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要結婚了,在北京懷柔,我想知道一些關於地方習俗得婚禮流程
過文定:婚前一個月,把男女雙方的時辰八字相夾,定下日期,男家帶備「三牲酒禮」到女家。
過大禮:男家擇定良辰吉日,帶備禮金及禮餅、椰子、茶葉、檳榔、海味、三牲(包括雞兩對、鵝兩對、豬脾兩只)、蓮子、芝麻、百合、紅棗、龍眼乾、糯米粉、片糖、洋酒、龍鳳鐲一對、結婚戒指和金鏈等等,送到女家。當女家收到大禮後,將其中一部份回贈給男家,這叫「回禮」。通常是把上列物品的一半或若干,再加上蓮藕一對、芋頭一對、石榴一對、四季桔一對、手帕、女婿的西裝、皮帶、禮、銀包、紙扇一對、利是兩對,上寫「五代同堂,百子千孫」。
嫁妝:古時,女子需要一個大桔和一個小桔到男家做嫁妝,內放七十二件衣服,用扁柏、蓮子、龍眼、及利是伴著;還有「蝴蝶雙飛」~較剪;「良田萬頃「~尺,龍鳳被、枕頭、床單等床上用品;拖鞋兩對、睡衣和內衣褲各兩套;子孫桶(痰盂),內放紅雞蛋一對、片糖兩塊、十隻紅筷子、姜兩片、還要一把傘。
上頭:上頭儀式於大婚正日的早晨舉行,須擇時辰。男方要比女方早半個時辰開始(約一小時之差),並由「好命佬」和「好命婆」替男女雙方各自家中舉行。男女雙方均要穿著睡衣,女方更要在一個看見月光的窗口,開著窗進行。所謂「好命佬」和「好命婆」是男女家中的長輩,擇父母子女健在,婚姻和睦者。從前,女方上頭後便不準落地走動,所以上花轎時須由大妗姐背著。上頭時「好命佬」、「好命婆」會一邊梳一邊說:「一梳,梳到尾;二梳,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
正日出門:打開紅傘,代表開枝散葉。撒紅豆綠豆和米於傘頂和車頂,用以辟邪。
三朝回門:一對新人代備以下物品返女家:金豬兩只、酒一壺、雞一對、西餅兩盒、生果兩籃、面兩盒、豬肚、豬肉兩斤。女家須留女兒及女婿食飯。回門後女家照例回禮,包括西餅、竹蔗、雞仔、生菜、芹菜、豬頭和豬尾。由於時代進步,一切從簡,以上各禮均可以利是代替,代替豬肉的,謂之豬肉金。代替西餅的,也就是西餅金了。
禁忌:孕婦和帶孝者都不可以目睹新人出門及過門,更不能觸碰新人的衣物及新房所有物品。若「爬頭」結婚的新人,須在其未婚兄長之褲襠下穿過才可以出門。
② 北京婚禮習俗
「北京人」這個概念下分幾種,咱們分開說:
一種是老北京,就是北京四九城(內城)里的老居民,一般是49年之前來北京的,尤其是旗人(滿族)。老北京禮節繁瑣, 結婚前提幾個點心匣子裡面都放什麼東西都有講究,嫁妝箱子里裝什麼東西也有講究,錯了還有人挑眼,但唯獨沒有給彩禮的習俗。要是女方家長直接要錢,在老北京人看來簡直是丟人現眼了,姑娘自己非氣哭了不可。
一種是49年以後進京的北京人。一般是計劃經濟時代通過各種方式跟著共產黨進來的,基本都在體制內。這樣的北京人家庭,實際上和上海、西安、重慶等大城市的人一樣,最好說話,只要男女倆人願意,怎麼都行,但絕對沒有彩禮。一般是雙方家長量力而行,幫著倆孩子置辦一個小家庭。
一種是京郊農村的,比如懷柔、延慶、房山、密雲、通州等地。這些地方在50年代之前是河北的,後來劃入北京的,習俗與河北一樣。就是說這些地方原來窮的時候也沒有彩禮一說,姑娘能嫁個好人家就不錯,近十幾年和全國各地的農村一樣,不知為啥,有的人開始要彩禮。也不是都要,開明的家長就不要。比如我順義農村的姨家的女兒,嫁了個北京城裡的孩子,她家覺得對方條件比自己家強得多,生怕對方瞧不起,彩禮提都沒提。
③ 北京人一般去哪裡置辦嫁妝有沒有有名一點的地方,或是品牌
嫁妝那不是因家庭而異么,要是婆家特別要求的能力范圍內就辦了,沒有要求的就隨便一點,嫁妝都是老輩的說法,老輩講究出嫁准備床上用品啊,鍋碗瓢盆啊,家用電器啊,還有錢什麼的。你就去宜家什麼的地方都有。超市、商場都行。主要還是夫妻雙方商量辦辦,要是男方准備房子了就看看家裡還缺什麼,沒有房子就更隨意一些。看自己能力,你有能力可以帶著房子帶著車進門。
④ 北京本地人,准備結婚,女方出多少嫁妝合適
郊區不知道,城區是這樣:
1幫著付首付,現在的房價看,女方最少也要出50多萬。
