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雨燕有哪些
擴展閱讀
天津堅果哪個品牌好 2025-07-16 12:13:07

北京雨燕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12-22 01:14:05

1. 樓燕常分布於哪些地方

雨燕目雨燕科,前額近白色,喉部污白色延伸至上胸。體羽黑褐色。腳較短,跗跖被羽,4趾均向前,適於攀緣時握抓,但不適於在地面上行走。營巢於建築物的屋檐下、城牆、古塔等的牆壁上。巢用唾液與泥土、雜草等混合黏合在建築物上,呈碟狀。每次產卵2~3枚,卵白色。分布於我國新疆、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等地。

樓燕別名「北京雨燕」。常在城市近郊的曠野、水域及農田的上空集群飛翔,時而邊叫邊飛邊捕食昆蟲,時而掠過水面飲水和洗澡,飛行速度驚人,時速可達200千米。

煙囪雨燕

煙囪雨燕體長12~14厘米,棲息於林地、城鎮等地的空中,成群活動,以飛行昆蟲為食。棕色的小煙囪雨燕最初在樹洞里築巢棲息,但現在改用谷倉和煙魚。在夏天,有些煙囪變得特別擁護,因為成群遷徒的雨燕把它作為南行路上的落腳點。和大部分雨燕一樣,煙囪雨燕也用從半空中抓到的羽毛和灰塵築巢,並用粘液把這些東西粘到一起。

2. 家裡飛進一隻鳥 大神幫看看是什麼品種的!!

普通樓燕。普通樓燕主要以昆蟲為食,常在空中劫掠飛蟲。如果沒有什麼大礙的話應當立即放生。畢竟樓燕很難救助,很容易絕食。
普通樓燕
別名:褐雨燕(辭典),野燕、麻燕(北名),北京雨燕。
學名:Apus apus pekinensis Swinhoe 1870
英文名:Swift, Common Swift.
脊椎動物,鳥綱,雨燕科,雨燕屬。由英國博物學家Swinhoe Robert1870年在北京採集標本並定名,故又名「北京雨燕」。在中國分布的均為此種的 pekinensis 亞種。
樓燕體長約18厘米。體形近似家燕而稍大,兩翅特別狹長,飛行時向後彎曲如鐮刀狀。全身除頸和喉為污白色外,幾乎純為黑色。背部羽毛濃黑色,並具有光澤,前額較淡。腹部羽毛大多具有白色狹緣。眼暗褐色。嘴短闊,純黑色。腳和趾暗紫褐色,4趾向前,不能直立走動。夏時晨昏常結群在城樓、古舊塔寺附近,能長時間持續飛翔,有時也在曠野田圃間或湖沼水面上空迴旋疾飛。以昆蟲為食,有益農林。鳴叫聲尖銳,尾聲高揚。遍布我國各省市,在大部地區為夏候鳥,僅在江蘇鎮江一帶為旅鳥。樓燕與家燕在系統發生上兩者關系相距甚遠。樓燕在城牆、古塔、廟宇、宮殿的窟窿中營巢。舊巢可多年復用。常於暴雨前後在高空或地面疾飛,飛行時速可達110公里。
樓燕分布區地理分布:中國西自新疆西部和北部向東至山東半島,北邊和中俄、中蒙接界,南到西藏、甘肅、陝西、四川、山西、河南、山東,秋季遷徙越冬區(印度和非洲中南部)。國外廣布於歐、亞(繁殖區)、非(越冬區)三洲。
鑒別特徵:體形酷似家燕而稍大,兩翼特形延長,飛時向後彎曲如鐮刀一般,體羽幾純黑褐色。
雄性成鳥 額和頭的前半部土黃白色,頭的後半部灰褐色,背、腰、尾上覆羽黑褐色;尾羽灰褐色,尾深叉狀。初級飛羽和覆羽的外羽片為黑褐色,內羽片為灰褐色;次級飛羽和覆羽為灰褐色;翼成鐮刀狀,很長,超過尾羽約50mm。頦、喉和前頸白色,胸、腹灰褐色,尾下覆羽灰色。
雌鳥與雄鳥完全相同。
虹膜暗褐;嘴黑;跗跖和趾紫褐色,爪黑褐色。
樓燕是夏時消滅害蟲的生力軍,應予保護。
樓燕還是世界上飛得最快的鳥類,關於它的時速有兩種報道,1942年前蘇聯報道時速為170.98公里;而1934年,在印度東北卡查山地區的一次3.22公里的飛行中,用秒錶測出這種褐雨燕的時速高達276.47-353.23公里。

