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冰絲帶體育館在哪個區
擴展閱讀
福州帶寶寶哪裡逛街好 2025-07-10 23:23:59
廈門世紀陽光怎麼樣 2025-07-10 23:22:37

北京冰絲帶體育館在哪個區

發布時間: 2023-01-01 23:13:47

① 冰絲帶體育館在北京什麼地方

冰絲帶體育館在北京什麼地方

冰絲帶體育館在北京什麼地方,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的別稱早已家喻戶曉,場館外牆那22道形如絲帶的玻璃裝飾條,令其成為北京冬奧的標志性建築。冰絲帶體育館在北京什麼地方。

冰絲帶體育館在北京什麼地方1

作為冬奧會唯一新建冰上競賽場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於2020年12月建成完工,為世界貢獻了由中國設計、中國技術、中國材料、中國製造組成的奧運場館建設「中國方案」,特別是近1.2萬平方米的世界最大採用二氧化碳製冰的速度滑冰場館,在綠色、環保、可持續方面為奧運會樹立了新標桿。

國家速滑館是一個關於「速度」的設計,建築方案在概念上強調速度的軌跡,冰刀在冰面上留下的一圈圈痕跡記錄了速度、力量與美,這成為了設計創意的起點。象徵2022年的22根「絲帶」與晶瑩剔透的曲面玻璃的立面設計詮釋了這一創意:冰的堅硬、 深邃和絲綢的柔滑完美結合,形成材料質感的奇妙碰撞,「冰絲帶」的名字應運而生。

「冰絲帶」速滑館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與鳥巢、水立方交相輝映,成就夏季、冬季兩個奧運的傳奇。

速滑館東側約600米,是森林公園的主峰「仰山」,受人工堆土所限,山高僅48米,卻是北京中軸線從城市通往自然的北端點,取「高山仰止」之意,具有深遠的象徵意義。速滑館建築體量巨大,但不應該與仰山爭鋒,因此冰場自地面下沉一層,使建築高度遠低於仰山山脈。速滑館建築平面為完整的橢圓形,長軸南北向,平行於奧林匹克公園中軸線,強化城市中軸的象徵意義。

國家速滑館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體育館。建設過程中通過49對承重索和30對穩定索編織成長跨198米,短跨124米的索網狀屋面,再鋪設1080塊4平方米×4平方米單元屋面板組裝而成。速滑館建設團隊將這張索網稱為「天幕」,其就像一個巨大的網球拍面「綳」在了場館的上方。這一創新研發大大節約了屋頂的用鋼量。

速滑館的外幕牆由3360塊玻璃拼接而成,幾乎沒有一塊是完全一樣的。

國家速滑館以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為映襯,冰上畫痕形成立面的「冰絲帶」。設計自內而外,從臨時看台和副廳的轉換形成賽時、賽後同等豐富的空間效果,採用了超大跨索網結構、高集成工藝幕牆、低輻射膜結構頂棚等技術,為「精彩、卓越、非凡」的冬奧盛會提供了超越技術本身的意義。

冰絲帶體育館在北京什麼地方2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的.別稱早已家喻戶曉,場館外牆那22道形如絲帶的玻璃裝飾條,令其成為北京冬奧的標志性建築。「冰絲帶」不僅外觀造型別致精美,還擁有亞洲最大的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達1.2萬平方米。「絲國」是中國漢代時別稱之一,「冰絲帶」之名,可謂串聯古今。

與「冰絲帶」相呼應,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搖身一變,「冰立方」由此而生。即將成為雙奧場館的「冰立方」,是世界上首個實現水冰轉換的場館。

作為國家游泳中心的「鄰居」,國家體育館也是「冰家族」的一員。今年8月,國家體育館面向全球徵集昵稱,最終「冰之帆」脫穎而出。站在奧林匹克塔上瞭望,國家體育館猶如一艘巨型帆船。面向北京冬奧會,這艘帆船再次起航。

在五棵松體育館東南側,新建的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奪人眼球。這里彷彿被無數片飄落的雪花包裹,「冰菱花」的昵稱由此而來。

與「冰菱花」相隔不遠的首鋼滑雪大跳台,是世界上第一例永久性保留的滑雪大跳台。作為北京賽區首個完工的新建比賽場館,被稱作「水晶鞋」的它早已成為網紅打卡地。後來它又有了一個更寫意的新名字——「雪飛天」。

