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京是什麼之都
北京是帝都,也是對稱之都。
戰國時期的燕國的都城在北京附近;金朝時北京為中都;元朝忽必烈在北京定都,取名為大都,1368年改大都為北平府;明朝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清朝順治定都北京;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同樣定都北京,因此北京被稱之為「帝都」。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有二十多個別稱。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於北京及附近地區,稱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區的琉璃河鎮,遺址尚存。又封黃帝之後人於薊,在今北京西南。後燕國滅薊國,遷都於薊,統稱為燕都或燕京。漢高祖五年,被劃入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親分封於此,故更為廣陽國首府。
㈡ 北京的別稱有哪些
北京的別稱有:
1、薊
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克商以後,封帝堯之後於薊,封召公奭於燕。另說周以前就有燕國,後燕並薊,以薊城為國都,這就是現在北京的前身。秦滅燕之後,設置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城。
2、燕都
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以後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為北京的別稱。
3、幽都
唐代曾設置幽都縣,遼時也曾設置過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4、燕京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稱燕帝,以范陽為燕京。安史之亂平定後,罷燕京。後來北京的正式命名雖屢有變動,而燕京這個名稱卻廣泛使用。近百年來,「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個別稱。
5、春明
起源於唐代,唐朝首都長安的正門(東門)名為春明門,古人認為東方主春,於是後人遂以「春明」作為首都的別稱。
6、京城
唐天寶元年(742年)以前,稱首都長安為京城,以後京城就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7、南京
遼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
8、燕山
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聯合伐遼,攻佔燕京。宋、金議和後,燕京回歸北宋,建燕山府(因臨近燕山腳下),故燕京又稱燕山。
9、中都
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佔領宋的燕山府。金貞元元年(1153年)金人遷都燕京,改稱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帶。
10、大都
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11、京師
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京師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大雅·公劉》:「京師之野,於時處處。」後世遂稱國都為京師。
還有一種說法,陝西鳳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師,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統名為京師,以後便將京師當成國都的代稱,北京被稱為國都後,也曾被稱為京師。
12、宛平
明清的宛平縣治區只是今天北京的一部分,大致方位是現在的北京西南部,包括今西城區、宣武區、海淀區的一部分以及石景山區、門頭溝區和大興區的西部。
13、京兆
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㈢ 為什麼都說北京叫帝都,上海叫魔都
北京與上海是我國最重要的兩座城市,前者是我國的首都,後者是我國的第一大經濟中心。很多人用帝都代指北京,用魔都代指上海。從遼代開始,北京就開始成為了我國的政治中心。稱北京為帝都,是對北京政治地位的認可。上海的歷史比北京晚的多,在清朝中期之後開始崛起。上海進入民國以後,成為整個中國最繁華的城市,也是與外部交流最多的城市,被稱為摩登都市。摩登就是來自於英文modern,意味新潮、引領潮流等等。現如今,上海被稱為魔都,其實淵源是來自於摩登之都。直到今天,上海依舊是我國最繁華的城市。
除了帝都與魔都之外?你還知道那些“都”,歡迎大家留言!
㈣ 北京在古代叫什麼
北京在古代先後被稱為薊城、燕都、燕京、幽都、中都、元大都、北平、京師、順天府。
1.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於北京及附近地區,稱燕,又封堯之後人於薊,在今北京西南。後燕國滅薊國,遷都於薊,統稱為燕都或燕京。
2.秦代設北京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 。
3.隋開皇三年廢除燕郡。但很快在大業三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
4.遼於會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號南京幽都府,開泰元年改號析津府。
5.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6.元朝時的北京稱為元大都。
7.燕王朱棣經靖難之變後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改北平為北京。
8.清兵入關後即進駐北京,亦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
(4)北京被稱為什麼都擴展閱讀: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所在地,也是中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鄰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歷史孕育了故宮、天壇、八達嶺長城、頤和園等眾多名勝古跡。早在七十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為薊、燕等諸侯國的都城。公元938年以來,北京先後成為遼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國都、中華民國北洋政府首都 ,1949年10月1日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㈤ 北京被稱為什麼
北京:薊(公元前11世紀)、幽州(最早見於《尚書·舜典》)、幽都(唐代)、南京(五代時,公元938年)、燕山(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中都(公元1153年)、大興(金代)、大都(元九年,公元1272年)、汗八里(元時)、北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北京(明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京師(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此外還有:薊城、燕都、燕京、京城、汗城、宛平。前人一般用「京師」來稱呼北京。此外,北京的別稱還有長安、春明、日下、帝京、京邑、京國、京華等。北京歷史上除了用過上述名稱外,還有秦漢之時,北京曾是廣陽郡的治所;隋大業年間,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寶年間,曾是范陽郡的治所;遼代時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時,曾是順天府的治所,於是廣陽、涿郡、范陽、析津和順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別稱。
參考資料: 網路
㈥ 北京被稱為什麼都
對稱之都現在:首都,經濟、政治中心
燕山(北宋收南京後命名之),
中都(金,攻佔建都燕山後),
大都(金滅,元),
汗八里(蒙古人對北京的稱呼),
北平(明洪武,朱元璋滅元後,後又見於民國),
北京(明永樂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