2如果男方早就買好婚房了,或者拒絕女方介入買房事宜,那就陪一輛好點的新車,大概30多萬就行。後續再補點,接濟點孩子就行了。
3如果男方家不同意女方家買車,那就婚房的裝修,家電,傢具,女方家照著40到60萬出吧。
這個數,一般的北京家庭都出得起。誰讓這是女兒一生最重要的時刻呢,出少了讓人笑話。咱本地風俗一般不會讓女方家出婚宴費的,都是男方出錢。婚禮收的紅包,小兩口自己分配。
城區辦事一般都這樣。當然你家要是大富大貴講究排場,那你出的嫁妝就自定了。大多數平民百姓家庭,嫁妝都是30到100萬之間。也有女方家出房子的,找個外地姑爺,也有,好像就不陪嫁妝了。
咱北京人要面子的,沒有什麼房產證寫上女方名字這么一說,所以別讓咱姑娘出去說這話丟人去,找姑爺把眼睛擦亮點就成了。姆們給了嫁妝了,還想虐待咱姑娘是怎麼著?他敢?
⑤ 北京哪有賣婚慶用品的好地方
五棵松婚紗攝影器材城,在定慧橋南邊,五棵松橋北,挨著集美傢具。
⑥ 北京嫁女兒彩禮都有什麼講究
是想問「北京嫁女兒嫁妝都有什麼講究」嗎?沒有什麼特別的講究,只需要按照男方給的彩禮,給到響應嫁妝即可;不論是彩禮還是嫁妝,不過都是為了家裡新成立的小家庭日子開頭更好罷了,不論是男方還是女方,有條件的話,在彩禮嫁妝上多加一點也是可以的。
⑦ 北京平谷結婚習俗
上面說的不錯,禮金平谷也給,但要看男方家裡經濟情況,畢竟兩口子以後還要過日子,一般就1W左右,好多也給什麼6千6,8千8什麼的,不過要是男方家裡特別富裕那就另說了啊,女方都帶嫁妝,也根據家裡情況定(東北的不方便直接帶銀行卡也行,我老婆就是直接帶的卡),改口費1W的那是在雙方家裡是有錢人的情況下吧(我認為)我覺得應該是個意思給點就行,200-1000元就不少了,結婚當天接回來時穿婚紗直至典禮完畢,然後新娘換敬酒服(就是紅色的衣服),
婚禮當天女方家長去也行不去也行,雙方商量,一般都去。
雙方風俗習慣肯定不一樣,雙方商量一下就完了,結婚是喜事,也是麻煩事,雙方一商量,都考慮下對方的難處,就都好說了。
我是平谷城區附近的,老婆也不是平谷的(其他郊區的),風俗和平谷也差很多,就是雙方一商量的事,能省就省吧,弄太麻煩了大家都累,在平谷09年結婚大概就這情況,我的朋友也差不多,現在情況應該也差不到哪去。
⑧ 北京婚嫁風俗 現代婚俗與傳統婚俗盤點
北京婚嫁風俗之北京現代結婚習俗
一、婚禮前的習俗
現代結婚,雖不像古代那樣繁瑣了,但還是有很多習俗一直傳承下來,當然在婚前最重要的習俗應該算是送聘禮了。一般在婚禮前,男女雙方家長說媒、相親、訂婚後男方送彩禮往女家,表明聘定女方為妻。聘禮一般是有特殊意義的物品。現代兩人相戀後表明結婚的話,一般男方也是要送聘禮到女方家的,只是各地的聘禮要求不一樣哦。“聘”是婚禮前最後的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女方收到男方送來的聘禮後,在出嫁前一天下午將娘家陪送的嫁妝送往男家。現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備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傢具電器。或許因為北京是首都城市吧,受國外影響較多,現代北京聘禮送酒不像其他地區送白酒,而是送洋酒,代表長長久久的意思。
在結婚前一晚上,女方還會找一個有福氣的男人(家庭美滿,父母健在,有兒子)來安新房的新床,並且把花生、紅棗、核桃等食品放在床頭,寓意著早生貴子。同時,在這晚,女方還會選擇一個吉時去拜神,拜天地,祈求幸福,並且會通知男方在同一時間拜。
二、婚禮當天的習俗
婚禮第一項當然是迎親啦!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婚禮上午,男方的接親隊伍就要來女方家接親了,因為北京的結婚習俗強調要在12:00之前完成婚禮儀式,現如今,婚禮形式上多以西式為主。
現今,接新娘是整個婚禮的一大高潮。第一關便是“入門”,若要順利接得美人歸,新郎必須經過一連串智力及體能測試,必要時還要加上情歌情話,但最重要的還是豐厚的開門紅包,總之,眾姐妹滿意後方才開門。這個環節可是趣味多多哦。
