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302醫院趙敏怎麼樣
擴展閱讀
杭州千島湖現房價多少 2025-07-16 20:36:23
天津宣傳部屬於哪個部門 2025-07-16 20:34:42

北京302醫院趙敏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12-21 07:07:09

❶ 夏季該防那些疾病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各種各樣的細菌病毒也格外活躍,進入6月份以來,腹瀉病和傳染病的發病率急劇上升。中華預防醫學會對全國20個省市入戶調查結果表明,僅腹瀉病一項的發病率就為0.7%,5歲以下兒童為1.9次/人。暑期是各種腹瀉病和傳染病發病的高峰期,應該從現在就開始預防。

腹瀉流行病
中國7省1市的抽樣調查報出了一個驚人的數字:我國每年的腹瀉病患者達到8.36億人次,其中兒童所佔比重很大,佔2.93億人次。去年是暖冬,春早、夏長更是加大了腹瀉的發病率。

傳染源

感染性腹瀉位居腹瀉病之首,是由細菌、病毒、細菌毒素及某些寄生蟲等生物病原引發腸道感染出現的腹瀉。非感染性腹瀉由非生物病原引起,如腹部受涼、消化不良、過敏刺激、葯物反應及其他非腸道感染都可引發。最近幾年,蘇、皖、豫一帶流行的出血性大腸埃希菌(o157:h7)是目前僅次於霍亂的危險病種。1997年就已經在全國14個省市自治區發現,該病流行面積之廣、時間之長是世界罕見的。

症狀

病發開始主要是腹瀉,常伴有痙攣疼痛。不久將會轉化成水樣便或黃色稀便,慢慢發展為便血和腸出血,最後可能會轉成尿毒綜合症、腎綜合症等病,難以醫治。

中華預防醫學會流行病學會名譽主任委員魏承毓建議:出血性大腸埃希菌感染主要是飲食不衛生導致的。目前飲水衛生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食品衛生仍然存在問題。具體的發病原因各國不同。美國發現這種病菌罪魁禍首是漢堡包的不衛生,日本則是在蘿卜纓和半生不熟的食物中發現的。我國雖沒有找出具體有問題的食物,但已經確定這種病菌主要是以動物為傳染源。研究發現,進口肉類食品、冷凍食品和海產食品保存不當都可能會被大腸埃希菌感染。這種病菌喜歡在低溫下繁殖,平時家用的普通冰箱也會給病菌提供生存環境,所以冰箱里久置的肉類食品最好不要食用。

急性細菌性痢疾

傳染源

急性細菌性痢疾是國內分布面積最廣的多發性腹瀉病,痢疾桿菌會隨病人或帶菌者糞便排出,通過生活接觸、被污染食物或水源或蒼蠅等方式傳播。該病菌型復雜、亞型多、流行菌群不斷交替演變。任何降低抵抗力的因素如受涼、過度疲勞、營養不良、暴飲暴食或其他慢性疾病均有利於菌痢的發生。

症狀

潛伏期多數為1至2天,典型表現為急性發熱,有陣發性腹痛、腹瀉時有黏液或膿血便,明顯有里急後重及肛門下墜感,左下腹壓痛。中毒性菌痢易發生於2至7歲兒童,症狀多為高熱腹瀉或無腹瀉,表現為驚厥、嗜睡或面色蒼白四肢冰涼,口唇發紺,皮膚發花、血壓下降及意識不清。

302傳染科主任醫師趙敏建議:一般應口服補液(葡萄糖20g、氯化鈉3.5g、碳酸氫鈉2.5g、氯化鉀1.5g加溫開水至1000ml),明顯脫水者應靜脈補液。抗菌治療用環丙沙星等喹酮類葯物,兒童可選用三代頭孢菌素或磷黴素。中毒性菌痢則需及時送醫院搶救、治療。

