9.「柳活兒」——分歌柳兒和戲柳兒,簡單說就是學唱。
10.「怯口活兒」——又作「切口」。傳統相聲以北京話為語言核心,運用其他方言,即"怯口".相聲的"怯口活兒",是找尋不同方言之間因誤說,誤聽而製造的誤解,從中調笑,或可從諷刺里反省。 「先掛」——與「抓哏」同。即相聲演出時,演員往往現場抓取可笑的插話題材,在節目中穿插進去,用以引起觀眾發笑。 並能很好地結合節目內容,以取得良好結果。
11.「墊話」——相聲演員登場表演正式節目前的開場白,有時也是一個小節目,吸引觀眾注意或點明正式節目的內容。
12.「入活」——相聲演出時,用以將墊話引入正題的一段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13.「硬入活」——說相聲,一上場,開口就點題,稱之為「硬入活」。
14.「開門柳」——即「墊話」,舊時也起著招攬觀眾作用。
15.「葷口」——陳舊卑*庸俗的語言。
16.「發托賣像」——雙簧術語。背後的說唱,前臉的學其動作口型。
17.「正唱」和「歪唱」——相聲中柳活(學唱)的兩種形式。「歪唱」是依靠曲解諧音產生包袱,「正唱」則靠學得逼真,唱的很象而產生「正尖」。
18.「倒口」——相聲術語,是指相聲里模擬方言,也稱「怯口」。
19.「撂地」——解放前表演相聲時,設在廟會、集市、街頭空地上的演出場所。演員在平地上演出,另有人向觀眾租賃桌、凳,供觀眾坐席。撂地」賣藝按場地分可以分為三等:上等的設有遮涼布棚和板凳;中等的只有一圈板凳;下等的什麼設施都沒有。又稱:「明地兒」。
20.「畫鍋」——舊時北方有些撂地演出的相聲演員,先以白砂土在地上劃圈、寫字,以吸引觀眾,稱為「畫鍋」。意為畫一個飯鍋,使演出有收入,得以糊口。
21.「打哏」——為舊相聲中的特有名詞,即逗哏用扇子打捧哏的光頭,以博得觀眾一笑。
22.「鋪網」—— 即後來發展的「墊話」。
23.「唱哏」——即」柳活」。
24.「臟哏」——即「葷口」。舊相聲中陳舊卑*庸俗的語言。
25.「相聲雙簧」——相聲雙簧是雙簧的標准形式,雙簧附屬於相聲,正式的雙簧都是由相聲演員演出,故在雙簧之前加上相聲二字。後背不論蹲著坐著,都是相聲雙簧。相聲來源於八角鼓的逗哏,八角鼓演員過去都是自彈自唱。彈弦必須坐著,蹲著沒法彈。因此,兩把椅子,後背坐著的雙簧應是雙簧的原始形式。後來形式曲種獨立,後背大都不能彈弦了,所以改為蹲著,隱蔽遮臉。
26.「曲藝雙簧」——所謂曲藝雙簧,其本身是曲藝相聲,其表演則是雙簧。電視播放導航《曲苑雜談》中有電視相聲,這是將對口相聲的老唱片、錄音配像。相聲中提到的人物,由多人扮演,按電視劇場景拍攝,將相聲中所學的語言對口型,合成電視片。聽聲是相聲,看像是故事劇,實際是雙簧。這種雙簧後背錄音中是二人,前臉化妝扮演很多人。電視相聲就是曲藝雙簧,因為它在曲藝范疇之內,其扮演超過了相聲雙簧,其相聲台詞又不夠戲劇雙簧的條件,只能叫曲藝雙簧。這種雙簧,遠有常寶 (小蘑菇)、常連安的《相面》,近有侯寶林的《三棒鼓》、《空城計》等,再近的有馬志明的《夜來麻將聲》、《糾紛》等。侯寶林的《空城計》正好與雙簧創始人黃輔臣相反,是他兒子侯躍文前臉配像。
