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現在國家文物局開始保護四合院和胡同這些老建築
作為800年的古都,北京的歷史文化構成有兩個方面:帝國文化和街頭文化。帝國文化的載體是紫禁城和眾多的祭壇、寺廟、墳墓、花園和政府住宅,而街頭文化的載體是胡同和四合院。北京是中國唯一倖存於幾個帝國城市的城市。從這個意義上說,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和紫禁城具有同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胡同和四合院承載的北京帝國時代的街頭文化是北京不可分割的歷史文化的一個方面。這個問題引起了北京市政府的關注,並採取了許多保護措施。
此外,一些質量差的四合院應該拆除並建在城市公共綠地中,以改善老城區的環境。
保護和修繕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而是一項非常復雜、艱巨和艱巨的工作,難以取悅。
❷ 北京的四合院如何保護與改造
北京的四合院獨具特色,屬於文物保護對象。但是如何保護與改造,專家學者、政府部門、居民百姓的意見眾說紛紜,我也想談談我這個草民的看法。我所在的西城區目前還有約6萬戶居民住在平房區,其中文化保護區內約4萬戶、14萬人,人均居住面積僅6平方米。平房區人居生活環境質量低下,80%是三、四、五類危舊房,70%是大雜院,院內外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築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居民居住條件十分惡劣,擁擠不堪,火災隱患嚴重,基礎設施陳舊落後.群眾對這種居住環境非常不滿意,要求改善生活環境的呼聲強烈。如果你從空中鳥瞰,北京歷史文化保護區破舊的平房、大批的違章建築、雜亂不堪的四合院與其周邊現代化的居住小區、金融街區、商業街區、辦公街區形成巨大的高低端反差,顯得極不和諧。如果深入危舊平房區居民中調查,你很難找到一個科長級人物。那裡居住的多數是收入偏低的群體、效益差的企業職工、退休職工及下崗人員、老弱病殘人員、外地來京租賃房屋的人員。如果危舊平房區長期得不到改造,它有可能成為中心城區的貧民窟,它也可能成為藏垢納污的場所,它會影響首善之區形象,它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西城區這幾年一直在進行水電一戶一表、煤改電等改善平房區生活環境的工作,2008年市政府給東、西、崇、宣四個城區各撥款1.5億元進行平房危房翻建改造,2009年又給每個區撥款2.5億元;我原來住過的四合院也在2008年全部進行了翻建。這些工作也是需要做的,但是我認為只是政府在資金仍然不足的情況下採取的治標辦法,它還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平房區臟亂差的面貌。四合院翻建後,解危未解困,老百姓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築仍然存在,我所居住過的胡同有幾個院還蓋起了二層樓,就像日本鬼子的碉堡一樣聳立在四合院,把四合院搞的是越來越亂,這哪裡還有四合院的特色!因此,我認為,這種改造不是治本的方法,必須採取徹底的改造辦法改善平房區生活環境,保護四合院傳統風貌。我認為,保護是指對歷史地段及其環境的鑒定、保存、維護、整治以及必要的修復和復原等活動。這種保護概念用於王府、寺廟等重點文物保護對象以及幾百個掛牌的四合院比較適合,而對於絕大部分普通民居四合院並不合適。本市的情況是,在文保區內居民所住的危舊房的比例超過80%,而且建築質量普遍比較差,修修補補不是辦法。這些大雜院沒有什麼保護價值,絕大部分房子都要拆了按照古都風貌重新翻建,形成了「保護少,改造多」的情況。這樣就需要對歷史街區按照不同的風貌與功能重新進行建築規劃設計,精心安排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等等。我的看法:一是統一各方面認識,制定保護與改造的具體政策、法規和可操作性的細則,統籌協調各部門關系,制定改造工作計劃。二是採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單位與群眾積極參與的模式進行改造。三是在解決歷史街區改造資金的問題上,採取土地收益全部返還政策,並由市、區政府按照適當的比例建立公共基金,對改造進行補貼。四是採取多種安置方法妥善解決歷史街區居民疏散安置問題。
❸ 四合院的保留價值和意義