迎親的時候,新郎應以花球迎娶新娘,還要在接新娘的房子里找到給新娘穿的紅鞋子,幫新娘穿上後才能把新娘帶走。在新娘出門的時候,由伴娘撐紅色傘伴新娘新郎出門,並且會邊走邊撒米給雞吃,以免雞啄到新娘。迎接新娘的車還必須繞著市區的吉祥路名的路走一圈,如吉祥路、惠福路等有吉祥之意的路。迎親以後就是過門啦,指新娘由女家出門後正式踏入男家,拜見翁姑及男家其他長輩。
北京一般早上迎親,中午在酒店舉行婚禮儀式,一般以西式為主,在市區內不許放鞭炮,一般都以踩氣球形式代替哦,這個新人們一定要注意哦,千萬不能圖熱鬧犯規哦,其實踩氣球也很有新意,很好玩的。
等婚宴酒席開始之後到上魚的時候,新娘新郎要換上傳統的龍鳳褂給客人敬茶,由於北京結婚習俗在中午,一般不鬧洞房哦,但現在一般婚宴的時候鬧的厲害,特別是有很多年輕朋友一起的話,喝交杯酒還有一些小鬧那是少不了的啦!等到婚宴結束以後,有的會散,但有的鐵哥們都會留下來,新人就會和一些朋友去新房參觀或者娛樂。
北京結婚習俗三、婚後回門習俗
洞房花燭夜後,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親三代,並拜見父母等長輩,定名分,認大小。
婚禮舉行後的第三天,通常新娘和新郎要回娘家與父兄親友行回見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回門,也叫“回酒”。古時候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趕著馬車來接新婦,新婦臨行前,向公婆叩頭,然後與新郎坐馬車到娘家會親。到娘家後,新婚夫婦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親牌位行禮,然後給女方父母及長輩們行叩首禮。見完禮後,便擺開宴席,請新婚夫婦喝酒。飯後,新郎獨自回家,新娘則要到晚上才能回來。現代,當然不像古時候那麼麻煩,一般也就是新娘新郎帶好回門禮回娘家見岳父岳母。
北京婚嫁風俗之北京傳統結婚習俗
第一步:“保親”
所謂保親,就是介紹婚姻。父母給子女選擇配偶,一般都是由親友來保親,俗稱“說媒”。其程序通常是這樣的:通過媒人介紹,男女雙方父母同意後,首先要各寫一個“門戶帖”,將男女雙方的姓名、年齡、籍貫、祖孫三代名號、官職等寫在上邊,讓媒人互相傳遞給對方父母過目。然後,男方主婦擇吉日去女家探視,實際上就是去摸清女方家的各種情況,如其家庭成員的官職地位、財產狀況及姑娘的德才和容貌。
第二步:“合婚”
經過互相查訪、探視,雙方父母均無異議後,下一步就是“合婚”。男女雙方各用一叫順紅紙的摺子,上書“生辰八字”,將男女雙方出生的值年、值月、值日、值時的天乾地支列於紙上,然後請“星命家”測看男女雙方“八字”,俗稱“批八字”,這就是所謂“合婚”。
按照中國舊式婚制,一般必須經過星命家推算,認為男女屬相相合才能結婚,以免婚後夫妻相剋或妨礙家運。在老北京有所謂“十二屬相相合”說法:“青兔黃狗古來有;紅馬黃羊壽命長;睡鼠黃牛兩興旺;青牛黑豬喜洋洋:龍雞更久長。”此外,還有所謂“十二屬相相犯”的說法:“白馬怕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錯,龍兔淚交流,金雞怕玉犬,豬猴不到頭。”
經過命館先生的一番推算後,男女的婚事才會有結果。一般情況下,命館先生根據“乾造”(男方)和“坤造”(女方)的生辰八字及屬相,寫出鑒定(如“子與丑合”等),再根據“黃道吉日”和喜神方位,擇定迎娶日期,並將這些東西寫在一個紅紙摺子上。這個紅紙摺子,就是所謂“龍鳳帖”。在傳統婚制中,這個“龍鳳帖”特別重要,它相當於今天的結婚證書。只有取得了它,才算完成了合婚手續。
第三步:“放定”