27.「檔」——有一些名氣的相聲演員組合搭檔,用相聲界的行話說,叫做幾個「檔」,如張壽臣一檔,常寶堃一檔,戴少甫就一檔,侯寶林一檔,我馬三立也算是一檔。
「挑籠子」——與唱戲的角兒的「跟包」有些相象,但又不完全一樣。「跟包」背著角兒的行頭靴包,拿著包頭用具的提盒子、飲場的壺碗等等,是專門侍候角兒的,後台扮戲,台上飲場,都是「跟包」的活。「挑籠子」的雖然也提一個提盒,裡面放上說相聲的道具摺扇、手絹,唱太平歌詞的竹板,還有拍案的醒木,也有喝水的壺碗等等,但是無須侍候扮裝及飲場。「挑籠子」的既要干演出的一切雜活,如打掃場地、擺凳子、打水、斂錢等,還要為師父「使活」,或捧或逗,或在師父說累了的時侯「墊場」,說個笑話,來個單口,或者唱段太平歌詞。
28.「刨著使」——意思是預先把事物的矛盾完全揭穿,觀眾能夠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看著矛盾的發展和沖突,在敘述中反復地把矛盾渲染得更鮮明,而達到進一步展示矛盾的作用。
29.「群口相聲」 ——三人或三人以上演出的相聲,過去只叫「三人活」。「群口相聲」、「多人相聲」都是解放後出現的名稱。從前有這樣的說法:「一個人為說,二人為逗,仨人為湊,四人為哄,五個人就亂了。」
30.「泥(ni四音)縫兒」—— 群口相聲中的捧哏者,站位多名逗哏演員的中間。「泥(ni)縫兒」,取其填補磚牆縫隙之意 ,顧名思義,來往於甲乙之間,起著連接作用。
31.「掌旋」——舊時相聲場子掌權的那種人叫「掌旋」,這是行話。跑江湖的人到處轉,叫做「旋」,北京話音念做「學」。
32.「摳溜」——即數來寶。
33.「酥年兒」——相聲說的乏味,把聽眾說走了。
34.「念年兒」——指沒有聽眾或者很少。
35.「火年兒」——指聽眾很多。
36.「門長」——相聲界里每一輩的大師兄叫「門長」。
37.「活」——段子
38.一塊"活"——一個段子
39."使活兒的"——相聲行話,即逗哏者.
40."量活兒的"——相聲行話,即捧哏者.
41."子母哏"——捧逗二人便成了等重關系.
42."包袱"——笑料
43.「下掛」——重新整理
44.「皮厚」——不容易懂
45.「皮薄」——容易懂
46.「碼前」——快一點
47.「碼後」——慢一點
48.「格念」——別說了
49.「杵頭」——錢
50.「拋杵」——給錢
51.「杵門子」——要錢
52.「對托」——正合適
53.「黃調」——不搭調
54.「念嘬」——不好
55.「使相」——面部表情
56.「夯頭」——嗓子
57.「圓粘」——招徠觀眾
58."包袱"點——愛笑的觀眾
59.「泥啦」——效果不好
60.「出蠱」——發生問題
61.「抽簽」——少數觀眾退場
62.「開閘」——大批觀眾退場
63.「攢兒亮」——心裡明白
64.「對兒春」——對口相聲
65.「單春」——單口相聲
66.「海」——大,多
67.「蹶」——小,少
68.「硬買賣」——掙錢多
69.「冊子」——台詞本子
70.「醒攢兒」——覺悟了
71.「稀溜綱」——逗趣的話
72.「疃春」——相聲
73.「咧瓢」——笑啦
74.「瘟」——平淡,效果不好
75.「起堂」——觀眾走了
76.「盤兒尖」——面孔漂亮
77.「撇蘇兒」——哭
78.「瓤」——餓
79.「念啃」——沒吃飯