沙門氏胃腸炎

傳染源

沙門菌腹瀉是除傷寒及副傷寒甲、乙、丙以外的沙菌感染引起的腸炎,發病率在腹瀉病中居第三位。沙門菌造成的腹瀉現已知有2000多個血清型或變種,與人類關系密切的約50個菌型,以沙門式胃腸炎較為普遍。沙門菌喜濕耐寒,不耐熱,在水中可存活數月。該菌存在於豬、牛、羊、狗、雞、鴨及鼠類的腸道、內臟與肌肉中,當人們進食未煮熟的被污染肉類、內臟或蛋製品、乳類後,會感染發病。

症狀

急性胃腸炎型常伴有發熱、嘔吐、稀水樣便,少數有黏液膿血便;傷寒型腸炎症狀類似傷寒,患者會持續發熱,可能伴有肝脾腫大;敗血症型腸炎馳張熱,血培養為陽性,可能有局部感染。

302醫院傳染科副主任醫師周志平建議:應以及時補液及對症處理為主,嬰幼兒及年老體弱者應用抗生素治療。

病毒性肝炎

傳染源

經腸道傳播的病毒性肝炎是傳染病中比較可怕的一類。人們外出旅遊、游泳、進食海鮮、乘涼小吃、生冷蔬菜和水果都會大大增加感染甲肝和戊肝的機會。國內外都曾發生過甲肝和戊肝的爆發和流行。

病毒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他們從糞便中排出的大量病毒會污染水源、食物及周圍環境,正常人群一旦接觸這些污染物,就可能導致發病。另外,夏季蒼蠅污染食物也是肝炎病毒的傳播原因之一。

症狀

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潛伏期大約為半個月到一個月時間。發病時特點相似,多數病人症狀初起時類似感冒或胃病,有發熱、怕冷、疲乏無力、不思飲食、惡心、嘔吐、厭油等等現象,容易被誤認為是感冒或胃炎。一般患者幾日後會退燒,但尿色漸深,出現眼和皮膚變黃,肝區疼痛等,此時肝功能異常(轉酶高達幾百、甚至至於幾千單位,膽紅素明顯升高)、肝脾腫大。

甲肝和戊肝的易感人群及病情不同,甲肝患者以兒童和青少年為主,病程一般為1至2月,極少轉為慢性或重症肝炎。戊肝患者以青壯年和老人為多,其中孕婦和老年人病情嚴重且病死率高。戊肝患者黃疸持續時間較長,淤膽型肝炎比例高,總體看要比甲肝嚴重。

302醫院感染科醫學博士劉士敬建議:甲肝和戊肝的治療原則和方法大致相同,急性期傳染性強,需要住進醫院隔離治療,主要使用復方雙花沖劑、茵梔黃制劑、清開靈注射等等,一般只要治療及時,充分休息,預後良好。

甲肝和戊肝的預防主要從加強衛生管理,防止病從口入,注意飯前飯後洗手,勿食生冷。水果、蔬菜要反復清洗,肉類和海鮮食品一定要新鮮,並烹飪熟透。醫療部門現在已研製成功甲肝疫苗,該疫苗預防效果好,可以在全社會推廣使用。目前戊肝的預防仍需從加強個人衛生和消毒措施做起。

流行性乙型腦炎

傳染源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夏季。乙腦多數為隱性感染,豬是主要的傳染源(人作為傳染源的可能小),病毒通過蚊蟲傳播。潛伏期4至21天,一般為14天左右。

症狀

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嘔吐、意識障礙以及頸項強直(脖子硬)等。病程第3天會出現驚厥或昏迷,重者出現呼吸衰竭。

302感染一科副主任醫師葉文華建議:注意清潔、通風,室溫控制在26度左右。昏迷者要經常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暢,防窒息。保持皮膚清潔乾燥,防褥瘡。不能進食者應予鼻飼或靜脈補液。治療上控制體溫於38.5度以下,可以採用冰水敷、酒精擦浴及葯物等方法;針對不同的原因進行抗驚厥治療,積極治療誘發呼吸衰竭的原因,嚴重者應使用人工呼吸機,以改善缺氧,搶救生命。