3. 北京雨燕的介紹

正式名字叫北京雨燕。北京雨燕隸屬於雨燕目雨燕科,比常見的燕子體形稍大,羽毛黑褐色,胸腹部有白色細縱紋。它們外觀呈流線型,飛行速度極快,而且是著名的食蟲益鳥。每年4月到8月,遍布城區的雨燕還是一景。 1870年,英國人溫斯侯在北京第一次採到其標本,並命名為「北京雨燕」。但在北京百姓的嘴裡,這些「勢利」的鳥卻有另一個名字——樓燕。

4. 哪些雨燕滅絕了

雨燕目 科雨燕科19屬92種。沖類包括:高山雨燕、普通雨燕、黑 雨燕、煙囪雨燕、爪眭金絲燕、非洲棕雨燕、燕 尾雨燕、白喉針尾雨燕、白喉雨燕等。分布世界性分布,高緯度地區和某些島嶼除外。
柄息地空中覓食的種類很少棲息。體型體長10 ~ 30厘米,體重9 ~ 150克。 體羽大部分種類為暗淡的黑色或褐色,不少帶有醒目的白色或淺色斑紋。鳴聲尖銳刺耳。巢築於岩石上、縫隙中或洞穴內,多種巢材用唾液黏合。
卵窩卵數1~6枚;白色;重1~ 10克。孵化期17 ~ 28天,雛鳥留巢期34 ~ 115天。食物飛蟲和其他空中的節肢動物

5. 雨燕目類都有哪些動物

白喉針尾雨燕

雨燕目雨燕科,嘴基寬闊,呈三角形。額灰白色,頭頂白色,頭頂、頸以及尾羽和飛羽具藍綠色金屬光澤。尾羽羽軸延長為細而堅硬的刺。喉、兩脅後部及尾下覆羽白色,下體暗褐色。營巢於懸崖峭壁上的岩洞中,也有築巢於樹洞中。每次產卵2枚,卵白色。由於嘴基寬闊。所以在飛行時,張開它那形似網殼的嘴,在空中捕食昆蟲。在我國東北地區繁殖,春秋季遷徒時見於沿海及長江中下游一帶。

白喉針尾雨燕別名「快捷燕」。棲息於山地森林地帶,常在溪流、河谷水面等處飛掠而過,有時則繞著岩峰、山谷間的高空飛翔捕食。飛行能力極強,時速可達250~300千米,為鳥類飛行速度的最高記錄。

樓燕

雨燕目雨燕科,前額近白色,喉部污白色延伸至上胸。體羽黑褐色。腳較短,跗跖被羽,4趾均向前,適於攀緣時握抓,但不適於在地面上行走。營巢於建築物的屋檐下、城牆、古塔等的牆壁上。巢用唾液與泥土、雜草等混合黏合在建築物上,呈碟狀。每次產卵2~3枚,卵白色。分布於我國新疆、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等地。

樓燕別名「北京雨燕」。常在城市近郊的曠野、水域及農田的上空集群飛翔,時而邊叫邊飛邊捕食昆蟲,時而掠過水面飲水和洗澡,飛行速度驚人,時速可達200千米。

煙囪雨燕

煙囪雨燕體長12~14厘米,棲息於林地、城鎮等地的空中,成群活動,以飛行昆蟲為食。棕色的小煙囪雨燕最初在樹洞里築巢棲息,但現在改用谷倉和煙魚。在夏天,有些煙囪變得特別擁護,因為成群遷徒的雨燕把它作為南行路上的落腳點。和大部分雨燕一樣,煙囪雨燕也用從半空中抓到的羽毛和灰塵築巢,並用粘液把這些東西粘到一起。