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各地有多種類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為典型。四合院通常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對外界比較隱秘的庭院空間,其建築和格局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尊卑等級思想以及陰陽五行學說。
在現代,隨著家庭結構和社會觀念的變遷,傳統四合院的宜居性受到了挑戰。而在城市規劃過程中,傳統四合院也面臨著保護和發展的矛盾,一些四合院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有一些被拆除。
歷史沿革
四合院歷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中國西周時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現。陝西岐山鳳雛村周原遺址出土的兩進院落建築遺跡,是中國已知最早、最嚴整的四合院實例。
漢代四合院建築有了更新的發展,受到風水學說的影響,四合院從選址到布局,有了一整套陰陽五行的說法。唐代四合院上承兩漢,下啟宋元,其格局是前窄後方。
然而,古代盛行的四合院是廊院式院落,即院子中軸線為主體建築,周圍為迴廊鏈接,或左右有屋,而非四面建房。晚唐出現具有廊廡的四合院,逐漸取代了廊院,宋朝以後,廊院逐漸減少,到明清逐漸絕跡。
❹ 北京四合院的現狀是怎樣的
進入21世紀,北京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種大規模的新城建設和舊城改造運動在帶來城市的勃勃生機的同時,也伴隨了一定歷史的磨滅與消亡。而最能代表老北京民俗文化和反映北方古老文化生活的四合院就在其中。
北京市政府於2004年4月12日下發了《關於鼓勵單位和個人購買北京舊城歷史文化保護區四合院等房屋的試行規定》,允許四合院自由買賣,以此來鼓勵民間資本介入四合院的保護。
專家透露說,目前北京四合院總面積大約為300萬平方米,交易價格為每平方米1萬至1.5萬元之間。據有關專家預測,由於四合院的不可再生性,一旦實現公開的自由流通,價格將會翻倍上漲。不過專家們強調說,其實,四合院的交易原本就一直存在,而且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有價無市。《規定》的出台,只是使交易公開化和合法化。
北京四合院面臨的困境與本身因素也有一定聯系。四合院被大規模的拆遷,其原因之一就是他們處在具有商業價值的特殊地段。四合院毀滅的真正原因便是這種商業價值所帶來的短暫性利益。四合院所承載的經濟價值也隨著這種不斷的毀滅而更加攀升。
北京四合院所面臨的狀況可謂是危機重重,對它的改造也已經是必然的趨勢。改造四合院並非輕而易舉,稍有不慎,很有可能將幾百年流傳下來的古老文化毀之一旦。不改,則將面臨徹底毀滅的境地。
令許多關注四合院文化價值人士擔憂的是,新政策的規定是否會給市場帶來不利條件,而最終破壞四合院的文化價值。購買之後,產權人具有了一定的處置權利和獲得收益的權利。在政府沒有出台實施細則的情況下,投機行為的存在彷彿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行為。《規定》鼓勵四合院的購買者保留產權的時期為五年以上,這樣可以進一步遏制投機行為,但卻不是強制性規定。
總之,四合院的保護與拯救工作是一個艱巨而長期的工作,但我們只要以保護傳統文化為已任,擺脫功利思想,就一定能使這個寶貴的遺產繼續保留下來,流傳下去。
❺ 北京四合院的成因是什麼
北京四合院的成因是。第一是自然因素。第二是政治上的因素。北京冬冷夏熱,而合院住宅中的庭院四周閉合而露天,減少不良外在氣候的影響。夏天可以有效地遮蔭納涼。冬天可以很好地採光,保暖,春天時可以有效抵禦風沙。一套嚴密的社會行為規范。四合院住宅所具有的防衛嚴密內向穩定。秩序井然的特點正與這套規范高度吻合。
形成時間
北京四合院建築規格早在遼代時就已經初步形成。元朝當時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分給前往大都的富商,官員建造住宅,由此開始了北京傳統四合院住宅大規模形成時期。1970年代初,北京後英房胡同出土的元代四合院遺址,可視為北京四合院的雛形。
❻ 北京現存保留的四合院,現在還有多少為何沒被拆遷
北京目前保存良好的四合院已經不多了,因為北京四合院作為一所古老的建築所以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也就沒被拆遷,而且北京四合院的位置大多數都比較好,如果拆遷的話價格特別高肯定拆不起,所以就保留了這樣一座建築群體,這也是北京一片特別的景區,值得大家走街串巷!