預防關鍵是滅蚊防蚊、乙腦滅活疫苗接種以及做好對豬、馬等牲畜的管理,降低動物圈帶病毒率,從而保護易感人群。

控制傳染病的主要對策(鏈接)專家指出,首先要注意個人的飲食衛生;其次,積極開展以「三管一滅」(管水、管糞、管飲食,滅害蟲,包括蒼蠅、蟑螂、蚊子、老鼠等)為中心的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三是普遍開設腹瀉病、傳染病專科門診,盡早發現疾病,及時進行處理。

❷ 如何除去房間的乾燥

  1. 如果是由於生暖氣而造成的房間乾燥的話,可以將一條毛巾在水裡面浸濕,然後後放到房間裡面的暖氣片上,毛巾上面的水分預熱蒸發就會緩解房間乾燥程度,起到加濕的作用。

  2. 對於住樓房的人來說,大多數都是採用地熱取暖的,沒有暖氣片的話可以將毛巾浸濕後放到地板上面不容易被踩到的地方,這樣也是可以起到房間加濕的作用。如果地面鋪的是地板磚的話,可以通過用濕拖把拖地來進行房間加濕也是一個好辦法。

  3. 房間裡面太乾燥可以在桌子上面放上一杯水或者是在地上不容易碰到的地方放一盆水,這樣水再房間裡面蒸發也是可以起到房間加濕的效果的。

  4. 房間裡面養一些植物也是不錯的,比如發財樹,富貴竹,吊蘭,橡皮樹等,房間裡面養植物不僅可以防止房間乾燥,還有凈化空氣的作用。

❸ 懷孕5個月長了水痘 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春天是水痘比較多發的季節。專家提醒,不但孩子要提防水痘,孕婦也要注意預防水痘,因為如果孕婦被水痘找上門來,對胎兒的健康極為不利。 解放軍302醫院感染科主任趙敏主任醫師告訴記者,孕婦感染水痘後可能會把疾病傳給胎兒,使胎兒患上先天性水痘,甚至還會導致胎兒畸形。因此提醒孕婦應該注意加倍預防水痘,要盡量...避免與水痘患者接觸。 如果孕婦在孕期患上水痘,特別是在懷孕四五個月時,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可通過胎盤使胎兒發生先天性水痘綜合征,這個比例大約在7%到9%左右。這會導致未來的寶寶出現體重減輕、肌肉和神經萎縮、指趾畸形、皮膚瘢痕變、白內障及弱智等問題,而且大多在一兩年內死亡。如果是在妊娠後期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胎兒可能會發生水痘,雖然出生時已無明顯症狀,但有直接發生帶狀皰疹的危險性。 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孕婦是在臨產前四五天或產後2天內發生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嬰兒因得不到母體的保護性抗體,容易在產後5到10天發病,且易轉變成播散型水痘,病死率高達25%-30%。因此孕婦要盡量避免與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患者接觸

❹ 空氣濕潤程度與什麼有關

空氣濕潤程度可用專業的物理量空氣濕度表示。
空氣濕度和空氣中的含水量有關,而溫度直接空氣含水量的大小。

在一定的溫度下在一定體積的空氣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則空氣越乾燥;水汽越多,則空氣越潮濕。在此意義下,常用絕對濕度、相對濕度、比較濕度、混合比、飽和差以及露點等物理量來表示;若表示在濕蒸汽中液態水分的重量占蒸汽總重量的百分比,則稱之為蒸汽的濕度。

空氣的溫度越高,它容納水蒸氣(水蒸氣與水汽是不同的)的能力就越高。雖然水蒸氣可以與空氣中的部分成分(比如懸浮的灰塵中的鹽)進行化學反應,或者被多孔的粒子吸收,但這些過程或反應所佔的比例非常小,相反的大多數水蒸氣可以溶解在空氣中。干空氣一般可以看作一種 理想氣體,但隨著其中水汽成分的增高它的理想性越來越低。這時只有使用 范德華方程才能描寫它的性能。
理論上「空氣中的 水蒸氣飽和」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因為空氣中的水蒸氣的飽和度與空氣的成分本身無關,而只與水蒸氣的溫度有關。在同一溫度下真空中的水蒸氣的飽和度與空氣中的水蒸氣的飽和度實際上是一樣高的。但出於簡化一般人們(甚至在科學界)使用「空氣中溶解的水蒸氣」或「空氣中的水蒸氣飽和」這樣的詞句。