放定,俗稱“訂婚”,就是確定婚姻關系的手續。老北京的放定,有放小定和放大定兩種形式。放小定也叫“過小帖”,是舉行一定的訂婚儀式,因為規模比較小,故稱小定。男女雙方經過命館先生推勘後,便選定一個“黃道吉日”舉行放定禮。一般情況下,男方給女方一個或一對金屬戒指,讓女方戴在手上。有些大戶人家,則特別講究,在放小定時,男方要送女方四樣金銀首飾,即一對戒指、一對鍋子、一對耳環、一個頸圈。其用意,無非是表示男方以“家法”約束姑娘,意在使其過門後穩重。放定禮後,姑娘便改變頭型發式,由過去留辮子不扎辮根,改為紮上紅辮根。女方家人便約束少女,不準外出,籌辦嫁妝;而男方則開始籌備婚娶。
放大定,也稱“過大禮”,指男方向女方送彩禮,以便確定婚期。放大定意味著男女雙方聯姻已成定局。女方向男方索要彩禮,多是在這時進行,這無疑是買賣婚姻的集中表現。父母將女兒嫁出去,如同賣出一件商品,公開要價,有時雙方討價還價。如單獨放大定,禮品要比放小定時更多一些,由男家送給女家一些首飾、衣服之類;而富者當然很講究,正如北京童謠所唱:“小姑娘,做一夢,夢見婆婆來下定,真金條,裹金錠,桃紅裙子扎金鳳,綉花鞋,蝴蝶兒夢。”
第四步:“迎娶”
迎娶也叫“迎親”,或“親迎”,是舊式婚禮最熱鬧的一步。當年有一首童謠唱道:“大姑娘大,二姑娘二,小姑娘出門子給我個信兒。搭大棚,貼喜字兒。牛角燈,二十對兒,娶親太太兩把頭,送親太太大拉翅兒。八團褂子大開楔兒,四輪馬車雙馬對兒”,反映了迎親時的熱鬧情景。迎娶儀式一般在上午舉行。首先由娶親太太到喜房給天地爺上香,新郎按娶親太太的意思,上前磕三個頭。新娘上轎後,娶親隊伍便抬著花轎往男方家中趕。當娶親隊伍臨近家門時,一般都要令吹鼓手們鳴鑼奏樂。當新娘到喜房後,由娶親太太給新娘擦胭脂抹粉,加以修飾。這道禮儀俗稱為“開臉”,表示新娘從此由少女變成少婦了。隨後,在娶親太太主持下,新郎新娘,給天地爺上香,叩三個頭,叫做“拜天地”。拜罷,夫妻對拜,行新婚之禮。
迎親儀式結束後,首先要進行的是“坐帳”。新郎、新婦雙雙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新郎將自己的左衣襟壓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應該壓倒女人一頭,也表示男女已同床。娶親太太說幾句吉祥話後,便把帳子一拉,謂之“撤帳”。接著,新郎新娘喝交杯酒。喝時以紅頭繩將兩個酒杯系在一起,娶親太太將一杯遞與新郎,送親太太將另一杯遞給新娘,各飲半杯,再予互換,意思是“千里姻緣一線牽”。然後,新婚夫婦同吃“子孫餃子”、“長壽面”。吃時,通常男家安排一男孩隔窗大聲問道:“生不生?”娶親太太或新郎回答說:“生!”表示生育後代。
第五步:“鬧洞房”
舉行婚禮的當晚,一般都要“鬧洞房”。在北京及北方許多地方,都流行著“三日無大小”的鬧房風俗。持老觀念的人認為,越鬧越發,不鬧不發,甚至有“人不鬧鬼鬧”的說法。鬧房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的向新人拋撒糖果、喜果;有的則對新人勸酒,甚至灌酒;還有的將蘋果用線拴在帳上,讓新人對啃。本來美妙的洞房花燭夜,變成了難熬的惡作劇。
第六步:“回門”
洞房花燭夜後,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親三代,並拜見父母等長輩,定名分,認大小。婚禮舉行後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與父兄親友行回見禮。這就是所謂“回門”,也叫“回酒”。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趕著馬車來接新婦,新婦臨行前,向公婆叩頭,然後與新郎坐馬車到娘家會親。到娘家後,新婚夫婦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親牌位行禮,然後給女方父母及長輩們行叩首禮。見完禮後,便擺開宴席,請新婚夫婦喝酒。飯後,新郎獨自回家,新娘則要到晚上才能回來。到了此時,一場富有戲劇色彩的婚禮才告閉幕。
⑨ 北京彩禮習俗
1. 據北京的網友反映,北京結婚的習俗中都是沒有彩禮的,不但如此,很多女孩家還會無償給女婿這邊很多東西。訂婚的時候會給10001的彩禮,不過通常這個錢父母最後也會給女生。
