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科技大學有什麼趣事
擴展閱讀
上海自行車哪裡買 2025-07-15 16:11:22
深圳如何去潭山 2025-07-15 16:08:34
天津北辰區哪個部門好 2025-07-15 16:08:33

北京科技大學有什麼趣事

發布時間: 2022-12-23 14:53:25

1. 張雪峰評北京科技大學什麼檔次千萬別來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是非985的211大學中實力很強的理工類大學。2022年它在校友會的211工程大學排名榜中位於全國第33名,在非985的211大學中高居第一名。那麼張雪峰評北京科技大學什麼檔次?千萬別來北京科技大學是真的嗎?接下來,老師就來給同學們解答這兩個問題。

之所以有些學生會說「千萬別來北京科技大學」,主要是覺得它的優勢學科在於冶金工程、礦業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學科上,而這些學科都是很冷門的,想找到理想的工作不太容易。

但老師認為這個看法是很片面的,因為北京科技大學的優勢學科不止這些比較冷門的學科。它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工商管理、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等學科都是B類學科,實力也都很不錯。

它的很多王牌專業也是現在很熱門的專業,比如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的有自動化、通信工程、英語、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等。

北京科技大學是實力很強的理工類大學,很值得同學們報考。「千萬別來北京科技大學」這句話大家不必太當真。

2. 考上北京科技大學厲害嗎北京科技大學到底什麼水平

北京科技大學始建於1952年,是一所由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屬於國家的「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也是我國首批正式成立研究院的高等學院之一。本期我將帶著大家去了解和解答一下「考上北科大厲害嗎?」和「北科大到底什麼水平?」這兩個問題。


3. 北京科技大學有什麼社團

北京科技大學的大部分社團主要由北京科技大學團委社團部負責審核、指導和管理。部分社團隸屬於學校的其他部門(如北京科技大學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部等)。

所有社團主要分為五類:理論型、學術型、文藝型、公益型、體育型。

理論學習類

求是學會
強學會
英語協會
日語協會(已注銷)
韓文化愛好者協會
浩然國學社(已注銷)
國防知識愛好者協會
青衿哲史學會(已注銷)
國旗協會(已注銷)
安全知識協會
農村發展促進會(已注銷)
新風學社(已注銷)
蔚藍人文生態學社
校史講解團
學情研究室
魯迅研究會(已注銷)
國際交流協會
國防生工作協會

學術科技類
北科傳媒理事會
學生科學技術協會
網路協會(已注銷)
IT協會
「學子在線」開發管理委員會
校辯論隊
口才協會(已注銷)
管理協會
索奧科技中心(已注銷)
學生電視台
賽福(SIFE)團隊
新聞傳播社
公共關系協會(已注銷)
就業與職業發展協會
計算機協會
天文協會

文學藝術類
陽光驛站
科幻愛好者協會
電影協會
群眾路線話劇社
攝影協會
藍帆詩社(已注銷)
鐵流文學社
鐵流劇社
紅樓夢研究學會(已注銷)
「藝海星河」光影協會
飛睿視覺協會(已注銷)
現代舞團
舞蹈協會
貝殼動漫社
女生會
指舞手語社
原創音樂社
貝殼視頻協會(已注銷)
皮影劇團
吉他協會
翰墨情書畫協會
雕刻時光電影評論協會
幻羽魔術社

公益實踐類
陽光心理協會
紅十字會學生分會
創業者協會
學生工作通訊社
汽車愛好者協會
綠盾環境保護與發展協會
青年志願者協會
行知實踐協會
奮斗者聯盟
學生公寓自律委員會
京英社
學生就業發展協會
禮儀隊
新信息咨詢協會

體育健身類
國防體育協會
弈海方圓棋牌協會
原始部落戶外運動俱樂部
自行車協會
乒乓球協會
網球協會
籃球協會
排球協會
檯球協會
空手道協會
太極拳協會
輪滑協會
魔方愛好者協會
滑板協會
電子競技協會

4. 北京科技大學什麼檔次

北京科技大學是一所檔次極高的辦學水平高超的理工類公辦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在全國范圍內的認可度與影響力都極高,非常值得高三同學報考!

一、從北京科技大學受教育部認可度來看:

北京科技大學是一所211高校、國家重點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央部屬高校、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高校,北京科技大學的多個專業入選雙萬計劃。

二、從北京科技大學近兩年在北京市本科批的錄取分數線來看:

考生至少要考進北京市內前5455名,才有較大的可能被北京科技大學給錄取。

四、從北京科技大學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取得的成績來看:

北京科技大學有2個A+學科:科學技術史、冶金工程

北京科技大學有1個A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

北京科技大學有6個B+學科: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北京科技大學有7個B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言文學、化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土木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北京科技大學有3個B-學科:數學、物理學、力學

北京科技大學有3個C+學科:儀器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公共管理

北京科技大學有1個C學科:應用經濟學

北京科技大學有2個C-學科:統計學、化學工程與技術

5. 北京科技大學屬於什麼檔次的大學厲害嗎附全國認可度

每年報考時,高三同學都喜歡追著老師問「北京科技大學屬於什麼檔次的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厲害嗎?北京科技大學在全國認可度高嗎」,本文圓夢志願將為大家展示北京科技大學的求學價值,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這所位於北京市的好大學。


綜合上文,我們從北京科技大學的受教育部認可度、北京科技大學在全國的排名、北京科技大學的錄取分數線、北京科技大學的學科成績等方方面面中可以窺見, 北京科技大學是一所檔次極高的辦學水平高超的理工類公辦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在全國范圍內的認可度與影響力都極高,非常值得高三同學報考!