蜂鳥

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類,大小和蜜蜂差不多。蜂鳥雖然很小,但眼睛卻大而有神。它們披著一身艷麗的羽毛,有的還長著一條隨風飛舞的長尾巴。嘴巴又細又長,像一根管子,能伸到花朵裡面去吸取花蜜,它們飛行采蜜時能發出「嗡嗡」的似蜜蜂般的嘀聲,因而被人稱為蜂鳥。最小的蜂鳥只有6厘米長,體重只有2克左右。嘴和尾巴就佔了身體長度的一半,盡管體形小巧,但每隻蜂鳥都是飛行的高手。它們可以每秒鍾拍動翅膀20~200次,而且能水平地拍動翅膀,這種運行會產生一般恆定的浮力,托在蜂鳥的身體。此時,它只需動尾巴,身就可以向上、向下,甚至向後靈活地運動了。

紅玉喉北蜂鳥

雨燕且蜂鳥科,雄性上體羽色翠綠色,具金屬光澤。喉部紅色,絢麗多彩。雌性體色較淡,喉部無紅斑。每次產卵2枚,孵化期14天。分布於北美洲南部至阿拉斯加。全世界共有蜂鳥科鳥類319種,體形最小的是「閃綠蜂鳥」,也稱「短尾翠蜂鳥」,其體形大小與蜜蜂差不多,體長僅3.5厘米,體重1.5克。蜂鳥大多數分布於南美洲。

蜂鳥是鳥類中體形最小的一類,蜂鳥的嘴細長,呈管狀,舌能自由伸縮。常像直升飛機一樣,以很高的頻率上下扇動翅膀,使身體停留在花朵前,用它那長長的舌頭舔食花蜜和花上的小昆蟲。其翅膀的扇動頻率為每秒55~75次,身體甚至能向後倒退飛行。

6. 哪種鳥飛得最快

飛得最快的鳥——游隼和尖尾雨燕
美國一位飛行員在駕駛飛機以250千米的時速飛行時,曾親眼見到一隻游隼從他身邊疾飛而過。你一定沒想到一隻鳥兒的速度竟如此驚人吧!在鳥類中,游隼是短距離飛行最快的鳥。從長距離飛行來說,飛得最快的鳥非尖尾雨燕莫屬了。在遷徙途中,它能長時間保持125千米左右的時速,不但讓一般的鳥兒望塵莫及,就是最快的駿馬和現代陸上交通工具——汽車,都遠遠地落在了它的後面。

7. 奧運吉祥物妮妮到底是什麼燕子啊

奧運吉祥物妮妮的原型———北京雨燕只剩3000隻了。市政協委員郭耕舉著奧運吉祥物妮妮,在政協會議上提出了在北京建設雨燕塔的提案。

「雨燕塔不用很高,也不需要專門的設計,只要按照北京常見的古塔建造就行。」郭耕說,雨燕塔可以建在通州的古運河邊上,也可以建在亦庄的涼水河邊上。「這樣既便於雨燕棲息繁殖又能豐富景觀。」郭耕還在提案里建議,組織專家及早對這項建議的可行性進行論證。

雨燕是北京的標志性動物

雨燕就是樓燕,正式名字叫北京雨燕。1870年,北京雨燕在北京被首次發現並因此得名。北京雨燕隸屬於雨燕目雨燕科,比常見的燕子體形稍大,羽毛黑褐色,胸腹部有白色細縱紋。它們外觀呈流線型,飛行速度極快,而且是著名的食蟲益鳥。前幾年的北京,每年4月到8月,遍布城區的雨燕還是一景。