2. 但是由於實際情況的不同,即使是北京,有的地方還是會要彩禮的,而影響彩禮價格變化的主要因素就是不同家庭的經濟水平、女方父母的要求、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等等。所以,對於北京結婚的彩禮錢,大家還是要看雙方父母商討的結果。
3. 據了解,北京普通家庭的彩禮錢一般把控在10萬元左右;經濟富裕的家庭彩禮錢一般把控在20萬元左右。但是,當女方家收下了男方給的彩禮錢之後,都會給自己的女兒准備一份豐厚的嫁妝,甚至這筆嫁妝的金額會遠遠超過男方家給的彩禮錢。
⑩ 北京結婚女方准備什麼
問題一:在北京如果要結婚了,女方都應該准備些什麼呢,具體的 紅衣服,紅裙子,紅色高跟鞋,一套紅內衣褲,還有首飾等等。這是女方結婚出門要穿的衣服。如果擺酒席的話,就要訂婚紗或清朝一套紅的嫁衣。男方的准備一套西裝,一條領帶或蝴蝶結一件白色襯衣或高檔點的白底帶點小斜紋在配個和西裝一樣的馬甲最好,熱了脫掉西裝又有另一番雅緻,還得包好多封利是,進女方門罰時的給女方的好姐妹。還有男方女方都要買漂亮的請帖。男方還得准備好一對結婚戒指。
問題二:北京結婚女方都要陪嫁些什麼? 要看家境了,而且城區的和郊區的還不一樣。
城區大多是男方家裡出婚房,女方家出傢具電器和裝修。但現在房價太高了,很多都是兩家一起湊首付給孩子買房了。要是湊了首付就不用給嫁妝了好像,或者少給。
總之女方家大多數都出個幾十萬的,我姐那孩子出嫁,我姐給了人男方前前後後60多萬,首付加買車錢。
問題三:北京結婚給女方什麼東西? 5分 從北京來說北京是結婚事最少的城市・・老北京結婚其實就是婚前男方和父母家代表去女方家送好煙好酒好茶葉好糖,現金彩禮並不講究・・一般給10001(圖個吉祥話一心一意)・・最多再買套首飾也就行了。然後結婚在北京辦個事吃個飯。(本身在京裝修房子買傢具家電辦婚宴找婚慶公司這一套下來就10萬甚至打不住了)
條件特別好的可能願意多給就多給・・但北京本地其實結婚婚俗沒有像外地一樣結婚給各8-10萬甚至更多的現金彩禮。
問題四:北京結婚都有什麼樣的風俗 各個地方有各個地方舉辦婚禮的習俗,作為中國人,還是要遵循一些中國的婚禮習俗比較好,那麼作為首都的北京婚禮習俗是不是很多呢? 婚禮習俗有很多,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結婚習俗,大體都是男方接親,接新娘的時候要有男方親戚陪同,而女方家親戚要在門口應屆,這叫迎親。 今天我為您講述一下北京郊區的結婚都講究哪些習俗吧。 1、婚前的准備 男方應當到女方家提親,女方到男方家還禮,一般是男方家置辦房屋和傢具,女方家置辦電器,結婚的時候,在女方家置辦的東西上放喜字,男方家置辦的不放喜字。商量好結婚日子後,男方母親要給女孩一些置辦結婚用品的錢,比如衣服啊,首飾什麼的,同樣,錢的多少是家境而定。 2、結婚當天 北京婚禮,在婚禮當天,男方接親,接新娘的時候,由男方家比較親近的親威跟著。女方家比較親近的親威在門口迎接,叫迎親。到了女方家門口,新郎要叫門,男方叫門女方家不能直接給開門,要稍微刁難一下新郎,新郎用紅包通關。進屋後,新郎先給新娘家男親戚點煙,給女親戚包糖。新郎到新娘閨房門口,再叫一次門,新娘和她最好的朋友在屋裡等著,再刁難一下新郎,問他一些問題,新郎用紅包討好,聽新娘發話。如果新娘不發話,門就一直不能開,新郎進屋後要單膝跪地,說一句打動新娘的話。 3、找婚鞋 在新郎接新娘那天,新娘家裡人要把新娘的鞋藏起來,讓新郎找。找到鞋後就可以到婚禮現場去了。雙方家長見面的時候,男方要給女方一筆錢,算是聘禮,給多少是看雙方的家境。 4、婚禮改口錢 北京婚禮,有個說法是千里挑一萬里挑一的,也就是說有的給一千零一,有的給一萬零一,不過這個是雙方家長都要給的,而且兩家給的數目最好是差不多。
問題五:北京人結婚有什麼習俗呀 在北京辦婚禮,免不了要入鄉隨俗,雖然老北京人的北京結婚習俗禮儀太多,要是按照過去那可慘了,現在是新時代,就不必一一遵循那些繁文縟節。但基本的規矩還是要學習一下的!