❺ 小學生春季傳染病防控及飲食飲水知識講座,快,現在就要

春季冷暖空氣交匯,天氣多變忽冷忽熱,適宜多種病原微生物孳生繁殖。呼吸道的抵抗力降低,加之外出踏青旅遊的人員增多,若不注意保養,很容易患上傳染病。每年春天,各大醫院的呼吸道和腸道傳染病門診往往人滿為患,有人因此把春季戲稱為「多病之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月報告全國發生病毒性肝炎99984例,其中死亡74例;麻疹9501,死亡6例;痢疾10198例,死亡3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217例,死亡8例;傷寒783例,流行性乙型腦炎1例,霍亂1例。為此,傳染病專家提醒人們,春季是多種傳染性疾病的好發季節,大家要增強自我防範意識,既不要盲目恐慌,又不能掉以輕心,要注意採取積極預防、綜合控制的措施,御病原於身體之外。

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有四種

解放軍302醫院雜病科主任、主任醫師趙敏介紹,春季容易流行的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有4種:

麻疹:原本是由病毒引起的小兒常見傳染病,是一種發熱伴出疹性的疾病,但因兒童普遍接種過麻疹疫苗,因此目前成人麻疹病例較多。此病在發熱同時伴有呼吸道的其他症狀,如咳嗽、流涕、打噴嚏、眼睛發紅且分泌物增多等,在發熱的第4天左右,從耳後、發根處出疹,隨後波及到全身。麻疹本身並不可怕,但此病可以合並肺炎、喉炎、腦炎和心功能不全等並發症,如發生在小兒身上可危及生命。成人麻疹的症狀比較嚴重,但預後較好,並發症相對較少。

腮腺炎:俗稱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全身多種腺體的疾病,臨床上可見腮腺炎、頜下腺炎、睾丸炎以及胰腺炎等。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帶毒者是該病傳染源,病毒通過空氣飛沫侵入健康人體的口腔、鼻腔黏膜後大量繁殖,然後進入血液,經血液循環到達腮腺使腮腺產生病變;另一途徑是病毒經腮腺管口直接侵犯腮腺而發病。因此,呼入含有腮腺炎病毒的空氣飛沫或接觸了流腮患者最近使用過的食物、餐具、玩具等均可染病。流腮患者的突出表現就是發熱和耳下腫痛。該病以兒童和青少年多見,但對流腮缺乏抵抗力的成人也可染病。由於腮腺炎病毒能夠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播,如防護不當可造成局部流行,尤其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如幼兒園、學校、軍營等。此病發病時除發熱外,還伴有局部腺體的腫脹與疼痛,小兒還可合並腦膜炎,成人多發生胰腺炎和睾丸炎。

流腦: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簡稱,此病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經呼吸道傳播的一種化膿性腦膜炎。傳染源為病人或帶菌者,患病人群以15歲以下青少年和兒童居多,6個月至2歲小孩患病率最高。腦膜炎雙球菌常隱藏於患者和帶菌者鼻咽分泌物中,主要通過咳嗽、噴嚏、說話等產生的飛沫傳播,進入人體呼吸道引起感染。這種病原菌目前已知至少有A、B、C、D等13個血清群。在我國,90%以上的流腦病例是由A群腦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腦一般2~3月份為高發季節,可出現地方性流行,經常有散發病例的出現。流腦的潛伏期是1~10天,一般為2~3天。該病一般表現為突然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精神不振、頸項強直,重者可出現昏迷、抽搐,如不及時搶救可危及生命。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空氣飛沫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日常的密切接觸也可傳染。患者通過咳嗽、說話、打噴嚏等方式將帶有病毒的飛沫排入空氣中,當抵抗力低下的人吸入了帶有病毒的空氣,就可能被感染。另外,風疹患者糞便及尿中排除的病毒可污染食具、衣物、用品等發生接觸感染。潛伏期一般為14天~21天,平均18天。其主要表現是在發病前1~2天內可有低熱、頭疼、厭食、倦怠、咽痛、咳嗽、噴嚏等上呼吸道症狀。通常在發熱的第一天或第二天出現皮疹,一天內皮疹從面部開始,按軀干、四肢的順序迅速遍及全身,但手掌、足底大多沒有皮疹。