Ⅳ 頂瓜瓜還是頂呱呱
正確寫法:頂呱呱
讀音:dǐng guā guā
意思:狀態詞。形容最好。
舉例:我的爸爸個子不高,有一雙又粗又大的手,我的弟弟潘鶴尤經常用他的雙手來盪鞦韆,他有一個大大的肚皮,像只青蛙,講起話來頂呱呱,正好配他的大嘴巴,有趣極了。
近義詞
頂刮刮
讀音:dǐng guā guā
意思:方言。形容頂好,最好。
引證:鄒韜奮《萍蹤寄語》四四:「華僑的職業總不外乎洗衣服、燒小菜等事……華僑中開菜館的已算是頂括括的闊人了!」
舉例:司令員頂刮刮,我們跟著他打了大半輩子仗,他分析判斷敵情極准,可以說是百發百中。
Ⅳ 頂瓜瓜還是頂呱呱 頂呱呱詞語出處介紹
1、頂瓜瓜是錯誤的,正確的是頂呱呱,讀音為[ dǐng guā guā ]
2、頂呱呱的意思是:狀態詞,形容最好。
3、出處:
(1)錢鍾書 《圍城》:「跑堂不知道什麼牌子,反正又甜又香的頂呱呱貨色,一紙包沖一懷。」
(2)鄒韜奮《萍蹤寄語》四四:「華僑的職業總不外乎洗衣服、燒小菜等事,華僑中開菜館的已算是頂呱呱的闊人了!」
Ⅵ 頂瓜瓜還是頂呱呱
頂呱呱。讀音:dǐngguāguā,形容頂好。也作頂刮刮。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五回:「這瓶葯水,頂刮刮羅!頂刮刮羅!」
頂呱呱。讀音:dǐngguāguā,形容頂好。也作頂刮刮。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五回:「這瓶葯水,頂刮刮羅!頂刮刮羅!」
Ⅶ 誇人頂瓜瓜,瓜是誰
頂呱呱是一個詞,意思就是很棒的意思,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Ⅷ 郭德綱師爺趙佩茹在相聲界聲望如何馬三立為何會和他搭檔說相聲
趙佩茹老先生師承焦壽海,在相聲的輩分「德,壽,寶,文」裡面,他應該算是「寶」字科的,而且他也是焦壽海先生的入世弟子,也是大弟子。在相聲界是第六代傳人,和侯寶林,馬志明是同一輩相聲藝術家。
趙佩茹先生在相聲界的聲望
趙佩茹先生在剛剛步入相聲這個行業之時,由於是焦壽海先生的入世大弟子,深得他的真傳。在相聲表演形式上功底深厚、活路寬闊,用字准確,細致入微而聞名於相聲界,因此,他倍受同行們的崇敬。最關鍵的一點,在那個時代,捧哏,逗哏沒有現在區分的這么清楚,只要是一個相聲演員,在這兩方面都必須做到游刃有餘。趙佩茹老先生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他在捧逗上面,都發揮的特別出色。
早年期間,他和常寶堃互相搭檔,而且主要以捧為主,兩個人在一起表演了大概有14年的時間,再一次慰問朝鮮演出中,常寶堃不幸離世,趙佩茹先生也受傷。
離開了常寶堃先生以後,他換了好幾個搭檔,先後和李壽增和馬三立表演了很多的經典相聲作品,直到1973年與世長絕。
趙佩茹先生一生一共收了33個徒弟,其中就有現在最火的相聲演員郭德綱的師傅侯耀文先生。
趙佩茹先生和馬三立合作的契機
趙佩茹先生的老搭檔常寶堃去世以後,他這位被稱為「亘古一捧」的寶藏相聲藝術家一時間沒有合適的搭檔,自己做過單口,也和李壽增搭檔過,效果都一般。