北京結婚習俗婚禮禮儀流程
北京結婚習俗之聘禮男女雙方家長說媒、相親、訂婚後男方送彩禮往女家,表明聘定女方為妻。聘禮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徵意義的物品。「聘」是婚禮前最後的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據說下聘禮要送女方茶葉、點心盒、女方三套衣服錢。)
北京結婚習俗之陪嫁 女方收到男方送來的聘禮後,在出嫁前一天下午將娘家陪送的嫁妝送往男家。中等人家陪嫁一般為24抬、32抬,有的人家陪嫁有相應還禮之意,原則上以男方聘禮增一倍還禮。(嫁個女兒也不容易啊!不過現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備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傢具電器,這個比較實用)
北京結婚習俗之娶親吉期一到,喜轎執事上門,娘家忙著打發上轎,夫家忙著迎娶進門,排場大又隆重,禮數也多,算給雙方的家境來了一場大展示。「娶親太太」扮演著重要角色,隨喜轎執事上門迎親,引導行禮。她主持婚禮儀式,另有儐相指導新郎新娘完成婚禮禮節。(這個還是現代婚禮上最熱鬧的一部分,雖然沒有古代的那些講究,雖然轎子換成了汽車,也有了專門的司儀和婚慶公司來辦理婚禮,但是整個娶親和婚禮的儀式還是被沿用了下來!)
北京結婚習俗之洞房坐帳新人拜過天地後,上炕抓蓋頭,夫婦才算正式見了面。拜堂後要「鬧新房」。新婚夫婦進行同吃子孫餑餑、喝交杯酒、撒床、上頭等儀式。其中貫穿著祝願新人稱心如意,家道發達興旺的主題。(鬧新房、喝交杯酒這些習俗現在也變得越來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裡鬧,婚宴的時候鬧得別提多熱鬧了!)
北京結婚習俗之回門洞房花燭夜後,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親三代,並拜見父母等長輩,定名分,認大小。婚禮舉行後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與父兄親友行回見禮。這就是所謂「回門」,也叫「回酒」。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趕著馬車來接新婦,新婦臨行前,向公婆叩頭,然後與新郎坐馬車到娘家會親。到娘家後,新婚夫婦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親牌位行禮,然後給女方父母及長輩們行叩首禮。見完禮後,便擺開宴席,請新婚夫婦喝酒。飯後,新郎獨自回家,新娘則要到晚上才能回來。到了此時,一場富有戲劇色彩的婚禮才告閉幕。
雖然現在這年代已經很少有媒人拉紅線也沒有人信什麼八字之合了,但是精簡了的傳統還是被流傳了下來!