6. 北京科技大學出過什麼名人或傑出人士

魏壽昆 中國科學院院士
魏壽昆,男,漢族,天津市人,生於1907年9月16日。 九三學社社員。1923~1929年就讀於北洋大學,1929年獲礦冶系工學學士。1930年考取天津 市公費留德。1931~1936年留學德國。1935年獲德國累斯頓工業大學化學系工學博士。1935~1936年在德國亞深工業大學鋼鐵冶金研究所從事博士後進修一年。現任:北京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九三學社中央顧問、日本鋼鐵學會名譽會員及中國金屬學會榮譽會員。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冶金卷(2)編委會委員,《材料研究學報》、《中國有色金屬學報》及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編委顧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曾任:遼寧海城大石橋滑石礦助理工程師,北洋大學礦冶系助教,北洋工學院、西北聯合大學、西北工學院、西康技藝專科學校、貴州農工學院、重慶大學、北洋大學及唐山交通大學教授、系主任、教務主任等。又任重慶礦冶研究所鋼鐵研究室主任、代理所長及重慶材料試驗處冶金組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曾任:北洋大學工學院院長兼冶金系教授,天津大學副教務長兼冶金系教授,北京鋼鐵學院教務長兼理化系教授、圖書館館長、副院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曾兼任:北京市政協第一至第四屆委員,第五至第七屆常務委員及第六屆工作組委員會高教組組長;九三學社第六及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委兼中央文教委員會主任,第八及第九屆中央參議委員會常委;中國金屬學會籌備委員會秘書長,第一至第四屆中國金屬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金屬學會冶金過程物理化學學會第一及第二屆理事長,榮譽理事長;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首屆常務理事及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首屆理事;國家科委冶金學科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工科學科首屆評議組成員;《中國大網路全書》(礦冶卷)冶金編委會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冶金卷(1)編委會委員,全國冶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主任;《金屬學報》首屆編委會委員《化工冶金》及《計算機與應用化學》編委會顧問,以及Rare Metals (Quarterly)及《稀有金屬》編委會常委。
教學方面:從事教學已有72年,主要講授「普通冶金學」、「鋼鐵冶金學」、「有色金屬冶金學」、「選礦學」、「金相學」、「鋼鐵熱處理」、「冶煉廠設計」、「冶金計算」、「耐火材料」、「高溫測量學」、「試金學及實驗」、「電冶金學」、「普通化學」、「定性分析化學及實驗」、「定量分析化學及實驗」、「物理化學」、「染色化學」、「工業分析」、「水質分析」、「礦物學」、「岩石學實習」、「吹管分析」、「德語」、「冶金爐」、(流體力學)、「專業煉鋼學」、「活度理論」、「冶金過程熱力學」(鋼鐵脫硫)、「冶金過程熱力學」等28門課程;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全國首屆博士生導師,至近已培養碩士生及博士生20餘人。

科研方面: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及40年代初期主要從事小型鋼鐵工業技術的改進及國內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研究;以四川白雲石採用CO2選擇性溶解後,經「靜置後處理法」製得含0.5%雜質(CaO及R2O3)的MgO;用碳還原制備金屬鉬,純度達94%,利用硅鐵還原鉬酸鈣製成含Mo40%的鉬鐵。50年代引入活度理論,對冶煉反應進行了深入的熱力學分析研究;60年代發展了爐渣脫硫的離子理論,提出了高爐渣中計算S2-離子活度系數公式;70年代至80年代在國內首先提出了固體電解質電池定氧技術並應用於測定熱力學參數,同時研究了國內復雜礦雜質的熱力學行為及去除機理和完善了選擇性氧化理論並提出轉化溫度概念的廣泛應用。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與王之璽院士等人走遍祖國大地及沿海港口,對中國鐵礦及煤炭資源和鋼鐵工業發展遠景進行了調研並提出咨詢報告。又深入進行曲活度相互作用系數的研究,發現用同一實驗數據採用不同的運算方法得到分歧的數據,深獲國際友人關注。科研成果「錳基合金熱力學行為及其脫磷的研究」、「華南鐵礦冶煉脫砷的基礎理論」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共生礦分離的基礎研究—鈮在鐵液及鋼渣中的行為」 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共生礦金屬分離的基礎研究—金屬液中元素選擇性氧化及有害元素去除的熱力學」 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技術科學」獲何梁何利科學技術與技術進步獎。此外,還獲有北京鋼鐵學院、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地質學會從事工作50年榮譽證書獎狀,以及國家教委老驥伏櫪金馬獎章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獲得專利5項,即:「利用碳酸鈉或碳酸銨自白雲石提制鎂氧的新法」、「利用靜置後處理法自白雲去鈣提鎂的新法」、「人造鎂氧製造鎂磚的配料方法及加強粘性的風化法」、「製造特純鉬酸銨或鉬酸採用鋁鐵共沉澱新法」、「提煉純鉬的二步還原新法」。出版專著5部,即:《平爐煉鐵廠設計》(商務印書館,1954)、《專業煉鋼學——平爐構造及其車間布置》(冶金出版社,1958)、《活度在冶金物理化學在的應用》(中國工業出版社,1964)、《冶金過程熱力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魏壽昆選集》(冶金工業出版社,1990);未付印書稿3部即:《冶煉廠設計》(北洋大學講義科,1950)、《鋼鐵冶金原理》(北京鋼鐵學院出版科,1977)、《冶金過程物理化學導論》(九三學社貴州省委員會、貴州科學院及貴州金屬學會,1984)。發表論文160餘篇。

返回頂部

柯俊 中國科學院院士
柯俊,男,漢族,浙江黃岩人,生於1917年6月23日。193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曾在原經濟部工礦調整處工作,負責原材料的驗收、運輸和保管工作。1942年派駐印度,曾在印度塔塔鋼鐵廠實習。1944年赴英國伯明翰大學,1948年獲自然哲學博士,從事合金中相變機理的研究,並擔任理論金屬學系講師享有終身任命。1954年至今,在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任教,先後任北京鋼鐵學院金物教研室主任、物理化學系主任、北京鋼鐵學院副院長。獲加拿大麥克麻斯特大學、英國莎瑞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兼任:日本金屬學會、印度金屬學會榮譽會員,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技教研學會籌備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金屬研究所名譽研究員,原中國金屬學會、有色金屬學會常務理事,北京科技大學顧問,北京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顧問,中國社會科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顧問。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曾任學部常委,現為資深院士。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何梁何利獎。
教學方面:主講過「金屬物理」、「相變與擴散」、「金屬物理研究方法」及「材料科學與工程方法論」等。

科研方面:自1948年至今,一直從事合金中相變的研究,首次發現並提出貝氏體切變機制,在鋼的過熱性能及合金鋼的貝氏體相變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發展成世界這一現象的主流學說,195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956年初主持籌建北京鋼鐵學院(現為北京科技大學)金屬(材料)物理專業及金屬(材料)物理化學專業,培養有關冶金金屬材料研究人才,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榮譽;1958~1964年間,積極為國家節約戰略金屬物資,開發國內急需的新材料制備工藝及質量研究(如:節約鎳鈷的電熱絲電熱材料、電表用硬磁材料、稀土元素在鋼中的應用),接近當時世界先進水平,1964年獲全國新產品工藝獎;1977年以來,對微量元素對鋼的組織和性能影響及作用機理開展研究,1989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74年以來,開拓了探索作為人類歷史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對中華民族統一、生存和發展具有根本性作用的冶金的歷史研究(特別是生鐵及生鐵制鋼),198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及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90年代,在中國科學院及國家教委的領導下,起草了原國家教委關於「超級鋼研究」的攀登B「國家重點科研」的論證(現已轉為973項目,任專家組顧問);而後把主要精力轉向另一個具有戰略性高度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工作,與中國科學院和國家教委的科學家、教育家(如張光斗、張維、路甬祥、師昌緒院士)們一起共同探討面向21世紀的中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調研起草了中國科學院技術學部送李嵐清同志的專題報告,並於1996年承擔了國家教委「面向21世紀高等工程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項目中「材料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課題,同年在北京科技大學主持了冶金及材料工程拓寬專業的試點班,志在培養學生工程意識、自學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返回頂部