在延慶賽區,「雪游龍」和「雪飛燕」之名,均傳承古代傳說。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游龍」以中華文化圖騰「龍」為創意,整條賽道宛如游龍盤踞山間。「飛燕」被視為吉祥之鳥,從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山頂平台出發,一眼望去就像燕子展翅欲飛,因此「雪飛燕」也承載著吉祥之意。

在張家口賽區,設計靈感源自中國傳統文化形象「如意」的國家跳台滑雪中心令人嘆為觀止。不同於往屆冬奧會跳台滑雪賽道依山就勢堆土成型,「雪如意」賽道架設在山谷之內,在降低昂貴防風設施使用量的同時,還能於起點處遠眺明長城遺跡。

「雪如意」頂部,連接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國家越野滑雪中心等多個奧運場館的高架人行通道,被形象喚作「冰玉環」。「雪如意」牽手「冰玉環」,將中國之美傳向世界。

冰絲帶體育館在北京什麼地方3

冰絲帶的秘密

去年聖誕節,北京冬奧會的標志性建築——國家速滑館完工並且驗收通過,在短短的時間內,先後完成了「精耕細作」、「拔地而起」、「編織天幕」和「絲帶飛舞」的標桿性創舉。在冬奧會期間,這里將誕生14塊金牌。

相較於國家速滑館這一「大名」,它的昵稱冰絲帶似乎更令人親近。據國家速滑館的總設計師鄭方介紹,冰絲帶這一夢幻的名字,是由3360塊玻璃共同拼成的。外牆曲面由高到低盤旋而成的22條「冰絲帶」,就像是速度滑冰運動員高速滑動時所留下的一圈圈風馳電掣的軌跡。而「22」這個數字又代表著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年份。

關於這一設計理念,鄭方表示:「我預想的冰絲帶表面是輕盈、透明的,所以彎曲的玻璃幕牆是冰和速度理念的一個主要載體。」

據鄭方介紹,冰絲帶雙曲面馬鞍形的天幕,不僅是全世界體育館中最大的單層正交雙向索網結構,緊湊動感的造型,綠色節能的同時還保證了觀眾看台的需要。

在輕盈剔透的冰絲帶內部,平整地鋪陳著一塊約1.2萬平方米的冰面,這也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冰面。「它不是常規的兩塊標準的冰球場地,而是內場可以全部做成冰面。場地分成5個製冰的單元,其中大道速滑比賽是其中最重要的單元,在這個單元的內部還有一個300米的訓練道,和另外三個單元,根據日常運營需要來製冰。」

在鄭方看來,整塊冰的設計,提供的未來可能性是無限的。「小朋友們去後海或者昆明湖,都有非常巨大的冰面,很多人可以一起滑冰。國家速滑館這么大的空間,也為賽後的多功能活動,比如文藝演出、企業活動、品牌活動等,提供了完全不同的、富有想像空間的一個地點。」

這里不僅極富想像力,同時還是一塊頗具創造力的舞台。據鄭方介紹,「國家速滑館是目前為止,世界范圍使用二氧化碳製冷劑最大規模的一個人工冰面系統。關於二氧化碳系統,我特地問過北京冬奧會的製冰師馬克。馬克認為,使用二氧化碳系統,不僅可以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也提供了更精確的控製冰面的機會。」

鄭方舉了個簡單的例子:「大道速滑的冰通常來說是在零下8.5度左右,國家速滑館採用的製冰系統可以非常精確地來調節溫度,從而更精確地控製冰的表面硬度。」而這,恰也是冰絲帶之所以被稱作智慧場館的體現。

此外,國家速滑館在設計上還融入了綠色環保的建設理念,將場館製冰產生的余熱用於運動員生活熱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維護澆冰等,一年可節省180萬度電。

為什麼要修建冰絲帶

事實上,國家速滑館不僅是2022年冬奧會的C位場館,還是本屆冬奧會市區內唯一的新建冰上競賽場館。

據鄭方介紹,2008年奧運會的遺產場館大部分都是多功能體育館,體育場地都是以體操場地、冰球場地、籃球場地為主。大道速滑需要400米的冰道,是室內需要最大比賽場地的奧運項目,而現有的體育館,則沒有如此大的尺寸。

