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用幾個成語誇誇首都北京天安門,上海東方明珠,香港
北 京 天 安 門——答案:氣吞山河、雄偉壯觀。
上 海 東 方 明 珠——答案:掌上明珠、珠光寶氣。
香 港——答案:風光旖旎、人傑地靈。
氣吞山河
【拼音】: qì tūn shān hé
【解釋】: 氣勢可以吞沒山河。形容氣魄很大。
【出處】: 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二折:「背楚投漢,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
【舉例造句】: 這號人,在困難中不是低頭嘆息,而是奮發圖強,壯志凌雲,氣吞山河。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拼音代碼】: qtsh
【近義詞】:氣沖牛斗、氣壯山河
【反義詞】:氣息奄奄
【燈謎】: 最大的嘴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氣勢雄偉
【英文】: The world is somebody's oyster.
② 北京天安門介紹的內容是什麼
北京天安門廣場每天有成千上萬的海內外旅遊遊客到這里參觀、游覽,天安門廣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首。
北京天安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當時天安門是一座黃瓦飛檐、三層樓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釘,光彩奪目。一條筆直的中心御道,穿過端門,直通皇宮正門的午門。御道兩側,按左宗廟、右社稷的傳統建制排建。御道兩側增築紅牆,一直延伸到天安門外,與兩道干步廊相連,成為一個封閉狀態的宮廷廣場。廣場外圍,左為文官官署,右為武官官署,充分顯示了中央集權的浩浩聲勢。
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建為「天安門」,取「受命於天」、「安邦治民」之意。它有漢白玉石的須彌座,高大而色彩濃郁的牆台,上有兩層重檐大樓,東西九間,南北五間,象徵皇權的「九五之尊」。通高33.7米,36扇朱紅菱花門扉,60根通天圓柱,貼金的「雙龍合璽」彩錦,團龍圖案的天花藻井,由一個450公斤八角宮燈和16個各重350公斤的六角宮燈組成的眾星捧月圖案,使整個大殿庄嚴雄偉,金碧輝煌。門前開通的金水河,一枕碧流,飛架起七座精美的漢白玉橋,橋面略拱,橋身如虹,構成綺麗的曲線美。橋南東西兩側,各有白玉石華表矗立,雲繞龍盤,極富氣勢。面前是封閉狀態的宮廷廣場,文武百官到此下馬,庶民百姓不得入內,探頭一看,即犯「私窺宮門」的重罪,格殺無赦。明清五百年間,天安門是新帝登基、皇後冊封而頒詔天下的地方,是皇帝金殿傳詔、招賢取士的場所,也是皇帝出征赴太廟祭祖的必經之路,對老百姓來說,它是拒人千里之外的禁區。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宮廷廣場兩側緊閉的大門自然而倒,東西長安街變成交通暢行的要道。自此以後,炳彪中國革命史冊的「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開國大典、「四五運動」等等重大歷史事件,都以此為舞台,威武雄壯地在這里演出。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天安門成了偉大祖國的象徵,新擴建的北京天安門廣場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壯麗的人民廣場。
北京天安門是人間的瓊樓玉宇,集古代建築藝術之大成。它又是封建等級制的形象體現:中間最突出的一座雕著蟠龍柱頭的橋面,只許皇帝一人通過,叫「御路橋」;左右兩座雕有荷花柱頭的橋面,只許親王通過,叫「王公橋」;再兩邊的,只許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通過,「品級橋」;最靠邊的普通浮雕石橋,才是四品以下官吏和兵了走的,叫「公生橋」。
自1987年11月開始,北京天安門正式對中外旅遊者開放。在此之前,極少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像今天這樣可以接近天安門,盡情瞻仰她的豐美雄姿,和像當年國家領導人一樣,自由自在地扶欄遠眺廣場壯闊的全景。因而,自開放後,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中外旅遊者競相登樓暢游。
北京天安門廣場旅遊景點:
北京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面積有50萬平方米。廣場西面是人民大會堂,這里是全國人大的辦公地點。東面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在廣場中央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在紀念碑南面是毛主席紀念堂,一代偉人毛澤東的遺體安放於此,人們可以入內瞻仰。每逢節假日來自全國各地來北京的旅遊者聚集在這里觀光游覽。
北京天安門廣場每天有成千上萬的海內外旅遊遊客到這里參觀、游覽,天安門廣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首。