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八國聯軍當年為什麼沒有燒掉故宮
1、英、法兩國政府都不希望清政府垮台,故八國聯軍盡量避免不破壞故宮。故宮是清朝政府辦公的地方,是清朝政府的象徵。如果說八國聯軍把清朝政府的象徵也給燒了,那清朝政府絕對是誓死抵抗的,肯定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退讓。
2、八國聯軍入城時曾承諾不對北京城進行破壞,火燒故宮可能使清廷陷入「無政府狀態」,進而使聯軍找不到「議和對象」。這對給養不足、急於早日撤軍脫身的聯軍而言,是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3、如果火燒圓明園後,清廷仍不屈服,八國聯軍極有可能毀掉故宮。清廷在圓明園被焚後答應「議和」,這才是故宮倖免於難的關鍵所在。
4、其實這是很多人的誤解,八國聯軍同樣對故宮進行了搜刮。就連故宮門口獅子上面的金邊都被他們給颳走了。
(1)八國聯軍進北京故宮是怎麼保住的擴展閱讀
侵華的聯合國軍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盪,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
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在後來也承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貳』 八國聯軍攻進紫禁城用了多少兵力紫禁城因何而破防你對此歷史事件有何感慨
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帝國主義聯軍一共18811人(有史料記載)
而此時的清廷方面,一是京城三大營,具體數字不詳,但是根據三大營最高17萬總兵力來看,次時三大營至少有十萬以上人馬;二是義和團,當時在京城攻打各國使館的義和團至少在十萬人;三是京城內部守軍,比如最耳熟能詳的九門提督所統帥的部隊等,至少有三萬多人馬,可以說,此時的京城防禦體系至少有二十萬以上的軍隊
而攻打北京時,清廷方面也是做了頑強的抵抗,在天津廊坊阻擊戰里,一度將1500名侵略者包圍,也曾經在天津反擊,擊斃400餘名聯軍。然而隨著聯軍增兵,天津防禦體系崩潰。之後,18811名聯軍在德國統帥瓦希德的帶領下近攻北京,北京僅10天就淪陷了
從天津攻防戰到紫禁城淪陷,只用了十餘天,聯軍被擊斃600餘人,其中在天津一線就擊斃了400多人,由此可見清廷不是沒有反抗過,而且頗有一定的戰果,以至於在天津沿線聯軍不得不將兵力從一萬餘人增兵到四五萬人。但是隨著天津防線被撕破,清軍的抵抗被瓦解,聯軍攻打紫禁城時,清廷已經無力組織有效反抗,而次時,慈禧裹挾光緒帶著一眾親信逃跑,導致京城群龍無首,加速了清廷抵抗的瓦解。最後在逃跑途中,慈禧更下令清軍調轉槍頭攻擊義和團以討好洋人。
而紫禁城的淪陷,大致原因包括:1,防禦失當,為了防止戰火蔓延到紫禁城,清軍主要防禦體系在天津,天津靠海,最有利於聯軍戰艦配合步兵攻擊,而紫禁城的防禦卻非常薄弱;2,士兵頹廢,在清朝後期,八旗子弟墮落腐朽,戰鬥力非常差,但清廷為了防著漢人掌權,在太平天國被鎮壓後,就陸續裁撤了湘軍,淮軍等,又在幾次海戰中損失了北洋,南洋等艦隊,可以說此時的京城防禦,大多用的是腐敗的八旗子弟,毫無戰鬥力;3,政治腐敗,甲午戰爭後,清朝明明是危機四伏,然而高層內部的爭斗卻有增無減,最後鬧出偽造歸政的文書事件,讓慈禧一怒之下不顧現實向列強宣戰,然後又倉皇出逃,而各級官吏又各自為己,東南八省互保,東北各自為戰,都大大削弱了清朝的組織和抵抗能力;4,落後就要挨打