早些時候,速滑是在室外比賽的。相較於室外,室內不再受自然環境不確定因素的制約,提升運動安全系數的同時,也創造了大道速滑比賽運動員越來越快的記錄。鄭方坦言,國家速滑館是一個為大道速滑比賽而生的冰上專業項目的場館。「每一屆新的冬奧會,如果城市裡面原來沒有這么大尺度的速滑館,都需要新建。咱們北京也一樣,沒有這么大規模的室內空間來安排400米冰道,所以成為北京賽區唯一一個新建的冰上競賽場地。」

冰絲帶開闊的空間,為賽後提供了多種可能性。鄭方解釋道:「冰絲帶為賽後進行了三個重要方面的預留,一個是比賽大廳,它為賽後的活動預留了非常充分的條件。舉個例子,屋頂接近2萬平方米,分成5個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都可以吊掛1個30噸的斗屏(懸掛在場館中的巨大屏幕,方便場內每個人抬頭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屏上播放的內容)。在這么大的空間裡面,無論是在中心,或者在其他4個不同的部位,都可以搭建演出的舞台。」

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的冰絲帶,能容納12000名觀眾。其中高區的4000多個臨時看台,也為賽後做了預留,「觀眾看台包括比較低的預制混凝土永久看台,還有高區的臨時看台,根據賽後運營的需要,可以拆除高區的臨時看台。在拆除之後的空間裡面,能夠容納標準的冰場間,就像水立方17000個座位,在賽後變成了6000個永久座位一樣,為賽後提供了豐富的運營空間的潛力。」

賽事期間有大量的競賽管理、媒體,以及工作人員的空間,冰絲帶把這些全部做成統一的、通用的空間。通過臨時隔斷來滿足冬奧會賽時的管理、辦公需要。賽後,這些空間都可以轉變成為市民服務的體育培訓。

在眾人眼中,國家速滑館是一幢兼具「黑科技」與藝術美的奧運場館,但從設計師的角度來看,還是會回歸至建築本身。

在鄭方看來,設計速滑館還帶來非常大的認知上的提升——大道至簡。「當建築和我們使用的人交流,它會呈現一個單純的狀態,給人最直接的體驗。我們不希望建築復雜和不能理解,因為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無論多麼先進的技術系統或者是結構設備體系,它跟建築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最終是為提升我們每一個人在建築里的體驗。」

單純、有力,直指人心,這或許就是冰絲帶的有趣之處。

② 冰絲帶指的是哪個場館

冰絲帶指的是國家速滑館。

國家速滑館又稱為「冰絲帶」,位於北京市朝陽區近奧林匹克公園林萃路2號,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北京主賽區標志性場館、唯一新建的冰上競賽場館。

冰絲帶是2022年冬奧會標志性場館,為國家速滑館,外形上由22條晶瑩美麗的「絲帶」狀曲面玻璃幕牆環繞,因此,又被稱為「冰絲帶」。

國家速滑館設計理念來自一個冰和速度結合的創意,22條絲帶就像運動員滑過的痕跡,象徵速度和激情。平時可接待超過2000人同時開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壺等所有冰上運動。

國家速滑館建築布局

國家速滑館採用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約1.2萬平方米。設置400米滑道,設有座位12000個。

國家速滑館冰面比賽區規劃3條400米速滑比賽道、1條速滑比賽練習道、1塊60米乘以30米多功能冰場、1塊61米乘以31米多功能冰場及1塊活動冰場。

館分為場館景點、場外景點和滑冰體驗服務三大部分。在場館內,遊客可以到奧林匹克徽章文化展了解「雙奧」歷史文化、觀賞雕塑《赤韌》、體驗《匯水成冰》互動裝置等;在場外,遊客可以領略冰絲帶湖的美景,在西廣場和冰墩墩打卡點合影,在兆惠碑靜觀歷史變遷等。不僅如此,遊客還可以在冰上進行體驗。