北京結婚習俗要點北京結婚習俗上強調要在12:00之前完成行禮儀式,形式上多以西式為主。北京人中午結婚,酒宴往往喜歡擺在飯庄,且大多是老字型大小,比如東來順、全聚德等處。北京市區不許放鞭炮,即使結婚,也多以踩氣球代替。一般北京人結婚不鬧洞房,因為是中午,吃完即散。北京人送紅包數字和上海人差不多,一般在3、5百塊,但各人可量力而行。若是經濟水平不好的,送少點沒關系,關鍵是來參加,就算給對方面子。
問題六:北京城區訂婚女方需要准備什麼 不要訂婚,喜歡就正式結婚,訂婚一般在女方,但是如果有可能也可能是在男方。
為什麼有訂婚的習俗,這是古時代的一個非正式傳統,一個是告訴女方左鄰右舍,我家的閨女有主了,不過那時訂婚是在女孩十歲之前,過了十歲一般就結婚,古時代結婚年齡很少超過15歲的,男孩子15左右,女孩13左右結婚的最多。
訂婚是女方提出的,一是定了就不能改變。因為從大宋皇帝寫下「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那首詩歌後,民間讀書趕考成風,為
了防止男孩子上京趕考中了什麼元,當了個什麼官而變心,所以訂婚告鄉里,古時代訂婚是富裕的女方資助勤奮讀書人的一種特殊形式。到民國後盡然成了北方的習俗。
說真的到現代訂婚就沒有太多意義了,
第一年齡差不多,不會有年不滿十歲的小學生訂什麼婚的,
第二現在男孩子和女孩子如果到訂婚階段早就試婚了,也就是說你們早就同居了。從生理上講已經是夫妻了。
第三,現代十個訂婚的九個會鬧得不愉快,主要是雙方父母會產生隔閡。乾脆結婚就不會有麻煩。
不過從首都來說,尊順雙方父母尤其是女方父母的意思是可取的,如果你有錢,包十萬一千,(十萬里挑一)最客氣,
沒有就萬里挑一吧,戒指弄個十克的金戒指,含十全十美之意。
不要買鑽戒,十個有九個是假的,要不就是次充好,不如折錢給女孩子,叫她自己去買個紅寶石的戒指,大概也就千元左右,有九卡拉大,很好看的。
這是一個夫妻雙方的合作公關,女方的事兒,你叫你的女友自己去敲定。你就認出錢就是,如果你的女友把這件事當敲詐你的手段,那麼就拜拜好了。
如果不是這樣你乾脆就交錢給她讓她去辦,當然買東西你還得同去提。
女方訂婚前,基本也要有所准備,如果你打的紅包是十萬,一般要回十多萬,客氣的回十萬一千,也含千里挑一好女婿的意思。你送岳父母一個一萬一的紅包,他們要回一個金色的一萬一的紅包,實際上是一來一往,落個客氣(這個要先雙方說好)
你家買了房產,一般女孩是要付裝修費,最少十萬,所以真按規矩辦,雙方花費都很大,不如就結婚好了。
你最好把我寫的這個列印下來,或者叫女孩子來互聯網自己看,這樣省得你們產生誤會,也省得雙方父母誤會。
男生和女生結婚,並不是兩個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大事,好事,作為父母來說,沒有一個女孩的家長會願意把女兒嫁出去,天下男孩都不配
他們的女兒,而男方父母對未來兒媳也是很少認為就是這個了的,所以這個事兒,特難辦得很圓滿。雙方父母的離心力都很大。
但是結了婚就不同了,那種離心力會變向心力,把你們壓在一起,沒有父母會願意自己的孩子夫妻離散的。他們寧願忍點,只要孩子們好。
說了這么多,只是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讓有情人的父母省心、放心。
要做到這一點,最好是第一天訂婚,第二天結婚。
兩個小的先談好,寫下來叫父母「審批」後,父母見面一談而定,有書面文字在前,就真放心滿意了,哈哈哈
(你們兩個小的如過不會寫,我幫你寫一個樣式,你們只填就是了,要就發短消息來)
問題七:北京結婚要准備什麼嫁妝 完全看你自己家庭經濟情況・・
比如新被子・・枕套・・各類家用電器・・傢具等・・就看你家出多少錢了・
問題八:北京結婚習俗 在北京辦婚禮,免不了要入鄉隨俗,雖然老北京人的北京結婚習俗禮儀太多,要是按照過去那可慘了,現在是新時代,就不必一一遵循那些繁文縟節。但基本的規矩還是要學習一下的!
