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秋節月亮在什麼方向
中秋節農歷十五,太陽在西邊落山之時,就是月亮從東邊升起之時。
此時,日、地、月排成一條直線而且地球在中間,也正因為如此,月食只會發生在農歷十五。而農歷初一時正好相反,日月是同升共落的,此時月球位於中間,所以我們看不到月亮,也正因為如此,日食只可能發生在農歷初一。
月球繞地球轉動一周為一個「朔望月」,「朔」為農歷每月初一,這時月亮正處於太陽與地球之間,月亮和太陽黃經相同,人們從地球上看不到背向陽光的月亮。「望」通常為農歷每月十五或十六,這時地球正好位於太陽與月亮之間,太陽和月亮黃經差180度,人們從地球上看太陽西下時月亮正好從東方升起,月亮此時最亮、最圓。
❷ 晚上9:00月亮在哪個方向
要看什麼時候,農歷的初幾十幾二十幾,完全不同。比如初四初五,在西方。初十左右在南方,十五十六在東方。如果是二十五六,根本沒有升起來。
月亮在非滿月的時候都有一個缺口弧,另一面則是圓的一段完整弧,簡稱面。我們說的朝向,是指這個"面"所指的方向。判斷原則:上上西西,下下東東。
1、上半夜出現的月亮,是農歷15之前即上半月,出現在天空的西方,它的面朝向西;
2、下半夜出現的月亮,是農歷15之後即後半月,出現在天空的東方,它的面朝向東;
3、農歷15左右的月亮,面和弧比較難分辨,根據黃昏時升起於東方,凌晨里落於西方判斷;
4、初一和三十晚上沒有月亮,如果白天天氣好的話可以看到月亮和太陽一起凌晨升起,黃昏落下。
此外,還可以根據月亮從東轉到西,約需十二小時,平均每小時約轉十五度這一規律,結合當時的月相、位置和觀測時間,大致判定方向。
詳細內容
月亮自西向東的自轉,所以月亮也是從東方升起來的,西方落下去的。
月亮每次升起的方向並不是正東方,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軌道叫黃道,黃道和赤道是有夾角的,所以一般夏季時候,月亮是從升東偏南方向升起來的,冬季時候月亮是東偏北的方向升起來的,只有春秋季是正東方升起來的。
❸ 八月十五的月亮從哪個方向升起
八月十五的月亮從東方升起。在八月十五的時候,月亮和太陽和地球連為一條直線,這時地球在中間,太陽和月亮是相對的,因此太陽落在西方,月球就在東方,再以地球為中軸線,太陽和月亮會按相反運動,太陽在西方地平線落下,月亮就從東方地平線出現。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❹ 八月十五的月亮在哪個方向
八月十五的月亮是在天空的正南。
農歷每月十五到十七,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外側,即太陽、月球位於地球的兩側。由於白道面與黃道面有一夾角θ(θ平均值為5°09′)通常情況下,地球不能遮擋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對著地球,人們能看到一輪明月,稱為滿月或望。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