肖紀美 中國科學院院士
肖紀美,男,漢族,湖南省鳳凰縣人,生於1920年12月。材料科學家、金屬學專家和冶金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43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1948年2月赴美國留學。1949年1月獲美國密蘇里大學冶金工程碩士學位,1950年8月獲冶金學博士學位。曾在美國林登堡鋼鐵熱處理公司實習一年半,隨後在愛柯產品公司和美國坩堝鋼公司任研究冶金師五年半。1957年7月沖破美國政府的重重阻撓,回中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1957年 10月到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任教至今。先後任金屬物理教研室主任,材料失效研究所所長、環境斷裂開放實驗室主任。1978年被聘為國家科委冶金新材料組和腐蝕科學學科組成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3年改稱院士)。1991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歷任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第一、二屆副理事長,第三、四屆理事長;中國金屬學會理事、材料科學學會理事長、榮譽會員;中國稀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顧問;並在中國兵工學會、中國航空學會,中國宇航學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所屬的材料專業委員會任職。1999年至2000年任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副理事長,為中國博士後制度的建立做出了貢獻。1977年至1986年先後獲得北京科技大學優秀教師,北京市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冶金教育勞動模範稱號。 1989年國務院僑辦授予全國優秀歸僑稱號,中國科學院授予他對中國科學事業作出貢獻的榮譽章;1984和1991年,兩次當選為北京市海淀區人民代表,1980年至1995年擔任國際性學術刊物「冶金學報」(Adta Metallurgica)及「冶金快報」(Scripta Metallurgica)的中國編輯;1999年美國腐蝕工程師協會(NACE)授予「資深會員」稱號。1996年國家科委和教委授予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學作者稱號,1977年至1999年,共獲得部級獎勵27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教學方面:40多年來,為北京科技大學金屬物理專業和材料物理系的本科生、研究生主講過「熱力學」、「金屬材料學」、「腐蝕金屬學」、「合金相理論」、「金屬物理」 、「斷裂力學」、「斷裂化學」、「金屬的韌性與韌化」、「合金能量學」、「材料學的方法論」等課程或講座,並應邀到20多個省市的50所大學及95個學術研究單位講學。先後12次應邀在國際專業學術會議上作大會特邀報告,並受邀到美國、德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巴西等國講學,在國際材料界贏得了較高的學術聲譽。傳播材料學的知識方法,在國內材料學界有廣泛的影響。先後編寫教材,出版專著15部,共計560多萬字,其中《合金能量學》及《合金相及相變》分別於1988年及1992年被國家教委評為全國優秀教材;《材料的應用與發展》1990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並根據該書內容編導拍攝成20集電視科教片,已在中央電視台教育頻道正式播放2次。1989年 3月,以師昌緒院士為組長的評審專家組認為:「這是中國電化教育領域的創舉,為幹部繼續教育作出了貢獻」、《材料學的方法論》1995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此外,他合作主編的《金屬腐蝕手冊》獲1991年華東地區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材料的表面與界面》及《中國稀土理論與應用研究》先後於1993年及1995年獲高教領域出版著作的優秀圖書獎。從1962年到現在先後培養博士及碩士研究生53名。

科研方面:從事金屬材料的基礎理論研究。早在50年代中期,對鉻錳氮奧氏體不銹鋼的相圖、相變和力學性能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首次提出了節鎳奧氏體不銹鋼基本成分設計和力學性能計算的新方法,獲得了美國專利;回國後,繼續深入研究節鎳不銹鋼和耐熱鋼的新鋼種。主要從事合金鋼、晶界吸附、脫溶沉澱、晶間腐蝕、應力腐蝕斷裂及氫致開裂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對中國鉻錳氮系不銹鋼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81~1985 年是國家科委兩個基礎研究重點項目:「金屬腐蝕機理研究」及「金屬材料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研究」的主持人,1986~1990年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金屬材料斷裂規律及機理研究」的負責人。1993~1997年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與國家攀登計劃共同資助的「材料損傷、斷裂機理和宏微觀力學理論」重大項目的共同負責人。在進行金屬材料力學性能的教學和科研過程中,十分重視對工程構件的斷裂分析和研究。1974~1985 年先後開展對中國冶金、機械、石油、化工、電力、建築、兵器、航空、航天、原子能等工業部門13個項目工程材料與構件的斷裂分析和安全性評價,並提出相應的預防和改進措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程材料與構件的斷裂方法,在國防工業學術會議上進行介紹,得到同行專家和工業部門的好評。1983年獲國防科工委及冶金部攻關成績優異獎。 1996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首次提出了「斷裂化學」這個分支學科,成為「斷裂力學」、「斷裂物理」、「後斷裂」學科的三大理論支柱之一,對發展斷裂力學理論和斷裂學科鞽雋酥匾�畢住?985年創建了北京科技大學失效研究所,1986年建立了國家教委所屬的「環境斷裂開放實驗室」。1977~1986年,以其為首的科研集體,針對國家建設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和發展前沿科學的需要,對金屬材料的應力腐蝕和氫致開裂機理開展了系統的研究。實驗研究中發現在多種系統中壓應力可以導致金屬材料的應力腐蝕開裂;同時查明了稀土元素提高低合金結構鋼抗硫化氫應力腐蝕的機理;實驗發現扭轉型裂紋或缺口試樣都能引起氫致開裂;證實氫能促進塑性變軟,提出了氫致軟化機理。通過對金屬材料相圖中含氫相所產生的各種變化、形變、相變、化學變化及對氫致開裂影響作用等的系統分析,統一了各種氫致開裂的機理。被國內外同行譽為「最系統的研究」、「在世界范圍內處於科學進展的領先地位」。在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發表論文 300多篇。由於在這方面的突出貢獻,198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近20年來,在學術上不斷提出新的思想和觀點,發展新的學科體系,主張微觀與宏觀結合,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及人文學科相結合,建立「材料學」與「宏觀材料學」新的學術體系,在這方面發表論文50餘篇。