『叄』 為什麼故宮能躲過八國聯軍和日軍的搶劫呢
1900年8月28日,八國聯軍在皇宮閱兵,各國在金水橋前集結列隊通過天安門、端門,穿過皇宮,出神武門。依次有俄軍、日軍、英軍、美軍、法軍、德軍、意軍、奧軍等3170人,俄羅斯軍樂隊吹奏各國國歌、樂曲。這是對中國的嚴重的侮辱,對中國主權的踐踏。閱兵之後,各國軍官重新回到皇宮,以參觀為名公然瘋狂搶劫,一個英國侵略者事後回憶說:“一大群聯軍軍官見到這些東西伸手就拿,把他們想要的東西裝入口袋”。
當時的中國幾乎陷入了無政府主義的狀態,洋人的險惡用心表面上看來是剿滅義和團,實際上是打算對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狠狠地來次“下馬威”,而更深次目的說到底就是要讓列強的利益在大清帝國的范圍內最大化。
顯而易見,要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光靠一把火燒了故宮根本無法辦到,倘若洋人真的一旦這樣做了,作為代表皇權統治中心的故宮化為灰燼,那麼,勢必會引起整個滿清貴族與洋人的拚命抗爭,而對於整個中華民族來說,故宮被焚則意味著清朝失去了執行行政職能的權力中樞,中華民族的尊嚴簡直就是被人踩在了地上來回摩擦,這不悖於引發全體中華民族與洋人死磕,屆時洋人不僅沒有保住在華權益的可能性,甚至大有葬身異國的可能。
『肆』 為什麽八國聯軍竟把故宮完好無損地留給了中國
很無語,想也知道不可能完好無損的拉
北京被佔領以後,八國聯軍統帥、德軍元帥瓦德西特許士兵公開搶劫三天,以後各國軍隊又搶劫多日。中國的珍貴文物遭到了空前的浩劫。皇宮和頤和園里珍藏多年的寶物被搶掠。俄軍最高指揮官阿列科謝也夫將軍等人把慈禧寢宮用黃金和寶石精製的數十件珍寶"洗劫一空"。英、法士兵把各類珍寶搶光以後,以搬取大件之物,用大衣包、布袋裝,運回駐地。僅嵩祝寺一處,丟失鍍金銅佛3000餘尊,錦綉製品1400件,銅器4300件。就連太和殿前存水的銅缸上面的鍍金,也被侵略軍刺刀颳去,至今刮痕斑斑。法國天主教主教樊國梁從一個官員家裡搶走價值100萬兩白銀的財物,法國侵略軍統帥佛爾雷一個人搶劫的珍貴財物就有四十箱。法軍搶劫禮王府白銀200萬兩。東四一帶的商店被搶掠一空,著名的"四大恆"金號全部被搶。地安門以東、東安門以北,房屋被焚毀十分之七八,前門以北東四以南,幾乎全部被毀。
『伍』 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都曾攻進北京,為何紫禁城能始終得以倖存
這幫洋鬼子的目的不在紫禁城。
乾隆皇帝弘歷沒事就喜歡收藏一些稀世珍寶,而且把這些寶貝都放在他親自選擇的建福宮裡面,他兒子一看做爹的好這口,那就把它們永遠封存起來,以後弘歷魂兒要是回來還可以再看看,不止他兒子嘉慶一個人這么想的,後面好幾代皇帝都是這么認為的,直到滿清最後一位皇帝,也就是溥儀在少年時代打開了建福宮的門,當然只是打開其中一間房而已。
反正這幫洋鬼子來中國這個地兒,都是狼子野心,也怪當時國家太弱,要不然像李雲龍一樣,來一發義大利炮,轟洋鬼子滾回老家。
『陸』 當年的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為什麼最後卻留住了紫禁城
英法聯軍佔領北京後,要報復清軍扣押外交人員,致使39名外交人員中26人死亡的事件。有人提出燒搶紫禁城以示懲罰,但英國公使額爾金認為紫禁城是中國的象徵,而圓明園只是滿清皇家的園林,最後決定燒圓明園,但對紫禁城決定不動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