四合院的建蓋是有講究的!先蓋一座正房,就是四合院里最高大的房子,兩根柱子之間為一開間。正房呢,一般是三開間,正面朝南,南面兒開門窗,這就是我的會客廳。正房的左右兩側,蓋一小點的,像正房的耳朵一樣,所以叫耳房。正房就是客廳,耳房就是做我的卧室和書房。正房的前面呢,再蓋東西對稱的三間小房子,叫廂房。南邊呢,再封上圍牆陣,中間做一個漂亮的垂花門,這個內院就完成了內院。
❼ 北京四合院的建築成因
1.北京四合院發展歷史簡述
北京四合院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遼代時期,四合院就已經初成規模,經金、元,至明、清,逐漸完善,最終成為北京最有特點的居住形式。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起,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當時,元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以貲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為先,乃定製以地八畝為一分」,分給遷京之官賈營建住宅,北京傳統四合院住宅大規模形成即由此開始。
清代建都北京以後,大量吸收漢文化,基本上承襲了明北京城的建築風格,清代可以說是北京四合院發展的巔峰時期。
解放前夕,北京傳統住宅建築發生很大變化,居民的住房越來越少,院里的房客越來越多。獨門獨戶的四合院開始變成多戶聚居的大雜院,四合院的居住性質發生了變化。
1949年以後,北京傳統四合院出現了使用性危機。由於所有制的變更,很多清代遺留下來的王府、宅院由私產變為公產。那些仍作為住宅用的院落,變為人員更為復雜、多戶居住的大雜院。這些用途上的變化,使四合院再難保持昔日的深邃、安謐、幽雅和溫馨,四合院被分割、改造成了普遍現象。
文化大革命時期,北京四合院遭受了一場浩劫。四合院中精美的磚雕、木雕、石刻、彩繪,無數價值極高的藝術品,都在那場文革中消失。
在80年代初至今的十多年中,北京四合院加入了現代化因素。雖然四合院還保持了傳統的外形,可室內卻裝上了暖氣、上下水、空調等現代化設施。
2.北京四合院建築特點
2.1北京四合院建築布局概括
北京四合院,是由東、西、南、北四面房子圍合起來形成的內院式住宅,其布局特點是圍繞院子,四邊布置堂屋、住房和廚房等。一般門窗開向院子,對外不開窗。通常分前、內兩院,兩院之間設垂花門。內院是住宅的中心。在中軸線上南向為正房,坐南朝北的房稱南房,兩側為廂房。四合院的構成有獨特之處,它的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又有游廊連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閉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關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四面房門都開向院落;寬敞的院落中還可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迭景,居住者盡享大自然的美好。
2.2北京四合院建築特點概括
2.2.1建築物方位追求坐北朝南
標準的北京四合院應該是南北略長的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東西向的胡同之間,大門開向宅南的胡同,正房門與宅門的方向一致。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方位追求,跟元代的城市規劃有關,也與傳統的建築風水學和當地自然環境有關。
元大都為棋盤式結構,南北為街,東西為巷,街的主要功能為交通和貿易,巷才是我們所說的胡同,是串連住家的通道。因此,宅院的大門自然是開在南邊最為合適。
在傳統的建築風水學中,南面主火,而在以前,北京內城大戶一般都是作官的,官屬火,門開在南邊,自然會官運亨通。
從自然方面來講,華北地區風大,冬天寒風從西北來,夏天風從東南來,門開在南邊,冬天可避開凜冽的寒風,夏天則可迎風納涼,符合居住衛生。因此,北京四合院以坐北朝南的為最好,這是人們在建房時刻意的追求。
2.2.2房房相離、寬敞舒適的院落布局
北京四合院基本上都是房房相離式的,房屋的凈高都不是很大,而院落都比較寬敞。這是因為北方氣候寒冷,較矮的房屋有利於保暖,而寬敞的院落有利於採光。中國四合式居住的院落大小與緯度變化成正比,隨著緯度的增加,氣候越來越炎熱,院落的進深卻越來越狹小。這種狀況的形成與太陽的直射角有關。北方寒冷,冬天需要日照充足,而北方日照高度角小,房屋之間必須有足夠的空間才能獲得較好的採光效果。所以,北京四合院都較寬敞,房與房之間不會緊鄰,之間都會有一定的距離。
2.2.3少水多綠化的庭院裝飾
北京四合院都很注重庭院的綠化,規模較大的四合院往往還另闢有花園。在明代,那些名噪一時的園林大都以水取勝。可是隨著城市的發展,北京的水源越來越少,再加上北京宅基地相對緊張,另闢私園的現象逐漸減少,在園內置活水的可能性也降低。由於缺乏活水,老北京四合院中央,常常擺上一隻或數只很大的魚缸,一是為了觀賞,二是能夠調節空氣,第三還有防火的功能。這是北京四合院中非常典型的一景。