③ 北京冬奧會場地在哪

冬奧場館位於北京城區(北京賽區)、北京延慶大庄科村(晉語:西大庄窠村)(延慶賽區)以及張家口崇禮太子城地區(張家口賽區)。北京賽區:國家體育場這座標志性的體育場因其獨特的設計而被稱為「鳥巢」,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鳥巢不會舉辦任何體育比賽,但那裡再次成為冬奧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舉辦場地。

國家速滑館中國國家速滑館位於中國北京,其設計以獨特的外觀展現了速滑運動的優雅、精確、速度和動感。該館被稱為「冰絲帶」,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舉辦速滑比賽。該設計營造了一種激烈的競技場氛圍,22條光帶(或絲帶)圍繞橢圓形曲面旋轉上升,交織成繭,高度約為33.8米。

北京冬奧會其他介紹:

2021年9月17日,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發布主題口號——「一起向未來」。10月18日,北京冬奧會火種在希臘成功點燃。

10月20日,北京冬奧會火種抵達北京。11月15日,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主題口號推廣歌曲《一起向未來》全新MV在全平台正式上線。2月31日晚,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頒獎元素正式發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開幕式

④ 冰絲帶體育館在北京什麼地方

「冰絲帶」速滑館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與鳥巢、水立方交相輝映,成就夏季、冬季兩個奧運的傳奇。

速滑館東側約600米,是森林公園的主峰「仰山」,受人工堆土所限,山高僅48米,卻是北京中軸線從城市通往自然的北端點,取「高山仰止」之意,具有深遠的象徵意義。速滑館建築體量巨大,但不應該與仰山爭鋒,因此冰場自地面下沉一層,使建築高度遠低於仰山山脈。

特點

國家速滑館外立面由3360塊曲面玻璃單元拼裝而成,每一塊玻璃都有不同的彎曲弧度,幕牆外有22條高低盤旋、環繞飄舞的「冰絲帶」。這種外形設計,呼應了速滑館的主要功能,在進行速滑運動時選手在冰面劃過的痕跡就呈絲帶狀,也寓意選手如絲帶般翩翩起舞,展現最美的英姿和風采。

⑤ 冰絲帶體育館地理位置

如今,在奧林匹克公園西側,正在興建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標志性建築——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它也將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北京城區唯一新建的競賽場館。

⑥ 亞洲最大的速滑館在哪裡

北京國家速滑館,又叫「冰絲帶」為亞洲最大的速滑館。
國家速滑館不只顏值高,其設計也融合各種高科技和人性化元素,著力提升運動員的參賽體驗和觀眾的觀賽體驗。國家速滑館採用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約1.2萬平方米,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冰面。與此同時,國家速滑館還是全世界最大的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系統的冰面,也是全球首個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的冬奧場館。
這一技術的使用不僅是對「綠色辦奧」的實踐,也為運動員提供了「最快的冰」。國家速滑館公司製冰系統設計負責人馬進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場館能為運動員創造的兩方面比賽條件:一是更小的空氣阻力,但由於北京屬於低海拔地區,空氣密度相對較大,因此團隊將關注重點放在冰上,提供最佳的比賽用冰,將冰面溫度做到高度均衡,把平整度做到最好。目前,國家速滑館冰面的溫差可控制在0.5攝氏度以內。

國家速滑館(National Speed Skating Oval)又稱為「冰絲帶」,位於北京市朝陽區近奧林匹克公園林萃路2號,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北京主賽區標志性場館、唯一新建的冰上競賽場館。
「冰絲帶」的設計理念來自一個冰和速度結合的創意,22條絲帶就像運動員滑過的痕跡,象徵速度和激情。 [17] 國家速滑館將作為北京冬奧會大道速滑比賽場地。擁有亞洲最大的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達1.2萬平方米。平時可接待超過2000人同時開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壺等所有冰上運動。 [3]
2021年1月22日,國家速滑館首次製冰順利實施,成功制出速度滑冰賽道;同年4月7日至4月10日,國家速滑館舉辦速度滑冰比賽。