腸道傳染病不容小覷

該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姜天俊介紹,春季容易流行的腸道傳染病主要有6種:

細菌性痢疾:這是天氣轉暖時由痢疾桿菌引起的常見病、多發病,大多是進食不潔食品後感染痢疾桿菌所致。病菌隨病人或帶菌者糞便排出,易感者通過污染的手、生活接觸、被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蒼蠅等方式傳播。主要表現為發熱、腹痛、腹瀉,大便下墜感,可伴隨惡心、嘔吐、口乾、渾身無力等表現。

食物中毒:春季來臨,氣溫逐漸回升,細菌易繁殖,外出旅遊的流動人口大量增加,餐飲業超負荷運行,給疾病的傳播造成可乘之機,人群吃進了被細菌或細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均可發病。潛伏期短,一般為數小時至2天,最短為1小時。主要表現為畏寒、發熱(低熱或高熱)、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水樣便、黏液便、膿血便或血水樣便),嚴重者可引起脫水、血壓下降、酸中毒,甚至休克。病情的輕重與攝入的細菌數量以及人體防禦功能等因素有關,故同餐人群可集體發病。

霍亂:是一種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烈性腸道傳染病,進食含有霍亂弧菌的不潔飲食後感染發病。病情發展迅速,如不及時救治,可死於多器官衰竭,且傳播快,可大規模流行。我國《傳染病防治法》將其列為兩種甲類傳染病之一。本病的傳染源是病人和帶菌者,經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觸和蒼蠅等途徑傳播,人群普遍易感。潛伏期為3小時至7天,主要表現為嚴重的腹瀉和嘔吐,吐瀉物可以表現為米泔水樣,一般無腹痛、無發熱,嚴重者可發生失水性休克、皮膚干皺、口渴唇乾。

急性腸炎:「拉肚子」在生活中極為常見。急性腸炎就是「拉肚子」中最常見的疾病。一旦人們暴飲暴食,進食腐敗、污染的食物,經常發生的就是急性腸炎。多由細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致,其表現主要為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發熱等,嚴重者可致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等。

傷寒:進食含有傷寒桿菌的不潔食物後發病。潛伏期10天左右,其長短與感染菌量有關,食物型暴發流行可短至48小時,而水源性暴發流行時間可長達30天。主要表現為持續發熱、皮疹、精神抑鬱等。傳染源為病人及帶菌者。病人從潛伏期開始可從糞便排菌,從病程第1周末開始從尿排菌,故整個病程中均有傳染性,尤以病程的2~4周內傳染性最大。傷寒桿菌隨病人或帶菌者的糞、尿排出後,通過污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觸和蒼蠅、蟑螂等媒介而傳播。

甲型肝炎:進食含有甲型肝炎病毒的食品1月左右後發病,病毒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他們從糞便中排出的大量病毒會污染水源、食物及周圍環境,正常人群一旦接觸這些污染物,就可能導致發病。潛伏期大約為半個月到一個月時間。多數病人起病時類似感冒或胃病,有發熱、怕冷、疲乏無力、不思飲食、惡心、嘔吐、厭油等現象。一般患者幾日後會退燒,但尿色漸深,出現眼黃、皮膚黃疸,肝區疼痛等,此時肝功異常(轉氨酶高達幾百、甚至幾千單位,膽紅素明顯升高)、肝脾腫大。
根據以上傳染病的防控
1.加強個人防護。多鍛煉身體,加強營養,多喝白開水。對以發病的兒童要加強防護和隔離。可勸其回家養病。
2.注意室內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在辦公室、家居、公共場所要隨時通風,尤其在學校或醫院發現有感冒病人時更應使空氣流通,防止大面積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