在四合院內會種植各種各樣的樹木、花草、藤蔓作為點綴,最常見的樹種有:石榴,春華秋實,既美觀又寓意吉祥,是子孫昌盛的象徵;海棠,春華秋實,與玉蘭共稱玉棠富貴;丁香,芬芳馥郁;葡萄,既可遮陽納涼,又是果品中的美味。
2.2.4等級分明、色彩鮮艷的油飾彩繪
在北京四合院中,油飾與彩繪成為建築裝飾的重要手段。因為為了烘托出紅牆黃瓦的皇家建築的壯麗雄偉,北京民居的外表只能保持樸素無華的,千篇一律的平房灰牆與灰瓦。這就使得北京四合院的內部選擇了以紅色和綠色為主調的亮麗的裝飾色彩。 北京四合院中所使用的紅色油有紫朱油、朱紅油和紅土煙子油、紅土刷膠罩油,其中亮麗的紫朱油和朱紅油只有在王府中才可以大面積使用,顯示出王侯家「丹檻朱戶」的尊貴氣派。而一般官員和庶民百姓則以使用紅土煙子油為主,點綴以紫朱油或朱紅油。與紅色相配的是大面積的綠色,常用的有三綠油和大綠油兩種。如此強烈的色彩搭配,非常適合於北方的居住環境。因為北方冬季較長,寒冷的日子裡花木凋謝,環境色彩單調,特別是城區。而綠色和紅色能較好地調劑單調蕭瑟的氣氛,賦予宅院勃勃生機。講究的人家在紅色或綠色的梁枋上還要飾以色調明快的彩畫。
3.北京四合院基本格局簡述
北京四合院因有規模大小、等級高低的差別而形成了多種類型。常見有以下幾種:一進院落(又稱基本型)、二進院落、三進院落(又稱標准四合院)、四進及四進以上院落(可稱為縱向復合型院落)、一主一次並列式院落、兩組或多組並列式院落、主院帶花園院落等。
❽ 北京四合院建築的成因是什麼
北京四合院建築規格早在遼代時就已經初步形成。元朝當時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以貲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為先,乃定製以地八畝為一分」,分給前往大都的富商、官員建造住宅,由此開始了北京傳統四合院住宅大規模形成時期。
1970年代初,北京後英房胡同出土的元代四合院遺址,可視為北京四合院的雛形。後經明、清歷代完善,逐漸形成北京特有的建築風格。現在,四合院和胡同一起被認為是北京市井文化的象徵。
四合院在中國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根據現有的文物資料分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築出現。
因為這種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東廂房和西廂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圍合,形成一個口字形,裡面是一個中心庭院,所以這種院落式民居被稱為四合院。
其中又因為北京四合院的型制規整,十分具有典型性,在各種各樣的四合院當中,北京四合院可以代表其主要特點。
(8)北京四合院怎麼保留下來的擴展閱讀:
與其他省份的四合院一樣,北京四合院的基本結構也是四面住房包圍中央的庭院,但在很多細節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
北京的胡同大多為東西走向,因而四合院多為南北向,這一特點在北京內城尤為明顯。四合院大門通常開在四合院的東南方向,而不與正房相對。如果四合院位於胡同(胡同通常東西向)南側,院南邊不臨街,開不了院門,則在北房西邊開門。
北京四合院中央的院落非常寬敞,且比較方正,這一點與山西四合院有著顯著的區別。包圍庭院的四組建築相互獨立,僅僅有廊聯系,這也是北京四合院的特點。此外,門樓、影壁、門墩等建築細部也都有濃郁的北京特色。
四合院大門有廣亮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如意門等,房屋多用清水脊。
❾ 四合院的布局特點及形成原因
「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形,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徵。 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羅棋布,或處於繁華街面,或處於幽靜深巷之中;大則佔地幾畝,小則不過數丈;或獨家獨戶,或數戶、十幾戶合居,形成了一個符合人性心理、保持傳統文化、鄰里鄰外關系融洽的居住環境。
四合院是以正房、東西廂房圍繞中間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傳統住宅的統稱。在中國民居中歷史最悠久,分布最廣泛,是漢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其歷史已有三千多年,西周時,形式就已初具規模四合院的大門一般開在東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磚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規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兩邊建有東西廂房,是晚輩們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廂房之間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圍牆和臨街的房屋一般不對外開窗,院中的環境封閉而幽靜。北京有各種規模的四合院,但不論大小,都是由一個個四面房屋圍合的庭院組成的。