而馬三立也先後和楊少華等人搭檔,因為他的馬氏相聲一頭沉的表演方式,為他捧哏的幾位相聲藝術家都顯得話特別少,包袱不夠響。直到後面遇到趙佩茹以後,兩個人配合的很默契,而且在捧逗之間,他們的語言接洽能力也是相得益彰。也為以後創作出很多優秀作品奠定了基礎。
趙佩茹先生是相聲寶字輩的大門長,在相聲圈的聲望當然不小。在馬三立所有的搭檔里,論業務,沒人比得上趙佩茹。用馬志明的話說:「當代中國說相聲的捧哏,超過趙佩如的...甭說超過,接近他的可以說是沒有。」
對於普通相聲聽戶,趙佩茹先生的聲望屬於第二梯隊,當然,第一梯隊也就是張壽臣、常寶堃、侯寶林、馬三立、劉寶瑞五人而已。
從解放前袁文會對他的態度,也能看出趙佩茹先生的地位。
當時燕樂和慶雲打對壘,燕樂年終演員有雙薪,袁文會掌控的慶雲約的是一、二流的曲藝名角,如小彩舞的京韻大鼓,陳士和的評書,趙小福的時調,金萬昌的梅花大鼓,郭榮山、韓永先的拆唱八角鼓,於德海、馮書田的中國戲法,佫樹旺的壇子,譚俊川的翔翎技藝(踢毽),吉平三、荷花女父女倆的太平歌詞,常樹田的單弦,張壽臣、侯一塵的相聲,另外又找來幾個漂亮的女演員清唱二黃。陣容強大,一時無兩。大軸主角小彩舞原己在小梨園挑大軸,憑著袁文會的勢力,小梨園允借兩個月。
其中常寶堃和趙佩茹的相聲也是頂樑柱,有一次常趙二人談閑話,就說咱們這么賣力,票房這么好,也混不上雙薪。誰知被袁文會知道了,馬上派人把趙佩茹打了一頓,殺雞儆猴,好在沒打常寶堃。
可見在袁文會心中,趙佩茹先生比常寶堃先生差一點點,但又比其他藝人高。
後來袁文會又成立了兄弟劇團,以常寶堃和趙佩如為主角。從此,他們倆平時受壓迫還不提,有一次因為上座不好,袁文會的狗腿子就要把常寶堃和趙佩茹給廢了,結果兄弟劇團全班人馬都到袁文會家去跪地哀求,向袁賠禮,才算罷休。
舊 社會 藝人的地位低下,很多時候被人欺負,從被欺負的情況也能看出地位聲望。(兄弟曲藝劇團的反串戲及彩扮相聲劇,一直演到解放後的一九五零年,最後的一出戲是《槍斃袁文會》。這出戲是對壓迫藝人的惡魔的控訴,也是對舊 社會 的控訴,對袁文會其人其事,其罪孽,大家都非常熟悉,而且又都身受其害,所以演得很成功。趙佩茹的袁文會,如實塑造了一個萬人唾棄的惡霸形象。)
而馬三立和趙佩茹作為搭檔,可謂天造地設。
趙佩茹先生和馬三立合作的契機
趙佩茹先生的老搭檔常寶堃去世以後,他這位被稱為「亘古一捧」的寶藏相聲藝術家一時間沒有合適的搭檔,自己做過單口,也和李壽增搭檔過,效果都一般。
而馬三立也先後和楊少華等人搭檔,因為他的馬氏相聲一頭沉的表演方式,為他捧哏的幾位相聲藝術家都顯得話特別少,包袱不夠響。直到後面遇到趙佩茹以後,兩個人配合的很默契,而且在捧逗之間,他們的語言接洽能力也是相得益彰。也為以後創作出很多優秀作品奠定了基礎。
1973年趙佩茹因病去世,馬三立聞訊痛哭失聲,這也是馬三爺一生中為數不多的幾次落淚。
據說馬三爺去火葬場送趙佩茹先生時,看到趙先生的遺體,說了一句:佩茹啊佩茹啊,說了一輩子相聲沒「頂瓜」,今天怎麼「頂瓜」了呢。
「頂瓜」的意思是緊張,出汗,原來趙先生的遺體從冰櫃里推出來,遇到空氣後臉上有了水珠,所以馬三立大師有此一說,在場的人聽了,著實心酸。