返回頂部

高慶獅 中國科學院院士
高慶獅,男,漢族,福建廈門人,生於1934年8月。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 1980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五屆及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曾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加拿大Alberta大學和TUNS大學高級訪問教授,以及美、加、日等國的大學和研究所的訪問教授。曾擔任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地面控制中心設計負責人之一(負責計算機系統設計,後來移交給軍方)。現任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兼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兼職首席研究員,以及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等客座教授,深圳大學名譽教授。1978年被評為全國科技大會先進工作者,1984年被國家科委授予第一批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教學方面:指導過70多名博士、碩士研究生。

科研方面:從事大型、巨型計算機體系結構(1958~1980),並行演算法(1973年起),自然語言及其處理(1980年起),人類智能及其模擬和應用(1980年起),網路安全(2000年起)等等的科學研究工作和工作設計,為中國第一台自行設計的大型通用電子管和第一台大型通用晶體管計算機體系結構設計負責人之一;中國第一台10萬次/秒以上晶體管計算機(專為兩彈一星研製的被譽為「功勛計算機」的109丙機)體系結構設計負責人;中國第一台超大型向量計算機新體系結構原理提出者和總體設計負責人;中國第一個管理程序(在109丙機上)總體設計負責人。研究並指導過兩批博士碩士研究生創匯 300多萬美元。獲國家級一等獎兩個(集體一項是理論提出者和總體設計負責人,另一項是體系設計負責人之一);科學院特等獎一個(集體);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獎四個。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1、計算機應用;2、並行演算法與並行處理;3、自然語言及其處理;4、人類智能及其模擬與應用。專著有3部:《向量計算機》(科學出版社,1984)、《計算機系統結構論文選編》(新華出版社,1985)、《智能系統基礎與技術》(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在國內外一級學報及國際會議等發表過《一個帶有可變結構的匯流排的常數排序處理機陣列》、《無沖突存取系統的一類斜排方法》,Technical Analysis Machine Translation,The Principle of Macro-Transform,A Vector Computer for Sparse Matrix Operations等70多篇學術論文,此外還有如《通用大型晶體管計算機109乙機系統設計與邏輯設計》、《通用大型電子管計算機119機系統設計與邏輯設計》等30多篇有關重大工程的論證報告。

返回頂部

周國治 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國治,男,漢族,廣東潮陽人, 生於1937年3月。1960年7月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冶金系,並提前留校在理化系任教。1979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修。回國後,1984年被破格提升為教授,博士導師,並獲首批「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稱號。此後,多次出國講學和合作科研,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波士頓大學等多所大學任客座教授。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現為北京科技大學教授,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任中國金屬學會理事,國際礦業冶金雜志編委,上海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安徽工業大學、重慶大學等多所大學兼職教授。
教學方面:周國治主要講授「物理化學」、「化學熱力學」、「電化學」、「冶金熱力學」、「相圖計算」、「冶金動力學」、「統計熱力學」等課程。所指導的博士論文曾獲得2000年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

科研方面 :周國治的科研領域主要在「冶金和材料物理化學」方面。其主要貢獻可概況為如下三個方面:1. 多元熔體和合金的物理化學性質的計算。導出了一系列各類體系的熔體熱力學性質和相圖的計算公式,概括了一些新原理和方法。提出的新一代溶液幾何模型解決了國際上三十多年來幾何模型存在的固有缺陷,為實現模型的選擇和計算的完全計算機化開辟了道路。近期這方面的工作又有了進一步的進展,幾何模型已發展成統一化模型,並將熱力學性質的計算進一步擴展到多種物理化學性質的計算中。2. 氧離子遷移的理論和應用。周國治及其科研小組系統的研究了氧離子的遷移規律,並將這一理論成果應用到各種工藝過程中,提出了「無污染脫氧」,「無污染提取」等冶金新概念和新工藝,並為描述和模擬各類冶煉過程打下了基礎。這方面的成果已取得了多項專利。3. 材料在微小顆粒下的物理化學行為研究。主要研究材料在微小顆粒下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反應機理,已成功地被應用於納米材料,儲氫材料和Sialon材料中。周國治的許多科研成果已被國內外專家學者以「周模型」和「周方法」應用到合金、熔鹽、爐渣、半導體材料等多種體系,用來處理熱力學和動力學問題。研究成果也被系統地編入多部高校教科書和專著中用來指導博士和碩士生的論文工作。周國治先後發表論文150餘篇,獲得中國專利二項,獲得美國專利三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一項、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冶金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以及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二項。

返回頂部

陳難先 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難先,男,漢族,浙江杭州人,生於1937年10月。1962年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在北京鋼鐵學院任教,1962~1980年間任助教、講師;1980~198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維拉諾互大學、IBM公司擔任訪問學者和研究員。1984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電氣工程與科學博士,1997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為博士生導師。2000年5月任清華大學教授、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曾任:北京科技大學應用物理所所長、北京科技大學副校長。兼任:國家高技術功能材料專家組組長、《中國物理快報》副主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常務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長、中國材料研究會理事、全國政協華僑委員會委員等職。曾獲1981年CDC公司技術發明獎;1991年北京市優秀教師獎;1993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994年國際理論物理中心資深研究員獎,2001年國家863計劃十五年重要貢獻獎。
教學方面:主 講「電動力學」、「振動波動學」、「熱力學」與「分子物理」等課程。

科研方面:主要從事固體界面聲子譜與應用物理中逆問題的研究。主要成就集中在石墨插層化合物和應用物理逆問題的研究。第一個從第一原理出發算出石墨與鋰石墨的各種光學性質及色散關系,並分析了等離子散發的起源。在國際開創用數論方法由結合能由線得出原子間對勢的簡捷而嚴格的公式,並結合虛擬結構設計解決了一系列原子間、離子間和原子與離子間相互作用勢的建立問題。和國際先進軟體平台接軌,建立了面向國家目標和有系列性、含自主原創性內容的科技材料模擬設計實驗室。對新型稀土化合物和半導體材料結構以及界面的研究有所突破。逆問題研究包括黑體輻射逆問題、由聲子比熱反潰聲子能譜逆問題、晶體總熱反潰原子部二體相互作用問題、費米體系能譜問題、單電子周期勢反潰等效離子-電子相互作用問題等重要方面(其中有些方法是本人開創的),如第一個運用富氏卷積和數論中莫比烏斯變換得到問題的兩種嚴格形式解,並分析了問題的存在唯一性及穩定性。所建立的比熱逆問題的普遍解,推廣和統一了愛因斯坦解與德拜的解,在凝聚態物理的應用方面有首創性;黑體幅射逆問題的普遍解為遙感和天體物理學的應用提供了新方法。以上工作曾得到英國Nature雜志主編整版評論,認為是開創性工作,方法十分巧妙。另外,Physical Review,Physics Letters等重要雜志也都有專門評述,命名陳定理。在核結構、電路分析幻方變換群、靜電屏蔽、薄膜光學性質、調製法測焦點等方面都有過許多工作,曾發表各種論文幾十篇。其代表作主要有《鋰石墨光譜從頭計算及其離子激光之起源》和《變型莫比烏斯定理的物理應用》;譯著有《付里葉變換及其物理應用》、《振動波動物理學》等。