北京結婚習俗婚禮禮儀流程
北京結婚習俗之聘禮
男女雙方家長說媒、相親、訂婚後男方送彩禮往女家,表明聘定女方為妻。聘禮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徵意義的物品。「聘」是婚禮前最後的也是最重要的環節。
北京結婚習俗之陪嫁
女方收到男方送來的聘禮後,在出嫁前一天下午將娘家陪送的嫁妝送往男家。中等人家陪嫁一般為24抬、32抬,有的人家陪嫁有相應還禮之意,原則上以男方聘禮增一倍還禮。(嫁個女兒也不容易啊!不過現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備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傢具電器,這個比較實用)
北京結婚習俗之娶親
吉期一到,喜轎執事上門,娘家忙著打發上轎,夫家忙著迎娶進門,排場大又隆重,禮數也多,算給雙方的家境來了一場大展示。
「娶親太太」扮演著重要角色,隨喜轎執事上門迎親,引導行禮。她主持婚禮儀式,另有儐相指導新郎新娘完成婚禮禮節。
北京結婚習俗之洞房坐帳
新人拜過天地後,上炕抓蓋頭,夫婦才算正式見了面。拜堂後要「鬧新房」。新婚夫婦進行同吃子孫餑餑、喝交杯酒、撒床、上頭等儀式。其中貫穿著祝願新人稱心如意,家道發達興旺的主題。
北京結婚習俗之回門
洞房花燭夜後,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親三代,並拜見父母等長輩,定名分,認大小。
婚禮舉行後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與父兄親友行回見禮。這就是所謂「回門」,也叫「回酒」。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趕著馬車來接新婦,新婦臨行前,向公婆叩頭,然後與新郎坐馬車到娘家會親。到娘家後,新婚夫婦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親牌位行禮,然後給女方父母及長輩們行叩首禮。見完禮後,便擺開宴席,請新婚夫婦喝酒。飯後,新郎獨自回家,新娘則要到晚上才能回來。到了此時,一場富有戲劇色彩的婚禮才告閉幕。
雖然現在這年代已經很少有媒人拉紅線也沒有人信什麼八字之合了,但是精簡了的傳統還是被流傳了下來!
北京結婚習俗要點
北京結婚習俗上強調要在12:00之前完成行禮儀式,形式上多以西式為主。
北京人中午結婚,酒宴往往喜歡擺在飯庄,且大多是老字型大小,比如東來順、全聚德等處。
北京市區不許放鞭炮,即使結婚,也多以踩氣球代替。
一般北京人結婚不鬧洞房,因為是中午,吃完即散。
北京人送紅包數字和上海人差不多,一般在3、5百塊,但各人可量力而行。若是經濟水平不好的,送少點沒關系,關鍵是來參加,就算給對方面子。
問題九:北京土著男女結婚各自需要准備什麼? 20分 這個得跟各自的老家兒商量,有的男出房女陪嫁車,有的男方出房出車,女方給錢,沒譜兒的事兒
問題十:北京結婚八大件是什麼? 北京結婚聘禮都送什麼?傳統北京,婚禮習俗同其他城市很不同。老北京定婚分大定和小定,老北京結婚聘禮分「大聘禮」和「小聘禮」,之後還有「催嫁」禮,催嫁完了女方家才給發嫁妝。做個北京女婿,結婚送聘禮總得按老北京傳統來吧!那麼,北京結婚聘禮都送什麼?大小聘禮分別要准備些什麼呢?別急,就讓我來給您指點一二! 北京結婚聘禮 傳統北京結婚聘禮: 按照傳統的方式北京人確定了婚約後,男方家就要挑選吉日,舉行訂婚禮。而這個訂婚禮,又分大小定,即:「小定禮」和「大定禮」。大定禮在小定禮之後舉行,所送禮品都為結婚聘禮,根據定禮儀式大小分為:「小聘禮」和「大聘禮」,即:小定禮送小聘禮,大定禮送大聘禮。其具體規格如下: 1) 北京結婚聘禮之小聘禮:新娘衣物、新娘首飾、洋酒、果餅等 新娘衣物:是婚禮前男方家的必送品,一般包括新娘服、新娘鞋、新娘襪、新娘手套等新娘婚禮裝扮,一套或兩套,可根據自家的經濟情況而定,不做強求。 新娘首飾:依老北京的規矩,新娘首飾一般要准備四金,即金項鏈、金戒指、金手鏈、金耳釘,寓意男方家有錢,會讓女子過的富足、幸福。 洋酒:同其他地區送白酒不同,北京結婚聘禮依照傳統是送洋酒的,這可能同北京地區一直以來都是首都,比較開化有關吧!不過無論怎樣,結婚送酒都是表「長長久久」的。送「洋酒」可能更顯檔次,更喜慶些吧! 果餅:這是女方下聘後,女方家發給親友分享喜悅用的,寓意:健康、富足、長久幸福。 2) 北京結婚聘禮之大聘禮:新娘穿戴用品、洋酒、活鵝等(要比小聘禮豐盛) 新娘穿戴用品:同小聘禮差不多,大聘禮也要備新娘衣物首飾等穿戴用品,一般還要比小聘多且齊全。 洋酒:一般是要兩瓶的,有成雙成對之意。 活鵝:同其他地區送活雞不同,這里結婚下聘用的是活鵝,寓意:美好,吉利。 北京結婚聘禮的大小聘禮除了以上的必備品外,還需要為女方家置辦酒席准備一些花生、桂圓、喜糖等吃物。以賓客喜好為置辦標准,也可以同女方家商量,按照女方家的要求置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