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少數民族人口呈什麼的特點
擴展閱讀
杭州千島湖現房價多少 2025-07-16 20:36:23
天津宣傳部屬於哪個部門 2025-07-16 20:34:42

北京少數民族人口呈什麼的特點

發布時間: 2022-12-21 10:31:07

1. 老北京是否有許多滿族人

北京能有今天,我滿族(旗人)沒有大半功勞也有一半功勞。

北京城建都歷史八百多年,我們旗人算上金代,至少佔了一半的時間。

北京旗人俗語「少不征南,老不掃北」 ,自清軍入關,滿洲人就把滿洲作為自己老家,把北京作為大本營,在清朝,北京的旗人最多。據晚清最後統計,北京城人口大約一百萬,而在旗人口七十多萬到八十萬。

為什麼當年北京城近百萬的旗人,而今天老北京民族一欄是滿族的屈指可數,寥寥無幾。

為什麼?就是因為當年有一大堆的滿族人旗人們,因為歷史原因,不得不把自己滿族老姓改為漢姓,民族成分報為漢族。。。

無論是辛亥革命後的排滿和後來的一些事件,北京的滿族受盡了屈辱,流盡了血淚。有那麼那麼多人都改了漢族,隱瞞了身份。

與此同時的,一些漢族人為考試加分而改為滿族,而很多當年因為怕迫害,把滿族改漢族的滿族人再也改不回滿族了。

我不想評價什麼,可是我想說,六十年前,隨著大兵的進城,老北京四九城內的所有是滿族人,騰出了東西城的胡同,搬出了他們世代相傳四合院。

是滿族,為北京城貢獻出了這么多京味文化。

北京有名的藝人學者先驅,尚小雲,金寄水,侯寶林,連闊如,劉蘭芳,常寶華,羅常培,英斂之,啟功……數不勝數。

北京旗人 俗稱「生活居住工作在北京八旗子弟」又名「京旗」

有一種禁旅八旗或者叫禁衛八旗。保護北京城周邊安全的駐防守護北京城的八旗官兵。

今天的老北京人有很多祖上是北京京旗(北京的八旗子弟)。

明朝時的北京設順天府和大興、宛平兩縣,城區分屬五城兵馬指揮使司,「五城」即中城、東城、西城、南城、北城。中城位於正陽門內,皇城的兩邊。東城位於崇文門內,街東往北至城牆。西城位於宣武門內,街西往北至城牆。南城位於正陽門、宣武門、崇文門外。北城位於地安門外往北至安定門、德勝門內。

2. 我國民族呈現大什麼大什麼的新特點

我國民族分布呈現「大散居、交錯雜居」的特點。

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錯雜居、經濟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並蓄、情感上相互親近,最終形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

少數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各省、自治區。內蒙古、新疆、西藏、廣西、寧夏5個自治區和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1200多個民族鄉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

這些地區也居住著不少漢族,其比例也相當高,如內蒙古、廣西、寧夏三個自治區的漢族人口都超過了少數民族人口,新疆的漢族人口也佔40%。同樣,在各漢族地區也雜居著許多少數民族。近20年來,少數民族雜、散居人口增長快,民族雜散居的縣市越來越多。

民族構成

經過民族識別,現今的中華民族包括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

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爾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鮮族、塔吉克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巴族、基諾族共56個民族。

3. 北京的滿族人多嗎

在少數民族人口中,滿族人口是最多的。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資料表明,北京市少數民族人口80.1萬,佔全市總人口4.1%。千人以上少數民族有21個,其中滿族、回族、蒙古族、朝鮮族、土家族、壯族、苗族超過萬人。

滿族人口最多,為33.6萬人,佔41.9%。在兩次普查期間,在京居住的少數民族人口中增長幅度較大的分別是滿族增加了8.57萬人;回族增加了1.33萬人;蒙古族增加了3.92萬人;朝鮮族增加了1.70萬人;土家族增加了1.52萬人;苗族增加了0.766萬人。

(3)北京少數民族人口呈什麼的特點擴展閱讀:

北京少數民族人口分布(第六次人口普查)

北京市少數民族人口分布仍呈現「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表現在農村相對集中在傳統的民族村落,城市主要分布在環城市中心地帶。而由於拆遷改造,原有的城市聚居點逐漸分散,農村拆遷後又形成了一些新的民族聚居區,散雜居特徵日益明顯。全市16個區縣都有少數民族居住和生活。

普查數據顯示,北京市的任意一個區縣都至少有30個以上的民族。其中,朝陽區和海淀區有55個少數民族,東城、西城、豐台、昌平、石景山、房山、通州、順義、大興等9個區有40個以上的少數民族,這在全國其他城市是少見的。城近郊區是少數民族相對集中的地區。