北京四合院形成的建築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是自然因素北京冬冷夏熱,而合院住宅中的庭院四周閉合而露天,可以營造出內部良好的小氣候,減少不良外在氣候的影響。夏天可以有效地遮蔭納涼,冬天可以很好地採光,保暖,春天時可以有效抵禦風沙。露天通透的庭院即使入風口,也是出風口,通過自然的風壓得到流暢的通風,保證健康清新的空氣質量。此外,庭院還有利於排水和收集雨水。第二是政治上的因素製成的中國封建社會長達2000多年,形成一套嚴密的社會行為規范,四合院住宅所具有的防衛嚴密,內向穩定,秩序井然的特點正與這套規范高度吻合,這也是四合院在歲月中保留下來的一個理由,同時也是四合院的優點。
請採納回答謝謝
❿ 四合院的保護
北京作為八百年古都,其歷史文化的構成有兩個方面:帝王文化和市井文化。帝王文化的載體是故宮和眾多壇、廟、陵、園、府,而市井文化的載體就是胡同、四合院。中國倖存少量帝王時代的都市的市井建築的,只有北京。從這個意義上說,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和故宮具有同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胡同、四合院承載的北京帝王時代的市井文化,是北京不可割捨的歷史文化的一個層面。這一問題,已引起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關注,並採取了不少保護措施。
以筆者在北京四合院生活的經歷,坦率地說,在那裡生活並不舒坦(只有夏天比較涼快)。雖然筆者多年呼籲保護四合院,但也希望能盡快遷出四合院。但我仍堅持認為,四合院不可大拆,只需加以整治。
整治的原則應是全面改善百姓的生活,使四合院得以長久保存。
首先是恢復四合院的本來面目。北京至少有90%以上的四合院淪為大雜院。一個四合院本來是供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居住的,現在一個院子住上幾家、十幾家,每家爭相搭建小房子、堆放雜物,千方百計爭奪空間,使得鄰里關系很微妙,個人精神很壓抑,家庭生活很不便,四合院固有的優點喪失殆盡。如果不徹底清除四合院內外的搭建房屋和雜物,疏散人口,恢復四合院的本來面目,保護四合院最終是一句空話。
其次,院內生活設施現代化。恢復四合院的本來面目之後,四合院內就有了生活設施現代化的條件。目前供水、供電、通訊設施基本完備,需要改善的也就是燃氣、排水和衛生設施,室內則可由居民自行裝修。如此一來,四合院的持久保護才有了群眾基礎。
第三,外觀復古美化。整治四合院的外觀,為的是恢復古都市井風貌。頹傾的門樓應予整修,殘破的大門不妨修補油漆,使用紅瓦、石棉瓦的理當換回青灰舊瓦,改作平頂的再起坡屋頂……凡此等等,使每一個進入胡同的人得以找到歷史的感覺,體味到文化的溫馨。
此外,應拆除一批質量低劣的四合院建為城市公共綠地,以改善老城區的環境。 保護、整治北京胡同、四合院,並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而是非常復雜、艱辛、出力不易討好的工作。
要解決這個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編制《北京胡同四合院保護規劃》。使之作為「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一部分。該規劃似應全面盤點二環以內老城區胡同、四合院的總體情況,分別不同情況進行歷史建築標本保護和歷史地段、街區保護: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四合院密集區和基本保持舊貌的整條胡同,列為絕對保護區,只進行內部整治,停止一切大拆大建;面積較小的四合院居住區只保護質量特別好或有紀念意義的四合院,其餘的但拆無妨。四合院絕對保護區內,明清四合院原則上保留,質量特別低劣的可拆除改建綠地;民國以後的四合院原則上拆除改建綠地,質量特別好或有紀念意義的保留。
二、在三環以外建設廉價居住區置換老城區絕對保護的四合院。政府給予承辦企業經費補貼、劃撥土地、減免稅費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建設廉價居住新區,然後將四合院絕對保護區內的居民遷入,保護區的四合院則劃歸承辦企業所有,經統一整治後再售出。
三、建立有效的多渠道的籌資機制。整治四合院的資金首先應來自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專項保護資金,北京市政府也可以拿出更多的配套資金用於四合院的整治;四合院內外排水、供氣、衛生設施等基礎建設經費可從城市建設稅中支出。不足部分由負責運作的企業承擔,再從新舊房屋置換中獲得適當回報。
四、制訂《北京四合院居住管理條例》。確定絕對保護區內的四合院居民應當承擔的義務。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是我國惟一倖存的帝王時代的首都的民居建築,是八百年古都北京的市井文化的載體,其珍貴的歷史、科學、文化價值像承載帝王文化的故宮、天壇、頤和園一樣巨大,我們必須留下四合院絕對保護區,為中華民族留下這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