趙佩茹是有名的相聲演員,沒有什麼負面新聞,馬三立之所以會和他搭檔說相聲,是因為趙佩茹原來的搭檔去世了。
趙佩茹因功底深厚聞名於相聲界,還有很多知名徒弟
趙佩茹(1914~1973),自幼隨戲法藝人趙希賢學藝,後拜相聲大家焦壽海為師,專門學習相聲。
趙佩茹是「寶」字輩藝人,在相聲界的輩分相當高。他還是同代藝人當中最早拜師的,因為是入室弟子,得到師父的真傳,基本功扎實,又能靈活應用,而在相聲界有很高的名望,倍受同行們的尊敬。
上世紀30年代前期,著名相聲演員李增壽曾經給趙佩茹捧哏。二人搭檔,在京津兩地的劇場及電視台演出,很快便名聲鵲起。
1937年開始,趙佩茹與常寶堃合作,互為捧逗,趙佩茹以捧為主。二人的合作就是相得益彰,深受歡迎。
解放以後,趙佩茹積極創作新的相聲段子,如《新燈謎》等等。
趙佩茹台風穩健,人物活靈活現,語言節奏鮮明,包袱又響又脆。無論是捧哏、逗哏,還是單口、群口、對口相聲,都能輕松駕馭,讓傳統相聲充滿魅力。
不僅如此,趙佩茹還廣收徒弟,桃李滿天下。其中,很多徒弟都是相聲界響當當的人物,共有33名,李伯祥、高英培、常貴田、侯耀文等等,趙佩茹還是郭德綱的師爺。
趙佩茹的搭檔不幸去世,才和馬三立說相聲
趙佩茹與常寶堃搭檔挺好的,但在1952年4月,二人赴朝慰問志願軍時,常寶堃光榮犧牲,趙佩茹也不幸負傷。
1952年至1954年,趙佩茹改成單口相聲和評書,偶爾也說對口相聲,是常連安給他捧哏。
1954年,趙佩茹與李增壽開始搭檔說相聲。
1962年至1966年,趙佩茹與馬三立結識,開始搭檔說相聲,趙佩茹主攻捧哏,留下很多珍貴的資料,《三字經》、《學外語》、《賣掛票》、《對對子》、《扒馬褂》等。
趙佩茹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相聲演員,跟誰搭檔說相聲都挺好。
1973年,趙佩茹生病住院,侯寶林經常來看他,並且答應等他病好以後就接他去北京,為侯寶林捧哏。沒想到,那一年趙佩茹就去世了,享年59歲。
趙佩茹後半生以捧哏為主,是有名的捧哏演員,同德雲社於謙的風格差不多。所有和趙佩茹搭檔的相聲演員當中,馬三立是最有名的。可以說,馬三立後面成為相聲大師,與趙佩茹有很大關系。
馬志明對趙佩茹的捧哏有極高的評價
少馬爺馬志明對趙佩茹有極高的評價,他這樣說,「我認為趙佩茹的捧哏藝術超過了老前輩」。馬志明雖然說的不是金科玉律,但他的話是非常中肯的,他不會去刻意巴結別人。
看過趙佩茹相聲的人,拿他與當今的相聲演員對比一下就會發現,趙佩茹的捧哏水平確實是一流的,當今的相聲界沒幾個人能趕得上。
趙佩茹對相聲的貢獻是非常大的,還為相聲界培養了那麼多的優秀徒弟,比如常貴田等人,他們也都在收徒弟,繼續為相聲的傳承做貢獻。
侯寶林當年還想讓侯耀華拜趙佩茹為師,幸好沒成功,要不然侯耀華的做法會毀了趙佩茹的一世英名。
1、趙佩茹老先生是最早重視捧哏的獨立藝術價值的相聲表演藝術家。 他認為捧哏演員在台上要盯住逗哏的,隨著逗哏演員的敘述表示各種不同的感情,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有誇耀贊美的,也有冷嘲熱諷的;有的是用語言,有的是用神氣;有正面烘托,有側面渲染,有輔助明墊,有輔助暗墊,有代表觀眾提出質問的時候,也有現掛包袱增強效果的時候。