每年的3月底是雨燕飛臨北京的時間,當年8月初它們將全部飛離前往南方過冬。北京城區是北京雨燕的主要分布和繁殖地,而遠郊區縣則相對較少。北京雨燕主要棲息在適宜建巢的古建築物或仿古建築橫梁的縫隙中。頤和園、雍和宮、前門、天壇、歷代帝王廟等地均是它們的重要繁殖地。

老房子越來越少 雨燕無家可歸

「燕子在家門口築巢,這可是吉兆啊!」郭耕有點感慨。他說,現在老式帶屋檐的房子越來越少,雨燕漸漸無家可歸。因為雨燕習慣於在那些建築物的縫隙中築巢,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現代建築讓雨燕根本無處落腳。郭耕說,那些隨處可見的玻璃幕牆建築讓雨燕不但無處落腳,鳥類還經常被誤導撞上透明的玻璃牆。

雨燕在北京只剩3000隻

北京市林業局和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合作,歷時兩年進行了「北京雨燕資源調查及其保護研究」。這個課題於2003年4月通過專家評審。研究人員2001年和2002年通過65個觀測點的多次觀測發現,北京雨燕現存的種群規模只有3000隻。而之前故宮的一項觀測顯示,1964年雨燕為360隻,1974年為410隻,但2000年僅發現64隻。

研究人員發現,造成雨燕種群減少的原因,不只是老建築的減少導致雨燕棲息地縮小。通過對雨燕食物鏈的考察,他們發現,在食物鏈中通過富集作用積累的大量污染物也是威脅北京雨燕健康生存的原因。

雨燕塔最早興建於英國

郭耕介紹說,雨燕塔並不是他的創意,這種建築最早出現在英國,在一所英國大學里已經存在了超過半個世紀。他認為,不用特別學習外國的雨燕塔外形,只要在北京選擇合適的地點修建傳統的古塔,就能起到方便北京雨燕棲息的作用。在中國傳統的古建築里,雨燕可以很容易找到合適的築巢地,與建築和人和諧相處,這裡面滲透著古人「天人合一」的智慧。

為保護雨燕,他還倡議不食「燕窩」,因為「燕窩的『製作者』金絲燕也是雨燕的一種。」

修建雨燕塔需要專家論證

北京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王春城處長聽說郭耕委員的建議後表示,是否需要修建雨燕塔、修建什麼樣的雨燕塔以及在哪兒修建都需要進行專家論證,討論可行性。他表示,修建雨燕塔還涉及到資金來源以及今後如何管理等問題。目前,修建雨燕塔條件還不成熟。

王春城說,目前北京市還沒有開展過大規模的鳥類現狀普查,現有的一些調查結果都是隨著一些課題研究進行的。

他介紹說,野生動物保護人員原則上不幹擾野生動物的生存,主要是在野生動物受傷或者被捕獵的時候進行救護。他表示,根據北京市「十一五」規劃,北京將在現有基礎上建設5塊濕地,這些濕地將擴大野生鳥類棲息地。

建立濕地對鳥類保護很重要

目前北京市有濕地面積約5萬公頃,其中天然濕地3.5萬公頃,人工濕地約1.5萬公頃。已建成野鴨湖、漢石橋、金牛湖、拒馬河、懷沙、懷九河和白河堡共7個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面積兩萬多公頃。根據北京市「十一五」規劃,北京還將建立門頭溝三家店濕地自然保護區、密雲水庫濕地自然保護區等。

這些濕地主要是以水庫沼澤濕地為主,包括與水庫相連的河流、河漫灘沼澤濕地,這些濕地將是各類珍稀鳥類的棲息地。濕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豐富、生產力很高的生態系統。由於生態多樣性突出,能為各種鳥類棲息提供豐富的生存資源。

每年有許多遷徙的鳥在北京境內的濕地休息、補充能量,並吸引珍稀鳥類在其中繁殖。

在北京境內的鳥類中,喜歡在老宅子里築巢的北京雨燕可能是與人距離最近的一種。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北京城裡的雨燕塔和城外的幾萬公頃濕地將在北京人和北京的鳥類之間營造出和諧的人與自然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