普查數據顯示,居住在城六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為49.1萬人,佔在京居住少數民族人口總量的61.3%。在全市16個區縣中,少數民族人口數量分布最多的四個區縣都集中在城近郊區,分別是朝陽區14.03萬人、海淀區13.45萬人、西城區7.87萬人、豐台區7.18萬人。

4. 北京姓宛回民的人多嗎

北京作為首都,是各民族人民都十分嚮往的地方。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北京市有關部門不斷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維護民族團結、保護少數民族合法權益的政策和法規,使居住在北京的少數民族數量持續增長,展現出了一派民族大團結的繁榮景象。
少數民族人口的數量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資料表明,北京市少數民族人口80.1萬,佔全市總人口4.1%。千人以上少數民族有21個,其中滿族、回族、蒙古族、朝鮮族、土家族、壯族、苗族超過萬人。數據顯示,從1964年以後,非世居的少數民族的增長速度大於世居的少數民族人口的增長速度。在兩次普查期間,在京居住的少數民族人口中增長幅度較大的分別是滿族增加了8.57萬人;回族增加了1.33萬人;蒙古族增加了3.92萬人;朝鮮族增加了1.70萬人;土家族增加了1.52萬人;苗族增加了0.766萬人,其中:土家族、苗族、壯族已成為繼滿族、回族、蒙古族、朝鮮族之後北京市超過萬人的少數民族。
少數民族人口的分布
北京市少數民族人口分布仍呈現「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表現在農村相對集中在傳統的民族村落,城市主要分布在環城市中心地帶。而由於拆遷改造,原有的城市聚居點逐漸分散,農村拆遷後又形成了一些新的民族聚居區,散雜居特徵日益明顯。全市16個區縣都有少數民族居住和生活。普查數據顯示,北京市的任意一個區縣都至少有30個以上的民族。其中,朝陽區和海淀區有55個少數民族,東城、西城、豐台、昌平、石景山、房山、通州、順義、大興等9個區有40個以上的少數民族,這在全國其他城市是少見的。城近郊區是少數民族相對集中的地區。普查數據顯示,居住在城六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為49.1萬人,佔在京居住少數民族人口總量的61.3%。在全市16個區縣中,少數民族人口數量分布最多的四個區縣都集中在城近郊區,分別是朝陽區14.03萬人、海淀區13.45萬人、西城區7.87萬人、豐台區7.18萬人。
近些年,在城市拆遷改造及城市化進程中,特別是隨著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原城區中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聚居規模逐漸縮小,雜居狀況日趨突出,民族成分多元化,各少 數民族人口絕對數量上升。同時城市化進程中一些原民族鄉村轉制為城市社區,又形成了規模較大的新的城市民族聚居社區。少數民族人口佔比在20~49%的有10個,主要分布在牛街、馬甸、上地等地區,以及經歷了舊村改造和市政征地的農村地區。

5. 北京市的少數民族是什麼

北京市的少數民族有:維吾爾族、滿族、回族、蒙古族、朝鮮族、土家族、回族。北京少數民族人口80.1萬人,其中,滿族人口最多,為33.6萬人,佔41.9%。

北京市人口中擁有全國56個民族成分,除漢族外,回、滿、蒙古、朝鮮族人口均超過萬人。北京常住人口2154.2萬人。

(5)北京少數民族人口呈什麼的特點擴展閱讀:

中國長期以來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但是,我國究竟有多少個民族,各民族的族稱是什麼,對於這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歷朝歷代都始終沒有搞清。

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為制定和實施民族政功各民族實現平等權利,組織力量對民族成分疾稱進行辨別。這項工作,就是民族識別。經過努力,科學地理清了我國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構成,確認了56個民族成分。民族識別的順利進行,開展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據,打下了基礎。

6. 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個名,分布呈現什麼什麼什麼的特點

大分散、小集中,大雜居、小聚居。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之一。1953年全國開展第一次人口普查,進行民族識別,上報民族一度達到400多個,改革開放後進一步識別,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確定56個民族,當時尚有70萬人未能確定民族身份。

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少數民族人口1.1億,佔全國總人口8.49%,兩項均呈增長態勢。我國民族人口分布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大分散、小集中,大雜居、小聚居。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和完善,少數民族在全國的分布范圍不斷擴大,同其他民族混居人口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比例不斷提高。

(6)北京少數民族人口呈什麼的特點擴展閱讀:

中華民族的相關情況:

1、為了使我國各民族真正實現民族平等,充分享受民族平等和民族區域自治的權利,充分發揮各族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有必要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民族識別。

2、少數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各省、自治區。內蒙古、新疆、西藏、廣西、寧夏5個自治區和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1200多個民族鄉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