2016年7月,北京冬奧組委協調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作為國家速滑館的代業主,開展了國家速滑館建築概念方案的國際競賽工作。 [15]
2016年3月,國家速滑館效果圖首次亮相,從效果圖上看速滑館形似「蠶蛹」。 [6]
2017年4月,國家速滑館設計方案亮相,它有一個晶瑩美麗的昵稱——「冰絲帶」。 [7]
2018年6月底,國家速滑館完成全部地下結構施工,開始進入地上主體結構施工階段。 [8]
2018年9月,國際奧委會協調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速滑館一萬多平米的全冰面將向公眾開放,成為北京第一座全年不間斷、向大眾提供開放服務的冰上場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將建設群眾雪道,而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將增設大眾體驗入口,開展大眾體驗項目。 [9]
2018年9月30日,北京冬奧會標志性建築國家速滑館混凝土主體結構完成。
2019年年底,國家速滑館項目基本完成,將與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國家體育館等共同組成北京這座「雙奧之城」的標志性建築群

⑦ 冬奧冰絲帶在哪裡

冬奧冰絲帶位於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網球中心南側。「冰絲帶」的設計理念來自一個冰和速度結合的創意,22條絲帶就像運動員滑過的痕跡,象徵速度和激情。國家速滑館採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用鋼量僅為傳統屋面的四分之一。

冬奧冰絲帶的意義

「冰絲帶」未來將成為集體育競賽、群眾健身文化休閑、展覽展示和社會公益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冰雪運動中心。因此,國家速滑館除了建成高質量的環形賽道外,還在中間設計了兩塊標准冰場,未來可以提供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和冰球等冰上運動的服務,做到高效節能利用。

「冰絲帶」已經進行了多次試滑員測試和訓練賽的檢驗。作為北京冬奧會唯一新建的冰上競賽場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也成為冬奧歷史上第一個使用二氧化碳作為製冷劑的速滑場館,不僅綠色環保,而且冰面溫差小,整個冰面硬度基本相同,有利於運動員比賽發揮。

⑧ 冬奧會場館名稱有哪些

冬奧會場館名稱有:

1、國家體育館:別名「摺扇」「冰之帆」,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天辰東路9號,是奧林匹克中心區的標志性建築之一,2008年北京奧運會三大主場館之一,2022年冬奧會賽事場館之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國家體育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國家游泳中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國家體育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五棵松體育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國家速滑館

⑨ 冰絲帶體育館冰道一圈多少米

400米,是標准速度滑冰跑道。
1、國家速滑館又稱為「冰絲帶」,位於北京市朝陽區近奧林匹克公園林萃路2號。
2、國家速滑館叫冰絲帶是因為國家速滑館曲面玻璃幕牆外有22條高低盤旋、似環繞飄舞的「冰絲帶」,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夜景照明開啟後,絲帶曼舞、輕盈躍動、異彩紛呈,像是速滑運動員冰刀劃過冰面的痕跡,同時22條「冰絲帶」又代表著北京2022年冬奧會。

⑩ 「冰絲帶」「雪如意」「雪飛天」「冰立方」,這些冬奧場館位於哪裡

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位於張家口;首鋼滑雪大跳台——「雪飛天」位於張家口;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位於北京,國家游泳中心一一「水立方」,華麗變身「冰立方」位於北京。

國家速滑館又稱「冰絲帶」,是本屆冬奧會唯一新建冰上競賽場館,與「鳥巢」「水立方」共同組成「雙奧」之城的標志性建築群。

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將承擔北京冬奧會跳台滑雪、北歐兩項的比賽。國家跳台滑雪中心是我國首座符合國際標準的跳台滑雪場地,也是張家口賽區冬奧會場館群建設中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競賽場館。跳台剖面因與中國傳統吉祥飾物「如意」的S形曲線契合,因此被形象地稱為「雪如意」。

「雪飛天」作為北京賽區首個完工的新建比賽場館,首鋼滑雪大跳台是北京冬奧會唯一一個位於中心城區的雪上項目舉辦地,也是世界上第一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被稱作「雪飛天」「水晶鞋」的它也成為北京市區新地標與「網紅」打卡地。

簡介:

冬奧場館位於北京城區(北京賽區)、北京延慶大庄科村(晉語:西大庄窠村)(延慶賽區)以及張家口崇禮太子城地區(張家口賽區)。

比賽場地

開閉幕式:國家體育場(北京賽區)。

高山滑雪: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延慶賽區)。

越野滑雪: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張家口賽區)。

跳台滑雪: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張家口賽區)。

北歐兩項: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張家口賽區),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張家口賽區)。

冬季兩項: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張家口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