返回頂部

葛昌純 中國科學院院士
葛昌純,男,漢族,浙江平湖人,生於1934年3月6日。中共黨員。1952年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冶金物理冶金專業。1952~1984年在冶金部鋼鐵冶金總院先後在冶金室、壓力加工室、粉末冶金室擔任專題負責人、高級工程師、研究室副主任。1980年10月~1983年4 月作為德國洪堡基金會研究員在Max-Planck材料科學研究所和柏林工大非金屬材料研究所從事粉末冶金和先進陶瓷研究,獲Dresden技術大學工學博士學位。1985年起在北京科技大學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晉升為教授、博士生導師。2001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88年被人事部評定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90年被國家教委和國家科委評定「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兼任:中國金屬學會粉末冶金專業委員會特種材料與製品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陶瓷科學院層狀和梯度材料學會主席;世界陶瓷科學院自蔓延高溫合成學會理事;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HS Materials Technology和「粉末冶金工業」等國際、國內刊物的編委。
教學方面:到2002年共培養博士生8名,碩士生12名。

科研方面:長期從事材料科學研究,主要研究領域是粉末冶金和先進陶瓷。1960~1984 年負責研製用於生產濃縮鈾235的孔徑為納米量級的分離膜,創建起中國第一個比較完整的包括金屬和非金屬、粉末合成,材料製造和性能檢測的納米材料實驗室,是國家一等發明獎「乙種分離膜的製造技術」的第一發明人,冶金部科技成果二等獎「戊種分離膜的製造技術」的第一完成人,為中國「兩彈一星」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科研項目「以復合氮化物做燒結助劑的氮化硅基陶瓷的研究」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冶金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燃燒合成氮化硅陶瓷的應用基礎研究」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 ~2000年提出、論證和指導完成了「863」課題「耐高溫等離子體沖刷的功能梯度材料研究」,已通過驗收。「以氮化物做燒結助劑的氮化硅陶瓷」獲得發明專利(87101293.6 )。1985年創辦特種陶瓷粉末冶金研究室,和其他教授先後創建起中國第一個粉末冶金博士點和北京科技大學非金屬材料博士點。在國內外各類核心刊物上主要發表論文164篇,近期的有SHS Research in Lab Special Ceramics.P/M at USTB Beijng,New Development of SHS Composites in LSCPM, USTB of China,Pres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SHS FGM(Keynote lecture)等,其中被SCI收錄15篇,被ISTP收錄11篇,被 CSCD收錄8篇,被EI收錄19篇。專著一部。

返回頂部

陳先霖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先霖,男,漢族,四川遂寧人,生於1928年9月。1949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54年至今任教於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歷任機械繫冶金機械教研室主任、機械繫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長。現任機械工程學院教授,為中國首

7. 北京科技大學怎麼樣什麼專業最強全國排多少

我是北京科技大學的學生,北京科技大學的強勢專業是冶金工程全國排第一,科學技術史全國排第二,材料全國排第三(個人認為應該是第一),采礦工程全國第四,機械專業沒有參與全國排名(如果排名個人認為至少前五),學校在冶金、材料、機械、礦業等領域的7個全國重點學科學術水平蜚聲中外;管理、科技史等學科享有盛譽;控制、熱能、力學等學科具有雄厚實力;一批新興學科,如計算機、電子信息、環境工程、土木工程等煥發出勃勃生機。
我學得是土木工程,感覺也不錯!但其實
還是看自己喜歡什麼專業了,還有就是今後的就業問題。

8. 考上北京科技大學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學習成績還是非常不錯的


優點的話,北科像個高中,學習氛圍挺好,老師都挺好,有很多很多優秀的老師,我現在還沒見到幾個那種,其他同學跟我說的其他學校里素質很不行的老師。然後北科校園偏小,上課什麼的不用很趕,但是同樣的,沒啥逛的地方。地理位置還行,如果不封校的話出行挺方便,可以多出去玩玩。社團活動豐富,志願活動比較多,有很多大佬。全程導師制跟開盲盒一樣,開到很好的老師那就賺大了,四年會過的很開心,其他的也不太知道怎麼說。

缺點的話,我自己認為在可接受范圍內,一些設施啥的不夠完善,比如體育館,體育場,食堂都不夠好。看進來以後遇到什麼樣的人吧,有可能遇到很好的人,也有可能運氣不太好,碰到一些形式主義的領導。

如果你的分數夠985,就進北科比較穩,建議沖一下985,但是如果在北科錄取分數邊緣,我覺得進來也不會吃虧。畢竟北科轉專業比較容易,已經在我知道的學校裡面最容易的了,基本不掛科都能轉成功,所以擦線進來的話,完全可以選擇的轉專業。

9.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700字初一範文10篇

翻開照片,輕輕地撫摸著它,我們就會想起了許多事。每一張照片都有它的回憶,都有不一樣的 故事 ,大家可以將你知道的故事說出來。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照片里的故事 作文 700字初一 範文 10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照片里的故事 初一作文 700字一

星期天在家大掃除,我分到的任務是掃灰。於是我拿著抹布這抹一下那抹一下。突然「砰」的一聲,不知道什麼東西被我打翻。我撿起一看,原來是相框。可愛的小熊相框里放著的是我們一家在北門山遊玩的照片。

看著看著不禁想到了以前,我們在另外一個城市生活。那時候生活條件不是特別好,但也過得去。爸爸媽媽整天早出晚歸,十分辛苦,所以我們很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光。

那時候姐姐在老家,好不容易盼到她來。姐姐一來,我們家不僅多了一份溫馨,而且爸爸媽媽也會有更多時間和我們一起了。為了「慶祝」一下姐姐的到來,我們全家出發准備去北門山!