2、馬三立先生說過:「我是孫猴,佩如是如來。假如佩如逗哏我捧哏,他拿360,我拿120,不少。假如我逗哏,佩如捧哏,我拿120,他拿360,不多。我是唱戲的,佩如是鼓佬。佩如下底傳中,我才能臨門一腳。」
他們的合作,在各自藝術上都是一個飛躍,一個里程碑。馬三立發現了趙佩茹,趙佩茹發現了馬三立,他們各自又都發現了自己。在兩位大師的碰撞下,藝術之光耀眼奪目。
趙佩茹能夠走上相聲道路,也是機緣巧合的事情,因為他家不是干這個的。
趙佩茹的父親趙希賢,是挑廚供的(春典,變戲法的),按理說趙佩茹應該子承父業,將來也挑廚供。
但當時焦少海(也叫焦壽海)在京城找不到搭檔,據說是因為焦少海太矯情,喜歡把自己打扮的油頭粉面的。而當年的相聲藝人膩歪這個,覺得你一個賣藝的江湖人,留著小分頭抹一腦袋發油,很多活都使不出來。因為傳統段子的角色都是底層,流氓痞子沙雕居多,油頭粉面的塑造不了角色。
所以沒人願意跟焦少海聯穴,東安西城天橋他都去不了。而焦少海自己又不擅長單春(單口相聲),只願意使對口活,於是找到朋友趙希賢商量。趙希賢一想自己兒子學戲法要吃多少苦才能出師,還不如學一門文生意(當時相聲評書是文生意,打把勢賣藝是武生意)更好,於是就讓兒子拜焦少海為師,跟他學習相聲,也順便解決了焦少海搭檔的問題。
於是趙希賢的兒子趙佩茹就成了焦少海的弟子,藝名叫小齡童,記住前面沒有「六」啊。
另一種說法是趙佩茹壓根就是老焦家養大的孩子,沒懂事就住在焦家,給他開蒙的也是焦德海,後來才指派給兒子焦少海當徒弟的。
無論哪一種說法,當時焦少海為了把小齡童帶出來,親自給他喂活,自己那麼大一個角兒給孩子捧哏,那自然是能耐蹭蹭的漲了。而趙佩茹也是天賦異稟,畢竟有文武兩門生意的底子,無論說口還是身上,那都一等一的棒,等到他出師的時候,名氣已經遠遠超過其師父焦少海,成為獨當一面的大角兒了。
當時趙佩茹被各個茶館劇場邀約,甚至連當時非常奢侈的電台都請他去錄相聲,每天少說也有十幾塊大洋的收入。而趙佩茹紅了之後仍然孝敬焦少海,讓焦少海非常感動,拿著徒弟給他的錢去花天酒地(當時的藝人 娛樂 活動就這些),徹底忘記了自己養徒弟是為了重回舞台巔峰的目標。
於是趙佩茹就去找了小蘑菇常寶堃當搭檔,兩人確實是天作之合,一個是從小被父親量活長大的,一個是被師父從小量活長大的。天賦滿滿的同齡人一碰撞,立刻火花四濺一舉成名,當時天津五檔相聲,小蘑菇和趙佩茹幾乎壓過了張壽臣,成為天津劇場的頂流。
至於兩人跟袁文會那些恩恩怨怨,這里就不展開說了,畢竟那是特殊 歷史 下的故事。但趙佩茹確實挨過袁文會的打,而且對他的恨也更深,以至於解放後慶雲雜耍館解放後改名為共和戲院,趙佩茹扮演袁文會,因為演得太傳神,張壽臣後來看見趙佩茹都「頂瓜」(緊張害怕之意),可見趙佩茹的表演功底有多深。
趙佩茹現在也被人稱為捧哏亘古第一人,主要原因就是他兩個主要的搭檔——常寶堃和馬三立實在太有名,而他逗哏的搭檔又太一般,以至於趙佩茹捧逗雙絕的能耐都被忽略了。
實際上趙佩茹對於逗哏捧哏兩個位置都有非常深刻的見解,怹對於舞台尺寸的掌握,以及觀眾情緒的把握都是獨一檔的。趙佩茹的捧哏功底可見於常寶堃和馬三立,尤其是馬三立在離開趙佩茹以後,跟張張慶森王鳳山的合作,綜合表現就差了不少,所以馬老才會對趙佩茹如此痛惜。
