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故宮有幾個朝代在哪裡居住
擴展閱讀
天津綠化工程哪個好 2025-07-16 06:40:54
深圳哪裡有cd碟 2025-07-16 06:28:45

北京故宮有幾個朝代在哪裡居住

發布時間: 2022-12-22 02:42:37

⑴ 紫禁城到底有多大到底有幾代皇帝在那住過

北京紫禁城佔地面積724250平方米,還沒把護城河與城牆的綠化帶計算在內。宮殿建築總面積達163,000㎡。紫禁城是一座長方形的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牆圍繞,城牆的外沿周長為3428米,城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是護衛紫禁城的重要設施。城牆四邊各有一門,南為午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城牆的四角有四座設計精巧的角樓。紫禁城宮殿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其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庄嚴、和諧,都可以說世上罕見的。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之大成,是中國二千多年專制社會皇權思想的集中體現。與中國歷代皇宮一樣,故宮的總體規劃和建築形制完全服從並體現了古代宗法禮制的要求,突出了至高無上的帝王權威。 北京紫禁城籌建於明成祖永樂(公元1404年~公元1424年)五年,興建於永樂十五年至十八年。整個營造工程由侯爵陳圭督造,具體負責是規劃師吳中。從明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起,明成祖集中全國匠師,征調了二、三十萬民工和軍工,經過14年的時間,建成了這組規模宏大的宮殿組群。清朝沿用以後,只是部分經過重建和改建,總體布局基本上沒有變動。

⑵ 故宮經歷了多少年的歷史有多少位皇帝在那居住過它一共有多少間房屋

故宮1420年建成,到現在(2019年)已經599年的歷史了,居住過明清24位皇帝,房屋九千餘間。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

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朝自明成祖朱棣開始的14位皇帝居住在故宮,清朝自順治帝開始的10位皇帝居住在故宮。

(2)北京故宮有幾個朝代在哪裡居住擴展閱讀:

故宮中皇帝的寢宮:

1、乾清宮

乾清宮是內廷後三宮之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清兩代曾因數次被焚毀而重建,現有建築為清嘉慶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宮為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座落在單層漢白玉石台基之上,連廊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自檯面至正脊高20餘米 ,檐角置脊9個。

殿前寬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別有銅龜、銅鶴,日晷、嘉量,前設鎏金香爐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與乾清門相連。

乾清宮建築規模為內廷之首,明代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明代乾清宮也曾作為皇帝守喪之處。清順治、康熙也在此居住。

2、養心殿

養心殿是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後居住在養心殿。養心殿南北長約63米,東西寬約80米,佔地5000平方米。

自從清雍正朝開始,這里做為皇帝的主要居所和日常理政之處,遂成清代皇帝實際上的正寢。「養心」意為涵養心性。

養心殿在宮中的位置比較便利,殿內空間布局豐富而功能集中,廳堂、書房、寢室以及分別用來批閱奏摺、密談、休憩、禮佛的小室等一應俱全,比大殿宇更宜於宵衣旰食的君主周旋其間,是清代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下更適宜皇帝起居活動的場所。

養心殿中最著名的是雍正皇帝的「勤政親賢」室、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以及東暖閣的晚清垂簾聽政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故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朝君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朝君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乾清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養心殿

⑶ 北京故宮始建於哪個朝代,是什麼兩朝的皇宮

北京故宮始建於明朝,是明清兩朝的皇宮。

北京故宮在明朝時期的明成祖永樂四年開始建設,仿照南京故宮的建築模式,歷時十四年到了永樂十八年建造完成。它是一座長方形的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在故宮的四面有著10米高的城牆。

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家宮殿,在整個故宮裡面被分外外朝和內廷兩個部分,外朝主要以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組成,統稱為三大殿,是古代時候國家舉辦大典的地方。內廷是以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為主體組成,統稱為後三宮,是古代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3)北京故宮有幾個朝代在哪裡居住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中國建築的屋頂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故宮建築中,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