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沒過多久就到達目的地。那裡是當時著名的遊玩公園,還可以爬山呢!我們在底下的公園玩,一起打打鬧鬧,摸摸這個看看那個,到處參觀。那時候覺得一切事物都是那麼的美好。爸爸媽媽的臉上也逐漸綻放出笑容,全家人都樂在其中。

我們為了紀念這美好的時光,於是找了一個好心的路人幫我們拍照。

在一個小小的水池上,有三頭牛,它們的前腳向上揚起,目光炯炯有神,給人們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我們就站在它們的面前拍。「一、二、三,茄子!」大家全都露出燦爛的笑容,令這張全家福顯得十分和諧開朗。那時候我才上四年級,我笑的多麼純粹啊。不禁開始羨慕小時候,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現在,我們的笑容,不再那麼燦爛了,其中夾雜了憂愁、煩惱、滄桑。這無情的歲月,讓原本青春的父母變得蒼老,雖然有時他們滄桑的臉上會露出笑容,但是他們的眼角卻隱現了像惡魔一般的侵蝕著他們美好時光的皺紋!原本烏黑的鬢發卻變成蒼白的。

是啊,父母老了,他們承擔的太多太多了,以至於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而我們,不但沒給他們減壓,還一直當他們的「絆腳石」。我們是應該體諒父母了…

突然,思緒一下拉回現實。照片里的我們依然是笑容燦爛。是的,我們應該給父母「減壓」了。其實人老了,心是可以不老的吧?望著相框上布滿的灰塵,我拿起抹布擦啊擦,啊,一塵不染了!

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700字二

當一個個今天逐漸成為失去的過往,你是否曾憶起,生命中那些溫暖而美好的一幕?

--------題記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喜歡為我拍照,經常為此忙的不亦樂乎,打開相薄,兒時的記憶翻滾在眼前:有取得三好證時的開心;也有小時候因摔倒兒哭鼻子的難過,而當目光停留在這張看似普通全家福時,心頭卻不由泛起漣漪……

還記得那天我一進門 報告 了一個喜訊,我們一家被評為社區優秀家庭,高興之餘,我忽然想起居委會黃阿姨說過,轉天要價一張全家福,爸爸一聽,忙不迭的找起照片,可知道翻到最後一張照片才發現照片的女主角幾乎都是我,卻根本沒有全家福。

我不以為然地說:「咱們去照相館找一張不就得了嗎?」「恐怕不行,」爸爸一臉的焦急與擔憂,「你媽媽這幾天發高燒自己去輸液了。」什麼,高燒?我怎麼沒發覺?連照相館也去不了,有這么嚴重嗎?「叮咚!」門鈴響了,我打開門,一看是媽媽輸完液「全副武裝」地回來了。我瞥了她一眼,她的臉雪一樣白。

爸爸走上前去,攙著媽媽走進卧室。門虛掩著,偶爾傳來她們的悄聲細語。不一會兒,媽媽走出卧室,又開始「武裝」自己,我詫異地問道:「媽,您這是……?」媽媽並沒有停下手中的動作:「寶貝,別聽你爸的,我的病哪有這么重,走,咱們照相去」不知怎的,原本預想的欣喜卻被一陣酸楚重的煙消雲散,望著媽媽紅彤彤的面頰,我囁嚅道:「媽,算,算了吧,我再問問黃阿姨過兩天交行不行……」可還沒等我說完,媽媽便費力的拉起我爸爸往家門外走。爸爸沒說什麼,但我看得出他的不情願。

照相館里,鎂燈光下,媽媽努力地綻放笑容,我輕輕的把臉頰貼在媽媽的臉上,很燙很燙,那是愛的溫暖,那一刻,我盡力地笑著,所有這一切都定格在照片中。

總有一種情能夠珍藏在心底,總有一種情能夠融化在眼裡,這濃得化不開的便是親情。縱使時間如何流逝,照片如何泛黃,那濃濃的親情總會靜靜的在那裡流淌,散發著清香……

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700字三

在我爸爸的相冊里,有許多十幾年前我爸爸出差時拍下的照片。爸爸幾乎走遍了華東地區。那些照片就像秋的落葉一樣,記載著春的生機。有在杭州拍的,在北京拍的,還有在南京,黃山,上海等地拍下的。我小時候最喜歡看這些照片,看著爸爸身後那些優美的景色,十分羨慕。卻不知道這些照片後隱藏著多少爸爸辛酸。

我爸爸出生在雲南的一個小山村裡,家裡還有五個孩子。奶奶省吃儉用地供著五個孩子上學,但最後只留下了學習最好的爸爸,其他的孩子都輟學了。爸爸便更加珍惜這個機會,更努力的學習。

那時候爸爸的學校,就只有幾間破土房,下雨時還會漏水,桌子都是些凹凸不平的石桌。就連作業本,每個孩子都只有一本,寫完了後把字全擦掉,再重新寫。那時候爸爸天天吃不飽飯,餓了就在別人挖過的紅薯地里挖一些紅薯根吃。放學回家後還要幫大人干農活,到很晚時才能點著一盞昏暗的小煤油燈寫作業,學習。爸爸用的橡皮擦就是一塊破舊的膠皮,就連一根鉛筆都要用很久,短到拿不住時,就在上面接一根竹管繼續用。

爺爺奶奶都不識字,遇到不會的題時,爸爸只能走一大段山路去問老師。從小學到大學,爸爸連一本課外書都沒有,參考書就只有從別人那裡低價買的一本破舊的數學辭典。

就在這種環境里,爸爸的學習成績在年級中依然名列前茅。終於,爸爸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從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走了出來,考上了北京科技大學。爸爸還在校園里照了相,相片上的爸爸穿的還是借來的衣服,腳上穿著一雙破舊的布鞋。爸爸是整個班最窮的學生,但也是學習最努力,成績最好的學生。

在大學的三年時光里,每到節假日,同學們都去公園里玩,去逛街。爸爸就獨自一人在教室里學習。放假回家時,爸爸根本沒時間寫作業,學習。整天都在干農活。只好提前回到學校獨自學習。

最後,爸爸終於學有所成,靠著自己的本事找到一個好工作。這些都是靠爸爸無數的努力得來的。這些記載春的生機的落葉,永遠鼓舞著我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上走下去。

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700字四

記憶中的黃色相片,嬌縱沒有底蘊,翻開的瞬間,是一股潮濕,一股溫暖,沖擊緩和,又回到了彼時。

幼時,天真爛漫算不上美滿。硬是要花花草草作陪襯,留下一路美好。父親則擔下重任,用未受時代感染的傻瓜相機一張張記錄美好的記憶。我卻嫌他拍得不好,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地挑過去,他默默地修正,沒有怨言的,像遮蓋刺目陽光的那片雲,卻還是暖洋洋地在我身上灑滿了幸福。