而趙佩茹逗哏的水準,可以從他的徒弟高英培李伯祥身上看到端倪,佩茹老可不是那種收了錢給個名分的商人師父,怹對徒弟都是親自教學,而且嚴格到了讓人發指的地步。正因為這種對藝術的一絲不苟,所以高英培和李伯祥等才有這種藝術成就,兩人都是津門相聲的風雲人物,足以印證名師出高徒這句話。
總而言之,正如德雲社總教習高峰所說,趙佩茹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神,這並非人雲亦雲,實出於趙先生藝術的精道。
這句評論對趙佩茹而言絲毫不會過譽。
至於侯耀文這個帶拉的徒弟,趙佩茹一個字都沒教他,只是掛個名而已。至於侯耀文的徒弟郭德綱,他是連侯耀文都沒教一個字的人,就更加和佩茹老拉不上關系了。
這種師承關系和藝術無關,屬於商業領域的范疇,應該另當別論才是。
都知道早幾十年前趙佩茹和馬三立搭檔說相聲,趙佩茹的師父是老前輩張壽臣的紙媒為師,再往前縷空間更大,范圍更廣由於趙佩茹先生跟張壽臣學的是單口相聲,又沒留下來什麼具體資料 所以無人談及。
趙佩茹做為60年代最佳的捧哏人後來與上輩人馬三立先生搭檔為捧的相聲藝術,輩份之高不得不說:他是德雲社班主郭德綱的「師爺」,由於輩份原因趙佩茹(1941年出生)是相聲界的第六代傳人,我聽過說:少馬爺的輩份之高目前誰也比不了。
趙佩茹是侯耀文之師,身份自然貴重,有根兒有蔓為相聲界的必備,回到話題:郭德綱的師爺是趙佩茹先生,但年齡段可以與馬派創始人馬三立同台,(隨說馬三立比趙佩茹高一輩?)說起來很復雜而且不是一兩句就能說的清透。
到底第一代是誰?因為到了郭德綱這輩已經是第八代,與郭德綱的同輩人姜昆於謙馮鞏,再往上論需要進一步研究和 探索 ,以我看來只知道郭和於及姜同輩,難怪姜某人總與郭先生做對?
(如果錯位請提示,權當杜撰見諒)
王自健曾經把郭德綱比作小蘑菇再世,小蘑菇是相聲行業里百年不遇的天才,就是趙佩茹的搭檔,天才的搭檔當然也是天才。
只不過相聲行業里捧哏的聲望往往都不如逗哏高。
趙佩茹的聲望在當時也不如小蘑菇常寶堃,就像現在於謙的聲望不如郭德綱一樣。
但是在捧哏這個角色身份里,趙佩茹被稱為是相聲界捧哏第一人。
其實趙佩茹捧逗俱佳,在師承上面確實是郭德綱的親師爺。
馬三立會和他搭檔說相聲不是因為馬三立多看得起趙佩茹,在過去最火的五檔相聲里,常寶堃趙佩茹這一檔是最火的,馬三立當時的聲望未必比得上趙佩茹。
輩分上馬三立比趙佩茹高一輩,其實也是同齡人。
眾所周知的原因,抗美援朝的時候,常寶堃趙佩茹進朝鮮慰問演出,常寶堃烈士在這個時期不幸遇到了美軍的轟炸,犧牲在了朝鮮戰場。
之後趙佩茹沒了搭檔才和其他人搭檔說相聲。
馬三立作為同齡人中比較出色的角兒才有了和趙佩茹合作的機會。
當年侯大師沒讓常寶華當耀文的師傅,而是認可讓李伯祥在趙大師故去後帶拉師弟形式讓兒子認趙為師。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捧哏大家,跟馬三爺搭買賣大 但屬於有買賣沒交情那種
Ⅸ 頂呱呱是什麼意思
頂呱呱 就是一級棒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