以三大殿為例,屋頂各不相同。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

其它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

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

故宮建成後,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宗教祭祀等。永樂十八年,北京宮殿竣工。

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正統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天順三年(1459年),營建西苑。經歷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代,整20年。

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毀。至嘉靖四十年才全部重建完工。嘉靖時期,故宮三大殿名稱改為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

萬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毀前三殿、後三宮。復建工程直至天啟七年方完工。在明朝,乾清宮是皇帝的主要寢宮,也是主要政治活動場所。

自永樂皇帝朱棣至崇禎皇帝朱由檢,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由於宮殿高大,空間過敞,皇帝在此居住時曾分隔成數室。

據記載,明代乾清宮有暖閣9間,分上下兩層,共置床27張,後妃們得以進御。由於室多床多,皇帝每晚就寢之處很少有人知道,以防不測。

皇帝雖然居住在迷樓式的宮殿內,且防範森嚴,但仍不能高枕無憂。據記載,嘉靖年間發生壬寅宮變後,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宮居住。

萬曆帝的鄭貴妃為爭皇太後鬧出的紅丸案、泰昌妃李選侍爭做皇後而移居仁壽殿的移宮案,都發生在乾清宮。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毀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

同年清順治帝至北京。此後歷時14年,將中路建築基本修復。康熙二十二年,開始重建紫禁城其餘被毀部分建築,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清朝入關之後,依照明朝的舊例,順治帝和康熙帝都將乾清宮作為居住和處理朝政的主要場地。雍正帝即位之後,開始移居養心殿。

養心殿位於紫禁城內廷、乾清宮西側,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起初,它並不是皇帝的寢宮。清康熙時期,內務府在此設置專為皇室造辦宮廷活計的諸多作坊,稱養心殿造辦處。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去世後,即位的雍正皇帝並沒有搬到乃父的寢宮乾清宮去住,而是將西側遵義門內暫時用作為父守孝之苫次的養心殿辟為皇帝寢宮。

從此,養心殿開始成為皇帝居住和清朝朝政的主要處理地點,此後軍機處設立之後辦公地點也在養心殿附近。

乾隆帝即位之後,對養心殿殿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和改建,逐漸形成了一定的規制。從雍正帝之後,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八位皇帝都在此居住。一直到宣統帝被趕出紫禁城。

⑷ 故宮始建於什麼時候是哪幾個朝代的皇宮

故宮始建於1406年,明成祖永樂四年開始建,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為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

(4)北京故宮有幾個朝代在哪裡居住擴展閱讀

故宮建築特色

北京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四周環以城牆,外圍有護城河保護。有四門:正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神武門)。現神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城牆高9.9米厚8.26米。

明朝初期有殿宇1630餘座,清朝乾隆時期有殿宇1800餘座,現存殿宇約2631座;紫禁城各宮殿樣式圖細畫至「寸」,自康熙起雷氏家族代代測量、繪制典藏到民國初年。

相傳故宮共有9999.5座屋,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4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

紫禁城最初的建設投入工匠23萬人,民工士兵上百萬,前後延續了15年之久。供應建設紫禁城的楠木木料,從西南各省、長江沿岸及浙江江西的深山老林中砍伐後利用江河運送出去,運到崇文門外的神木廠存儲加工。楠木如從四川運達北京往往要三到五年。

地板的金磚是蘇州、松江等五府生產;大城磚和青磚來自山東臨清;紅色顏料取自山東魯山、博山;漢白玉來自房山縣大石窩;京西門頭溝提供青石、白石;花崗石來自曲陽縣;河北宣化煙筒山提供杏黃色刷牆包金土。

其中石材的運送最為困難,例如保和殿後面的雲龍石雕,是冬天時在地板澆水凍成冰後,下鋪滾木用人力從房山花20多天拉到北京。紫禁城所用琉璃瓦件,是北京海王村(今天的琉璃廠)和黑窯廠(今天的陶然亭北一帶)燒制的,白灰則是京西大灰廠製作。

⑸ 北京故宮曾是哪些朝代的皇宮

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24個皇帝的皇宮。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紫禁城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封建帝制的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後五百餘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里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