幸福留下了黑色底片,放在光處,呈現了詭異的綠色,擦不去,趕不走,卻是幸福最基本的根基。

與父親參觀動物園,在人群里被簇擁,格外熱鬧的一天。父親卻像個頑童,跑東跑西轉個不停。看見孔雀開屏開心的緊,瞧見猴子耍戲激動的很,連長頸鹿的脖子也讓他高興不已。直扯著我給他和一切動物園的動物們合影。我看著取景器里的父親,一副「我與自然共存亡」的快活勁兒,覺得氣惱難堪,又是疼惜存儲的減少,想拍些別的,於是拒絕父親的要求,跑開去別的地方拍照。只是轉身看看他是否有跟來,卻見在人群中若隱若現的他,在戲耍的猴子籠前,無比落寞神情的他。孤零零的,雖然遮住了刺目,卻與寂寞相關。

時間像是閃光燈的一瞬間。「咔嚓」一聲他就生了那麼許多白發。臉上又橫生那麼多皺紋。頑童般的他明明只是幾年前的事情,可現在的皺眉和微笑都布滿了滄桑。

突然想起,父親除了證件照之外,似乎再也沒有其他照片了,連上次在動物園拍下的照片,都只是記憶未保存。父親用不太高明的科技為我留下了美好的童年時代。我卻不捨得在父親尚為年青時存下他的挺拔英氣。

他把快樂回憶留給我,自己做背後的人兒;我卻吝嗇一絲一毫的付出。

我感覺內疚,看見剛剛洗完澡的父親,往昔的英氣又回來了幾分,我忙吩咐他坐好,他愕然。我取出相機,他卻緊張起來,對著鏡子擺弄自己的頭發和衣領,不停地詢問我是否好看。我只贊他英俊,讓他快靜下,看鏡頭。

「咔嚓咔嚓」,快門按下。

相機里從此有了父親的幸福。

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700字五

看到照片,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照片上的主人公是誰了吧!他就是我國北宋時代的一位博才多學,成就顯著的科學家之-----沈括!沈括的墓在我的家鄉東苕溪邊安溪下溪灣村,他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他還是卓越的工程師等等等等。

沈括生於浙江錢塘,是一戶有錢人家,他的父親叫沈周,曾在泉州.開封.江寧等地做官。她的母親是一為很有 文化 教養的人,沈括從小勤奮好學,在母親的指 導下,十四歲就讀完了家中所有的藏書。後來他跟隨父親到過很多地方,有機會接觸社會,增長了不少見聞,也顯示出超人的才智。

他二十四歲就做 官了。在江蘇.安徽.河南等地做過縣令。三十三歲考中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連續升了官職,使他接觸到了天文.天象和推測歷史,更有機會讀到更多的皇家藏 書,充實了自己的學識。接著,沈括又受王安石宰相的垂青並重用了他。但是,沒有坎坷的人生不叫人生叫天堂,所以王安石變法失敗,使沈括被誣陷,貶了官。從 此被流放,政治生涯宣告結束!

有些記載說沈括是在江蘇省鎮江安度晚年的,但是我聽我太爺爺說沈括是在我們安溪下溪灣村安祥晚年的。沈括晚年 在東苕溪邊生活, 總結 了自己一生的經歷和科學活動,寫出了聞名中外的科學巨著!《夢溪筆談》和《忘懷錄》等。夢溪筆談是科學史上的坐標,內容極為豐富,記 載了他的許多發明.發現和真知灼見,沈括可說是一個科學通才!

這就是沈括的一生,經歷了許多坎坷.挫折和困難,最終在他無官一身輕的晚年時寫出了許多巨著,得到了人們的尊敬,使得我們每年 清明 節老師總是帶著我們祭奠沈括,並且為他默哀三分鍾!每當這時我都會懷著無比敬仰的心情來懷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雖然他離我們而去已經有七百多年了,但是他的豐功偉績,永遠銘記在我們的心中!同學們,讓我們以沈括為榜樣,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700字六

我家裡有幾本厚厚的相冊,每一本都有著難以忘懷的故事;每一張照片里都擁有著奇妙的趣事。你隨便翻看一本,都記錄著當時歡樂之端的完美回憶。請讓我來講一個照片里的故事與您共享吧。

在我三、四歲的時候,我還經常傻乎乎地笑,好像有什麼令人高興的事。爸爸教我女這個字的時候,我還常常把這個字說成鼓。女和鼓不分,大家說可不可笑?

記得有一次,爸爸媽媽抱著我到床上照相。我不聽話,差點把照相機弄壞了。最終,媽媽給我一個玩具象,這下,我變乖了,很聽話,也很配合,他們好像把我收買了似的。媽媽可真是詭計多端。當時,我就像個機器人一樣,一切事情都要聽她指揮。得到了媽媽這份大禮之後,我還真轉變得快,剛剛還是愁眉苦臉,此刻卻眉開眼笑。我的小眼珠緊盯著照相機看。玩具大象的眼睛也睜得大大的,像是在吵著爭著照相。真不明白照相有什麼好的。唉!可是這樣咔嚓一下,還挺好玩的呢!嘻嘻,我越照越高興,不知不覺得就擺出了像帥哥一樣的造型。大家都哈哈大笑了起來。有的人甚至笑得前俯後仰。這張照片里的故事趣味吧。

照片是一個好的紀錄師,會把我們一些歡樂的日子給記錄起來,將來和別人一齊分享照片里的故事。照片承載著我們太多的歡樂時光;承載著父母無私的愛;也承載著我們對長輩的無限深情。

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700字七

本日,我在樓上找東西的時候,一不小心把一本影集給弄掉了,我撿起來隨便翻了幾張,覺得挻有意思,就下樓詳盡翻看。

有一張稀奇漂亮的照片映入我的眼簾。那是在我5歲的時候,一個陽光明眉的春天,媽媽帶著我和妹妹去上海旅遊,在上海野生動物園照的。

那天,我們來到了天鵝湖,湖水澄澈見底,如一面明鏡。湖水旁邊有很多很多奇形怪狀的石頭,湖岸上的柳樹把它那翠綠的秀發垂到了地面。媽媽對我們說:「你們看,湖裡的天鵝多美啊!有白晝鵝,還有黑天鵝呢!我去買點食物,咱們來喂天鵝吧?」我和妹妹一聽滿意極了,紛歧會,媽媽把食物買來了,我抓了一些食物正准備往湖裡扔的時候,一大群黑天鵝向我游過來,也許它們餓了想吃食物,看到這里我就急速把食物扔到水

里,它們爭先恐後地把頭伸到了水裡去找食物吃,紛歧會就把食物吃光了,又抬開始伸展著精彩的脖子「餓、餓」的直叫,聲音清脆嘹亮,猶如在說:「我們還沒吃飽呢!」我一想白日鵝還沒有喂呢!於是就抓了一把食物往有白日鵝的處所走去,把食物灑到水裡,出乎猜想的是它們不吃,或者是因為它們長得漂亮早就被遊客喂飽了吧!我又接著喂黑天鵝,直到食物被它們全吃光,我們才戀戀不舍的脫離天鵝湖。

那天我們玩的最開心的便是喂天鵝們吃食物了,所以就拍下了這張照片留作眷念。

我會把這張照片永遠珍藏在我的影集里,因為它記住著我童年的幸福和 愛好 !

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700字八

我打開相冊,就看見一張照片,讓我忍不住哈哈大笑。

我記得那是上個星期日,我和我姐、老媽,還有我的朋友們准備去 游泳 。剛來到游泳池,就看見裡面十分熱鬧,簡直是人山人海呀!我穿上泳衣,套上游泳圈,准備下水。我沿著池邊慢慢地下水,我的腳剛一碰到池水,就大叫:「啊!好冷呀!好涼呀!」於是,便不想下水。

這時,家人也來了。一開始,我認為他們是來幫助我的,結果沒想到給我幫了倒忙。我越向上爬,他們越是把我向下拉。當然,我的力氣比不上他們好幾個人。最終,我被無情地拉了下來,漸漸的我適應了水的溫度。不一會,我在水裡就像一條在水裡活潑遊玩的小魚。突然,我一不小心,腳下一滑,嗆了水。幸好媽媽飛快地游過來,救了我。要不然,我可慘了。看著我狼狽的樣子,我姐和朋友們都在那兒哈哈大笑了起來。我發呆著,心想:這群人怎麼了?在那兒笑什麼?還笑得那麼大聲。我大喊:「你們怎麼這樣,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正當我生氣時,聽見「咔嚓」一聲,我轉頭一看,啊!是老爸來了,並給我拍下了精彩瞬間。便驚喜地說:「老爸,你怎麼來了?」老爸回答道:「你媽打電話告知我的呀!怎麼了?有問題嗎?」這時,我們都笑了。

每當我看見這張照片,都會不由自主地露出微笑。

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700字九

時光匆匆,彈指間,我已經從一個愛哭鼻子的小女孩,變成一個擁有理想懂得把晶瑩的淚珠藏抑在深處的女生,成長的過程中,流逝的只是時光嗎?翻開那本塵封已久的相冊,任思緒流動其中,我終於明白,流逝的最多的則是兒時如歌的歲月。不經意,我的目光觸到這一張照片,這是一張極其出眾,對於我來說非常珍貴的老照片。照片中的我和姐姐把手一其伸向蔚藍的上空,迎接那一顆耀眼的滑動的煙火。記得,那是 春節 的時候。由於爸爸工作的需要,我們要離開故鄉,離開爺爺奶奶。小時任性的我,一想到要與夥伴們分別,就躲在小屋裡哭個不停,就連春節也是悶悶不樂的。爺爺奶奶明白這將是在故鄉的最後一個春節,為了讓家庭氣氛活躍,鼓勵爸爸買來煙花。爺爺竟然唱起了多年來一直沒唱過的京劇。我不明白,離別的時刻,為何這般熱鬧。爺爺奶奶千叮萬囑,希望我和姐姐勤奮努力,給家人爭光,還送我們每人一首小詩。爸爸放起了煙火,望著那空中盪漾的迷人的星火,我和姐姐興奮的把手迎向天空。就在那一刻,相機留下了這永恆的美麗瞬間。誠然,歲月如歌而過,但兒時就已埋下的真情與希望卻還存在;縱然,海枯石爛,那深情的目光將永遠是我前進的動力。

這張乘載希望的照片不僅記下了我兒時的笑臉,還記下了故鄉燦爛的夜空。

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700字十

在我家相冊里,有一張我和舅舅在海邊挖螃蟹的照片。每當我看見這張照片時,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令人回味無窮的「小螃蟹,別跑!」那一幕仍然讓我記憶猶新。

這張照片是去年暑假我和舅舅去鮁魚圈旅遊照的。

舅舅今年30歲了,梳著小平頭,濃眉大眼,烏黑有神,上身穿著一件白色短袖,下身穿著一條藍綠色的短褲,看起來很帥氣。

我們來到海邊,大海真是一望無際、遼闊無垠啊!退潮後,我們左手拎小桶,右手拿小鏟子,准備挖小螃蟹啦!

我盯准一個小眼兒,俯下身來,只見小眼兒上面冒泡,我心想:這里一定會有小螃蟹的。於是我就蹲下來了,拿起小鏟子就開始挖,果然,我挖到了一隻小螃蟹。

我小心翼翼地掏出小螃蟹,小螃蟹是灰色的,鉗子很鋒利,我覺得小螃蟹很可愛。我又盯准了一個眼兒,一次一次的挖去,可是這一次怎麼挖都沒挖到。這時我想可以找舅舅幫忙呀,於是我急忙跑過去跟舅舅說:「舅舅我怎麼都挖不到小螃蟹,你能幫我挖幾只小螃蟹嗎?」舅舅說:「好的。」只見舅舅彎下腰,對准小眼兒,一鏟了下去,一隻活蹦亂跳的小螃蟹出現了……

我的小桶里很快就滿了,我和舅舅抓得正起勁兒的時候,只聽媽媽說:「寶貝看這里!」,我回了一下頭,只聽「咔嚓——」一聲,這張照片就照了下來。每每看到這張照片,我就會想這快樂的一幕。(事情的結束。)

我要把這張照片永遠 收藏 起來,永遠留下這難忘而又快樂的時刻。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700字初一範文相關 文章 :

★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初一範文600字左右【5篇】

★ 照片里的故事初中滿分作文600字精選【5篇】

★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範文5篇

★ 關於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集錦5篇

★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精選5篇

★ 照片里的故事600字初中作文

★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七年級

★ 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

★ 照片里的故事優秀作文範文素材【5篇】

★ 小學作文照片里的故事700字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10. 北京科技大學什麼水平

北京科技大學是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屬於第三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